111年度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青創進駐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南大學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文化觀光資源碩士班 邱麗娟所指導 洪玉君的 臺南市神農街觀光發展歷程之研究(1999-2020) (2020),提出111年度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青創進駐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神農街、觀光發展、歷史街區、旅遊地觀生命週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都市計劃研究所 張容瑛所指導 邱鈺涵的 工業城市轉型的文化想像工程:以高雄港五金街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工業城市轉型、文化導向都市再生、文化想像工程、常民產業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111年度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青創進駐高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年度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青創進駐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南市神農街觀光發展歷程之研究(1999-2020)

為了解決111年度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青創進駐高的問題,作者洪玉君 這樣論述:

臺南市神農街相關研究很多,但目前尚未有觀光發展歷程之研究,本文以Butler(1980)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為依據,共分四期探討如下:一、萌芽期(1999~2004年)神農街在海安路地下化後「被看見」,經過造街計畫,營造獨特且具備觀光凝視的條件,此時期仍保有傳統商業經濟。二、發展期(2005~2011年)觀光客逐漸增加神農街成為臺南市指標性的知名老街,神農街區商業經濟開始以觀光為導向,在觀光發展下面臨觀光衝擊。三、鞏固期(2012~2015年)南市政府與在地組織積極推廣,帶來大量觀光客,觀光發展達到顛峰也加劇觀光衝擊。四、停滯期(2016~2020年)神農街區受到景觀破壞、COVI

D-19疫情等影響,觀光客明顯減少。本文針對神農街的作用力、變化、問題深入分析與探討,提出未來觀光發展建議。

工業城市轉型的文化想像工程:以高雄港五金街為例

為了解決111年度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青創進駐高的問題,作者邱鈺涵 這樣論述:

全球分工形式的轉變,使得工業大城面臨經濟結構性衰退,衰敗的城市將文化視為再生的驅動力,並試圖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創造自身優勢。主要途徑包含透過大型建設和標誌性事件來整治城市景觀,建立新形象以復甦城市(Vickery,2007)。然而,在各國城市予以仿效下,這類途徑出現許多衝突和疑慮,甚至被批評為僅僅是城市決策者在進行文化想像工程(Cultural Imagineering),而非對城市內部進行實質改善。 受到全球化影響下,高雄被期望透過轉型擠身具有競爭力的文化城市。高雄的發展脈絡有著深厚的工業背景,至今工業仍然持續運作著。然而,當今所謂有競爭力的城市不再是以往以工業聞名的大城;此

外,高雄近年經歷許多城市問題,例如2014年的氣爆和空氣汙染,促使城市轉型有其急迫性。 但在開拓城市新形象的同時,既有的產業文化被官方選擇性地掩蓋或刻意美化。在高雄港五金街的案例中,五金街作為基礎工業的產業聚落,在城市持續整治市容下,原本緊密的五金街產業網絡因此崩解,原本的形塑的產業文化也在政府的介入下面臨被改寫危機。不過在政府轉型策略衝擊下,本研究也發現它刺激地方新動能的展現,吸引更多市民關注五金街議題,從而對官方作為進行反思。 據此,在本研究結合文獻與實地田野訪談後,分析高雄城市發展脈絡下的常民文化,及其與官方文化想像間的衝突,以此驗證本研究所提出的四大命題:一、高雄近年力求以

文化作為城市轉型策略,其文化投射出的是受全球化影響下的想像工程;二、實質景觀美學打造城市新形象,市府想像的工業記憶,讓產業文化特色被選擇性的削弱或忽 略;三、透過汲取他國經驗實踐城市轉型的手法,是政府由上對下執行城市的文化想像工程,華麗建設 的背後隱藏對既有產業的衝擊,更迫使既有產業文化面臨改寫危機;四、也許政府植入文化想像的過程中帶來對地方的衝擊,但地方除了被動接受改變,亦能喚起行動 者的地方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