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infrastru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黃基禎所指導 王清安的 中共網路空間主權概念建構之研究(2011~2017) (2017),提出technology infrastru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空間、網路空間主權、網路安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echnology infrastru,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共網路空間主權概念建構之研究(2011~2017)

為了解決technology infrastru的問題,作者王清安 這樣論述:

自2015年烏克蘭電網遭俄羅斯網路駭客攻擊造成大停電,及至2016年美國選舉遭俄羅斯運用網路社群媒體影響選情後,網路攻擊的效能,已被證實對國家政治、經濟與軍事造成巨大影響;其主要原因為以國家行為者,在國家境內無法針對跨國境數據流動實施管轄。為此,自2015年起,無論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或是威權體制的中共,便相繼通過「網絡安全法」,賦予政府可以監控數據流動,以保障網路用戶與企業資料安全,及強化國家境內關鍵基礎設施資安防護。因此,形塑網路空間主權(簡稱網路主權),建構數據在地化管理,已成為預防網路空間衝突,維護國際和平極為重要的手段。雖然,形塑數據在地化管理,可以保護個人、企業與國家安全。然

而,本研究發現,中共形塑的網路空間主權,自2016年《網絡安全法》頒布後,政府部門依法對境內的網路用戶、網路營運商實施管轄,其網路空間已建構出與世界網路隔離的內部網路。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整合軍、民網路產業合作,其所建構出的網路空間疆界,在政治上,已對現行網路空間秩序產生衝擊。經濟上,將增加全球網路營運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成本,致使貿易保護形成,不利於全球化經濟發展。此外,軍事上,在國安部門獲得外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所繳出的商品原始碼後,將有利於掌握、監控它國網路資訊,為戰時創造出不對稱作戰優勢。總體而言,中共所形塑的網路主權,絕非僅是強化國家境內的網路安全,而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具體表現。換言之

,對區域安全將造成不穏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