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體格檢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一般體格檢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岡安裕之寫的 腦中風對症導航 和潘少川(主編)的 實用小兒骨科學(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般體格檢查(含供膳人員體檢) | 服務項目也說明:受檢對象:各個公司行號新進職員或有相關需求民眾。 (如:汽機車駕照、餐飲業務、褓姆、一般就業、美容美髮業‧‧‧‧‧‧) 攜帶證件:國民身分證、護照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葉社文化 和人民衛生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楊孝友所指導 謝愛玉的 長期夜間輪班工作者與肥胖、三高疾病探討及預防 (2019),提出一般體格檢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夜間工作、輪班工作、異常工作負荷、腦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計畫。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醫務管理組 趙銘崇所指導 潘淑冠的 影響勞工做法定健康檢查以外項目之相關因素探討 (2015),提出因為有 勞工法定健康檢查、自費金額的重點而找出了 一般體格檢查的解答。

最後網站一般體格檢查則補充:勞工一般體格檢查.供膳人員體檢.特殊勞工體檢.巡迴體檢.塵肺檢查 請持健保卡前往健康管理中心櫃檯報到. 項目, 細項名稱, 臨床上可提供參考之意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般體格檢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腦中風對症導航

為了解決一般體格檢查的問題,作者岡安裕之 這樣論述:

腦中風防治X診斷X治療專書,全面剖析腦中風誘因及治療法。   ◎「腦中風」為3種疾病的總稱,鎖定病徵,對症治療:   .腦梗塞——分為動脈硬化造成血流不順或阻塞的腦血栓症,以及心臟等腦部以外形成的血栓(血塊)阻塞血管的腦栓塞症2種。   .腦出血——長期高血壓狀態,腦內血管因脆弱或破裂所造成的疾病。   .蜘蛛膜下腔出血——形成於動脈上的瘤(腦動脈瘤)破裂,血液積在覆蓋於腦上的「蜘蛛膜」與「軟腦膜」之間的疾病。   ◎腦中風的高危險因子:沒有自覺症狀的危險病變!   .隱性腦梗塞(無症狀性腦梗塞)   .隱性腦出血(無症狀性腦出血)   .蜘蛛膜下腔出血高危險群(未破裂的動脈瘤)  

 ◎能夠預測腦梗塞風險的最新型血液檢查介紹:   .LOX-index檢查:   檢驗變性LDL與血管表面的細胞膜蛋白LOX-1。這兩種物質若結合在一起,被攝入血管內皮的話,會加速動脈硬化的發展。   .腦梗塞風險評估:   罹患腦梗塞的人,血液中傷害細胞的「丙烯醛」濃度會增加。這項檢驗可用於確認是否有隱性腦梗塞。   ◎腦部健康檢查的流程與檢查項目   .問診‧基本理學檢查   .一般體格檢查   .血液‧尿液等檢驗   .心電圖檢查   .認知功能檢查   .影像醫學檢查(MRI或MRA等)   .頸部血管超音波檢查   .報告解說‧整體診斷說明 本書特色   ◎一單元一跨頁,從防治

、診斷、治療到發病緊急處理程序分章解析,對症導航。   ◎大量插圖+表格,將艱深的醫療術語化作簡易圖示,無醫學背景也能輕鬆理解病因。   ◎10年內腦中風風險評估,自行判斷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度。   ◎復健生活建議,擬定復原目標,克服腦中風後遺症。   ◎簡單明瞭的緊急處理法圖示說明。

長期夜間輪班工作者與肥胖、三高疾病探討及預防

為了解決一般體格檢查的問題,作者謝愛玉 這樣論述:

肥胖、三高為腦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腦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國人的健康,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103年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發布了「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指引」,將腦心血管疾病列為過勞死之標的疾病,超時工作、輪班及夜間工作是過勞的高風險族群之一。流行病學實證研究顯示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肌肉骨骼疾病、睡眠障礙、憂鬱、疲勞及其他身心症狀等與輪班、夜間及長時間工作有關。本研究的目的,我們探討夜班輪班工作與肥胖、三高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 本研究屬於描述性研究,以橫斷式研究設計,於107年招募某科技廠到職滿一年所有員工,由醫師進行理學檢查,並由護理師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血壓,收集

血液、尿液樣本,以問卷方式調查工時及睡眠時數,分析固定日班與夜間輪班勞工身體質量指數、血壓、血脂、血糖、代謝症候群危險性差異,並以多變項迴歸分析,校正性別、年齡影響。研究共收集受試者1291人,對象包含固定日班(n = 878)、夜間輪班(n = 204)、日夜輪班(n = 209),男性佔48.5%,平均年齡36.5歲,我們發現與白班工作者相比,夜班工作者的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血壓、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顯著上升。在校正身體質量指數、年齡、性別影響後,夜間輪班工作血壓異常上升的勝算為1.42 (95% CI: 1.09,1.85)。研究建議工作場所的健康管理計畫必須減少腦心血管疾病的危

險因子,並加強夜班工作勞工之體重控制與血壓管理。

實用小兒骨科學(第3版)

為了解決一般體格檢查的問題,作者潘少川(主編) 這樣論述:

全書系統地闡述了小兒骨科的基礎理論和診療技術,內容包括我國和國際小兒骨科的發展史料、運動系統的生長發育、檢查方法、小兒下肢和腰背疼痛、先天性畸形、發育異常、神經肌肉疾病、代謝、感染、軟組織創傷、骨折和骨腫瘤等共18章。書中內容系統、豐富、翔實,是一部具有較強的臨床實用性的小兒骨科專著。本書是小兒骨科和成人骨科醫生工作、學習的必備書,對小兒內、外科醫生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潘少川,教授,1926年生。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六年制醫療系。畢業后任北大醫院外科助教。1955年調北京兒童醫院任外科主治醫師,協助張金哲教授成立和擴建小兒外科,1959年任外科副主任。1958年參加我國老一輩方先之教

授舉辦的全國骨科進修班,此后專攻小兒骨科。1981年任北京兒童醫院骨科主任醫師。1986年8月迄今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骨科教授。1980年5月率先開展了小兒脊柱側彎和后突的器械矯正手術,1982年赴美國賓賽維尼亞大學匹茲堡兒童醫院和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兒童醫院針對小兒骨科新進展和脊柱外科進行為期1年的考察。1984年訪問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渥太華東安大略兒童醫院和溫哥華B.c.兒童醫院。1986年訪問德國巴德爾東根脊柱外科中心。1987年訪問意大利羅馬兒童醫院分院矯形外科,考察Ilizarov技術矯治侏儒症。1989年再次訪美,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先進醫學城訪問3個月。重點考察脊柱

外科新進展、Ilizarov技術的改進和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治療痙攣性腦癱。潘教授率先在國內引進並應用Ilizarov理論和技術矯治肢體不等長和先天性脛骨假關節等。在國內外專業期刊雜志上發表論文百余篇,主編了國內首部《小兒矯形外科學》、《小兒外科手術學》和《實用小兒骨科學》,並參加編寫其他15部骨科和兒科學專著。2006年以來主譯出版了《Rang小兒骨折》、《小兒骨科學——骨科核心知識》、《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實用小兒骨科學》、《小兒骨科規避后患要略》、《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和《小兒骨科手術技術》七部譯著。1958年和1977年潘少川教授兩次被評為北京市衛生科技先進個人;1988年和

1998年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和計划生育委員會)授予其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1990—1998年任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會主任委員;1990—1994.年為北美小兒矯形外科學會(POSNA)會員;1994年為亞洲小兒外科學會終生會員。1992年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榮譽;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009年榮獲中華醫學會授予的傑出成就獎和首都醫科大學授予的吳階平桃李獎;2012年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授予的突出貢獻獎。多次獲北京市和衛生局科技進步獎。目前潘少川教授仍從事臨床、教學和培養研究生工作。 第1章 我國小兒骨科發展概況和有關史料簡介第1節新中

國成立前我國小兒骨科和同期國際情況第2節世界小兒骨科的發展第3節我國小兒骨科的發展第2章 運動系統的生長發育第1節各階段正常生長第2節結締組織與生長發育第3節蛋白多糖(黏多糖)與生長發育第4節骨的生長發育第5節骨和骨骺的生長發育第6節軟骨的成分第7節骨的反應第8節關節的生長發育第9節肌肉的生長發育第10節神經系統的發育第11節脊柱的生長發育第12節小兒生長發育各階段的特點第13節生長異常第3章 小兒矯形外科檢查法第1節詢問病史第2節一般體格檢查第3節神經系統檢查第4節影像學檢查第5節實驗室檢查第6節活體組織檢查第7節肌電圖在小兒骨科中的應用第8節小兒關節鏡檢查第4章 小兒下肢和腰背疼痛第1節概

述第2節下肢疼痛中常需鑒別的病種第3節小兒腰背疼痛第4節疼痛與循證醫學第5章 先天性上肢畸形第1節先天性橈骨缺陷第2節先天性尺骨發育不良第3節先天性橈尺近端骨性連接第4節先天性肩關節脫位第5節先天性肘關節強直第6節先天性橈骨頭脫位第7節先天性下橈尺關節半脫位第8節先天性並指第9節多指第10節缺指和裂手第11節浮動拇指第12節巨指第13節短指第14節先天性指外翻畸形第15節指骨融合畸形第16節三節拇指第17節小指營養不良第18節手指狹窄性腱鞘炎第6章 先天性下肢畸形第1節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第2節發育性髖內翻第3節下肢扭轉畸形第4節脛內翻第5節先天性盤狀半月板第6節先天性膝關節脫位第7節多髕骨畸形第

8節屢發性髕骨脫位第9節先天性嬰兒脛骨前彎和脛骨假關節第10節先天性垂直距骨第11節先天性脛骨缺如第12節先天性腓骨缺如第13節脛骨后內側成角第14節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第15節先天性扁平足第16節先天性跟距骨橋第17節高弓足第18節先天性束帶畸形第19節副舟骨第20節先天性小趾內翻第7章 肢體不等長第1節病因學第2節肢體生長的病理生理學第3節臨床檢查第4節骨骼生長的預測方法第5節治療第6節Ilizarov肢體延長術第8章 先天性頭、頸、肩畸形第1節末端小骨和枕椎骨第2節先天性第一頸椎枕骨融合第3節先天性齒狀突畸形第4節先天性頸椎椎弓根和小關節面缺如第5節短頸綜合征第6節家族性頸部強硬第7節先天性

肌性斜頸第8節Sandifer綜合征第9節眼源性斜頸第10節顱鎖發育不全第11節先天性高肩胛症第12節先天性鎖骨假關節第13節頭面和上肢畸形綜合征第14節頸肋第9章 脊柱側彎和后突畸形第1節概述第2節特發性脊柱側彎第3節先天性脊柱側彎第4節脊髓縱裂和脊髓栓系(約束)綜合征第5節神經纖維瘤病所致的脊柱側彎第6節馬凡綜合征所致的脊柱側彎第7節先天性心臟病和脊柱側彎第8節開胸引起的脊柱側彎第9節脊柱側彎合並胸腔功能不全綜合征第10節脊柱側彎矯正術第11節脊柱側彎幾種常見弧度的TSRH手術矯正計划第12節脊髓空洞症第13節先天性脊柱后突第14節先天性骶椎和腰椎缺如第15節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第16節帶血

管蒂肋骨移植在小兒脊柱前路融合中的應用第17節胸腔鏡在小兒脊柱外科的應用第10章 先天發育異常第1節先天性發育異常的遺傳學基礎第2節軟骨發育不良第3節成骨不全第4節遺傳性多發軟骨外生骨疣第5節馬方綜合征第6節股骨頭骨骺滑脫第7節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第8節纖維異樣增殖第9節進行性骨干發育不良第10節紋狀骨病第11節點狀骨病第12節骨骺點狀發育不良第13節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第14節單肢骨骺發育不良第15節干骺端骨發育不全第16節致密性骨發育障礙第17節血友病第18節特發性溶骨症第11章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第1節病因第2節病理學第3節臨床表現第4節影像學研究第5節鑒別診斷第6節治療第12章 骨骺發育異常

第1節脛骨結節骨軟骨炎第2節足舟骨缺血性壞死第3節跖骨頭缺血性壞死第4節肱骨小頭骨軟骨炎第5節其他骨軟骨病第6節坐恥骨「骨軟骨炎」第7節剝離性骨軟骨炎第8節大塊溶骨症第13章 神經肌肉疾病第1節神經肌肉疾病病理平面第2節診斷要點第3節處理原則第4節腦癱第5節Rett綜合征第6節脊髓發育不良第7節脊髓灰質炎第8節脊柱肌肉萎縮第9節遺傳性感覺運動神經病第10節多發性神經炎(急性神經變性病)第11節遺傳性神經變性病和脊髓小腦退行性變第12節先天性無痛症以及有關的綜合征第13節新生兒臂叢神經麻痹第14節新生兒坐骨神經麻痹第15節肌營養不良第16節常染色體顯性肌營養不良第17節常染色體隱性肌肉營養不良第

18節肌炎第19節先天性和后天性肌攣縮第20節多關節攣縮第14章 代謝性骨病第1節代謝性和內分泌骨病的病理生理學第2節佝僂病第3節維生素C缺乏病第4節維生素A過多症第5節維生素D過多症第6節生長激素缺乏症第7節甲狀腺功能低下第8節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第9節假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症第10節膝內翻和膝外翻第15章 骨關節感染第1節急性化膿性關節炎第2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第3節少見部位的骨髓炎第4節幾種少見的骨髓炎第5節骨關節結核第6節急性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第7節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第8節嬰兒骨皮質增生第9節幼年特發性(類風濕)關節炎第10節艾滋病在肌肉骨骼上的表現第16章 軟組織損傷和感染第1節軟組織損傷

第2節軟組織感染第3節椎間盤疾病第17章 骨腫瘤和類腫瘤第1節骨腫瘤概述第2節組織細胞增生症X第3節良性骨腫瘤第4節惡性骨腫瘤第18章 骨與關節損傷第1節總論第2節鎖骨骨折第3節創傷性肩關節脫位第4節肱骨近端骨骺骨折第5節肱骨近端和肱骨干骨折第6節肘關節損傷第7節尺、橈骨骨折第8節腕及手部骨折脫位第9節脊柱損傷第10節骨盆與髖臼骨折第11節股骨頸骨折第12節股骨干骨折第13節股骨遠端骨折第14節膝關節損傷第15節脛腓骨骨折第16節踝關節骨折第17節足部損傷索引

影響勞工做法定健康檢查以外項目之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一般體格檢查的問題,作者潘淑冠 這樣論述:

青壯年人口大多在職場就業,是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也是國家整體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員工會因健康問題影響工作效率,因此勞工的健康一直是各國政府與企業積極關心的議題。WHO早於1986年提出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確定五個健康促進重點領域: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環境,加強社區行動,發展個人技能與重新定位健康服務;依據法規,雇主於僱用員工時應施行「一般體格檢查」,對在職員工應施行「定期健康檢查」。 本研究採用北區某區域教學醫院健檢中心院外巡迴體檢部門為企業勞工進行的例行性健檢資料作為研究資料,除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的規定,勞工健康檢查的項

目涵蓋由勞工自行填寫之個人基本資料外,另為強化本研究之信、效度,增加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位、是否接觸影響健康之物質或環境及年收入等項目;藉以強化分析,本研究將探討這些相關因素,是否影響勞工於法定健康檢查項目以外之加項選擇。本研究係擷取北區某區域教學醫院於105年4月11日至105年4月30日所執行的巡迴體檢人數為研究對象,共有19家廠商,2003位受檢者為樣品數,經篩選後,做法定健康檢查項目以外之勞工共1883人,佔本階段期間受檢勞工之94%。本研究運用交叉表之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單變量變異數之費雪精確度檢定(Fisher's exact test),分析做法定健康檢

查以外項目者其與年齡、教育程度、職位及年收入有顯著性相關。而其針對自費金額所選擇的檢驗(查)項目亦由全身一般的篩檢深入至針對某些特定的器官及癌症篩檢;由此可發現勞工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愈來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