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國小捷運站房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捷運三重國小站房屋出售、買房、買屋 - 樂屋網也說明:新北市捷運三重國小站房屋出售資訊就看樂屋網。樂屋網提供房價成交行情及房市最新資訊,看更多更新買賣房屋物件,快上樂屋網。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楊建民所指導 高詮惟的 資料探勘應用於捷運房地產分群與預測 (2015),提出三重國小捷運站房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房地產、捷運、資料探勘、決策樹。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黃瑞茂所指導 李明憲的 未竟之境-看不見的烏托邦 (2009),提出因為有 中和、永和、花園城市、烏托邦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重國小捷運站房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蘆洲捷運通車沿線房市升溫/新莊線房價走高 - 蔣小姐房屋則補充:根據永慶房仲集團5月成交資料統計,捷運蘆洲線的三重國小站、三和國中站、徐匯中學站、三民中學站、蘆洲站,每坪房價分別為15.7萬、16.0萬、18.3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重國小捷運站房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資料探勘應用於捷運房地產分群與預測

為了解決三重國小捷運站房價的問題,作者高詮惟 這樣論述:

從民國85年捷運開通至今,捷運系統儼然成為台北、新北市民賴以為重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捷運系統所經之處對房地產價格有著顯著影響。然而,即使捷運系統的經過確實會提升鄰近700公尺房地產房價有提升,有下列現象:鄰近於同一條捷運線中之各站點的房地產,皆有因為捷運系統經過而有增值漲幅之現象。即使各站點附近之捷運房地產皆有因捷運系統經過而有價格上之顯著變化。但是相同線上之不同站點有的漲幅程度高、有的漲幅程度卻較低。 經由上述現象,本研究以各捷運站點鄰近700公尺之房地產做為研究範圍,以資料探勘-決策樹演算法結合公車數、景點數、捷運轉運站、同線捷運數、捷運出口數、700M學校數、700M百貨公司數、

平均公司資本額、該區人口密度、公司數、刑事案件發生數、該區低收入戶數、該區老化指數、金融機構家數、毒品案件發生數、暴力犯罪案件數、700M醫院/診所數、醫院診所病床數、員警編制人數、派出所數、守望相助巡邏隊數、竊盜案件發生為輸入變數,並分別以近年來新捷運站線中和新蘆線之蘆洲站、三民高中站、徐匯中學站、三和國中站、三重國小站、迴龍站、丹鳳站、輔大站、新莊站、頭前庄站、先嗇宮站、三重站、菜寮站、台北橋站、大橋頭站、中山國小站、行天宮站、松江南京站、東門站之站點資料作為預測資料以作第一階段預測,淡水信義線之大安森林公園站、信義安和站、台北101/世貿站、象山站之站點資料作為預測資料以作第二階段預測,

松山新店線之北門站、台北小巨蛋、南京三民站、松山站之站點資料作為第三階段預測資料,第四階段預測則以所有捷運站點做建模並隨機取30%資料作為測試資料。結果顯示,第一階段預測之結果模型預測準確度以新北地區捷運站點資料預測為81.42%及以台北地區捷運站點資料預測為83.12%,以守望相助隊數作為最重要的屬性分支。第二階段決策樹計算預測之結果模型預測準確度80.77%,以守望相助隊數作為最重要的屬性分支。第三階段決策樹計算預測之結果模型預測準確度84.27%,以守望相助隊數作為最重要的屬性分支。第四階段決策樹計算預測之結果模型預測準確度86.40%,以金融機構數作為最重要的屬性分支,可見安全性與金融

機構數最為重要。

未竟之境-看不見的烏托邦

為了解決三重國小捷運站房價的問題,作者李明憲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兩難城市 ( Dilemmatic City ) 』為出發點,探討雙和(中和市、永和市)過去的城市規劃與實際生活的困境,雙和隨著時代的演變、工具的進步、政策的轉變、民意的崛起,所變成的另一種地景都市主義 ( Landscape Urbanism ) 表現。『兩難城市』主要是表述在這個城市中總是存在著選擇,這些選擇有時互相矛盾,有時處境尷尬,更有時是對立的狀況,這樣的選擇或決定所產生的結果有是一道環環相扣且層層相連的複雜經過所衍生出來的,結果影響生活,生活影響社會,最後社會影響世界。而這種未知結果的選擇總是必須有一些取捨,當下也必須有一些決定,任何事的一體兩面總是得不到完美,並且隨著

時代的進步,問題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因此這個世界雖並不可能有烏托邦的存在,但美好的生活卻是可以共同創造的。而規劃師的美好幻想卻可視為一種烏托邦現象,除了地形外,城市規劃還透過不同看法與工具、文化展現不同的獨有風貌。雙和過去因便利的地理位置而被視為台北市的臥房城市 ( Bedroom City ),負擔不起台北市高房價的大量外縣市城鄉移民就往雙和不斷得湧入。國家與城市主體的的缺席,放任給地方政治的作用,使得這裡過去規劃的美好的花園城市夢想完全破滅。設計論述主要從規劃理論的空間想像--「烏托邦」的回顧,對焦於「兩難城市」的都市現象書寫,包括種種疊加在地圖的資訊與地圖本身的空間關係的建構,指出真實世

界中的疑旨,引導了紙上建築的操作,再現了「雙和」的轉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