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滅亡在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滅亡在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帆,陳曉偉,邱靖嘉,林鵠,周思成寫的 遼夏金元史:多元族群的衝突與交融 和岡本隆司的 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5:中國的形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共滅亡中國夢? - Uoffy也說明:就是十五年,川普連擊中共8重拳,中期36年是中壯年,只能掩蓋經濟的全面崩潰。《中國滅亡在即》已經提前說明,一個重要原因是,到處惹是生非,空中纜車著火,後期36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吳展良所指導 林穎鈺的 清末的恐慌、卑辱與狂暴--庚子年前後的激烈心態 (2015),提出中國滅亡在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激進、激烈、庚子年、黃禍、義和團、心力、暴力、烈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呂春盛所指導 周昇鋒的 從君臣關係看南齊的政局演變 (2012),提出因為有 南齊、蕭齊、蕭道成、齊武帝、鬱林王、東昏侯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滅亡在即的解答。

最後網站習近平的總統制| 誠品線上則補充:該中文版封面上突出「台灣民主與現代化的推手」、「理解20世紀的中國,理解 ... 毒」第二節傳統文化是習「戰略資源」□第十章國際壓力下中國巨變在即第一節美國通過343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滅亡在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遼夏金元史:多元族群的衝突與交融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在即的問題,作者張帆,陳曉偉,邱靖嘉,林鵠,周思成 這樣論述:

突破中國史框架,用更為廣大的視角 審視過去被視為「外族」、「征服王朝政權」的遼夏金元   馳騁草原的馬上民族從部落聯盟走向專制王朝,這樣的轉變,如何撼動了東亞乃至全世界?   在中國歷史上,北亞草原散居著不同的游牧民族,他們以部落聯盟的姿態與南方中原王朝或交往、或征戰,長久以來被視為邊塞的不安定因子,是被稱作「胡」、「虜」的「化外之地」。直到十世紀,這樣的局勢出現了歷史上未曾有過的變化。   本書以遼、西夏、金、元四個政權為主體,試著突破以往中國史的框架,剖析這些游牧族群如何建立帝國體制、施行統治技術,以及經過長期的衝突與交融,呈現兼容多元族群的帝國特色,並對後來的明清政治發展造成深

遠的影響。   ▎游牧民族的世界   北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建立起部落聯盟的政治型態。為了生存所需,他們與南方農耕族群時有貿易互動,卻又時而發起侵奪行動,因此被中原王朝視為邊境擾動的不安要素,甚至貶抑其為無文化可言的「化外之民」。   十世紀初,耶律阿保機躍馬持弓,建立東抵怒海、北絕大漠的「大契丹國」。騎兵鐵蹄不僅踏破中原邊防,策馬的長鞭聲更鼓動党項、女真、蒙古相繼崛起,呼嘯著游牧民族統略中土、席捲世界的時代已然來臨!   ▎多元帝國的統治   要統治一個廣納多族群的大帝國,「治天下」豈是容易之事!於是這些征服者創制自己的文字,既用以書寫自身的文化與歷史,也翻譯來自不同

族群的文化結晶。無論是西夏文的佛經、女真文的論語、八思巴文的碑刻,都深刻地記錄著帝國璀璨的多元文化。   除了文字語言外,大帝國更延攬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才,還採取因地制宜的統治措施,在不同族群保留自身社會生活的同時,又可以為政府輸入新鮮的血液,構建出富有活力的多元帝國。   ▎跨界的亞洲史視野   有別於漢人傳統的王朝更迭史,或者中國史、日本史的國別史,遼夏金元為亞洲史提供了真正的跨界視野。北亞民族所建立的多元帝國,跨越了原有的民族、國家、文化邊界,其統治的人民,無論其生活型態是游牧或農耕,信奉的是佛教、道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都在廣袤的帝國之中得以接觸。中亞的商人能夠在漢人的城市中做生意

,西藏的僧侶進到蒙古草原弘法,西亞的教士出現在太平洋畔的港口。   游牧民族的帝國,不但是打開中國史到亞洲史的門扉,更是連結亞洲史與世界史的橋樑。 本書特色   1. 由張帆等五名專家學者合作編寫,為市面上少見的遼夏金元史專業著作。   2. 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游牧民族及其創建的國家、王朝,見證北亞草原、內亞帝國的多元民族互動,建立跨文化的開闊視野。   3. 符合108課綱的趨勢,將中國史放入東亞史,以更為多面向的方式理解歷史。過去被視為「外族」、「征服王朝政權」的遼夏金元,不再只是以武力入主中原的政權,更是擁有自己的傳統社會、文化脈絡的國家,存在於多元並立的東亞世界。 齊聲推薦

  劉祥光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陳昭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徐欣薰  高中歷史教師   好評推薦   Cheap   百萬訂閱歷史頻道Youtuber   「遼夏金元四個王朝,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這些國家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字,與中原文化相異甚遠。各國家與民族間的互動,有許多有趣的議題,值得一讀。」     蔡偉傑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蒙古時代以降的內亞與中國》作者   「本書由中國大陸遼夏金元史領域的中青年學者合作撰寫,採擷了各種正史、政書、傳記與文集,涵蓋政治、法制、經濟、宗教與文化等主題,能反映編著者對這

些朝代的認識。對於學生或一般入門者來說,也有助於提綱挈領,快速掌握重要史實,是目前最新的遼夏金元史入門書。」     許守泯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本書對於遼、夏、金、元諸朝的發展,提供簡明扼要、淺顯易懂的認知,有助於吾人理解非漢政權的歷史地位與重要性,可以多元角度看待歷史發展,是一部作為普及歷史知識好書。」     海中雄  中華民國蒙古文化協會理事長、媒體專欄作家   「此書以優美易懂的文字寫出邊疆民族建立的王朝歷史,讓臺灣讀者能輕鬆地走入知性之旅。」  

中國滅亡在即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李國能令林鄭蒲頭,香港大變在即。六月圍城,七月遍地開花,五大訴求皆空,旺角衝突警員失控,逼香港人繼續上街抗爭。在黑暗時期怎自處才見光明,要活下來,商紂兄弟箕子作借鏡。香港人的憤恨是累積的。中英舌戰,最有身份發聲的是英國。北京欺凌香港,國際社會看在眼裡。特朗普的目的,貿易戰點收科。(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壽終正寢 #送中 #九龍遊行 #貿易戰 #中英聯合聲明 #基本法 #百萬人上街 #逃犯條例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八三一框架 #香港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ContactWongWaiMan
==========
Wong Wai Man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下午5:00
惡法未除,抗爭只會持續。

香港人的憤恨是累積的,九七年之後二十二年的價值沉惀,社會公義敗喪,引爆點,是人大的八三一框架,公然踐踏《基本法》,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侮辱了鄧小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大原則。

特首和立法會雙普選永遠落空。政治體制不變,香港只能亂局,年輕人要奪回自己的未來。

以《周易》先天數取卦831,得《周易》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卦初爻動。

明夷卦的《彖傳》說:

明入地中,明夷。
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利艱貞,晦其明也。
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地火明夷卦,上卦坤為地,下卦離為日為火。光明藏於地底,象徵大地一片漆黑,所以,《彖傳》一開始說,明入地中,明夷。說的是卦象。

跟著引出了兩位商末的歷史大人物,文王和箕子出來。

箕子,在商朝的首都朝歌,詐醉佯狂裝瘋賣傻的生活;文王,則在朝歌旁邊的羑里城坐政治獄。

文王怎樣度過政治獄這個大難,黑暗社會的艱難時期?

商紂是執政的王權,用莫須有的罪名將他關起來。長子被殺,製成肉醬包子給文王,他吃下去了。他深知紂文王試探他,心裡很清楚,但不能表現出來。這就是內文明而外柔順。

以蒙大難,這樣子才能承受大難。

文王以之,文王就是用這個智慧,發揮效用自覺覺人,自度度人。

箕子又怎麼樣?

他是執政集團紂王的兄弟,但不想和他同流合污,他明知道紂王這種政府這種施為,時日無多,必然激起民憤,但畢竟是兄弟,內心深處又不希望看到殷商滅亡,利艱貞,詐顛扮傻捱過這個痛苦的時期,將來還有機會見到心中理想的將來。

晦其明也,晦是動詞,韜光養晦的晦,即扮傻。

用這種晦其明的手段,內難而能正其志,文王可以和兒子周武,推翻商紂,但箕子不能謀朝篡位,他只能超越政權,推上文化層次,朝代可以滅亡,但文明不能亡,天下不能亡,保留一個是非黑白的標準。

所以,他只能「正其志」,也即是「利艱貞」的貞,在最艱難的困境下,咬緊牙根,為了內心的信念而活下去。

箕子以之,他就用這一招捱過明夷這關。所以,箕子沒有奪位,他在等紂王自己自毀長城。他的難能可貴就在這裡。

國際注視香港亂局,英國人發聲了。

英國外相侯俊偉談到香港口風突然強硬:

他警告中國不要壓制香港民主,並表示將有嚴重後果。

英國簽署了聯合聲明,聲明明確寫著香港制度五十年不變。

對英國來說,最重要的是一國兩制的承諾,必須遵守。

這個強硬口徑不似是侯俊偉一人的心血來潮,首相文翠珊,和下屆大熱首相,前外相約翰遜都隨即發言。

跟著上周四,英軍在直布羅陀海峽扣押了伊朗油輪GraceⅠ號。理由是懷疑該輪違反歐盟禁令,將原油運送到敘利亞。

這個行動明顯做給北京看的。

英國有能力封鎖直布羅陀海峽,令伊朗的石油出不了地中海。

中共要強國崛起,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原油。

單靠山西媒,只會污染了大陸的天空,做不了世界工廠,所以要搞一帶一路,從海路陸路,將伊朗石油帶到大陸。

沒有了伊朗石油,大陸就像二戰時期德國的鐵甲兵團,和日本的大和號。

英國今次外交大臣的強硬口風,是有組織的攻勢,是配合軍事行動而來的。中共沒有了石油,便沒有了生命力。

所以王毅潛水了,駐英大使也收聲,留待大陸那些媒體叭叭叭,騙騙國內愚民。

《周易》第七卦是地水師卦,第八卦是水地比卦,兩卦相綜,是一體兩面。

師卦是打仗,代表國防部;比卦是親附,代表外交部。兩卦互為一體,國防外交,是一致行動的。

中美貿易戰每次會議,美國的艦隊就會出現在南海和台灣海峽。

貿易戰至今,美艦穿梭台灣海峽六次,德國的戰艦都穿過了一次,最近連加拿大的戰艦,也駛過台灣海峽了。

北京對香港欺凌,國際社會看在眼裡,特朗普拉開了貿易戰序幕,提供了一個好背景。

貿易戰不會有結局,因為條件苛刻,喪權辱國。

中共溫和派願意向現實低頭,但強硬派則認為寧願再度鎖國。

習近平要定於一尊,先要震住兩派分歧。

特朗普的目的,也在於此而已。

2019年7月9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清末的恐慌、卑辱與狂暴--庚子年前後的激烈心態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在即的問題,作者林穎鈺 這樣論述:

1900年前夕瓜分風潮中種族滅絕與輕蔑貶損中國人的論述,帶給晚清士紳深層的焦慮──滅種恐慌與卑辱感。為了尋求這兩種情緒的出口,他們亟欲尋找生存與尊嚴的道路,可以說幾乎所有在晚清出現的激烈心態、言論與行動都與這兩種情緒相關。受到譚嗣同心力說與義和團事件的啟發,他們相信人的精神與意志,尤其是群眾的情感與情緒足以產生救國的力量。他們開始重視情感因素,甚至積極地創造群眾情緒的契機。在這樣的心理下,晚清出現許多烈士,烈士成為能夠激發情緒、號召群眾、凝聚社會的角色;晚清士紳追求的人格典範,開始從推己及人的「儒者」轉向捨己為人、犧牲奉獻的「俠士」與「烈士」。除此之外,他們發現「暴力」能夠達到他們所期望的事

:軍事暴力同時捍衛國家安全與尊嚴,對自己或他人身體的暴力可以渲染群眾情緒,對現行制度與文化的暴力則預示著進化的美好未來。「暴力」原本是為了尋求生存與尊嚴的目標而存在,卻在過程中不斷自我極端化,使得晚清的激烈心態帶著極端與瘋狂的特質。從論文中各個章節對於晚清世界觀轉變的觀察,可以看出晚清士紳走向激烈之路的心理狀態。在這個尋求生存與尊嚴的道路上,晚清士紳從自我否定的感覺出發,他們相信要擺脫滅種恐慌與卑辱,就要尋求國家的進化與強大,若是消極等待天演的運作,終將走上滅亡,因此國家的進化必須透過人的積極作為來完成。這份積極的作為是革命與破壞所帶來進化的可能,革命與破壞強調自我犧牲之道──犧牲生命,犧牲生

活與傳統,犧牲現在以換取未來。因此,在激烈心態的內在脈絡中,人要靠自己的力量積極作為扭轉歷史,個人在社會中要懂得犧牲奉獻,那麼社會最終能夠透過革命與破壞完成進化,獲得最終的生存與尊嚴。

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5:中國的形成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在即的問題,作者岡本隆司 這樣論述:

「一個中國」的大夢。 由四百年的歷史脈絡解讀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策劃獎──   從大清帝國成立到習近平時代,   探索「一個中國」大夢的歷史淵源,   以及四百年來多元與一體間的擺盪與掙扎。   「一個中國」、中國的一體化及其抱持的矛盾,並非由現今的中國政權才開始,它不僅有來自二十世紀初期的歷史淵源,更是必須回溯到清代的體制才能夠理解的問題。   本卷自十七世紀的東亞世界出發,當時多元勢力並存,直到清朝「盛世」崛起,才收拾了原本的混亂與殘局,並在十八世紀綻放多元共存的文化。直到十九世紀,清朝被西方與日本的衝擊所撼動,面臨崩解的命運,而在二十世紀的一片混沌之中,誕生了現代

的「中國」。四百年來,在多元勢力蔓延的「一體」與分離之間相互拉扯,中國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得獎紀錄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獎(Paju Book Awards)之策劃獎(Planning Award)

從君臣關係看南齊的政局演變

為了解決中國滅亡在即的問題,作者周昇鋒 這樣論述:

關於南齊政局的討論,學界目前缺乏全面而詳實的論著。是故本論文遂將以南齊一朝的政局演變作為研究課題,並特別關注於歷任皇帝與統治集團內各色人物的相互關係,以期能彌補學界關於此時政局演變研究之不足。本論文除緒論、結論外,正文共四章。 第一章為「南齊功臣集團與齊初的君臣關係」。本章之要旨,著重在蕭道成於朝中私人人際網絡的形成與擴張之於建國前後所起的作用。在建國之前,蕭道成於官場勢力的厚植主要以軍府作為媒介,結交來自各階層的人物,其中又以地方豪族子弟與寒門武將為大宗;建國之後,南齊的君臣關係能維持穩固,重點在於蕭道成能既能與原功臣成員關係維持篤睦,又願與未參與建齊之高門士族寬待並主動交結,以維持

君臣間合作關係。換言之,蕭道成於朝中的私人人際網絡,為南齊政權的基礎。以此形式立國,則後繼者能否繼承或另闢於朝中的私人人際網絡,將至關重大。也或許蕭道成慮及此點,因此在異姓大臣之外,又大量引進宗室成員入政,以期能再以血緣紐帶穩固政權。 第二章為「永明時期的君臣關係-以中前期(482-489年)發展為中心」。本章主要是針對齊武帝永明時期的君臣關係作討論,說明齊武帝在攏絡、委任當時的勛貴、高門士族,並致力與宗王維持和平之餘,又如何漸次分化這些大臣的權限,以方便自己權力上的運使。另外,關於此時寒人「倖臣」在政治上的實際地位,本文則認為他們充其量只是齊武帝的私屬、伸張勢力的工具,多數不受武帝所禮

遇,可任意被汰換,在官場上也未得到高門士族的尊重,因此絕不能認為他們這時已蔚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地位能與高門士族、重要勛貴等平起平坐。 第三章為「文惠太子、鬱林王與永明末、隆昌時期的政治發展」。蕭長懋為齊武帝長子,於齊武帝即位之初便被立為太子,後世稱文惠太子。他在永明後期已能對朝中政務的決策具有影響力,並為武帝實際分擔若干政務。不過由於文惠太子早於齊武帝逝世,所以最後繼承南齊皇位者,為文惠太子長子鬱林王蕭昭業。他在位未久,便為蕭鸞為首的大臣所弒殺。此事之後,南齊皇位流入疏族蕭鸞手中,對國運影響甚鉅。然關於鬱林王之所以失位的討論,目前並無全面且深入的探討,因此本章即欲以此作為欲攻堅的議題

,並認為與其以鬱林王個人品行之乖戾來理解他的失敗,不如將這段歷史理解成他在權力角逐上難敵輔政大臣蕭鸞的經過。其中他除了周遭近臣之外,缺乏其他朝中勢力援引,且為其所欲親的禁衛武官蕭諶、蕭坦之、沈文季轉向支持蕭鸞,是他最終不敵蕭鸞的關鍵所在。若仔細探察他不得近臣外朝中勢力支持的關鍵,則又與南齊宗王出鎮制度在此時的失能,及他即位前少與大臣建立私人主從關係、踐祚後又在於治事、馭臣的方法上有明顯不夠成熟之處有所關聯。 第四章為「齊明帝、東昏侯與南齊末年的政治衝突」。齊明帝蕭鸞由於以皇室疏族身分繼統之後,政治衝突層出不窮。先是在齊明帝建武時期,明帝屢屢殺害高、武子孫與蕭諶、王晏等大臣,又逼使開國元老

王敬則造反;而後明帝將皇位傳給其子東昏侯蕭寶卷,其在位期間君臣關係更為惡化,中央朝官與方鎮叛變不已,最後東昏侯便在嚴重的君臣對立之中遭大臣殺害,並造成了南齊的滅亡。關於東昏侯的歷史地位,評論者常以「昏主」視之。然而事實上東昏侯之失政,主因並不在他「四出游走」或是「驕奢」所造成的民心背離,而是他與將相大臣間的相互爭權或互不信任所引發的一波又一波之衝突所致。因此如果不以東昏侯個人的「敗德」當作其失政之所在,而以其何以無法與既有官僚體系共治共存作為理解此事的方法,應當較能有效釐清這段歷史發展的脈絡。若就以東昏侯個人的因素加以討論,其性格「重澀少言」,以及在待臣之道有不成熟之處自然是此時君臣關係不諧的

原因之一。然而若從東昏侯於踐祚前缺乏出鎮經驗,使他在即位後於不管在朝中或方鎮皆缺乏故吏勢力可委任的角度觀之,則可知其於即位之初私人主從關係基礎的薄弱,亦應作為理解其先天上不利統合群臣的背景條件。另外,被東昏侯委以重任之「群小」與外朝權要難以共容,以及部分作為東昏侯內外親屬的大臣因個人算計而衍生出的權力衝突,也都是造成此時君臣間難以和平共事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