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四大河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 四大河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宮崎正勝,関真興寫的 【了解世界史套書)】(二冊):《從地理地名地圖了解世界史》、《從帝國興衰了解世界史》 和李一冰的 蘇東坡新傳(上下冊增修校訂全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果出版社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翁金山所指導 陳效之的 水岸空間之再生與活化-台南市水岸地區土地利用與親水空間之研究 (1999),提出中國 四大河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岸空間、土地利用、親水空間、都市設計、台南市。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 四大河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了解世界史套書)】(二冊):《從地理地名地圖了解世界史》、《從帝國興衰了解世界史》

為了解決中國 四大河流的問題,作者宮崎正勝,関真興 這樣論述:

  【了解世界史套書)】共含二冊:《從地理地名地圖了解世界史》、《從帝國興衰了解世界史:大國的興衰與競爭,決定世界歷史的走向》     《從地理地名地圖了解世界史》   沒有地理觀念,讀再多的歷史你都記不住!   40個有趣的地理提問,讓你讀一次永遠記住世界史!      在世界地圖上優游,來趟時光之旅吧!   ●為什麼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葡萄牙這個小國家?   ●為什麼德國有很多「○○堡」的地名?   ●為什麼智利的國土南北狹長?   ●吃的「漢堡」跟德國的「漢堡」有關係嗎?   ●紅海是紅的,黑海是黑的嗎?      從前地理課本上關於地名、地圖的疑惑,至今是否還留在你的

腦袋中?   本書從地理、地名、地圖的趣味提問出發,藉由它們與歷史發展的關聯性,簡單扼要地告訴你世界歷史發展的脈絡!      立刻來一趟「時間」和「地理」的世界史之旅!   從40個地理‧地名‧地圖之謎,告訴你五千年來世界歷史的40件大事!      ●埃及神殿的建設,全是拜地中海所賜?   ●土耳其所在的半島,為什麼稱為「小亞細亞」?   ●中國也有「東京」?   ●為什麼英國有四隊參加超級盃比賽?   ●「中東」、「近東」、「遠東」是以什麼為標準?   ●為什麼阿拉斯加離加拿大和俄國比較近,卻是美國的領土?   ●美國的州界為什麼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   ●為什麼婆羅洲分屬印尼、馬來

西亞和汶萊三國?      本書從世界四大古文明開始,藉由地理、地名之謎,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輔以穿插其中的地圖說明,再搭配清晰的歷史年表及數幅跨頁地圖,讓你一次搞懂世界史!      從地理的角度出發,讓世界史更好懂!     《從帝國興衰了解世界史:大國的興衰與競爭,決定世界歷史的走向》   古今中外的帝國興亡,一次告訴你!   了解這些帝國的歷史,你就能看懂現在的世界局勢!     羅馬、蒙古、鄂圖曼土耳其、大英帝國,這些課本上出現的帝國,看似離我們遙遠,時至今日,卻仍以意想不到的力量持續影響世界……   只要了解這些消失的國度留下的遺產,你就能理解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     帝

國已經消失,但推動世界的力量卻不會停止──   ◎社會主義帝國蘇聯發起的太空競賽,促成了人類走向太空?   ◎高速公路和國民車的概念,源自於納粹德國?   ◎基督教的發展和傳布,是羅馬帝國留給世人的遺產?     帝國會成為歷史,但它們的影響力不會消失──   ◎大英帝國的外交策略,導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持續至今的紛爭?   ◎中東地區的混亂局面,源自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崩解?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糾葛,背後有著蒙古帝國的影子?     教科書不告訴你的帝國後話,形塑了現在的世界!   本書每則篇章都先從簡單概要介紹帝國的興亡,而後詳細描述幾件改變帝國的大事件,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帝國的歷史,

以及各帝國遺留給現代社會的遺產,搭配一目了然的地圖,從地理位置了解各帝國對現代國家的影響,藉由了解這些帝國的歷史,帶領讀者從新的角度,認識不一樣的世界史。     一個帝國的衰亡,就有另一個帝國興起,   了解帝國興衰,看懂現在的世界局勢!認識不一樣的世界史!    

中國 四大河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LIVE直播-fb新鮮事 經典電影 #大河戀

一個關於自然,生命、信仰,藝術與愛的故事,從回憶的河流中划過,影片的英文名,「A River Runs Through It」淡淡地帶人我與自然的融合,與出生命中不可之承受之重在時間與自然的的流逝中終將被療癒,記錄在文字裡。

主持人: 李基銘
主持人: 陳乙緁 Claire Chen

來賓:王志榮 Julian Wang

~將介紹在美國電影背景地點留學時,當地的人文歷史與環境~

來賓學經歷:
1989年獲美國U., of Montana微生物學碩士,1995年獲Johns Hopkins U., 電腦科學碩士。1989年移居美國馬里蘭州,在Life Technologies Inc.,(LTI)工作, 1998年進入甲骨文(Oracle)工作,2011年進入聯邦政府財政部成為公務員至今。 2015-2017年擔任華府輔大校友會會長,現為華府華文作家恊會會長。以筆名九里安西王在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華日報副刊、金門日報副刊、聯合報繽紛版、人間福報副刊、美國世界日報家園版、世界周刊、華府新聞日報以及達拉斯新聞副刊等發表文章。2017年起兼任美國世界日報華府通訊記者,以及華府新聞日報「華府過客」和「人在洋邦」專欄作家、記者及自由撰稿人,著有〈走過零下四十度〉散文集。

👇以下主持人、來賓粉絲頁,歡迎追蹤按讚👇
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
粉絲頁: Claire Chen 陳乙緁
粉絲頁: 九里安西王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水岸空間之再生與活化-台南市水岸地區土地利用與親水空間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 四大河流的問題,作者陳效之 這樣論述:

「水」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珍貴的資源,潺潺蜿蜒的河流有如城市中的血管;海岸邊潮起潮落的波浪,則像極了大自然對城市的禮讚。許多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地方,並非核心區中規中矩的棋盤式街廓,而是生動的水岸空間與綠地所串連出來的自然聖地。藍帶與綠帶賦予了現代式水泥叢林都市生命的泉源,軟化了水泥大地的冷酷,也賦予市民一個心靈與大自然交流的空間。 水與城市文明的進展事實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早期聚落倚靠河川的飲水、漁撈及灌溉之利,使得城市逐漸成形;四大河流域的文明因河流的孕育而發展出其獨特的文化;到商業城市利用海洋發展航運貿易之便,使世界文明進入海權擴張時代;顯示出「水」是決定城市區位及

發展形式的重要條件。然而在高度都市化之後,城市發展對水的倚賴性逐漸降低,河港的都市機能逐漸式微;工業化不斷榨取自然資源的結果,嚴重污染了河川海洋;都市化造成人口大量集中,都市空間不足以應付人口暴漲之下,轉而以高度密集的土地利用方式開發水岸環境,都市逐漸衍生開發過度的醜相。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發現台灣時,曾經讚嘆:「美麗之島(福爾摩沙)」;連雅堂在《台灣通史》中亦以「婆沙之洋,美麗之島」來歌頌台灣,可知台灣曾經擁有山水之秀麗。在台南府城,亦擁有極為豐富的水域資源,包括十八公里天然綿長的海岸線與數十公里長的自然河川,以及在都市發展過程留下見證的運河與安平港,可以說是本市最值得珍惜

的人文、自然景觀資源。然而在都市變遷的過程中,卻常因為政策理念的偏頗、或因貪圖眼前的經濟利益,而破壞了大自然的紋理,無形之中也喪失了水岸空間純真的一面。若我們不思珍惜,還一眛的不斷榨取、破壞這份珍貴的資源,水岸終究將會淪為都市後巷和臭氣四溢大排水溝。可說防止水岸地區的任意開發及破壞濫用,重新省思水域及水岸空間的開發策略與構想,是當今迫不及待的課題。 因此,本研究分成四個主要部分: 一、 水岸地區環境規劃相關理論之探討,包括 1. 水岸空間之涵構。 2. 水岸開發與親水空間規劃之探討。 二

、 台南市水域環境時空架構及現況剖析,包括 1. 水岸歷史之演化與經貿航運之興衰。 2. 水岸環境的地理勘查。 三、 水岸地區都市設計規劃性規範之研擬。 四、 研擬全市水岸環境開發構想及案例操作。 1. 針對各水岸地區進行評估工作,據以提出開發建議。 2. 進行實際案例操作,驗證可行性。 亦即,藉由探討水岸環境在都市中的角色、水資源特性及未來都市發展趨勢的重要性後,試圖以都市設計的手法來規範水岸空間的開發方向,並考量經濟、水利、地景、遊憩、

生態等因素,以構築都市中最有機且自然的都市空間。期盼藉由對於都市水岸環境的探討及操作過程,可作為往後各個水岸地區進行開發規劃的參考,以營造台南府城特有的水岸空間風格。

蘇東坡新傳(上下冊增修校訂全新版)

為了解決中國 四大河流的問題,作者李一冰 這樣論述:

  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蘇傳》完全不同於文學家馳騁其文采所寫的東坡傳記,更不像學者餖飣獺祭堆砌資料出來的傳記──這樣的情感表現,卻又扎扎實實建立在一冰先生堅實的考證功力與文字駕馭能力。   全新增修校訂,特別收錄──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專文〈尋找李一冰〉,追索謎樣作者,出版緣由、增修後記,以及李雍〈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附錄〈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   集多重名家於一身的北宋風雲人物:文學家、評論家、政治家、繪畫家、書法家的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史上屬於少數其散文、詩、詞、賦、評論均有成就,且兼善書畫的奇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傑出

的大家。   蘇東坡為宋代知名政治家、文學家、書畫家。北宋蘇家一門三傑,名滿天下,而東坡更是青年才俊,文名遠播,原有一番抱負欲施展所學,為人民和朝廷謀取和平安樂,然現實不如所想,他所屬的朝代,黨爭頻仍,他則因名聲響亮,樹大招風,多次歷經官場上的波折,數次遭貶謫,最遠更貶至海外瘴癘之地的瓊州(海南島)。他的從政生涯是一大段奔波遷徙之路,大半的時光耗在不斷往返於貶謫之地和復詔回朝這之間的路程。從政本不為自身,但每被構陷一次,就使得他更欲歸隱鄉間。曾任要職卻兩袖清風的他,生活亦是貧乏困頓居多。然而他卻頗能自抒於文,從他的詩詞文章中,不見怨戾憤恨,倒是一片光風霽月,曠達胸懷時移世異。政治遊戲是短暫一

時,東坡文章卻千古長流,他的軼聞韻事永為後人傳頌。   東坡傳世的文章、軼事極多,詩詞更為一代宗匠,難有匹敵。所作詩詞兩千餘首,皆是從性情深處流洩的真摯情意。包括為人熟知的〈前赤壁賦〉、〈水調歌頭〉等,本書十之八九取材自東坡詩詞,參照其他文集資料,以詩人少有的人生經歷,與其心血結晶的詩作相印證,勾勒出他一生。透過本書,一個赤誠、豪邁、才氣縱橫的文人遂赫然眼前。   新版書中,特增收〈尋找李一冰〉一文,將多年來謎一般的作者生平與出版緣由,娓娓道來。此《蘇傳》之特別處在於,並非從東坡出生寫到老死,而是從蘇軾貶謫黃州之時切入,彼時東坡甫從烏臺詩案,遭小人陷害,入獄瀕死,最後否極泰來,雨過天青之輕

鬆與從容。李一冰寫出獄中狼狽至極、虎口餘生後出獄,從苦悶中走向曠達自在、從現實接二連三的無情打擊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堅強與生命韌性的東坡,使其形象躍然紙上之外,更讓讀者深入東坡的內心世界。 名家推薦   是文字較為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余秋雨(作家) 共同推薦   李崇建(作家)、祁立峰(作家)、凌性傑(作家)、楊瀅靜(詩人)   作者簡介 李一冰   原名李振華(1911-1991),以「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取筆名李一冰,浙江杭州人,原籍為安徽。畢業於浙江私立之江大學經濟系,後留學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陸續於新文學重要刊物

發表白話散文。   民國三十六年(1947),隨叔叔李辛陽來台,於經濟部物資調節委員會擔任科員。民國四十年(1951),不幸捲入弊案成為代罪羔羊,判處八年徒刑定讞,然因未收到拘禁通知而未入監。五十六歲時遭索賄未果,遂被重提前案,監禁四年後假釋出獄。   獄中四年,李一冰熟讀蘇軾詩作兩千多首,同時整理《東坡事類》、蘇軾年譜等重要書籍,於民國六十八年(1979)寫成《蘇東坡新傳》,共計七十餘萬字。另著有《明末孤臣張蒼水傳》,後來又增補成《張蒼水傳》。   上冊 ◆增修〈尋找李一冰〉/張輝誠 第一章 食蓼少年 第二章 變法與黨爭 第三章 馬入塵埃 第四章 黃樓 第五章 烏臺詩獄 第六章 黃

州五年 第七章 飄泊江淮 第八章 風雨京華 下冊 第九章 書齋內外 第十章 杭州去來 第十一章 潁州‧揚州‧定州 第十二章 惠州流人 第十三章 海外東坡 第十四章 北歸 後記/李一冰 ◆增修校訂後記/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李雍 ◆附錄 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   增修(節錄) 尋找李一冰 張輝誠   李一冰是誰?   喜歡蘇東坡的讀者,除了看東坡詩文之外,難免想要知人論世。涉讀東坡傳記,文言傳記姑且不論,白話傳記最知名者首推林語堂《蘇東坡傳》(遠景,民國六十六年出版),可是此書整體而言,趣味有餘,深度、嚴謹俱不足,加上原為英文之作,宋碧雲女士譯成中文後,出現不少問題

,淡江大學張之淦教授曾作〈林著宋譯《蘇東坡傳》質正〉(原載《大陸雜誌》)指出不少訛誤缺失,茲不贅述。另一本則是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聯經,民國七十二年出版),出版在文學大師林書之後,照理說壓力頗大,但卻意外勝過林書──如果讀者喜歡余秋雨《山居筆記》裡的〈蘇東坡突圍〉,就會發現該文曾摘錄李一冰先生原文,如果讀者再有興趣多一點考據精神,就會發現余文主要材料其實都建立在李一冰《蘇東坡新傳》書中的考證與整理文字。這也無怪乎余秋雨曾評論此書:「是文字較為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這確實是很奇妙的現象,一冰先生幫了余秋雨寫作上的大忙(余先生不用大費周章考證,寫出的

散文就看起來很有學術基礎),但一冰先生卻必須因為名動大陸的余先生揄揚,才得以在大陸揚名。   但是,李一冰是誰呢?   這是我從大學初讀此書,愛之不倦、捧讀再三之餘,經常疑惑的問題。大概只能從書中〈後記〉看出一點線索,該書從民國六十年開始寫,民國六十八年完稿。換言之,寫了八年。後來出國,最後落款是「一九八一年四月杭人李一冰自記於美國新澤西州」(新澤西即紐澤西),除此之外,多年來我在網路上所能查得資料也只有「美國新澤西州大學教授」一銜,奇怪的是,我問遍了我熟悉的文學圈教授,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李一冰」是誰!這實在是太怪異了!──一個傑出的研究者、寫作者,居然像個隱形人一般?   二○一三年

八月我從陳芳明教授臉書得知,聯經出版社更換新總編輯胡金倫,是他的高足。我馬上寫了一則私訊給胡先生。   金倫兄,先行自我介紹:張輝誠,寫作者,也是一名高中老師,做點文學研究。我的博士論文寫蘇東坡,多年來一直有個疑惑,貴社出版李一冰《蘇東坡新傳》,寫得極好,但他的生平幾乎只剩書後短短跋語,前大半輩子花了巨大心血寫成此書,後來到美國便不知所終,我猜想一冰先生應該不在人世了,是否有他後人聯繫方式,我想寫封信向他或他的後人表達我的敬意,如果可以,甚至可以多探得一些李先生的生平,為他作一小傳,不然,這樣好書的作者就完全消失於歷史洪流了。」   胡先生很快回信,說他在讀碩二時我們曾在師大一起上過楊昌年

老師的課,算是我學弟。他答應隔天回公司找找看作者的聯絡方式,但是年代久遠,可能也不容易。   隔了幾天,金倫傳來李一冰先生的聯繫方式,我當天就寫了一封信。   一冰先生道鑑:   冒昧來信,瀆神恕恕。晚輩是從聯經出版社總編輯處獲得您的郵址,冒昧寫這封信給您,僅是多年以來一直想向您表達致敬之意。晚輩讀您的大作《蘇東坡新傳》,毫無疑問,這是所有東坡傳記中寫得最好的一部。晚輩讀完之後,大受感動,此後時時重新翻讀,時時感受東坡之形象躍然紙上。晚輩亦從事研究、創作多年,深知其中甘苦,先生之大作必然流傳千古,只恨先生之行跡幾乎無人知曉,或許先生故意為之,於亂世中存神去跡,以保康泰。晚輩此信,純粹想表

達對您的敬仰之意,謝謝您留下這本鉅作。耑肅。敬頌   秋綏                                                 晚輩張輝誠敬上   隔天就收到回函。   輝誠兄:   我是李一冰的幼子,先父已於一九九一年謝世(一九一二—一九九一)。感念您對蘇傳的熱愛,我很願意與您分享父親著述的心路歷程。   我於一九五○年生於臺北,一九七三年臺灣大學畢業,遊學澳大利亞,在美國製藥公司工作垂三十載,現居康州。   像您一般的讀書人已不多見,希望可以見面傾談。   李雍敬覆。   我又馬上覆信,幾次電子郵件往返,俱附錄於下。   李雍先生您好:   聽到一冰

先生故去,雖然曾經料想,但真正聽到消息還是感到惋惜。您現居康州,大約回臺灣的機會不多,不知何時可以見面傾談?晚輩希望可以為一冰先生作一小傳,刊登在臺灣的大報上,如果可以的話,也能附錄於《蘇東坡新傳》之末。晚輩很想知道一冰先生的生平與撰寫蘇傳的心路歷程,甚至先生到美國之後的種種,不知如何跟您連繫呢?是否可以打電話給您?   晚輩輝誠 敬上   輝誠兄:   得來書,眼睛不覺溼潤。我實愧為人子。我十一月回臺(按,二○一三年),望能一見。我將以先父用過的《蘇詩施注》一部相贈。我會打電話給您。   李雍敬覆。   李雍先生:   能和您連繫上,晚輩也很激動。就我所知,凡是研究蘇軾的學術朋友,無

一不對李一冰先生懷抱敬佩與感謝之意。晚輩多年來向此間諸人詢問一冰先生事蹟,竟無一人知曉(然大多數人都想知道)。適值聯經出版社總編輯換人,換成研究所曾同修一課的學弟,晚輩方才趕緊詢問聯繫方式,多年宿願終得一償,先生當可想見晚輩激動之情。   十一月,先生返臺,可否先將日期告訴晚輩,讓晚輩有所準備。晚輩迫不及待想與您長談,亦感謝您將一冰先生的用書賜贈,對晚輩而言,那是珍若璧玉。   晚輩輝誠 敬上   然後就收到李雍回信,道出驚人祕密。   輝誠兄:   讀兄來書,不禁痛哭。   吾兄有所不知,是書寫於國民黨的冤獄之中,吾家隱忍不發者,四十年。先父者,異代之太史公也,蘇傳者,先父之史記也。

  弟已不知所云,恕我。再談。   李雍敬覆。   我又再去一信。   李雍先生道鑑:   讀一冰先生蘇傳之跋語,晚輩早已隱隱約約感受其中必然有許多委屈與隱情。故於第一封信中即寫:「只恨先生之行跡幾乎無人知曉,或許先生故意為之,於亂世中存神去跡,以保康泰。」   弟雖不才,願為一冰先生揚此公道,撰文以傳諸於後,不使一冰先生隱淪埋沒於歷史洪流。一冰先生之鉅作確實如太史公《史記》,但太史公有〈自序〉及〈報任安書〉自剖心跡,一冰先生之心跡當由先生轉述,由晚輩來執筆公諸於世!   晚輩輝誠敬上   李雍只傳來短短三句:「心潮起伏,往事歷歷。我們等這一天等了三十年。」   二○一三年十一

月某日,李雍自美返臺,我們約在永康街玫瑰園碰面,暢談一下午。其後,李一冰先生次子李東(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榮休講座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致遠講席教授)亦從香港來臺,和李雍一起蒞臨寒舍,並帶來一盒大紙箱。   第一章 食蓼少年 東坡詩:「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清閒如啖蔗。」 一、蜀道難 蜀,位居中國大陸之西南邊陲,四境皆被崇山峻嶺所圍繞,中間一大盆地。境內舊有岷、瀘、雒、巴四大河流,所以又稱四川。 蜀與中原的交通,陸路須出秦川(陝西),川陝之間,峻嶺連雲,山深巖密,絕無通路。照李白說,只有陝西郿縣太白山的層層峰巒間,才有一道缺口,也只有飛鳥可渡,而人跡不至: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面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春秋戰國時代,蜀人始通中國。《華陽國志》的傳說:「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王派遣五丁開山往迎,還到梓潼,見一大蛇行入山穴,一人攬其尾要想拉它出來,力不能勝,於是,五個力士一起來拉,大聲呼叫,山崩石裂。五丁、秦五女和所有士卒,全被山石壓死了。」──正因為當初這項開山工程,使人不能相信是人力所能達成的鬼斧神工,所以才有這類似神話的「五丁開山」的傳說。但賴以通蜀的山間棧道,也從這個時期就傍山架木的建起來了,李白詩說:「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天梯石棧雖然是架起來

了,但是遲至唐朝李白的眼中,蜀道之難,依然難於登天。黃鶴飛不過去,猿猴也愁攀緣不上,青泥嶺懸崖萬仞,滿山雲雨,百步九折,一路泥淖,山深處,景象肅殺,鳥號古木,子規夜啼,眼前盡是無窮的連峰疊嶂,高與天齊,枯松倒掛絕壁,飛瀑轉石雷鳴,李白嘆道:「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崢嶸崔嵬的劍門關,聳立於大小劍山的連峰絕壁之間,飛閣通衢,綿亙一百多公里的插天峭壁,有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形勢,這大自然生成的要塞,天下大亂時,卻成為西蜀賴以偏安的天險。 自古以來,代有英雄人物,在中原這片大地上,龍戰千年,殺人盈野,蜀人幸有四境高山,衛護中間這一方安和樂土,肥沃的成都平原,從不缺乏糧食,紡織

業非常發達,錦江澄明的水流,洗濯出聞名天下的蜀錦,山崖和鄉野,盛產茶鹽,物產如此富饒,人人都能豐衣足食。經濟上一有自給的滿足,蜀人隱然自視為中原以外的獨立王國,愛好和平和自己的鄉土,無人願意背井離鄉,到陌生地方去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