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地下街飾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王麗雁所指導 康禔今的 藝術家駐校計畫實踐歷程與參與者觀點之個案研究 (2011),提出中山地下街飾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藝術家駐校計畫、當代館藝術館、個案研究、藝術教育、高中。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所 楊賀雯所指導 邱以欣的 台南市中心商業區零售商家聚集程度之跨時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平均最近鄰分析法、零售聚集、台南市中心商業區、核密度估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山地下街飾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山地下街飾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藝術家駐校計畫實踐歷程與參與者觀點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中山地下街飾品的問題,作者康禔今 這樣論述:

摘要藝術家駐校計畫在台灣是相當新穎的教育形式,推廣目的是希望提升台灣藝術與人文教學品質,結合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與學校的藝文師資,深化校內藝術課程的推展。截至2012年止,探究藝術家駐校計畫的實施成效與參與者對駐校計畫觀點的研究為數不多。本研究者於是採用個案研究方式,透過訪談、參與觀察等方式探究100學年度台北當代藝術館在成淵高中的藝術家駐校計畫。本研究除了訪問當代館人員、藝術家、美術教師對於駐校計畫課程內容、計劃實施之觀點與其建議,並利用發放問卷方式了解學生之學習成效。研究問題包含:(一)當代藝術館藝術家駐校計畫進行之辦理方式與流程為何?(二)藝術家駐校計畫課程實施內容與成果展現方式為何?

(三)參與者(藝術家、美術教師、當代館人員、學生)對計畫整體歷程之觀點與建議為何?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一)當代館主動找尋合作學校與藝術家,於每學期商談合作事宜,且當代館擁有駐校計畫主導權,合作形式可分為引介、前置、課程實施、成果展示四階段。(二)課程實施,主要的內容依序可分為:簡報與創作聯想與發表、參觀展覽、認識材質、繪製草圖、書包與制服實作、藝術家到場提供學生製作建議、書包與制服實作完成等。學習成果則分於學校校慶展覽以及當代藝術館展覽中呈現。(三)藝術家、美術教師、當代館人員、學生普遍認為藝術家駐校計畫帶給他們不同成長與收穫。本研究除了透過問卷調查與訪談方式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亦呈現了學生

參與計畫後的觀點。而在駐校計畫實施中,最讓所有參與者感到計畫實施的困難之處為課程時間過於倉促。而關於藝術家駐校計畫,不同參與者,皆以各自角度與身分表達對駐校計畫之觀點與建議。

台南市中心商業區零售商家聚集程度之跨時研究

為了解決中山地下街飾品的問題,作者邱以欣 這樣論述:

中心商業區通常扮演著一城市經濟與社交生活的重要角色,亦為早期零售業發展的重心。由於消費行為及零售環境改變,促使新型態零售商家因運而生,迫使傳統零售商家面臨極大的生存挑戰。然而,英國採用「市鎮中心健康檢核」監控並掌握中心商業區發展已行之有年,透過這樣的機制用以確保中心商業區之地位。據此概念下,本研究採以商家聚集做為衡量指標,用以觀察商圈之發展狀況,這是由於商家的聚集通常可用來評估一個商店街之吸引力大小與興衰,然而檢視目前相關文獻,卻鮮少有文獻是直接由商家的聚集程度進行探討。本研究選取台南市中心商業區為研究對象,由於台南市的中心商業區從日據時期以來,一直是以中正商圈為主,然而在1980年之後,開

始出現新的商業經營型態,這是否對中正商圈之發展造成影響?據此,本研究除透過文件探究中正商圈之發展歷程外,亦以跨年度的中正商圈土地使用調查資料(包含1998年、2003年及2009年)觀察其零售商家的座落位置,並以空間分析方法衡量零售商家之聚集程度,探究台南市中心商業區之零售商圈發展態勢。研究結果顯示,在1998年至2009年間,台南市中心商業區商業活動最為熱絡之商街為中正路及西門路,分別係以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家庭器具及用品零售業為主要業種。而研究範圍內之零售商家在各年度間皆為聚集分布,零售商家座落最密集的區位落於友愛街上;就整體商圈而言,零售商家數量不但有逐年減少之趨勢,其聚集程度亦呈現漸趨

分散的態勢,表示台南市中心商業區零售商圈之發展已不復往日之榮景。本研究除彙整出中正商圈之動態聚集程度之實證資料外,其結果亦可做為商圈管理者施以經營方針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