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ci642 空難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 - Erhvy也說明:ci642 空難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 Wikizero WikiZero Özgür Ansiklopedi – Wikipedia Okumanın En Kolay Yolu . 中華航空642號班機是一班以麥道MD-11客機(機身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李秀珠所指導 池姵萱的 檢視危機中的情緒如何影響組織的責任歸因 (2020),提出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情境危機溝通理論、危機、情緒、責任歸因、憤怒、同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鄭麗芬所指導 陳姿穎的 救災人員參與重大災害之壓力調適敘說分析研究-以消防人員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救災人員、消防人員、重大災害、壓力調適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華航空140號班機空難【機場職人】「波板佬」袁漢昇見證 ...則補充:華航3死空難兩星期留守跑道指揮大半生在機場工作,袁漢昇有很多難忘回憶,足以讓他慢慢細味,但教他感到最難忘的,就是1999年8月22日的「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檢視危機中的情緒如何影響組織的責任歸因

為了解決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的問題,作者池姵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Coombs(2007)的情境危機溝通理論(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 SCCT)為基礎,結合Nabi(2003)情緒框架(Emotions as Frames)的觀點,檢驗責任歸因及誘發的情緒,如何影響危機事件後及危機回應策略後,人們的情緒反應、組織聲譽與行為意圖,以及在危機的情境中,情緒又如何影響訊息處理。以真實案例改編的危機事件作為刺激物,採用二因子2(危機事件之責任歸因:高、低)× 2(危機回應策略:防禦型、調節型)的受試者間實驗設計,總計回收480份有效問卷。研究發現,高責任歸因比起低責任歸因,誘發更多憤怒情緒;低責任歸

因比起高責任歸因,誘發更多同情情緒。危機事件後的責任歸因愈高,會導致愈多憤怒情緒、愈少同情情緒、愈低的組織聲譽及愈低的行為意圖。責任歸因對於危機回應策略後的情緒、組織聲譽及行為意圖也造成顯著影響。此外,憤怒與同情皆顯著預測系統式處理,同情比起憤怒對於系統式處理的解釋力更強,而兩者皆與捷思式處理無關。

救災人員參與重大災害之壓力調適敘說分析研究-以消防人員為例

為了解決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的問題,作者陳姿穎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救災人員參與重大災害經驗、壓力調適與重大災害經驗意涵,透過半結構深度訪談,採立意取樣方式邀請六位具有重大災害救援經驗的消防人員進行資料蒐集。資料分析採敘說取向進行整理,並歸納出以下結論:一、當救災人員自身與參與的重大災害產生連結時會觸動其情感,即使救災人員有豐富的訓練與經驗,災害的發生仍會帶來衝擊與觸動,救災人員還要面臨時間的壓力、現場不確定性、生命遭受威脅、資訊匯流、眼前的畫面、媒體播報和影響、職責、不同身分等許多壓力,而救災人員在災後觀察到自身出現替代性創傷、生理症狀、情緒反應、認知改變及行為改變等諸多身心反應。二、救援經驗會帶來壓力與影響,救災人員透過壓力調適策略、復原力

、社會支持以及心理資源達到壓力調適。壓力調適策略包括經驗學習、情緒調適策略、實際行動以及休閒活動的選擇;復原力則涵蓋決心、正向思考以及積極作為帶來助益;社會支持更有助於情緒調節,家庭支持尤為重要;組織提供的心理資源雖帶來有限效益,但救災人員仍想透過適切的心理資源作為因應壓力的自助管道。三、救援經驗帶給救災人員許多意義與收穫,對個人而言,重大災害都有獨特的意涵與收穫,使得救災人員從省思中促發改變,看見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對家庭而言,則重思工作與家庭的天秤,珍視擁有的幸福與家庭支持;對工作而言,救災人員期許能傳承經驗,給予同仁協助,讓未來的消防體系能越來越好。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與發現,針對未來

研究、救災單位與相關人員,以及諮商輔導實務工作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