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線斷斷續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事業線斷斷續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hetanParkyn寫的 【謝頓・帕金人類圖套書】(三冊):《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人類圖輪迴交叉全書》、《人類圖爻線全書》 和林庭峰,趙建的 習慣成功,與奧里森.馬登對話:認識自我、抓住機遇、追求卓越,成功學大師的優秀人才養成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古易方】手相之22個事業線全解 - 分享星也說明:事業線斷續 ,意味著事業有波折,時好時壞,但最終事業會有作為的,會成功的。 11.雙條事業線者,工作能力比較強,對事業比較執著努力,有管理才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橡實文化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姚立德所指導 吳承陽的 廣域分散式儲能系統之控制與管理 (2021),提出事業線斷斷續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IEC 61850、分散式儲能系統、鋰電池、電力交易平台、日前輔助服務、混合整數線性規劃MILP、充放電管理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林韋君所指導 劉柏伶的 尼古拉˙布維耶《日本書紀》中 「漂泊式」的旅遊書寫 (2018),提出因為有 尼古拉˙布維耶、旅遊文學、漂泊、日本、肯尼斯˙懷特、羅蘭˙巴特的重點而找出了 事業線斷斷續續的解答。

最後網站手相事業線男 - Fytob則補充:在手相中,有一條自手掌下方向中指延伸的紋路,稱為事業線,又叫“玉柱紋”、“命運 ... 有的事業線不是一條直紋,而是斷斷續續好幾條,表示工作不穩定,或經常變更工作環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事業線斷斷續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謝頓・帕金人類圖套書】(三冊):《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人類圖輪迴交叉全書》、《人類圖爻線全書》

為了解決事業線斷斷續續的問題,作者ChetanParkyn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9大中心、36條通道、64個閘門,一次全面認識你自己!》+《人類圖輪迴交叉全書:發現你的人生使命,192種人生主題大公開》+《人類圖爻線全書:認出隱藏潛力,64閘門與384條爻辭典》   更進階的人類圖性格解析,三冊一次蒐羅!   人類圖自學經典、台灣第一本人類圖「輪迴交叉」和「爻線」專書   發現使命、認出潛力,活出你獨特的美好人生   《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9大中心、36條通道、64個閘門,一次全面認識你自己!》   (原書名《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   全新編校版!   你的人生其實早就被「設計」好了!

  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無法複製,也勉強不來   只要找回你的原廠設定,發揮內建才華   就能活出自己的最強版本!   本書內容完整涵蓋:   ◎九大能量中心   ◎三十六條通道   ◎六十四道閘門   ◎十二種人生角色   ◎六種內在權威   ◎各類型人的行動策略   人類圖可應用於哪些領域?   ◎親密關係:看出你和對方的合拍與挑戰之處   ◎家庭關係:理解手足之間的個別差異,認清親子之間不同的思考、行為與情感表達模式   ◎工作職場:洞悉老闆、同事、員工的天賦才能,讓團隊合作順暢、提升整體工作效能   ◎學校教育: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個別潛力,如何激發出孩子最好的一面   ◎人際社交:

了解自己適合的互動模式,和哪些人投緣,和誰則相互排斥   人類圖是一套來自天啟的禮物,讓你具體知道自己的人生藍圖,順著自己的真我而活。   每個人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無須為了別人或環境而改變、扭曲自己;只要把自己的天賦完全發揮,就能在此生發光發熱。   作為一套劃時代的自我探索系統,人類圖最具原創性的部分,即是三十六條通道、六十四個閘門、以及十二種人生角色。活化的通道,反映出每個人的天賦所在;而通道兩端的閘門,則隱性地刻劃著你的性格密碼。   更有趣的是,人類圖還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特定的互動能量,像是:為什麼你跟某個人在一起時,總是多愁善感?(可能你們彼此接通了「感性的通道」)跟另

一個人在一起時,總是能天馬行空創意泉湧?(可能你們彼此接通了「靈感的通道」)   如果能知道身旁親朋好友的人類圖,人與人之間或許將更能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最終達到更好地互動,過著允許自己和別人都活出本色的燦爛人生。   《人類圖輪迴交叉全書:發現你的人生使命,192種人生主題大公開》   你來到這世上,為了做一件只有你才能做到的事   你的到來有其神聖意義,別再為不適合的人生目標而苦苦掙扎   回到你的原廠設定,活出你獨特的美好人生   ★台灣第一本人類圖「輪迴交叉」專書   ★一覽192種輪迴交叉的進階闡述   ★人類圖分析師、學習者重要參考書   ★了解個人的獨特天職與人生道路

  你是否曾問過自己,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   你到這世界上是要來做什麼的?   以及,你是否正走在人生的正確軌道上?   你的輪迴交叉(人生主題)貫穿了你的整個人生,賦予你重要的存在意義與目的,也是人類圖解讀中,關於認知自我極重要的關鍵面向。   你的人生主題和你的整體頻率,是和諧共振的。當你的覺知和你的人生主題同步,你將會水到渠成地活出那個主題。沒有哪個人生主題比其他主題更好或更重要,這一百九十二種人生主題,都只是全體人類中的分工合作而已。   本書的目的,是要協助你發掘自身獨特的人生道路,確認自己是否已根據真實本質在生活,因而體驗到滿足感。   兩位作者投入人類圖領域逾二十年,是

資深且經驗豐富的人類圖分析師、教師,並將其實際解讀的珍貴經驗匯集成此書。希望獻給正在追尋人生意義,或在自我實現路上徬徨困惑的人。   【人生主題的三種類別】   1.個人人生主題(右角度交叉)   ・走在自我探索的旅程上,以個體意識成長為主軸   ・追求親身的經歷,可望探索生命帶來的多樣事物   ・不容易察覺到自己的行動對他人造成影響   2.固定人生主題(並列交叉)   ・極為罕見的人生主題   ・人生有非常明確且固定的軌跡,且必須維持在那軌跡上   ・需要以自己的原則和信念為優先考量   3.人際人生主題(左角度交叉)   ・走在利益他人的旅程上,以提升整體意識為主軸   ・擔任嚮

導、指路者、老師,或向他人提出建議的角色   ・容易察覺到自己的行動對他人造成影響 各界推薦   「我大力推薦謝頓的作品,以及這項強大的成功工具,來引導你的腳步。」——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心靈雞湯》系列書籍的共同創作者   「透過創新的科技與古老智慧的傳統,《人類圖輪迴交叉全書》為你的人生目的、計畫、和道路提供了令人驚奇且極為準確的洞見。」——艾莉兒‧福特(Arielle Ford),《靈魂伴侶秘密》(The Soulmate Secret)作者   「在《人類圖輪迴交叉全書》裡,謝頓‧帕金和卡蘿拉‧伊斯特伍德巧妙地解開了生命中最深沉的奧秘。如果你曾疑惑該如何

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該如何做最佳的決定、或者該如何在這世界上最好地運作,這本淵博的書準確又深入的揭示內容,將帶給你指引和啟發。」——沙克(SARK),《豐富而狂野的愛》(Succulent Wild Love)共同作者暨插畫家   「這本指南既豐盛又有智慧,將會引導你回歸真實的自己。當《人類圖輪迴交叉全書》揭露了你最深沉的真相、你最深具意義的動機、以及你最真實的人生課題,你會發現自己因認同而驚呼連連、因寬慰而鬆了口氣。」——山姆‧班尼特(Sam Bennett),《懶人總是有藉口》(Get It Done)作者   「謝頓和卡蘿拉的最新著作裡,每一頁都詳盡描述了每個人的獨特命運和人生目的。

在這時代裡,是非常有啟發性也是極為必要的讀物。」——卡蘭‧羅許(Callan Rush),Lucrative Luminary Training, Inc.公司創辦人   《人類圖爻線全書:認出隱藏潛力,64閘門與384條爻辭典》   台灣第一本人類圖爻線專書   更進階的人類圖性格解析   每人26組閘門與爻線的寶貴訊息   使用你的原廠設定,活出美好的獨特人生   ★學習人類圖的重要參考書   ★進階了解個人專屬生命課題   ★全彩圖解,豐富資訊一目瞭然   64閘門x 6條爻=384條爻   本書深入每一條爻的名稱、爻辭、特質   提供最生活化、白話版本的人類圖爻辭解密   

人類圖系統結合諸多古老智慧體系,包括:西洋占星學、印度瑜伽脈輪、猶太卡巴拉、中國易經等等。本書的內容,即聚焦在人類圖中有關易經64卦的面向。但其詮釋,已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易經的觀點。   人類圖中的64個閘門,分別對應於易經的64卦。依據每個人的出生時間,不同的行星落在某個閘門之6條爻線的其中一條。64個閘門,乘上6條爻線,一共有384條爻辭,每個爻辭都有獨特的性格描述,及在生命中需留意的潛在課題。   在靈性修行的層次上,你也可以將這些爻辭的敘述,視為引導自己內省、沉思或冥想的「觸發因素」或「關鍵鑰匙」,作為靜心冥想時的輔助工具。本書能讓你觸及自身固有的本質,感受你真實的樣貌,並了解自身意

識提升的演進方向。   全彩印刷,訊息層次分明、一目瞭然!   ・黑色字體:當爻辭以黑色呈現時,顯示該爻線所呈現的特質,會從一出生就開始展現。   ・藍色字體:當爻辭以藍色呈現時,顯示該爻線所蘊含的潛在智慧,將隨著一生的過程逐漸發展和成長。   ・綠色字體:閘門釋義中的綠色字詞,取自《基因天命》一書的頻率層級,隨個人意識提升,會從低層級的「陰影」,提升到高層級「天賦」,最終達到「悉地成就」的展現。   行星對閘門與爻線的能量影響   ・太陽:自我身分認同、生命目的   ・地球:立基之地、身體   ・月亮:反思、感覺記憶、過去   ・北交點:你的新方向與當前的生命目的   ・南交點:你過

去的人生方向與要學習的課題   ・水星:與環境的連結、溝通   ・金星:愛與美、關係、陰柔特質   ・火星:活動、侵略性、行動力   ・木星:擴張、高等知識、哲學性   ・土星:架構、業力、陰暗面   ・天王星:覺醒、丕變、更高的意識   ・海王星:無條件的愛、妄想、神祕學   ・冥王星:蛻變、死亡與重生

廣域分散式儲能系統之控制與管理

為了解決事業線斷斷續續的問題,作者吳承陽 這樣論述:

近幾年氣候變遷對於環境的衝擊日益嚴重,政府與民眾對於再生能源以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我國政府亦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由經濟部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之政策目標,以符合社會及民眾的期待。台灣電力公司目前推動的再生能源以風力發電(岸上或離岸風電)及太陽能為主,但是此二種再生能源最大的隱憂就是斷斷續續,容易天候影響。為了因應電力能源之結構變動,2020年經濟部與台電推出「日前電力輔助服務」,使再生能源能更智慧的被使用及調度,此議題即為本論文欲探討和實作的目標。本論文提出聚合中小型容量之儲能系統之方法,並搭配IEC 61850 標準,將不同地點之儲能系統輸出的電能聚合起來共同參與「日前輔助

服務」之中的「調頻備轉輔助服務」,並提出廣域分散式儲能充放電策略最佳化,使中小型容量之儲能系統對於龐大的電力系統亦能發揮積沙成塔的力量。本研究提出之系統架構具有以下優點:●聚合中型以及小型容量的儲能系統之方法●廣域分散式儲能充放電策略最佳化●符合IEC 61850標準

習慣成功,與奧里森.馬登對話:認識自我、抓住機遇、追求卓越,成功學大師的優秀人才養成術

為了解決事業線斷斷續續的問題,作者林庭峰,趙建 這樣論述:

  林語堂:「對於時代青年所經驗的煩悶、消極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錯過……希望他們從馬登的書中,能獲得(與我)同樣的興奮影響。」      從一貧如洗到旅館業大亨,從目不識丁到哈佛醫學院博士,   比爾蓋茲、彼得杜拉克、賈伯斯等等商業鉅子們的精神導師   ——成功學的先驅,奧里森.馬登的傳奇故事!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座金礦】   奧里森.馬登認為,人的潛能猶如一座金礦,蘊藏無窮價值,用積極的心態去發掘和利用它,它必將為我們帶來巨大的財富和幸福的生活。當然,如果你疏於管理你自己——你的金礦,你就永遠不會成功。   換言之,經過訓練後,一旦受到啟發,便能發揮「點石成金」的力

量。   【鍛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心靈】   以成功學的角度來看,奧里森.馬登對心靈的論述非常精闢。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美好的心靈,美好的心靈是我們成功的基礎、是我們好好生活的保障。沒有美好的心靈,一個人無法很好地生活,更不會取得卓越的成功。從古至今,那些在事業和人生上取得非凡成功、聞名世界,留名青史的人無不是首先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想要成功,得善於抓住機遇】   奧里森.馬登認為,人生有許多轉機,稍縱即逝。但如果你把握住了,就會迎來一片全新的天空。相反,在機遇面前猶豫不絕,你就會痛失機遇,乃至與成功無緣。   機遇就在我們的手裡,只是能牢牢把它抓在手裡的人太少了,所以成功只是屬於

那些能牢牢把握機遇的少數人。   【與人交往,必不可少「禮」】   奧里森.馬登指出,世界上沒有人不受禮節的感染。要想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就最好將下面這句話當做座右銘,並循此座右銘而行:「禮貌成就不凡之人」。   對身居高位的人而言,彬彬有禮在其為人處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沒有哪個真正偉大的人會缺少這種優秀品格。有禮有節向來是高貴出身和良好教養的標誌。   【在困境和挫折中磨礪心志】   奧里森.馬登說:「我們的力量來自我們的軟弱,直到我們被戳、被刺,甚至被傷害到疼痛的程度時,才會喚醒包藏著神祕力量的憤怒。偉大的人物總是願意被當成小人物看待,當坐在占有優勢的椅子中時,他會昏昏睡去,當他被搖

醒、被折磨、被擊敗時,便有機會可以學習一些東西了;此時他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發揮他的剛毅精神,他會了解事實真相,從他的無知中學習經驗,治療好他的自負。最後,他會調整自己並且學到真正的技巧。」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成功學先驅奧里森.馬登對於個人成長、人際關係、工作態度的種種看法,歸納出以「成功」為目標的數十條應用原則,讓讀者能透過閱讀與實踐由內而外地改變自我、影響他人,並從此擁有璀璨輝煌的人生藍圖。  

尼古拉˙布維耶《日本書紀》中 「漂泊式」的旅遊書寫

為了解決事業線斷斷續續的問題,作者劉柏伶 這樣論述:

在法語區的旅遊文學歷史上,瑞士旅遊作家鮮少出現。尼古拉˙布維耶 (1929-1998),瑞士旅遊作家,於1963年出版遊記名著《世界之用》後聲名大噪。他發現了瑞士作家在歷史上的缺席,因此終生致力於二十世紀瑞士法語區的旅遊文學,尤其是漂泊文學。與經典遊記及浪漫遊記不同的是,他創立了一種內省式與漂泊式的旅遊書寫。布維耶受到其他同時期的旅遊作家影響,如艾拉˙瑪雅、亨利˙米肖、布萊斯·桑德拉爾、謝閣蘭、肯尼斯·懷特等,而他的作品也影響了後代作家,如斯塔羅賓斯基、米歇爾·布托爾、雅克·拉卡里埃爾、吉勒‧拉普居和瑞士攝影家摩爾。同其他對東方有興趣且書寫日本遊記的作家一樣,布維耶也完成了一本完全貢獻給「旭

日之國」的當代遊記─《日本書紀》,寫於1975年。一般來說,遊記通常被視為是一種僅供娛樂或休閒的輕鬆讀物,以至於其歷史與地理貢獻、以及知識交流等文化與跨文化價值經常被忽略。旅遊文學的歷史在西方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以不同方式被記錄下來,如:《馬可˙波羅遊記》(1299),哥倫布的《航海日記》(1492-1493),夏多布里昂的東方之旅:《巴黎到耶路撒冷紀行》(1811)、《美洲遊記》(1827),司湯達的遊記《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斯》(1817)、《羅馬漫步》(1829)、《旅人札記》(1838)等。約十五到十六世紀,地理大發現的時候,旅行文學漸漸冒出頭。在此之前的「遊記」多為真假參半的怪

談或史詩(如荷馬史詩,有人認為是長篇史詩,也有人視之為遊記)。直到十八世紀,旅遊文學才被正視為一種官方文學流派,而人們也才開始認真對待旅遊書寫。此時才真正開始通俗的成為一種敘事文體,一直到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由於當時旅行的風氣大開增進了不少旅遊文學的風氣,如:斐迭客旅行指南,而旅遊文學相關作品的出現也反倒促進旅遊的風氣。二十世紀後,由於交通日益進步,旅行文學的產量更是大增,如:托馬斯·曼最的《魂斷威尼斯》(1912)、E·M·福斯特的《印度之旅》(1924)。仰賴於工業發展迅速,交通工具如輪船、鐵路、飛機、直升機等皆逐漸發達起來,人們能夠到達比以往更遙遠的國度去探險旅遊。而當代

旅遊文學流派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愈來愈多學者亦投入該領域研究相關著作。十九世紀時,美國海軍將領培里率領黑船打開鎖國時期的日本國門,此舉震驚了當時的東方世界。西方人頂著好奇心抵達東方,卻也因著對彼此文化的不瞭解,初期對日本的異國文明產生了一些誤解與偏見,直到現代才被後世拿出來評論、解釋、終致化解。當時的西方正處於東方學與日本學的熱潮之中,人人都想去東方旅遊。受到異國性的新視野影響,西方終於與東方有了初次接觸。也是從此時開始,有一條無形的線連接起了東西方這原本相當遙遠的兩端。在此期間,眾多的人類學家、民族誌學家、社會學家、生物學家、記者、作家、攝影師、冒險家等魚貫而入日本,為了就是能夠再重新開啟一場

新的冒險之旅,就像西方在十五到十七世紀所進行的大航海時代一樣。在這些來來往往的人之中,旅遊作家將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全都記錄下來,貢獻於遊記和旅遊文學之中,而這些作品其實也具有相當的歷史、觀光、跨文化交流、文獻參考與文學價值。從十九到二十世紀,皮耶·羅逖的《菊夫人》(1887)與小泉八雲的《我在東方的第一天》,這兩位旅遊作家懷抱著對他者與異地的熱情,又受到異國情調美化的外在世界的誘惑,遠道而來,興奮地踩上日本的土地。三百年之後,瑞士女探險家和作家艾拉˙瑪雅,以及尼古拉˙布維耶為追求旅遊哲學、內心自省與精神上的啟發而各自展開了旅程,並在當代法語日本遊記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與西方相比,日本遊記在台灣亦

有相當的研究量,但布維耶的作品卻不在其中。在布維耶寫過的法文日本遊記之中,《日本書紀》是最少被研究、最不常被談論的,即使談到他的「東方三部曲 」作品時亦是。相關評論始終著重於《世界之用》,以至於《日本書紀》的相關研究寥寥無幾。例如:在魁北克麥吉爾大學賽西兒˙法卡的碩士論文《尼古拉˙布維耶遊記中透明的詩意》中,評論僅提到了《日本書紀》中的簡單、簡樸與輕盈的概念,也就是布維耶移動中的消失與出現之現象,來支撐其問題意識,卻未對該部遊記做整體的完整分析。還有在日本中京大學庄田靖子的碩士論文《布維耶《日本書紀》中“即刻生活”的邀請》中,該作者也只針對《日本書紀》中,透過五官來描寫即刻與生活中的一瞬間,以

及討論布維耶的諷刺與幽默書寫。另外,馬克·科貝爾只有在文章中比較肯尼斯˙懷特、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與布維耶到北海道的旅遊,分析他們遊記之中的邊緣性與漂泊性。為了研究《日本書紀》並引進旅遊文學的研究理論,本論文運用了肯尼斯˙懷特所創立的跨學科理論:地理詩學理論。身兼作家、詩人與理論家的懷特在1990年出版了日本遊記《野天鵝》,並於1989年創辦了國際地理詩學研究所。這項新的研究方法旨在跳脫傳統狹窄的學科領域,提出新穎的多學科觀點,以開創一個宇宙詩學的空間。對懷特來說,該理論有三個基本要素:「愛欲」、「邏輯」、「宇宙」,主要目的為重建一個「新世界」,並著重於人類精神和地球之間的緊密關係與聯繫,以

及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與向外探索地理的傳統旅遊方式不同,地理詩學旨在重新建立起人類與大地之間的精神關係,期許拓展旅遊文學的新視野。與懷特和布維耶類似,巴特在1966年到1967年期間造訪了日本三次,並於1970年歸國後出版的日本遊記《符號帝國》。此書雖普遍不被視為遊記,而比較像一本類似《神話學》的符號學作品,但我們還是能夠從該書的旅遊及文化層面去探討作者在日本旅遊所受到的影響與結果。在書中巴特也談到了諸多日本文化 (如俳句、能劇、禪宗中開悟的空與滿之哲學、愉悅、狂喜、書寫、旅遊等),而這些題材布維耶也在《日本書紀》略有提及。受到日本文化精神的影響,巴特自創了一種新式書寫與文本的愉悅:如俳句中偶

然與瞬間的遊戲,或是斷簡殘篇、間斷的片段話語等等。同樣地,布維耶也受到斷斷續續、短暫即逝且直接表達想法的日式書寫(隨筆記 )的影響,而在《日本書紀》中自創了「灰色筆記本 」。然而,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書寫對巴特來說是一種愉悅,對布維耶來說卻是一場象徵痛苦轉變的苦行。有鑑於這兩位作家的對照之處,本論文中我們會參考巴特在日本的書寫;透過這兩位作家的相同處及相異處來找出布維耶旅遊書寫的獨特之處。總體來說,在懷特、布維耶與巴特三者的日本遊記中,他們各自發展出了一種有別於傳統受限的新書寫方式。於此,本論文旨在綜合以上所有文獻探討的概念,整理出一本關於《日本書紀》完整的旅遊文學分析。如此一來,我們希望或許

能夠填補布維耶遊記研究中的一塊空白。而研究目的為找出該遊記在旅遊文學歷史中的價值,以及作者於旅遊文學中之地位。這篇文學研究期許能夠釐清布維耶和日本之間、或者說是西方與東方之間密切又有趣的關係。最後,我們也會整理出作者漂泊式的旅遊特色,以凸顯其旅遊哲學及美學。在豐富自身文化知識並拓展世界觀的同時,也能對瑞士與日本的文化產生更敏銳的觀察。因此,我們在此提出關於布維耶的《日本書紀》主要的問題意識。身為作家,抑或是旅人,他與書寫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旅遊為他帶來了甚麼?為何布維耶的作品值得被冠上遊記的稱呼?他在文學中的地位又如何?在其作品中,他似乎不只述說身為旅人在日本的地理旅遊,還包含生活的哲學。他的

流浪、旅遊中的偶然與巧合、與日本人的相遇或談話、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觀察等等…,這些自然而然形成的瞬間全都是為了證明他個人的漂泊之旅而存在。而這一場漂泊,他要如何表達在《日本書紀》中?他又要如何將漂泊轉化為字裡行間?同理,我們也要研究作者在日本的旅遊、對日本的印象與觀察、以及在亞洲漂泊的感受與情感,尤其探討他的「漂泊式」詩學與哲學如何建構起《日本書紀》這一本遊記。藉此方法,我們才能凸顯出布維耶的作品價值以及他身為旅遊作家的才華。同時,我們也能思考旅遊與書寫之間的關係:旅遊書寫究竟是來自於一種焦急不耐感、一種述說的渴望、保留的願望、抑或是文本延伸的想望?對於布維耶的在紙本上拓展了旅遊的空間這一點,評

論家Gérard Farasse曾做過相關的評論:「在這個書籍不斷蓬勃發展的世界裡,尼古拉·布維耶為了我們讀者的樂趣,為旅行增添了一個新的領域:書本上的領域 。」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呼應一開始的問題意識:旅行與書寫之間的關係。書寫是旅行的一種延伸方式,目的是為了讓作者與讀者都能繼續在紙上進行旅者當時未盡的旅行;無論是精神上或是地理上的旅行,都讓人如此意猶未盡。也就是說,旅遊書寫已經為文學領域打開了新的地理空間。對布維耶來說,他的旅遊書寫基本上來自於一種兒時的渴望、出走的衝動、描寫的慾望、以及延伸的渴望等等。經過這十五年間來來往往於瑞士和日本之間,旅途結束,長時間沉澱之後,布維耶充滿著耐心,不斷

重新編輯、整理、改寫、校稿,且重新出版了三次《日本書紀》。由此舉動可看出他是如此急迫於透過書寫的方式來延續他在日本的這段旅程,延續了旅遊的生命。本論文共分為三大章節:在第一章中,我們開始爬梳旅遊的歷史背景以及各個世紀的旅遊文學流派,定位《日本書紀》在法語區旅遊文學歷史中的地位,藉此強調該遊記的歷史重要性與文學性價值。並透過歷代作家對布維耶的旅遊及書寫評論,整理出布維耶的旅遊作家生涯以及《日本書紀》的起源與書寫過程。同時在這章我們也會介紹肯尼斯˙懷特的地理詩學的理論,以及在各章節的應用。藉此理論,我們研究該遊記中理性與感性的融合、以及文化知識與詩學創作的雜揉,是如何對應到《日本書紀》中的「三重編

年史」:歷史編年史、旅遊編年史、詩學編年史。我們將一一分析布維耶如何於出發前先蒐集豐富的日本歷史、文化和語言知識,接著紀錄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最後再將自身這一趟漂泊之旅、以及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轉變到詩學書寫與漂泊書寫之上。第二章著重在《日本書紀》的文本研究及文體分析上,整理出布維耶多重且有特色的書寫風格。我們探討作家如何透過編年史與地理的順序來書寫此本遊記的整體架構,說明他身為一名時空旅人,在日本這塊土地上的地理與精神式移動,如何見證二十世紀初的日本社會現象。同時運用地理詩學中的複調書寫手法,歸納出布維耶個人獨特的書寫模式:幽默、嘲笑、諷刺、反話;以及多重感官性書寫手法:瞬間性、聯覺性

、移動性。最後再根據遊記的整體書寫架構,一一列出只有在《日本書紀》中才能發現的五種有邏輯的、相當完整且能夠永久循環的「飄泊式」旅遊書寫順序:旅前書寫、抵達書寫、旅中書寫、旅後書寫、回歸書寫。至於第三章,藉由與巴特《符號帝國》在日本的書寫,我們將探討布維耶的「漂泊書寫」與日式書寫中所隱藏的空無與完滿之概念。布維耶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不僅相當嚮往松尾˙芭蕉的俳句,也在遊記中仿效了隨筆記(似雜文、小品文、短文)的寫法;而巴特亦深受日本俳句中瞬間且短暫的美麗、禪宗的空無與解放的理念影響,將俳句視為一種他在東方苦苦追尋而終所得的新空無書寫模式。我們將證明這兩種日式書寫是如何連結到布維耶的旅遊愉悅與巴特的

書寫狂喜。最後再強調布維耶的心理與地理式漂泊之旅,以及身為旅遊作家最重要的旅遊哲學。作為結尾,本論文要強調在法語區旅遊文學中,布維耶遊記的相關研究價值、跨文化性、文學性以及獨特性。布維耶顛覆了二十世紀西方漂泊文學與遊記的傳統印象,啟發了不少後代讀者與作者。直至今日,他仍讓當代讀者驚艷不已,在旅遊文學的地位歷久不衰。這位來自日內瓦的旅遊作家也被評論家視為「重新塑造二十世紀東方旅遊之人」,他甚至超越了前人的作品。從二十一世紀讀者的角度來看,布維耶是一名對於自己旅遊過程中的感受與書寫相當誠實的旅遊作家,這同時也是他能夠成為二十世紀瑞士法語區旅遊文學最具代表性作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