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招停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停招停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戴伯芬,林宗弘,吳燕秋,陳思仁,林凱衡,揮麈子寫的 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山大學 金融創新產業碩士專班 張玉山所指導 宋永揚的 私立大專院校財務預警評分模型建構 (2020),提出停招停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少子女化、私立大專院校、財務預警、評分模型、財務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秦夢群所指導 陳玉君的 我國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學生權益、教師權益、校產公共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停招停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停招停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為了解決停招停辦的問題,作者戴伯芬,林宗弘,吳燕秋,陳思仁,林凱衡,揮麈子 這樣論述:

  高等教育崩壞是臺灣社會當前無可迴避的危機,在官僚化、商品化以及少子女化的衝擊下,高等教育即將面臨全面崩解的命運。隨著官僚化治理機制的擴張,假教改之名的高教治理、扭曲的評鑑制度,迫使大學轉向追求學術聲望、排名的官僚體制,教師與學生淪為建制化學術生產線的底層勞工;技職升格、企業大學興起,放任大學展業經營、擴張校地;國家、財團、派系政治以及高等教育機構聯手開發教育地產經濟,危害生態環境、斲傷土地正義、擴大社會不平等;同時,擴張的高等教育碰上少子女化的人口斷崖,生源逐年下滑、財政赤字難以彌補、年金制度無法改革。   以上偏離教育精神的一切作為,終將造成大學倒閉、教授失業、學生

失學、生產力斷層的全面衝擊。   本書解析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脈絡以及改革的可能性,並指出一條面對高教危機的集體行動之路。面對崩解的命運,臺灣社會必須形成一場新的公民運動,完成高等教育的轉型正義。 名人推薦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高教工會副理事長)   在台灣,誰都知道高等教育問題嚴重,但卻很少有人想到高等教育一但崩壞,受害的不只是校園裡的學生、職員、教師,更是對於既有價值體系及社會系統的猛烈撞擊。特別是走在私有化、自由化、商品化引導的崩壞途徑上,高等教育不再是社會公平正義,弱勢翻身的實踐,反而成了少數權貴及資本集團的工具。《高教崩壞》告訴我們台灣高等教育日漸瓦解的根本病因,並

且提出踏實回應的重要解方。   周于萱(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長)   過去幾年在大學現場所看見的高教亂象:上至院系所下至學生互相廝殺只為搶資源、學生還沒畢業就爭先恐後參與各種實習徵選、全系所為不知所云的評鑑疲於奔命……,所有問題的根源經過幾位老師的耙梳變得非常清晰,答案也呼之欲出。看清高教崩壞的面貌,最終要如何面對隨時準備崩塌的高教土石流,就必須仰賴校園工會以及每一位學術生產線勞工的集體努力了。   王盈勛(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知識分子經常對市場進行批判、對社會議題提出質疑,但他們卻很少敢於對自己的市場化、自己的價值崩壞反思改造。《高教崩壞》是一本勇敢之作,點明了二十年來

台灣高教發展的隱疾,也揭穿了以改革之名包裝的國王新衣。   羅德水(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部主任)   此刻,任誰都能指出台灣高等教育面臨的危機,然而,造成高教土石流的真正原因究竟為何?《高教崩壞》不僅完整揭露台灣高教問題,對其背後的共錯結構更有精彩分析,陷入困境的高教應該何去何從?本書提出的建議,發人深省。   黃俊豪(東海大學社會系博士班)   「不要只做你想做的,要多了解市場需要什麼」、「要多跟人搏暖,多些人脈以後比較好找工作」,對一個在高教崩壞中苦熬瞎混的博士生來說,這些似乎已是老生常談,但卻又現實得不能假裝沒看到。然而這不僅是一個博士生不得不面對的煩惱,更是整體社會結構的扭曲。

本書對高等教育的商品化、就業市場的飽和窄化、研究環境的績效主義化等問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圖像,指認其前因後果,也說明了目前高教工會等行動者努力的方向與成果。

停招停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私立大專院校財務預警評分模型建構

為了解決停招停辦的問題,作者宋永揚 這樣論述:

私立大專院校為我國重要高等教育機構,同時也為學生數量最多之高等教育機構。我國受到少子女化之衝擊,將減少學雜費收入,並嚴重影響校院財務狀況,導致未來可能朝向校院停招、停辦或退場方案,造成師生權益受損,因此了解校院財務狀況更顯得重要。 本文統整「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私立學校財務比率及燈號」之資料,並建立「營運能力」、「償債能力」、「財務結構」三大類指標評分,再依本文設定之權重,得出「綜合能力」評分,並依照研究方法,篩選出綜合能力較差之校院名單。

我國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之研究

為了解決停招停辦的問題,作者陳玉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僅就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的現況、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以文件分析法歸納相關議題,並使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利害關係人的看法,實際蒐集239份問卷,有效回收176份,回收率為73.6%,以敘述統計、成對樣本t考驗、重要-表現分析(IPA)、重要-表現差距分析(IPGA)及重要-可行分析(IFA)進行量化分析,最後,提出研究結果與討論,分別就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私立大專校院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供其參酌。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一、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機制的內涵可分為:轉型及退場機制、學生權益、教師權益及校產處置等四個面向。二、面臨轉型及退場之私立大專校院現況多為技職體系學校,均位於非都會區且因財務

問題而轉型、停辦,校地若非自有,轉型過程較為順遂。三、利害關係人認為轉型及退場之各項議題均相當重要,最滿意現況之議題為「教職員工薪資、資遣費及超額年金,應優先於普通債權及無擔保之優先債權受清償」,認為未來推動最可行性之項目為「教師可比照勞工每月提撥一定金額之保費,以便遭資遣時,領取失業保險給付」。四、IPA分析指出利害關係人對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現況評價及期望程度,均出現顯著差距性看法。五、IPGA分析得知利害關係人對於財務指標及積欠教職員薪資,以及未來立法能突破現行私立學校法規範等項目,有相對較迫切之改善期望。六、IFA分析指出處理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應推動事項之優先順序。七、提出私立大

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政策的調整及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