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平國小學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僑平國小學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淑琴寫的 佐諾的夏天 和高在鶴的 教孩子走出自己的路:家家必備的教養黃金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如何所出版 。

南臺科技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教育經營碩士班 李金泉所指導 黃怡蓉的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境及教學實踐 對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影響 ─以TIMSS 2019臺灣為例 (2021),提出僑平國小學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境、教學實踐、工作滿意度、TIMSS 2019。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應用華語文學系 連育仁所指導 陳芳茹的 華語文師資培訓之科技內容教學知識 (TPACK)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科技內容教學知識、華語文師資培訓、線上教學、線上遠距研習班的重點而找出了 僑平國小學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僑平國小學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佐諾的夏天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學區的問題,作者周淑琴 這樣論述:

  佐諾是個活潑調皮的排灣族小男孩,他最怕的就是藤條。身為家中長子,佐諾常被kama(爸爸)和ina(媽媽)交代許多重責大任,例如:幫忙照顧弟、妹和放牛吃草……。儘管生活事務繁忙,但對佐諾來說,玩才是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於是,調皮的和表哥爬到樹上大小便;聽說南灣有鯨魚,就大老遠騎腳踏車去看海;應該要放牛找草吃卻偷偷溜去河邊玩。直到回家的路上才想到可能會有的後果,懷著不安的心情,遠遠就可看到拿著藤條的kama和ina等候在家門口……。讓我們跟著佐諾,一起經歷這一年夏天發生的難忘記憶。 本書特色   1. 以平易近人的小說體裁寫成,在詼諧幽默的語句以及故事橋段中,拉近與讀者的

距離,使台灣早期部落的變遷與發展,能夠受到廣大民眾的注意。   2. 小說中的每一個章節皆收錄有牡丹部落的歌謠,並且錄製成CD,讀者不但可以由小說文字讀部落,更可由歌謠接近部落。   3. 內容經歷兩年的收集,多達六十多個故事,作者再從這些故事中篩選可以作為小說的題材。小說在書寫鋪陳中多有史料的考據與收集,且故事內容強調真實性,多是採集自耆老們兒時的記憶。 名人推薦   閱讀佐諾的故事,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大自然像是他的鄰人與親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游珮芸   淡淡的字裡行間讓人感受其間的親情、同儕的歡樂與手足之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文德   

當我闔起《佐諾的夏天》時……那來自半島夏天的記憶,味道越來越來濃烈。──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蔡政良   這篇小說的文字讀起來栩栩如生,牡丹部落小孩生活的點滴,彷彿就在眼前。──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張臺隆   讓牡丹兒童透過故事,輕鬆但深刻的暸解自己的部落。──台南市下營國小退休校長 許玉蘭   嗨!讓佐諾告訴您50年前台灣最南端牡丹部落的夏天發生過甚麼事。跟著佐諾去冒險吧!──屏東縣石門國小校長 謝郁如

僑平國小學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70822和平東路三段 精華店辦 和平賞208-1+212-2-2
地址1─台北市大安區芳和里 14鄰和平東路三段208~210號
地址2─台北市大安區芳和里 14鄰和平東路三段212巷2號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M_b_9JidTwE

【物件資料】
售價─18800萬
降價─15000萬
月租金─21.5萬元,管稅另計
格局─open
建物登記─139.29坪
主建物─99.99坪(一樓10.62坪+二樓44.78坪+44.59坪)
附屬建物─8.14坪(一樓雨遮4.08坪+二樓陽台4.06坪)
公設─31.15坪(8.41坪+8.89坪+6.74坪+7.11坪)/22%......↓

土地登記─29.9坪;月管理費─12593元
出售樓層─1+2樓;邊間─是;採光─3面
該層戶數─2戶、共用電梯─2部;挑高─一樓4米6,二樓3米6

【大樓資料】
警衛管理─全天候
發照日期─89年6月26日
建物結構─鋼筋混凝土;外飾建材─花崗石
建設公司─僑泰建設;設計人─劉祥宏建築師
大樓外觀座向─朝東北;使用分區─住3、住3-1
樓層規劃─地上14樓/地下3層;總戶數─130戶

生活機能
公園─嘉興公園
交通─捷運六張犁站
學區─大安國小、芳和國中

特色說明
金融保險等百業皆適宜
遠企商圈 近捷運 地段佳
1+2樓 獨立出入口 自用門廳
距離捷運六張犁站,google說走路2分鐘

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大安營業處
知見不動產仲介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經紀人─彭彥祥;證號─(95)01183號
營業員─陳泰源0986-289-679;證號─(99)148-643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08/170822-208-1212-2-2.html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境及教學實踐 對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影響 ─以TIMSS 2019臺灣為例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學區的問題,作者黃怡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TIMSS 2019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之臺灣數據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學困境、教學實踐與工作滿意度的關聯性。研究樣本為臺灣參與TIMSS 2019 的393位國民小學教師,以統計軟體SPSS 23.0 進行量化統計,分析結果如下:一、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學困境」中以「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協助個別的學生」為最高;「教學實踐」中以「鼓勵學生發表意見」為最高;「工作滿意度」中以「我樂於以教師為業」及「我覺得我的工作充滿意義與目的」為最高。二、「最高學歷碩士畢業」、「年齡40歲至49歲」及「任教數學」之國民小學教師所遭遇教學困境顯著較高;「最高學歷大學畢業」之國民小

學教師其教學實踐顯著較低;「任教數學」之國民小學教師其工作滿意度顯著較低。三、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境」與「工作滿意度」具有顯著負相關;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實踐」與「工作滿意度」具有顯著正相關。四、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學困境」在「教學實踐」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具有調節效果,其教學實踐低且教學困境高時,工作滿意度達顯著較低。

教孩子走出自己的路:家家必備的教養黃金律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學區的問題,作者高在鶴 這樣論述:

  ★韓國親子教養冠軍書!最符合亞洲家庭教育現況!  ★百歲醫師派&親密育兒派都可用,最多名人家庭推崇的全方位教養法!   你不但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更是孩子能否活出自我的關鍵!  孩子不一定要當博士、律師或醫師,當你看得遠、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他就能做自己擅長的事,走出自己的康莊!  已有60億人採用這個教養黃金律,讓孩子有機會在世界綻放光芒!  甘迺迪、愛因斯坦、畢卡索、巴菲特、洛克斐勒、史蒂芬.史匹柏……  都是這樣教出來的!   孩子未來的成就,藏在家教裡!  最適合雙薪家庭&職業婦女效法與實踐的家庭教育!  家家必備的52則教養黃金律,教出各領域叱吒風雲的傑出人物:   強調「通才

」,重視藝術:於是教出了畢卡索、夏卡爾、詩人海涅……   不斷「發問&討論」:於是教出了甘迺迪、賴瑞金……   關心時事,飲水思源:於是教出了馬克思、季辛吉、普立茲……   父母鼓勵孩子「和別人不同」而不是「和別人一樣好」:於是教出了愛因斯坦、佛洛依德、史蒂芬.史匹柏……   培養創造力和幽默感:於是教出了卡文.克萊、卓別林、伍迪艾倫等好萊塢絕大多數喜劇演員……   從小落實理財教育及正確金錢觀念:於是教出了索羅斯、葛林斯班、巴菲特、洛克斐勒、汽車大王雪鐵龍……   及早讓孩子接觸管理、經營及創業等社會性:於是教出了比爾蓋茲,以及星巴克、Google、英特爾等諸多國際知名大企業的創立者。 傑出

名人的家庭如何使用教養黃金律?   「今天問了老師什麼問題?」  因為每次從學校回來,媽媽總是這樣問我,就算那天我沒有想要問的問題,也必須故意找問題問老師。  --《左右決策的迷惑力》作者 朗姆.布萊夫曼   「爸爸(媽媽)這樣想,你怎麼樣想呢?」  因為家裡每次吃飯時都會有激烈討論,我必須不斷地閱讀、思考和想像。  --Google創立者 賴瑞.培基   「不要被金錢束縛,也不可輕忽。」  爸爸給我零用錢和兒童基金,從小培養我儲蓄習慣、投資感覺、耐心和決斷力。  --「美國經濟總統」 亞倫.葛林斯班   「我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才能!」  我喜愛學業以外的其他領域,常把自己的想像當一回事,而父母

也經常傾聽我  想像出來的故事,還鼓勵我,覺得很有趣。  --好萊塢超級大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人最大的失敗就是無法從失敗中學習。」  因為我的父母可以諒解,就算我盡全力最後還是有可能失敗的這個事實,所以讓我即使在商業世界中必須承擔風險,對挑戰也一無所懼。  --GUESS創立者 保羅.馬斯亞諾 作者簡介 高在鶴   畢業於首爾大學人文學院東洋歷史學系,於1989年擔任《韓國日報》記者。現任社評委員。居住在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一的首爾百僖洞獨棟住宅區。家中成員有全職家庭主婦的太太和兩個將來想成為插畫家和公務員的小孩。他的育兒哲學是不要教育出「韓國模範生」。他相信父母的角色是全力支持孩子做想做

的事和擅長做的事,從中鼓勵並協助培養孩子所需要的才能。也因此對猶太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極大的興趣與了解。主要教養著作有《兒童教育從關掉電視開始》等。 譯者簡介 陳麗如   畢業於政大東語系韓文組,韓國釜山大學企管碩士。在韓商工作多年,期間擔任韓國外賓接待及產業研究,目前為專職翻譯。譯作有《三星電子贏得客戶的know-how五日速成》《馬上行動》《給你贏的習慣》《給年輕人贏的習慣》等書。 前言 運用猶太教養黃金律,教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塔木德》作者馬文.杜凱雅的訪談── 發問與討論正是猶太教育的核心價值 ◆駐韓以色列大使圖維亞.以色列的訪談── 如果將書比喻為魚,「討論」就是釣魚的方法 PAR

T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未來的出路 1.有智慧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2.在客廳放書桌,而不放電視 3.媽媽是家庭的靈魂 4.準備一張父親的椅子 5.不要錯失餐桌上的教育 6.右手處罰,左手擁抱 7.丈夫要尊重和體諒妻子 8.讓孩子看見父母彼此相惜相愛 9.懷孕前的胎教 10.誠實傳達「性」教育 PART 2.學習能力 知識和學習能力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11.用蜂蜜寫字母,用猜謎學習單字 12.活用枕邊十五分鐘讀書法 13.「雙語教育」培養孩子的外語能力 14.父母是讓孩子產生靈感與練習討論的對手 15.訓練幽默感 16.在每天的早餐時刻喚醒大腦 17.用塔木德式對話法,發問而非回答 18

.重視過程中的鼓勵,勝於對結果的讚美 19.盡情玩樂以開發右腦的核心創造力 20.念書要像馬拉松,父母是領跑員 21.告訴孩子你的期待,而不是期待值 PART 3.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教出行行出狀元的孩子 22.有耐心地參與孩子的接力發問 23.鼓勵孩子「和別人不同」,而不是「和別人一樣好」 24.告訴孩子「念書念累了就站起來活動也不錯」 25.有創意的孩子都是頑石 26.「黃色聲音」是記憶力的秘密 27.知識必須裝上「藝術」的翅膀才能飛翔 28.未來是通才的時代,擴展有興趣的領域 PART 4.人格教育 重視人格教育,每個孩子都成材 29.比《塔木德》更好的「我們的傳家經典」 30.幫助孩子

找到學習榜樣 31.十三歲的成年禮,提早準備獨立 32.讓孩子了解祖先和傳統的珍貴 33.先讓孩子了解智慧,而不是知識 34.明白慈善的價值,進而實踐 35.理財教育越早越好 36.找尋良師益友培養深厚的感情 37.人生最初的對手是親手足,讓孩子學習友愛 38.正直是最好的武器 39.培養凡事感謝的習慣 40.讓孩子了解時間的寶貴 41.讓孩子了解簡樸的人生最美 42.事事均衡發展的生活態度 43.培養懂得讓步和道歉的「社會性」 44.孩子失敗了就激勵他,重覆失敗就責備他 45.充分傾聽與思考,避免說錯話 46.不要隨便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做到 47.教導秩序意識和禮儀規矩 PART5.深度諮

詢 放大教養格局,培養孩子的無限可能 48.不要喪失希望,逆境正是最好的機會 49.懷抱遠大的夢想,從認清現實做起 50.走出自己的路 51.提早接觸,能更早習慣多元文化 52.友好人脈網絡的重要性 附錄 猶太相關常識 前言培育卓越人才的秘訣   有一天,在天國裡,摩西、耶穌、馬克思、佛洛依德和愛因斯坦等五位猶太人聚在一起討論。討論的主題是「是什麼規範了人類的行為?」首先,摩西直斷說:「讓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是理性。」然後耶穌主張說:「不是,是因為愛。」聽了兩者的說法後,馬克思搖搖手說:「決定一切的是飯碗,也就是經濟決定一切。」就在這時候,佛洛依德打斷其他人,反駁說:「規範人類行為的本質在

於性。」唇槍舌戰,各自堅持不下,原本在一旁沉默坐著的愛因斯坦則以:「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對的。」做出結論。   某位學者說過:「若是沒有猶太人,現代文明也就不存在。」這句玩笑話中充滿了猶太人創造世界的自負。美國最大的時事週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曾經以「天才們的秘密:成就二十世紀的三大偉人」為題作專題報導,標題上所指的三位偉人即是愛因斯坦、佛洛依德和馬克思。   愛因斯坦是將空間、時間、重力等,利用全新的思考觀點,超越「牛頓物理學」的現代科學先驅者;馬克思則是藉由客觀分析,冷卻資本主義體制的社會主義創始者;佛洛依德作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者,解析人類的自我和意識如何作用,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我們毫不費力的就能發現,這些在人類史上留下輝煌一頁的大人物們,全都是猶太人。但最讓人驚訝的是,猶太人竟擁有如此無敵的強大力量,不僅發生在過去,在現今社會裡仍舊是進行式──金融大亨羅斯柴爾德、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投資界的教父喬治.索羅斯、被稱為「美國經濟總統」的亞倫.葛林斯班、法國的汽車大王安德烈.雪鐵龍、買下英國超級聯賽雀兒喜足球隊的蘇聯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維奇、星巴克的創始者霍華.蕭茲、賀喜巧克力的創立者米爾頓.賀喜、Dunkin甜甜圈的創立者比爾.羅森伯格、哈根達斯冰淇淋的創始人魯本.馬塔斯、31冰淇淋的創辦人艾文.羅賓斯、微軟的共同創立者之一史蒂夫.鮑默爾、甲骨文公司的創辦人暨執行長賴瑞.艾利

森、谷歌的共同創立者賽夫.布林和賴瑞.培基、美國最早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外交官亨利.季辛吉、創立「普立茲獎」的約瑟芬.普立茲、「除了神之外誰都可以訪問」的名主持人賴瑞.金、小提琴家艾薩克.史坦、作曲家喬治.蓋希文、指揮家雷納德.伯恩斯坦、作家安德烈.紀德和馬賽爾.普魯斯特、畫家馬克.夏卡爾、莫迪里亞尼和畢卡索、創立和經營「古根漢美術館」的所羅門.古根漢及珮姬.古根漢、詩人哈利.海涅、以《推銷員之死》聞名的劇作家亞瑟.米勒、開創好萊塢喜劇的演員卓別林、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和伍迪.艾倫……猶太人遍及政治、經濟、輿論、文化等全部的領域,其力量像網子般將我們團團圍住

。   或許是猶太人的出類拔萃與活躍,使人們除了想要像猶太人一樣成功之外,同時也對他們抱持負面的評價。在美國若被稱為「猶太人律師」,代表你是「只在意個人利益、自私自利的律師」。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的商人》中,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夏洛克,就被描寫成無血無淚只在乎錢的冷血化身。另一個負面的印象,則是過度的選民意識作祟,排斥其他民族,只與自己種族的人往來的封閉生活方式,結合美國有力的政界人士,形成一股威脅中東和平的勢力,這種好戰的形象也相當強烈。即使有上述這些負面印象,但是猶太人確實因其堅強的民族自尊心,造就出無數國際級的優秀人才。   猶太人讓人如此難以置信的成功,究竟是從那裡開始的呢?真的是因為他

們天生就是天賦異稟的民族嗎?並非如此,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猶太民族的智商比其他民族高。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在二○○二年,統計調查了世界一百八十五個國家的國民智商,結果以色列國民的平均智商九十五(排行第二十六名),比韓國(一○六排行第二名)、台灣(一○五排行第三名)或美國(九十八排行十九名)都還要低,矽谷的猶太國際律師安德魯.蘇特,在分享猶太人成功法則的《The Rule》一書中指出,「若把猶太人的成功當成是遺傳或生物的特性,那不過是一種幻想。」   那麼猶太人成功的真正秘密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教育」。猶太人的優秀在於他們的獨特教育方式。雖說獨特,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其內容卻又稀鬆平常,是任何人都知

道的道理。猶太人的教育核心在於知識教育與品格教育的均衡,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全人教育。這個道理有誰會不知道呢?重點在於如何實踐。猶太人將全人教育納入日常生活的規範中,確實執行,基於「對子女的教育即是對神的義務」這種宗教的熱情,來賦予更多的強制性。   提到教育,韓國也不輸人,韓國人和猶太人的教育熱情不分軒輊,在伯仲之間。韓國的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就算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就算是辛苦工作,也要拚命地把子女送到好學校或補習班。首爾市聚集了許多知名補習班的大峙洞一帶,房價就飆上天價。此外,將妻小送到海外求學,爸爸獨自一人在韓國生活的野雁家庭也急遽增加。猶太人的父母也有類似的狀況。在美國,猶太人密集的地區就

會形成「好的學區」,房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而「猶太媽媽」也成為「教育熱誠高的父母」的代名詞。   然而,若是以教育成就來看,猶太民族則是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雖然只占世界人口的○.二五%(約一千七百萬人),卻占歷年來諾貝爾獎個人得獎者(組織或團體除外)的二二%,根據「猶太人資訊網(www.jinfo.org)」從一九○一年到二○○九年間,猶太人得獎者就有一百八十位,個人得獎者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是猶太人,而且二○○四到二○○七年間猶太人得獎的比例提高至三三%,若用人口比例來計算的話,等於是其他民族的數百倍。另外,美國東北部大學組成的長春藤聯盟,猶太學生就占了四分之一,美國的億萬富

翁中也有四○%是猶太人。   相反地,韓國學生到高中為止都能夠維持在世界前幾名,但只要一上大學,學習競爭力就一落千丈。根據在美韓僑金勝基(音譯)博士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就讀美國名校的韓國大學生研究>中指出,進入美國名校的韓國學生,約有四四%中途被淘汰。這是從一九八五年到二○○七年,針對哈佛、耶魯、康乃爾、哥倫比亞、史丹佛、加州柏克萊分校等,十四所名門大學入學的一千四百名韓國學生所做的調查結果。其數據是猶太學生一二.五%中輟率的四倍;金博士在同一時間針對美國《財星》所選出的五百大企業,調查在職韓國籍主管的現況,結果顯示韓國人占全體的○.三%,相對地,猶太人占四一.五%(印度籍一○%、中

國籍五%),顯現出韓國人在美國企業就業時,實力被肯定的比例格外的低,但事實上韓國人在美留學生的比例高達第一位或第二位。   韓國父母們聽到這裡,真是欲哭無淚啊!當今現況能提供給孩子的物質支持已經備感吃力了,到底還要再多給些什麼呢?其實,並不是要「多」給什麼,而應該是給些什麼「不同的」;不是叫孩子「多」做什麼,而是「正確的」叫孩子做什麼;不是偏重在「知識背誦」上,而應該實踐均衡的「全人教育」,這些就是猶太父母們所做的一切。   猶太人的家庭教育非常嚴格。所謂的家庭教育,並不是工作很忙碌、身心俱疲時,「有做最好,沒做就算了」那樣可以敷衍了事的。本質上都是一些很平常的規則,像是夫妻互相尊重、家人一起

用餐、每天床邊讀書十五分鐘、從不間斷的早餐等。然而像是孩子的習慣、品性、人格,甚至是智能的養成等等,絕大部分都是取決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這些平常的規則才是培養卓越人才的核心要素。   猶太父母注重子女的「發問與討論」而非成績,規範猶太人生活的《塔木德》中寫著:「教師自說自話是不行的,萬一學生們只是不發一語的聽講,那和教鸚鵡有什麼不同。當教師講課時,學生就應該針對內容發問,彼此間的溝通越頻繁,教學成效越高」他們高度地警戒一言不發只是聽講的習慣,並勉勵:「有疑問的話,可隨時發問」,絕對不會威脅的說:「不要囉嗦,一天到晚問問題,安靜一點!」因為獨自察覺疑點,並找出答案的學習態度,正是成功的必要能

力。   「共同體的意識」也是猶太教育的特徵,對猶太人來說,《摩西五經》(編注:原文為《Torah》(妥拉),希伯來文意指「律法」,其中涵蓋「訓誨」「教導」「指引」等意義,但並非法例、規條。由於是摩西所寫的舊約聖經前五卷,故又稱為《摩西五經》或《摩西的律法書》。近代的聖經學者則倡議,取Torah的原始涵義,應稱之為《訓誨書》。本書中則採用《摩西五經》稱之。)和《塔木德》是生活規範的基準,五千年傳承下來的共同倫理,他們就算散居世界各個角落,仍然沒有失去民族自尊心和傳統,互相幫助,共同開創出一片天地。   猶太人中,富翁出奇多,主要在於「架構現實夢想的教育」。猶太人從小就學習到金錢的重要性,並實際

的踏入真實情況裡,做發揮最大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訓練,儘管虛華的夢想會帶來挫折,卻也能扮演著觸媒的角色,激盪出最大的潛能和能量來實現目標。   「真理如同遺落在路面上的小石頭,到處都有,但是如果想要撿起小石頭就必須屈身。問題是人們想得到真理,卻連彎腰都不肯做。」   這是十八世紀在東歐活動的拉比,本.埃利澤所說的話,代表著知道真理的人雖多,但能夠去實踐的人卻不多。猶太人教育的秘密,從某個角度看來也很平凡,全都像是早已知道的道理,但仔細計算我們真正實踐了哪幾項,就會清楚的感受到那是多麼困難又偉大的教育。現在讓我們將那些「平凡的秘密」逐項應用在子女身上。父母小小的行動將改變子女的生活及未來。   感謝

Wisdomhouse出版社,協助整理龐大的猶太人相關資料,使其能夠有系統的呈現。恰逢二○一○年格外酷熱的盛夏,託家人的溫馨體諒,讓我得以在週末安心地留在辦公室和我的原稿拔河。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擔任本書的第一位讀者,給予我那生澀的原稿許多忠告的親愛的內人。同時我還要感謝,健康已大不如前,卻仍不忘關心我,並給予我鼓勵的雙親。 二○一○年十二月 在客廳放書桌,而不放電視紀元前七○年,耶路撒冷被羅馬軍包圍。即將淪陷之前,身為執掌耶路撒冷的拉比阿基帕,直覺到無法阻止耶路撒冷被攻陷,趁著黑夜出城。幾次逃過了生死關頭,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羅馬軍的統帥韋斯巴襄,誠懇地向他拜託唯一的請求:「羅馬軍若是攻入

城內,將會肆無忌憚地進行放火或是掠奪,所有的破壞都無所謂,但是拜託放過學校。」宮殿或是寺廟都比不上學校,那是攸關猶太民族的未來,希望教育可以繼續下去。羅馬軍統帥承諾說:「這麼小的要求我可以答應」,城池攻陷後,讓小小的學校建築得以保存下來。──《塔木德》猶太人的客廳大多沒有電視,取而代之的是放滿書的書櫃,還有可以坐下來看書和討論的書桌和椅子。即使有電視,一旦兒童節目播完後,成人觀賞的節目開始時,就會拔掉電視的插頭。猶太父母從兒女年幼時,就開始和他們約定只看兒童節目。當猶太家庭齊聚一堂,彼此分享輕鬆話題的用餐時間,很難想像有人會開電視看。因為子女總是看著父母做而跟著做,所以父母必須帶頭示範。猶太人

不在客廳裡放電視的第一個理由,是為了切斷透過視覺所傳達的強烈世俗文化。因為他們相信,在幼小的年齡不該看到的事情,就不應該讓孩子看。如此才能專注於學業上。猶太媽媽連對於像《時代》或《紐約週報》這種時事雜誌,也會先把穿著清涼的女明星照片,或是廣告頁撕掉再放進家裡。第二個理由,是為了保護孩子免於遭受影音媒體的強力毒害。從小就習慣視聽影音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會想要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更強烈的聲光效果。很自然的,最後結果就是疏遠印著密密麻麻字體的書籍。孩子們越是高年級就必須讀內容更深奧、更複雜的書,但是因為討厭書,學習也必然落後。一九九六年諾貝爾獎得獎者,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彼得.杜赫提教授指出:「閱讀是獲得諾

貝爾獎的原動力。從小爸爸媽媽就讀很多書給我聽,六歲時我開始自己閱讀。讀書的理由是想要獲得想法,電視和讀書相較起來,無法傳遞較深入的內容(出自二○○六年於高麗大學的演講內容)。」擔心影音毒害會影響到學校教育,猶太人的學校連運用影片教學都非常慎重,這一點和韓國覺得用最尖端的投影器材來放映各種影片,當成最先進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出入。家裡如果沒有電視會有怎樣的變化呢?美國東華盛頓大學芭芭拉.布魯克博士以三百八十五個家庭為對象,調查當他們不看電視時會出現的生活變化。撤掉電視機的家庭,其子女中有五一%是所有科目成績都得到A。其中有八三%父母表示:「有撤掉電視的效果」。當孩子不看電視時,會把時間拿來做其他活

動,其中看書是占第一名(遊戲、消遣、運動等都排在後面)。調查對象中有八五%的人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一七%每日兩小時以上,三七%每日一到二小時、三一%每日三十分到一小時。《國小四年級定終身》的作者金明玉,其大兒子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了。記得當年他四歲時,迷上了一部動畫節目,在電視機前坐了幾個小時看得目瞪口呆,作家媽媽看到這種情景便下決心要把電視丟掉,到孩子完全戒掉看電視大約花了兩年的時間。這段期間不看電視所省下的時間,開始被拿來看書,漸漸的讀書量增加了,大兒子到國小六年級為止,已經讀了五千本書以上。作家媽媽讓她的兒子們只要手一伸就可以拿到書,於是在四面牆壁上,在符合兒子們眼睛高度的地方,放置了嚴選過

的數百本書,一家人透過報紙、雜誌和書來與世界接觸。「現代人太習慣有電視的生活,錯以為沒有電視就沒辦法和世界溝通,真是相當遺憾。」

華語文師資培訓之科技內容教學知識 (TPACK)研究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學區的問題,作者陳芳茹 這樣論述:

線上教學的推行與數位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全世界的華語熱也搭上了數位技術的風潮,使數位科技與華語文教學的融合成為一種趨勢(林金錫、連育仁,2010)。網路教學普及、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現在,華語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受到新一波的衝擊,數位科技與教學內容於課堂中如何整合與實施乃是現今教師所面臨的一大挑戰。為了提升數位技能,相關師培課程應該引入更加專業且符合時勢、時代的學習模式培訓第一線的教學者,使其朝著教學數位化的方向發展,並且有效地提升其教學成效與降低學習成本。本研究以 Mishra 和 Koehler於 2006 年發表的「科技內容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

ontentKnowledge, TPACK)作為基準,探討科技與華語文如何在新科技快速發展的現在將教學策略及學科內容知識融合。本研究以某部會 2020 至 2021 年間籌辦共四個梯次之全球華語文教師線上遠距研習班的 298 位教師為研究對象,並以 2020年第一次師資培訓班為前導型研究,分析本研究問卷信度及內容合宜性,後續三個師資班的參訓教師將填寫 TPACK 科技知能問卷,以了解現今參訓教師課程前後數位科技知能的變化。研究結果發現,僑校華語文教師在資訊科技知識(TK)方面應該學習如何自己解決科技問題以及接觸容易上手的入門數位工具為主;在科技教學知識(TPK)方面應該具備兼顧同步與非同步教

學的品質、建立良好的線上學習路徑幫助學生學習新知等;在科技內容知識(TCK)方面則強調教師應當瞭解如何於線上教授聽、說、讀、寫、打字等語言技能,以及最後的整合性知識科技內容教學知識(TPACK)提醒華語文教師應注重教學法、專業學科以及科技三者能力的結合,避免流於成為科技操作者的窘境。本研究最後亦提出培訓單位的未來發展建議,提供初級班及高級班課程名稱、授課內容、課程時長、課程流程的開課參考方向,期待未來相關培訓單位能更加符合華語文教師的培訓與進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