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平國小梁嘉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僑平國小梁嘉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崇建,張佳詩寫的 看故事,學寫作2:技巧篇 和정세랑的 五十人:得到與失去,始終會成為一種平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未來出版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 呂明蓁所指導 廖凰吟的 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級導師的日常 (2021),提出僑平國小梁嘉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融合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特殊教育、建制民族誌。

而第二篇論文高苑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 陳月香所指導 魏立婷的 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LINE親師溝通接受意願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巿某幼兒園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親師溝通、LINE、科技接受模式、滿意度、統計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僑平國小梁嘉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僑平國小梁嘉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故事,學寫作2:技巧篇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梁嘉勝的問題,作者李崇建,張佳詩 這樣論述:

李崇建帶領王牌寫作天團到你家! 助你精準寫作拿高分   7個作文絕竅 ╳ 24個寫作策略 命題作文也能有個性、有深度、有創意。     寫作有技巧,高分有祕訣。   從審題,到選材,   作文名師教你看懂題目,突破瓶頸。   運用新穎的技巧,   思考生命的深度,探索成長的養分,   用文字照亮自己,寫出高分好作文!       24個寫作技巧,   讓你在框架中發揮創意,   收放自如,文筆飛翔,   寫作有深度。     老是在命題作文摔跤的你,本書是你的高分祕笈!     或許你不怕作文,   但是當作文變

成考試,   就是拿不到高分。   作文時好時壞、時壞時好,   全看靈感有沒有剛好來拜訪……      書中主角國文小老師何潔心就是這樣。這讓她的自信慢慢消散,對作文產生挫折……。她的問題是什麼?該如何重拾對文字的信心?     13段何潔心、白奇偉、李宏儒的青春成長故事,串起了命題寫作的關鍵策略。作文名師手把手,教你掌握高分的訣竅!     《看故事,學寫作》套書分別以兒童、青少年的寫作困境為「經」,針對他們的煩惱,有多年教作文經驗的名師搬出絕招,把最有效的方法組織成「緯」,一一破解寫作難題。     ▲靈感篇--擺脫寫作恐懼,釋放想像力,放膽寫

作文。   ▲技巧篇--運用進階技巧,布局寫作策略,作文考試拿高分。   全系列超過50位教師、作家、教育工作者 同聲推薦!     李貞慧 作家/閱讀推廣人   李崇義 長耳兔心靈維度創辦人/講師   李昆霖 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李淑貞 暖字創意寫作教室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何筱敏 臺中市信義國小閱讀推動老師   余懷瑾 SUPER 教師/ TED 講者/作家   林怡辰 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林文煌 雨果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姿君 臺北市濱江國小教師/ SUPER 教師   林瓊蘭 馬來西

亞耕讀軒創辦人   官淑雲 曉明女中圖書館主任   周玟慧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奕 JBC 創意數學   周美梨 晴美文創創辦人   周逸 曙光教育機構-曙光千樹成林班主任   洪淑芬 臺中市北屯國小圖書教師   胡湘采 臺中市慎齋小學老師   柯玫合 快樂麥田基金會執行長/ TK 英語亞洲總部董事長   徐國能 師大國文學系教授/作家   許榮哲 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許淑菁 臺中市私立早稻田藝術幼兒園園長   許慧琪 明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君寶 新加坡耕讀園創辦人   陳怡伶 小草旅人

共學團語文教師   陳季秦 臺中市立東山高中國文老師   陳雅慧 臺中市何厝國小老師   陳彥豐 半畝天光執行長   張輝誠 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   張曉玲 臺中市立圖書館館長   郭盈辰 臺中市光明國中國文老師   梁俊偉 臺中市益民國小榮譽家長會長/維尼教育機構班主任   陶美華 汶萊思學坊創辦人   黃千薰 舞象基金會創辦人   黃美惠 雲林縣東榮國民小學校長   黃曼宣 創意寫作教育工作者   黃淑珍 馬來西亞弘文館教育中心執行長   黃凱琳 明道中學國際部中文教師   黃詩君 國小教師/創作者及創意寫作教育工作者   詹羽菩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   楊欣蓉 千樹成林創意作文老師   葉亭君 樂寫創作坊設立人   廖婕伶 悅讀語堂寫作坊創辦人   蔡淇華 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歐陽立中 SUPER 教師/暢銷作家   劉世盈 臺中市光明國中國文老師   劉清彥 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少年小說與童書譯者   劉繼文 SUPER 教師/《讓大象動起來》作者   謝文賢 作家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蘇依婷 嘉義快雪時晴作文班負責人   寶石 荒野親子團嘉一團   (按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好評     何筱敏

  台中市信義國小閱讀推動老師   一邊看故事,還可以一邊學寫作,真是個好方法!這本《看故事,學寫作》用故事串聯,探討寫作的各種問題。讓你在輕鬆的閱讀中,學會寫作的各種技巧。是老師上作文課的好幫手,也是學生自學寫作的最佳選擇。     余懷瑾  Super教師/TED講者/作家   寫作門檻高,難度高,身為老師的我,堅信幫孩子找到對的老師很重要。   本書用故事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溫暖包容孩子們的「爛」作文,被接納是名篇佳作的源頭,自信是持續寫作的動力。良師帶領,好書入手,開啟孩子寫作之路。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有

故事的人就能傳遞自己的理念,會寫作的人,就能讓自己變得有影響力。《看故事,學寫作》讓你找到寫作的黃金比例,讓你的文字即刻吸睛有感。人生最難的,是沒有機會學會寫作技巧。現在,機會來了,讓崇建和佳詩來幫助你成為會寫作的二刀流吧!     李昆霖  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我們都需要更了解自己,才能照顧好自己,也才能照顧他人。「技巧篇」一開始乍看之下,以為是只適合給中學生去應對作文考試的教科書。但看完前二篇章節,會發現作者隱藏著愛心在寫這本書。讀到後面猛然發覺,這本書適用於每個大人,引導我們藉由文學的表達,跟自己有更細膩的連結,才能更了解自己。     李崇義  長耳

兔心靈維度創辦人/講師    在崇建、佳詩與詩亞這兩本「祕笈」裡,一貫脈絡與技巧都源自於老師們的寫作心法。5W1H的敘述方法、深入的表達,以鏡頭的形象聚焦故事細節、建構鮮明場景等,都是對話時可以運用的技巧,當然實踐在作文裡更能得心應手、借力發力。     李淑貞 暖字創意寫作教室   「千樹成林」的故事引導寫作的技法,與手把手的細部拆解說明,用師徒制的慢養打造一處看見冰山底層對話的場域。   靈感篇到技巧篇輕巧拉起的破綻之線,為讀者展示從日常生活找出獨特的角度,並開啟覺察帶入書寫,全面攻破孩子面對寫作時的各種關卡,最後能通透主題寫作的分析與洞察力。   

  周玟慧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佳詩老師在東海寫作教學實習課中,教導了學生故事寫作的精髓;也為大一中文教師社群帶來精采演講,讓大家看見紅筆的力量。很高興看到新書出版,不只有我們曾經領略的精采,這百寶袋中還有無盡藏等著大家來挖掘!     官淑雲  曉明女中圖書館主任   在閱讀推動的過程中,常有家長反映「孩子看了很多書,卻不知如何寫作」。有這樣困擾的家長有福了!崇建和佳詩老師,從說故事入手,到「牛刀小試」、「請你跟我這樣做 」教導孩子如何寫作,是本好看又好用的好書,推薦給您!     林瓊蘭  馬來西亞耕讀軒創辦人   終於一本很好看的作文

書上市了!這對作文老師而言,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裡頭有崇建老師對作文的理性架構,及佳詩老師的作品注釋與印證,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閱讀過程中,佳詩老師說故事的神情彷彿躍然紙上。期待她帶著這本新作,再來馬來西亞給孩子們上作文課!     洪淑芬  台中市北屯國小圖書教師   喜歡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用13個連貫的故事做整合,先以故事引出章節主題,在帶領讀者練習相關的寫作策略之後,再以故事做結尾。看完三個主角的故事,也忍不住想問自己──是不是也抓到了那個藏在心裡的鬼?     胡湘采  台中市慎齋小學老師    在阿建與佳詩的文字裡,我是一隻自願上鉤

的魚,順著上拉的力道飛起,墜入另一片故事海,教寫作的書很多,但這本很不一樣,它讓我看見寫作教學的新世界。     張輝誠  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     文心難追,靈感瞬逝、技巧不易掌握,這是初學寫作者最常遭遇的困難。崇建、佳詩和詩亞多年從事寫作教育,將多年獨到創發公開,幫助初學者召喚靈感、詳悉技巧。透過回憶、打開感官、豐富感受,再深化思考、激發想像力。同時佐以一則則故事、文章,剖析寫作技巧,捕捉文心,最後落筆成佳文。全書條理清晰,切實好讀,果有示人南針的慷慨與大功效。     梁俊偉  台中市益民國小榮譽家長會長/維尼教育機構班主任   語文學習循序漸進,先

聽而說再讀進而寫,「聽說讀寫」就屬「寫」最不容易,要寫得好更不簡單,因此寫作是需要有人帶領的。佳詩老師經驗豐富、教寫生動,對於語文的投入更是深入獨到,是一位值得推薦的優質老師,也是一位質優的好作家。     許淑菁  臺中市私立早稻田藝術幼兒園園長/學生家長   本書以青少年間的校園故事,循序漸進引領讀者,認識不同類型的寫作議題,彷彿是以故事帶出小讀者自己的故事。編排可見老師們別出心裁,及他們新穎的教育觀點:「設計主題式寫作教學、帶領學生自主思考、以豐富的眼光欣賞孩子的文本。」這是學子們感受最強烈、最喜愛的的創新教學方式。     許榮哲  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這個世界成本最低,效益最驚人的投資是寫作。因為寫作,我變成了大富翁。該從哪裡下手?就從閱讀一本寫作書開始。   最適合的寫作書在哪裡?就是你現在看到這一本,令人驚喜的是──它是用一個好看的故事寫成的。     郭盈辰  台中市光明國中國文老師    常在看到孩子的文字時,發現他們的生命,都是足以流光溢彩的素材,可惜漏了些細節和感受的聚焦與放大,少了那一枝詞通意暢的生花妙筆,缺了些細膩刻鑿的書寫技巧。藉由本書,我們終於有機會帶孩子手把手,為自己的人生故事,留下最動人的溫度。     陳彥豐  半畝天光執行長/馬來西亞首位中文桌遊教練   這本書清楚

解析了作文的技巧,從建立正確的寫作觀念,尋找與累積靈感,到如何融入教學技巧中。你會發現,教學者其實可以輕鬆帶領學生越過寫作的高山。想要讓學生遨遊在有生命的文字裡?答案就在這本書中。   這套書很值得推薦給馬來西亞的朋友。期待這套書的出版!      陳雅慧  台中市何厝國小老師    寫作文對小孩來說一向都是痛苦的差事,但我家哥哥小學時接觸到崇建老師,從此喜歡寫作。到了國中時面臨考試,卻常常審題錯誤,文不對題,而逐漸喪失信心。後來佳詩老師成功讓他作文從平常的3級分在提升到5級分。很高興崇建老師和佳詩老師要出書了,相信一定能幫助到大家!     陶美華  汶萊

思學坊創辦人   這幾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臺灣,參加崇建和佳詩老師帶領的寫作營隊、作文師培課等,無不被他們精湛的說故事能力,及博覽群書、富創意的寫作手法折服。這本書傾囊相授寫文章的技法,是難得一見的寫作指南的好書。     黃凱琳  明道中學國際部中文教師/愛聽佳詩說故事的AB寶媽   因為師傅說:「欲成為海洋大師,必知曉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於是格得努力學習,並且在尋求萬事萬物的真名時,看見他冀求的力量。   而佳詩是我心目中的格得。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她努力習得的寫作心法,讓困頓的人擁有召喚光的力量,藉由文字書寫照亮自己,提醒我們,寫作是如此美好的存在。

    黃詩君  國小教師/創作者及創意寫作教育工作者   這不是一本寫作書嗎?怎麼像是看「鬼滅之刃」般讓人欲罷不能、熱淚盈眶,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本書運用創新的思維與手法,透過一則則有趣吸睛的故事,幫助學生掌握會考作文命題的方向與新穎的寫作技巧,高效鍛鍊寫作超能力的同時,讓人讀到興味盎然、躍躍欲試!     楊欣蓉  千樹成林創意作文老師   閱讀是有聲音的,創作的根基是情感。「從生命經驗出發,要連結自己啊!」一句話圍繞在心底,從三個主角的青春故事拉開序幕,將每一篇穿插的寫作技巧親自示範,三人交織的感情像劇場演員的奔跑,分別的生命故事,佇足在下

筆練習之前,喚起心底不同層次的回憶。彷彿在激昂的情緒深處召喚靈感,再隨著每一篇寫作課程逐步學習。     葉亭君  樂寫創作坊設立人   「你的期待是改變孩子,我的期待是跟孩子的內在貼近。」阿建老師這句話對我的衝擊甚大,像是小時候的自己被理解了。我在寫作教學中發現,要解決孩子的寫作問題,絕非從「問題」著手,而是從貼近孩子的內在開始。這套書就是如此。     劉清彥  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少年小說與童書譯者   日裔美籍童書作家艾倫賽伊形容寫作「就像走入迷宮冒險」,只是許多人常常會在寫作迷宮中卡關或迷路。這時候如果有像崇建老師和佳詩老師這樣經驗豐富的好嚮導領路

,不但能讓迷宮冒險充滿趣味,當你走出迷宮後,也會像艾倫賽伊說的,「發現自己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劉繼文  Super教師/《讓大象動起來》作者   一開始看這本書還以為是故事書,後來發現這是一本「有很多故事的書」,利用故事來讓大家學寫作!這樣子的寫法跟一般「教寫作」的書很不一樣,從一個一個故事切入寫作的技巧。如果這本書能早一點出版那該有多好!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任何一本談寫作的書,最有效的證明就是先讓讀者看得下去、讀出興味,甚至最後躍躍欲試。崇建老師與佳詩老師將第一線教學經驗化為故事,同理孩子們的努力與困難,提供精準有效的方法

,命題作文也能是展現個性的自我表達。

僑平國小梁嘉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級導師的日常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梁嘉勝的問題,作者廖凰吟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建制民族誌,旨在瞭解帶領融合教育班級導師的日常,尋找融合教育班級導師在建制中的社會關係,並找出文本建構中介的支配關係,藉此了解融合教育班級導師他們因特殊生入班所需的協調與看不見的工作、導師對特殊生入班因應之道。除此之外,導師應對特殊生是否符合《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所提及的「可接受性」以及「可調適性」這兩個重點。 透過半結構式訪談,錄音以及筆記,將這8位國小教師的日常紀錄下來,再經過與文本對話,建構出以下發現:1. 融合教育班級導師經由「課表」這個文本進行每日的教學操演,例如批閱聯絡簿、批改作業、照表操課等。然而融合教育班級導師帶班背後還有四項看不見的工作:「清潔」、「輔導學生

」、「學校交付工作」以及「與他人的協調」。2. 融合教育班級導師能帶好融合班級所需的三個協調關鍵對象: 家長、一般生以及特殊生。後兩者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特殊生,「特殊生類型」成了融合班裡的文本,支配著特殊生與導師的互動關係。特殊生不再是不被注意的影子,而是擁有鮮明個性的主體。3. 帶好融合教育班級的知識技巧有以下幾點:(1)多汲取特殊教育的知識以及多看書 (2)增加溝通技巧與輔導技巧(3)調整心態、帶人要帶心4. 融合教育班級導師在《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中所提及的「可接受性」以及「可調適性」這兩項重點皆有做到尊重差異、合理調整,這也相當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精神。關鍵字: 融合教育、多元文化

教育、特殊教育、建制民族誌

五十人:得到與失去,始終會成為一種平衡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梁嘉勝的問題,作者정세랑 這樣論述:

活在世上,終究需要一點勇氣! 如同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般, 從一間醫院,刻劃出百態人生!   率性的刺青師、跳鋼管舞的護理師、被男友劈腿的女大生……,   每個人可能只是彼此故事裡的路過者,   但都會是自己生命的主角,獨一無二的存在著!   韓國文學界具代表性的小說家鄭世朗最著名代表作,   窺看各種人生滋味與社會圖景,力道與話題十足。   本書如五十部微電影,藉一個個拼圖般的角色生命,   雕琢你我的故事。   .鄭世朗以拼圖式寫作的作品,榮獲《韓國日報》文學獎作品,繁體中文版首次面市。   .用再普遍不過的名字串聯,呈現韓國社會的真實面貌,真摯而深刻!   .韓國小說

家、《保健教師安恩英》作者鄭世朗以細膩筆鋒的精彩代表作,讓你不只讀一次,更可以重複讀,從各個故事開始隨機讀……   如同書名,本書是由約五十篇人物的生命故事所組成的長篇小說。全書圍繞在首都一家醫院附近,被慢慢連結在一起的一群人為軸心。在不同人物組成的人生百態,包含大韓民國日常的絕望與希望:對腎上腺素成癮的急診醫生、渴望老公擁抱的傷心妻子、目賭女兒慘死刀下的母親、開車撞傷老公的家政婦、在開刀房昏倒的外科醫師、充當醫院人肉沙包的保全、愛書成癡的女子、從鷹架上墜落的工頭……等,無論是受害者家屬、性別認同、墮胎與避孕問題、公安意外與自殺問題等,將近年韓國社會、人間實相,都在作品中鮮活地呈現。   

一如拼圖總會碰上的最困難階段,   景物再模糊,再不容易的人事物,終究仍會找到對的位子。   每個生命都是如此獨特與唯一。   「我視你如桌上的拼圖般熟悉,   但願書中的人物至少有一人和你相像,   並替你發聲。」 ——鄭世朗 得獎紀錄   ‧作品榮獲「第五十回韓國日報文學獎」,該屆評審委員以「藉由強烈的可讀性與吸引力,重新喚醒社會連帶意識的作品」給予本書高度評價。 各方推薦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編)、夏曼‧藍波安(小說家)、凌性傑(作家)、陳慶德(作家) 、彭紹宇(作家)  全心推薦   「《五十人》是眾生相,也是百工圖,看似各自獨立的篇章其實相互呼應。每一個生命,每一個名字

,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這本作品讓我看見眾生的病苦與死亡,以及生而為人的種種難題,並且在難題裡擁有自覓光芒的尊嚴。」——凌性傑(作家)   「鄭世朗以百人面孔、五十人的故事,橫縱勾勒出人世間的苦酸愛戀恨悲悅喜,推薦給想更加瞭解韓國、我們生活現況的朋友一讀。」——陳慶德(文化研究者,《他人即地獄》作者)   「圍繞在首都圈裡的某間醫院,宛如《三國誌》般內容豐富的小說。素材量龐大,不論是人物、題材、架構還是關鍵性的表現,都比其他小說多好幾倍。」——小說家裴明勳(배명훈)於Twitter力推

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LINE親師溝通接受意願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巿某幼兒園為例

為了解決僑平國小梁嘉勝的問題,作者魏立婷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旨在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LINE親師溝通接受意願與滿意度,以高雄市某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和家長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發放,共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96.77%,並利用IBM SPSS 22.0 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分析工具為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不同性別對於「使用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頻率」、「方式」、「事項」及「知覺有用性」有顯著差異。二、不同職業對於「知覺有用性」有顯著差異。三、不同年齡及每日使用LINE時間對於「使用LINE進行親師溝通」、「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均無顯

著差異。四、「資訊分享」、「即時互動」對「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有顯著相關。五、「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有顯著相關。六、「接受意願」對「滿意度」有高度相關。最後,期望本研究能成為改善親師溝通及提供進一步研究之具體參考。關鍵字:親師溝通、LINE、科技接受模式、滿意度、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