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揉麵包食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免揉麵包食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藤田千秋寫的 只要一個缽碗 免揉麵包輕鬆做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明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劉瑞芬所指導 陳永禎的 飲食文化類書籍封面設計之研究 (2021),提出免揉麵包食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飲食文化、書籍封面設計、書籍封面插畫、KJ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 蔡倩玟所指導 雷士弘的 麵包消費品味研究:以高雄市長棍麵包為例(1990 - 2010) (2011),提出因為有 麵包產業、法國長棍麵包、飲食消費認同、品味的重點而找出了 免揉麵包食譜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免揉麵包食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只要一個缽碗 免揉麵包輕鬆做

為了解決免揉麵包食譜的問題,作者藤田千秋 這樣論述:

  暢銷食譜《我家也是麵包店》作者藤田千秋最新力作!   麵包新手克服失敗的最強救星! 本書特色   .標榜空間不大(僅小小一塊流理台區域)沒關係、道具不多(只需缽碗、橡皮抹刀、調理盤)不要緊、步驟簡單好達成(不用揉捏,只要攪拌)!   .搭配詳細的步驟分解照片與文字說明,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作者簡介 藤田千秋(Chiaki Fujita)    料理研究家。在島津睦子蛋糕學校學習麵包製作,修畢師範級課程。在藍帶廚藝學校(Le Cordon Bleu)學習法國料理。一九九四年起,在自宅經營麵包與餐點的料理教室「C’s table」。現在活躍於雜誌、書籍、電視等各領域。設

計的麵包食譜連初學者也瞭解,簡單好做,因此很受歡迎。本書食譜之中,最喜歡的就是巧巴達和椰子德 國奶油蛋糕。主要著作有《椒鹽卷餅!椒鹽卷餅!》(小學館)、《主餐貝果&甜點貝果》(日東書院總社)等。   www.chuaki-net.com 4 省去揉麵團的步驟,就是這麼簡單。 6 省去揉麵團的步驟,時間也變得很自由。 第1章 不使用模型的正統麵包 8  第1章的基本麵包:棍子麵包 14 全麥鄉村麵包(campagne) 16 蔬菜螺旋麵包(夏季蔬菜∕秋季蔬菜) 18 雜糧甘納豆連體麵包 20 芝麻小麵包 22 巧巴達麵包 24 麵包卷(紅酒&葡萄乾∕黑麥) 26 橄

欖蕃茄乾佛卡夏 28 黑啤酒核桃麵包 30 香蕉鄉村麵包 32 [專欄column]讓麵包更美味:蘸醬和鮮奶油 第2章 用磅蛋糕模型製作迷你吐司 34 第2章的基本麵包:原味吐司 38 蔬菜吐司(玉米&起司∕蕃茄&羅勒) 40 煙燻鮭魚&蒔蘿吐司 42 番紅花&白葡萄乾吐司 44 罌粟籽&風乾橘子皮吐司 45 鮮奶油香草吐司 46 咖啡&巧克力片吐司 48 蕃薯&黑糖吐司 50 果醬吐司 51 紅茶&西梅乾吐司 第3章 使用小模型製作馬芬 52 第3章的基本麵包:原味馬芬 56 覆盆子莓&白巧克力馬芬 58 風乾橘子皮&奶油起司馬芬 59 豆沙&可可吐司

60 黑糖&花生麵包 62 蘋果&焦糖麵包 64 鹽味馬芬(大蒜&黑胡椒∕洋蔥&火腿) 66 紅豆麵包 67 咖哩麵包 68 椰子德國奶油蛋糕(Butter kuchen) 第4章 不使用烤箱的麵包 70 第4章的基本麵包:油炸麵包 72 章魚蒔蘿義大利泡芙(Zeppole) 74 起司義大利泡芙 75 石蓴義大利泡芙 76 酵母麵包蛋糕 78 迷你鬆餅(Blinis) 79 玉米迷你麵包蛋糕 前言   烤了多年的麵包之後,幾年前我突然想到:   「如果能夠有一種麵包,每個人做來都很輕鬆,而且不會烤壞,該有多好……」   當時我想到的是用多一些水量讓它緩

慢發酵的「免揉麵包」。   後來,我不斷實驗烘烤免揉麵包,最後找到的就是本書介紹的「免揉麵包」食譜。   製作麵包時,容易造成失敗的原因是「麵團揉不夠」,以及靜置麵團或等待成型時動作太慢,「讓麵團乾掉了」。   「免揉麵包」省略這兩道程序,因此不容易失敗。   也不需要揉麵團的空間,更不會讓整個廚房都是麵粉。   再加上發酵速度緩慢,所以不需要對時間緊張兮兮,值得開心的優點很多。   不過,很花時間這點或許會讓你感到麻煩。   習慣之後,你就懂得「一邊做麵包一邊做其他事」。   「隔天午餐朋友要來,我想準備幾種麵包。」   我自己會在這種時候,趁著收拾前一晚的晚餐時

,將麵團混合好放入冰箱。   隔天再配合自己的時程表,從冰箱拿出麵團,   一邊準備料裡,一邊製作多種麵包。   而且還可以將麵團送給喜歡自己動手做的朋友當禮物,   也可帶著裝在塑膠中的麵團拜訪朋友,在朋友家裡烤麵包。   本書的第一、二章介紹的是酵母用量較少、必須慢慢花時間製作的道地麵包。   第三、四章則是介紹短時間就能夠製作的點心麵包。   第三、四章的麵包雖然是用發粉製作,不過與酵母製作的麵包有著不一樣的美味。   一般在製作麵包時,即使很習慣了,仍需要運氣。   不過,如果是免揉麵包,就無須擔心,製作時可以放輕鬆。   希望在家製作麵包,能夠成為每個人生活

的一部分。 藤田千秋

免揉麵包食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簡單烘焙 #簡單麵包

在暫住的家附近有一間專門賣歐式麵包的人氣店,我們每天都會到那裏買不同種類的歐式麵包當早餐,那店在新年連續放了三天假,想起家中有一部不錯的焗爐,也有一個漂亮陶製的陶鍋,所以便買了一包高筋麵粉,決定自己動手做麵包。

這個食譜早在2006年發佈,食譜的來源來自美國一名麵包店的老闆,他稱這個免揉麵包食譜簡單得四歲小孩也能做到,而且做到麵團的要求不高,無論低、中、高筋粉也能做到,就算有些步驟做得不太到位也不會失誤,輕輕鬆鬆便能焗出好吃的麵包。

做這個麵包唯一要求的,就是要有足夠時間讓麵團發酵(約12-18小時)。不用人手揉麵,只需要將四種材料拌勻,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酵母便會促成麵筋的形成。

這個食譜真的超級容易,就是按著食譜的要求做便可以了,連續做了兩次也是超級成功,我特別喜歡吃硬皮的歐式麵包,所以當製成品出來的時候真的不敢相信那麼容易便做到了。

想不到這短短在酒店暫住的期間,沒有了攪拌機在旁,反而沉迷了做麵包來呢。

食譜來源參考:

Mark Bittman, The New York Times, Recipe: No-Knead Bread https://www.nytimes.com/2006/11/08/dining/081mrex.html

材料

高筋麵粉430克 (再加多點用來處理麵團用)

酵母 1/4茶匙

鹽8克

水317毫升 (室溫)

工具

可放入烤箱的有蓋燉鍋或鑄鐵鍋約5.5-7.5升,影片用到的尺寸為直徑25厘米高7厘米的燉鍋

做法

1. 一次發酵:室溫12至18小時 (最佳為21度)
2. 冷藏(可略):12小時
3. 鬆弛:十五分鐘
4. 二次發酵:室溫2小時
5. 烤焗:預熱260℃,加蓋以260℃焗30分鐘,再去掉蓋焗20分鐘

詳細做法

在一個容量較大的拌碗裏(麵團發酵後會脹大一倍以上),將所有材料拌勻,蓋上保鮮膜。

放置在室溫(最佳為21度)12至18小時。

放在雪櫃冷藏十二小時(此步驟可略)

在檯面加一點麵粉,取出麵團,輕輕按壓麵團,然後將麵團的外圍向內摺,反轉。用保鮮紙輕輕蓋上,等待十五分鐘。

在一個拌碗內,舖上牛油焗紙,將麵團放進去,灑上少許麵粉,用毛巾蓋好,放置在室溫2小時。

在烤焗之前一小時,先開焗爐260度,放入將要用來焗麵包的鍋子(連蓋),讓鍋子(連蓋)預熱一小時。

取出鍋子,麵團連牛油紙一起放入鍋子裏,加蓋,放入焗爐以260度焗30分鐘,再取走蓋多焗二十分鐘便完成。

Ingredients

430g of flour (an extra more for handling the dough)

1/4 teaspoon of yeast

8g of salt

317ml of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

Container

5.5-7.5L heavy covered pot (cast iron, enamel, Pyrex or ceramic)

Directions

1. Primary fermentation: Room temperature 12-18 hours
2. Refrigerator (optional): 12 hours
3. Rest: 15 minutes
4. Second rise: 2 hours
5. Bake: Pre-heat 260 degree celsius. Cover and bake for 30 minutes. Uncover and bake for 20 minut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CIAL MEDIA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atathomehk/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atathomehk/
Blog:http://www.eatathome.hk/

MY GEAR

影片拍攝 Filming:

Camera/ Sony α7RII
Lens/ Sony Zeiss FE 24-70 f/4
Tripod/ 190XPRO Aluminium 4-Section Camera Tripod
Editing / iMovie

相片拍攝 Photography:

Camera/ Nikon D700
Lens/ Nikon 105mm f/2.8 micro

背景音樂 Background Music - epidemicsound.com
"Olga" by Helmut Schenker
"Marchinha de carnaval" by Vendla

飲食文化類書籍封面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免揉麵包食譜的問題,作者陳永禎 這樣論述:

隨著經濟、科技及教育的進步,台灣書籍出版不論在書籍內容的題材或封面的表現形式,都擁有更多樣性的變化。而飲食也從早期是基本需求,從只需要吃得飽到現今還需要吃得健康,這樣的過程除了是經濟與生活型態有所轉變外,也是因為經歷過食安風暴,使得人們更注重健康飲食,如今在疫情之下,也能透過烹飪增添生活樂趣,而在現代轉變為一種另類的社交活動,研究者自身也因熱愛美食,因此透過許多形式獲取飲食的相關訊息,從閱讀書籍的過程中,了解到飲食文化是多元且廣泛的,再經過書籍運用不同的編排與表現形式,更讓飲食文化增添了不同的視覺饗宴。封面設計除了能抓住閱讀者目光,針對不同主題有不同的設計形式,運用的媒材亦會不同,因此本研究

目的為:1.透過執行KJ法了解設計師對飲食文化書封設計形式之歸納;2.透過訪談了解設計師對飲食文化書封之設計要點,了解訪談對象對飲食文化書封的設計形式、媒材及書封設計的想法;3.透過交叉論證探討飲食文化書封設計與插畫之要點,經過訪談與KJ法的交叉分析,了解飲食文化書封中上的文字表現、色彩運用、圖像呈現以及視覺動線,對於整體書封設計與插畫的想法,並提供給後續研究者或出版社參考。在研究結果與發現中,得出以下結論:1.設計飲食文化書封,應設定合適的媒材或表現手法,且直觀的表達書籍主題。2.飲食文化書封設計形式涵蓋文字的設計、色彩運用與圖像的表現手法及媒材等。3.飲食文化書封設計與插畫要點具有:大佔比

與設計感的文字、運用色彩增加連結感、用圖像傳遞書籍主題、手繪與電繪差異以及流暢的視覺動線。最後根據KJ法與訪談分析之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可將書封融入設計師自身的設計與繪畫風格,設計元素與主題概念需緊密連結,使飲食文化書封達到明確傳遞之目的。以上提供給後續研究者與出版社能有更好的依循參考。

麵包消費品味研究:以高雄市長棍麵包為例(1990 - 2010)

為了解決免揉麵包食譜的問題,作者雷士弘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討法國長棍麵包於臺灣飲食消費市場之在地發展與高雄地區之麵包消費品味,並以文本分析與深度訪談作為研究方法。藉由飲食文本探討在臺灣的發展脈絡中,平面媒體賦予長棍麵包之文化意涵,以及品味之轉型;深度訪談對象為麵包師傅與消費者,用以呈現長棍麵包在高雄市之發展現況及消費者品味認知。研究結果分為兩點:一、臺灣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長棍麵包之消費意涵:根據文本分析,長棍麵包之發展可分為五個時期。在臺灣歷經六十年的時空推移下,長棍麵包逐漸進入臺灣飲食消費體系,也與西式餐飲、健康飲食概念結合,慢慢鞏固其地位。依法國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提出的生活實踐公式,長棍麵包在臺之生活實踐為:【(麵

包作為維生食品)*(法國生活文化象徵資本)】+臺灣=長棍麵包消費實踐;二、消費品味體現於高雄在地飲食生活型態:綜合生產者與消費者之觀點,可知高雄的麵包產業自1990年代起,開始呈現精緻化之走向。隨著烘焙技術不斷改良,相關知識之取得漸趨便利、出國考察、使用天然老麵等因素,麵包製作技術向上提升。業者亦透過店面風格營造、經營整體餐飲事業、使用進口原料等方式來強調自身之烘焙技術與口味道地性。媒體在整體產業中,則扮演中介者與資本傳遞者之角色。依業者之敘述,可知生產消費局限、需向軟式麵包之消費主流妥協,是其面臨之困境。消費者則以長棍麵包酥脆、有嚼勁之特性作為品質判定之標準,並以食用時機做為區分日常生活與休

閒生活之品味區辨。口味多元及規格之改變,體現長棍麵包在地化。而法國生活文化印象之傳遞,及麵包風味之差異,讓消費者得以明確辨識「法國味/臺灣味」,同時也將兩者做出品味區隔。也因兩者有各自的品味認知,連帶使得飲食受容之情況並未明顯發生在長棍麵包的飲食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