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經發局公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李素馨所指導 蔡淑真的 論換位重置下的調適模式與創造性破壞:以屏東平原水分配為例 (2019),提出台中市經發局公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分配、區域融合、屏東平原、仿生資本、再結域。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裴文所指導 倪冠勛的 新竹果菜批發市場的遷場決策與回顧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果菜市場、農產運銷、產銷平衡、產業組織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市經發局公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市經發局公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中市經發局公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市府公告第2期用電大戶裝設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推動台中成為低碳城市,台中市政府依照「台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規定,將分3期公告用電量月平均800千瓦以上大戶,要求自公告日起3年內完成裝設用電量10%的再生能源系統,如未在期限內依規辦理,將依《臺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開罰10萬元。
針對自治條例中的十萬元的罰款,基本上這些用電大戶用電花費一定都百萬元起跳,處罰十萬基本上意義不大!在此建議台中市政府經發局應該以鼓勵的方式代替處罰,改以優惠或獎勵鼓勵企業工廠主動節省用電,以節電越多獎勵越好的方式讓企業主動節電,才能真正達到節能減碳效益

論換位重置下的調適模式與創造性破壞:以屏東平原水分配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市經發局公告的問題,作者蔡淑真 這樣論述:

本研究立足於水的新區域與新自由化為視角,探討水分配的過程中,以區域融合為政策目標的理論觀點與經驗分析。本研究目的有四,包含一、梳理水分配的系譜與衝突問題的根源。二、以地方尺度的衝突案例歸納區域融合的問題。三、以理論觀點解釋分配與區域融合產生的新區域。四、從新區域發展過程中建構水分配的優化。取水空間成為政經交會的結點,以水分配的合理性為脈絡的系譜考究後發現,水分配歷經現代秩序及失序後,正處於全球分配的新秩序中,而台灣在水帳不明與管理失靈的雙重條件下提供仿生資本積累的環境;本研究基於分工而提出的「換位重置(Shift-Reset)」是主要命題,梳理分工的時空耦合以界定研究範圍;藉由地下根莖的概念

連結碎片與異質性是研究策略。取徑後結構主義對資本主義反思的思維為主要論述方法,以屏東平原上的地下水分區作為研究的主要空間範圍,並將時間範圍聚焦於1970年至今的水分配高張力時期,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個案研究法、次級文獻法、訪談法、田野考察、三角檢證等。五個研究個案發生水衝突的時間範圍從1973年到2017年,空間範圍分布在地下水分區內,行政範圍包括高雄市與屏東縣,分別是「新園鄉埋管補償」、「里港鄉封井斷電」、「大潮州人工湖」、「萬丹鄉凍弄井」、「美濃區反深水井」。經由五個地方個案的研究分析與討論後發現,屏東平原的水分配在近半世紀以來有劇烈的變遷,空間範圍由地面水擴大到地下水區,行政範圍也含括高雄

市與台南市,尤其在產業轉型中,水分配突顯出政治與經濟為了回應自身於全球分配的處境,所做出的調適模式與地方影響,同時有以下具體結果:一、換位重置的角色是隨新自由市場而動態展演,權益相關者服從指令,在分工過程自利。二、仿生資本藉由生物特質中的最低資源成本發展出:多權責尺度的分工、鑲嵌與滲透、調適與演進、優化期待的投資等方法。三、區域融合的目標,透過轄域、解域再結域的過程進行,但在對話空間仍存在異質性時,衝突將持續發生。四、新區域的自明形式是特殊的社會凝聚力,可有效抵抗仿生資本的轄域。五、仿生資本於區域融合過程中以「創造性破壞」與「破壞性創造」的交相作用,有效操作變革、創新、改善等有爭議的進步,指導

新區域邁向優化的迴路。六、市場代理是連結政治與經濟的重要機制,能用貨幣與契約進行空間再結域以及權力的再鞏固,執行優化迴路的整合。

新竹果菜批發市場的遷場決策與回顧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中市經發局公告的問題,作者倪冠勛 這樣論述:

新竹農產運銷公司也就是果菜市場經營單位,自民國52年3月間搬遷到中正路二四五號,才開始粗具果菜批發市場之規模。接著在民國80年10月4日遷至現址,經國路一段411號營運,至今又27年;期間由於原始規劃設計並無法考慮到經營規模的可能變化,加上這麼長時間以來,道路、社區,以及消費環境的變化。因此,對於果菜批發市場搬遷的議題,在新竹市政府、議會、以及許多業者、都有相當程度的關注,也形成討論議案。在幾任市長與民意代表的努力下,搬遷案之選址評估與討論過程,非常漫長。但近幾年在鄰近幾個果菜批發市場的彼此業務影響下,新竹市果菜批發市場的批發量與零售量幾近相等的狀況下,因此遷場選址在行政決策上暫緩執行,而更

急迫的是改善現有場地的內部環境與周邊環境,提昇服務品質與消費者的便利性。因此在遷場問題回顧的研究與現有環境改善的分析上,蒐集近民國102年至105年之間所發生的交通意外事故,以經國市場周遭交易環境為主,檢驗其與市場交易問題是否具有顯著水準,並對此作出解釋。希冀藉此研究,也可作為日後各地果菜市場遷場決策的參考。同時也加入民國1078年的問卷調查,以了解承銷人對於目前果菜市場環境的建議,作為日後營運改善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