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市合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台中縣市合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煥智,葉紘麟寫的 地方自治與地方再生 和林佳龍的 城市行動派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打造勞資共好工作環境中市府表揚33家幸福職場 - 民眾日報也說明:今年共33家優良企業獲選,並由台中商業銀行、香港商世界健身事業、美商捷普 ... 令狐副市長表示,今年是台中縣市合併後,第10年舉辦幸福職場評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允晨文化 和遠景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蔡榮祥, Tsai,Jung-hsiang所指導 吳秉芳的 權力重組與分權制衡:以嘉義市府會關係為例 (2021),提出台中縣市合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議會政治、地方派系、府會關係、結盟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高永光所指導 黃皓群的 比較縣市改制直轄市前、後村里長的角色及功能 ——以桃園市 L區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村(里)長、直轄市、桃園市、地方自治團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縣市合併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中縣(市)合併改制計畫(核定本) - 內政部則補充:截至民國98 年3 月底止,臺中縣(市)土地面積共為2,214.8968 平方公里,人口數. 合計為2,627,991 人,如予合併早已超越改制為直轄市的條件門檻,而在行政區域內除農. 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縣市合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地方自治與地方再生

為了解決台中縣市合併的問題,作者蘇煥智,葉紘麟 這樣論述:

  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還不在於批判,而是提出一個理路清晰,結構嚴謹,既前瞻又本土的地方制度解決方案。書中從中央地方權限,財政的重新劃分,到鄉鎮市的恢復,自然村的概念,地方政府以內閣制的方式運作,縣議員採區域和政黨比例各半方式選舉,(我的建議最好是單一選區兩票制。)鄉鎮代表採純比例代表制,以及社區發展協會和村里的重新定位,等等主張雖然對習慣於既有遊戲規則的政界都很陌生,但是他提的都非常深刻切中要害,非常精彩。——林濁水   煥智兄在大作中,特別針對「地方自治制度」(local autonomy)的問題,有其「自治」堅持觀點。此種力倡地方自治的哲學思考,不僅在臺灣的政治人物

中是另類;就是研究地方自治的學者中,亦難得一見。希望讀者能由此書中,看到地方再生的運動契機;更能由書中認定作者的期許,就是地方再生的起始動力。——紀俊臣   蘇縣長對「區自治」既有宏觀的國際橫向比較視野,又有較微觀的基層(含村里、社區、農漁會等)垂直實務檢視;更難能的還同時納入政治學制度設計的基本邏輯,及來自八年實務經驗的民間需求,綜合提出對「區自治」落實的配套。對台灣民主紮根有期待的各路人馬,都應來讀讀蘇縣長的《台灣地方再生運動》一書。——廖達琪   這本書主要探討六都之後造成的一國三制亂象與直轄市的「新威權體制」,以及從比較國際地方政治體制,來探討何種地方治理體制才符合人民參與地方公共

事務的基層草根民主的地方自治與地方再生精神?如何改革台灣過去基層選舉買票、黑金、跑攤文化,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缺失?如何在制度達到克制的方法?以及探討地方自治體制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係,為當前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困境尋找解方。——蘇煥智  

台中縣市合併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林佳龍力爭統籌分配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018000573-260107
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總召何文海等人,17日在市議會關心台中市7月已躍升全台第2大城,但107年中央統籌分配款額度在6都中僅排第4,顯有成長空間。台中市長林佳龍說,縣市合併後需更多中央預算支持,建議中央應平等對待;他將依議會要求,向行政院爭取合理的統籌分配款。
台中市議會17日召開定期會,市議員何敏誠、張玉嬿、江肇國、張芬郁、翁美春、邱素貞、張雅旻、蔡雅玲、謝明源、賴佳微與陳成添等均肯定市府努力,讓台中成為第2大城。
市議員何文海肯定市府推出公車10公里免費、托育及托老一條龍、老人裝假牙補助、舊城區再造、柳川與綠川整治、成功爭取軌道建設計畫、清泉崗機場升級國際機場,及籌辦世界花博與2019東亞青運等,都是讓台中人口成長的因素。
國民黨市議員蘇柏興則說,台中成為第2大城,要感謝過去國民黨前縣長廖了以推動合併;還有前市長胡志強做「74號道路」,造就交通便利。張雅旻、何文海說,台中已是全台第2大城,但近5年中央統籌分配款平均少高雄34億,建議市府積極向中央爭取統籌分配款。
林佳龍承諾,將安排拜訪行政院,據理力爭!北高很早就成為直轄市,長期獲中央豐沛資源,台中縣市合併後需要更多中央預算支持,但台中統籌分配款還少於好幾個直轄市,建議中央應平等對待,會向行政院爭取合理統籌分配款。

權力重組與分權制衡:以嘉義市府會關係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縣市合併的問題,作者吳秉芳 這樣論述:

摘要 民主政治根基在於地方自治,地方自治的成效則與議會政治、議事運作息息相關,而議會政治又與派系政治與政黨政治脣齒相依;因此要探討地方政治生態,派系、政黨的消長關係,必須以議會政治為軸心點,向外延伸觀察其每一屆選舉後議會的議長人選、議員組成、議事運作模式、府會關係的良莠,藉以窺知當期地方政治走勢。 在台灣地方政治的發展史中,素有民主聖地美譽的嘉義市,極其特殊的地方政治生態向來是政治研究者希望能一窺究竟之處;嘉義市自升格省轄市以來四十年間,牽動嘉義市地方政治樞紐的嘉義市議會,其議員組成始終以無黨籍為多數,也因此議長寶座長期由無黨籍議員擔任;尤其在2018年以前,地方派系蕭家班長期雄踞議會2

8年,何以兩黨政治強力夾殺之下,蕭家班仍可堅持其派系本位長期與國、民兩黨抗衡拿下議長寶座?!地方派系透過分、合結盟的過程來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猶如蓋姆森的聯盟理論;無黨籍蕭家班亦透過與其他政黨結盟取得政治實力上的優勢位置,即是透過與國民黨或民進黨的結盟進行權力重組,重組後的政治實力大於其他單個團體或聯盟;故本研究從權力平衡的觀點,藉由分析歷屆地方選舉後權力重組下的府會關係的變化,來探討各時期的政府組成、府會關係,以觀察其地方自治體制下分權制衡效能。關鍵字:議會政治、地方派系、府會關係、結盟理論

城市行動派

為了解決台中縣市合併的問題,作者林佳龍 這樣論述:

大台中,無需更多漂亮的話, 而是需要一個勇於追尋的人,彎下腰來用心傾聽,真誠行動。 佳龍,將夢想化為實踐的動力,與您一起喚醒大台中的靈魂, 實現幸福的希望。   「一個優秀的城市經營者,一定要認知到城市是屬於全體市民,不是市長一個人的。……我觀察佳龍十年來在台中的經營,由下而上,從最基層民眾對政府的需求開始,提出他規劃的願景與市政藍圖,並且以經營的理念來思考政府應有的作為與行動,正與我強調的『以民為本』不謀而合。」──台灣前總統 李登輝   「我與佳龍同感,價值與理想,是從政動力的雙引擎,而文化則是城市和社會發展的根基!」──首爾市長 朴元淳 作者簡介 林佳龍   1964年出

生台北萬華,雲林麥寮人,十年深耕台中,獲民進黨提名2014年大台中市長候選人。有關台中著作三本:《愛台中的100種方法》、《城市夢想家》、《佳龍帶你遊台中》。   學歷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碩士,人文哲學碩士   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生,政治學碩士、法學士   經歷   立法委員   總統府副秘書長   行政院新聞局長   國安會議諮詢委員   民進黨中央黨部秘書長   國民大會代表   聯合國機構訪問研究員   國立中正大學、台中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社團法人台灣大台中發展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董事長 推薦序│尋找優秀的城市經營者 自 序│真誠行動 如願

成真 導 論│創意城市 生活首都 以「人」為本的城市願景 六都時代與中都奠基工程 創業經濟 培力社會 樂活城市 國際台中 行動的夢想家 第一章│我的城市之旅 一府、二鹿、三艋舺 台北: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城市 New Haven:初體驗宜居的觀光港市 從耶魯走向世界:優良的民主傳統、偉大的建築典範 行旅在美國各重要城市,特別關注城市治理 到東京聯合國大學研究,感受成功城市的穩定基礎 日本早就主張「綠色國民所得」,重視環境生態永續發展 亞洲城市尋找新定位,建立市民認同感和光榮感 傾聽市民的聲音:與首爾市長朴元淳對話 21世紀初台灣主要城市的轉變 開啟台中城市復興 第二章│翻轉山海屯:大台中一

二三 一條大台中山手線 日本東京山手線的啟示/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TOD)作為都會發展策略/以大台中山手線帶動山海屯、市區均衡發展 兩個國際海空港 海空雙港:台中產業連結國際的門戶/台中港的問題與出路 /台中機場的挑戰與機會 三大副都心與中區再生 打造豐原成為山城副都心/以沙鹿、清水、梧棲為核心,發展海線雙港副都心/建構三鐵共站的烏彰副都心/中區再生:「城中城一二三」 中都奠基工程=1條山手線+2個國際港+3大副都心 第三章│轉型續航力:新經濟‧新產業‧新台中 市民無感的經濟數字 年輕人創業難 台中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挑戰 充沛的群聚供應鏈與研發資源/優質生活機能/便捷的陸海空運輸系統/完善的

產業聚落 台中躍升的新發展核心戰略 新城市經濟的三支箭 知識經濟:以精密機械產業為例/體驗經濟:打造多元樂活之都/綠色經濟:以水湳特區為例 打造青創城市 第四章│希望真情味:培力社會,築夢踏實 「有愛無礙,真情之旅」的啟示 綠色蒲公英志工隊的實踐 互相牽成,台中好居 打造咱的希望銀行:青創、志工、食物銀行 青創銀行/志工銀行/食物銀行 善用社會企業,創造就業與社福雙贏 第五章│放眼新視界:在地文化與國際接軌 台中的國際化策略省思 打造對國際人士友善的台中 使台中與國際同步 讓國際看見台中 台中的國際姐妹市合作議程 建造台中為亞太的「國際幸福新都」 第六章│人本新環境:多元永續的綠色運輸

會診台中交通問題 人本交通的四大理念 強化公共運輸導向發展 開發強度(Density)/多元土地使用(Diversity)/人本設計(Design) 建立中部交通轉運樞紐 建立各區域層級轉運中心,強化公共運輸整體服務效率/八公里公車免費政策之檢討 建構舒適友善的人本交通環境 建構人本交通環境措施的三個層次/建構完善自行車道與推廣自行車/丹麥哥本哈根:40%上班族騎自行車通勤/環河自行車道,讓全世界都看得到台中 提升交通安全,尊重生命價值 交通安全的落實措施/解決「路不平」的四大策略 第七章│愛在綠水間:生態、生產、生活合而為一 生態城市的觀念 讓台中成為綠色宜居的城市 向西雅圖看齊/積極因應

氣候變遷之衝擊/維護清淨家園/保護環境生態/打造綠色城市經濟/管理水資源 使市民享有水與綠的城市空間 筏子溪親水河岸/旱溪康橋/大甲溪與葫蘆墩圳/善用河川新生之契機/溼地的保護與規劃 第八章│魅力小京都:體現生活價值的城市精神 文化城的人文風景線 國際藝文活動是最好的城市行銷/活化文化資產,厚植觀光資源 城市中的慢閒步調與健康生活 市民「動」起來的運動風潮/讓一個球隊代表一個城市――台中強棒計畫/點亮健康運動之城的支點 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教育園地 建構安全友善的校園環境 建構完善幼兒教育,落實教育正義/推動國民中小學的多元創新改革/有效扶助弱勢學生/積極推動終身學習,使台中成為學習型城市/藝文

向下扎根,培育具創造力的下一代 第九章│中都智慧城:宜居樂業的新星 智慧生活城市的發展方向 智慧生活城市的主要內涵 智慧市政整合指揮中心/智慧交通/智慧警政/智慧防災與救援/智慧健康照護/智慧市政服務及參與系統/智慧教育/智慧能源利用與管理 讓台中真正成為智慧城市 第十章│領航新動能:中台灣崛起 多都心發展是國際趨勢 有效改善台灣重大問題之關鍵 台中條件得天獨厚 首都減壓、國會先行 借鏡南韓「行政首都」 的經驗 創建「幸福新首都」─台中 多功能首都/全球性首都/政治性首都/舊首都/帝國時代遺留的首都/州或邦的首府 結 語│開創幸福台中時代 推薦序 尋找優秀的城市經營者   我對佳龍

君的印象始自1990年3月的野百合學運,當時他是參與學運代表性的學生領袖,而我接受了他們提出的民主改革訴求。後來他於耶魯攻讀博士期間,回台進行論文研究,並且前來訪問我。看到印象中野百合學運的青年,在我面前侃侃而談民主的理念以及對台灣民主轉型的分析,令我感到十分欣慰,也對他留下深刻印象。後來他回國後,我找人延攬他進入國安會工作,他也一直扮演稱職的幕僚角色,可以說是一位優秀的部屬。   十年前佳龍首次南下競選台中市長失敗後,我一直在注意,看這位年輕人是否有因為敗選失志,或者如許多政壇後輩一樣,競選失敗了就離開,回頭去走比較容易的路。很難得的是,佳龍十年來一直深耕在台中,投入基層經營,不僅沒有離開

,反而是更加用心在準備做好一位市長的功課,堅持走一條困難而與眾不同的政治路。   個人因為從前擔任過台北市長的關係,深知要管理好一個城市,絕非簡單的事情,除了要走進民間、深入基層,更需要經營市政正確的理念與遠見,以及執行力與魄力。在看完佳龍所著《城市行動派》一書的內容後,除了感受到他對台中市政深刻的用心與思考外,也與我過往治理城市的經驗有相當契合之處。   我認為一座城市的治理,首要的便是市政工作一定要從「管理」,進步到「經營」的觀念,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以便民利民為依歸,才能達到提高政府效率、增進市民福祉的目的。一個優秀的城市經營者,一定要認知到城市是屬於全體市民,不是市長一個人的;市政建

設也不單獨是市政府的事,全體市民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成功的市政經營,必定要結合全體市民的智慧,才能成就一座偉大的城市。   我觀察佳龍十年來在台中的經營,由下而上,從最基層民眾對政府的需求開始,提出他規劃的願景與市政藍圖,並且以經營的理念來思考政府應有的作為與行動,正與我強調的「以民為本」不謀而合。而在《城市行動派》這本書中,佳龍提出種種為市民謀幸福,提高生活品質,重視社會福利,推動創業與就業,活化城市經濟等等主張,正是我所說的「經營市政」理念的實踐。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我投入關心地方發展與治理問題,由我推動台灣第一次民主化的經驗,深知台灣的民主若要鞏固,就必須深化到地方自治的層次,進

行第二次民主改革。這也就是去年我應佳龍之邀,至台灣智庫舉辦的大台中發展高峰會演講指出的,政府決策必須在地化,中央將錢、權、人下放給地方的意旨。佳龍在《城市行動派》書中揭示的理念,包括均衡台灣的區域發展以及在改革中央地方分權的思維下,推動台中的市港合一與重新進行都市規劃等等,正是二次民主改革理念落實在地方治理的具體展現。我相信若是他有機會治理台中,不僅是對推動二次民主改革有莫大的助益,也能讓台中成為台灣新一波國家改造運動中代表性的城市,並且為台灣創造一個新的「中核心」,解決長久以來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為台灣尋找新的出路。   我曾經在論領導者條件時指出過,一個好的領導人必須要有捨得隨時放棄權力

的覺悟,因為不管是國家還是城市的領導者,只要在位久了,難免有包袱,因此領導者必須始終保有謙卑誠實的態度,面對時代更迭、新血接替的挑戰。我在2000年第二次總統民選時,選擇不再爭取連任,主因也在此。如今佳龍經過十年準備,交出《城市行動派》這本內容豐富、切實可行的治理藍圖,我認為也該是為台中注入新活力、思考城市經營者替換的時候了。 台灣前總統 李登輝 自序 真誠行動 如願成真     如果說先前出版的《城市夢想家》,是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學者專家共同勾勒出的台中願景藍圖,那麼,本次增補後再版的《城市行動派》,便可以視為是這幅藍圖經過不斷檢驗修正後的行動計畫,更是總結我在台中十年、與市民一

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生命經驗與實踐心得。   十年前我首次來到台中參選市長,挑戰當時聲勢如日中天的胡志強,坦白說最後敗選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許多人驚訝於為何我在敗選後並未離開,反而舉家遷居台中,從此落地生根,浸潤入味,一待便是十年。事實上,選舉只是我一開始追求台中的方法,第一次的約會失敗了,並不代表這城市不值得傾極你所愛,如同我在開票當晚承諾的:「雖然我無法當選台中市長,但從今天開始,我和太太婉如都會當好台中市民,為台中繼續貢獻心力。」我立志要走進大街小巷,從最底層的人民生活開始,一點一滴,重新認識台中、追尋台中、擘劃台中,體驗這城市最細微的脈動,感受它說不出口的需求,發掘讓它更美好的方法。

  也正因為這樣的堅持,召喚了無數市民,和我們一起投入改變這個城市的行列。從綠色蒲公英志工隊,到每年協助身障朋友出遊的「有愛無礙,真情之旅」,都可以看到許多熱心民眾的身影。為了更用心傾聽市民對台中的願景,2008年紀念台中湖心亭一百年,我們公開募集了一百個市民朋友的願景,出版了《愛台中的一百種方法》一書。2010年,面對合併升格後大台中未來的不確定,我們集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界友人,共同出版了《城市夢想家》一書,不僅回應市民對改變台中的企盼與希望,更是我們對後五都時代台中面臨挑戰的省思和對策。   如今,四年過去了,大台中面對的挑戰更加嚴峻,卻未見城市治理的準備和行動。縣市合併升格後,人民

的生活並未跟著升格,反而讓原本的市區空心化、縣區邊緣化益加嚴重,基礎建設的不足與產業發展的停滯,更讓台中市民陷於低薪資、低儲蓄、低可支配所得的「三低」困境中。新時代的挑戰紛然而至,台中卻仍原地踏步,困在舊的格局,更遑論引領改變,打造城市嶄新的未來。   選擇在此時出版《城市行動派》一書,不只是重新整理我們對台中迎向新時代的藍圖,更重要的是,從《城市夢想家》出版迄今,歷經大台中升格後實際的問題與挑戰,這本《城市行動派》可說是理想與實踐相互交會激盪後的產物,透過現實的洗禮與淬煉,宏觀的城市藍圖具體展現在微觀的市民生活上,重新調整與融合。   本書以《城市行動派》為名,一方面它代表的是一群有行動

力、敢於實踐夢想的人集結在一起,不分學者專家或市井小民,為推動一個城市改變而努力。另一方面,也因為本書內容豐富紮實,萬有包羅,就像充滿美味餡料的「派」一樣,從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乃至都市規劃,相關內容都能在本書中獲得。更希望這道熱騰騰的「派」,能成為這場改變台中的行動中,最好的活力與能量來源。   回顧我在台中的這十年,可說是一場由尋夢、築夢到圓夢的歷程。十年來,我們生活在這裡,真誠投入,用心傾聽,透過走入基層、身體力行的實踐,不斷修正,凝聚出與市民朋友共同的願景,更有一群同樣對台中懷抱希望的夥伴,和我們一起實踐,一起構築這個城市未來的夢想,挑戰圓夢的可能。   我們相信,理想經過修正

之後的實踐,將會帶來城市真正的改變。年底這場選舉,不是我個人或政黨的挑戰,而是一群人由夢想到行動,追求改變台中的集體實踐。更期盼能透過市民的共同參與,讓我們集體的夢想不再只是書上的願景,而是市民每一天美好的真實生活。這也正是我對這段十年圓夢之路的總結:「真誠行動、如願成真。」感謝有你,給我力量,一起實現台中的希望! 導 論│創意城市 生活首都自2005年定居台中以來,我時時刻刻都在思考這個城市的現況與未來。這並不只是從台中的本位思考,更是從整個台灣的發展高度,乃至世界各主要城市的進展趨勢,去全盤考量與規劃。因此,早在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上路之際,我和團隊夥伴就已出版了《城市夢想家》一書。在

該書中,就台中整體發展的問題與未來願景,皆有初步的論述與想法。四年過去了,回頭省視該書,令人憂喜參半。憂的是,讓胡志強市長多主政四年的結果,台中並沒有重大的起色,台中在世界城市的競爭中落後了;喜的是,該書當初對台中市政的觀察、分析與建議,還是禁得起考驗。但不管怎麼說,胡市長終究會成為過去,台中還是要繼續往前走。考量四年來國內外時空環境的變遷,以及我個人更多的基層洗禮、國會問政與國際閱歷,乃決定將《城市夢想家》改版,向台中市民及其他社會大眾,分享我對台中發展的最新看法。以「人」為本的城市願景新版的《城市夢想家》,更名為《城市行動派》。本書明確指出,要將台中打造成為一個「創意城市」與「生活首都」。

高舉這樣的願景,絕非憑空而來,而是根據台中原有的優勢與特色而提出。台中位處台灣南北交通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既不像北部那樣多雨,也不像南部那樣炎熱。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相對便宜的土地供給,使得全台灣將近三分之一的產業聚集在此,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同時,台中也吸引為數不少的國際人士聚居,展現出多元風貌。再加上,在六都晚近的發展當中,台中起步較晚,有後進者優勢,使得台中不僅是一座宜居城市,更蘊藏豐富的創新潛能。從城市的發展歷史觀之,這樣的結論不令人意外。因為一座城市最初之所以會發展起來,通常是因為本身具備比較優勢,比方說優異的地理位置,能夠吸引人聚集在此生活。然而,當城市發

展與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都市治理」的議題,如公共衛生、交通、治水,乃至於文化議題等。換言之,城市的治理者,必須重新找到適合人居住的理由。而這就是台中目前最迫切的課題!

比較縣市改制直轄市前、後村里長的角色及功能 ——以桃園市 L區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縣市合併的問題,作者黃皓群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討當2014年桃園改制直轄市前、後,村(里)長的角色、功能之變化,研究聚焦在村(里)長行政性與政治性兩種角色、功能以及兩種角色的衝突,前者指村(里)長在行政工作上的執行,即上級交辦事項與村(里)公務事項,後者則是指村(里)長與村(里)民、其他地方民選公職人員的互動關係。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採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文獻分析法以及比較研究法,研究的對象除了村(里)長之外,還包含區公所里幹事、前鄉民代表、市議員秘書及地方民眾。透過質性訪談資料的分析,研究結果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第一,由於改制直轄後區公所行政效率低下與財政資源的缺乏,造成里長在行政工作與選區服務的工作量的增加;第二,改制直轄

市後,由於缺少了鄉長與鄉民代表,市議員成為里長尋求幫助的優先選擇,同時,在選舉動員中合作的重要性,對於彼此都有所提升;第三,由於里長在認知上自認為村(里)民的代表,因此當行政機關與村(里)民對於政策的意見相左時,村(里)長仍會選擇村(里)民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