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種 香草植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農學碩士學位學程 潘怡君所指導 段沅樺的 以分子標誌進行石竹屬親緣演化關係之研究 (2020),提出台灣原生種 香草植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石竹屬植物、分子標誌分類法、PCR、Sequencing、親緣演化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廖松淵所指導 何信賢的 檸檬香蜂草及甜羅勒藥用植物增殖系統之建立 (2012),提出因為有 檸檬香蜂草、甜羅勒、藥用植物、增殖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原生種 香草植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原生種 香草植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分子標誌進行石竹屬親緣演化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原生種 香草植物的問題,作者段沅樺 這樣論述:

石竹屬植物是台灣重要的切花之一,台灣主要生產區是在彰化。台灣原生種石竹對氣候適應力佳,然而傳統石竹屬的分類法是透過型態來進行分類,容易造成分類上的混淆,因此本研究使用葉綠體及基因體DNA分子標誌,以14種石竹物種或品種佐以剪秋羅與肥皂草兩種外源植物進行親緣性分析。以石竹葉綠體序列設計引子,其中psbA- matK、trnR- trnN、ndhB- trnL和ycf2- rpl2等區域能成功將得到所有實驗物種之增幅片段;以ITS特定引子亦能成功得到所有品種之增幅片段;利用25個商業引子獲得RAPD增幅條帶。親源分析結果顯示以葉綠體序列或核醣體序列無法成功區分石竹樣品間之親緣演化關係,而以RAP

D進行基因體DNA分析,親源演化分析結果顯示16個實驗材料清楚的區分成4群,分別為台灣原生種石竹和日本原生種石竹、商業品種石竹和其雜交後代、香石竹和其雜交後代與外群物種。本實驗利用兩種不同分子標誌分析石竹之葉綠體和基因體序列以進行石竹之親緣演化之研究,結果顯示RAPD方法分析是進行石竹親緣演化研究之最佳方式,成功了解台灣原生種石竹、日本原生種石竹和商業品種石竹之親緣關係。此研究結果除了建立最佳石竹親緣演化研究之方法學,也釐清台灣原生種石竹之親源位置,提供未來台灣原生種石竹之應用方向,有助於未來石竹之耐性育種。

檸檬香蜂草及甜羅勒藥用植物增殖系統之建立

為了解決台灣原生種 香草植物的問題,作者何信賢 這樣論述:

本試驗利用微體繁殖方法,建立檸檬香蜂草及甜羅勒兩種藥用植物的增殖系統,過程包含建立無菌培植體、芽體誘導及發根。檸檬香蜂草之芽體誘導試驗係以生長調節劑BA/NAA=10/1的比例,濃度分別為BA 0.1 mg/L加NAA 0.01 mg/L、BA 0.2 mg/L加NAA 0.02 mg/L、BA 0.4 mg/L加NAA 0.04 mg/L、BA 0.6 mg/L加NAA 0.06 mg/L及BA 0.8 mg/L加NAA 0.08 mg/L的MS培養基作為試驗組;未添加任何生長調節劑的MS培養基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檸檬香蜂草培養於MS培養基添加BA 0.1 mg/L和NAA 0.01 mg

/L,可獲得最多芽數,但添加生長調節劑BA會抑制植物生長,植株高度較矮小;檸檬香蜂草發根試驗以MS、1/2 MS、1/2 MS加IBA 0.2 mg/L、1/2 MS加IBA 0.5 mg/L、1/2 MS加NAA 0.2 mg/L、1/2 MS加NAA 0.5 mg/L進行試驗,結果顯示1/2 MS培養基為最適合的發根培養基,培養一週發根率為100.0 %。甜羅勒芽體誘導試驗以生長調節劑BA/NAA=10/1的比例,濃度分別為BA 0.1 mg/L加NAA 0.01 mg/L、BA 0.2 mg/L加NAA 0.02 mg/L、BA 0.4 mg/L加NAA 0.04 mg/L、BA 0.6

mg/L加NAA 0.06 mg/L及BA 0.8 mg/L加NAA 0.08 mg/L的MS培養基作為試驗組;未添加任何生長調節劑的MS培養基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甜羅勒培養於MS培養基添加BA 0.1 mg/L和NAA 0.01 mg/L,可獲得最多芽數;甜羅勒發根試驗以MS、1/2 MS、1/2 MS加IBA 0.2 mg/L、1/2 MS加IBA 0.5 mg/L、1/2 MS加NAA 0.2 mg/L、1/2 MS加NAA 0.5 mg/L進行試驗,結果顯示以1/2 MS培養基為最適合的發根培養基,第一週發根率達到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