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人士來台解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商務人士來台解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陸蒂寫的 當號角響起:一九四九年的這些人,那些事(國民政府播遷來台70週年紀念版) 和櫻井弘的 話術專家的主導式溝通:10萬人口碑保證,用提問掌握人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共事務:洞悉社會議題,汲取各國智庫 - 第 66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八月底,蔡總統突然宣布明年元月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來爭取美國與台灣復談TIFA或雙邊 ... 核食有可能比台灣提前解禁,如此中國大陸似乎變成比台灣更友日,更理性更遵守自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旗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林桂如所指導 許庭慈的 《禪真逸史》、《禪真後史》之成書、出版與傳播 (2021),提出商務人士來台解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禪真逸史》、《禪真後史》、杭州出版、陸氏翠娛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馮建三所指導 陳沛皓的 陸籍子女、陸港澳生返台事件之新聞論述分析: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的新冠疫情報導與評論 (2021),提出因為有 Covid-19 疫情、台灣邊境管制措施、陸港澳生、陸籍子女、批判論述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商務人士來台解禁的解答。

最後網站商務人士來台申請 - Ophalls則補充:商務人士來台 隔離– 商務人士來台申請 · 「商務客、境外生」6/22鬆綁莊人祥1週後來台│新冠肺炎│入…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外籍人士來台洽商申請停留簽證手續… · 東森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商務人士來台解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當號角響起:一九四九年的這些人,那些事(國民政府播遷來台70週年紀念版)

為了解決商務人士來台解禁的問題,作者陸蒂 這樣論述:

  流離的痛、歸鄉的夢,一切,都在時代激起的巨浪中,破碎、消亡。   歷史的傷痛,不會遺忘,只是凋零......   望透往事的窗櫺,赫然回首,卻是如今的殘影。   對父母的回憶,讓她翻開塵封於過去的斑駁點滴,相片、信件、以及中國遠親的口述……,追索間,勾勒出大時代最寫實的面貌,重現那段曾經鮮活的生命記述。   歷史是層迷霧,那些看似耳熟能詳的名詞,卻讓我們看不見當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次,就讓我們一反由大而小的慣用邏輯,從而以小至大的審視那段過去的歲月,歷歷在目的傷痛、煙硝之下的平淡與幸福,小人物的故事,將投映出大時代動盪不安的巨影。   緣起 第一章    人世幾歡

哀,西岸綠陰少 第二章    映月相對井中來 第三章    更山鬼吹燈嘯,驚倒世間兒女 第四章    鴻鵠高舉,天地睹方圓 第五章    人在湖海,家書萬金 第六章    千軍萬騎圍城,水動山搖 第七章    覆舟如芥,君無助 第八章    天府王子與安平公主 第九章    風雨暗殘紅 第十章    垂楊影斷岸西東 第十一章    誰憐故山歸夢 第十二章    鏡裡花容瘦 第十三章    風雨從飄瓦 第十四章    霜林已晚,秋蕊猶香 第十五章    翠谷蒼崖幾變,風雨化人來 第十六章    和淚唱陽關   緣起   這是本記念我父母的書,他們在世時,局勢的關係,很多事情是不能討論的,

我以前沒想過自己父母的一生與時代有何牽連,因為他們似乎刻意活的沉默低調。不論是母親的出生地台灣台南市,或父親的故鄉四川兩地廟鎮縣,他們都顯少和我們提到他倆家鄉的事。   他們在世時,除了外公來過一次家裡(姊姊說的,我當時尚未出世),小舅來過兩三次,就再也沒有任何親戚到過我們家。父母也很少向我們提及他們的親戚。不像他人的父母那般有許多親戚。   小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家庭似乎沒有過去,像是從宇宙中突然迸出一般,我小時對父母的身事並不清楚。因為當時是白色恐怖的戒嚴時期,國民黨很多黨員都因無故的奇怪理由入獄或遭槍斃,大人們怕我們小孩子口不擇言的把在家聽到的事亂說出去,招災惹禍,因此盡量不向我們提起

舊事,後來,更不輕易讓我們與村子外的人互動,省得遇到匪諜或有心人士。   長大後,透過知識的擷取、生活經驗的歷練、政治上的解禁,從他們所遺留的文件上拼湊,許多從前我不明白、不諒解的事情才有了答案,得到釋懷。   只是,此時物換星移,人事已非,難免空留遺憾。   我是家中的老么,與父親的緣分不多,我十一歲時,父親突然中風,他便如鴻毛般無聲的從我的生命中消失了,由於他那軍人的性格與嚴格管教的方式,他剛走的當下,我那失怙的痛,竟壓不住一種解放與爭脫的竊喜,我大膽地向禮教嚴謹的家人陳述我的感受時,沒人敢多說話,但他們也未反駁我的言語。   我們都摯愛著父母親,也看見他們一生辛勞的為家庭奔波。只

是,在那個當下,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與智慧去諒解他們,他也沒有能力爭脫命運對他的羈絆,沒有人太刻意去回憶他,甚至下意識的想忘掉他。因此,他又靜靜的在善導寺靈骨塔內,等候了三十五個年頭。   待我們也邁入中年,受了生活的洗練,知識的增長,與加上時間也與童年有了些距離,才有勇氣回憶;偶然的機會,我翻閱他所遺留的家書,知道父親的遺願是回鄉,於是開始延續他當年的尋尋覓覓。歷經十年的努力,終於和他在四川的家人取得連繫。   由他們的口述,赫然發現,像父親那樣的鐵人,竟也是有血有淚的一個個體。頓時之間,對他回憶的一舉一動,我都覺得痛;他如孤鴻般隻身在天地間盤旋,企圖尋找那回鄉的路。現在的我很想對他說,為

什麼你當時都不說話,為什麼讓我們誤會你一生一世?也就是這樣矛盾的因素,讓我原先計畫用半年來替父母親做傳,結果掙扎了五、六年。我無法決定自己該用何種態度面對此事,如何忠實勇敢的面對自己對父母的情感。   我的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在情感上,一輩子都自囚在尋夢園裡,如浮雲般的擺盪在虛實之間,錯失了她身邊所有的美好;但在生活上,她是個勇者,有著唐吉訶德的傻勁,再顛簸的路,她都會堅持穿著那雙高跟鞋,忍著腳痛,努力平衡著,如淑女般的走過。   而我的父親,一生都在戰爭中渡過,他的性格深受影響。年少的他為了讓家庭走出貧困,國家走出衰敗,不顧艱難的遠走他鄉。戰敗後,故鄉家破人亡,兄妹四散,他看著自己留學

救國的理想幻滅,流亡他鄉,困坐籠中,遇見他一生中最美好也最心痛的事─和我母親結婚。   母親受日本殖民教育長大,對日本有著愛恨集一身的矛盾情結,她與父親的共同夢想,就是移民日本;父親希望能因此與在大陸的親友自由的連繫,找出一條歸鄉之路,母親則是希望回到她心理上的故鄉─他們兩人都認為台灣是個沒有退路的戰場,要移民才有活路─但這樣一個求生存的夢想,卻銷蝕了他們的婚姻,也斷了他們的歸鄉之路。   由於他們在戰爭中,似乎都曾經參與過某種地下工作,戰後一直活在這樣的陰影中,對政治上的恐懼,使他們很少向我們這些子女提到他們的過去。當時,他們對我而言,只是一對不完美的父母,我深愛著他們,卻對他們難以真正

了解。對他們的許多不解與迷惑,我從未想到會被解開。   父親去世後,母親與她青梅竹馬的日籍男友再度交往,但她一個人在那看似絢爛卻虛幻的情感中,踽踽獨行,終究未能再嫁。二○○四年,母親去世後,我才有機會見到一些父母當年的文件與書信;詳細閱讀後,才發現自己的父母,其實也是人,不是神,他們有難忍的七情六慾,也有血脈憤張的赤子之情。因為這些書信,我循線找到了與父親失散近七十年的姑姑們。   二○一一年,我帶著父親的骨灰和家書回四川,與他的妹妹們見面,和他們深談;在他們幫助之下,我回到從前,將父親的事蹟如拼圖般湊起,然後才豁然了解,為何父親會如此沉默隱忍。但湊起的拼圖卻讓現今兩岸的家人之間,產生了無

奈的尷尬─就如同我父母的婚姻,對我們這些在台灣的外省人的第二代所產生的尷尬一樣無奈。   第一章──人世幾歡哀,西岸綠蔭少父親的童年一九一二年,四川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一個省,當時的四川,曾有短暫的獨立,但就如那些香蕉國家一樣,山頭主義橫行。就在四川陷入長達二十一年的軍閥混戰時期,民國十三年,四川省的一個小鎮裡,父親登上他人生的舞臺……父親的家族是這個小鎮上殷實的大地主,一大片無邊的丘壑,本都是家族之地。我四川的曾祖父,是個勤簡的商人,從賣童玩的走販起家;他自己作了一個草掛架,手製一些童玩,靠一個靈活的商務手腕和一雙努力不懈的腳走販,翻山過水的沿村兜售。勤奮大半生,從兩袖清風走到家財萬貫,他

終於攢錢,買地,又娶二房,做了個老來富貴榮華的大地主;他在四川蓉城(成都)的罩子街,起了個大樓,並在城外買了大片土地,再將土地租給佃農,從此就靠收租過活,以為就此可以讓他的兒子們好好讀書,不愁吃穿。白手起家的曾祖父,正房無子,遂娶二房,生下五子。各個接受良好的教育,我的大伯公,生在富貴之家,個性剛強,後來從軍,做了國民黨的要員。但他作事獨斷,么姑向我回憶起大伯公時,說他長得和中年的魯迅神似。我搖頭表示只知其人、不知其貌,姑媽只好放棄形容。而老二正是我爺爺,他自學成醫,雖好施善行醫,經年無償的四處替鄉親醫病,廣受地方父老的尊敬,卻也是個牛脾氣,對自己的家庭非常嚴格;他謹尊八股教條,妻兒動輒得咎,

別說我奶奶,姑姑們也常被打,就連他最疼愛的獨子─我的父親─都會因一些小事,被祖父親自帶到家族的宗嗣去,受家法的鞭笞。祖父定的家規非常嚴格,那鞭條打下去可會皮開肉綻的,我父親好幾度被打得雙腳許久都無法站立,七十多年後的如今,我么姑姑回憶起我父親在宗嗣被打的那光景時,還倒吸了一口氣;但偏偏我父親也不是省油的燈,總是沒兩下就又和祖父對上了。他個性是越打越牛,也埋下和祖父決裂的種子。至於老三(我父親稱其為三爸),我么姑沒多說,倒是三媽這房親戚,後來與外戚一起倒了我父親的帳。而老四(四爸),我么姑說他娶妻後無子僅一女,又分到一部分家產,於是夫妻兩人活的像頂客族般從容。老五則英年早逝。

商務人士來台解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首颱「黃蜂」生成!估六日最近台 南部東部有雨
*全球累計超過424.6萬人染疫 29萬多人不幸死亡
*美國確診數累計超過135.9萬人 其中逾8.1萬人病歿、佔全球死亡人數28%。
*埃及累計確診病例1萬93例 繼南非後第2個確診破萬非洲國家
*經濟蒙陰影 美股道瓊跌457點 那指連6紅中斷
*第二波疫情來襲?武漢「全城大篩檢」強令10日急測1100萬人
*美國就業市場難以快速恢復
*美國傳染病專家警告 過早重新開放經濟或導致嚴重後果
*加入財長行列聲援馬斯克!川普嗆加州:立刻讓工廠重開
*BBC專訪前白宮中國主任何瑞恩:中美關係脫離競爭,進入對抗狀態
*川普槓上華裔女記者》怒飆:「不要問我,去問中國!」
*520前中共軍演罕見長達兩個半月
*日媒爆共軍擬演習奪東沙群島 國防部:強化戰備工作
*商務人士來台將解禁黃秋生自曝「準備入籍台灣」
*防疫旅遊團開跑林佳龍證實520後啟動

#蘭萱觀點 #蘭萱看世界


-----
按讚【觀點】
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禪真逸史》、《禪真後史》之成書、出版與傳播

為了解決商務人士來台解禁的問題,作者許庭慈 這樣論述:

    本論文是以明代小說《禪真逸史》、《禪真後史》為主要研究對象,分五章論述。  第一章由論文研究動機與目的言起,藉由小說版本的考釋確立研究方法,並綜合諸家前輩研究成果,將研究範圍界定在明代天啓崇禎年間,於杭州地區刊成之小說——《禪真逸史》、《禪真後史》,用以導出問題意識,探究禪真小說的編纂。第二章聚焦《禪真逸史》,考察小說原刊本十五人序文的編寫策略與其清刊本圖像的取材,兼涉其他清刊小說的插圖,以得知《禪真逸史》在明、清兩代的成書。第三章關注《禪真後史》及其出版者陸氏翠娛閣的出版品,釐清其與禪真小說作者清溪道人的關係,再結合《魏忠賢小說斥奸書》、《遼海丹忠錄》與《型世言》論《禪真後史》情節

素材之運用,發掘四部小說的共同書寫。第四章將禪真小說置於東亞漢文化圈中,探析小說於日本江戶時代、韓國朝鮮時期的傳播情形:於日本方面,運用眾多禁書目錄,考察渡來書籍與《禪真逸史》遭禁與解禁之由,還原小說東傳時之經歷;於韓國方面,對讀《中國小說繪模本》與《禪真逸史》明原刊本圖像,探究二圖像敘事的異同,以得知中朝對於小說情節呈現之傾向。第五章則是結論,將由小至大、由細而寬、由個別至整體、由本地至外地的將全文論述歸納與收束,期待能呈現更多新的風貌、新的課題。

話術專家的主導式溝通:10萬人口碑保證,用提問掌握人心!

為了解決商務人士來台解禁的問題,作者櫻井弘 這樣論述:

話術專家獨家解禁! 日本企業、各級政府機關人氣溝通術講師親授! 揭露講座也不曾公開的私藏技巧! 催眠師等級! 用「提問」巧妙掌握對話主導權! 只要開口拜託,沒人會說NO! 提問有技巧,讓對方滔滔不絕! 自然地讓對方採取行動,輕而易舉!   【我是句點王?!和不熟的人閒聊總是尷尬……】   ⊙分析:   想不到話題的人並非不善於溝通,「與自己無關」的想法才是主因!   ⊙解決:   改變_________與對方相談甚歡!(參照本書第14篇)   【好啦你冷靜點!遇到感情用事的人時……】   ⊙分析:   判斷對方只剩下發脾氣這個選項時,退縮或是情緒性地回嘴是不行的!   ⊙解決:   使用

_________心理技巧,讓對方反過來配合你!(參照本書第38篇)   【想製造機會……讓對方拒絕不了!】   ⊙分析:   失落感就是關鍵,運用對方想消除「認知失調」的心理!   ⊙解決:   製造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用_____技巧誘導對方答應!(參照本書第46篇)   職場×家庭×人際全方位解套   讓10萬人變成溝通達人的「話術專家」教你   工作與人際無往不利的必殺提問法!!   !注意!   本書技巧來自專業話術達人,   效果超乎預期,請小心運用……   作者簡介 櫻井弘(Hiroshi Sakurai)   東京都港區出生   櫻井弘話術研究所(股)董事長兼社長

  話術研究所(股)顧問   專為製藥、金融、服務、IT等領域的民間企業,以及人事院、各省廳、自治大學、日本能率協會等各級政府機關或團體,舉辦溝通技巧之訓練課程及演講,研習對象多達千餘團體,影響人數達10萬人。   近期著有《大人なら知っておきたい モノの言い方サクッとノート》(永岡書店)、《先說關鍵字,讓話題源源不絕:工作外出、聚餐約會、開會討論,跟誰都能聊得來的33個說話技巧》(核果文化,中文版)、《話し方で、男は決まる》(フォレスト出版)等書。   前言 2 CHAPTER 01 打動人心的提問 一流商務人士與父母所學的內容 01 讓人老實地聽話── 以充滿「

愛」的提問掌握人心 12 02 讓人心情愉快地說出「結果」── 聚焦在「人」身上更勝「結果」 16 03 讓別人「幹勁十足」地去做你所求之事── 打從心底稱讚讓對方感動 20 04 滿足對方的自尊需求並引出話題── 不用耍花招,老實地開口問不懂的地方 24 05 激起下屬的幹勁── 假裝詢問工作情況,問出他真正想做的事 28 06 培養對方的改善能力── 提出問題讓對方「自己發覺」 32 07 讓對方老實地說出隱瞞的事── 提出比隱瞞更大的好處 36 08 間接阻止對方的不當行為── 藉由「暗示」使對方自制 40 09 問出犯錯等難以啟齒的事── 「自己坦承」的過錯一筆勾銷 44 10 讓沮喪

的人打起精神── 以積極的提問轉移注意力 48 11 想讓對方改變主意── 給「迷惘」與「煩惱」一個大義名分 52 COLUMN 從名言讀懂提問術❶ 56 CHAPTER 02 引出話題的提問 專業記者與採訪者所學的內容 12 消除對方的緊張── 藉由離題的提問讓對方放鬆 58 13 瞬間緩和對方的心情── 寒暄過後立刻稱讚一件事 62 14 閒談中想不到如何發問時── 真的對對方感興趣自然就會浮現問題 66 15 讓對話順利進行── 從對方容易回答的問題開始問 70 16 想要「有成果的談話」── 事前發布資訊,讓對方認真看待 74 17 讓談話多面向發展── 以第三者的觀點提問讓對方說出

具體實例 78 18 想要確實問出「答案」時── 論點集中於一點,制約對方的思考 82 19 想控制對方的回答量時── 以封閉式提問緩和心情,以開放式提問展開回答 86 20 想要更深入地討論話題時── 如鸚鵡學舌般重複在意的關鍵字 90 21 想探究對方的面貌時── 詢問當時的心情,對方自然會說出內心想法 94 22 想和對方深入議論時── 刻意提出反駁讓對方辯解 98 23 為了「有效地」議論── 將談話抽象化歸納便容易提出具體方案 102 24 在多人會議中擔任司儀時── 根據集團心理操控議論 106 COLUMN 從名言讀懂提問術❷ 110 CHAPTER 03 讓人答應的提問術 能

幹的業務員與談判專家所學的內容 25 降低對方情感上的防備心── 從閒聊流暢地切入正題便容易說服 112 26 拜託他人時── 先強人所難再提出真正的請求 116 27 想滿足多個願望時── 以簡單的請求為突破口反覆要求 120 28 想否定缺點時── 先說壞消息,再說好消息 124 29 苦思交涉方式時── 別忘了可以直截了當地發問 128 30 跑業務或開會時想說服對方── 詢問現況與理想並加以滿足,任何請求便都能實現 132 31 讓談判有利地進行── 以超越對方的資訊量占盡優勢 136 32談判時想要強硬一點── 持有「B方案」就能強硬地交涉 140 33 不想讓對方冷靜地判斷時──

藉由消除理性的提問得出意料中的結論 144 34 消除對方腦中的「過濾器」── 開口問「假設」、「如果」藉此改變對方的價值觀 148 35 使談話對自己有利── 藉由「銘印現象」誘導思考 152 36 想讓談判有利進行時── 搶先提出標準 156 37 交涉時間有餘裕時── 以無謂的問題浪費時間煽動「成本」意識 160 38 對方感情用事時── 做出與對方相反的反應藉此占上風 164 39 不讓對方有辯解的餘地── 反覆發問堵住對方的辯解之詞 168 COLUMN 從名言讀懂提問術❸ 172 CHAPTER 04 瞬間掌握人心的提問 向戀愛高手和人氣王學習 40 初次見面想打好關係時── 持

續發問直到發現共通點 174 41 想要最快縮短內心的距離時── 看穿對方關心的事並且提問 178 42 想要加深與對方的關係時── 即使明知答案也要刻意發問 182 43 想要有效地稱讚對方時── 最討人歡心的發問 186 44 讓對方覺得「再不行動就虧大了」── 強調稀有價值 190 45 想讓對方對自己懷有特殊感或連帶感時── 分享祕密的提問 194 46 想製造機會時── 以絕對不會被拒絕的問題誘導對方 198 47 別讓對方思考拒絕的選項── 若無其事地提出「終極選項」 202 後記 206   前言   人類這種生物面對別人的質問,自己的想法與行動也會受到影響。   要是有

人問你:「最近好嗎?」對於對方你會感覺親近。   「你在煩惱什麼?」聽到這個問題,終於可以將心裡的煩惱一吐為快。   「這樣真的好嗎?」聽到質疑的聲音,你會重新考慮。   反過來說,這表示若能善用提問,就可以操控他人。   詢問對方:「最近好嗎?」他就會對你感到親切。   再問:「你在煩惱什麼?」他就會宣洩心裡的煩惱。   接著問:「這樣真的好嗎?」就能使對方重新考慮。   僅僅藉由一個「提問」,就能一口氣縮短與對方的距離,打聽出不為人知的真心話,甚至能改變對方的價值觀與行動。   掌控提問的人,就能掌控人生。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   社會上的一流人士都瞭解提問所具有的「強大力量」,他們

從書上學習高級技巧,從經驗中學會,每日努力不懈,精益求精。   不過,大家不用這麼費事。   本書將會介紹能立即派上用場的基本「提問術」。之後只要配合各位的人生狀況善加應用即可。   本書的結構如下:   ‧藉由提問如己所願地推動他人。   ‧藉由提問打聽出別人的真心話。   ‧藉由提問讓別人「答應」。   ‧藉由提問瞬間掌握人心。   在職場、家庭、朋友關係等所有場面中都能應用。   趕緊打開未知的提問世界的大門吧!   在你讀完本書時,你的人生將會產生戲劇性的變化!   作者

陸籍子女、陸港澳生返台事件之新聞論述分析: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的新冠疫情報導與評論

為了解決商務人士來台解禁的問題,作者陳沛皓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 Van Dijk 批判論述分析取徑,以鉅觀、微觀結構分析和簡單數量統計, 嘗試從報導數量、消息來源、報導標題、報導內文四部份來探究台灣本土報紙《中國時 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對 2020 年 Covid-19 疫情期間台灣政府暫緩陸籍子女、陸 港澳生入境事件整體報導情況、報導框架以及受影響者的形象為何。研究發現,《中國時報》、《聯合報》於陸籍子女、陸港澳生返台事件皆對暫緩政策 持負面批評態度,《自由時報》則站以正面贊成的角度視之。其中,《中國時報》、《聯合 報》對事件的關注程度較高,傾向呈現泛藍政黨和受入境限制政策影響人士的觀點,陸 籍子女、陸港澳生形象被定位為弱勢者、政

治犧牲品、台灣社會乃至兩岸社會不可或缺 的成員,兩報對事件的報導框架主要鎖定在政策損害基本人權、不利兩岸社會交流和政 治凌駕專業考量的角度;《自由時報》對事件的關注程度較低,傾向呈現泛綠政黨和台 灣官方的觀點,陸籍子女、陸港澳生形象基本被定位為威脅台灣國家安全者、不屬於台 灣社會的他者,對事件的報導框架主要鎖定在台灣防疫優先、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和中國 對台灣帶來威脅的角度。本研究認為,《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因其對兩岸關係看法之不同, 導致陸籍人士、陸港生返台問題事件不但過度延伸成兩岸意識型態上的謾罵,更使人權 和國家安全反而成為一道非黑即白的互斥題。同時本研究嘗試從返台事件頻頻出

現之爭 議點以及傳統新聞專業義理之角度,發現《聯合報》就決策過程的謬誤作出進一步批判, 在三報中呈現出較專業及合理的報導,《中國時報》次之。《自由時報》雖然側重於台灣 安全的角度,但對政策可能造成的潛藏傷害乃至事件本身的關注程度寥寥無幾,或許是 《自由時報》為了彰顯批判中國大陸或配合台灣官方的立場,選擇淡化相關措施的弊端, 從而有效將事件焦點轉移至台灣安全的命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