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數值地形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嘉義縣數值地形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氏書局編輯部寫的 營建法令輯要101年度合訂本(最新營建法規/最新解釋函令) 和徐承原等的 路網數值圖永續資料庫建置計畫(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最新天氣圖資|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也說明:縣市預報. 選擇縣市, 總覽,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詹氏 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 楊尊華所指導 吳柏儒的 考慮地形高程與地表粗糙度之快速淹水模式發展 (2021),提出嘉義縣數值地形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都市淹水、快速淹水模式、數值高程模型、粗糙度轉換。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建築與景觀學系 陳惠民所指導 吳嘉哲的 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之韌性建築設計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氣候變遷、韌性、防災設施、參與式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義縣數值地形圖的解答。

最後網站嘉義市航測數值地形圖及3D城市系統教育訓練開始報名囉!則補充:嘉義 市航測 數值地形圖 及3D城市系統教育訓練開始報名囉! ... 彩繪、泥塑等均深具文化價值,也是臺灣唯一祭祀州城隍「綏靖侯」封號的縣級城隍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義縣數值地形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營建法令輯要101年度合訂本(最新營建法規/最新解釋函令)

為了解決嘉義縣數值地形圖的問題,作者詹氏書局編輯部 這樣論述:

  將101年度建築相關法律修正、新增與刪除部分,加以編輯和匯整,適合常需查詢相關法令者使用。

考慮地形高程與地表粗糙度之快速淹水模式發展

為了解決嘉義縣數值地形圖的問題,作者吳柏儒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多端,加上都市化的影響,人口密集且對住宅需求量增加,遽增的不透水性鋪面,導致可入滲之自然植生面積縮減,在極端降雨事件發生時,大量水體無法及時排出,容易造成積淹水狀況發生。對此發展具即時性之淹水模式,在短時間內評估出淹水潛勢較高之區域,提前做出應變及減災行為,可有效降低洪水災害所帶來之損失。本研究欲發展一採用以數值高程模型為基礎之快速淹水模式,具有運算量少且運算速度快之優勢,能在短時間內找出區域淹水潛勢相對較高位置並產出最大淹水深度圖,因此適合應用於即時防災預警系統上。此模式有別於一般僅考慮「數值高程模型」之快速淹水模式,本研究考慮不同土地利用對應其地表粗糙度,運用曼寧粗糙係

數轉換地表粗糙度,在數值高程模型上反應出洪水流動之難易性,而形成新的「流動高程模型」,希望藉由粗糙度之改變,使模擬更貼近真實淹水之情況。本模式從虛擬之數值高程模型做理論驗證與分析,配合不同土地利用之粗糙度轉換,來驗證「流動高程模型」之可行性。接續用實際發生淹水事件之區域測試本模式表現,討論是否和虛擬地形測試結果有相同發現。最後以2018年8月23日嘉義縣東石鄉之降雨事件作為驗證,將結果與實際淹水調查點做比較。探討以數值高程地形為基礎發展之快速淹水模型在考慮土地利用之情況下,可否提升模式模擬之表現。關鍵詞:都市淹水、快速淹水模式、數值高程模型、粗糙度轉換

路網數值圖永續資料庫建置計畫(一)

為了解決嘉義縣數值地形圖的問題,作者徐承原等 這樣論述:

  本計畫以95年度更新完成之路網數值圖資料為基礎,蒐集各縣市政府通報之道路異動資訊以及公路總局第4次公路清查資料,配合各項可靠圖源(如地形圖、像片基本圖、航空照片、衛星影像圖…等)進行路網資料局部增修,處理範圍包含臺灣本島、澎湖、金門及馬祖,其中國道及快速公路更新時間至97年7月,其餘道路更新時間至96年6月。在路名方面,本計畫比對都市門牌位置資料(包括臺北市、臺北縣[部分]、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部分]、臺中市、南投縣[部分]、嘉義市、嘉義縣太保市、臺南市、屏東市、宜蘭縣[部分]及花蓮縣[部分])以增修路名,另外為配合應用領域之路徑規劃及地址定位功能所需,增強臺北、臺

中、高雄3大主要都市之重要幹道以雙線數化。總計本期路網數值圖更新完成後單線版路網筆數總計約59萬筆,較上期新增路網筆數5萬餘筆,其中包括高鐵周邊道路、淡水新市鎮及南港重劃區等新增道路,另外地標地物方面亦增加城市地標(如臺北101大樓、高雄85大樓)及百大山岳地標。有關路網數值圖成果資料業已於97年9月底公開對外發行,為能滿足各種不同應用所需之坐標系統,提供有TWD97基準之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TWD97基準之經緯度坐標系統以及TWD67基準之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之成果資料各乙份,並於產品光碟中附上使用手冊提供使用者參閱

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之韌性建築設計研究

為了解決嘉義縣數值地形圖的問題,作者吳嘉哲 這樣論述:

  近年來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暖化日漸嚴重,世界各國紛紛於此議題上進行研究。台灣作為海島國家,氣候災害更是首當其衝,在氣候因素及人為因素下,颱風、豪大雨造成的洪災也越來越常見。在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同時,為了確保人類的生存空間,而開始建構地區防減災規劃與防災建築設計之架構,讓自然與人為可以和平共存,促進人們的生活品質。  因此,本研究針對淹水情況做常見之濱海地區進行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案例分析整理與應用來建構研究基礎,並以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的計畫實際操作中完善研究主體,透過結合學術界、實務界與社區的力量,提出濱海地區建築之設計策略,並以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為例,用成果檢視其可行性。  本研究

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資料彙整、設計研究與成果實踐。在透過參與式設計汲取在地能量的過程中,本研究發現設計者與居民意見之差異性,此種特性影響本研究最後成果之分歧,本研究認為其過程中產生的磨合、溝通、妥協亦形成社區意識之關鍵。  以成果而言,居民意見對於設計雖有一定限制,但同時使居民思考其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於社區整體乃至台灣自主發展韌性社區可說是一大步,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讓未來的使用者成為設計者的一員,也是設計成果更貼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