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桃源國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嘉義縣桃源國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惠真寫的 藝術與文化之美 和吳錦勳的 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誠致的KIST實踐經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師大書苑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中華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陳棟樑所指導 陳立的 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衝擊評估、認同及瞭解之研究 (2020),提出嘉義縣桃源國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實驗教育、衝擊評估、認同、瞭解。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 蕭揚基所指導 江麗妍的 傾聽高雄市一個偏遠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與親職壓力的聲音 (2020),提出因為有 偏遠學校、特殊教育、身心障礙、親師壓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義縣桃源國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義縣桃源國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藝術與文化之美

為了解決嘉義縣桃源國小的問題,作者曾惠真 這樣論述:

  本書的研究主軸在於探討藝術與文化之美的創作與教學實踐研究,其目的除了當作高等教育之藝術與設計相關課程的藝術鑑賞與創新教材內容之外,也展現出筆者對「美育」中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並重的理念。筆者期待透過本書對寫實與抽象藝術的介紹,可以更加提升藝術與文化的審美價值。

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衝擊評估、認同及瞭解之研究

為了解決嘉義縣桃源國小的問題,作者陳立 這樣論述:

2014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後,實驗教育便開始受到國人的重視,本研究以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教師對於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認同、衝擊評估及瞭解。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資料,共回收有效問卷398份問卷。將資料回收後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研究結果彙整歸納如下:1.國民中小學教師不甚瞭解非學校實驗教育。2.國民中小學教師認為非學校實驗教育的課程多樣化且有彈性。3.年資10年以下教師較瞭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並清楚對國民義務教育的衝擊。4.小型國民小學的教師對較認同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課程。5.知道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對國民義務

教育衝擊的教師,較瞭解且認同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之發現提出相關改善策略,以供教育相關機構及國民中小學學生家長參考。

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誠致的KIST實踐經驗

為了解決嘉義縣桃源國小的問題,作者吳錦勳 這樣論述:

不讓孩子被漏接 不讓老師在孤島中奮戰 借鏡美國KIPP公辦民營學校 在台灣偏鄉建構世界一流的教育     依教育部統計,截至109年度,在台灣的3000多所中學及小學中,有1200多所是6班以下的小校。小校老師時常身兼數職,且在時間與地域的限制下,面臨沒有足夠能量照顧班上每一位孩子的困境,老師如同在孤島中奮戰,甚至往往奮鬥幾年後就選擇離開。      在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和學生學習準備度普遍不足,以及家庭學習支持力道薄弱等種種挑戰下,偏鄉孩子的基本學力普遍待加強,學習的動機更需要提升。這些孩子在離開校園後,相較於其他同齡學生,往往因為少了強而有力的教育支持與多重限制和挑戰,侷限了他們對未

來成功人生的想像與追求動能。      何謂KIST?脫胎自美國KIPP公辦民營學校的在地模式      美國的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公辦民營學校以「努力學習、友善待人」(Work hard. Be nice.)為校訓,將堅毅、樂觀等七個品格置於教育的核心。自1994年成立至今,KIPP在美國弱勢學區成立了200餘所學校,有96%學生來自社會底層或少數族裔,但根據2014年的報告指出,KIPP的學生完成大學學業的比例高達44%,比其他成長於同環境的孩子高出五倍。      KIPP關注弱勢族群、強調品格的教學,成立超過20年且擴散至全美,與方新舟先生創

辦的誠致教育基金會使命及「三不原則」不謀而合,因此自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方新舟先生即積極與KIPP建立合作關係,期許以其成功經驗為鷹架,並萃取台灣在地化模式,發展為台灣的KIST(KIPP 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體系學校。     KIST 借鏡美國 KIPP 公辦民營學校的經營模式,透過品格教育奠基,以「努力學習,友善待人」(Work hard. Be nice.)為校訓,將堅毅、樂觀等七個品格能力置於核心,並且將它們融入組織文化、學校環境、課程教學與師生互動當中。用品格能力激勵內在動機,維持孩子在學業上的高動機與高成就,培養弱勢孩子面對未來生活、翻轉

人生的能力,讓孩子具備「走出家鄉的能力,走回家鄉的品格」,建構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     本書從方新舟先生投入公益的原點的開始,漸次描繪他胼手胝足、與夥伴共同打造誠致的過程,到KIST教育理念的核心價值陳述。內容除了KIST推手方新舟先生以及數位領軍人物的豐富訪談內容,更有來自各校校長站在第一線的經驗分享,可謂台灣新教育實驗工作的珍貴紀實。     【全台KIST學校分布狀況】   目前全台 KIST 聯盟共包含 9 所學校:花蓮縣三民國小、雲林縣拯民國小、臺東縣桃源國小、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花蓮縣三民國中、新竹縣峨眉國中、嘉義縣光榮國小(林業生基金會經營)新北市坪林國中(KIST

公辦公營)與台南市仙草國小(KIST 公辦公營)。   各界領袖專文推薦     教育部部長 潘文忠   花蓮縣縣長 徐榛蔚   雲林縣縣長 張麗善   前台東縣縣長 黃健庭   新竹縣縣長 楊文科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縣市順序依照成立第一所KIST學校時間排列)     「他(方新舟)絕對是、絕對是台灣這波新教育浪潮的主將。」——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傾聽高雄市一個偏遠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與親職壓力的聲音

為了解決嘉義縣桃源國小的問題,作者江麗妍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偏遠地區某國小身心障礙家庭之親職壓力與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壓力來源,並藉由探討壓力來源的同時,走入當地特殊教育與家長、老師及身心障礙學童學習之間的關聯。主要的研究目的有(1)欲瞭解偏遠地區身心障礙學童的親職壓力來源;(2)瞭解偏鄉身心障礙學童的學習困境;(3)探究偏鄉特教師的工作壓力來源,期能為偏鄉特殊教育盡一份心力;(4)瞭解親師互動與溝通間所產生的壓力來源,以減輕親師兩者間的壓力。根據主題特性採用質性研究法,以訪談法、文獻分析法、及在地觀察的方式,蒐集資料進行研究後,得到以下研究發現:1.偏鄉身心障礙子女的親職壓力有以下幾點:(1)家長會因隔代教養觀念上的不同而產生照顧

上的壓力;(2)因地理上的不便,而有就醫及子女早療上的不便;(3)也因環境不利,缺乏工作機會,家庭經濟普遍弱勢,而有經濟上的壓力;(4)家長會擔憂孩子人際關係問題、社會的接受度與孩子未來生存與發展的能力。2.偏鄉身心障礙子女有以下的學習困境:(1)孩子將來有升學與職涯轉銜壓力及缺乏競爭力;(2)因教育資源及社會資源缺乏所形成的學習困境;(3)家長學習態度不足及愛喝酒的習性影響孩子的教育;(4)教師流動率高與代理老師比例偏高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品質。3.偏鄉特教師有以下的工作壓力:(1)因學生差異大,上課容易分心,教學目標不容易訂定;(2)教育經費不足以及教室管理不善,有教室不敷使用的問題;(3)與

家長常因特殊教育問題而有溝通方面的壓力;(4)教師不利於進修、開會與提升專業知能,即自我發展不利。4.偏鄉親師互動則有以下的壓力:(1)家長在特殊教育方面的認知不足,易形成溝通上的困難;(2)家長對學校教學上的配合度低,不利親師互動;(3)家長參與度太低,多不熱衷於特教研習或相關親師合作;(4)家長多忙於工作,致使子女缺少陪伴;教師需主動關懷,積極與家長溝通。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研究發現並參考相關文獻,綜整出研究建議以及研究反思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