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早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固定早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金源寫的 愛上米食:從認識稻米到做出美味米食料理 和山嵜一也的 用心的草率:看似不認真的英式精準,卻是成熟的做事智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在高雄市的週休早班工作 - Careerjet也說明:上班時段: 依公司規定、輪班制固定早班* 工作性質: 全職工作地點: … 8小時前. 建立您的履歷. 沒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葉子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楊書成所指導 黃泰欽的 保全從業人員組織認同感對留任意願影響 (2015),提出固定早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保全從業人員、組織認同感、留任意願。

最後網站樹林8h周休二日自選日夜固定班手機平板軟板各項製程簡易作業員則補充:樹林8h周休二日自選日夜固定班手機平板軟板各項製程簡易作業 ... 仲介代徵新北市新莊區經歷不拘學歷不拘相似【穩定工作-林口早班進貨人員lc605工作徵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固定早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上米食:從認識稻米到做出美味米食料理

為了解決固定早班的問題,作者何金源 這樣論述:

米食好滋味,自己動手做 何師傅教你製作好吃米食 簡單美味,吃得安心 讓你充分體驗台灣的米食文化   湖州粽還是台灣粽,鹼粽或粿粽,蘿蔔糕、紅豆年糕,還有桂花糕,酒釀湯圓或炸元宵,一年四季的應景美食,這本食譜都找得到。   要吃小吃,碗粿、筒仔米糕、鼎邊銼輕鬆做,要宴客,荷葉珍珠雞、心太軟、八寶飯難不倒你,精緻美食自家餐桌上也吃得到。   從家常點心到宴客,何師傅教你道道美味輕鬆搬上桌,你也能成為米食製作高手,挽起袖子不求人。   何師傅以多年的製作與教學研究,將比例與配方詳盡說明,讓你製作絕不失敗,一次就上手。   吃飯皇帝大,除了餐桌上每天都會出端出的白米飯之外,漢民族的米食料

理真是千變萬化。磨成漿,做成粿、糕、粉,蒸食、煎食、粥食,花樣萬種、滋味千般,比起義大利人的麵食文化,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樣了不起的米食文化,除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外,你對米的種類、怎麼挑選好米、米食的飲食傳統和各種米製品的製作過程,瞭解多少呢?   本書將帶領你從認識一粒米到搬出一桌米食好料,成為一位有頭腦的米食大廚。   書的前言除了有米的介紹,還教你怎樣做出好吃的甜鹹餡料,多年經驗的配方和做法,保證美味好操作,每篇食譜都有小秘訣專欄,教你如何變化食譜與吃食方式,判斷成品的好壞,讓你能避免失敗,信心大增。  

固定早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Vlog - Guardian of Hygiene

-----------------
没有啦!其实真正的名字是Machine Cleaner,哈哈哈,取个好听的名字比较Yeng嘛!xD

这个是我来纽西兰打工假期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难度 - 6/10

Machine Cleaner工作难度不会很高,基本上很多运输带,Roller都是靠Matt来清理的。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太懂怎样洗所以都用手去擦,那时就难度10/10 因为那些蜡说真的很难擦干净。过后我们自己醒目了,拿了一种很强的药水倒在Matt上面(他们并没有这样叫我们这样做的)那样后我们工作就轻松很多了。

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我们通常都会在他们下班前2-4个小时上班,如果他们还没下班基本上我们都可以说是无所事事(有时会被抓去做其他东西)所以就如我之前说般,上半段时间我们是Hei着做,下半段才开始真的做工。

比较有难度的就是

1.有一些Matt是非常的巨大,湿了水过后更加重,所以放Matt和拿Matt下来是需要很用力。

2.一些地方呢就是需要用手拿工具去擦,那些也会比较需要用力而且需要用热水所以有时手会很烫。

3.洗Wax Brusher其实不难,但是大量的Wax被热水冲洗会发出一种很难闻的味道。

4.很多时候都需要爬上爬下,而且洗开动着的机械有时候不小心会弄伤自己

5.因为都是要等到他们工作完毕才能清洗所以几乎都是凌晨工作。早班上班也就是我们下班的时候了

6. 最终极的任务就是一个星期洗一次的总沟渠坑(我本来有录影,但是不懂为什么不见了 T__T) 那个是一个坑,里面有一个机器是吸那些水出去的。我们在工厂里清洗的水会流去那里,所以有时候有硬的东西会塞住。我们需要全副武装去清理,最主要其实是把里面硬的东西拿出来就可以了,然后用热水冲洗那个机械。是最恶心的工作之一了

当然PackHouse里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工作

1.Grader - 筛选橘子/奇异果的等级 (Vlog 里你可以看到都是Grader

2. Stacker - 把装在篮子/盒子的橘子/奇异果叠在一起

3.Packer - 把掉进篮子/盒子的橘子/奇异果做最后筛选

4.Strapper - 叠好了的盒子/篮子用绳子和其他道具固定住不让任何一个跌下来

这四个是比较多人做的工作,还有其他的。

我可以冒着被炒鱿鱼的危机来拍这个Vlog的啊!希望你们喜欢

保全從業人員組織認同感對留任意願影響

為了解決固定早班的問題,作者黃泰欽 這樣論述:

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再加上政府部門將以保警為主力的發電廠、石化廠區等國營事業之大量駐警人力釋出……等眾多有利因素,促成保全產業急速擴張發展。然而國人退休養老意識高漲,新聞媒體錯誤汙名化保全業,以致保全人力資源遠遠跟不上人力需求,造成面臨嚴重的人力缺乏,此現象亦可從每天報紙上滿滿的保全徵才廣告得以觀之。本研究之目的乃是探討保全從業人員組織認同感對留任意願影響,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並經透過台南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高雄市保全商業同業公會的協助,對在南部地區所屬的會員公司發出問卷。問卷總共發出310份,回收302份,扣除無效問卷109份,有效問卷共計193份,有效回收率達62.25%,據此進行後續統

計資料分析。本研究統計分析主要結果如下:(1)保全人員於組織認同感中對公司文化構面分數最高。(2)保全人員在留任意願方面,組織留任略高於事業留任。(3)不同年齡之從業人員之組織認同感,41-50歲者顯著高過於51歲以上者,主因在於41-50歲者居位公司幹部或現場主管職務,對公司文化更為重視。(4)教育程度中,專科學歷者之組織認同感亦高於高職以下者。(5)不同值班方式中,固定早班人員的留任意願高過於日夜輪值人員,顯示公司主管、現場幹部其留任意願高過於日夜輪班之保全員。(6)休假天數愈長的從業人員,其組織認同感與留任意願,均比休假天數少的從業人員來得高。(7)服務區域的比較上,高雄市都市化時間較台

南市早,從業人員在組織認同感與留任意願均高於台南市保全從業人員。(8)整體而言,組織認同感之三個構面均對事業留任有顯著影響,而組織認同感之公司文化與公司發展對組織留任有顯著影響,但公司制度與組織留任之關係則不顯著。經由以上的分析主要結果,建議政府機關應重視保全產業對社會治安維護的巨大貢獻,落實保全從業人員證照制度、優化人力資源,大力鼓勵企業晉用中高年齡就業人口,解決人力缺口及從嚴推動落實勞動法令,確保保全從業人員之薪資福利有法令之保障。各保全公司更重視人才的培育養成,人員晉升制度化,改善保全人員薪資福利、休假等勞動條件,讓各家保全公司之保全從業人員,願意留任於該公司組織中,隨著公司企業的擴張而

有所發展。此外,公司若希望能夠提高保全從業人員的留任意願,強化公司文化及發展,乃是最重要的課題。

用心的草率:看似不認真的英式精準,卻是成熟的做事智慧

為了解決固定早班的問題,作者山嵜一也 這樣論述:

  ◎英國主辦奧運,觀眾席居然只用臨時支架構成,這是草率還是聰明?   奧運結束後不留蚊子館,所有場館融入都市計畫,全世界只有英國人能辦到。   ◎為什麼被公司解雇了,英國人會視為生涯的勳章?   ◎英國人的好服務,是堅持請奧客出去!   ◎英國人工時比日本短很多,人均收入卻比日本高,   他們堅持合理的付出:「程度剛剛好」的努力,其中蘊含什麼做事竅門?      英國,這個已開發的「成熟國家」,常讓人覺得沒什麼飛躍的發展,天氣差……。   但本書作者山嵜一也深耕英國建築界12年,曾任倫敦奧運特聘建築師,   12年來,他從熬夜加班以示認真,變成夏季日照長就請假,冬天大雪就停班待在家;   結

果,工作效率不僅沒有減退,反而得到更多從容、氣定神閒的餘裕,   作者於是體會出,這種看似不認真的英式精準,卻是成熟的做事智慧。      ◎精準的工作態度——做到「這樣就好」:      ‧國定假日很少,所以休假絕不手軟,為了準時休假,大家會發狠!   英國人能面不改色的一次休三週的有薪假,但休假之前他們會化作拚命三郎,   拚死命把工作處理、交辦完。而全公司的人都願意為了同事的休假全力配合   ──因為輪到自己休長假時,也需要同事分攤工作。      ‧天氣惡劣,上不上班?不用問老闆,自我負責:   英式職場相信員工會自我判斷、自我負責。   一台筆記型電腦,一杯咖啡,在家優雅開工、線上開

會,   只要工作準時完成,沒人管你在哪裡完成。      ◎紳士的溝通方式——嘴角、目光、喬、巡。      ‧內向不善社交?跟英國警察學這招:   在辦公室擦身而過,反應不及也沒關係,嘴角先上揚。   學學英國警察,他們在值勤時會特地跑去小餐館用餐、買外帶咖啡,融入人群,   店裡頭遇到民眾,一定與對方目光交會、微笑,警察執勤竟能讓人覺得好親近。      ‧看似毫無意義的問候,其實能建立交情:   一句看似沒什麼意義的「你好嗎?」最能展現關心,開啟閒聊契機,   更是培養團隊默契的關鍵句。      ‧有禮冷漠?錯,英國人超會「喬事情」:   怎麼拜託,遠比拜託什麼更重要,你知道英國高手

喬事情之前下什麼功夫嗎?   其次,英國人非常能理解,面對面討論這招有多好用,絕不用電子郵件簡單處理,   對方就算覺得:真拿你沒辦法。結果還是被你收服。      ◎泰然自若的活著,叫成熟:      ‧懂得享受不方便,這叫成熟。   倫敦的特產:地鐵罷工。英國通勤族不叫苦連天,而是帶著「悟道」的表情、   彼此噓寒問暖的進辦公室。      ‧規定很嚴,但溝通了就給彈性空間:   在英國,只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開口要求,就能多得到一點空間。   連和銀行打交道,所需文件都可以溝通出雙重標準!      ◎「有所不為」的聰明,顯得個性      ‧破衣舊鞋?英國人買什麼犒賞自己?   穿的

衣服有洞、騎的單車鐵鍊生鏽,因為錢要花在品味生活。   英國人看美術展像逛街,買藝術品像買鞋,比起打扮、掛上一幅畫心靈更充足。      英國人怎麼定義工作?他們不過度追求成長,而是在工作過程中追尋其他價值。   所以他們重目標、逆向思考、刪除不必要,並享受過程。   英國人的彈性,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效率。    名人推薦   大英國辦公室小職員/Tammy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作者簡介 山嵜一也   一級建築士。山嵜一也建築設計事務所代表。      1974年生於日本東京都。芝浦工業大學研究所肄業。後於2001年隻身赴英,以觀光簽證的身分應徵當地五百家以上的公司

,被其中59家直接謝絕面試,就此展開在英國的建築生涯。任職於Hakes Associates時,以遊客中心的設計入選RIBA獎。之後轉任Allies & Morrison公司,負責歐洲最大地鐵轉乘站──國王十字聖潘克拉斯站的設計現場監察。其後負責製作倫敦奧運整體規畫模型、參與後奧運主要計畫架構、格林威治馬術競技場的現場監督工程。   Twitter:@yamazakikazuya 譯者簡介 林佑純   淡江大學應用日語系畢業,曾在日商企業擔任祕書,現為專職譯者。熱愛旅遊及接觸世界各地文化,相信任何類型作品皆有迷人之處。翻譯作品類型有奇幻、文藝、心理、財經、休閒等,期許自己成為廣度、深度

皆具的日文譯者。      譯有《管理你的慌張:「慌」能激發鬥志,也會壞事,所以要管理,這是經醫學證實有用的臨場絕招》、《人才或廢柴,主管如何一句話聽出來》(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推薦序一 英國人的彈性,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效率 推薦序二 學學英國人這樣想、那樣做 前言 不太認真的英式精準,成熟的做事智慧   第一章 精準的工作態度——「這樣就好」 1.奧運後不留蚊子館:不做不必要的事 2.天氣惡劣,上不上班?自我負責 3.付錢就是大爺?好服務得拒絕奧客 3.國定假日很少:為了準時休假,發狠啦 4.聖誕節別去英國:他們連病假都提早安排了 5.你想彈性上下班,就別要求人家

假日服務   第二章 紳士的溝通方式——嘴角、目光、喬、巡 1.內向不善社交?跟英國警察學這招 2.毫無意義的問候,能建立交情 3.哪裡是公司的情報交換所? 4.年輕人請陌生老人喝一杯:受教了 5.有禮冷漠?錯,英國人超會「喬」事情 6.從「巡」看出本性:請客與被請客   第三章 工作表現日不落,英式生活這情調 1.合理的付出:「程度剛剛好」的努力 2.伺機表現:你不為人知的一面 3被解雇是一種勳章:當成笑話講 4開門的鑰匙人:工作時間留白,面對自己 5公司必留避難所:給上班一點喘息 6英式的生活情調:懂「留白」   第四章 泰然自若的活著,叫成熟 1懂得享受不方便,這叫成熟 2路上沒車,慢慢

的闖紅燈吧 3規定很嚴,但溝通了就給彈性空間 4英式幽默:我的梗,夠聰明就懂 5天氣糟糕、食物難吃的享受 6英國女孩好難追:男女平等但女士優先   第五章 「有所不為」的聰明,顯得個性 1奧運寒酸?英國人「不為」,而非不能 2嬉戲和發呆的藝術館,造就人文素養 3破衣舊鞋:英國人買什麼犒賞自己? 4讀什麼?穿什麼?有型與率性 5日本人在倫敦被問路:合群不該成了壓力 6預測未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創造它——談永續   後記 從容、氣定神閒的餘裕 推薦序一 英國人的彈性,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效率   還記得我在英國上班的第一天,很興奮但也很緊張。   找了半年工作,終於得到一份正職的辦公室工作,會

興奮是難免的,而緊張其實伴隨著很多憂慮,例如我的破英文不知道在上班時夠不夠用、溝通會不會有問題、不知道如何與同事相處,也不清楚辦公室裡有什麼潛規則,包括同事午餐都吃什麼、是自己帶便當還是出去買午餐?當時我連這種小事都擔心。   最後,我只好告訴自己,帶著開放的心態、入境隨俗,既然在英國公司與英國同事一起討生活,就照著他們的規則吧。   剛開始工作時,當然遇到很多「衝擊」,但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的喊:「啊!這樣子啊!」   對於工作和生活態度,英國人認為兩者應該要達到平衡,即使有時需要加班,仍會盡量不讓加班犧牲了生活品質。因此英國人喜歡加早班,早一點進公司,而不是下班後留下,繼續加晚班。此外,

對英國人來說休假是天經地義的,不必不好意思。放空休息一下,再回來上班會更有效率,也能走更長遠的路。   本書作者還提到了,他在英國的工作期間,有四次被解雇及聘用的經驗及心情。在亞洲社會,被炒魷魚通常是很嚴重的事,總會讓人聯想到,公司營運不善或個人績效不佳,所以被解雇時,作者心情受挫、很難釋懷。但是,在英國的就業市場中,裁員是很常見的。像我上班的公司,依據公司經營的方向,每年幾乎都有一次組織調整,所以有些職務會被裁撤,但也會產生新的職缺。如同這本《用心的草率》作者說的,可以視「解雇」為「改變工作環境」的契機。   當我閱讀這本書時,常冒出共鳴:「對呀!這個我也體會過,原來英國人這樣想!」、「

我的辦公室也發生過這種情況。」我覺得英國人的彈性,其實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而彈性跟草率可能只是一線之隔,他們會用心的思考後並彈性的規畫。   2012年,英國舉辦的倫敦奧運,確實是一件國家大事,整個籌備過程相當複雜,需要嚴謹的規畫,從建築設計、規畫節目、訓練志工,都是以「年」、「千人」這種單位的規模來做準備。   然而,負責整個倫敦奧運的機構,居然是個臨時的公司組織(Private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由它來招募各種人才和籌備活動,而奧運結束後,整個組織就結束營運。一般人可能會想,怎麼可以用臨時成立的組織,來籌備如此重要的奧運,應該要由固定的單位,

或有相關經驗的公司來承辦才是。   使用臨時的公司組織,看似沒有經過嚴謹的考量,其實這是因為考慮到臨時組織更有彈性、能聘用各種人才,並發揮最大的效能。如果是固定單位(如體委會),或長期營運的公司,就會受限於既有的公司營運方針,也可能沒有足夠的人才和雇員的彈性。   這個看似草率成立的臨時組織,卻不是一個草率的決定。   倫敦奧運期間,這項盛會幾乎成了全民運動,大家想盡辦法搶票,要去會場看比賽,每場電視轉播的收視率也都很高,英國國家廣播電臺(BBC)在轉播比賽的同時,也鼓勵大家,不論老少都要多多運動,一起喊出口號:「Get Inspired!」(受啟發)。   希望大家透過本書作者參與籌

辦奧運、觀察英國人對工作的想法和做事方式,也受到啟發。Be inspired! 大英國辦公室小職員/Tammy 推薦序二 學學英國人這樣想、那樣做   在你每日生活的場景裡看到「觀光客」時,或對方詢問你可能不會去吃的餐廳、不會去遊玩的景點時,你心裡八成會想:「他們沒有看到這個城市或國家真正的樣貌。」易地而處,換你去別的國家當起觀光客時,或許你也是別人眼中,那個毫不懂門路的過客。   然而,到異地、他鄉時,人們其實是很不甘願只當個「外人」。除了參訪名勝古蹟外,如果有任意門、有內行人帶路,我們更想去當地的巷弄市集、繁華街區,一瞥當地人是怎麼生活、上班的。最好還可以到尋常老百姓家坐坐聊

聊,如此一來,才能真正了解一個陌生地域的內裡。   要做到這一點,你到當地生活的時間勢必得夠長。《用心的草率》這本書就是在英國工作超過十年的日本建築設計師,分享他在英國職場上感受到的思想差異和文化震撼。   不難想見,一個在日本讀完研究所、沒什麼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帶著一口破英文,到英國求職、就業,在體驗到文化衝擊前,他先遭受到的無非是挫折。所以,我想先談談作者的勇氣和行動力。   很想看看這世界,但你敢勇敢去闖蕩嗎?   「好想去國外工作或生活一段時間喔,不是旅行或觀光,是想真正的在當地生活」。你是否聽過身邊的朋友這樣說過?還是說這話的人就是你?然後呢?現在你在哪裡?   根據作者自

述,他研究所畢業,單純的懷著「想見見外面世界」的念頭,便在2001年隻身前往英國。到了當地,自然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吃足了苦頭,像是他在求職時,「投遞了上百封的應徵信,也接獲了數不清的『未錄取』通知」,最後好不容易才有一家設計事務所錄取他。   試著問問也做過「出國生活、工作」夢的自己,你有這樣的執著和毅力嗎?把一個念頭轉化為行動力,給自己一個探索世界、挑戰自我的機會。   或許是英文不夠好的緣故,作者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後,沒幾個月就被解雇了。往後,在英國的十二年間,他一共被解雇了四次。   相較於日本職場,有終生雇用的傳統(近年來已有所改變),對作者來說,被解雇不只是職涯上的挫敗,更是自

己的能力被否定了。不過,換個角度想,也正是因為他開啟了這道跨越國界的門,他才能積累多次從失敗中站起來的經歷,並得以近身觀察到英國企業和工作者對解雇的看法:   有些企業就是依循著「有業務才招募、沒必要就解雇的單純規則……勞、雇雙方無時無刻都處在緊張狀態……彼此互不依靠,只是為了短暫的共同目標而在一起。」   至於被解雇的工作者,雖然不免有人會覺得灰心喪志、難以釋懷,但也有些人將之視為參戰後的舊傷疤、輝煌的勳章,他們覺得這「不表示自身的能力不足,反而較近似於運氣不好」,而且待在同一家公司有一段時間了,有機會到別的地方看看,不也很好嗎?   日本視角的英式人生哲學   本書作者以旁觀者的視

角,懷抱著熱忱,想成為參與者,並深入觀察英國人的工作哲學、溝通技巧、思考模式、生存法則和創造理念。   粗略的說,我對日本人的刻板印象是拘謹,對英國人的既定印象是嚴肅。但是在這本書裡,日本這個島國人民的思維,對照於英國這個島國,似乎更壓抑、更無法放鬆,於是通篇處處可見「日本人習慣這樣想、這樣做,但不妨學學英國人放輕鬆,那樣想、那樣做」。   對於來自臺灣這個島國、工作環境還算自由的我而言,書中有些文化衝擊乍看之下會覺得,這還真只是追求完美、戰戰兢兢的日本人,才會覺得「新鮮」或值得一書。比方說,感冒、身體不舒服就請假;為了休長假,就急著把工作提前做完;即使自己是前輩,面對後輩的請教,不懂就說

不懂;在馬路上,左右兩側沒有來車,即使遇到紅燈,也直接過馬路……。   當然,書裡還有更多只有在英國生活、工作過,才看得到的景致和細節。特別是作者的建築設計背景,讓他深入觀察和分析,2012年倫敦奧運時,怎麼會和為什麼會建造出,沒那麼富麗堂皇、驚奇壯觀的競技場地。這也是全書的精髓所在:看透事物的本質,不為了完美而追求完美,而是從長遠的眼光逆推回現在,做正確而不浮誇的事。   我很喜歡作者對英國地鐵的註冊商標「mind the gap」的觀察和詮釋。書裡寫到:「走在倫敦街頭時,我常被陌生人問路或問時間。我一臉看起來就是個外國人,這些人為什麼還是像面對同胞一樣,向我詢問這些事情?」在臺灣,你會

去向一個看起來就是外國人的人問路嗎?   「mind the gap」原本是提醒乘客留意火車和月臺間隙的警語,但是在英國,或許是他們非常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gap),所以已經發展到「將差異視為理所當然,心中沒有外國人與當地人的區別」。   差異,很多時候是衝突和誤解的來源,卻也是促成溝通和理解的契機。跟著作者一起戴上日本人的眼鏡,看待英國人的工作和生活哲學,最後再加入臺灣人的視角,三方對話,為自己的人生開拓新的視野。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前言 不太認真的英式精準,成熟的做事智慧   「成熟國家」、「紳士淑女之鄉」、「過往至今一直是經濟大國」、「大英帝國」……從很久以

前,英國就擁有許多稱號。   這個島國距離亞洲十分遙遠,位於歐洲大陸北方,人口約6500萬人。無論你是否曾到訪過英國,會拿起本書來讀,表示你或多或少對這個國家有點興趣,或有些印象。   談到「英國」,你會先想到什麼?   街頭巷弄的紅色電話亭?灰濛濛的天空?樸實的磚瓦建築?白金漢宮周邊威風凜凜的衛兵?穿梭在街道上的紅色雙層巴士?顯眼的英國米字旗?或是有「黑帽子」之稱,車頂偏高的計程車?   如果被問到對「英國人」有什麼印象,大多數人又有什麼反應?   有些人常接觸英國文學或電影,可能會聯想到態度裝腔作勢或紳士風度。有些人則會想到,街頭年輕人穿著時髦、隨性搭配粗織毛衣,或應付完工作後,

時間還早就往酒吧跑。   我在英國生活了十年以上,也融入了當地的生活,從英國人的談吐中發現,這些形象絕非浪得虛名。   從亞洲人的角度來看,以上任一項特點,似乎都帶著些許的負面意味。但事實上,英國號稱「成熟國家」,它有許多特點,值得亞洲國家借鏡,例如生活方式、工作型態等。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長期在英國工作、生活,並透過當地人的行事風格,希望能介紹一些新的觀點,讓我們能以此為參考。   百封履歷遭拒,到負責奧運監工   先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在日本的研究所學習建築設計,於2001年前往英國,在倫敦負責住宅改建,和設計橋樑、音樂廳等各式有關建築的工作。   用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帶

過自己,讓人心中有些忐忑。因為這段歷程對我而言,幾乎可以用「坎坷」來形容。我當時在完全沒有社會歷練的情況下,隻身前往英國,不但寄出了上百封應徵信,也收到了不計其數的「未錄取」通知。最後,好不容易才被當地的設計事務所錄用。   當時我的英文程度不算好,所以沒過幾個月就慘遭事務所解雇。輾轉任職於其他幾間事務所後,才總算在一家略有名氣的建築事務所穩定下來。一開始,我在地下室的模型部門負責製作模型,但為了能早日成為獨當一面的建築師,我數度積極的向上司表示,想負責現場監工,也就是到工地現場,監督工程進行。2007七年,我終於獲得監工的機會,而且還是負責知名的倫敦地鐵轉乘站──國王十字聖潘克拉斯站(Ki

ng's Cross St. Pancrar Tube Station)的改建工程。當時我心想,終於能脫離模型部門,和在地下室工作的日子了,沒料到又馬上轉移到另一個「地下工程現場」,心裡不免多少覺得有些遺憾。   事實上,在英國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與2020年東京奧運有著不可思議的緣分。   我曾參與2012年奧運主辦國徵選階段的模型製作工程,以及計畫奧運結束後,該如何活用園區空間的「後奧運主要計畫架構」(Legacy Masterplan Framework,簡稱LMF,將於本書中詳細介紹),之後還負責現場監工格林威治馬術競技場。   2013年,我回到日本東京。沒想到,這次輪到我

的故鄉爭取到奧運主辦權了。   我在英國生活了12年,所以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都受到當地相當大的影響。此外身為一名建築師,能夠實際參與倫敦奧運這場盛事,對我來說更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不過度追求成長,追尋其他人生價值   在英國,我得到了許多特別的經驗,也曾與各式各樣的人接觸。   其中,我感受到英國人生活在成熟國家的智慧。   對他們而言再普通不過的事,看在我這外國人的眼中,都十分先進、又相當簡單。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開始嘗試他們的想法和做法。舉個實際的例子來看,英國人在工作時,通常很懂得放鬆,換個說法就是,不過度追求成長。   從GDP(按:Gross Domestic P

roduct,簡稱GDP,國內生產總值)來看,英國的GDP確實比日本來得低(按:根據2015年世界銀行的統計,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世界排名第5,約300萬美元;日本則是第三,約四百萬美元;臺灣排在第22名,總產值約為52萬美元),而且看似沒有積極的追求經濟成長。雖然GDP只能顯示出一個國家的全體動向(而且英國的人均GDP高於日本〔按:根據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英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全世界排名第13名、日本排在第24名、臺灣則是第34名〕),仍不免讓人深思英國人究竟是怎麼定義工作的?我得到的結論是,他們不過度追求成長,而是在工作過程中追尋其他價值。   不過度勉強,就能以較持續

、有效率、平心靜氣的心態達到目標。根據一些統計結果顯示,英國人的總勞動時間比日本短,但勞動生產力卻比日本高出許多。   思考這類問題時,我總會想到「認真」的日本人,包括要懂得察言觀色、嚴守時間、顧客至上、工作力求完美……。就算日本人自己不這麼認為,但無可否認的是,其他國家人眼中的日本人,大多有這樣的傾向。   當然,認真這項特質有它好的一面。但認真過頭,甚至會極端到過勞死(這個詞彙已經成為世界通用的名詞了)、憂鬱和自殺。如果沒辦法用較輕鬆的心態面對工作,在長期的壓力累積下,認真過頭的工作者往往會把自己逼上絕路(英國的自殺率只有日本的1/3)。   看似「寒酸」的倫敦奧運小祕密   我會

這麼開始想的契機,就是剛才在自我介紹時提到的倫敦奧運。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奧運會場,倫敦奧運的主場館實在讓人感覺有些「寒酸」。不過到後來,我才知道這樣的會場其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自此我才開始深入觀察英式的思考方式。   你知道倫敦奧運的「聖火臺」現在在哪裡嗎?答案就藏在英國人「永續經營」的想法中。仔細觀察倫敦奧運的整體營運模式,就可以發現他們是從某個明確的目標,逆向推算建造奧運場館的各種細節。這種避免過度浪費的想法,也滲透到全國民眾的思維中。   是的,這也正是為什麼本書的副標題為「這種做事和打發時間的方式,叫作英國式的精準」。   大原則——凡事都該自我負責   英式思維最關鍵的

重點就在於自我負責。我在第一章會解釋這項大原則,它不僅限於籌辦奧運,而是與英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舉個例子來說,他們不會把目標訂為「一定要達成100%完美」,而是「就算只做到70%,能達到目標就好」。這正是英國人面對工作的成熟態度。   英國時常被稱作成熟國家。從這個詞中,可能感受不到積極的態度,讓人總覺得:「就是因為太過成熟,好像沒什麼發展性,似乎很無趣……。」但是,如果在工作上或生活中遭遇瓶頸、難以突破現狀時,英國人用心的草率,或許正是過勞的亞洲民族應學習的生活態度。   本書將依序介紹英國人的工作態度、思考方式等五大特徵。由於書中的許多故事,是出自我在英國12年間的真實體驗

,或許有部分無法完全反映出道地的英國風味,但這也是英國最真實的一部分。   如果本書能幫你透過英國人的想法找到靈感,來充實生活品質、減輕工作壓力,進而安穩的度過每個人生中的考驗,那將是作者無上的喜悅。 精準的工作態度——「這樣就好」 英國與日本同為島國,也都是先進國家,可能因為如此,兩國在經濟與文化上經常被拿來做比較。其實,英、日兩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 許多人會有種既定印象,覺得英國人不食人間煙火、平時很有紳士風度,但有些冷淡,甚至有種裝腔作勢的感覺。 雖然不能這樣概括而論所有人,但英國人的民族性,有某種程度上的共通之處。探討其本質後,會發現這個共通點就是人生態度,他們常認為做到「這

樣就好」,這也是本書的主題之一。 這樣就好似乎有些妥協、放棄的意味。但對英國人來說,這樣的想法絕對沒有負面的意思。 舉個象徵性的例子來說,最近的發燒話題,就是英、日兩國,對奧運會場建設方面的決議大不相同。 日本東京成功爭取到2020年夏季奧運的主辦權,但消息發布時,新國立競技場的問題早已浮上檯面,包括景觀協調性、審核程序,和高額的建設費用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奧運相關建設工程因此備受爭議。最後,在札哈‧哈蒂(Zaha Mohammed Hadid)奪得設計首獎約三年後,政府正式宣布撤銷原案。 另一方面,2012年,札哈曾為倫敦奧運設計游泳場館。當時的建設工程雖然也發生了類似情形,但幾經峰迴路轉,游

泳場館還是完工了,只是規模比原設計案縮小了約三分之一。 簡單來說,日本選擇撤銷原案、重新開始;而倫敦則是交涉後縮減規模。 當時,英國政府考慮到,即使游泳場館將是選手們爭奪奧運金牌的重要競技舞臺,但奧運結束後,他們預計將這個場地改建成市民游泳池,所以要考慮後續的維持、管理等各項細節。最終,英國政府決定在奧運期間設置支架,當作臨時座位區,這才完成了這座奧運游泳場館。 這座游泳場館與札哈當初提案的曲線優美的流線型設計,可說是相去甚遠。最初的設計經過調整後,臨時支架使鋼骨外露,有失美觀。當地媒體的報導甚至將其評為「醜小鴨」。 為什麼英國人會判斷做到這樣就好?設計者札哈是否接受(或難以接受)這種做法? 

這樣就好隱含了兩個思考重點,簡單來說就是: 一、確認原訂的目標後,判斷「不做不必要的事」。二、不一定要逐步完成既定事項,常以目標逆向推算,找出最好的方法。 無論哪一項,都與「目標意識」有關。這似乎與英國人習慣自我負責,並減少壓力、冷靜的面對工作,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