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律德曾廣芝黃偉翔林家豪(Buyung Sigi)陳建穎賴建宏楊昀臻曾露瑤林楷庭寫的 誰代表青年?九位青年公共參與者的法槌 和詹鈞智的 追著奧運看世界:從雅典、北京到倫敦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實踐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羅彥棻所指導 陳奕豪的 目標與關鍵成果(OKR)導入警察組織之可行性研究 (2021),提出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目標與關鍵成果、願景領導、心理賦權、工作投入、知識分享、決策參與。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自然生物科技學系自然療癒碩士班 陳秋媛所指導 何孟昭的 Covid-19疫情期間綠色體驗對於身心健康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冠狀病毒疫情、綠色體驗、自然連結、知覺恢復性、身心健康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誰代表青年?九位青年公共參與者的法槌

為了解決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的問題,作者吳律德曾廣芝黃偉翔林家豪(Buyung Sigi)陳建穎賴建宏楊昀臻曾露瑤林楷庭 這樣論述:

認識青諮!青年參與、攜手共創,合力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那道光!   ◎如果你還不了解青年諮詢委員會,那就讓來自不同領域的九位青年公共參與者告訴你,到底誰代表了青年?現在青年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已了解青諮,甚至你就是青諮,那麼也來聽聽青諮前輩如何與行政官僚對話、協調,如何避免自己發聲的議題成為有光無聲的鞭炮?   ◎現在年輕人過太爽?誰說一代不如一代?透過協作模式的雙面性與發展,青年共創可以再進化,為時代擦出的另一種火花!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對我來說,青年朋友的創意和活力,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那道光。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已初審通過,將現行民法成年年

齡由20歲下修為18歲,待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後,最快將於民國112年1月1日施行——但青年事務應該由誰來關心、思考、發聲呢?青年該如何參與公共事務呢?   公共事務環境,尤其在公共政策推廣上,無論中央、地方政府,皆非常仰賴青年,青年在大眾視野前常被當成「未來希望」、「積極發展」等的象徵,但青年的聲音被傾聽過嗎?青年的聲音要如何才能被傾聽?   你聽過「青年諮詢委員會」嗎?青年朋友往往最容易感同身受社會現存的問題,也能確切提供解法,進入政府內實際參與政策,也逐漸成為青年朋友的日常。至今日,分布於中央各單位、地方政府的青年諮詢組織越來越多,青諮會是青年與政府的溝通、對話平台,是強化青年公共參與

及溝通機制,並提供青年於政府政策形成中之參與管道。   但中央與地方的執政者又如何看待青年諮詢委員?   怎樣才能成為青年諮詢委員?   身為青年諮詢委員須具備什麼能力?   青年諮詢委員參與公共事務常面對什麼挫折?   吳律德、曾廣芝、黃偉翔、林家豪(Buyung Sigi)、陳建穎、賴建宏、楊昀臻、曾露瑤、林楷庭等九位來自各個領域,現任或曾任中央與地方青年諮詢會議的夥伴,書寫自身以青年諮詢委員身分參與公共事務的經歷,以及對於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感想與建言。   有意願翻開此書的青年讀者能了解到底誰代表了你,不認為自己是青年的讀者也能知道現在青年在意的到底是什麼,進而推廣青年參與公共事務

的社會氛圍,進而扭轉熱衷於社會公共參與或地方公共事務的熱血青年,被當作「新媒體工具青年」錯誤觀念。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作者簡介 吳律德   生於臺灣臺北市文山區,是一名政治、社運、教育、非營利組織人士,長期為學生自治、青年公共參與發聲。 曾廣芝   一名公衛人,透過踏訪、政策參與、研究與非營利組織關注並參與青年發展、公共參與及社區健康。 黃偉翔   技職議題工作者,曾獲選WorldSkills世界12大技能新創家、《天下雜誌》新世代領袖、中華民國第58屆十大傑出青年等獎項。 林家豪(Buyung Sigi)   出生於泰雅族部落,漂流落地

於都會區,研究資訊科技、行銷管理與合作事業領域,長期關注族人發展議題並以專業背景傳承族群文化。 陳建穎   彰化線西人,因關心學生權利而踏入學生自治,也因身為障礙者而關注特殊教育,醉心於法律並期許能以此揉合議題關懷。 賴建宏   一名公參人,現為從事偏鄉及原鄉離島地區相關工作,再投入此領域前是一名協助政策制定、規劃與執行方式修正,曾參與、規劃與執行青創基地、地方發展相關政策及計畫。 楊昀臻   關心社會議題的心理系大學生,從兒少代表開始參與公共事務,主要關心教育及性別議題,同時注重社會大眾心理發展。 曾露瑤   一名高中公民教師,藉由課程安排與學生講授公共參與之重要性。並規劃活

動讓學生透過實作了解公共參與多了你,將會更完整! 林楷庭    1999年生,都市計畫領域在學生。現任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青年委員,曾任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審議會總召集人。   推薦序/青年參與 攜手共創/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 鳳    作者序/新媒體工具青年/吳律德   前言/協作模式的雙面性與展望/曾廣芝 時代創造青年,青年考驗時代/吳律德 青年共創可以再進化/曾廣芝 青年與教育擦出的另一種火花:我在國教署青少諮會的觀察與紀錄/陳建穎 「青年委員」在公部門組織內的愛怨糾葛/賴建宏 原住民青年參與公共政策的反饋/林家豪(Buyung Sigi) 小屁孩!大人說話,

你們不要插嘴:從教育現場看高中生如何與公共參與接軌/曾露瑤 誰說年輕人只能聽話?/楊昀臻 期許自己作為技職青年的發聲角色/黃偉翔 臺中經驗 轟轟烈烈/林楷庭   推薦序 青年參與 攜手共創   臺灣群山環繞,登山活動盛行,以往在出發前,山友需在營建署國家公園入園申請、警政署入山申請、林務局山屋與自然保留區申請等四套獨立系統中,反覆輸入幾乎相同的資料,多年來都讓山友們傷透腦筋。   這個問題在青年朋友的貢獻下,出現了改變契機。2019 年,在我的辦公室辦理的「青年學生體檢政府網站計畫」(Rescue Action by Youth, RAY)中,其中一組見習生設計出登山網站的原型,扭轉

了長久以來為人詬病的使用者體驗。行政院隨後推出的「臺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就是在這群青年朋友的優秀設計引導下,與各機關一起協作出來的成果。   這次協作經驗讓我體會到:青年朋友往往最容易感同身受社會現存的問題,也能確切提供解法;然而,有心貢獻的朋友,往往囿於資源不足而難以施展。此時,政府若能提出溝通管道、連結社群支持,就能讓這些好主意有更多實現的可能。   例如,在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Join.gov.tw)上,2017便曾經出現禁用塑膠吸管的提案,很快就突破連署門檻,後來大家才發現,連署提案的王宣茹,是一位16歲的高中生。她不但成功透過網路凝聚力量,逐步實現限用塑膠吸管的倡

議,今年更成為行政院「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推動小組」的第一屆委員。   於此同時,上千位青年朋友提案倡議下修民法成年年齡,也獲得行政院的支持,於2020年8月13日院會通過《民法》等38項法案的修正,將成年年齡自20歲下修為18歲(選舉投票權則是循修憲程序討論)——這些都是青年自主發聲的體現。   時至今日,進入政府內實際參與政策,也逐漸成為青年朋友的日常。2016年行政院設立青年諮詢委員會,從「reverse mentor(見習顧問)」的理念出發,不僅讓青年朋友進入院內與各部會協作,進而給予建言、為政府指出未來的方向。   青諮委員來自社會各領域背景,往往具有第一手實務經驗,對於串聯產

官學研社各部門以解決社會問題和參與地方發展,常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舉例來說,第一屆的胡哲豪委員倡議大專院校應推動性別友善廁所,便獲教育部支持,在進行全國普查後納入補助指標;黃偉翔委員在擔任第二屆青諮委員時,提案讓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s, WSC)國手參與國慶遊行,這項建議旋即獲得行政院支持,讓蜚聲國際的技職國手,能受到國人的肯定。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對我來說,青年朋友的創意和活力,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那道光。我期待未來有更多青年朋友加入協作的行列,讓政府的力量推動各位的向量,一起編織出永續的未來。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作者

序 新媒體工具青年   在臺灣與青年諮詢(以下簡稱青諮)者有關的政府文件,從21世紀始最早見於2004年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臺北大學研究的《制定青少年發展法之研究》的第三節第五點的(四)之3:「研擬設置各級政府『青少年議會』、『青少年諮詢委員會』,以促進青少年對於國家政策及社會公共事務形成過程之參與,促進青少年代表參與攸關其權益政策之制定。」但當時的研究年齡定義為12至24歲,而實際上,21世紀以降的政府青諮組織應該要從青年國是會議諮詢會開始算起,至今可粗略分為四個時期。   1.單一任務期   2004年行政院召開第一次青年國是會議,在2006更發展出青年國是會議諮詢會,2007年

名稱為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會,在這期間青年諮詢組織的任務就是以籌辦國是會議為主的單一任務。   2.青輔會專責期   2008年更名為青年諮詢團,但在第二次政黨輪替後的2009年才完成聘任,此時仍稱為團員,而非委員會制,但已開始依青輔會執掌對應,分創業育成、就業輔導、民主發展、志工行動、旅遊文化等五組,形成第一個中央部會中青年專責單位的諮詢組織。此時運作採公開徵選、被動諮詢模式為主,一直運作到2012年,青輔會主要業務被併入教育部後才停止徵選。   3.教育部專責期   2013年起,由教育部設立青年諮詢會,以青年發展署為秘書單位協助其運作,並將組別改為教育與生涯規劃、社會關懷、民主發展、

國際及兩岸參與等四組。隔年改為對應教育部各司署業務為主的國民教育、高等教育、技職教育、國際及兩岸教育、公共參與及生涯規劃等五組,此時已改採工作小組自主提案的運作模式。   4.後318運動期   2014年318運動後,行政院才開始採公開招募設青年顧問團,值得一提的是,自薦資格之一首見有新媒體相關文字,並依行政院各業務處執掌分為六小組,不過也是首次以青年顧問一詞為名的青諮組織。而在318運動當年正值地方選舉,因此從隔(2015)年起地方政府也開始設立青諮組織,直至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後,院青顧轉為院青諮並從公開徵選改由部會推薦,而教育部青諮會則降為青年發展署青諮小組至今。   很明顯可

以發現,21世紀開始,臺灣青諮的發展與轉變歷程,主要就來自於政黨輪替及青年社會運動或學生運動兩者,前者是為實現更為民主的承諾,但也有造成越改越差的狀況,後者則是為回應社會及青年的民主需求。直至今日,分布於中央各單位、地方政府的青年諮詢組織越來越多,中央與地方的執政者又視現代青年的象徵為何呢?   正值本書撰稿之際,在2020年8月4日晚上,發生一件令人悲痛至極的憾事,新北市金山區公所負責新媒體事務的約聘僱人員,同時也是本書許多作者的好友,曾在教育部擔任青諮的陳嘉緯離開了,此事震驚了整個學生自治、青年公共參與圈!親友間過去耳聞其長期超時勞動的問題,也因為許多媒體及社群媒體的渲染浮上檯面,但在沒

有科學及醫學證據的支持下,難以將其離開的原因完全歸咎於過勞。   但當代的公共事務環境,尤其在公共政策推廣上,無論中央、地方政府,皆非常仰賴新媒體(或稱社群媒體,例如LINE、FB、IG等)作為宣傳工具,許多縣市政府在新媒體工作人力配置上其實常已抓襟見肘,在新北市更是深入到各區都有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現實上,區公所原來並無新媒體的業務,所以多只能由約聘雇人員來負責,其他現職公務人員兼任協助,過去內政部,甚至還由替代役男來兼任臉書粉絲專頁小編進行新媒體工作;同年9月8日,臺南市七位執政黨議員聯合召開記者會,批評臺南市青年代表招募方式,竟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評分是網路人氣票選(由報名者在臺南市府臉書

粉絲專頁張貼影片的獲得按讚數),明顯地是先入為主地認為,青年就該擅長新媒體科技宣傳,進一步來看則是希望這些青年代表,未來有機會能在各種場域,為高層或市府單位形塑類似「網紅」的大眾形象。   一直以來,青年在大眾視野前常被當成具有「未來希望」、「積極發展」等象徵,這在許多有關青年的論述上也屢見不鮮,所以認真聽取青年意見的政府,也會被冠上類似的象徵,但發展至今,因公民的閱聽習慣逐漸以新媒體為主,自然會使政府論述或宣傳透過新媒體呈現,而許多政府在新媒體能力、人力雙缺的情況下,預算充足且想長遠發展的就會委託專業廠商成立新媒體小組運作,預算不足但不一定想長遠發展的就是與既有網紅合作,推廣議題或加持長官

人氣。但最不理想的就是預算不足卻想長遠發展的,那就是以約聘雇、替代役、青年代表等極低人事成本的方式來負責新媒體工作或協助製作網路影片,剛好這些協助新媒體工作的都是青年,而相對於過去電視、報紙作為宣傳手段的新媒體,被當成好像都不需要任何專業,只是隨手可得的工具時,青年在公共參與圈也常一樣被當成工具。   一言以蔽之,當前多數熱衷於社會公共參與或地方公共事務的熱血青年,已被許多政府高層乃至於基層官員,形成了難以擺脫的象徵——「新媒體工具青年」。   因此本書於此時問世,正是希望透過九位現任或曾任中央與地方青諮的夥伴,書寫自身經歷及闡述想法,讓有意願翻開此書的青年讀者能了解到底誰代表了你,而不認

為自己是青年的讀者,也能知道現在青年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吳律德 時代創造青年,青年考驗時代/吳律德記得這句話嗎?「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在筆者橫跨兩黨政府的各種青年參與經驗,卻認為是相反的,應當是「時代創造青年,青年考驗時代」。臺灣民主化歷程從解嚴算起約三十餘年,從2006年始(也就是臺灣民主化開始的第十九年),中央或地方政府產生越來越多的青年諮詢委員(或稱青年委員、青年代表等,本文用「青諮」二字稱之)的角色,如今對「青年」的年齡定義最常見是十八至三十五歲,因此當前就是——「臺灣民主化的青年時代」,民主化的需求也因此需要更多的青年參與,所以才會在中央各部會或各縣市政府陸陸續續「創

造」出各種名義的青諮。換一種說法,青諮會出現其實也是為了承接解嚴後世代(這裡泛指1980年後出生者,其上小學後已解嚴),因民主化的社會環境及教育過程,有更複雜的民主需求,所以政府必須創造更多青年參與的管道,其政治目的不言而喻,這對臺灣青年而言,絕非壞事,但對以解嚴前世代為主的高級事務官而言,卻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而考驗中最明顯就是僅為一紙行政命令的青諮要點(或辦法等),隨著政黨輪替不斷變更任務的青年諮詢組織,從最早的青年國是會議諮詢會,到行政院青年顧問團,再到現行的行政院青年諮詢會,總統的任期最多只有兩任八年,但任何臺灣公民簡單一算都可擁有十餘年的「青年」身分,使未有法律保障的青諮載浮載承,

進而使許多諮詢意見每幾年就有所改變。當然,你可以說臺灣民主化正值青年時期,常有變化實屬正常,但對高級事務官而言,最保守的作法,除依法行政外,就是時任政務官的「高層」說啥是啥,青年的意見如果長官重視,那就努力辦到好,如果不重視,那也要努力轉圜到好(旨意為盡量減少衝突,反正大多數青諮任期也只有一年),而許多青諮的熱情、想法就在「考驗時代」的過程消磨掉了。

目標與關鍵成果(OKR)導入警察組織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的問題,作者陳奕豪 這樣論述:

由於警察組織結構及任務特性,面對快速變化的總體環境,過往沿用之KPI適切性已遭挑戰,本研究希望目標與關鍵成果(OKR)內涵與做法導入能為警察機關帶來正面助益及方法參考,本研究首先探討OKR內涵,並將其核心精粹為願景領導、心理賦權、工作投入、知識分享及決策參與等5項變數,透過分析統計工具了解變數間關聯程度及受測者對各變數間認知差異,進而推論OKR導入警察組織是否可行。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中央警察大學等23個警察組織所屬員警為研究對象,分析結果為:兩兩變數關連性影響獲支持,心理賦權具部分中介效果,知識分享與決策參與不具調節效果,本研究推論與組織結構、輪調頻率、參與形式及員工心態有關,因此,本研

究建議將警察組織可借助OKR作法,持續深化願景意識與作為,透過領導方式改變組織環境與成員內在激勵效果,以強化組織成員心理滿足程度與工作熱忱。

追著奧運看世界:從雅典、北京到倫敦

為了解決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的問題,作者詹鈞智 這樣論述:

雅典、北京、倫敦三屆奧運精彩側寫, 親身參與全世界最偉大的運動賽事,美、體魄、和平、夢想的堅持與實現!   ◎作者連續三屆親臨奧運現場的敘事報導,轉播運動美學的顛峰活力。   ◎收錄逾200張全彩照片,傳達不同主辦國風格迴異的賽事特色與奧運風情。   ◎三大主題40個小附錄,讓你成為奧運知識小達人。   走進奧運,便能看見世界萬花筒!   雅典的奧林匹克主體育場、北京的鳥巢、倫敦的倫敦碗……,奧運不只是四年一度全世界最大的運動賽事,也是商業、行銷、媒體、文化、科技、環保、夢想等重要人類活動的展現平台!更闡述促進世界和平的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精神!   誰說奧運只是運動咖的事,跟著

熱血奧運迷阿智,帶你飽覽浪漫雅典、好客北京與優雅倫敦三屆奧運現場之精彩萬象。2004年阿智以志工身分參加雅典奧運,之後2008年北京奧運及2012年倫敦奧運,以背包客身分獨闖異鄉,飽覽世界級的運動大賽、豐富自我生命經驗,更有緣結識全世界的奧運迷,收集來自各地的友誼。這些都是在電視上看不到的,提供讀者規劃觀賞奧運行程的最佳指南!   三屆奧運,12年的時間,阿智將青春歲月無怨無悔的奉獻給奧運與運動事業,目的即在闡揚「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拿第一,而是奮鬥的過程,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自己或全體人類變得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家精神,在2016里約奧運即將展開之際,本書無疑是帶領讀者進入奧運殿堂的

最佳寶典!   全書彩色印刷、200餘幀現場攝影,身歷其境的回到奧運主辦地,飽覽不同主辦國文化差異下的奧運風情,與周邊的活動生態;另有三大主題40個小附錄,輔助解釋奧運簡史、中國參加現代奧運簡史、奧運徽章交換文化,讓你成為奧運知識小達人,準備好迎接2016的新奧運!   作者簡介 詹鈞智(阿智)   1976年生   新竹市人   高中,被強迫參加校運會,意外發現自己是飛毛腿   大學,加入台大田徑代表隊   國立台灣大學 化學工程系畢   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研究所畢   現任   浪斯邦尼運動教室 負責人   中華民國國際體育運動志工交流協會 理事長   曾任電子公司品

保工程師,擔任奧運志工回國後,轉行從事運動行銷工作,負責台北國際馬拉松志工招募、台北101國際登高賽專案;於2006年創立浪斯邦尼運動教室,希望能透過運動,讓台灣更好。   相關經歷:   雅典奧運語言義工,著有《奧運不買票》一書   北京奧運、倫敦奧運――親身前往觀摩賽事與周邊活動   里約奧運志工   國際奧林匹克學院青年營――中華台北代表   台北聽障奧運――志工經理   中華奧會國際體育事務 工作小組成員   在單車環島流行之前就曾環島,在路跑熱之前就跑馬拉松,阿智的人生,因運動而更美好!   [email protected]   演講邀約: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體育

志工招募管理、夢想實現   推薦序1 實踐奧林匹克精神的逐夢青年/林鴻道 推薦序2 白日夢 不是夢,敢夢 築夢 圓夢/林廷芳 . 推薦序3 適時圓夢,人生更正/葉公鼎 推薦序4 阿智,好樣的!又要去奧運/顏章聖 序 跟著奧運去旅行 銘謝 奧運首部曲:2004雅典奧運 緣起 我的奧運夢──意外走上志工路 夢想啟程──飛抵雅典 8月 7 日 領取奧運志工服 我的志工室友── Alice 8月 9 日 志工訓練── No Volunteer No Games 8月10日 開幕預演 8月11日 向棒球場館報到 8月13日 開幕日 8月14日 奧運比賽初體驗── 不用門票的自行車公

路賽 8月15日 我的第二位室友Dennis與射箭賽 志工上班第一天,棒球預賽一 8月16日 志工上班第二天,棒球預賽二 8月17日 忙碌的一天── 獨木舟激流/棒球預賽三/桌球 8月18日 奧運羽球賽 棒球預賽四── 中華VS古巴 8月20日 棒球預賽五── 中華VS義大利 8月21日 棒球預賽六── 中華VS日本 奧運籃球賽── 姚明與吉諾布利 8月22日 棒球預賽最終戰 原汁原味── 正港的馬拉松 奧運馬拉松賽 8月23日 奧運田徑賽 8月24日 賦歸 8月25日 告別雅典 BOX 古代奧運的緣起與興衰 現代奧運的興起與現代奧運之父 現代奧運五環的意義 奧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強

運動是一種美的表現,是所有運動員的夢想 聖火(Olympic Flame)與聖火傳遞(Olympic Torch Relay) 古代奧運的比賽項目 現代奧運的比賽項目 休戰協議(Olympic Truce) 奧運二部曲:2008北京奧運 從雅典到北京 8月 6 日 北京奧運買票去 8月 7 日 轉個彎,買到票 地壇公園迎聖火 8月 8 日 開幕日 8月 9 日 北京奧運自行車公路賽 努力找票去 奧運之友──浙江小王 北京奧運拳擊賽 8月10日 五棵松奧運園區7 奧運文化場── 可口可樂芳草地展區 黃牛 倒票 交易 8月12日 北京奧運網球賽 8月13日 意外買到的女籃門票 8月14日 告別杭

州小王 8月15日 北京奧運選手村 鳥巢我來了── 北京奧運田徑賽 8月16日 棒球中古之戰&奧林匹克博覽會 8月17日 北京奧運排球賽 8月18日 棒球中韓之戰 劉翔退賽 8月20日 不登長城非好漢 8月21日 跆拳道&手球 8月22日 因雨延期的賽事&免費奧運特展 8月23日 男女山地自行車賽 8月24日 馬拉松賽與閉幕日 8月25日 歸途 BOX 清末民初的參賽狀況 「中國」國名與會籍之爭 「中華民國奧委會」名稱遭刁難 「中華民國」被拒,「台灣」舉牌出場抗議 「中華民國」最後一次奧運 洛桑協議── 以「中華台北」重返奧運 中華台北奧會模式── 規範與適用範圍 奧會模式── 保障我國國際活

動空間 京奧志願者 加油道具 奧運吉祥物 舞動的北京 奧運三部曲:2012倫敦奧運 第三次逐夢 北京到倫敦 7月25日 啟程 7月26日 聖火日. 7月27日 開幕日 7月28日 桌球賽 7月29日 網球聖地溫布敦── 奧運網球賽 7月30日 奧林匹克公園 7月31日 跳水賽 8月 1 日 擊劍與舉重賽 8月 2 日 倫敦奧運地標之一── Orbit軌道塔 8月 3 日 田徑日. 8月 4 日 沙灘排球/競走 8月 5 日 籃球日 8月 6 日 休兵日──大英博物館與看戲去 8月 7 日 划船與角力 8月 8 日 跆拳道預賽 8月 9 日 跆拳道複賽/倫敦最終日 BOX 奧運徽章交換起源

徽章活動興起 可口可樂與奧運徽章 各類型徽章 取得徽章的管道 徽章交換場所 交換徽章對於奧林匹克運動會之意義 徽章交換禮節 展望2016里約奧運   推薦序 實踐奧林匹克精神的逐夢青年   真正擔任奧運會志工是需要積蓄、體力與過人勇氣的,透過本書分享滿滿的精彩小故事,絕對會讓你有衝動想要步上跟阿智一樣的夢――參與奧運會的殿堂。   阿智,與其說他是壯遊歷屆奧運會的志工,其實他更是一位實踐奧林匹克精神的逐夢青年,能夠這樣持續追逐奧林匹克活動,證明他絕對有著無比的興趣與熱忱。他在2004年自費前往雅典奧運會擔任志工,2008年北京奧運會則以背包客的身分參與;2009年代表台灣參加國際奧

林匹克學院青年營與國際青年交流;期間他也不斷充實自己,隨後獲網羅擔任2009年台北聽障奧運志工經理;2010年獲薦受訓成為中華奧會國際體育事務工作小組成員之一,陸續協助支援橄欖球、舉重、籃球等代表隊出國參賽;2012年在倫敦第三次參與奧運會。一連串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背後都只因為一個簡單的初衷――奧運夢。   如今阿智無私的將可貴的體驗賽事經歷與奧林匹克知識彙整成一部身歷其境的奧運會饗宴,化為圖文分享給讀者,滿足無法以教練或選手身份一窺奧運會殿堂的大家,平實的傳承背後更深一層的奧林匹克精神及其理念,要玩的精彩,收穫才會是滿滿的,期間他也付出更多心力去作功課,讓他的奧運會之行總是精采豐富,驚

奇不斷!   本人自從2013年接任中華奧會主席以來,不斷積極推廣奧林匹克教育活動,這次阿智出版奧運會相關的書籍,希望能讓一般民眾更加了解奧運會,大家為2016里約奧運會中華健兒加油打氣之際,同時也讓我們學阿智動起來,放眼未來,相約2020年東京奧運會見吧!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主席  林鴻道 作者序 跟著奧運去旅行   「發什麼呆,別作白日夢了!」   從小,我成長在一個不鼓勵「作夢」的教育環境,老師長輩總是告誡我,別胡思亂想,認真上課,好好念書,考上好大學,將來就會有成就,有成就的人生就會快樂。我是個很聽話的小孩,也一直努力扮演好這樣的角色。   長大後,書念多了,見識也廣

了,慢慢開始有些自己對人生的想法,偶而,會不自覺地作起白日夢來──我要環遊世界、要出國念書、要寫本小說⋯⋯,不過經常夢的畫面都還沒清晰,四周就會潑來三桶冷水──「錢哪夠呀!」「不可能有時間啦!」「年輕人現階段還是努力賺錢工作,別作夢了!」   常聽人說,想要在四、五十歲時,就賺到足夠的錢,可以提早退休,然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也算是抱著這樣想法的信徒之一,人來世上走這麼一趟,不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嗎?但回過頭想,足夠的錢是多少?退休後想做的事又是什麼?忙著賺錢之時,似乎也常忘了問自己這最基本的兩個問題。   於是,我決定不聽話了。   我列了一張表,一張夢想的表,開始幻想:我事業的目標

在哪?我理想的居家環境是怎樣?我希望我的身材如何?我這輩子需要賺多少錢?我想去哪裡旅行?是否有什麼收藏可以帶來樂趣?可以為這社會貢獻什麼?   我把想到的事項列成一張大表,釘在書桌前,有事沒事就看著它思考,有新項目要增加嗎?哪些項目現在就可以執行呢?作白日夢,突然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因為常想,發現有些夢是屬於年輕時代的夢,若等到老了、有錢、有閒可以去完成時,感覺卻完全不對了。但換另個角度看,錢與時間又是青年人實現夢想的最大敵人,這確實是很難取捨與下決定的。   不過倒是逐漸發展出一個想法:其實很多夢想是可以先規劃與準備的,然後放著等待適當時機去執行。有些夢想難度很高,可能要走1000

步才能到達,那我現在開始走,一天走一步,大約要走兩年半;有時可能比較忙,要兩天才能走一步,即使這樣,四年應該也能到;若運氣好一些,搭上順風車,一天就前進百步,搞不好不用一年就完成。不管是走一年、兩年半、四年,好像都要比等20年後退休再來去做要來得快,而且這樣一步一步去接近夢想的滿足感,也為忙碌生活的自己帶來一些獎勵;及早規劃出達成夢想的路徑與步驟,成了值得投資的一件事。   「發什麼呆,別作白日夢了!」   「不行,如果我不先把夢想準備好,萬一哪天遇到神燈巨人要幫我實現三個願望,我卻講不出來,那不就糗了!」   人因夢想而偉大,雖說夢想的代價有時十分悲慘,但「沒有夢想」的人生,可能更會是

一場遺憾吧!   接下來是我進行了12年的奧運夢,跟大家分享!   開始有奧運旅行的念頭,是在2008年從北京奧運回來之後,2004年的雅典奧運志工行,圓了我的奧運夢,也讓我的人生走上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路;2008年的北京奧運,是奧運經驗累積的起點,是我的第二趟奧運旅行;2012年的倫敦奧運,第三次的奧運行,確立了我四年一循環的奧運人生。   在奧運年1976年出生,當年的蒙特婁奧運會,台灣代表隊因不能以中華民國之國旗國號入境參賽憤而退賽(當時奧運組委會要求中華民國須改名台灣,但不被我國政府所接受)。雖然從小就喜歡運動,喜歡看體育賽事,但在28歲之前,奧運對於我一直是很遙遠的,雖是夢想,卻

覺得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中國北京,於2001年爭取到2008年奧運的主辦權(近期的奧運舉辦城市,會提前在七年前於國際奧會全體委員大會中票選決定)。兩岸的逐漸開放,民間交流日漸頻繁,前往大陸城市的距離不用再乘上政治係數;加上大學畢業、退伍後,出了社會,經濟獨立,相較於剛出生時的蒙特婁奧運、四歲時1980年的莫斯科、八歲時1984年的洛杉磯、12歲1988年的漢城(現稱首爾)、16歲1992年的巴塞隆納、20歲1996年的亞特蘭大、24歲2000年的雪梨、28歲2004年的雅典,在32歲時的2008年北京奧運,似乎是個實現奧運夢想的最好機會。   從小到大,每個時期我們總是有著一些夢想。

新年新願、生日許願,不停地在想著適合可行的願望,卻也經常許了就忘;或者每年都在許相同的願,幻想哪天有錢有閒時,夢想會自然成真。   但何謂「夢想」呢?從字面上解釋,應該就是「作夢都在想要去做的事」,既然是這麼想達成的事情,不就應該好好面對,仔細計畫評估一下,而不是一年拖過一年?   於是,面對「參與奧運」這個夢想,我決定任命自己擔任這個專案的負責人。在2003年後半年,當時認為五年後的北京奧運是個很好的圓夢機會,因為奧運會四年才辦一次,或許可以先來研究一下隔年雅典奧運的運作,了解如何參與奧運。   當時想到可以參與奧運的方式如下:   一、當國手:入選國手,出國比賽,能用這樣的方式參與

奧運,當然是既風光又走路有風!但奧運項目林林總總二十幾個,哪一項比較有機會?哪一類過去台灣比較有競爭力?這是能否當選國手並被送往奧運參賽需考量的因素。過去學生時期曾經是田徑選手,雖拿過校運會金牌,但離全國冠軍,還不只是十步之遙,況且奧運會也不是拿到該項目的國內第一名,就一定可取得參賽資格,若沒有達到各項目訂定的參賽標準,沒有競爭力,國家也是不會派選手去的;至於田徑外的奧運其它運動項目,若是現在才開始接觸,應該是太晚了!看來要以當國手這條路去參加奧運,或許早點投胎、下輩子機會還大些。   二、擔任代表團一員:中華台北奧運代表團,除了參賽選手之外,還有一些官員、教練、防護員、隨隊行政人員等,因代

表團的人數國際奧會有明確的配額規定,有多少參賽選手,可以配多少教練與支援人員。於是這些成員絕對都是一時之選,想以這樣的身分參與奧運,當然在該職位上都得累積了十足的經驗,再加點運氣,才可獲選成為代表隊一員,一般人要走這條路,沒點專業實力與人脈關係,是不容易的。   三、考察團:每屆奧運會,政府相關單位都會籌組考察團,親自到奧運現場去觀摩學習。考察團的成員,大多是負責相關業務的長官或公務員,加上一些大專院校體育相關科系院長、所長、主任等級的教授,或各單項協會理事長、秘書長等,以我一介平民,要想加入考察團,似乎也是條看不到入口的路。   四、加油團:旅行社規劃的奧運加油團,是花錢就可圓奧運夢的選

項之一,可惜的是,旅行團規劃的行程較受限,通常會穿插安排當地旅遊與奧運比賽行程,且價格較高,適合僅想體驗奧運又懶得自行安排的觀光客,對於想深入並沉浸在奧運氛圍中的體育迷來說,跟著去可能會有些失望。   身為奧運夢想專案負責人,在啟動專案計畫,進行初步評估後,發現參與奧運,好像不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幸運的是,拜科技進步之賜,2000年雪梨奧運後,全球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普及,讓2004年雅典奧運相關訊息,透過官方網站的設立而流通,一般民眾自行安排一趟奧運主題的旅行,變成一件可行的事。   五、來趟奧運自助行:透過網路查詢比賽場次與購票方式,買好門票,搞定機票與住宿,一趟屬於自己的奧運圓夢之旅,其

實並不是那樣的難,當然奧運期間可能遇上費用較高的機票與住宿,若想省錢,最好是能提早準備。至於門票,更是要密切注意各階段的售票時間,以及想辦法透過各種不同管道購得,讓奧運期間可欣賞更多的賽事。在仔細研究2004年雅典奧運官方網站上各項奧運資訊時,思考著四年後的北京奧運該如何準備,意外地發現了參與奧運的第六條路──Volunteer奧運志工。   六、志工:奧運志工,過去可能從來沒想過能以這樣的身分參與奧運!大型運動賽會徵召志工由來已久,2000年雪梨奧運的志工團隊更是大獲好評,但過去志工招募因通訊傳遞不易,主要還是由本地人擔任,即使需要找國際志工,也是透過特殊管道私下招募,一般外國人要接觸到志

工招募的訊息,是不容易的。但隨著網路世代的來臨,奧運志   工的招募,通常在開幕前兩年就透過網路平台向國內外有興趣的人招手,上網登錄資料並提出申請,需經重重的篩選與受訓,才能獲選為正式的志工。因奧運選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語言服務的需求,主辦國之國內志工通常做不來,於是大會需要尋求具備語言專長之國際志工來協助。但因國際志工大多不住在主辦國,報名後是否能被錄取,   其實運氣占了很重要的因素,當然要報名才有機會,能以志工的身分成為奧運會的一份子,這比單純當觀眾去看比賽,更值得讓人回味。   2003年底,我意外看到這奧運志工招募的訊息,忍不住地填了資料,傳送了出去,當時心裡是想──要看奧運,

到雅典是有點遠,下屆北京近多了,但反正報名不用錢,就先試試看,萬一被錄取了再說!   就在我幾乎遺忘了這件事的四個月後,接到了一通來自雅典的電話,在確認我身分後,劈頭就問我機票訂了沒?在雅典是否有安全住宿的地方,她想要確認我是否真能在奧運期間到雅典去服務當志工!我被這一連串的問題給問傻了,在還沒收到錄取通知前,我又怎麼會去訂機票跟住宿呢?但對方電話中表明,若沒收到我已經預定了機票與住宿的資料,她們是沒辦法給我錄取通知的。於是,在留下通訊電話與傳真後,雅典奧運籌委會給了我一些時間準備,若能在期限內回傳她們需要的資料,似乎就能擔任奧運的志工;這意外的通知,打亂了我原先的圓夢計畫,但這個機會,或許

可以提早四年完成奧運夢。   立刻上網查機票、找住宿,台北雅典來回機票約四萬元上下,還算可以接受;倒是住宿飯店在奧運期間迎接大批的觀光客全面漲價,搜尋了許多飯店,最便宜的一晚也要100歐元起跳,因志工服務至少需要十天,加上報到與受訓,前後大約需停留20天,這樣下來住宿費就要台幣約八萬元,這夢想的代價已經超過我當時的預算,正想是不是算了,等四年後北京奧運再圓夢時,竟在網路BBS版上,找到一位網友釋出的奧運期間便宜住宿!就這樣湊齊了證明,也收到了籌委會寄來的報到通知,人生首次的奧運旅行,就這樣意外地以奧運志工的身分實現了。   四年後的北京,再次申請奧運志工,但沒被入選,當時正處在創業初期的忙

碌,心裡一直掙扎著是否該再前往奧運。報名了一堂談奧運美學的講座,老師一段拿水杯的故事,提點我累積的力量,讓我決定放下一切,勇敢追求第二個奧運夢。20天的奧運行,在北京當個觀光客與奧運迷,感受這中國人第一次舉辦的奧運,收穫豐富,滿載而歸,台灣的事業卻因多日疏於照顧而付出慘痛代價,花了大半年才調整回來,追逐夢想的過程,其實常是得付出代價的。再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是十年前遊學時的舊地重遊,也是人生第三次的奧運之旅。第一次是巧遇,第二次算是有緣,第三次就可稱是朋友了。   不同的主辦國,呈現的奧運會也很不一樣,雅典、北京、倫敦,各有各的個性:希臘的浪漫(許多場館工程延宕)、中國的用心與好客(像個很會準

備考試的模範生)、英國的紳士與優雅(注重人與環境及永續),讓每次的奧運旅行,都封存為一段空前絕後的獨特回憶。奧運會是夢想,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人生哲學,若每四年就跟著奧運去旅行,透過運動,了解文化,認識差異,讓這世界更美好,我想這樣的人生,肯定是令人回味與美妙的。   2016年,四十不惑之年,也是另一個奧運年,這回在地球上幾乎是距離台灣最遠的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我已經準備好,邀請大家跟著阿智,來趟奧運旅行吧! 緣起  我的奧運夢──意外走上志工路我有一張表,上面列著我這輩子想完成的夢想。小時候,我算是個超級體育迷,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把當時還沒停刊的《民生報》體

育版四大版面,每個字都讀一遍後,才肯去吃飯、做功課。那是個電視還只有台視、中視、華視三台的年代,電視上播的體育節目少得可憐。在看了一大堆的文字報導,認識了許多世界級球星的名字後,卻只能在報紙的黑白版面上,偶而出現的照片裡,瞇著眼去觀察那些運動偶像,研究著他們的臉孔與他們的戰績有什麼關係時,這是完全無法滿足我強烈求知慾望的。那個時候三台唯一每週例行的體育節目就是每週日早上中視播的NBA籃球賽,我自然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畢竟電視這種媒體還是要比報紙來得生動的多。那個時代是湖人跟塞爾蒂克兩隊對抗最激烈的時期,開始看球的前幾年,都是他們兩隊在爭總冠軍的── 湖人魔術強生+賈霸+渥錫組成的三劍客,外加射

手史考特、鐵人AC Green,對上塞爾蒂克的大鳥柏德、長臂猿麥克海爾、酋長派瑞許、得分後衛安吉、控球丹尼爾斯,就成了我每週日上午的例行公事。那時有球賽看就已經很滿足了,也沒想過要看Live現場實況,更沒想過要坐到那滿場的觀眾席裡去。不過隨著年齡漸增,加上專業體育台的設立,看不完的世界級球賽,開始養大的我的胃口。曾經有一陣子,我的週六、週日就在緯來、東森、年代、衛視、ESPN等體育台間度過,棒球、籃球、桌球、羽球、網球、高爾夫球、撞球、足球、保齡球、美式足球,甚至有時連板球也看(板球是一種在過往英屬國家流行的球類競賽,有時一場比賽會打上四天,這種運動常被歸類為最無趣的一項運動)。也因此,我有很

多球類運動是看電視看到會打的。看了那麼多的球賽,腦袋就開始不安分起來,然後正巧碰上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自助旅行盛行,自己安排一趟體育賽會朝聖之旅就成了一件不是很難的事。

Covid-19疫情期間綠色體驗對於身心健康之影響

為了解決國家公園志工招募2020的問題,作者何孟昭 這樣論述:

  背景及目的:一場世紀大瘟疫,全面影響人們的生活形態,全球像是按了暫停鍵,所有經濟活動頓時靜止,世界各國為因應Covid-19疫情,實施各項封鎖政策,限制人們行動與社交距離,迫使人們需長期處於家中。疫情徹底改變了人們在公共綠地中進行身心恢復的能力,封鎖及隔離導致心理健康惡化,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憤怒、焦慮及各種的生理疾患症狀等等。近年來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重啟與自然的連結可促進身心健康,本研究主要探討在疫情期間受限於戶外活動減少,是否也可透過生活環境中的綠色體驗支持身心健康,同時探討自然連結經驗與生心理健康之關聯,開啟與自然療癒相關研究之對話。  材料及方法:本研究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方式

,於2021年11月12至2022年1月31日期間,透過線上招募全台20~59歲民眾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含個人基本資料、疫情期間的生活適應 (Questionnaire for Residents' Daily Status during COVID-19, QRDSC) 與綠色體驗調查表 (Greenery Experienced, GE)、自然關聯性量表 (Natural Relatedness Scale, NRS)、知覺恢復性量表 (Perceived Restorativeness Scale, PRS) 及華人健康問卷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

CHQ-12)。問卷數據以SPSS18.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 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法進行分析探討。  結果:本研究問卷透過網路回收有效問卷共226份,女性佔59.73%,男性佔40.27%;年齡40-49歲佔45.13%;學歷學士佔43.36%。受訪者背景在各研究變項的差異性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疫情期間男性與女性在自然連結的部分並無太大差異性;整體綠色體驗上,女性有較高的綠色體驗參與感;在知覺恢復性上,女性同樣高於男性;自覺健康上性別則無太大差異。年齡層在50-59歲的綠色體驗與知覺恢復性都具有顯著差異,顯示疫情期間綠色體驗對於中高年齡層,有助於注意

力恢復與身心狀況緩解更加明顯。自覺健康方面,結果發現自然連結特別對於憂鬱和家庭關係有顯著正向影響,同時也發現綠色體驗對於睡眠品質有較顯著正向的影響。  結論:疫情期間的綠色體驗與自然連結對於注意力恢復與身心健康具有正向的影響,在COVID-19疫情封鎖期間,人們的生活空間被迫侷限在有限的室內與特定的戶外空間中,此研究結果似乎更加凸顯人與知覺恢復環境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及人們面臨疫情的不確定性,透過自然連結和綠色體驗幫助安定身心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