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燕俐寫的 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新概念,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 和廖義榮,高震宇的 無痛退休:戰勝年改、對抗通膨,活到90歲也不怕的實用理財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如何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侯佳利所指導 蘇庭的 建構任務型導向智慧交談型理財機器人-以Linebot為例 (2019),提出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理財機器人、投資組合、風險容忍度、Fintech。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邵慶平所指導 游光德的 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制衝擊──以美國受任人義務為出發 (2019),提出因為有 自動化投資顧問、理財機器人、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新概念,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

為了解決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的問題,作者盧燕俐 這樣論述:

選對績優標的,5年獲利200%! 善用「微笑曲線」,進場永遠不嫌晚,景氣好壞你都賺! 聰明投資不投機,未來月月有得領,退休有保障! 台股基金規模創新高,前三名績效高達80%,勇冠全球! 力挺在地產業,賺飽自己荷包,最「愛台灣」的投資法!   0050和0056,哪個更能達到累積財富的效果?   台股萬八創新高,現在進場還來得及嗎?   股災來了該怎麼辦?理財專家盧燕俐報你知!   ▎打破迷思!台股基金獲利,比你想的多更多!   許多人誤以為台股基金表現「溫吞」很難賺,但細看2021年績效就會發現:106檔一般股票型基金中,有46檔績效超過50%,勝過大盤同期的49.47%。   如果

把時間拉長到5年,大盤5年漲了93.22%,而成立超過5年的一般股票型基金72檔,就有55檔績效超過100%。   換句話說,從5年績效來看,買台股基金賺贏大盤的機率,其實超過7成!更別說當中有7檔基金,獲利超過200%,等於比大盤多賺一倍!   ▎實戰操作!基金百百款,3方法找出高績效標的!   那麼,該如何挑出超高績效的投資標的呢?對於上班族或小資族來說,選擇長線存基金的方式較為理想,此時可以比較各支基金5~10年的績效,就能輕鬆找出合適的投資目標。   如果你希望追求短期高報酬,打算把火力集中在短線強棒基金,則要觀察其1~3個月內的績效,並搭配大盤走勢判斷,就能找到合適的進場時機。  

 萬一你有選擇障礙,或者沒有辦法足夠的時間心力來做功課,那麼旗艦型基金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不怕股災!母子基金聰明配置,退休沒煩惱!   疫情以來的國際局勢動盪,台股創新高後的回檔壓力,無不讓投資人膽戰心驚。而勞保破產的新聞頻傳,更讓民眾普遍對退休後的未來沒有信心,害怕老後生活缺乏保障。政策面我們無從插手,小老百姓只能自立自強!   理財專家盧燕俐將在書中不藏私分享她的理財之道、行情下殺時的應變原則,以及獨到的「母子基金」配置法:即使45歲才開始定期定額,60歲退休時也能無壓力樂享退休生活,邁向複利人生!   【適讀對象】   ✓剛學習投資,有選擇障礙、不知從何開始的理財小白。   ✓

害怕勞保沒保障,積極規劃退休金儲備的青壯上班族。   ✓追求財富穩健成長、未來月月有得領的存股族或指數投資人。   【理財小白不可不知的投資撇步!】   ➤淨值低不等於上漲機會高!想長期穩定獲利,0050比0056更理想!   ➤平時定期定額,閒錢逢低加碼,讓你的報酬多更多!   ➤比起存個股或主題型ETF,主動型基金更有創造超額獲利的機會。   ➤想找長線買點,跟著國安基金進場免煩惱。   ➤關注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反轉訊號就藏在其中!   ➤頻換經理人的基金要小心,操盤穩定度低,淨值也就難有起色。   ➤台股平均三年一次多空循環,高點不停利,一切白搭。   ➤停損沒什麼不好,冷靜思考能為你

醞釀下次反敗為勝的契機。   ➤債券基金也無法永保平安,投資評級要留意。   ➤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收益,固定追蹤並設定停利停損點很重要! 誠摯推薦   周輝啟/復華投信總經理   林偉賢/品學網科技聯合創辦人   張 錫/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兼國泰投信董事長   梁永煌/《今周刊》發行人   曾寶儀/知名主持人   劉宗聖/元大投信董事長   (按姓氏筆劃排序)   「台灣企業競爭力提升,帶動台股產生明顯的質變與量變,台股基金重回主場,透過最具代表性的台股ETF、台股基金,才能全面掌握台股投資機會。」──劉宗聖/元大投信董事長  

建構任務型導向智慧交談型理財機器人-以Linebot為例

為了解決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的問題,作者蘇庭 這樣論述:

任務型理財機器人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理財方式,除了具備門檻低、近24小時不間斷、低額手續費的優點,透過大量投資標的的歷史資料,例如:股票、基金、債券等等,可以分析未來可能潛在的趨勢,使得預測金融市場的發展變為可能,客戶也可以隨時隨地與理財機器人進行互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本研究使用LINE作為建構機器人的社交軟體平台,開發兩種類型的機器人,比較問答型機器人以及關鍵字式機器人對談上的不同,並且透過分析投資人的風險容忍類型,推薦適合的股票投資群組給予使用者作為投資建議,最後計算歷史平均報酬率是否符合使用者預期,驗證股票投資群組的可信價值。

無痛退休:戰勝年改、對抗通膨,活到90歲也不怕的實用理財術

為了解決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的問題,作者廖義榮,高震宇 這樣論述:

  錢不夠用的時代如何退休?   面對通膨,你現在的錢不是你的錢!   年金改革上路,本書教你活到老花到老,   無論年金改革怎麼變,都能從容登出工作,安心退休!   年金、投資、信託、繼承等,40歲起,必須知道的財富累積術,   高齡少子化,這樣規畫你的長壽人生,賺飽退休金,養錢防老。   ■拒當下流老人!利用時間複利預約不為錢煩惱的老後   ■落實財務自由!觀念、準備、工具三管齊下,財務顧問到你家   ■提早享受退休生活!只需工作到錢存夠,不需做到做不動   ■工作與退休無縫接軌!除了存錢,完整規畫退休生活四面向   退休計畫不是未來式,及早規畫,理出千萬退休金,享

受人生下半場!   退休規畫需要全方位完整考量,不該只著眼在錢多少的問題,還有醫療、老年看護、通膨等問題也需要一併考慮。本書為你量身打造,領你評估退休規畫四面向:財務、健康、生活型態、心理社會,並導正退休準備的迷思:   ■離退休還很久,先存子女教育基金比較重要?   ■等有錢再來投資?永遠不會有最好的存錢時機?   ■股票、不動產投資效益較高,不需要退休規畫?   ■平日花費就很省,退休後會更省?   ■退休後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   ■退休後投資資產只要維持債券的部位就穩當了?   ■退休後只要有全民健保就夠了?   你需要及早知道的退休資訊及準備:   ■到底該準備多少退休金?一

般勞工可領到哪些退休金?   ■現代人該有的退休計畫:安養信託加老年看護   ■「三桶水」配置退休金用途及退休生活安排   ■勞保到底會不會倒,你的退休金會不會領不到?   ■退休金要怎麼運用,才能每年都有生活費可用?   ■公教年金、勞工退休金不足的部分,該怎麼補足?   ■投資ETF、基金、投資型保險及信託、遺產贈與等如何規畫? 各界推薦   FPAT社團法人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長/國泰金控總經理 李長庚   新光投信投資暨行銷專案總監 呂忠達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 黃崇哲   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財經作家 夏韻芬  

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制衝擊──以美國受任人義務為出發

為了解決國泰投信基金手續費的問題,作者游光德 這樣論述:

因應金融科技發展而催生「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隨著網路及行動裝置普及使其重要性與日俱增。在社群媒體廣泛鼓吹之下,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受到千禧世代廣泛使用而逐漸成為自然人顧問之低價替代品,於此同時卻忽略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並非本質上不具利害衝突。事實上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可能產生更嚴重之利益衝突,其介於投資人及基金公司之間,可能受共同基金和交易所買賣基金所提供之誘因,而產生對於投資人不完全有利之建議。 隨著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將徹底改變個人投資方式,此問題愈發重要,有必要為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建立適當之監管,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須在保護投資者及允許自動化投資顧問創新、發展之自由間取得平衡。自動化投資顧問

為年輕投資者及非高資產投資者之選擇,使原未使用投資顧問者受到財務專家之保障;另一方面我國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相關子法課予投資顧問對於投資人負有受任人義務,在該義務下而應避免與投資人產生利益衝突。相關法制如何介入處理、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應否及如何扮演中立之角色,同時確保其營運自由不受過度限制,即為本文所欲探討的焦點。本文將著重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在我國發展所產生之影響及提出解決利益衝突之方式,並主要以美國法制與案例作為主要比較法素材,從現有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法制、研擬中法制為方向進行研究。本文認為現行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有許多缺陷,但其出現使得原未得到投資顧問服務之投資人得以低廉之費用獲得較佳之投

資服務。對於研究方向的結論與建議如下:其一,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在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及相關子法下對投資人負有受任人義務,原則應避免利益衝突,然而於部分情形下難以避免,應揭露利益衝突。得參考外國法制上Form ADV制度,藉由定期、即時更新告知投資人利益衝突之有無、程度,使投資人得以選擇投資顧問時作為其判斷基礎。其二,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相關子法在制訂時顯然無法預見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出現,因此將與部分法規產生衝突,隨著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通過後,於主管機關核准辦理之期間及範圍內,證券投資信託、顧問事業得不適用投信投顧法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