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首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土耳其首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德里克.比頓寫的 現代希臘史:希臘專家寫給所有人的國家傳記 和山內昌之的 伊斯蘭的悲劇:從中東歷史和地緣政治解讀中東複合危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30. ( ) 現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在更名以前的地名為「君士 ...也說明:( ) 現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在更名以前的地名為「君士坦丁堡」,有關君士坦丁這個羅馬皇帝的敘述,何者正確? (A)頒布基督教合法 (B)正式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王金國所指導 曾詩芸的 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國際觀之文化學習之行動研究 (2018),提出土耳其首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桌上遊戲、國際教育、文化學習、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楊三億所指導 陳俞斌的 敘利亞內戰與土耳其安全策略選擇 (2015),提出因為有 敘利亞內戰、土耳其、敘利亞、聯盟理論、安全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土耳其首都的解答。

最後網站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土耳其的命脉- 旅游资讯 - 途风网則補充:拜占庭城堡和墓地;塞尔柱时期的阿拉丁清真寺、穆罕默德帕夏市场和奥斯曼时期的穆罕默德市场等。 土耳其首都. 安卡拉机场保持国内和国际航空联系。自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土耳其首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希臘史:希臘專家寫給所有人的國家傳記

為了解決土耳其首都的問題,作者羅德里克.比頓 這樣論述:

《金融時報》年度歷史選書 認識現代希臘必讀佳作! 希臘共和國表揚的希臘史專家最新著作 本書作者羅德里克.比頓於二〇一九年得到希臘共和國的榮譽司令勳章,表揚他「對現代希臘及拜占庭歷史、語言及文學研究的卓越貢獻」。 希臘是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這部現代三百年史將顛覆你原本的認知! 希臘不只有神話和二千五百年歷史,她也有革命、內戰和學運; 希臘不只有美麗的景緻,她也有醜陋的政治鬥爭; 希臘不只有古文明,她也有動人的現代文學、音樂和電影…… 本書將引領你跟著希臘專家深入淺出的文字, 真正認識當代希臘的各種面貌。 自2010年希臘財政危機越演越烈以來,希臘便成為全球媒體反覆放大檢視的對象。過去幾年

的媒體報導充分凸顯出,人們對希臘作為現代世界休戚相關的一部分的認識竟如此匱乏。我們多半熟知古希臘文明是孕育後來所謂「歐洲」、「西方」文化,包括藝術、科學、社會科學、政治各方面的搖籃。但在現代,因希臘文化作為重要古文明延續的地位如此成功深植人心,不論在希臘或其他地方,要評斷現代希臘時都很難迴避(我們認為)適用於其祖先的標準。 因此,獲得希臘共和國認可的希臘專家羅德里克.比頓,也就是本書作者,將根據現代希臘自身的條件,帶領讀者認識真正的「現代」希臘。 作者一開始探問:誰是希臘人?哪些共同經驗、集體記憶、理想與成就,形塑了今日這個全球約一千五百萬人口的國家?一個貫徹始終的核心問題是:希臘與希臘人

屬於西方或東方?經過作者仔細檢視後發現,事實比直覺認定的(西方)更為複雜。 作者首先說明現代希臘如何建立與古文化傳統強有力的聯繫,進而為自身定義一種既希臘又現代的身份認同。書中將揭露希臘過去三百年令人驚嘆地在已逝文明的廢墟上建立現代國家的成就,探究其後果如何造成內部與外部的緊張,從希土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到希臘獨立戰爭、希臘內戰、從鄂圖曼帝國所屬到希臘王國、再到希臘共和國的艱辛歷程,以及希臘「統一」議題等等,如同2010年後,數任希臘政府與國際間不愉快的紓困協商中,一連串的誤解與危機如何導致難以收拾的危機。 全書簡要闡明古文明遺產在現代扮演的角色後,主要敘事將涵蓋從十八世紀到今日,述說希臘民族

國家與集體認同的形成,不僅限於希臘的居民,亦包括賽普勒斯的希臘人及生活在其他大陸的希臘社群,他們如何「成為希臘人」(being Greek)。最後,作者將以〈後記〉補充至二○二一年六月為止、原書未竟的希臘現況。 【推薦人】 前駐希臘代表 朱玉鳳 歷史評論家 公孫策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劉慧 【各界讚譽】 真希望我當年奉派去希臘工作的時候,就有羅德里克.比頓寫的這本《現代希臘史》專書可以看,相信對我的工作更有幫助!……現代希臘經歷了很多的苦難和考驗,這本希臘史有助於了解希臘的種種,難怪歐美佳評如潮,有這麼多人推薦!──前駐希臘代表 朱玉鳳 脫離鄂圖曼帝國前後,是現代希臘最關鍵的蛻變期

,這個擁有偉大文明的國家在那個時段,承受的劇烈變動和苦難,絲毫不遜於晚清時候的中國。看看今天的中國,再看看今天的希臘,感觸實多。二戰以後的希臘,先是接受山姆大叔的庇蔭,當然免不了得接受頤指氣使,後來加入歐盟,努力想要追上西歐的進步,卻免不了過程中的顛簸。在這之間,則是本書的主體內容,請讀者細細咀嚼了。──歷史評論家 公孫策 要去希臘前,帶著這本書再出門……本書以優美的文筆介紹這個令人著迷的國家。──《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審慎、研究深入、資訊新到令人讚嘆——絕對是這幾年來現代希臘的英文版標準通史。──《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這部現代希臘的精

彩「傳記」一定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比頓是世界上排名數一數二的希臘文化專家……除了非凡的學識和學問成就,他的寫作風格帶著平穩的情感,明確誠實令人耳目一新……具備極高的權威性。──《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太棒了……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希臘屬於整個世界,不僅屬於他們自己。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國家仍有其重要性,或許未來也是一樣。──《旁觀者》(Spectator) 比頓的地位尊崇,很適合說這個故事。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希臘專家寫給所有人的國家傳記」,比頓的重點不是說膩了的爭議——古希臘和現代希臘之間的連續性和不連續性——而是現代希臘認同的形成……清楚易讀的分析……本書的敘事公正且令人信

服,可以說服讀者相信希臘對現代歐洲發展成形的貢獻。──約翰.基特默(John Kittmer),《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市面上最棒的希臘歷史……文筆優美,徹底洞察希臘的文化和人民。我這輩子都會不斷翻閱這本書。──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周刊報導》(The Week) 比頓為這本書增添了吸引力十足的細節,不斷帶來驚喜……以特殊的風格涵蓋競爭激烈的歷史領域,令人讚佩的是完全沒有偏頗……在最具爭議的情節上認真表現公平,包括希臘最近很頭疼的困難問題,像是歐元區的債務及撙節……充滿學術風格,以文雅的敘事介紹這個迷人的國家。──西恩.麥克米金(

Sean McMeekin),《文學評論》 這本書探索歷史,不把希臘當成一個浪漫的國家,也沒有對希臘特別友善的想像,而是該國自古至今的真貌……比頓的敘事立刻成為相關主題最為卓越的論述。──伯明翰大學英國文學與語言學系教授 羅伯特.霍蘭德(Robert Holland) 非常精彩迷人的敘事……傑出的著作,適合推薦給任何有興趣的人。──倫敦政經學院現代希臘研究教授 凱文.費舍史東(Kevin Featherstone) 往東方的三條傳統路線中,希臘就橫跨兩條,因此具備了策略重要性,在二十一世紀,絕對會繼續衝擊歐洲的其他國家,所以想了解這個國家,一定要讀這本書。──《鄉村生活》(Country

Life) 作者簡介羅德里克.比頓Roderick Beaton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現代希臘與拜占庭歷史語言文學的榮譽教授。他的著作曾贏得三次朗西曼獎(Runciman Award),分別是《喬治.塞菲里斯傳:等待天使》(George Seferis: Waiting for the Angel – A Biography)、《現代希臘文學簡介》(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Greek Literature)和《拜倫的戰爭:浪漫的叛亂,希臘革命》(Byron’s War: Romantic Rebellion, Greek Revoluti

on),後者也進入達夫.庫柏獎(Duff Cooper Prize)的決選名單。他是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British Academy)的院士,在二〇一九年得到希臘共和國的榮譽司令勳章,表揚他「對現代希臘及拜占庭歷史、語言及文學研究的卓越貢獻」。譯者簡介嚴麗娟臺大外文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語言學碩士。現任職科技業,兼職翻譯。譯作包括《科技想要什麼》、《吸引力漩渦》、《達文西傳》、《你不知道的線上零工經濟》、《必然》、《二十種語言,另眼看世界》等五十餘種。翻譯此書同時複習很久以前學過的古典希臘文及重新了解當地的歷史,頗有興味。 〈推薦專文〉我認識的現代希臘 前駐希臘代表/朱玉鳳

〈推薦專文〉偉大的文明,苦難的國家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 各界讚譽 插圖及相片的致謝名錄 地圖列表 姓名、日期和稱號 給讀者的話 引言 國家及其祖先  祖先:古希臘人和中世紀羅馬人  後代:西方的Hellenes或東方的Romioi?  系譜 1 東方遇到西方? 一七一八~一七九七  邊境  越過邊境:來來往往的人、想法、貨物  古老土地中的旅人  農民階級、漁夫、農夫、修士 2 種子已播下 一七九七~一八二一  動亂的世界  革命觀念  在黑暗中生長之物 3 浴血而生 一八二一~一八三三  友誼社的終結  什麼樣的自由?  幾乎熄滅了  國際範疇  最後的助力 4 邁出生命中的第一步 一八三

三~一八六二  西方人的看法  東方的地平線  國族的新敘事  面對現實 5 年輕時的理想與哀愁 一八六二~一八九七  領土擴張的政治  國族與國族的限制  勝利與災難 6 兵役 一八九七~一九一三  國內的蕭條  國外的戰鬥  武裝動員  入陣 7 自我分裂 一九一三~一九二三  選邊站  斷層線再啟  國族與法理國家  崇高理想的結局  報應 8 重新開始 一九二三~一九四○  復原及更新  政客和將軍  斷層的變動    「新法理國家」和「第三希臘文明」  最後通牒 9 潰敗 一九四○~一九四九  法理國家的崩解  陷入暴力  新的斷層  戰至分出勝負 10 接受山姆大叔的庇蔭 一九四九

~一九七四  重新發現的國族  與左巴共舞  政治車禍  打上石膏 11 在歐洲長大成人 一九七四~二○○四  「改變」的十年  衝突中的身分  歐洲的好公民 12 中年危機? 二○○四~  「危機」的政治學  與「危機」共存 後記(二○二一年六月) 致謝辭 參考書目 〈推薦專文〉我認識的現代希臘 前駐希臘代表 朱玉鳳 真希望我當年奉派去希臘工作的時候,就有羅德里克.比頓寫的這本《現代希臘史》專書可以看,相信對我的工作更有幫助!當年我是懷著對蘇格拉底的智慧探索、亞歷山大大帝的英雄欣賞,以及雅典娜女神的文武神奇抵達了希臘,這些我所憧憬的全是古希臘。等到住居安置好了,開始工作

了,並試圖了解這個國家時,就有點迷茫了! 希臘友人陪我到雅典的國家考古博物館參觀,我無意間問了我的朋友一句話,「您知道這個雕像上刻的字是什麼意思嗎?」那時候我開始學希臘文,知道所有的字母,但是合在一起就不懂意思了,所以隨口問了友人。她說:「喔,這是古希臘文呢,我沒有學過,所以不懂!」我楞了一下,我們可是看得懂孔夫子留下來的經典,《論語》,還有那些《詩經》啊,《尚書》啊,《易經》…⋯。原來在希臘及南賽普勒斯,他們所說的是現代希臘語,如果要了解那些博物館裡的文字,抱歉了,那另外要再去學習古希臘文的。 現代希臘人很大一部分是靠著老祖宗的餘蔭謀生,那些殘垣斷壁古蹟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尤其雅

典衛城遊客如織,一些古代遺址也是人群比肩接踵。但是了解現代希臘的人還真是寥寥無幾。這本《現代希臘史》是翹楚之作,尤其作者是希臘史重量級專家,本身就是專門研究希臘的教授,而且是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的院士,一個外國人卻被希臘頒給勳章,表揚他在研究現代希臘史、語言及文學研究的卓越貢獻,令人肅然起敬。 作者在二○一五年八月開始寫這本書,而我是在二○一一年年底回到台灣,所以作者能夠了解當時希臘差一點被逐出歐元區的慘況。我在二○○八年到達希臘,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見證了希臘驕傲的一刻:二○○四年希臘方舉辦完新世紀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驕傲猶存,希臘的經濟成長歐洲是前段班的自滿欣喜。任誰都沒有料到金融危機來襲,

而希臘竟然不堪一擊。從此就開啟不斷更換政府的不穩定政局,民生凋敝,各行各業示威不斷,希臘人經歷了生活從天堂到地獄的驚悚過程,令人不勝唏噓。 我去希臘時,感覺可能會住一段時間,所以就請了一位希臘文的老師,她的名字是瑪麗亞,是一個希臘文學博士,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希臘的風土民情。她告訴我她的名字是聖母瑪利亞的聖名,所以在街上叫她一定要加姓氏,否則我一喊瑪麗亞,大概會有二十個人一起回頭,我笑彎了腰,她卻一本正經的說,希臘有一千多萬的人口,常用的名字不會超過五百個。也許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因為大家都會取個聖人的名字(聖人就那麼多吧!),因此每個人除了自己的出生日之外,還可以再過一個聖人的生日叫做 N

ame Day,所以一年有兩個生日! 在希臘,英文的地名往往和希臘文的地名不一致,我還蠻喜歡希臘的地名,例如希臘的首都雅典英文是Athens,但希臘文可是雅典娜。因為雅典娜是雅典城的守護神!我也喜歡第二大城,「帖撒羅尼迦」這個希臘名字,因為這個美麗的名字是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妹妹的名字,雖然費了我很久的時間,才能流利的說出這個希臘字。 希臘的古今交融,最受人欣賞,國會大廈也就是憲法廣場前面,站著穿希臘傳統服裝的衛兵,每當士兵換崗交接的儀式,就像我們的國父紀念館衛兵換崗交接一樣,總有許多人圍觀!他們著傳統陸軍服裝:小紅帽垂著黑縧帶,米色衣服,白長襪以及有趣的毛黑鞋,襯托希臘湛藍天空,好一幅彩

繪! 我們常讀到的巴爾幹半島是歐洲的火藥庫,事實上希臘就在巴爾幹半島最南端。半島上所有的國家除了希臘之外都曾經是赤化的鐵幕國家,就可以想像希臘在冷戰時代的難處情境,終於被西方強力支持抵擋了共產黨的進逼。有一次我和希臘友人聊天,聊到了我們彼此國家相似的處境:希臘在一九四九年也遭遇過內戰,我們也曾有內戰;只是希臘很幸運,政府軍最後贏了。這本希臘史專書更詳細說明了緣由。 我在希臘住了三年多,雖然無法了解希臘的全貌,但是對於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大概清楚了,他們的咖啡座恐怕是歐洲最多的。我們常開玩笑說喝咖啡聊是非,希臘人非常聰明,但很多事情自古至今,卻是聊出來的,頗有他們祖先三聖哲,蘇格拉底、柏拉

圖、亞里斯多德的精神傳承。 希臘是歐洲文明的搖籃,更是民主的聖地。現代希臘經歷了很多的苦難和考驗,這本希臘史有助於了解希臘的種種,難怪歐美佳評如潮,有這麼多人推薦!商周出版願意將這本書翻譯成中文出版,是一大福音,讓人可以深入了解這個位處南歐,地中海邊緣的國家,書名《現代希臘史》名符其實,本人鄭重推薦之。 〈推薦專文〉偉大的文明,苦難的國家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 如果不是看了本書,我對希臘的印象將仍然只是三大哲學家與雅典民主制度,也就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因此當二〇一〇年希臘發生國債危機時,我只能跟著新聞報導走,認為是現代希臘人好吃懶做有以致之;如果不是看了本書,當川普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

時,我在專欄裡提出「如果每個歷史上的帝國都要再次偉大,這個地球十個也不夠大」,其中就包括了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如果不是看了本書,當習近平喊出「民族的偉大復興」時,我最先想到的西方可以再次偉大的民族就是希臘。 以上都錯了,都不符現實,但幸好我看了本書。 近代史學者公認,現代的希臘政府始於一八二一年獨立戰爭,今年恰好是二百週年。本書則是從一七一八年開始述說現代希臘史,然而本文要從更早說起,並止於作者於〈後記〉補充的二○二一年希臘現況為止。這主要是方便讀者可以從打開第一頁就進入狀況,另一個原因是本書作者乃當代希臘權威,內文寫得夠詳細也夠透徹,實在不需要我對本書內文添更多「蛇足」。 古希臘文化被

羅馬帝國承襲,希臘羅馬文化又在文藝復興之後成為歐洲文化主流。而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希臘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統治之下,拜占庭帝國的疆域及於歐洲和亞洲,拜占庭帝國也將基督教傳入巴爾幹半島各國和東歐,包括俄羅斯人信奉基督教就是受拜占庭影響。重點是,拜占庭帝國的官方語言是希臘語,因此在十九世紀的「現代希臘」,不僅自認是古希臘的正統傳人,也是拜占庭傳統的繼承者。 隨著拜占庭帝國盛極而衰,希臘本土在幾百年間受到很多異族入侵,包括哥德人、匈奴人、斯拉夫人、威尼斯人等等,文化上影響最深遠的是斯拉夫人,迄今俄國和希臘都是信奉東正教最主要的國家。但是對國家發展影響最大的是第四次十字軍東

征,在威尼斯人的商業思考影響之下,十字軍揚棄了最初的宗教目的,開始對君士坦丁堡控制的富庶地區大肆劫掠,乃至於信奉東正教的希臘人,在當時甚至視信奉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土耳其人為解放者。 終於,鄂圖曼帝國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後來更征服了整個巴爾幹半島,成為近東強權達數世紀之久。由於鄂圖曼帝國對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高於西歐,帝國境內的希臘人還能享有部分自治權,更由於鄂圖曼帝國初期沒有對希臘人課徵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所以當時還流行一句諺語:「土耳其人的劍比法蘭克人的麵包好」。(當時的歐洲霸主是法蘭克王國。) 鄂圖曼帝國存在超過六百年,雖然希臘早一百多年脫離鄂圖曼帝國,但由於鄂圖曼帝國始終都定都君士坦

丁堡(今天的土耳其首都仍在伊斯坦堡),希臘人的骨子裡因此根深蒂固的存在著「君士坦丁堡思考」,這是幫助讀者理解本書內容很重要的一點。 脫離鄂圖曼帝國前後,是現代希臘最關鍵的蛻變期,這個擁有偉大文明的國家在那個時段,承受的劇烈變動和苦難,絲毫不遜於晚清時候的中國。看看今天的中國,再看看今天的希臘,感觸實多。二戰以後的希臘,先是接受山姆大叔的庇蔭,當然免不了得接受頤指氣使,後來加入歐盟,努力想要追上西歐的進步,卻免不了過程中的顛簸。在這之間,則是本書的主體內容,請讀者細細咀嚼了。

土耳其首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1000年前左右的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当时不管是炼金术士,或者神秘学研究者,很多人都在私底研究一本极其神秘的魔法书。据说这本书不仅记载了各种古老的历史,以及远古失落的知识,还有真实存在的魔法,甚至还有人说通过它,研究出可以召唤远古的神灵方法。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在研究魔法,炼金术这些神秘的东西。市面也有着众多的魔法书籍。但是最离奇的就是,只要深入了解过《死灵之书》的人,最后都会变得行为癫狂,胡言乱语,说他们见到了怪物,魔鬼。甚至还说他们感知到了神的存在,但是没有任何人看清楚神灵的样貌,这些神没有具体的形象,不可描述,没有实体,他们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人类在他们面前甚至比蝼蚁都要显得渺小。所以这些人通过《死灵之书》,哪怕是在精神上的稍稍的感知到神灵的存在,他们的大脑也不能承受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要么变疯,要么就直接死亡。
所以,在公元1050年,君士坦丁堡的牧师首领米海尔(Michael I Cerularius),则下令要将《死灵之书》列为禁书,并且留存在民间的书也要全部销毁。当然,米海尔的命令只是在表面上禁止了这本巫书。此后《死灵之书》依然被那些神秘学研究者秘密传阅、抄写。
据说后来在1228年,丹麦学者奥洛斯 · 沃缪斯就把原来的希腊文版本翻译成了拉丁文。又一次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死灵之书》,于是又一次,大量的炼金术士,牧师,要么变疯,要么离奇死亡。于是在1232年,《死灵之书》再一次被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列为禁书。按照科学来说,魔法,神话这些都是骗人的把戏。但是这本《死灵之书》却连续两次被列为禁书,就不得不让人思考,难道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一本有魔力的书本吗?这本书上面到底又写了些什么呢?首先,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本书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
#禁书#死灵之书#克苏鲁#炼金术#魔法#奇闻#未解之谜#魔鬼

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國際觀之文化學習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土耳其首都的問題,作者曾詩芸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國際觀之文化學習,並探討學生在運用桌上遊戲進行國際教育課程時的實施歷程、成效與影響。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國小四年級二十八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歷經兩個國際文化主題課程的統整教學,各搭配一款改編的桌上遊戲,進行十堂課的課程實施,輔以資料蒐集與分析、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四:其一探討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國際觀之文化學習之教學歷程;其二探討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國際觀之文化學習之遭遇問題與因應策略;其三探討學生在接受桌上遊戲輔助教學後,在國際文化學習之知識與態度方面之學習成效;其四探討研究者在此行動研究歷程中,

所獲得的專業成長與省思。研究發現如下:一、桌上遊戲融入國際文化教學的時機為複習與評量;程序上先複習與示範後再進行;重要原則為遊戲規則簡單、留意學習成效與維持學習品質。二、教師運用桌上遊戲教學時,會遇到教學時間不足及內容抽象的問題,研究者透過調整教材內容及運用多媒體輔助解決。三、桌上遊戲的特質有助於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國際觀之文化學習成效。四、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國際觀之文化學習之教學行動,有助於提升教師課程準備與教學實施之專業知能。

伊斯蘭的悲劇:從中東歷史和地緣政治解讀中東複合危機

為了解決土耳其首都的問題,作者山內昌之 這樣論述:

一本讀懂中東伊斯蘭世界,通曉中東地緣政治 獲獎無數的伊斯蘭研究專家重要代表作   中東文明的發祥地阿拉伯半島與肥沃月灣,這兩處古希臘人和羅馬人口中的宜居之地「人境」,在當時是東西交通要道的商業樞紐,也是連結東西方的交會點。古伊斯蘭世界的人就是在這片銜接歐洲、中國與印度的「人境」中,發揮著文化觸媒的作用。從地理環境來看,這片商賈往來、適宜農耕的乾燥地帶富有風情,但也充滿爭端與動亂,為今日中東各國的紛爭埋下遠因。   在能源問題尚未出現的古代,中東就因地緣和宗教紛爭等因素而形成動盪不安的局面,到了現代更為嚴重。分屬遜尼派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什葉派的伊朗,長年來兩大宗派對立,與中東地區混亂的政局和利

益交纏糾葛,是形成中東複合危機的關鍵因素。而近代阿拉伯半島與肥沃月灣發現原油、天然氣等地下能源,中東對國際政治與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已然具備重要的戰略地位,另一方面也成為好戰分子活躍的舞台。   「昨日的敵人是今日的盟友。」這句中東諺語道出了詭譎多變的中東局勢。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的勢力、土耳其-伊朗-俄國的三角關係、流入歐洲的難民等問題層出不窮,目前中東一些失敗國家喪失了政治機能,當地與外國勢力紛紛趁機介入,拉扯其中。一連串動盪不安所構成的「中東複合危機」,最終將世人帶往何處?此刻我們所處的世界正經歷什麼樣的變化?起因為何?對於錯綜複雜的中東世界,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本書以這些問題

為契機,鉅細靡遺地考察,同時也回顧近年發生在國際間的重大事件。作者山內昌之是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中東伊斯蘭專家。他使用「中東複合危機」這個名詞,來定義第二次冷戰與後現代戰爭在中東地區所形成的各種複雜現象。他展開中東地圖,從歷史和地緣政治的視野,對各國的關係與勢力版圖進行拆解與重構。他以歷史學與地緣政治學為經緯,深入淺出地解讀中東危機。他的分析脈絡分明,對於掌握中東局勢極有幫助,也為關注中東問題的讀者提供參考的因應之道。即使對地緣政治陌生的讀者,也宛如置身歷史現場,與作者一同俯瞰古波斯(伊朗)、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和現代歷史的長河。 本書特色   ▎山內昌之是日本首屈一指的

中東伊斯蘭專家,因研究國際關係史與伊斯蘭社會而多次獲獎,本書來自他在明治大學國際綜合研究所「中東.中亞地區政治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計畫」的研究成果。他對中東問題的研究不限於阿拉伯世界,採取全面的觀照和解讀;本書更加遊刃有餘,不論是伊朗、土耳其或俄國的立場與企圖心,對於各國的關係與勢力版圖,他都以相當的篇幅進行拆解與重構,中東複合危機的複雜性得以立體地浮現。相較於討論範圍限縮於阿拉伯世界的同類書籍,本書不但在深度與廣度上都非常出色,而且充滿人道關懷。即使時局多變,本書仍深具洞見和啟發性,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本書結合歷史、宗教、地緣政治等學科,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來回對照。作者將晦澀難懂的議

題連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概念上,使人更容易抓住事件的概要。他也富有創意地創造出許多概念,讓讀者更容易了解議題。他以獨特的視角來理解中東的議題,他的分析脈絡分明,對於掌握中東局勢極有幫助。 名人推薦   「昨日的敵人是今日的盟友。」這句中東諺語道出了詭譎多變的世局。對於錯綜複雜的中東世界,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山內昌之以銳利的目光,穿過現象表層,帶領讀者回到「哈里發」出現前的阿拉伯世界,重新審視古波斯與鄂圖曼帝國的興衰歷史,藉此思索今日中東複合危機的遠因,並推測中東強權未來的歸屬。」──宮崎正廣,書評作家   本書標題看似聳動,內容卻格外厚實。作者山內昌之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伊斯蘭研究專家,也是

通曉國際關係的歷史學者。他以豐富的歐洲與中東知識,結合對文化與宗教的觀察,寫成這部深具洞見的著作,即使對地緣政治學陌生的讀者,也宛如置身歷史現場,與作者一起俯瞰二十一世紀現代史的漫漫長河。──宮家邦彥,日本前外交官、CANON全球戰略研究所(CIGS)研究   山內昌之教授的《伊斯蘭的悲劇》不僅掌握中東情勢,更是理解當今國際政治架構、直搗中東問題核心的關鍵入門書。根據書中的分析,二○○一五年十一月的巴黎恐攻在伊斯蘭國的穿引下,與中東複合危機產生了密切關聯。恐怖攻擊是結合第二次冷戰與後現代型戰爭所形成的危機,世人不可輕忽。──佐藤優,日本前外務省主任分析官、作家   近年日本學者對中東的關注

持續增加,一來因為日本人質成為伊斯蘭國的受害者,二來日本的西進野心在安倍任內再次顯現,使得中東研究出現了別樹一幟的「日本學派」,我們也得以用有別於歐美敘述的東方視角,來理解錯綜複雜的中東問題。《伊斯蘭的悲劇》正是這樣的代表作。──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為了使讀者更容易了解議題,作者富有創意地創造出許多概念,這也是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由此可以窺見這位日本學者如何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理解中東的議題。──張育軒,自由撰稿人   作者簡介 山內昌之   1947年生於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畢業,東京大學學術博士。曾任開羅大學客座副教授、東京大學教養學部副教授、土耳其歷史

協會研究員、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東京大學中東地域研究中心長。2012年自東京大學退休,現為明治大學特任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並擔任三菱商事顧問、富士電視台特別顧問。他的研究範圍廣泛,獲獎無數,尤以國際關係史與伊斯蘭社會研究為著,包括:發展中國家研究獎勵賞、三得利學術獎、每日出版文化獎(兩屆)、吉野作造獎、司馬遼太郎獎等。2006年獲頒日本國家紫綬勳章。著有《蘇丹加里耶夫之夢》(東京大學出版會,岩波書店)、《中東國際關係史研究:土耳其革命與蘇俄1918-1923》(岩波書店)、《垂死的利維坦》(講談社)、《基進的歷史》(中央公論新社)、《歷史是什麼》(PHP研究所)、《嫉妒的世界史》等書。《伊

斯蘭的悲劇》一書來自他在明治大學國際綜合研究所主持的「中東.中亞地區政治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計畫」的研究成果。 譯者簡介 張雅茹   嘉義人,政治大學中文碩士,京都嵯峨美術大學研修媒體藝術。曾任職於出版社,也曾從事地方文化局策展工作。   推薦序 日本學者眼中的「後現代戰爭」/沈旭輝 歐亞大陸西側的悲劇/張育軒   前言   導論  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對決:恐怖的宗派戰爭 震撼全世界的斷交宣言/伊朗經濟制裁的解除與伊核協議的影響/沙烏地阿拉伯致力研發核能,MbS對MbN/食利國的變質引發不滿/王族敗德與放蕩的危機/文明古國伊朗的「思覺失調症」/伊斯蘭革命高於一切法律嗎?

/宗派戰爭激化的恐怖後果   第一章  後現代型戰爭與中東複合危機:國家.內戰.難民 兩次冷戰的差異/陷入連環鎖的土耳其/何謂後現代型戰爭?/普丁與他自己的戰爭/伊斯蘭國與車臣的聖戰士/隱藏的棍棒與三位獨裁者/中東秩序無法回到二○一四年以前的樣貌/「失敗國家」與宗派的斷層線/土耳其的孤立與「伊斯蘭土耳其權威主義」/敘利亞──俄國的武器實驗場/難民問題和恐怖主義   第二章  巴黎恐攻與「新東方問題」:戰爭與市場之間 跳脫疆域或超越領土的「戰爭」/歐美極右派保守陣營對穆斯林的排拒/伊斯蘭內部分裂的危機/民族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崩壞/西方自由與民主主義的局限/缺乏新世界史觀的領袖/謊言與負債/德國涉入

的「新東方問題」   第三章  地緣政治與穆罕默德的真實面:大寫與小寫的伊斯蘭教 中東──連接北非與中國的貿易樞紐/安那托利亞高原與伊朗高原/心臟地帶與世界島/伊朗──從地中海到印度洋、從裏海到灣岸/七世紀初的伊斯蘭教/大寫與小寫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重視合理性/波斯帝國薩珊王朝與拜占庭帝國/發揮多樣才能的穆罕默德/小寫的伊斯蘭教   第四章  遜尼派與什葉派:從分裂走向抗爭 伊斯蘭分裂的試煉/伍麥葉王朝將宗教推向政治化/阿拔斯王朝與東西文明的交會/鄂圖曼帝國將伊斯蘭宗教組織納入官僚體系/凱末爾與世俗主義共和國/「民族國家」薩法維王朝/缺乏「公正性」的巴勒維王朝/與穆罕默德的使命本末倒置的現

實   第五章  仁慈的宗教家、前瞻的政治家:政治與軍事間的平衡感 伊斯蘭國是「哈里發國」嗎?/恢復奴隸制度/宗教、政治、軍隊的最高指導者穆罕默德/仁慈的宗教家、前瞻的政治家/關於免除刑罰/孩子為床的主人所有/通姦罪與石刑/叛教、殺人、竊盜等重罪/穆罕默德堅守「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第六章  「伊斯蘭國」:敘利亞戰爭與難民問題的深淵 「阿拉伯之春」與伊斯蘭國的誕生/罪犯與預備戰士的淨化/錯綜複雜的紛爭伊斯蘭國走私原油/敘利亞需要阿薩德嗎?/普丁的外交手腕/俄國與伊朗是同盟,還是對手?/俄國無法容忍伊朗擴大影響力/普丁與「新東方問題」/「穩健派反政府勢力」真的存在嗎?/阿薩德的馴獸師/歷史的荒

謬性清楚地浮現/從內戰到代理戰爭和後現代型戰爭/歐洲對敘利亞難民嚴格審查/灣岸諸國中也有非利己主義國家/難民的「樂觀期待」恐將幻滅   第七章  新俄土戰爭的危機:兩個帝國 從外交玩家躍身為參戰國/土耳其擊落俄國軍機事件的起因/大戰的導火線?/土庫曼人與「移動的管線」/土耳其的戰略優勢受到動搖/庫德人與伊斯蘭國,哪個「比較不壞」?/「鄰國零問題」外交政策的破局/普丁恢復了戈巴契夫所反對的蘇聯中東戰略/從「藍流」到「土流」   第八章  中東核擴散的誘惑:伊朗與土耳其的競爭 俄國與伊朗「同盟」,對歐美施壓/以色列防備伊朗的核武發展/關於維也納伊核協議的評價/亞洲的未來與伊朗密切相關/土耳其與伊朗

:從友好到對立,再走向協調/早期警戒雷達系統的設置,艾爾段參謁伊瑪目阿里清真寺/第二次冷戰下的土耳其、伊朗、庫德族/土耳其、俄國、伊朗三國鼎立的危機   後記 中國與「伊斯蘭國」   第三章 地緣政治與穆罕默德的真實面:大寫與小寫的伊斯蘭教(摘錄)◎安那托利亞與伊朗高原從古代到現在,在阿拉伯半島與肥沃月灣西北邊的敘利亞、東北側的伊拉克,及南邊的葉門境內有廣袤綿延的高原地帶,分別是敘利亞的安那托利亞高原、伊拉克的伊朗高原、葉門的衣索比亞高原。哈濟生稱這些區域為「政治的內地」。安那托利亞高原位於敘利亞北部,昔日是拜占庭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統治的核心重鎮。其中,相當於今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地方,在一

四○二年曾遭中亞帖木兒帝國的入侵,當時迎戰的是鄂圖曼帝國的統治者第四代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安卡拉的位置四通八達,與中國的徐州類似,地理上都易造成東西兵戎相向。無論是現在的伊拉克或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都是以伊朗高原為背倚。從地緣政治來看,伊朗與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原是什葉派人口密集地區,這與波斯灣灣岸地區的什葉派分布有一定程度的關聯。而如同過去阿曼與印度洋上的桑給巴群島、南亞往來密切,從前的葉門與衣索比亞—當時叫做阿比西尼亞的地方—也有很強的連結。有研究推論那裡曾經是一片汪洋。因此,把阿拉伯半島想像成沙漠遍布的不毛之地並不正確。在七世紀伊斯蘭教勃興之初,教化最早在敘利亞與伊拉克流行, 其後這兩個

地方成為伊斯蘭教擴張的最前線,教義由此傳播至安那托利亞與伊朗。此外,別忘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與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在過去分別是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繁榮的中心城市。現今以敘利亞、伊拉克為軸心,發展出兩組對立關係:一是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與遜尼派伊斯蘭國的對抗關係,另一個是什葉派勢力伊朗與遜尼派勢力沙烏地阿拉伯的對立關係。至於參與敘利亞戰爭的各個關係國,則分布在敘利亞、伊拉克周圍的阿拉伯半島(包含灣岸諸國)與肥沃月灣(包含以色列與加薩)。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古代往返於敘利亞、伊拉克與阿拉伯半島,或通行於葉門與阿拉伯半島之間的人,基本上都是商人。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出生前喪父、幼年喪母,自幼在祖、叔父的

養育下成長。他出身古萊什族部落的名門哈希姆家族,三代以前的祖先就在商貿雲集的阿拉伯半島及「沙姆」(敘利亞古名)招募組織隊商。穆罕默德從少年時期也開始承襲家業、跟隨隊商,並遵循部族的習俗走訪「沙姆」。

敘利亞內戰與土耳其安全策略選擇

為了解決土耳其首都的問題,作者陳俞斌 這樣論述:

敘利亞內戰爆發後,由國內問題衍生成區域問題,並影響土耳其與敘利亞兩國關係。自土耳其正發黨於2002年開始執政後,開始與敘利亞阿賽德政權展開和平交往,然而內戰過程中,阿賽德政府不顧土耳其的民主化建議,持續與反政府組織交戰,影響到土耳其的國家安全與利益,促使兩國關係再度交惡,讓土耳其最終轉向與美國盟友為首的國際社會共同對抗阿賽德政權。本文研究發現,土耳其從正發黨於2002年執政後至2015年敘利亞內戰過程中,先後採取「聯盟理論」中的「避險」策略與「抗衡」策略應對敘利亞政府,以保障其國家安全與利益。土耳其的「避險」策略與「抗衡」策略成因,當中包含國際強權與周邊國家因素。然而,即便土耳其將其安全策略

轉換成「抗衡」策略,與美國盟友為首的國際社會共同對抗阿賽德政權,其外交策略仍與反阿賽德陣營國家產生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