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講義國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地理講義國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俞貴馨寫的 輕鬆讀完新舊約:聖經綱要 和劉勛的 稱霸:春秋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全二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歷屆試題、複習講義(國三用) (新北市新泰國中劉繼文老師提供)也說明:【國中歷史篇】 感謝 Zoe Wu 及陽明佳偉 (感謝~高雄市陽明國中吳宜蓉老師提供) 歷史科沒有網路的教學影片只有小巨星宜蓉製作會考一至四冊複習PPT 、國二下第一課補充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真哪噠 和中華書局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黃承令所指導 何黛雯的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2021),提出地理講義國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資產、空間敘事學、歷史場所、場所精神、空間意識、文化地理學、文化地理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彭明輝所指導 張揚舞的 北平輔仁大學與中西交通史的萌芽 (2021),提出因為有 北平輔仁大學、學術共和國、中西交通史、現代中國史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地理講義國二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中課程學習交流群| 💗社會科讀書方法... - Facebook則補充:1、七年級地理課本的角色定位,以前分享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 2、國中三年不能忘的地理基礎概念 ... 照片是打國二起開始用的社會科講義(國一沒看到這版本),.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地理講義國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輕鬆讀完新舊約:聖經綱要

為了解決地理講義國二的問題,作者俞貴馨 這樣論述:

讀完〈創世記〉卻一直出不了埃及? 很多人常常因為聖經的複雜歷史背景與人物關係, 總是讀不得要領、無法循序漸進,甚至半途放棄! 但這回,您不但可以「出埃及」,還能直達「啟示」路! 本書特色   精簡不遺漏,精準不重覆!   提綱挈領條列清晰:逐章解析學習目的、作者簡介、背景說明、簡易分段、內容摘要、書卷特色、中心思想等,明確呈現各書卷架構與脈絡。   各類圖表強化記憶:舉凡歷史年代、地理位置、相關卷書比較等,以直覺式圖表及邏輯性層次,幫助讀者深入理解當代背景。   文字精鍊節奏明快:信息統整、分析、歸納、比較,一目了然,好讀好懂好吸收,讓您飽饗一趟輕鬆愉悅的讀經之旅。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為了解決地理講義國二的問題,作者何黛雯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如何被人們所理解,如何透過空間敘事的方法,作為意義的創造,進而成為理解文化資產的取徑。文化資產作為敘事的文本(text)或事件(event)的見證,事件往往發生於特定空間與時間之中,為歷史敘事中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方法取向,作為解釋或理解事件的特殊方式。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討論亦關乎保存價值特徵的詮釋與呈現,以及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意義述說。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以敘事視為詮釋的方法,作為一種行動或再現,意義透過主體意識的視域開展得以體會,而當主體意識進行敘事的表述,也如同濾鏡般的再現或詮釋所謂真實的探究。本文考察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實務上,對於文化資

產所在的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與真實性保存觀念的時勢問題。在城市現代化過程的徵候,重新觀看文化資產空間作為社會產物以及使用價值,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透過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歷史書寫詮釋,以助於文化資產的理解與保存。而在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將論及如何透過空間的再現來創造意義,空間的敘事與空間的設計生產作為地方創造的方法。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史料收集、實地田野觀察、測繪與深度口述歷史訪談以建構空間敘事文本內容,包括:實存空間敘事文本、歷史空間敘事文本、行動空間敘事文本,以及經驗空間敘事文本的建構,透過言談分析與敘事研究的方法進行空間敘事的工作,敘事也視為文化社會行動,主體經驗生產與自

我教習的過程。本研究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學,包括: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特徵與意義創造;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文化資產詮釋行動與地方創造,透過文獻理論評析到實務經驗的案例樣本研究,探討論述與實踐之間的困境與契機。研究結論:首先透過空間敘事研究多樣文本內容的研究,作為理解文化資產生命的取徑,強調歷史場所「存在」的重要,透過人地共生的關懷,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參與、詮釋與實踐的過程,共譜文化資產空間的生命敘事。第二,強調在地參與的詮釋行動,開展以人為本的永續實踐,進而由物質性保存轉向文化社會理解,參與在地行動的強調,有助於文化價值與當代重新連結,以共創未來,以場域脈絡性的保存思維,落

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之中,亦為文化資產從再利用到再生活化的期待。第三,藉由空間敘事的詮釋行動,作為主體經驗生產與社會自我教習場域,經由社會力的啟動到再社會化的體現,透過文化資產價值特徵的指認與共同經驗的再生產,以再塑地方感,亦即經由再社會化過程,導引出文化資產對於城市公民的意義,並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作為中介文化空間治理分析模型與文化資產敘事空間設計的詮釋內容與方法架構。

稱霸:春秋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全二冊)

為了解決地理講義國二的問題,作者劉勛 這樣論述:

本書跳出“禮崩樂壞”的舊視角,從國際政治博弈和國內政治演化的視角來解讀春秋歷史,是一部講解春秋政治故事的大眾歷史讀本。全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為《齊桓篇》,下冊為《晉文篇》。 《齊桓篇》圍繞“齊桓霸業”這個關鍵字,從西周舊秩序的崩潰談起,講述各個諸侯國在這個大環境下,在謀求建立新秩序的過程中,為自身發展和爭取更高地位所做的努力,重點聚焦在齊國,分析了齊國經過四代君臣不懈努力,最終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終成霸業的歷史過程。 《晉文篇》講述晉國在變革中興起,在磨難中壯大,在晉文公團隊領導下稱霸,並與南方霸主楚國共同建構天下新秩序的歷程。在本書篇末,作者從宏觀角度梳理了春秋國際秩序“迷茫—探索—新

常態—制衡態”的演化脈絡,展現了春秋前期歷史的發展大勢。   劉勳,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上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學助理教授,上海國學新知傳統文化學習中心創始理事。2009年回國後長期從事《左傳》研究和普及工作,著有《春秋左傳精讀》,並在澎湃新聞私家歷史發表春秋史文章多篇。 齊桓篇 前言 東遷:周王室管控的天下國際舊秩序走向終結  從妖女禍國到二王並立:探尋西周滅亡、平王東遷的歷史真相    西周滅亡的“正統”版本    傳世文獻留下的真相線索    《竹書紀年》“二王並立”說    清華簡《系年》揭示的新資訊    勾勒西周滅亡真相的輪廓  從良性匡

扶到惡性顛覆:梳理諸侯與王室關係的演變歷程    王室實力衰弱,諸侯日漸游離    從匡扶到顛覆:諸侯—王室關係的演變    頂層管控者出局,諸侯進入迷茫期 小霸:齊國、鄭國的早期霸政探索  天下一盤棋:春秋前期主要諸侯國的政治地理形勢  周王畿    晉國    楚國    齊國    秦國    其他列國    周道    總體敘事結構的簡要說明  鄭國的強勢崛起:鄭桓公東遷建國,鄭莊公隱忍平亂    鄭桓公與太史伯的“隆中對”    鄭桓公東遷建國,鄭武公鞏固發展    鄭莊公隱忍平亂:《左傳》的傳統說法    鄭莊公將計就計:出土文獻新說  齊、鄭小霸的啟動:齊僖公調停爭端,鄭莊公抗禦

北戎    周鄭交惡,齊鄭交好    宋君位之爭和衛州籲之亂    諸侯伐鄭,鄭莊公面臨孤立    魯鄭交好,鄭莊公成功突圍    齊僖公和解尊王,鄭莊公謀求轉變    鄭莊公本性難移,武力伐戎討罪  齊、鄭小霸的歷程:“文小霸”低調蓄勢,“武小霸”後繼無人    伐許換地:鄭莊公小霸的高峰    魯桓公弑兄:魯鄭關係升溫的內幕    華孔政爭:宋國弑君內亂的真相  楚國入場,齊魯聯姻,紀國危局    桓王箭上身:王權沒落的標誌    紀國求救,鄭國敗戎,王室掙扎    鄭莊公去世,魯桓公加入爭霸    齊僖公去世,齊襄公再接再厲 齊桓:開創霸主管控的中原國際新秩序  齊桓霸業的奠基:“無常”

齊襄公的功績    鄭國兩度內亂,昭厲二君並立    衛鄭先後內亂,魯桓公誤判形勢    魯桓公身死齊都,齊襄公干預鄭亂    未亡人變身攝政,齊襄公平定衛亂  齊桓霸業的啟動:制服魯國,鄄地始霸    齊襄公遇刺身亡,魯莊公翻盤未遂    齊桓公迎回管仲,奠定霸業勝局    曹劌一戰成名,魯莊公全力爭霸    楚國強勢崛起,伺機北上爭霸    齊桓公平定宋亂,魯莊公爭霸夢碎    鄭厲公復辟,楚文王進取,齊桓公始霸  齊桓霸業的轉正:管控鄭國,周王賜命    鄭厲公壯志未酬,鄭國從此沉淪    文姜去世,魯莊公服齊,楚成王即位    魯莊公迎娶齊女,齊桓公霸業轉正  齊桓霸業的昌盛:尊王攘夷

,存亡繼絕 子元荒淫身死,子文匡正楚國    齊桓公北伐山戎,攘楚納入議程    魯莊公身死國亂,齊桓公低調介入    齊桓公救邢定魯,立大功存亡繼絕    齊桓公救援衛國,公子友匡正魯國    陽穀倡議立規矩,南征楚國揚威名    干預周王立儲,籠絡鄭伯人心  齊桓霸業的盛極而衰:葵丘極盛,晚景淒涼    締結葵丘公約:齊桓霸業的巔峰    葵丘之盟內幕:管仲力諫阻止僭越    平息中原戎亂,應對南蠻東夷    管仲叮囑終無果,齊桓餓死蛆出戶  成就齊桓霸業的管仲改革:以曹劌作為對照    管仲改革成就的定性判斷    三國伍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    作內政而寄軍令    三選都鄙人才,

相地而衰征    親鄰國,征淫亂,朝天子,成霸業    另一種“畫風”的管仲改革    探索管仲改革的真相    曹劌諫鑄鐘、論修政    曹劌論守邊、三和、顯道    曹劌論攻守、親和義、三代之道    探索魯莊公—曹劌故事的真相    從新政到舊禮:管仲改革的地位轉變 晉文篇 晉文:與楚成王共創“晉楚爭霸”國際新秩序  晉國霸業的起點:曲沃小宗奪取晉國政權    分封曲沃國:晉國內亂的導火索    三代不懈奮鬥:曲沃代晉的歷程    破壞與新生:曲沃代晉的歷史意義  晉文霸業的奠基:晉獻公統治的功業和危機    殺盡群公子,謀劃滅虢國    獻公聽信驪姬,外放重耳夷吾    獻公滅國拓土

,太子陷入危局    太子擊敗赤狄,父子嫌隙加深    獻公借道伐虢,太子自殺明志  晉文霸業的孕育(一):晉國政局的長期動盪    重耳奔狄,獻公滅虢,百里奚入秦    無蓄群公子:晉國稱霸的秘笈    晉獻公身死國亂,秦穆公擁立夷吾  抓住或放棄:夷吾和重耳的抉擇    夷吾當權諸事不順,重耳黨羽興風作浪    韓之戰晉國慘敗,促改革因禍得福    秦穆公霸業啟動,晉惠公割讓河東  晉文霸業的孕育(二):公子重耳的多國流亡    重耳流亡記:狄—晉—衛—齊    宋襄公強行稱霸,楚成王穩步推進    秦穆公東遷戎狄,太子圉逃歸晉國    重耳流亡記:齊—曹    宋襄公兵敗泓水,楚成王勝利

在望    宋襄公:信天追夢的商王後裔    重耳流亡記:宋—鄭—楚—秦    重耳在秦國(一):迎娶懷嬴,出席享禮    重耳在秦國(二):接受試探,贏得支持  晉文霸業的興起:修明內政,出定襄王    重耳奪權即位,成功穩定政局    晉文公改革(一):主要內容和總設計師    晉文公改革(二):官員任用制度改革    晉文公改革(三):土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周襄王出居鄭國,王子帶盤踞溫城    平定王室內亂,佔據寶地南陽  晉文霸業的巔峰:城濮之戰大敗楚國    楚子文讓位子玉,晉文公建立三軍  晉文公侵曹伐衛,設計激怒子玉    城濮大戰敗楚軍,踐土朝王任霸主    楚令尹羞憤

自殺,溫之會君臣對訟    遏止楚王稱霸勢頭,奠定南北爭霸格局    恩威並施控諸侯,建立五軍擬天子  晉國霸業的鞏固:殽之戰大敗秦國  晉國霸業的延續與終結 尾聲:霸道、霸政與春秋國際新秩序  齊桓晉文霸業總論  春秋霸主的制度溯源    西伯昌由伯而王的歷程    從西周方伯到春秋侯伯/霸主  大國稱霸/ 爭霸的動力來源    開疆拓土與四大國稱霸/爭霸    綜合改革與齊、晉稱霸  春秋國際新秩序的創建歷程    春秋初年:王道政治崩潰後的“迷茫期”    齊鄭小霸:春秋霸道政治的“探索期”    齊桓霸業:創建中原國際秩序“新常態”    晉文霸業:與楚共創天下國際秩序“制衡態” 參

考文獻   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典籍是《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五經之中,孔子最重視的是《春秋》,所以他說:“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春秋》三傳中,《左氏傳》以闡明史事為主,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賀循所謂“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是非常中肯的評價。《左傳》為主體,輔以《國語》《史記》等其他傳世文獻以及出土文獻裡的補充史料,構成了敘述春秋時期歷史的基本文獻依據。 但是,《左傳》又不只是一本史書。《左傳》作為孔子“春秋講習班”史事部分的講義(根據《史記·十二國諸侯年表》的說法),記載了大量闡

明孔子政治理念的有關天下各國內政外交的案例,雖然不像《公羊傳》《穀梁傳》那樣細緻地分析每一句、每一字的微言大義,但是其取捨、詳略、評論是明顯地體現了“春秋大義”的。如果套用當代的說法,《左傳》不僅是一本講事實、講內幕、講真相的書,更是一本講政治、講正氣、講大局的書。作為科舉制下古代士子的必讀書,《左傳》裡的許多故事已經不僅僅是春秋時期的具體歷史記載,而且成為了具有永恆借鑒和警示功能的“政治寓言”,在古典政治教育中起著任何其他史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目前,關於春秋史的普及白話文讀本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配白話譯文的《左傳》全文或選段讀本,一類是以賈志剛《說春秋》、龍鎮《其實我們一直生活在春秋戰國

》為代表的“戲說”類作品。講春秋史,還有沒有第三條路?這是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我從小嗜好文史,專業卻選擇了理科,中山大學生物化學本科,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化學碩士,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二〇〇八年回國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擔任科研專案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擔任所長秘書,上海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擔任文宣主管,現在供職於上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擔任教學助理教授,主要講授“中華文明通論”和“中華文明經典導讀”課程。 回國之後,我在一套被稱為“Landmark(地標)”的國外古希臘史學經典現代讀本的啟發下,設計編纂了一套《左傳》全文注解讀本——《春

秋左傳精讀》,試圖營造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詳見《文匯報》報導《當牛津理工男遇上〈左傳〉》),於二〇一四年正式出版。與此同時,從二〇一〇年起,我成為上海國學新知傳統文化學習中心“正說春秋”《左傳》讀書會的領讀,秉持“幫助普通人讀先秦大書”的理念,帶領以城市白領為主體的學友一字不漏地細讀《左傳》,至二〇一六年已經完成第三輪。目前,我正在多所大學和多個讀書會講解《左傳》,並從二〇一六年起在上海科技大學為本科生開設《左傳》導讀課。 在將近十年圍繞《左傳》的研讀、講習和寫作過程中,我有了這樣一些發現和認識:  一、 《左傳》中最能引起學友共鳴、讓他們覺得受益匪淺的,並不是那幾大戰役的打打殺殺,而是國家

之間、君臣之間、卿大夫之間的政治博弈和鬥爭,王室、諸侯國和卿大夫家族的內部治理,以及像齊桓公、晉文公、楚靈王、秦穆公、子產、晏嬰、夏姬這樣記載較多、形象較為豐滿的歷史人物。 二、 學友普遍認同這樣一種敘述方式:充分尊重文本,不做無根據的虛構,而是根據合理分析,把碎片化的史事銜接起來,運用合理想像補足中間的一些缺失,從而客觀、清晰地揭示出歷史發展的脈絡和走向,從中總結國家興衰和個人成敗的經驗教訓。實際上,這種“正說”的方式在西方普及史學讀物中是相當普遍的,我們所熟知的黃仁宇、史景遷的很多作品就是這樣做的。 三、 從《左傳》(輔以其他文獻)中可以剝離出幾大塊內容豐滿、脈絡清晰、學友反響好的“故

事群”,包括齊桓、晉文稱霸,鄭國子產改革,晉國卿族政爭,三桓分魯,陳氏代齊,南方楚、吳、越爭霸等。這幾個故事群集中了讀書會三輪通讀實踐總結的大多數精彩“段子”,同時也覆蓋了春秋時期國際、國內政治的幾個重要命題。 為了將《左傳》及相關文獻中所蘊含的中國古典政治經驗和智慧介紹給更廣泛的讀者,我下決心做一種不同於白話譯文和“戲說”的普及嘗試,依循我在國學新知讀書會講解《左傳》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正說”風格,把上面所提到的這幾個故事群寫成一套小書,敘述力求端正而不乏味、深入而不晦澀,每種書講清楚一個方面,合起來又能呈現出春秋時期政治理念和實踐的全貌。孔子說:“政者,正也。”本叢書取名“政說春秋”,一方

面點明它脫胎於國學新知“正說春秋”《左傳》讀書會,另一方面強調本書“講政治”的內容特色。 《稱霸:春秋國際新秩序的建立》是這套叢書的第一種。本書圍繞“稱霸”這一春秋時期國際政治的關鍵字,詳細敘述了西周滅亡、平王東遷之後,國際秩序從頂層管控缺位後的“迷茫期”,到齊國、鄭國小霸中原的“探索期”,到齊桓公稱霸建立中原國際秩序“新常態”,到晉文公稱霸與楚成王共創天下國際秩序“制衡態”的全過程,並深入探討了春秋霸政的歷史淵源和大國稱霸/爭霸的動力來源,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深入細緻地瞭解春秋早中期大國稱霸/爭霸的理念和實踐,在頭腦中建立起西周時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演變為春秋時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動態歷

史圖景。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得到了原上海圖書有限公司但誠先生,中華書局上海公司賈雪飛女士,同濟大學中文系、國學新知負責人徐淵先生,上海博物館葛亮先生的無私幫助,以及夫人朴玲玲的全力支持,借此機會向各位師友和親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我還要特別感謝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訪問教授雷晉豪博士提供了他的專著《周道:封建時代的官道》中周道路線示意圖的高清彩色原圖,作為本書的地圖之一。 劉勳2019年1月於上海  

北平輔仁大學與中西交通史的萌芽

為了解決地理講義國二的問題,作者張揚舞 這樣論述:

本文以北平輔仁大學為個案,從學術機構之角度,分析史料收藏、時代回應、機構宗旨、人際網絡與典範傳承,如何促成中西交通史的萌芽與形塑?中西交通史大略在1920-30前後逐漸萌芽。然窮本溯源,可上溯至晚清域外史地、西北史地、元史學,與域外東方學之匯流。此專史類門之型塑,背後所體現之研究動能,除史料、方法之傳承外,亦反映在與歐洲文明交會後,知識分子再思對古代中國於世界上之地位。1922年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主張觀察「世界中的中國史」,1924年章太炎在〈救學弊論〉斥當代中國史研究是為外人而作,即反映了此專史之時代特性。1928年張星烺於《中西交通史料彙編》自序中對西與中的編排,明確表示出中西交通

史,所欲回應西力東漸後重思歷史中的中國與世界這個時代提問。張星烺此作,為中西交通史的價值作了說明,也為此專史日後之研究,奠下重要的史料與方法基礎。輔仁雖非最早開設中西交通史課程之學校,然以下四大原因,使其在中西交通史萌芽歷程中,輔仁佔有重要關鍵。其一,陳垣長年擔任輔仁大學校長,張星烺擔任輔仁史學系主任,兩學人在中西交通史方面有重大貢獻,以此兩人外擴的人際網絡構成一中西交通史學術共和國。其二,輔仁因為是教會大學,教師來源相較北大、清華等校較不拘一格,且因為外國教會背景,長年有不同國籍學者任教其中,並參與相關學術活動,特別能顯現出其跨國性學術共和國特徵。其三,輔仁雖為一天主教會設立之教會大學,然主

持者為中國人,且以國學研究作為創校之基礎,別具溝通天主教、西方科學與中國文化之意涵。中國基督教史本身即為中西交通的重要論題,輔仁在此方面有重大貢獻。例如陳垣對元代也里可溫之考據,即出自輔仁大學前身輔仁社的社課活動。其四,輔仁創校者與師生在中西交通史研究中具有承先啟後之特性。英華、馬良與陳垣、張星烺,上承晚清西北史地與天主教中國傳教史之史料與人際;張星烺、方豪又下啟中西交通史之研究典範。若以史學類門建構而言,輔仁大學在中西交通史研究萌芽中,實為重要之環節。本文除緒論與結論外,第二章〈中西交通史論題與萌芽背景〉,自晚清元史補證、西北史地與域外史地著手,說明西北、域外這些討論中西交通史的基本材料,何

以逐漸開始受到晚清士人如魏源(1794-1857)、徐繼畬(1795-1813)、姚瑩(1795-1873)等注意,並著重於探討史家與史家間的材料承接及其人際網絡。進而討論域外東方學下漢學研究的「審邊塞」傳統,由十六世紀開始之傳教士如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1628),乃至十九世紀以來的歐美、日本學院漢學家如夏德(Friedrich Hirth,1845-1927)、伯希和、白鳥庫吉(1865-1942),何以著重傳統士人所不在意的邊塞、族群、外來宗教問題,並梳理域外漢學家與晚清士人的交流中,如何逐漸將這項傳統

,傳輸晚清士人與民國學者。第三章〈輔仁創校、課程與中西交通史研究傳統〉,探討輔仁大學的設立背景,自英華、馬良籌辦輔仁社談起,並整理二人之教會背景、政界背景,說明二人投入基督宗教高等教育與明清天主教研究的各項原因,揭出史料優勢與中西交通使命,乃輔仁自創校即著重於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背景因素。續論陳垣、張星烺二人的治學歷程與學術貢獻,說明二人如何為輔仁立下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典範,以及陳垣接掌輔仁大學,如何透過其人際網絡羅致師資團隊,建立中西交通史課程。第四章〈輔仁對中西交通史產生之影響〉,對輔仁三大學術刊物《輔仁學誌》、《輔仁英文學誌》(Bulletin of the Catholic Universi

ty of Peking)、《華裔學誌》(Monumenta Serica)刊載之中西交通史論題發展進行分析,並討論專書出版與後期教師研究成果,證明輔仁已然何成為一跨學校、跨國界之中西交通史學術共和國。北平輔仁大學由於其創校背景與史學系執行者陳垣、張星烺之傳統奠定、學術共和國創建與葉德祿、方豪的典範傳承,為促成此中西交通史萌芽之重要關鍵。輔仁或不足以呈現中西交通史萌芽之全貌,惟在此領域之發展過程中,確然舉足輕重,扮演關鍵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