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碼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基隆港碼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寫的 港灣工程基本資料庫之建置與應用(1/2)—港灣設施結構資料更新建置(POD)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北部航務中心 - 航港局也說明:序號, 聲明書編號, 所屬單位, 港口設施名稱. 1, SoCPF-19-0101,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 基隆港東碼頭作業中心. 2, SoCPF-19-0102,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李文環所指導 張鈞傑的 澎湖東吉人的移動與移民之研究 (2020),提出基隆港碼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東吉嶼、生活模式、人口移動、出稼、季節移工、移民、澎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林志棟所指導 林裕騰的 海事工程拆除施工規範探討以碼頭工程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海岸構造物、施工規範、海事拆除工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隆港碼頭的解答。

最後網站40年未建新碼頭業界:列基隆新港建設計畫 - 工商時報則補充:基隆港 是台灣唯一的天然良港,卻超過40年未建新碼頭,在基隆港經營貨櫃碼頭的聯興國際物流公司董事長洪英正、與前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理事長黃希賢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隆港碼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港灣工程基本資料庫之建置與應用(1/2)—港灣設施結構資料更新建置(POD)

為了解決基隆港碼頭的問題,作者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這樣論述:

  本子計畫主要完成臺北港碼頭、堤防查詢架構設計─包括建置臺北港碼頭、堤防資料、港區規劃資料。另外高雄港、臺中港、基隆港貨櫃碼頭營運資料更新。展示介面的加強也是計畫重要工作。基隆港碼頭斷面圖全面更新。

基隆港碼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澎湖東吉人的移動與移民之研究

為了解決基隆港碼頭的問題,作者張鈞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澎湖東吉人的生活模式在歷史過程中如何變化,並對人口的移動產生何種影響。民國84年(1995)時,東吉嶼的戶籍人口僅66人,但坊間卻有早年曾住有3,000人的「小上海」之說。從「小上海」到百人不足,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此外,東吉人在民國50年代(1961-)以前發展出「季節移工」的生活模式,此種人口移動概念是如何產生,又是為何式微?透過清代方志與日治專書對澎湖的紀錄,可以推估東吉嶼早期的生活情景,並勾勒出東吉人的營生模式。人口移動則有賴官方統計資料,以及望安戶政事務所提供的東吉人寄留和遷移動態紀錄,來進行移動路徑變化的討論。本研究發現,東吉人的祖先多來自金門,先遷至望安再

到東吉嶼。島上的自然條件不利於農耕,卻適合漁業捕撈。冬季季風將東吉人向外推至安平、西南沿海漁村等地打工,發展出「季節移工」的生活模式。大正10年(1921)以後,現代化的力量深入東吉人的生活。衛生醫療條件改善使人口增加,日人對澎湖廳進行一系列漁業改革,使東吉漁民受益甚多。但同一時間基隆、高雄、臺南的現代漁港漁業條件優異,東吉人傳統營生模式受到動搖,人群移動也從季節移工分裂出移民的選項。民國50年代(1961-)至民國85年(1996)止,產業變遷使東吉嶼人口大量外流,遷居地逐漸擴散至鳳山五甲及安南區幸福里。部份東吉人轉為從事遠洋漁業,因此搬遷至高雄定居;繼續近海作業者,也多遷移至漁業區位較佳的

臺南居住;加上臺灣二、三級產業工作機會增加亦吸引東吉人轉換跑道。民國85年(1996)之後因為核廢選址事件爆發,吸引東吉人將戶籍遷回。直到國家公園成立之後,觀光產業萌芽改變東吉嶼的產業型態,才出現實際的人口回流現象。

海事工程拆除施工規範探討以碼頭工程為例

為了解決基隆港碼頭的問題,作者林裕騰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近年來海岸結構物之設置,從過去防止海浪侵蝕破壞,保護海岸地區生命財產安全的單純目的,轉變成包含美化景觀與遊憩行為並重等多功能的目標,其中「海岸構造物拆除」則是轉換過程將遇到第一門重要課題。現今國內對於海岸構造物拆除工程並無明確施工規範,多係直接引用建築拆除工程施工規範作為施工依據,惟臨海施工與陸地建築施工所面臨的除了環境條件不同外,施工機具、施工工法、施工防災減災等皆有明顯差異,往往在容易引起爭議,甚或造成施工困難。本研究於探討海事施工前,先針對海事工程環境特性條件切入,彙整最直接影響工程的海氣象條件,並以海洋環境保護及生態友善之施工條件,到海事拆除工程所產生之營建廢棄物之處理,以對

環境可能造成之衝擊影響降至最低為目標。並透過基隆港及蘇澳港等兩處碼頭拆除工程實際案例進行探討,發現其監測作業、海洋保護措施、環境污染防治及營建廢棄物處理方式,契約工項及施工規範皆尚有未盡完善之處,爰此,本研究以「建築物拆除施工規範」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施工綱要規範「第02220章工地拆除」為基準,依據海事工程施工環境及工程特性,提出海事拆除工程施工規範之雛形,進一步探討現行規範之合宜性,提供後續海事工程拆除施工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