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租屋補助11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賴宗裕所指導 林貝珊的 台北市公共住宅對周邊居住環境影響之研究 (2017),提出基隆租屋補助11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住宅、居住環境、密度、因素分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隆租屋補助11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北市公共住宅對周邊居住環境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基隆租屋補助110的問題,作者林貝珊 這樣論述:

民國38年政府遷台之際,台灣人口急遽增加面臨住宅短缺之居住問題,政府開始推動住宅相關政策。隨著都市化的腳步,鄉村人口湧入都市,居住問題逐漸凸顯,政府加速公共住宅相關法規訂定、政策擬定。台北市為台灣首善之都,同時也是對公共住宅需求最大之都市,近年台北市政府積極興建公共住宅,以紓緩租屋者居住問題,但台北市民仍對公共住宅存有疑慮,且市民之疑慮成為政府執行政策的阻礙。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興建公共住宅對其周邊居住環境產生之影響,以及釐清環境影響因素,以利減緩未來興建公共住宅對周邊居住環境之負面影響,使公共住宅對周邊居住環境品質有正向提升作用,並提高公共住宅接受度。首先,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瞭解居住環境之組

成,並以居住環境品質四大觀點「空間」、「人與社會」、「機能」、「環境本質」進行評估,配合「密度-強化理論」為基礎,探討台北市公共住宅外部居住環境相關課題,包括「公共住宅選址原則缺乏對外部居住環境考量」、「公共住宅建築物設計缺乏對周邊居住環境考量」、「公共住宅提供之內部公共空間欠缺凝聚社區意識效果」、「公共住宅之興建提升周邊居住環境密度同時強化負面感受」、「缺乏對公共住宅管理評估機制」、「大眾仍對公共住宅存有疑慮」。其次,以評估觀點、理論、現況課題為基礎進行問卷設計,對台北市整棟出租使用之大龍峒公營住宅與永平公營住宅周邊300公尺內居民進行調查。問卷發放期間為107年3月26日至4月15日,大龍

峒公營住宅回收105份有效問卷,永平公營住宅回收111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後利用因素分析法進行居住環境之因素萃取,結果得知:興建公共住宅對周邊居住環境造成影響之主要環境因素為「居住環境密度」、「環境認同」、「生活機能」等三因素。透過調查分析結果瞭解興建公共住宅對周邊居住環境產生影響,並以此為基礎擬定公共住宅居住環境改善策略,策略包含:1.人本居住環境規劃設計:以新都市主義規劃理念為基礎,反思都市化帶來的問題,結合現代生活要素,將公共住宅規劃設計配合周邊居住環境的需求,健全生活機能與完善公共設施,並落實人本交通理念;2.社區意識凝聚提升:透過公共住宅內部與周邊居民社會資本的累積推動社區營造,使居

民自發關心居住環境,並考量居住環境特性與需求,透過科技整合資源,創造永續的居住環境;3.相關配套措施研擬:提出制度面、規劃面、執行面配套措施,促使前述公共住宅居住環境改善策略得以具體落實,減緩興建公共住宅帶來之居住環境衝擊,進而提升公共住宅之接受程度。關鍵字:公共住宅、居住環境、密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