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順向坡 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岩體滑動全台248處民眾急查詢- 焦點要聞- 中國時報也說明:國三順向坡走山事件引發關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指出, ... 區,過去較著名的災害案例有汐止林肯大郡社區、基隆市深澳坑路健康博市社區工地等。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水土保持系所 江介倫所指導 郭家銘的 氣候變遷對霧臺潛在大規模崩塌之影響 (2020),提出基隆 順向坡 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氣候變遷、大規模崩塌、土壤溼度指數、Scoops3D、支援向量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朱子豪所指導 王駿智的 建置土地利用規劃整合空間資訊環境--以地質敏感區為例 (2000),提出因為有 整合資訊環境、地理資訊系統、地質災害敏感區、潛在災害評估、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準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隆 順向坡 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業務計畫簡介則補充:建立;網路管理;地質敏感區查詢系統建置 ... 基隆海底火山地形及噴氣位置 ... 填土、順向坡地形、惡地、向源侵蝕及土壤液化潛勢等地質災害調查)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隆 順向坡 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氣候變遷對霧臺潛在大規模崩塌之影響

為了解決基隆 順向坡 查詢的問題,作者郭家銘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受到氣候變遷之影響,使得強降雨等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往往引發嚴重之土砂災害,且大規模崩塌相關議題逐漸受到重視,諸多學者陸續透過崩塌地判釋或利用邊坡穩定分析軟體探討崩塌地,希冀降低災害發生風險。本研究透過土壤溼度指數,根據屏東縣霧臺鄉阿禮村境內的霧臺T002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域內之地文與水文因子建置地下水面模型,並以Scoops3D進行穩定分析。本研究透過支援向量機(SVM)之輻狀基底函數(RBF Kernel)配合Hyperopt函式庫找出最佳正規化係數,以建置淨降雨率與地下水位增量、潛在崩塌深度、潛在崩塌總面積與潛在崩塌總體積量之間之回歸關係,之後利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發布之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當中的15種大氣環流模式(GCM),配合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所提供之統計降尺度日降雨資料,依據各情境與時期探討大規模崩塌之影響。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當淨降雨率介於410 mm/day至420 mm/day,約莫日降雨量介於931.6 mm至1,007.5 mm時,境內南側聚落附近將生成面積約4.091公頃、且歷史尚未發生崩塌之潛在崩塌區。另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旱季(11月至4月)最大日降雨量中位數變化隨著時期變遷而有減少之趨勢,並且有79.2%為較基期減少;潛在崩塌平均深度、潛在崩塌總面積以及潛在崩塌總體積量之中位數變化幅度無論何

種情境與時期皆不超過0.8%,故對於大規模崩塌之影響程度極低甚至無明顯影響。然而在雨季(5月至10月)時,其最大日降雨量中位數變化為隨著時期變遷而呈現增加趨勢,之中有75%為較基期增加,雨量增幅中位數超過10%者以RCP8.5情境世紀末期占最大宗;潛在崩塌平均深度、潛在崩塌總面積與潛在崩塌總體積量之中位數變化幅度則介於4%以內。由於雨季在氣候變遷下將可能有頻繁之強降雨發生,故未來須防範大規模崩塌災害發生之可能性。

建置土地利用規劃整合空間資訊環境--以地質敏感區為例

為了解決基隆 順向坡 查詢的問題,作者王駿智 這樣論述:

  土地利用規劃隨著時代、政策、法令的變遷,對於傳統的規劃方式已不敷需求。以往規劃者必須拿環境敏感分佈圖作選址的工作,當選定區位時,開發者則要對選定的區域作進一步的資訊清查。在這些過程之中規劃者往往不清楚環境敏感分佈圖傳遞給他的資訊,規劃者通常只知道紅色區塊是工程冒險率大,開發的成本太高的要避開,遇到綠色或黃色的區塊則代表工程冒險率低,開發的成本較低可以做為選址的參考,規劃者根本無法接受到環境敏感分佈圖所帶來的資訊。在開發者的部份,當開發者欲進行規劃者所選定的區域作開發時,開發必須去清查開發區的資訊,廢時廢力,而且也牽涉到開發者經驗的問題,開發者是不是能準確的從他所搜集的資訊當中判定開發區是

否有潛在災害的可能性,如果經驗不足的話,那潛在災害所帶來的危機是非常可怕的。   本研究試著從整合資訊環境的角度來看,以台灣較常發生的平面型地滑此種潛在災害,運用評估的方法來檢驗土地使用是否適當,及若要使用或不慎已開發的話給于適當之有效正確的土地開發的指引,以及使規劃所需的資訊能夠完整的在規劃過程之中良好的傳遞給開發者及規劃者,使土地利用在規劃時能充分有效的達到最佳利用的程度。所以本研究以關聯表的方式半自動生產土地使用準則,運用在整合資訊環境中,利用準則將重要的資訊傳遞給開發者及規劃者(例:本區無平面型地滑的潛在災在災害,坡度為一般坡度50%,尚可開發,建議作為法定空地或開

放空間使用不得配置建物)。除了準則傳遞資訊之外,整合資訊環境系統也可以很容易的查詢到開發及規劃所需的資訊。改善傳統使用紙圖規劃之不便及彌補技術性的不足。   整合資訊環境最主要的目的在於扮演決策支援的角色。決策支援就使用者而言,必須包含有:預測、評估、分析及規劃等功能。上述的功能要求,經由研析模式、關聯式資料庫及系統整合應用等之綜合處理分析,即可達成決策支援之需求。然而,整合資訊環境所強調的,除了能提供使用者迅速、準確之分析判斷結果外,更要求系統需具有操作簡便、學習容易及管理方便等優點。因此,提供一具有親和力、易學易用的使用人機介面,遂成為資訊系統建立時,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