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寺整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大仙寺整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枡野俊明寫的 日本造園心得:基礎知識·規划·管理·整修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藝術研究所 江韶瑩所指導 陳磅礴的 臺灣石獅研究 (2008),提出大仙寺整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石獅、獅文化、石雕工藝。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圖書資訊學系 盧荷生所指導 黃德賓的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佛教圖書館、寺院藏書、寺院清規、臺灣佛教、近代中國佛教、居士社團、佛書出版、佛學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仙寺整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仙寺整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造園心得:基礎知識·規划·管理·整修

為了解決大仙寺整修的問題,作者(日)枡野俊明 這樣論述:

日本著名造園師枡野俊明的著作,結合作者多年的造園經驗和對庭園的感悟,詳細介紹了日本庭園的基本知識、規划設計、管理和整修的要點,並結合實際案例,圖文並茂地加以闡述。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園林專業人士的參考用書,也是日本園林愛好者了解日本庭園的實用入門書。枡野俊明,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學科教授。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1975年畢業於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雲游至大本山總持寺修行,為他今后的設計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礎——禪宗美學和日本傳統文化。1985年繼承父業成為一名禪僧;1995年獲加拿大造園家協會「全國優勝大獎」;1996年主持科學技術

廳金屬材料技術研究所中庭改造設計工程,獲「日本造園學會獎」;同年又獲「橫濱文化獎勵獎」;1999年獲「藝術選獎文部獎勵獎」。曾被美國《時代周刊》雜志評選為當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 主要設計作品有加拿大駐東京大使館、東京聖羅倫塔東急酒店的日本庭園、柏林日本庭園等。*有《禪意 簡單生活》《內心大掃除》《禪教你做個漂亮的人》等。 序前言第1章 日本庭園 1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式 庭園 2日本庭園是富有生命的造型藝術 3氛圍的營造 4觀賞性庭園、使用性庭園 5注重「留白」的日本美學第2章 歷史、樣式 1寢殿造庭園、凈土式庭園 平等院庭園 毛越寺庭

園 2枯山水 西芳寺庭園 龍安寺方丈庭園 大仙院庭園 3武家書院造庭園 二條城二之丸庭園 曼殊院庭園 4露地(茶庭) 表千家露地 里千家露地 5池泉回游式庭園 桂離宮庭園 修學院離宮庭園 6近代的庭園 平安神宮庭園 無鄰庵庭園 7總結建築物和庭園的關系第3章 構成、要素 l池泉 2瀑布 3水流 4島 5橋 6石道、石子鋪地 7踏腳石 8台階 9石砌、擋土牆 10石組 11白砂 12植栽 l3地被 14假山 15圍牆、籬笆 16門、扉 17建築物 18手水缽 19燈籠第4章 制作方法 l在海外制作日本庭園的方法 從工

程的發起到完成的全 過程 2工程的流程 普通日本庭園工程的情況 3主要工程的基本知識 池泉、瀑布、水流 石組 植栽第5章 設計案例 柏林的日本庭園「融水苑」 設計過程 項目委托 現場勘察 設計 施工 階段l:大體框架制作 階段2:加工 階段3:主體制作 階段4:裝飾 階段5:竣工前(2002年11月)第6章 維護管理 1什麼是庭園的維護管理 2日常維護管理 3植栽的維護管理 年問維護管理 整枝、剪枝的基本方法 分種類的維護管理方法 日本特有的樹木保護 4水池管理 5制作物的管理 6維護管理的年度計划第7章 道具 l石頭 2栽植

3土 4起吊 5搬運 6重機械 7整體施工工具 8支柱第8章 維修案例 新渡戶庭園維修 修改的過程 尋找現狀問題點 問題的對策 改修施工 改修后 改修前后的比較第9章 現代庭園 1商業設施庭園 今治國際酒店:瀑松庭 麴町會館庭園:青山綠水庭 2公共設施的庭園 京都府公館 獨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 機構(舊金屬材料科技研究所) 廣場:風磨白煉庭 3民間設施的庭園 銀鱗庄 祗園寺紫雲台主庭:龍門庭主要參考文獻文中部分術語解讀枡野俊明自述翻譯后記

臺灣石獅研究

為了解決大仙寺整修的問題,作者陳磅礴 這樣論述:

摘 要臺灣不產獅子(lion),而流傳於臺灣民間、以藝術手法創造之「獅子」亦與遲至日治時期方為臺灣民眾所見識之真獅無論在外貌與內涵皆差異頗大;是故臺灣「獅子」僅借用了獅子(Lion)之名與部份威猛之形象,已不徒為客觀忠實的傳移模寫。因此在臺灣石獅此一文化載體中,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析分出那根深蒂固的,傳統漢人求生、趨吉、避害的現實觀照與心靈想望,與其所承繼之中華獅文化歷史淵源;此外在石獅工藝發展上,亦隨著不同的歷史傳統、文化脈絡、社會情境、經濟與交通條件、技術及材料供應等轉變,而醞釀出不同的形式與內容。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史料的耙梳整理,就中華獅子產生之背景因素與造型樣貌發展過程,及其起承轉合的歷

史傳衍情形作一釐清,以探討臺灣石獅從中所繼承的一些關鍵特徵與精神內容。再就臺灣石獅的種類、安放位置、功能意義、吉祥寓意與裝飾圖彙等逐一檢視,希望能從中對應出其背後所穩固連結的社會文化體系與民眾間集體意識的創造。三則藉由臺灣石獅的田野調查,以具體地觀察出石獅工藝在材料、風格與造型特色上的諸般差異與變化,及其於時代氛圍間律動的概貌。關鍵辭:石獅、獅文化、石雕工藝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大仙寺整修的問題,作者黃德賓 這樣論述:

近二十多年來,臺灣民眾對於宗教活動的投入,有明顯熱絡的趨勢。以佛教方面來看,社會上學佛的風氣日益興盛,佛教信仰也一改往昔給人迷信、消極的印象,而呈現出一股關懷社會、慈悲濟世的清流力量。在佛教信仰的活動中,除了弘法傳教的各種法會、講座相當盛行之外,信眾對於閱讀佛書的興趣,學者從事佛學研究的需求,也日漸增多。可是,一般圖書館在佛教典籍方面的收藏,並不是很充足,因此專門典藏佛教書籍的佛教圖書館,在此時更受到佛教徒們的重視與依賴。民國七十九年以後,臺灣地區的佛教圖書館,不管在質或量方面,都有不同凡響的表現,因而引發了筆者的興趣,撰寫本論文以研究臺灣佛教圖書館發展之來龍去脈。 在論

文第一章之首,先說明本研究的動機和目的,以及透過研究想要解答的各種問題。再來,解釋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和步驟,即主要以歷史研究法為主軸,而以電話調查法、質的訪談法為輔助,依序地進行資料蒐集和論述分析之工作。接著,為使研究工作順利進行,所以預先設定了本研究的範圍及限制。而本章的最後,則是關於論文中所使用的重要名詞之定義和解釋,以使本論文之述說能更加明確與流暢。 第二章,為簡介我國古代佛教圖書館的事業,亦即古代寺院藏書的經營管理之回顧。寺院藏書,乃中國藏書史上的重要體系之一,本章係以宏觀的視角,加上史料的引證,來論述佛教寺院藏書的概況。首先,探討寺院藏書典藏的範圍,以及經書徵

集的途徑。其次,說明寺院藏書的典藏方式,特別是帙號法的演變,還有經書的維護工作。再來,便是以寺院清規為研究主軸,介紹寺院藏書管理之職務──藏主的職責,和各種清規中關於藏書借閱的規則。而本章結尾,便是討論寺院藏書的功能,以呈現出我國古代佛教寺院藏書文化的整體風貌。 為了要一探究竟臺灣佛教圖書館發展之起源,則務必對近代中國佛教和日據時代臺灣佛教的發展,深入瞭解與分析,因此第三章開始,先進行我國近代佛教圖書館提倡與發展之研究。清末民初以來,中國佛教在「廟產興學」風潮的脅迫下,促使僧侶和居士們力圖振作與革新,而逐漸改變以往明清佛教之頹勢,呈現出全新的風貌。而以筆者之所見,認為帶動民

初佛教復興的眾多因素中,與佛教圖書館發展息息相關者,有佛學教育的興起、佛教書刊的出版、居士社團的崛起等三項。不過,除上述三項因素給予了近代佛教圖書館發展的良好條件外,我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以及僧侶、居士們對於設立佛教圖書館之倡議,更是直接促使佛教圖書館快速地成長。接下來,筆者即試舉當時最著名的四間佛教圖書館,介紹其成立和設置之概況。本章之末,即分析近代佛教圖書館發展之成果,和佛教圖書館現代化轉型之趨向,以尋找光復後臺灣佛教圖書館發展受其影響之關鍵所在。 第四章,主要為考察臺灣佛教圖書館發展之歷程,此乃本論文之重心所在。首先,簡述明鄭至日據時代的臺灣佛教史。接著,則探討光

復後五十多年來臺灣佛教的變遷,除了瞭解在各時期中佛教的轉變與特質外,並特別敘述臺灣佛學教育和佛書出版兩者之發展。再來則依筆者之觀察,整理出促使臺灣佛教圖書館蓬勃發展的主、客觀環境等各項因素。在掌握這些歷史的背景因素後,筆者乃從龐雜的文獻記載中,對臺灣佛教圖書館發展之歷程,做有系統的整理與分期,即:一、醞釀時期:日據時代至民國四十六年止;二、萌芽時期:民國四十七年至六十七年止;三、成長時期:民國六十八年至七十八年止;四、繁榮時期:民國七十九年起;並介紹此四個時期各種發展之實況,呈現出佛教圖書館在臺灣所走過的歷史歲月與痕跡。 在考察了臺灣佛教圖書館發展歷程之後,第五章則主要是運

用電話調查和質的訪談等方法,進行對臺灣佛教圖書館整體現況之分析。接著,更進一步說明臺灣佛教圖書館至今最重要的經營成果,也就是積極地參與佛教弘法及教化事業,以及館際合作修訂中國佛教圖書分類法。透過以上的分析所得,而後再論述臺灣佛教圖書館的各種功能,並闡述臺灣佛教圖書館經營之優勢與難處。 綜合本論文二至五章的研究成果後,於第六章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佛教圖書館未來經營理念之參考依據,最後並期望臺灣各地的佛教圖書館都能達到其社會教育的職責與佛教教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