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劫倒數心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天劫倒數心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蕾貝卡‧索佛嘉貝麗‧柏克納寫的 練習放手:致 失去摯愛的人 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 和瀨戶口仁的 憤怒管理:改變人生,不被憤怒左右的9個習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臺灣商務 和商周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劫倒數心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練習放手:致 失去摯愛的人 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

為了解決天劫倒數心得的問題,作者蕾貝卡‧索佛嘉貝麗‧柏克納 這樣論述:

  死亡與哀慟是人生的必經課題,   勇敢傾訴,並慢慢走出來。   不代表你選擇遺忘、或礙於他人眼光,   而是繼續生活。   重新定義哀悼   讓你面對喪親之痛時,不再無言以對!   為了不想干擾周遭的人,我們總是避免談論死亡、隱藏悲傷,   但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你我他的死訊,可能會如病毒般地傳播;   當臉書自動提醒逝世親友的生日,被強制隱藏的傷口又再度破裂。   卸下面具吧!坦承面對傷痛,讓自己的心喘口氣。   現代失落網站的兩個創辦人歷經喪親之痛,難以重新生活,也得不到同理支持,共同創立可談論哀慟的網站,讓傷痛者暢所欲言,無論多久,都有人陪伴。本書集結4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

以獨特且幽默的口吻,又哭又笑地分享他們內心無法癒合的傷口,涉及的主題廣泛,祕密、收養、遺產、同性婚姻、身分認同等,但他們找到了與傷口共存、共榮的方式,繼續生活。幫助擁有類似經驗的你我,放肆大笑、崩潰大哭、整頓悲傷、獲得認同。   9個話題,失落的人同理分享   喪親後要面對的事,除了悲傷,還有一大籮筐!   剛開始的第一個月,眼淚留個不停,看到人就想抓著他談論逝去的親人,最好能抱著一起哭,但總有事情把你拉回現實,像喪禮的安排、照顧別人的情緒、尋求真相……壓力山大啊!然後生理失調。   觸發傷痛的點多到令人吃驚!   過了第一個月後,眼淚已經不會隨時隨地流不停,但周遭似乎少了什麼,過節心痛

、約會心酸、看到美食放空、看電視也難受……因為這些都是想跟逝去的他分享的一切。   喪親後似乎不能再愛人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親朋好友都覺得你看起來恢復、走出來了,但其實你仍舊在悲慟中,悲慟更甚最初,現在的你封閉自己的心,只想發洩、想找個替代品、想瘋狂讓自己忙起來,避免想起他。   原來親人的逝去,也會讓你的身分轉變。   當我們結婚、生子甚至換工作,身分都會有所轉變,但喪親後,身分的改變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試想當你自我介紹「我是去世OOO的某某」,一定會讓場面立刻冷掉,但是時間會讓這個身分越來越珍貴,你會慶幸自己還跟他保有連結。   遺產不只是金錢、房產,更龐大的是回憶。   他留

下的每一項物品甚至名字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你必須學習當個博物館長,讓這些東西發揮應有的價值,也讓自己的心得以慰藉。   網路是現代最棒的發明,也是最殘忍的。   網路的普及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方便了,你我他不管相離多遠,總能即時聯繫;社群網站、數位遺產也成為懷念逝者的好媒介;但壞消息的傳遞也更顯迅速了,不想面對的事,反而因網路瘋傳,讓你再度受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你可能獨自嚥下,也可能最後一個知道。   失去深愛的人,在談起他時總會不自覺地為他編造完美的形象,不願讓任何人知道他不好的一面;相對的,他生前或許也有隱藏的祕密,在去世後像多年沒發現的腫瘤爆發出來。無論是哪種情況,你不要

懲罰自己,適時傾訴並放下。   試著走出舒適圈,做些沒試過的事,迎接新的自我。   喪親帶給你巨大的悲傷,本來計畫一起去的旅行,或從沒想過去做的事,現在因只有你一人,反而有了能去冒險的可能性。即便還沒有準備接受別人,至少學著接納自己、發現自己,在這段與眾不同的旅程中跟自己對話。   他永遠活在你的心裡,你將繼續創造精彩人生。   他留下的每個物品、每段回憶、每項觀念都一直存在,並不會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失,甚至傳承給下一代,你將永遠懷念他,並秉持他的精神與信念。 好評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林靜如 律師娘│作家 各界推薦   「喪親的話題令人恐懼,

但本書並非如此。它讓你了解到即使長時間陷入深沉的哀傷,你的心也不會從此破碎不堪。這些故事出乎意料地有趣又真誠,重點不在於死亡,而是人生,以及在失去中獲得成長的力量。」——史蒂芬‧荷伯(Stephen Colbert),主持人、演員   「終於有一本書能夠毫不避諱地談論喪親,並在從未被踏足的領域中尋得啟發、幽默以及最可貴的光明面。《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是我們集體的『現代收穫』。」——戴蒙‧林道夫(Damon Lindelof),《LOST檔案》、《末世餘生》共同創作人   「《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在哀悼和死亡之中顯露生命的光輝。這部作品

直率、強烈、迷人、詼諧、有趣又充滿驚喜,絕對不是一般的臨終書籍。」——大衛‧義賽(Dave Isay),StoryCorps創辦人   「喪親往往令人大受打擊,但本書坦誠又風趣,讓經歷這件事不再那麼孤立無援。我想把《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推薦給曾經、正在和即將面對同樣議題的所有人。」——安娜‧塞爾(Anna Sale),主持人   「《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深入淺出、幽默諷刺、追根究柢並且撫慰人心,真希望當初我在母親五十五歲離世時能有這樣的書來引導我走出哀傷。索佛與柏克納集結的這部作品讀起來就像和摯友坐下來吃一頓晚餐,又哭又笑地分享人生中

最刻骨銘心的經驗。」——梅根‧歐羅克(Meghan O’Rourke),《漫長的告別》作者   「情感濃烈動人的《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創造了一個安全地帶,我得以閱讀一向都很害怕的死亡主題並從中獲得慰藉。它讓我在最需要的時候喘了一口氣。大家都有這種時刻。」——凌志慧(Lisa Ling),CNN《漫談人生》主持人兼監製 作者簡介 蕾貝卡‧索佛(Rebecca Soffer)   蕾貝卡‧索佛是《現代失落》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曾任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節目《荷伯報告》製作人,現在則是專談失去與韌性的演說家,享譽全美。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經常為書籍、雜誌及其他媒體撰稿。蕾貝卡與丈夫和兩個孩子住在紐約市、波克夏(Berkshires)及各個趕稿窩。 嘉貝麗‧柏克納(Gabrielle Birkner)   嘉貝麗‧柏克納是《現代失落》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編輯。畢業於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常為全美報章雜誌撰稿。身為記者和數位內容策略師的她曾任猶太通訊社總編輯、《Forward》數位媒體總監和《紐約太陽報》專題編輯。嘉貝麗相信人要保持真實——即使是在她與丈夫和兩個孩子居住的好萊塢。 譯者簡介 洪慈敏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現為專職口筆譯者。 創辦人自序/蕾貝卡‧索佛與嘉貝麗‧

柏克納 附帶傷害:慢著,還有其他的嗎? 序言/蕾貝卡‧索佛 守靈/安東尼‧金恩 我的無緣公婆/艾琳‧史密斯 第二個老三/艾瑞克‧梅爾 好朋友又沒來/露比‧達徹 母親的化身/伊莉莎白‧佩瑟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撒骨灰前須知/特蕾‧米勒‧羅德里格斯 觸發點:我們爆炸的原因可能令你吃驚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往左邊一點點/亞曼達‧帕爾默 老媽追不上卡戴珊八卦/凱特‧史賓塞 益智遊戲/查米克‧霍德斯克勞 傑克死後的感恩節/安娜‧維斯頓唐納森 不毛之地/海倫‧切莉克芙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找隊員的注意事項 親密關係:一減一,再加一,這樣是多少? 序言/蕾貝卡‧索佛 哀慟與慾望是對雙胞胎

/艾蜜莉‧拉普‧布萊克 你是我的爸比嗎?/馬修‧羅德里格斯 怎麼樣才算夠/拉妮亞‧「照明彈」‧曼西斯 禁忌乘以二/愛麗絲‧拉多什 承諾/瑪蒂‧J‧裴金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猜猜誰(不)來晚餐?經歷失去後怎麼躲過閒聊/蕾貝卡‧沙洛夫與現代失落 身分:以前的我,現在的我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小小四個字的重大意義/麥可‧弗拉米尼 我有個死老爸/亞瑟爾‧李斯特 哥哥逝去後的符碼轉換/瑞秋‧史卡勒 與母親的「白」和解/艾咪‧美香‧金瑟 叫叔叔就對了/麥可‧亞希諾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在世者的負疚感/史黛西‧倫敦 遺產:我們這些所有人…… 序言/蕾貝卡‧索佛 家傳寶典/莎拉‧費絲‧奧特曼

親愛的,取名別搞砸/大衛‧薩克斯 意外的檔案保管人/絲賓瑟‧梅洛拉 房屋之下/茱莉‧薩托 羅恩舅舅/金‧高德曼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沒有遺矚。我現在他X的該如何是好?/亞曼達‧克萊曼 資料:數位世界中的失「親」招領 序言/蕾貝卡‧索佛 我只得到這件爛T恤/諾拉‧麥肯納利 電子郵件囤積狂的告白/布萊恩‧施泰爾特 無法復原/梅格‧坦西 阿姨在亞馬遜網站上的分身/喬伊‧薛尼拉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哀慟常用詞彙 祕密:他們沒跟我們說的事,以及我們沒說出去的事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我死去的丈夫是劈腿慣犯/蘿蘋‧伍德曼 練習不完美/瑞秋‧M‧沃德 得獎的是……/凱瑟琳‧芬納利 永遠更年

輕/卡洛琳‧瓦克斯勒 原諒,做不到/海莉‧譚納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經歷失去後如何面對職場 旅程:出發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序言/蕾貝卡‧索佛 婚紗的最後一支舞/露西‧卡拉尼提 心已不在/潔克琳‧穆瑞卡特特 腳再痛,比不上心痛/莎拉‧福克斯 從紫色房間到歐巴馬白宮/瑪麗莎‧芮妮‧李 藝術模仿失去/蕾貝卡‧索佛根據麥可‧格雷夫口述而 膏藥/坦吉拉‧阿邁德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不中聽但別人還是會說出口的話 缺席+時間:未完待續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大衛/艾莉莎‧艾伯特 另一種可能性/亞提絲‧亨德森 忌生日/妮琪‧雷莫 二位數/妮西塔‧J‧梅拉 誌謝 創辦人自序   嗨,我們是蕾

貝卡與嘉比,真希望當初我們沒有理由相遇,不過現在覺得能夠認識彼此,很是慶幸。   二○○七年春天,我們六個二十多歲三十出頭的女子,參加了曼哈頓一棟沒有電梯的狹窄公寓裡的晚餐派對,屋內沒有飯廳,冷氣也不夠強。一陣尷尬的寒暄後,大家圍成個圈坐了下來,腿上搖搖晃晃的是裝滿烤通心粉的塑膠盤。派對主人是大家共同的朋友,其他人則互不相識。我們不知道彼此有沒有共同點,除了大家似乎都很喜歡起司、汗腺很發達;以及人生都失去了至少一名至親。   就是最後這一點,讓我們出現在這裡。   前幾分鐘,大夥默默地大眼瞪小眼。終於有人說話後,接著便輪流發言。很快地,大家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故事,就跟口中正緊張啜飲的廉

價紅酒「兩元拋」(Two Buck Chuck)一樣,未經過濾。我們把那鍋義大利紅醬吃個精光之時,也餵飽了集體的渴望——不,應該說是需求——分享經驗、恐懼與憤恨的需求。   於是,我們獲得了巨大的慰藉,即使知道重要親屬在期望中的未來里程碑(領養狗兒、買房、結婚、生子、轉職……令人興奮的成功與愚蠢的過失)會惱人地缺席。同時也證明了我們沒發瘋,就算早就過了傳說中「最糟的第一年」,卻還沒走出來,或想要揍扁下一個白目問,「不……說真的……你過得好嗎?」的傢伙。人們都保證「時間會治療一切」,或說我們會「熬過這一關」,但他們又了解狀況了?   在紐約這種大都會,隨便都有穿著熊裝的人給你擁抱,但卻遍尋不

著年紀相仿的人,能夠理解自己正在經歷的痛苦,或至少好好聆聽我們真實的心情(畢竟是他們問的)。   在那場重要晚餐派對的三年前,當時二十四歲的嘉比在社區報社的編輯室寫訃聞——對,真的——得知她的父親賴瑞與繼母露絲被謀殺。一連串的狀況,導致他們喪命:他們家的水管結凍,於是打電話給地方水電行,對方派了個前科累累的毒蟲來修理。這個人大約一個月後又來到他們家,在這之前他嗑了四天藥,預謀將顧客家洗劫一空;最後他在這間低調的西南部錯層式(split-level)房屋裡把嘉比的父親與繼母活活打死。這間房屋可以看見亞利桑那州塞多納(Sedona)的紅岩地景,人們都說能坐擁這些景色「死也甘願」,結果他們真的就這

麼死了。這對夫妻貼心、高尚又勤奮,總是充滿活力、決心與冒險精神,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卻這麼死了。   二○○六年勞動節的深夜,就在那頓烤通心粉晚餐派對的六個月前,蕾貝卡的雙親雪比與雷伊,在全家一年一度的阿迪朗達克(Adirondack)喬治湖(Lake George)露營之旅後,順路送她到紐約市,接著上高速公路回費城老家。距離道別親吻與擁抱後不到一個小時,他們在昏暗公路上撞到一個不明物體,導致了嚴重車禍,雪比當場死亡,於是蕾貝卡失去了母親。發生意外的這條公路,之前總是把他們安全地帶往彼此身邊。   雪比去世後四年,雷伊在加勒比海搭遊輪旅行,試圖在失去人生摯愛後勉強找點樂子。某個深夜,

他在自己的艙房內心臟衰竭過世。蕾貝卡害怕的夢魘成為了現實,突然之間她成了孤兒,這個詞原本總讓她聯想到狄更斯筆下緊抓著凹陷桶子不放的稚兒角色。   我們比身邊的朋友早了幾十年體驗這種悲痛,完全是一場爛戲。當時蕾貝卡白天(有時晚上也是)為《荷伯報告》(The Colbert Report)製作政治諷刺橋段。節目錄影時,她會掛上假笑,疑惑大家怎麼可以在她心愛的美麗母親死掉後還能笑得這麼開心。父親過世後,她無法理解大家怎麼可以快樂地訂薯條,而她正飄移於過渡地帶,跟所知的一切疏離。   對嘉比而言,她收到噩耗那天所寫的兩則訃聞——一則給爸爸、另一則給繼母——是她訃聞寫作生涯的最後作品。她在艱難的坐七

(shiva)結束後回到工作崗位,仁慈的主編把她轉去交通線,報導通勤鐵路會遇到崩潰的點一定比較少吧。然而起初她還是難忍悲傷,不管身在何處或跟誰談話,包括某次為了I-95走廊(95號州際公路的簡稱,I-95 Corridor)貨櫃聯結車安全的報導文章所訪問的司機。有些人跟這名卡車司機一樣應付得當;其他人則顯然(但可以理解地)束手無策。她的朋友們也是如此。   為了找到同病相憐的人取暖,蕾貝卡參加了一個喪親子女的哀悼互助團體。大家人都很好,但她是唯一一個非退休者。在這個團體中感覺孤立的她,僅去了一次,覺得無法建立情感連結就退出了(但她獲得了很棒的蘑菇大麥湯食譜)。蕾貝卡從父母友人身上尋求慰藉,但

很快地發現每個人——包括許多她自己的好友——最後還是得回去面對各自的生活與問題。她找到一名優秀又溫暖的悲傷諮商師,她付費讓專家幫助她過上有品質的生活,但還是……少了些什麼。她需要見見其他有過類似經驗的人。   嘉比在互助團體方面的運氣比較好。她每隔一週跟一群同樣因為凶殺案喪親的人士聚會,他們大多失去了年輕的成年子女。這些女性——與一名男性——用大多人做不到的方式理解她。他們從未建議她一年、兩年或二十年後「走出來」。那是永遠的創傷,團體裡所有成員都很清楚。   不過,夜深人靜時,我們的腦海都是千頭萬緒。我們打開筆電尋求安慰,但通常是搜尋「兩年後還走不出來,我是不是很可悲?」或「我可以連續幾天

只吃起司通心麵?」這種語句。結果是,總是微微閃爍的電子蠟燭、宗教與正念部落格,以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文章,暗示我們可能真的快發瘋了(良心建議:別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   事實上,我們並不會總是想要充滿正念或坐禪。我們不想要聽到「萬事皆有因」、「天堂需要另一個天使」,或任何適合繡在抱枕上的句子。我們很不爽,也很迷惘,需要有人理解當你遭遇人生最痛楚時,任何事都可能是潛在爆點;理解上班通勤時在地鐵上哭花一張臉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或在約會時聽到死去的父母被提及而陷入一片鴉雀無聲;或避開萬聖節,因為人們會因為好玩而扮成謀殺事件的受害者。  

 那需要一點時間。比預期的還要長,但我們慢慢地把自己拉出個人的洞穴。那是因為我們決定別再為走不出悲傷而感到抱歉或丟臉。   自從朋友辦了那第一場尷尬的晚餐派對,我們這群容易出汗的起司愛好者開始每個月聚會一次。由於不想使用「互助團體」這個詞,所以自稱「失親女子」(Women with Dead Parents),或「WWDP」,感覺比較煞氣(後來發現這也是「液體差壓」[wet-to-wet differential pressure]的縮寫,實在不怎麼性感)。   我們分享了自己的各式小故事——好的、混亂的、鬱悶的,以及黑色笑料。結果我們並不是唯一不去朋友婚禮,只為了避免看到驕傲的父親牽著女

兒走紅毯的人;不是唯一終於可以在鬧鐘響的兩個小時前入睡,卻因為死去雙親出現在夢裡而轉醒的人;不是唯一被留下來整理父母未完成的生活點滴——相框裡的照片、瀝水籃、用了一半的洗髮精——並懷疑自己怎麼可能把這些東西丟掉的人;也不是唯一因為破爛的舊搖椅而跟親戚陷入冷戰的人,這類物品賣不了什麼錢,但蘊含的情感無價。   WWDP的女人不會去質問人家為什麼要在鰥寡父/母親的新「朋友」突然比較頻繁地出現後,用死去母/父親的照片過度裝飾鰥寡父/母親的家。我們會不約而同地驚呼:「搞屁啊!」,只因為某人說起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建議她跟死去親人的笑臉成為聯絡人。當遇到結婚對象時——前提是有人願意接受

這種損壞商品——我們會很怨恨地知道,父母永遠不會在晚餐時失禮地盤問人家政治傾向而把場面弄得很僵。當找到真的願意跟我們結婚的人,我們會陪彼此試禮服、在婚禮上一起跳舞,盡力彌補失去親人的空虛。   在我們這個小小的社群當中分享經驗的力量很強大,之前缺乏有共鳴的發洩管道又如此令人沮喪。蕾貝卡與嘉比因此結為好友,進而成為至交,兩人加起來又有數十年的媒體經驗,最後決定一起創造一個平台。   二○一三年十一月,我們發起了《現代失落》線上刊物,當時兩人都大腹便便,即將生產。這個網站運作的動力是坦率的故事分享,骨幹是以實際建議熬過波濤洶湧的失親之痛。   《現代失落》有助於解除這個漫長過程的迷思,你日日

夜夜、永無止盡地沉浸在悲傷之中,一路上忍受數不清的爆點。但希望大家了解,雖然殘酷的現實是我們必須在重要親人不在的情形下過活,但他們不是破碎的,生活會繼續前進,而且可以很美好——即使當下你覺得不可能。相信我們,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如此。   在告訴大家這個計畫時(「對,一個有關與哀慟共存的網站,你沒聽錯!」)得到的反應是「好黑暗」、「聽起來有夠掃興」或「賺不了錢啦」。我們又沒問這方面的意見,我們想要大喊:「我們發誓,我們並不恐怖!」但這樣可能沒什麼幫助。   撇開反對者,我們從自身經驗當中知道這個需求真實存在。許許多多的人與組織給了我們動力,默默地鼓勵我們繼續下去,引介其他真心要分享故事的

人,並提供免費的辦公空間及技術支援,讓我們能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不用去煩惱熨斗街區(Flatiron)哪裡有咖啡店提供免費WiFi(不得不提22街和百老匯大道交叉口的Argo Tea)。我們的使命讓他們大受激勵,因此我們深信《現代失落》絕對不會掃興,它的重點在於韌性。如同治療師說的,茁壯而非只是活下去。或如同蕾貝卡的媽媽說的,做出雞肉沙拉而非雞屎(沒什麼邏輯,但夠生動)。   計畫發起後,我們很快地建立了一個數位社群,成員都是我們期待有天能見面並一起喝上幾杯的人。這個社群規模大到我們不敢請客,集結了各種跨越邊界與背景的故事。這個社群讓不想再聽陳腔濫調的人可以誠實地談論哀慟,就跟談論工作、感情

生活或是偷偷有點厭倦「千禧粉」(millennial pink)一樣。這個社群寧願喝碗熱騰騰的雞湯,而非閱讀一整本書的隱喻。   上線後,我們發表了數百篇原創個人散文——有些作者你可能耳熟能詳,有些作者則提供各種扣人心弦的新聲音。他們告訴我們,當臉書比他們還早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是什麼感覺(很悲慘,但真的就這麼發生!),還沒走出喪親之痛卻被分手是什麼感覺(一樣很悲慘!),以及母親死後多年第一次以自己的方式慶祝母親節是什麼感覺(好吧,還不錯啦)。我們也談論許多人認為不禮貌的話題例如需要處理某人死後的社群網站帳號嗎?需要建議如何整理某人的遺物嗎?我們都有答案。想要追思可怕的忌日、在葬禮後回到工作崗

位或有個不「落入俗套」的紀念刺青嗎?我們全都有經驗。   然而《現代失落》不只是一個線上刊物;它已經成為一個運動,改變我們談論悲傷與哀慟的方式——這是普世經驗(如果所謂的普世經驗存在),但令人意外地仍是禁忌話題,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這個運動已經吸引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注意,其中有些人已經在我們舉辦的活動上見過,包括電影放映會與說故事聚會,大家又哭又笑地喝著威士忌加冰塊。我們還發想出點子讓其他人參與並支持彼此,像是足以列入《金氏世界紀錄》的「史上最大規模喪親人士交換禮物」,將近一百五十名在母親節觸景傷情的參與者,藉此機會與同病相憐的陌生人交換禮物和卡片(好啦,這活動應該沒什麼競爭者)。我們也引起了

全美媒體及類似組織的注意,他們在自己的網站和頻道上報導我們的故事,並邀請我們到美國各地及英國演講和授課。原來需求遠比我們想的還要大。   所以,才會走到今天。   《現代失落》一直以來的願景就是成為任何人都可以接觸的社群,不管他們來自哪裡、失去哪個親人或喪親了多久(如同我們所說的,歡迎新手加入)。這個社群開放給所有因為失去至親(即使彼此有心結)而陷入悲傷的人,以及愛這些傷心人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要一起寫書,並邀集一群作者來分享他們對於與哀慟共存的各種獨特見解。重要的是,這種事跟朋友一起做總是比較好玩,也比較有影響力。本書涵蓋的經驗廣泛,將證明悲傷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跟在雷電路(Thun

der Road)上一樣(對,我們引用了《火爆浪子》(Grease)的台詞,那又怎樣?)。而我們真心希望下次你遇到喪親的朋友,可以停下來想辦法拉他們加入,並與他們產生連結。總是有辦法的。   重點來了,有關死亡與哀悼的社會風俗正在產生轉變。大家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面對喪親之痛,而非依照社會設定的傳統形式。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保羅‧卡拉尼提(Paul Kalanithi)以回憶錄《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記錄自己在肺癌末期失去和擁抱生命的歷程,不但入圍普立茲獎最後決選,還成為全美暢銷書。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有個湯博樂(Tumblr)帳號專門發布「葬禮自拍照」(

你可以批判,但它的存在是個事實)。在我們生活的時代,美國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向過世兒子波伊(Beau)祈禱時,直視鏡頭、眼裡噙著淚水引述海明威的話:「『這世界會打擊每個人,但經歷過後,有些人會在受傷的地方變得更強大。』我在受傷的地方變得更強大了。」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處在一個關鍵時刻,美國有一大部分的人口,因為私人與公眾悲劇而產生連結——父母死亡、校園槍擊案、朋友自殺、恐怖攻擊或警察暴行。我們透過社群網站串流、最新的流行文化迷因(meme)貼文或#懷舊照片(#tbt)回憶跟這些故事產生連結。我們可能會「按讚」或留言,也可能不會,但我們絕對不會把它們撇

開。談到這些平台,我們了解哀悼是很複雜的事。一個表情符號無法取代實際上給予喪親者的陪伴。但那個觸發一次電子郵件往來的表情符號、留言、私訊也不是沒有任何意義,而社交分享有助於讓人意識到我們的網絡當中有誰正在受苦。我們以「願死者安息」的主題標籤哀悼公眾人物與全國性悲劇時,這些故事留在我們的心中,也帶來越來越開放的對話。   喪親總是會發生,而且可能比我們預期來得早。每七名美國人就有一人會在二十歲之前失去父母或兄弟姊妹;高達百分之十五的懷孕期以流產作結,光在美國每年就有約二萬三千名胎兒死產;二○一六年,估計有七百至九百名婦女死於懷孕相關因素;二○一三年,美國有超過四萬一千起自殺案件,很驚人地,大約

等同於每十三分鐘發生一起。同時,每年有數十萬名美國人喪偶,其中許多人不到四十歲。   我們的悲傷不會隨著已逝親人進入墳墓。即使經過多年,還是會不時感受到椎心刺骨之痛,還是會不爽各式各樣大大小小商業化的節日,想到上天這麼對待我們還是會忿忿不平。但你知道嗎?我們最近開始在Instagram上標記家庭成員,我們原本不會想要標記他們——也從沒想過他們會讓我們陷入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   終有一天,我們會失去所愛之人。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死亡。不管我們有沒有向彼此承認這一點,它都是事實。所以建立這麼一個社群有其價值,讓大家可以百無禁忌地談論死亡以及它對生活帶來的無數影響。藉由本書與眾多作者的坦率分享,

我們希望對話能更加開放,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未來不會再有人面對喪親之痛時只能無言以對。 〈序言〉蕾貝卡.索佛 得知母親雪比死於紐澤西高速公路的八個小時後,閨密的老公保羅發現了我的按摩棒。 那是二○○六年勞動節的隔天,全美都在準備迎接忙碌的秋季,我們則在我的曼哈頓公寓準備母親的葬禮。保羅與老婆黛法想幫我打包行李。我當時單身,剛進入而立之年便頓失母親。早上七點半,我只有力氣蜷臥在大學時買的珍妮佛沙發上,重看某一集《醫院狂想曲》,讓朋友默默幫我收拾。 媽媽九個小時前還站在這間客廳裡,快樂又健康。我們一家人一年一度去了紐約上州的喬治湖露營,她跟爸爸在回老家費城的途中順路放我下來。他們進屋上了廁所,喝

了點水,道別時給了我幾個擁抱和親吻。我給老媽看了一張我收到的三十歲生日賀卡,它會播放出瑞典搖滾樂團「歐洲合唱團的迷你版〈最後倒數〉,殊不知一語成讖。 在那個休假的星期一晚上,他們離開幾分鐘後,我在沙發坐了下來,苦樂參半地從自由自在過渡到明早恢復工作的無奈現實。我還穿著露營的衣服,一隻盲蛛從刷毛外套口袋爬出來,湖水乾燥的芬芳在皮膚上縈繞不去。 過去繁忙的一年我都在適應全新的工作、全新的日常電視節目,那個星期在喬治湖跟我媽相處的時間,比一整年加起來還要多,身邊有最愛的親人讓我得以在情緒上找到出口。我平常跟她幾乎無話不談,那個星期我們每天都在晨昏時刻從炙熱的石頭跳下水,一邊游泳、一邊聊著我的擔憂。雪

比提供建議的一貫態度就是要不要接受隨便你,但不得不說,她的話總是很中肯。 我跟她說,我對於事業以及三十歲還是單身的焦慮,她帶著笑意說:「貝卡,人算不如天算,計畫趕不上變化。」但也說:「你要振作起來,重整旗鼓,繼續向前。我永遠支持你。」 她的忠告拉了我一把,我窩在沙發上回覆電子郵件(包括某位男子的自我介紹,我媽最好的朋友牽的線),很快恢復了精神,準備邁入秋季。 這時電話鈴聲響起。年紀大我很多的同父異母哥哥打來,這次露營他也有去,深夜輪到他開車。「貝卡,出事了。」他描述車道上有一大塊碎片,我們家的速霸陸Outback休旅車猛然轉向,媽媽躺在8A出口附近的公路邊。我隱約聽見爸爸在尖叫。我大吼:「她還

活著嗎?」他回答:「活著,但情況很糟。」言下之意就是要我馬上趕過去。

天劫倒數心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NARAKA #流星搜劍錄製作人 #RTX3090
最終測試今天剛起跑就吃雞!?
NARAKA永劫無間 PC STEAM
RTX 3090 4K 60FPS | RYZEN 7 5800X
NARAKA永劫無間 最終測試DEMO載點: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203220/NARAKA_BLADEPOINT/
-
如果喜歡影片歡迎訂閱及熱血贊助
https://reurl.cc/pDrvWZ
重車日常單元完整播放清單
https://reurl.cc/K6dKWj
大夜騎士FB粉專歡迎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TheDarkSideKnight
蝦皮購買手機架傳送門https://reurl.cc/jd3ykp
手機架介紹及安裝方式
極致工藝航太鋁合金手機架 | 不想跟車友用大眾手機架選這款就對了!
https://youtu.be/42usDAUm_zo
進入以下連結購買新世代全景運動相機
INSTA360 ONE X就送超長隱形自拍桿
https://www.insta360.com/sal/one_x?in...
INSTA360 ONE X豪華套裝開箱影片
https://youtu.be/NBisx_iblFA
PAKELO派克龍10W40機油道路版超級香!!! | 100%義大利原裝進口
https://youtu.be/0A_xaWxOG0E
---
建議剛訂閱的朋友必看以下幾集
軒仔聊車經 | 為何我的10沒快排 | 這集一次大解惑完未來不再回答相關問題
https://youtu.be/BxV_mWnkR3A
重機購車大小事 | 跟和潤車貸專員約7-11對保 | 闇夜惡獸降臨倒數中
https://youtu.be/mTY3G6jwP6U
重機購車大小事 | 買重機跟賣重機能同天交換!? | 中古重機同日車換車流程
https://youtu.be/qy-HcjqnmEg
扭力大王YAMAHA MT-10開箱! | 總算圓了三年前的終極重車夢
https://youtu.be/YGMjyLfZCHQ
購買中古重車有哪些注意事項 | 建議一定要跟前車主約時間賞車
https://youtu.be/DptMbjqXau0
名店Z騎衝x大大輪車業 | 更換MT-10四缸火星塞及來令片
https://youtu.be/4NYG1tTcjP0
早鳥聊車經 | 騎了幾個月的MT-10心得及優缺點
https://youtu.be/EYSAMtIcqq0

憤怒管理:改變人生,不被憤怒左右的9個習慣

為了解決天劫倒數心得的問題,作者瀨戶口仁 這樣論述:

怒髮衝冠之後…… 2018.7「惡檢一怒爆衝毀了……月薪12萬恐剩16K」ð停職 2016.10「藝人酒後搭計程車與司機發生口角進而互毆」ð各拘役40及70天 2014「小賈斯汀對鄰居房子砸生雞蛋引發糾紛」ð賠償8萬美金+上憤怒管理課程 2006世界盃決賽「席丹頭槌義大利的馬特拉齊」ð法國輸球、失去代言合約 超車不爽就殺人、女友分手就砍人……ð無法妥善處理憤怒情緒,動輒抓狂,以致做出損人不利己的憾事。   全球頂尖運動員與職場菁英都在做的情緒管理技巧!   生氣就是拿別人做錯的事懲罰自己。 別因過度憤怒失去理性,做出後悔莫及的事!   不必忽視隱忍憤怒情緒,但可以不被憤怒牽制。 管理怒氣

,善用怒氣,讓憤怒化為你向上的動力, 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專文推薦 台中開心房身心診所醫師 鄭存琪│激勵達人 鄭匡宇   各界名人實用推薦 臨床心理師 王淳│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正聲廣播公司主持人 宛志蘋│奧亞運國家隊隊醫/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秘書長 林頌凱│勵志/溝通暢銷作家 戴晨志____依姓氏筆劃序   「憤怒管理」絕非否定憤怒,不能生氣,而是找到與憤怒和平相處的方法, 並進一步將怒氣轉化為人生中前進的助力。   生氣花力氣也傷元氣,學習與憤怒相處,將怒氣轉化為激勵自己的助力,別讓該用心處理的事,湮沒在鋪天蓋地的心煩意亂之中。   憤怒管理對於哪些人是重要的? 上班族Ü

職場上保持心平氣和,提高工作效率。 經營者或主管Ü避免因憤怒而衝動行事,失去下屬信任。 教師Ü落實對孩子的情緒教育。 政治家Ü避免情緒失控口出惡言,醜態畢露。 律師、醫生Ü有助於處理工作上的壓力。 運動員Ü在競賽中保持冷靜,確保發揮最大實力。   「接納、認識、理解、調適情緒,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台中開心房身心診所醫師 鄭存琪 「讓憤怒的情緒成為自己的『助手』,推進自己邁向夢寐以求的目標。」激勵達人 鄭匡宇 「把心專注在更好的事物上,別讓自己的心也跟著失控。」正聲廣播公司主持人 宛志蘋 作者簡介瀨戶口仁一九六〇年生於東京。青山學院大學畢業後,進入產經體育報社擔任記者。負責跑職棒線十一

年後,於一九九三年前往美國。以紐約為根據地對大聯盟進行採訪,主要對象是活躍於大聯盟的日籍球員,將球員們的「第一手消息」傳回日本。之後,回到日本,除了展開寫作工作外,也在大學及專門學校擔任講師,現在則為憤怒管理的推廣者,在日本全國舉辦演講、研習及座談會。譯者簡介邱香凝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學府碩士。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育有一狗,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用認養取代購買」。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一路吃下去!騎向台灣第一小吃攤》(石田裕輔著)、《絕不哭泣》(山本文緒著)、《飛上天空的輪胎》(池井戶潤著)等。   推薦一  了解情緒,了解憤怒/鄭存琪

推薦二  與憤怒為友,讓憤怒助你成功/鄭匡宇 前言  與憤怒和平相處,將怒氣化為助力   Prologue  控制憤怒的技術為何誕生?……憤怒管理的歷史   PART1  認清憤怒的真面目 何謂「憤怒」的真面目? 憤怒會產生連鎖效應 憤怒的四個傾向 「生氣」與「訓斥」的不同   PART2  打消憤怒,平息怒氣 習慣1 倒數數字……憤怒的高潮只維持六秒 習慣2 呼吸放鬆……分泌快樂荷爾蒙 習慣3 停止思考……停止思考的技巧 習慣4 安心穩步……集中意識的技巧 習慣5 請求暫停……重新來過的技巧   PART3  將憤怒轉化為助力 三重圈――「應該」的界線 習慣6 憤怒紀錄……生氣紀錄   專欄

形容憤怒的詞彙 習慣7 量化技巧……度量憤怒 習慣8 打破模式……破壞固有模式   PART4  成為善用憤怒的人 習慣9 聚焦於解決問題的方法……重視解決   後記  愈有氣,愈沒有力氣處理該用心做的事   推薦一  了解情緒,了解憤怒   台中開心房身心診所醫師 鄭存琪   在診間裡,面對情緒困擾,討論如何與情緒共處,透過情緒來了解自己,是身心科的日常。在陪伴個案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人對情緒的態度是疑惑、害怕、負面的,常會採取忍耐、壓抑、隔離的方法,希望自己不要有情緒。 然而,逃避、抗拒情緒卻會讓它更加糾結、複雜,壓抑久了,累積的能量多了,對自己、對他人與周遭事物

,容易感到煩躁、厭惡、生氣,更嚴重的,甚至可能對他人憤怒,無法調適而產生肢體或口語暴力,對自己憤怒而出現自殺或自殘的傷害行為。因此,接納、認識、理解、調適情緒,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人的情緒,分成原始情緒、衍生情緒。 一、原始情緒:觀察二到七個月的嬰孩時,可以辨識出幾種沒有經過學習而對情境直接反應的自然情緒,如:生氣、害怕、哀傷、喜悅、厭惡、驚奇等,這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有的,是展現與保護自我的鈴鐺(例如: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被阻礙、不受到尊重、被羞辱、被委屈時,可能在第一瞬間會感覺到憤怒)。 二、衍生情緒:當原始情緒被情境觸發後,因為受到後天學習、文化價值、自我概念與過去成長經驗等影響

,而對原始情緒產生反應,以其他情緒來回應,遮蔽了原始情緒(例如:剛到一個陌生環境感到害怕時,將害怕的原始情緒評價為膽小懦弱,而對自己生氣;或是與朋友暫時分離時生起哀傷感,卻自動連結到小時候不舒服的分離經驗,覺得自己要被遺棄而害怕、恐懼、崩潰大哭,甚至憤怒)。   衍生情緒是「對情緒的情緒」、「對反應的反應」,在感受當下的情境時,內心的小劇場很快地演出,而劇本卻是受到過去經驗、自己的信念或需求所影響,並非是對當下的直接情緒,他人可能會覺察到當事人的情緒表現與情境不一致,或反應過度;而錯綜複雜的情緒也可能讓當事人感到迷惑,不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 因此,在學習情緒調節的過程中,透過寫日記來自我探索是

常用的方法,慢慢會發現,「情緒—想法—身體感受」這三種是相互影響著,情緒本身並無法維持很久的時間。 會讓情緒延長與複雜化的原因,是情緒底層未被覺察到的想法與生命脈絡,可以在寫日記時,試著探索:情緒在什麼情境下容易被觸發、是觸碰到內心的哪些部分、自己有哪些不想觸碰的陰影、它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可能聯想到什麼、人際互動中自己的界線在哪裡、有哪些內在規範或信念、自己的期待是否符合現實、情緒表達的模式為何、在不同的情緒強度下自己是如何調適的/效果如何/可以如何調整、在失控的臨界點出現前身心的癥兆為何、如何提早覺察與調適情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以協助溝通等等,這些探索將會幫助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增進調

適情緒的能力。   情緒的神經生理學基礎,也影響著情緒調節的學習。當感官將外在環境的訊息傳入視丘後會分成兩條路徑,一條是短路徑,直接到達邊緣系統的杏仁核,這是負責恐懼、驚嚇、急躁、焦慮的情緒中樞,會快速地引發情緒反應,來避免危險,自我保護。另一條是長路徑,較慢地到達大腦皮質(主要是前額葉),經過數個迴路來思考分析、選擇較合適的方法回應,然後再將訊息傳到杏仁核來調節情緒。 如果以憤怒為例,憤怒的感受會發生在理智思考前,如果憤怒力量強大且又衝動控制不佳時,可能會產生攻擊性的行為,在行為過後才反思後悔。根據《EQ》作者丹尼爾‧高曼的看法,雖然憤怒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被「杏仁核劫持」的憤怒高峰期約

只有六秒,如果平時可以練習幾個情緒調節的方法(例如:透過深呼吸或覺察身體感受把心定錨於當下、了解「情緒只是情緒、不批判情緒」、接納與覺察情緒自由地來去而不反應、運用正念體驗自己的內在空間),當有一天覺察到憤怒的強烈力量時,可以運用它們來幫助自己度過這憤怒高峰的危險期。   本書作者以在體育界運用憤怒管理的多年經驗與見證心得,有次第地引導我們進入憤怒管理的四個層次:覺察憤怒、暫停/不反應、理解自己、善用憤怒。 一、從為憤怒平反開始,重新認識憤怒,了解憤怒的功能,以及四種憤怒類型。 二、由簡入深地教導各種情緒調節技巧及如何暫停,讓自己在憤怒的高峰期不被它控制。 三、透過寫情緒日記來了解自己的憤怒模

式,檢視自己是否有不符合現實與僵化的極端信念,如何調整讓它更有彈性來促進情緒的穩定,增加形容憤怒的詞彙以增進對憤怒程度的辨識,透過量化情緒,讓自己看見在不同程度的憤怒狀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因應,打破生活的固定模式,讓自己更自在。 四、轉換自我對話的問句,將問「為什麼」換成問「如何」,將憤怒的力量轉化為走出問題、提升自己的動力。   這是一本將看似複雜的憤怒管理,用生活化、易理解的方式所寫的實用書,就讓我們開始一起學習吧!   推薦二  與憤怒為友,讓憤怒助你成功   激勵達人 鄭匡宇   我非常喜歡這本《憤怒管理:改變人生,不被憤怒左右的九個習慣》。 說到憤怒,大部分的人在面對憤怒的情緒時

,基本上都會呈現兩種反應:   一、情緒失控,開始鬼吼鬼叫,甚至出手傷人。 二、假裝自己不在乎,其實內心非常在意,想著日後如何報復,或者愈想愈鑽牛角尖,搞到自己內傷。   但,你真的有更好面對憤怒的方法! 本書作者出身體育界,看過了大大小小球場上和運動場上由於憤怒所導致的衝突,歸納出了有效面對憤怒的心態與步驟,我深表認同,而且覺得許多看法都與我的經驗不謀而合。 以我自己為例。許多人都很好奇,為何我在遭遇一些網路上的批評、人際關係的衝突時,都能夠處之泰然,絲毫不動怒呢? 那是因為,在我的心中,已經把憤怒並且失控定義為「不入流的行為」,既然是不入流的行為,我又怎麼能輕易在面對憤怒時,做出不入流的行

為,成為一個不入流的人呢? 這就牽扯到了「定義」的問題。我們做為人,每天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行為以及遭遇到的事情下定義。若是你下的定義是好的,就會導致好的結果;你下的定義是不好的,就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如我上面提到的,我因為把憤怒失控定義為不入流的行為,那麼因為我自詡為「有品之人」,自然就會在面對憤怒的時候,「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任由情緒擺佈。 但很多人在面對憤怒時,明知道情緒失控後的行為,將導致他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例如,酒駕被警察抓到還惱羞成怒,結果視頻被公開後遭到全民圍剿;在KTV或Pub與對方口角,傷人致死被送進監牢等),卻告訴自己「我天生就是這個脾氣改不了」。 說真的,天底下

絕對沒有「改不了」這回事,只有你願不願意改,以及你對這個行為的定義為何罷了。你選擇了不想改、改不了,就得承受之後帶給你的負面影響。   除了對憤怒重新定義之外,作者還介紹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將憤怒轉為正面助力」。 首先,我們不必刻意去忽視憤怒的感覺,因為我們是人,有這種情緒波動,是非常正常的。先接受自己是會憤怒的事實,但永遠提醒自己,不被憤怒所擺佈,而要好好「利用」這種憤怒的情緒,來強迫自己「成功」。   大家應該都聽過這些故事: 因為被女朋友/男朋友的爸媽瞧不起、被迫分手,之後帶著憤怒讓自己成長提升,反而找到更優質的對象,擁有幸福的關係和婚姻。 ZARA的創辦人奧蒂嘉(Amancio

Ortega)從小家境清寒,看盡了親友鄰居的臉色,帶著憤怒一路推進自己成功,誓言一定要出人頭地、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柯文哲因愛滋器捐案受到不公彈核,憤而決定從政,競選台北市市長,結果高票當選,不僅成為台灣政治史上的奇蹟,還成為政治圈的最大網紅。 類似的例子多不勝數。這些人都是因為在面對憤怒的情緒時,沒有輕易被憤怒的情緒左右,採取失控的行為,而是讓憤怒的情緒成為自己的「助手」,推進自己邁向夢寐以求的目標。   於是,當你下次也感受到憤怒的情緒時,別繼續想著「他/她為什麼這樣對我?」、「我好生氣!」,而要想著「我能怎麼利用這樣的憤怒,達到我要的目的?」。當你這麼轉換想法之後,不僅不會憤怒,還會笑嘻

嘻、精神抖擻地來解決問題,為自己將來的成功鋪路。   我過去出版過的《就是愛被罵:史上最強被罵應對心理學》,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把所有罵過我的人的話語收集起來,分析他們怎麼罵、罵了什麼、我們能如何面對被罵?不僅幫助更多人知道未來如何面對被罵,也獲得了不錯的版稅收益,這同樣也是「將憤怒轉為正面助力」的最佳例證。 希望你也能養成不被憤怒左右的九個習慣,讓自己與憤怒為友,讓憤怒助你成功!                                                                                                  憤怒管理的三大支柱

 那麼,平息怒氣,將憤怒轉化為助力的憤怒管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訓練法呢? 控制憤怒需要的支柱(概念)主要為以下三者: 1.六秒。 2.三重圈(「應該」的界線)。 3.岔路。 六秒? 三重圈? 岔路? 這些和憤怒有什麼關係?光是這樣實在看不懂對吧。 首先,所謂的「六秒」,指的是憤怒的MAX長度。 簡單來說,憤怒的頂點只能維持六秒,之後就會逐漸平息。 人類的大腦意外單純,一旦注意力從引發怒意的事物轉移到其他地方,立刻就能重拾冷靜。因此,學會如何撐過這六秒,就能迴避最糟糕的狀況,確實掌握最棒的未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的是立即有效的技巧。這些將在本書的習慣一到習慣五中加以說明。 其次是

「三重圈」。所謂三重圈,是將人類的情緒大致分為三種。其中,為了擴大憤怒管理最重視的「雖然價值觀不同但願意容許」的範圍,必須運用一些改善體質的技巧。這些將在習慣六到八中加以說明。 最後是「岔路」。岔路指的是,判斷解決問題時選擇哪一種方法較有利。如何做出正確判斷,將在習慣九中加以說明。 這三大支柱,正是平息怒氣時不可或缺的技巧。學會技巧,養成習慣,藉此讓自己的工作和人際關係順利進展,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隨後本書將詳細介紹上述各項習慣與技巧。不過,在說明這些技巧前,請先讓我談談關於憤怒的基本知識。 這是因為,如果無法認清「憤怒的真面目」,就不知道自己為何發怒,也察覺不到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所以,首

先讓我們從「認清憤怒的真面目」開始吧! 何謂「憤怒」的真面目? 在學習平息怒氣,將憤怒轉化為助力的「憤怒管理」前,首先必須認清「憤怒」的真面目。 憤怒的真面目,包括憤怒的種類、性質、特徵與傾向。 追根究柢,憤怒有兩種── 「好的(必要的)憤怒」和「不好的(不必要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