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春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如坐春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薀寫的 師者【第貳冊】 和祝勇的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用如坐春風造句大全 - 成語故事也說明:如坐春風 造句_用如坐春風造句大全– |造句 · 1 弟子稱師之善教,曰如坐春風之中;學業感師之造成,曰仰沾時雨之化。 · 2 讀一本好書,如坐春風,身心爽快,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和人民文學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劉錦賢所指導 陳玉芳的 詩境與理境之交涉──以程明道理學詩為例 (2015),提出如坐春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境界、修養工夫、理學詩、學者之詩:程顥。

而第二篇論文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 胡森永所指導 張世芳的 明代王學中的樂思想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王陽明、良知、樂學、孔顏之樂、泰州學派的重點而找出了 如坐春風的解答。

最後網站返鄉新年禮—— 如坐春風的如廁體驗,希箭智能馬桶S10 - 壹讀則補充:在我的記憶里,每年春節前的農曆二十八,都要舉家行動,做一次徹底的家庭檢修與大掃除,除了除塵外,還會把一些損壞的家居或電器修繕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如坐春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師者【第貳冊】

為了解決如坐春風的問題,作者王薀 這樣論述:

  「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無論古聖賢或為王、為帝者,重要者在於立身處世之道可否服人。」     人是學習的動物,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教育日漸專業化、複雜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也由對「人」的學習,轉為對「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忘卻了老師的角色,是一個值得模仿、效法的對象,而把他們視為一個提供學科知識的人,無怪乎韓愈疾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本書中王薀老師除了寫下他與由幼至長的數十年間,值遇到許多亦師亦友的善知識言身教,也提及孔子與門人弟子間的諸多師生情誼,包括子路的莾勇及忠誠、子夏的好學勤問,以及顏回對於仁的持守,更以神怪故事、儒、釋、道三家的

人物等古今人事來舉例,展現了傳統教導中守禮、忠誠、講信義、內聖外王等美德,以期讓我們人生更完滿。     這些先賢耆宿他們共通的特點是學識淵博,並且可以把所知所學融入言行身教中。閱讀其中的奇節瑰行令人如坐春風,並從中獲取靈思無數。     一、從儒、釋、道諸多弟子與老師往從的故事,展現佛陀、老子及孔子的風範及學人的求學的態度!     孔子見到了老子之後,完全放下了自己尊貴的身分,也不顧隨從的弟子,很恭敬地按照傳統的古禮執弟子之禮,等待老子回禮之後,尾隨老子之後進入廳堂。這個時候孔子還是再度對老子施禮敬拜,老子面帶笑容、很慈藹地問孔子來見他是為了何事而來?這時孔子便又很禮

貌地作揖起身,離開自己的座位,恭敬地回答並且請示……。     二、從平民百姓到皇帝記載各種古今多少的真人實事,引證儒家思想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朱元璋言行懇切地問了出席早朝的文武官員,和宋濂比較親近的一位官員就報告朱元璋說:「啟稟皇上,宋起居由於年紀衰老的緣故,最近身體狀況不佳,因此臥病告假在家中。」     沒想到一向鐵面黑臉的朱元璋,突然間整個神情變得很柔情又很擔心地對著臨朝的官員說:「宋起居在他任職期間,我對他的印象極好,這人是我看過最純真、最直率、不擺弄心眼的好人,這麼多年的相處,沒想到這會兒他卻生重病了。」     她對待狄仁傑有時也會放下自

己一向的威嚴,對於狄仁傑極為敬重,狄仁傑由於屢受武則天對他的抬舉,當他的官位已經到達宰相的時候,武則天每次有話要問狄仁傑的時候,都還會尊稱他一聲國老,同時也因為晚年的時候,狄仁傑因為操勞國事過度,四肢舉動也都老邁不堪,所以武則天特別恩准狄仁傑每次上朝的時候,若有稟告,可以免於下跪之禮……。     三、本書帶你揭開孔門七十二賢人鮮活的真實生活樣貌!     子路剛入師門的時候,經常奇裝異服,不修邊幅,出奇有時,孔子講說他的不是的時候,他還經常頂嘴,甚至於在眾多同門之中,譁眾取寵地出言不遜,羞辱過孔子,但孔子就是這般地善巧睿智,因材施教,雖然碰到如此粗莽的學生,他依然導德齊禮、不厭

其煩,用盡一切善巧設施,時間慢慢地過去,子路在一旁看到了老師的辛苦和無私的付出,以及諸多各類的門生,臣服於孔子的道德和人格,子路這顆頑石也漸漸地把稜角愈磨愈圓。     孔子回答他:「在我的所有弟子當中,就屬顏回是最認真鑽研探尋學問的,而且他不會隨便地遷怒別人,犯過的錯誤永遠不會再犯,但是可惜的是他實在太短命了。」顏回的死據說是來自於用腦過度,並且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保養,年紀輕輕不到三十歲頭髮就全白。在歷史上,《論語》的〈雍也〉篇有記載世人都知道的一段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點許多人都無法堅持並且做到,但是顏回始終樂此不疲,完全絲毫未曾有過悔態。

    四、王薀老師獨家揭露求學過程所見到的真實現代師者典範!     私底下的張老師是完全沒有為師者的架子,反而有如母似姐般無微不至和盈盈似地關懷,甚至於在細微處也都會暗地裡照拂著我們。張老師特別注意每個學生的人格養成和應對進退間禮儀的細節,例如去到她家時,她都會細細地觀察我們,有無有序地把自己的外穿鞋親手拎放在她早已用手推開的鞋櫃裡,並且也都會要學生們指定坐在她家的鞋櫃上脫穿鞋子。她的理由是,這是做客和接待雙方所應有的應對,一個代表尊重,一個代表歡迎……。     孫老年過八旬,還不斷地取閱不同版本的《禮記》相關讀本研究,儼然所知之內涵不亞於一般的耆儒碩老,在多次論談中我

也曾執經問字地請問過孫老,可否把其一生對於《禮記》之蘊涵指點一二。孫老在某次的茶談之中,客謙地說出了一段話:「個人對於『禮』之一字絕不敢充當專學,但你多次問及,如果再不有所回應,似乎也與禮不合,所謂來而不往,也說不過去。這樣子說吧!如果硬要講有任何的心得,我從少年時代開始,從父輩所得到的其實離不開一些基本的觀念,這些觀念無非是我們現代社會中進退應對時,都應該具備的態度……。   本書特色     一、旁徵博引,記述多則儒、釋、道三家師徒之間的故事,令人深思學習應有的態度!   二、以縱橫古今的真人實事,論述儒家思想在現代生活的應用法門!   三、寫出活生生的孔門七十二賢人

生活樣貌,最傳神的孔子生活摹寫!   四、獨家揭露少年王薀老師與眾多長者相濡的生活點滴! 作者簡介   王薀老師     一位喜愛現代及古典美學的追求者;一位古董藝術收藏家;一位雅好品茗的茶藝家,曾是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先進之一,共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的品茗家;一位喜好鑽研天文曆算、陰陽術數以及重新整理各類失傳的命理占卜愛好者,包括《易經》、占星學、塔羅牌占卜和奇門遁甲,還有印度、西藏各類中西古代占卜法......一位修習各路門派的武學愛好者,從十四歲起追隨道家師父修學形意、八卦、太極拳、螳螂拳、鶴拳、少林彈腿、槍、棍、流星錘等等各家流派武學;一位致力保存傳統音樂薪傳

的倡導者,創辦國樂、南管樂社和爵士樂團。老師也在年度演唱會中,和國內著名樂團配合演唱義演,裨益公益團體良多。老師自幼素愛閱讀並且收藏各類古籍善本、書畫,從東方的孔、孟儒家學說、仙道之學、佛家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皆有喜好研習與探究。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方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珈、健身等等,近幾年來也不斷地研習歐洲瓷畫、金工和紙雕......。     老師早年也曾經商、創業有成,並曾受聘為諸多大小型企業、公司之管理顧問,對於經營之道亦有獨到之見解。     在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觀察到現代人身心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困擾及需求,所以總是夜以繼日地運

用多年來在不同的領域和傳承中所習得的人生體悟及知識分享給有緣大眾,並且很生活化地將艱澀難懂的經典理論結合於生活之中,希望能夠為現代人帶來心靈的療癒和儲備,使更多人能夠更實際地從生活中去體會、發現、開展更多的創意。     為了承續並且成就過去先人所未圓滿的志業,在不同的區域成立了不同的團體,例如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中華度眾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老師的行事類如大隱於市的化外之人,是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隱行者。從出生開始便經歷且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歷程,因此造就了化外出

世及種種不凡的體驗與覺受。用其一貫低調筆耕或默默接引的方式,多年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與不知凡幾的有緣人都曾善巧地教化過。     老師更像是一部跨文化、跨地域的行動百科,足跡踏遍美國、中國、澳洲、歐洲、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不同地方,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內外二十五個國家。為了更廣泛地與有緣大眾分享,老師近年來致力於書寫創作,目前更是關鍵評論網和康健雜誌等的專欄作家,及健康2.0等國內外各大報社約稿作家,文章經常散見在各類報章雜誌上,常受邀於國內外不同團體、學術機關和學院,不斷舉辦講座、演講,為現代人困執痛苦的心靈,開啟智慧方便之門。     著作:《回不去了》、《

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建盞・茶談》、《阿賴耶之人狐傳奇》、《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絕對》、《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靜坐之後》、《師者》【第壹冊】、《楞嚴經蠡測》【第壹冊】、《茶堂懷錄》、《楞嚴經蠡測》【第貳冊】、《師者》【第貳冊】、《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四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官方網站:www.teacherwa

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痞客邦: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YouTube:王薀老師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LINE@:拾慧文創 關於作者 出版社編輯序——轉益多師是汝師 即之也溫的師者 磨穿鐵硯萬卷書 習書法需先養氣 人倫道統在禮記 韓非師承於荀子 荀子有別於儒墨 孔子問禮於老子 老子舐犢於孔子 人不學禮無以立 發於誠而止於禮

禮關乎國家個人 桶底盡脫見真實 境界無生亦無滅 由性達命之心法 百字銘蘊藏天機 方寸時刻存敬字 邵康節藏名遠利 戒子孫以禮傳家 保愛自身在藏拙 孝乃道德之根本 嚴守修法三昧耶 紅教超薦極殊勝 龍褲為母后超度 有德者大巧若拙 陀羅尼解冤釋結 儒家敬神如神在 敬鬼神而不迷信 慈悲根源於仁愛 德善相應稱全美 要顯道不能損德 論語智慧之寶典 無饜之欲亂所生 外應緣而內守固 人要能矜孤恤寡 慎終追遠孝之始 大驚大盪看應變 六位六德關乎禮 直了成佛唯真心 儒道脈絡本相通 春風化雨的縮寫

儒家的返聞自性 一諾千金誠可貴 曾子是誠信君子 一切禮莫過尊師 上行下效的薰陶 顏回德行冠孔門 孔門弟子有千秋 長處之外有缺點 君子養德不貪德 自反不縮真君子 恩威並濟御人術 子路行為有褒貶 多管閒事禍上身 不諉過忠信之始 尊師而直言無諱 子見南子的故事 心不受外境所轉 解脫證悟是究竟 儒家講天人和諧 敬畏立身之原則 敬乃允執之核心 敬乃是綱常之本 後記 出版社編輯序   轉益多師是汝師     王薀老師的新書《師者》【第貳冊】出版了,在現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來談「師者」確實是難能可貴

,因為太多人已經不知「尊師」為何物了。「師道既尊,學風自善。」而反觀今日世風日下、社會澆薄,乃在於不知「尊師重道」。     《師者》【第貳冊】直指一切人倫道統根源於《禮記》,《禮記》中也說:「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而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又說:「克己復禮」。這其中所謂「禮」就是方寸之間時刻存有「敬」字,王老師更進一步具體指出:「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 再者,王老師認為《論語》是立身處世最有智慧的經典,是孔子一切言論、思想和行為之總和,他以身教、言教培育出七十二賢,可說是偉大的一位「師者」,「至聖先師」當之而無愧,而從

《論語》中可以看出他春風化雨身形的縮影。     聖人無常師,人生是永無止盡的學習之旅。王老師以他數十載的拜師訪道,青燈黃卷,尚友先賢,通曉儒、釋、道、法、墨之學說,以其親身經歷,猶如暮鼓晨鐘,喚醒沉睡無明的人心!展讀其書,「即之也溫」的言語,有其潛移默化之功,此皆得利於他的「轉益多師」和「尊師重道」。師道之不存,久矣!王薀老師寫出他的「師者」,而此書不也正是你我的「師者」!   【內文節選一】 魏文侯從他父親過世之後,順理成章接下了王侯的爵位,他心中十分明白如果要把國家治理好,最重要的是要選賢與能,所以他就到處網羅人才為國取士。當時他早就如雷貫耳般聽聞過無數次子夏的名號,甚至於

還有不少人以為子夏和孔子無論在學識以及道德上其實是差不多的,這就更增添了魏文侯想要拜他為師的念頭。魏文侯用盡一切人世間的禮儀,想要感動子夏,子夏在一段時日的互返之後,被魏文侯的真誠桃李成蹊般地深深感動,於是在西河的這段時間他便成了子夏的入室弟子,從此魏文侯就更有機會登門就近請教關於儒家方面的一切經文要義和禮樂相關的一切,子夏便把自己從孔子處所學習到的為君之道悉數傳述於他,並且還建議他一個國家若要興盛,最主要是從文化和教育做為基準點,多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傳承禮樂之道。由於魏文侯的上行,使得舉國百姓起而下效之下,一時之間魏國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這也是歸功於子夏在魏文侯身上所教化薰陶的結果……。

 關於魏文侯此人究竟是否是一位明君,這在歷史上自有定位,不過從他能夠禮賢下士,求才若渴,有時為了國家延攬人才,也幾乎到達一沐多次握髮、一餐多次吐哺的地步,例如他知道段干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無論是在道德、文章、學問上都有很深的造詣和涵養,魏文侯用盡心思要給予官銜,但是他始終沒有答應。甚至魏文侯親自到他的住處想要說服他時,他卻從後門攀牆逃離,這件事情使得魏文侯更加想要招攬他為幕下之賓,但是始終未能如願。他這人對於真的是人才的話,他的敬重之態倒是有時聽了也會令人動容,據說他每次駕車經過段干木的住家時,為了表示尊重,他每次都會特地起身,很尊敬地觸扶著馬車前面的橫桿,這個動作對於他的身分地位來說,是

不容易的。所以幫他駕車的隨從有次就問他:「這段干木也不過是一介平民,你有需要如此對待嗎?」

如坐春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無論古聖賢或為王、為帝者,重要者在於立身處世之道可否服人。」

人是學習的動物,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教育日漸專業化、複雜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也由對「人」的學習,轉為對「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忘卻了老師的角色,是一個值得模仿、效法的對象,而把他們視為一個提供學科知識的人,無怪乎韓愈疾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本書中王薀老師除了寫下他與由幼至長的數十年間,值遇到許多亦師亦友的善知識的言身教,也提及孔子與門人弟子間的諸多師生情誼,包括子路的莾勇及忠誠、子夏的好學勤問,以及顏回對於仁的持守,更以神怪故事、儒、釋、道三家的人物等古今人事來舉例,展現了傳統教導中守禮、忠誠、講信義、內聖外王等美德,以期讓我們人生更完滿。

這些先賢耆宿他們共通的特點是學識淵博,並且可以把所知所學融入言行身教中。閱讀其中的奇節瑰行令人如坐春風,並從中獲取靈思無數。

本書特色
一、旁徵博引,記述多則儒、釋、道三家師徒之間的故事,令人深思學習應有的態度!

二、以縱橫古今的真人實事,論述儒家思想在現代生活的應用法門!

三、寫出活生生的孔門七十二賢人生活樣貌,最傳神的孔子生活摹寫!

四、獨家揭露少年王薀老師與眾多長者相濡的生活點滴!

聖人無常師,人生是永無止盡的學習之旅。王老師以他數十載的拜師訪道,青燈黃卷,尚友先賢,通曉儒、釋、道、法、墨之學說,以其親身經歷,猶如暮鼓晨鐘,喚醒沉睡無明的人心!展讀其書,「即之也溫」的言語,有其潛移默化之功,此皆得利於他的「轉益多師」和「尊師重道」。師道之不存,久矣!王薀老師寫出他的「師者」,而此書不也正是你我的「師者」!

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王薀老師 #師者 #閱讀書單 #好書推薦 #好書 #書單 #暢銷作家 #文學
#中國文學論集 #經典作品 #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人物史 #傳記

詩境與理境之交涉──以程明道理學詩為例

為了解決如坐春風的問題,作者陳玉芳 這樣論述:

歷代詩論家對理學詩的批評與誤解,主要因為詩論家多立於「詩人之詩」所展現的審美典範,以藝術美學之特徵評價理學詩,過程中並未參酌理學家的審美主張,對理學詩進行較深刻的評析,故所論難免偏於一隅。若細味理學家之理學詩,能由其中發現符合唐詩「言外之意」的審美準則,可知歷代詩論家以唐詩為標準來評價理學詩的成就,有可能因論詩者所秉持的審美價值不夠客觀而有失公允。故本文擬回歸理學詩自身的審美範疇,透過理學修養的主觀境界對理學詩進行觀照,針對理學詩中所展現的境界進行更完整、詳細之分析研究,期使理學詩能獲得公正的評價與歷史定位。程明道為北宋理學的開創者之一,其理學詩作亦受到後代學者的推崇,故本文以程明道為探討標

的,針對單一作家、學者所表現出之理性與感性等不同面貌,分析宋代理學家如何透過理學詩之境界,跨越理性與感性的界線消融詩學傳統中理性與感性分立的現象。本文旨在探討理學家主觀意識對「理性」與「感性」所進行的融合與改造,擬以宋詩為範圍比較理學詩與詩人之詩在「境界」呈現與表述上的差異,旨在辨析理學家與文學家在詩中所展現的審美境界之異同,期能釐清文學家與理學家如何透過詩作呈現中國人的審美境界,並進一步廓清理學家之學養與其作品之間的互相影響的關係,進而使得研究者對理學詩能有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為了解決如坐春風的問題,作者祝勇 這樣論述:

◎在故宮藏品中, 尋找蘇東坡的生命印跡 ◎展閱宋元明書畫,試圖理解蘇東坡與他的時代 ◎收錄兩岸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數十幅高清詳圖,呈現蘇東坡書法與繪畫之美 本書從十個側面——入仕、求生、書法、繪畫、文學、交友、文人集團、家庭、為政、嶺南——書寫了蘇東坡一生的生命經歷。在呈現蘇東坡人生脈絡和生命際遇的同時,作者選取故宮收藏的宋元明三個主要朝代的藝術藏品,由書、畫及人,把蘇東坡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史聯繫起來,由蘇東坡個體的人生去反觀他所處的時代。不單是蘇東坡的個人傳記,更書寫了整個宋代的精神文化風貌。   祝勇 作家、紀錄片導演、博士,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

“祝勇故宮系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臺大型記錄片《天山腳下》總導演,《天山腳下》獲評新中國70年紀錄片百部推薦典藏作品。     序 章 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第 一 章 夜雨西山 第 二 章 人生如蟻 第 三 章 行書第三 第 四 章 枯木怪石 第 五 章 大江東去 第 六 章 四海兄弟 第 七 章 西園雅集 第 八 章 悲歡離合 第 九 章 不合時宜 第 十 章 南渡北歸 結 語 僅次於上帝的人 後 記 圖版目錄 注 釋   一 我們已經習慣於抱怨自己所處的時代。而且,有些事情一時難分好壞,比如登月、填海造陸、武器不

斷升級……人們總是有很多理由,把這個時代裡的勾當說成正當,把無理變成合理。人心比天高,儘管上帝早就警告人類的自信不要無限膨脹,但是建一座登天之塔(巴別塔)的衝動始終沒有熄滅,人們總是要炫耀自己的智商,這恰恰是缺乏智商的表現。我引一段王開嶺的話:“20世紀中葉後的人類,正越來越深陷此境:我們只生活在自己的成就裡!正拼命用自己的成就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可別忘了:連人類也是大自然的成就之一!” 當世界失去了最真實的聲音與光澤,蒙在世界上的那一層魅被撕掉了,文學也就失去了表達的物件,也失去了表達的激情。 二 我想起清末學人梁濟與他的兒子梁漱溟的一段對話。梁漱溟年輕時是革命党,曾參加北方

同盟會,參與了推翻清朝的革命;而梁濟則是保皇黨,對推翻清朝的革命持堅決的反對態度。中國近代史上的這爺兒倆,真是一對奇葩。辛亥革命成功後,梁濟這樣問自己的革命党兒子:“這個世界會好嗎?”年輕的梁漱溟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梁濟說:“能好就好啊!”三天之後,梁濟在北京積水潭投水自盡。 在傳統儒家知識份子心裡,最好的時代不在將來,而在過去。對於孔子,理想的時代就是已經逝去的周代,是那個時代奠定了完善的政治尺度和完美的道德標準,所以他一再表示自己“夢見周公”“吾從周”。同理,在當代,在有些知識份子心裡,他們把民國時代假想為一個由長袍旗袍、公寓電車、報館書局、教授名流組成的中產階級

世界,似乎自己若置身那個時代,必定如魚得水,殊不知在那個餓殍遍野、戰亂不已的時代,一個人在生死線上掙扎的概率恐怕更大。 三 相比之下,喜歡宋代的人可能最多。對於宋代,黃仁宇先生曾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做過這樣的描述:“西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于宋代出現。在11—12世紀,中國大城市裡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城市比較而毫無遜色。” 於是,在很多年前的一次“時光倒流,你願意生活在哪個朝代?”的網路民調中,宋代位居第一。有網友說: 這

個時代之所以高居榜首,我的想法很簡單,是因為這一百年裡,五個姓趙的皇帝竟不曾砍過一個文人的腦袋。我是文人,這個標準雖低,對我卻極具誘惑力……於是文人都被慣成了傻大膽,地位也空前的高。 想想吧,如果我有點才學,就不用擔心懷才不遇,因為歐陽修那老頭特別有當伯樂的癮;如果我喜歡辯論,可以找蘇東坡去打機鋒,我不愁贏不了他,他文章好,但禪道不行,卻又偏偏樂此不疲;如果我是保守派,可以投奔司馬光,甚至幫他抄抄《資治通鑒》;如果我思想新,那麼王安石一定高興得不得了,他可是古往今來最有魄力的改革家;如果我覺得學問還沒到家,那就去聽程顥講課好了,體會一下什麼叫“如坐春風”。 當然,首先得過日子。沒有電視看,

沒有電腦用,不過都沒什麼關係。我只想做《清明上河圖》裡的一個畫中人,又悠閒,又熱鬧,而且不用擔心社會治安……高衙內和牛二要到下個世紀才出來。至於這一百年,還有包青天呢。 前不久看到臺灣藝術史家蔣勳先生的一段談話,說“宋朝是中國歷史最有品位的朝代”。他說:“宋朝是中國和東方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知識份子典範。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讀書的目的是讓自己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讓自己過得悠閒,讓自己有一種智慧去體驗生命的快樂,並且能與別人分享這種快樂。” 對此我不持異議,因為宋代人的生活中,有辭賦酬酒,有絲弦佐茶,有桃李為友,有歌舞為朋。各門類的物質文明史,宋代都是無法繞過的。比如吃茶,雖然在唐代末期因

陸羽的《茶經》而成為一種文化,但在宋代才成為文人品質的象徵,吃茶的器具,也在宋代登峰造極,到了清代,仍被模仿。又如印刷業的蝴蝶裝,到宋代才成為主要的裝訂形式,它取代了書籍以“卷”為單位的形態,在閱讀時可以隨便翻到某一頁,而不必把全“卷”打開。我們今天最廣泛使用的字體——宋體,也是用這個朝代命名的,這是因為在宋代,一種線條清瘦、平穩方正的字體取代了粗壯的顏式字體,這種新體,就是“宋體字”,可見那個朝代影響之深遠。更不用說山水園林、金石名物、琴棋書畫、民間娛樂,都在宋代達到高峰。歐陽修自稱“六一居士”,意思是珍藏書籍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加上自己這個老翁,剛好六個“一”。

他把自己的收藏編目並加以解說,編成一本書,叫《集古錄》。後來宋徽宗有了規模更大的收藏,也編了一本書,叫《宣和博古圖錄》。 但這只是泛泛地說,具體到某一個人,情況就不這麼簡單了。比如,在蘇東坡看來,自己身處的時代未必是最好的時代,甚至,那就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明代王學中的樂思想研究

為了解決如坐春風的問題,作者張世芳 這樣論述:

《論語‧述而》載:「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人對樂的愛好在孔子即已提出並且肯定,甚至以樂為終生所嚮。孔顏之樂可說是儒者所追尋的永恆回歸,因而宋明儒者紛紛起而尋之,意欲析探其中真意與樂趣何在。尤其是明代,有王陽明以良知心學的立論為學術思想的養分,王門後人在秉受良知之學薰習的基礎上,以良知所涵蘊的本體、天成的特質來詮釋樂,將樂推上前有未有的高度與超越的心靈境界。 本文主要內容有三個部份:首先,是針對陽明以前的儒者對孔顏之樂的內容做探討,包括先秦的孔孟,他們論樂的憑藉,以及顏淵之簞瓢屢空何以備受推崇,皆可歸

因於「仁德」的具備,因為體仁的內涵使他們得以感受真善美之統一的悅樂情懷。周子、大程在詮釋孔顏之樂時除了承襲仁德內具的條件之外,也以和樂灑脫的精神在踐履著樂的精神。而朱子則走敬畏之路,以戰兢嚴苛的態度釋樂。其次,以王陽明與其後學中良知心學的支持者為主軸,在陽明「樂為心之本體」的立論基礎上,將樂與心體良知劃為同一範疇,賦予良知本體的意涵,使樂成為心之本然、理所當然的存在,因而樂之本體與七情發用亦交融不分,良知的先天現成使樂的情感具有合宜性、正當性,是為指標性的道德標竿。再者,此處也試圖提出康德於《判斷力批判》中指出的,具有溝通自由與自然的審美的、愉悅的情感與樂作類比,藉由樂的情感可使人的自由與道德

的自律作出連接,樂成為溝通主體與客體的橋樑,使人得以感通於自然世界。另外,也提出陽明心學、後學的反對者與灑脫豪邁的現成良知作對比。陽明以樂為依歸、以樂為宗旨雖是出於良善之立意,然而並不能全然無弊病,是以有江右的聶羅、東林黨人以及劉蕺山諸人為反動的代表,他們在心學上揉以朱學工夫,或是更為向內地收束外放恣肆的良知情感,期能一矯力倡良知、樂所帶來的放蕩情肆與玄虛之病。 本文意欲藉由上述的梳理,一方面釐清與肯定王學中的良知與樂的真意與正當合理性,一方面也以感通天地自然的自由心境為自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