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教務處位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陳成文所指導 吳怡靜的 獨孤授律賦研究 (2019),提出師大教務處位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唐代律賦、賦題出典、題下限韻、律賦句式、獨孤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林振興所指導 戴宇核的 字本位教材認讀與書寫成效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漢字教學、序列位置效果、初始效應、菲律賓華語學習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師大教務處位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師大教務處位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獨孤授律賦研究

為了解決師大教務處位置的問題,作者吳怡靜 這樣論述:

唐代科舉試賦採用律體,律賦數量高居唐賦之冠,是唐代誕生的新體賦。律賦囿於於程式規範,僅被視為一種科考應制的產物而棄置不論。但若從賦的文體演變和唐代文學整體發展來看,藉由國家考試制度的推動,律賦在唐代躋身文學「典律」,堪為一代文學代表,值得深入探究,填補唐代文學研究之闕如。擇取律賦典律的代表作家進行研究,將有助於瞭解唐人所認可的律賦範式。大曆獨孤授以賦進士,其賦作正提供觀察唐代律賦典律的基點,因此本論文以獨孤授為代表賦家,透過研究獨孤授律賦,以釐清律賦典律內涵。本論文的架構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論文依循發展的角度觀察,意在瞭解律賦命題內容,探究律賦「獨特的文類結構」,重新審

視律賦的文學價值。首章確立研究範圍,以獨孤授題下有限韻的二十二篇律賦為考察範圍。在研究方法上,按律賦題材內容、押韻、句式、構篇等項目,進行統計分析。此章亦回顧前人研究成果,以了解當前律賦研究發展的概況。第二章探析獨孤授律賦賦題與內容,首先將賦篇依賦題取材來源,分為時事、古事、景物、事理四類進行探討,考察律賦命題及其出典,參照題下限韻字提示,分析賦文內容結構和題旨大意,以瞭解各類律賦的內容。接著進行題源考究分析,統整命題及出典,分析典源分布。最後歸結律賦中內容訴求,廓清賦家創作的思想。第三章析論獨孤授律賦用韻,探究律賦「限韻」的形式特點,首先探討押官韻,分為符合《廣韻》:獨用與同用、逾越《廣韻》

:異部合用與四聲通押兩種情形,以了解押官韻是否在律賦創作獲得實踐。其次探討押韻的形式,從韻數、依次為韻、賦韻平仄分布、平仄次用韻等條件分析獨孤授律賦,以了解獨孤授律賦的用韻表現,並藉以檢視唐代律賦限韻形式的發展情形。同時,對於獨孤授律賦中犯韻、落韻、解鐙韻的特殊用韻情形予以說明,並統計獨孤授押韻頻率,掌握賦家用韻的特色。第四章析論獨孤授律賦句式,首先依照《賦譜》所列舉:壯、緊、長、隔、漫、發、送等句式,分析獨孤授律賦,以明瞭獨孤授律賦句式的使用情形。在探討長句時,特別留意長句的語法結構,掌握虛詞在長句中規律出現位置,據此虛詞的語法功能,辨別長句與疏隔、平隔,作為分辨句式的準則。另也歸納出「者」

字為主語的長句、仿擬楚辭騷體「兮」字對偶長句,細加討論,進一步說明獨孤授長句使用的特色。其次參照《賦譜》對律賦構段句式的說明,分析獨孤授律賦構段的句式組合。最後將句式數量及使用頻率、篇章字數、構段句式組合,量化統計的結果進行分析說明,解析獨孤授律賦句式和構篇的形式表現,具體化呈顯律賦的文類結構。第五章結論總述律賦賦題與內容探析、用韻分析、句式分析的研究結果。依據研究所得,科舉試賦的命題取向決定了律賦書寫的內容,士人在律賦中表述對國家治道的關懷,亦記錄天子祭祀、巡狩、納貢等政治活動,顯揚帝國鴻業。獨孤授律賦書寫雖以論述國家治道為大宗,其中有幾篇賦作書寫唐代道家和道教思想之作,反映唐代政治崇道的氛

圍,與唐代道教外丹術的風行。此類作品反映當時政治和社會風氣,具有時代的意義,若能深入探討將可開拓律賦題材的研究。至於律賦的形式體製雖有程式規範,但也富有巧變多姿的特點。可以見到賦家在遵循官韻規範下,同時也講究用韻次序和韻字平仄的安排,展現對音韻和諧的重視,是賦家在限制下仍力圖展現律賦形式變化所作的努力。而善用壯、緊、長、隔、發、漫、送各種句式交錯梭織,亦使律賦篇章體製上呈顯錯綜多變的姿彩。律賦此種新體的誕生,其內容書寫的時代意義和形式體製的新變,在賦史或唐代文學上都是值得重視的,具有一定文學價值。

字本位教材認讀與書寫成效研究

為了解決師大教務處位置的問題,作者戴宇核 這樣論述:

近年來,華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愈來愈受到重視,不同的教學法與教學策略成為炙手可熱的研究議題,如何從初級開始培養學習者漢字之認讀與書寫能力,更是教師與研究者頗費思量的課題。研究者以序列位置效果理論為基礎,導入漢字輸入與輸出途徑之模型,設計了兩種漢字教學策略──「讀音優先教學策略」與「書寫優先教學策略」。正因過去研究中未見探究漢字形音義教學時,應該先行「讀音」輸入亦或是先行「書寫」輸入,對於漢字的認讀或書寫能力能起到較大的助益,研究者隨將上述兩種於字本位模式框架下發展出的教學策略與傳統詞本位模式之教學方法導入研究設計,進行教學實徵研究。本研究之實驗以菲律賓基督教靈惠學院177位八年級華裔與非華裔之

初級華語學習者為對象,進行了教學與施測,統計分析了測驗數據後得到如下三個結論:一、接受字本位教學模式的學習者,其漢字認讀與書寫能力之提升幅度皆大於詞本位教學模式的學習者。二、施測結果與序列位置效果之初始效應理論相符,即「讀音優先組」之漢字認讀能力顯著優於其他組別;「書寫優先組」之漢字書寫能力顯著優於其他組別。三、整體而言,菲律賓華裔學習者的漢字認讀與書寫能力顯著高於菲律賓裔學習者。本研究成果能作為華語教師及研究人員於漢字實務教學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