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國毅寫的 我和爺爺的青春約會 和陳浩的 女兒父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劉蕙苓所指導 石珮君的 台灣獨立書店作為經營者之文化生產場域研究 (2019),提出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書店、文化生產場域、文化中介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系 楊芳枝所指導 黃俐娟的 韓國穿越劇文類的形成脈絡和建構歷程 (2018),提出因為有 東亞流行文化圈、第三波韓流、穿越劇、文類的重點而找出了 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和爺爺的青春約會

為了解決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的問題,作者李國毅 這樣論述:

  「回家」電視劇開拍前,李國毅為了做角色揣摩,進行了一次完整的家族訪問,期望從家族長輩口中,了解更多關於那個年代的事,他在劇本的筆記上寫著,「…….難得我主動找爺爺講古,爺爺開心的說了很多我第一次聽到的故事……1945那年,爺爺和現在的我同年,都是25歲;第一次想到,爺爺也曾經和我一樣年輕過;演這部戲的心情,變得像是跟25歲的年輕爺爺約會,感覺很興奮!60年前的25歲青年,我很想知道爺爺年輕時是怎麼過的……..」   李國毅爺爺李樔槦是台北縣議會第四、第五屆縣議員,中學之前念的是台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受的是日本教育,光復後考上台北師範學校,成長的歲月橫跨了殖民地與台灣光復兩個時代,本書以李國

毅爺爺的訪談,再透過李國毅80後年輕人的語法敘述,將爺爺記憶中的歲月記錄下來,書中不僅處處流露著祖孫之情,同時也透過一篇篇的故事,讓年輕的一代更能了解那些1940年代台灣的庶民歷史。 本書特色   台灣新生代演員李國毅因演出「回家」電視劇,進而對1945-1949那段歷史產生興趣與好奇,這五年是民國百年中,唯一兩岸共治歲月;這五年,中華民國從抗戰勝利的激昂高點開始到國民政府撤退台灣謝幕;這五年的移轉變動影響至今。   本書以日據的1940年代到太平輪沉沒的1949年為時間軸,輔以李國毅爺爺的訪談,再透過李國毅80後的語法敘述,將祖孫兩代的對話,搭配〈回家〉拍攝現場側拍的豐富私房照片,以及文史的

資料查證與說明,傳達屬於那個時代生活、文化與社會;這本紀實書就像「歷史」的按鈕,只要按下它(翻開書),就能走進處處是驚喜的時光隧道,做一次台灣歷史探險小旅行。 作者簡介 李國毅 (Lego)   1986年1月22日生,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運動休閒系畢業,大葉大學運動管理研究所肄業。   電影作品:  《單車上路》第一部電影獲新加坡電影節男主角獎。  《夜夜》  《愛的發聲練習》獲2008台片票選新人王。  《藥草師》   電視作品:  《蜂蜜幸運草》、《比賽開始》、《蓮花雨》(大陸)、《星光下的童話》、《勇士們》《回家》。   音樂作品:  BE MY KING《蜂蜜幸運草電視原聲帶》 。  中

央電視台《蓮花雨》主題曲及插曲演唱共六首。   以《星光下的童話》角色「方子浩」之名,推出個人詞曲創作EP《因為你》,網路預售三千張二日內銷售一空,創新紀錄。   國毅爺爺李樔槦:  中學就讀於台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受的是日本教育,台灣光復後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曾任國小和國中的老師及校長,台北縣議會第四、第五屆縣議員,成長的歲月橫跨了殖民地與國民政府兩個時代。 推薦序:有FU的庶民歷史  公孫策自序:走過爺爺的青春約會 李國毅 「馬耕田」與「牛出征」水牛披蓋著紅色的布條,村民在一旁舉著紅太陽的小旗子列隊歡送,為水牛奉獻生命給日本皇軍做最高的禮讚,兩旁還有敲鑼打鼓助陣的隊伍。這個歡送水牛出征的

畫面讓爺爺印象深刻。 「日本老師」與「免費補習」爺爺六年級的日本導師,日本戰敗之前就回到日本廣島,當美軍在廣島丟下原子彈時,台灣的學生們都很難過,因為不知老師是否安然無恙;後來得知日本老師有躲進防空洞,逃過一劫,大家才放心。 「住學寮」與「學長制」日本的學寮多以「學長制」來管理,住校生是由高年級來管理低年級,所以低年級生看到高年級生要行禮問好,有時高年級生會藉故修理剛入學的新生。 「知青」與「高等教育」日治時期,台灣人能讀到台北帝大是很困難的事,全村的人也都會引以為榮,在「回家」戲中的我考上了台北帝國大學,劇中母親還請了好幾天的流水席來慶祝,可見能當帝大生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 「四腳仔」與「特

高」一年有好幾次都要全體大清除,警察會同保正一起來巡查,合格的就貼合格的証明在你家門口,沒通過檢查的,就會被日本警察大聲斥責。 「階級」與「不平等」「同工不同酬」是不公平的,台灣人很像日本人的廉價勞工,同樣的工作,只要是台灣人,工資一定比日本人少,連公務員、警察、老師都是一樣。 「國語家庭」與「日之丸便當」戰爭時期的生活很艱辛,爺爺說有人常開玩笑說,「要不就被美軍炸死,要不就準備餓死吧,沒得選。」 「野外軍演」與「奉仕作業」教室裡貼滿各種宣傳標語,用日文寫著,「決戰了,學校即戰場」、「決戰了,全員勇敢一起動起來」、「要戰到最後勝利時」之類的話,到處瀰滿著戰爭緊張的氣氛。 「造機場」與「學徒兵」

我問爺爺,在戰爭時你都不會感到害怕嗎?爺爺回答我,就一直被推著往前走,那會有時間去想害怕這件事。那時每個人都一樣,每天都像陀螺一樣,不停的滾動,又不停的拉扯,什麼時候停止誰都不會知道。 「光榮出征」與「望你早歸」《望你早歸》,這首台灣老歌雖然是光復後的歌曲,敘述的背景卻是二次大戰期間,一名台灣婦女盼望著去南洋打仗的丈夫能早一點回來,每天無奈的望著月亮,希望月亮能將思念帶給她先生。 「空襲警報」與「防空洞」轟炸機引擎聲,日夜不停響起,飛機忽近忽遠,躲在防空洞的人心情也都會跟著忽上忽下,心驚膽跳,人人都在黑暗中祈禱上天不要被美軍炸到,那是一段爺爺永生難忘的經歷。 「歌仔戲」與「廟會」劇團的演員神色

黯然,淋著雨離去,有個女演員一手抱著小孩,一手拿著行李,臉上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看起來好委屈;那一幕讓爺爺很傷感,淒涼感充塞心中。 「娛樂流行」與「庶民文化」日治時期的咖啡廳很流行,爺爺說當時叫「喫茶店」,以座落在衡陽路一帶較多,但如果是稱為咖啡店,就可能有女侍陪伴。 「日本投降」與「復學」民國34年的那個夏天到秋天,很多事都要重新來過,學過的語言、認識的人事物、還有一些未知,來自不同社會人民間要適應的問題也越來越大,但是大家還是要想辦法生活下去。 「新台幣」與「蕃薯簽」四萬元舊台幣只能換到一元新台幣,一麻袋的舊台幣根本就換不到幾塊錢新台幣。爺爺笑說,大家一下子都變成窮人囉! 「滿懷希望」與

「歷史傷痕」一根扁擔跨著肩頭,兩邊則吊掛著雨傘、棉被、鍋子等雜物或家當,六~~七個人才有一隻破破的步槍,裝備和素質看起來很落後,對於和日本正規軍人共事過的爺爺,是一個震撼教育。 「學國語」與「禁日語」「語言」並不會是因為小時候學,記憶力好所以不容易忘記,我認為是因為爺爺用日語度過了他的青春歲月,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吧! 「引揚」與「回家的路」戰後依據協定,在殖民地的日本人,全部要回到日本;這些「非戰鬥人員」的遣返,日語稱為「引揚」。 後記:回家之後……我要特別謝謝爺爺,他教給我很多事,從他告訴我的那些他年輕時的故事,我也找到了努力的動力,我要像爺爺一樣,勇敢又堅持,只要是自己選的路,就要認真地走下

去。 推薦序 有FU的庶民歷史∕知名歷史評論家  公孫策   看到這本書的樣稿,立即想到八年前父親出版的那本《九十自述》。那本書是由父親口述,一位朋友筆記。我很慚愧自己未能協助筆記紀錄工作,可是我親自完成了整理、校對、編輯與出版。   那一次的經驗與本書是可以相互印證的。   在我父親的口中,對日抗戰不再是歷史課本上的年代、人名、戰役……,而是有血有肉的躲警報、戰地服務、供輸四行倉庫(父親是那位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的童軍團教練),乃至參與地下工作、成為「鐵血鋤奸團」一員,被日本憲兵逮捕,直到抗戰勝利。   一個因為工作場所(商務印書館)被日本飛機炸毀,而投身對日抗戰的青年,就這樣隨著大時代的

運轉成長,也見證了當年在大陸上的對日抗戰。   父親與本書作者的阿公幾乎同一時代,他們分處兩個世界,卻見證了同一時代。他倆的人生、背景截然不同,可是從他們口中得知的,卻是有血有肉的庶民歷史,比歷史課本有FU多了。   庶民的生活回憶錄或許不能和大人物的傳記、回憶錄相比,可是肯定沒有什麼要忌諱的人或事,所以應該真實多了。   庶民的經歷情節或許不能跟小說人物相比,但是肯定沒有為了增加可讀性而予以曲折加料,所以也真實多了。   如果有更多的普通人做更多的口述歷史,應該可以讓史傳中的正史、課本中的正史、乃至新聞報導中的「明日正史」更為真實,且有FU。   本書更有一些老人家口述的戰時生活(如「馬耕田

」),其實都是老人家記得的權宜之計,大有參考價值。   春秋時,齊桓公討伐山戎,班師回程途中大軍迷路了,管仲說:「老馬善於識途。」放老馬前行,軍隊隨後,找到了出路。軍隊走在山中無水可喝,隰朋說:「螞蟻會在近水源處築窩,蟻窩下面一定就有水。」於是挖地而得水。   大戰的歷史當然有很多壯烈、奇計等故事。可是處在大戰烽火下的老百姓,也有很多「活過來」的經驗之談。面對當今全球氣候變遷,天災地變異常,「肉食者」在苦思焦慮、束手無策之餘,或許吸收一些老人家的經驗談,可以啟迪一些智慧也說不定。 自序 走過爺爺的青春歲月 李國毅   接演「回家」這部戲的第一件事,就是被逼著先去了解時代背景。   1940年代

,日治時期,二次大戰,台灣光復,國民政府,本省人外省人……????   我,就像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大部分年輕人,光聽這些名詞,就覺得既陌生又遙遠又有點……無聊!   但是能和許多值得尊敬的喜歡的演員合作,我還是很興奮。為了不要在大家的大咖的演員面前漏氣,我勉強自己要做好表演的功課,好好讀通那時代的書,寫出一篇人家看了會記得的角色自傳。   我演的角色叫蘇台傑,二十一歲,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的學生。   先從「摩托車日記」和傳記電影進入了「切.格拉瓦」的世界,「CHE」真的不只是西門町賣的T恤上的圖像照片。   CHE,一個出身富裕的醫大學生,騎著破破的「屌車」,橫越一萬兩千公里,親眼目睹貧窮南美

洲大地所承受的種種創傷與苦難。貧富的懸殊、階級的對立、種族的剝削……這趟旅行,點燃了切日後席捲世界的熱情之火,展現了那一代年輕人對更好、更公平世界追求的企盼。   「冒著可能被認為荒謬的危險,讓我這樣說,真正的革命,一定是受到感受強烈的愛所指引。」(切.格拉瓦)   在那個3C、FB或APP都還沒發明的年代,去追逐帶點神祕的左派,參加一些可能會被抓的讀書會,或許也只是年輕人帶著叛逆的流行風尚,和瘋狂追逐iPhone, iPad的上市進度的心態,是不是有點類似?我這樣想著。   不!完全不同!手機電腦想買花錢就有,玩膩了二手網拍就賣,但那時的年輕人,追求那種對世界付出的熱愛,可是要拿生命去交換的

!   CHE的那股我還不太能了解的熱情,卻讓我對我的角色多了些感覺。   訪問爺爺,是被規定的另一項角色功課。  想不到,爺爺話匣子一開,就滔滔不絕。   爺爺很認真的說起他的少年時期,貧窮的環境,戰爭的壓力,酸甜苦辣的求學過程,和奶奶小小的愛情故事……   原來爺爺的背後,擁有這麼多我不知道的故事。   然後我又發現,「回家」劇中我所演出的蘇台傑,竟和1940時期的爺爺有著相仿的年紀……   從來沒想過,從我出生就以「大家長」的身分,理所當然存在我生命中的爺爺,竟然也曾是個那樣年輕充滿熱情的青春少年兄。   最初只是抱著交作業的心情去找爺爺的我,竟然在交完角色功課後,又一次次的去找爺爺抬槓

。   六十年後,居然因為機緣,陪著爺爺重新經歷屬於他的青春往事,真是身為演員的我,工作上的特別恩寵!   如果依照表演的說法,爺爺身處的1940年代,真是一個情緒度非常飽滿的年代……戰爭貧窮,生離死別,動盪不安,連自己的明天都無法預料,更別說人生未來!   但爺爺的故事中,身處那麼困苦的環境的人們,竟都還帶著豐富的色彩和無比堅韌的生命力。每個人都很努力,有的努力順從命運,有的努力反抗命運,有的努力改變命運。   是不是越艱難的環境,越能激發愛,希望和夢想這些人類與生俱來的堅強本能?   以前,每次見到爺爺,除了「吃飽沒?」、「身體好不好?」這些寒暄的話,好像找不出更多能夠多關心爺爺的話題;沒

想到會是因為我的工作,因為一次無心的訪問,徹底拉近了我和爺爺,以及爺爺人生的距離。   喜歡仰望雲端,想辦法要和最新3C並肩的我,回頭看到以前長輩走過的腳步,才發現「從前」竟是塊那麼豐富有趣的寶藏。我把爺爺的青春記憶記錄下來,那是爺爺的故事,也是台灣的故事。   我很慶幸,能有這樣一個和爺爺青春約會的機緣。現在,也請你坐上時光機,和我一起,飛回屬於爺爺的1940年代。 「野外軍演」與「奉仕作業」教室裡貼滿各種宣傳標語,用日文寫著,「決戰了,學校即戰場」、「決戰了,全員勇敢一起動起來」、「要戰到最後勝利時」之類的話,到處瀰滿著戰爭緊張的氣氛。太平洋戰事開始後,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生活當然會因為

戰局有所影響,而其中又以對學生影響最大。日治時代的中學生本來就有「教練(軍訓)」課程,隨著戰事的發展,教練課程越來越嚴格,時數加長,課程增加,還有野外的軍事訓練。課程除了基本的軍事訓練外,還增加了嚴格的戰鬥訓練,學生要學習如何使用步槍、輕機關槍和手榴彈等。軍事課的時數越多,正常的課業自然變少,所以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幫日本軍隊做事,這就叫做「奉仕作業」--戰時為軍隊所做的勞動服務。而學校校園或教室裡也常貼滿各種宣傳標語,用日文寫著,「決戰了,學校即戰場」、「決戰了,全員勇敢動起來」、「戰到最後一秒鐘」等激勵的話語。爺爺說,戰爭的緊張氣氛瀰漫在校園。在宜蘭農校就讀時,有一次爺爺參加北區中學生聯合野

外軍事演習,來自基隆中學、台北一中、台北二中和一些私校的中學生,聚集在台北城內。第一天,紮營在台北第二中學(現在的成功高中)校區,因為當時沒有柴可以升火煮飯,於是大家索性把學校的白色竹籬笆拆了當柴燒。那個畫面到現在,爺爺都還記得很清楚。回想起來,行軍雖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彷彿早已學會苦中作樂,很能自得其樂,同學間的感情變得更緊密。而因應戰時物質缺乏,人力短缺,他們這些學生行軍、軍演或是出外勞動等,反而都變成戰時大家的「共同記憶」。那一次的行軍演習,隊伍從中山北路經過圓山、士林,最後到達現在的唭哩岸站附近的山邊。爺爺回憶,每次都走得好累;但那次令爺爺印象深刻的是,當時他和另一位同學共同負責一架輕

型的機關槍,以配合真的飛機,進行實彈射擊演練。軍演前教官交代他們,射完子彈,彈殼要保留繳回,沒有繳回或數量不符的要受到處罰。輕型機關槍一次可連發十五發子彈,他負責對空射擊,另一位同學則負責安頓機座和收集彈殼,可能由於太過緊張,對空射完子彈之後,幾秒鐘的時間內,兩人腦袋都一片空白,竟忘記要收回彈殻這件事;事後也沒辦法再回頭去撿拾。這時的爺爺因為不知回去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心裏七上八下;沒想到在回程的途中,經過山下的番薯園時,他們竟然發現一盒完全沒有開封的子彈匣!這如同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他們趕快對著竹林偷偷發射完十五發子彈後,再把彈殼一一撿起來。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回學校能跟教官交差了。爺爺說行

軍像遠足,這是有苦說不清的事。本來該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因為戰爭的關係要餐風宿露,教室變成不斷移動的戶外場景,誰都不會願意這樣的情況發生。但行軍比起被徵召到海外打戰的那些人幸運吧!至少他還是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行軍所吃的苦根本不算什麼。爺爺印象中,行軍還會分成紅、白兩隊PK彼此對抗,總之,雖然不是真的戰爭,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大家都把它當成真的戰爭在演練。在爺爺心中烙印下深刻痕跡的事物,很多是在當學徒兵前後的事。聽爺爺講起那一段段經歷,聽起來既真實但又很虛幻。當學徒兵要動盪飄泊到處移動,每一天都像是在探險。爺爺說當時的社會情況和現今不同,那時做什麼事都是以服從上級命令為主,沒有人會反抗,不過學生都

還是都希望戰爭快點結束,能再回到校園去上課。與戰火相伴的學生生涯,聽起來驚險刺激,爺爺已經年過八十,體格依舊強健,腦筋也十分靈活,記憶力更是無比驚人,他全歸功於年輕時經歷過太多軍事體能上的鍛鍊。對於戰時的學子生活,爺爺講得很生動,歷歷如在眼前,回首來時路,爺爺覺得少年時懵懵懂懂,很多苦只能往肚子吞,可是周遭的人也都是過著和他一樣的生活,所以大家不會抱怨,如同爺爺講的,「哭也是過,笑也是過,那就不如笑吧!」爺爺那一代的台灣人在戰火邊奔波喘息,早已練就用堅忍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的磨鍊。我想,這或許就是爺爺那一輩的人特別有擔當的原因吧!爺爺勇於面對人生挑戰,反觀自己,有時只會無病呻吟自怨自哀,我想我真的

該要有多一點的擔當,多一些的負責。我們這一代過的幸福是好事,但過分的幸福,會不會反而變成無形的成長阻礙呢?聽完爺爺的學生兵故事,這是我一直在想的問題,問題或許無解,但是,「不要逃避,要面對恐懼,自己決定要用何種方法走下去,就堅持到底。」這些爺爺說過的話我會牢記在心中。爺爺所說的「共同記憶」也讓我回想起之前拍戲的一些經驗:在拍《單車上路》和《比賽開始》時,劇組之間相處愉快,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拍戲,個性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卻有幸結伴共享一段拍戲的旅程,彼此產生了緊密與共的友誼,一起拍戲的演員,也成了可以交往很久的朋友,這應該和爺爺當學生兵的處境是有點相似吧。我自己很喜歡團體生活

的感覺,可能一直以來讀的都是體育班有關,體育班常有「急訓」或「特訓」的活動,同學朝夕相處,榮辱與共,建立無比的默契,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吃喝拉撒全都要緊貼在一起。這和我現在拍戲的感覺也很像,整個劇組一起生活,一起放飯、一起排戲,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相處,我超珍惜那樣的感覺。其實每次拍戲剛轉到一個新劇組,一開始我都會有點不習慣,一方面是我本來就怕生慢熟,再來,我得失心重,很怕不符合期望,拖累劇組的進度,所以整個人一開始都無法放鬆;不過當自己融入劇組後,就又很討厭殺青的感覺,心裏覺得怪怪的、有失落感,因為大家為了同一部戲一起生活,一起排練,心無旁騖的一起完成目標,很有成就感。拍「回家」時,這種

感覺更強烈,因為場景橫跨兩岸,時節又遇到寒冬,大家等戲的時候就會在一起聊天玩耍,或窩在暖爐前喝高粱,都是很難忘的回憶。當然,拍攝過程是挺艱辛的,但是有機會和那麼多前輩一起拍戲,大家感情又很好,真的學到很多。我覺得演戲有一個很棒的經驗,就是可以學會做人處事的態度,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事物,更能透過不同的角色、對白更認識最深處的自己,對我有很多啟發。我愛演戲,它讓我看到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風景,我也期許自己能在演戲或音樂創作上一直保有不斷學習下去的能量。

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地係蜜瓜包!
我係蜜瓜A 我係蜜包B~
這次的影片是香港的卡通片主題曲的Medley喔~
有勾起你的童年回憶嗎?
你小時候最愛的卡通人物是什麼?
最愛的卡通片又是什麼?
蜜包小時候最愛看小魔女DOREMI XD
可惜沒有中文版的主題曲
(而且我不會日文XD)
還有什麼卡通片主題曲是我們漏掉了沒有唱的呢?
(應該沒有吧?! 在我腦海中的卡通片都掃描過一次了...)

如果喜歡我們就快點 訂閱(Subcribe)我地啦~

◇◆逢星期二/四 十點出片(≧▽≦)◇◆
對不起 這星期太忙了TT
明天幾天都會出片喔請期待XD
星期四的影片是蜜瓜包模仿卡通人物喔~
會有驚喜喔~ 嘻嘻~

◇卡通片主題曲全首◆

陳奕迅 - 不死傳說 MV {最特別的卡通片主題曲!! 而且還是陳奕迅唱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FaB4wriNw

[FULL] Twins - 跅跅步哈姆太郎 (2003) {是蜜包覺得最好聽的一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wd8NdcXZQ

◇其他人的COVER◆

香港經典卡通主題曲 PART I | JESSICA LAW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pWB8i7Q54

◇聯絡我們◆

Facebookˇ MelonBun 蜜瓜包 https://goo.gl/mC67tO
Instagramˇ MelonBun https://goo.gl/AkkbxD
Emailˇ [email protected]
◇瓜包關鍵字◆

【蜜瓜包】 【音樂】 【改詞】 【流行話題】 【時事】 【情侶】 【情人】【香港】 【香港情侶】 【愛情】 【唱歌】 【翻唱】

台灣獨立書店作為經營者之文化生產場域研究

為了解決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的問題,作者石珮君 這樣論述:

近年來獨立書店蓬勃發展,經營者作為獨立書店之靈魂人物,從關懷理念、選書到空間陳設的獨特性,形塑出每間書店獨一無二的面貌,展現出不同的文化意義與社會價值。因此,本研究以臺灣六間獨立書店的經營者為研究對象,藉由Bourdieu的場域理論研究經營者作為一個行動者,隨著社會結構以及場域中位置的不同,如何影響經營者慣習的養成與資本的累積,並建構出不同的文化生產實踐與行動倡議。同時,本研究進一步了解經營者於場域中所扮演的文化中介角色,以及獨立書店作為特定場域中的文化生產之特殊性與文化意義為何。本研究結果如下:(一)經營者受到當時社會結構的影響,養成其慣習並反映於實踐行動形成不同的行動倡議。(二)經營者的

選書方式以及對折扣戰的反抗為其自主性的展現,乃至於獨立書店的選書風格成為一種區辨他人的方式。(三)經營者運用在場域中所累積的資本並轉化為各種行動策略,增加其象徵資本以獲取鬥爭和合法性建構他人的權力。(四)因現今營運不易,書店出現了典範轉移和跨領域的多元嘗試,非都市地區的書店更強調與在地需求及地方特色連結。(五)經營者的文化中介角色轉變,從原先中介書籍,到自主性更為強烈的創意生產者,獨立書店更發展成為倡導社會理念/生活態度的文化基地,成為串聯網絡關係的重要平台。

女兒父親

為了解決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的問題,作者陳浩 這樣論述:

在人生的秋天看到女兒的春天 開始一朵一朵的鮮花怒放,感染了她們不管不顧的歡喜; 但為什麼想不起我自己的春季也曾是這般無憂? 是當年那混帳聯考?還是那個時代的重量把夢軋得灰灰的? 午夜夢迴,老爸坐在沙發傻笑起來,世界第一憨。   新世紀台北城市裡,最溫馨有趣的父女三人行。   一位名場閱歷銷年華,每天在最緊張的新聞媒體前線調兵遣將,早識人間哀樂,心事頗有的中年父親,帶著一對古靈精怪,花樣百出,黏時讓你煩,不理時讓你憂的青春女兒。一個屋簷下,三人如何互動過活?「西瓜你個芭樂咧。」看過女兒的「宇宙無敵成績單」後,父親這樣說。「鳥咧?」染著一頭黃髮,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籃球的女兒如此

回答。自認每天過著驚險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過幾年之前,還愛看鳥愛畫畫、成天黏跟老爸團團轉、一身靈氣的同一個女兒。怎麼會這樣?short time passing而已,到底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有些無奈的父親,很是幽默的自嘲。從廣島的棒球場吶喊到大字躺在床上的父女對話,讓你笑,也讓你感傷。女兒早晚要離父親而去,滿腹經綸,整天胡思亂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難忘的父親怎麼辦?養女兒像交朋友,不談教養而教養自出,不興栽培而早已亭亭玉立。人家是「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更強!」這裡是「女兒,爸爸真是敗給你了!」   在城市裡野放遊戲的父女,看他們的

生活,聽他們的心事,讓你感動讓你笑,讓你知道什麼是歲月靜好的人間幸福,浮生如寄的淡淡哀愁。   作者簡介 陳浩   資深媒體人。一九五七年生於台南新營,父母來自中國北方,在台灣落葉生根。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即從事新聞工作。歷任《八十年代》雜誌、中時報系、傳訊電視、TVBS、中天電視、中國電視、東森電視等媒體機構。二○○○?二○○一年受邀為華府智庫布魯京斯研究院訪問學人。   陳浩文字清暢,說理明白,展露新聞寫作的特色;筆下細膩多情,則又呈現詩人性格的一面,深為讀者所喜愛。著有《一二三,到台灣》(時報出版),文章散見兩岸三地報章期刊。   繪者簡介 陳翔   以前愛畫

圖,現在愛音樂。打籃球也看棒球,永遠支持廣島鯉魚隊。人生版圖不停擴大當中。 推薦序  女兒人家∕黃春明 推薦序  「殺很大」的父愛∕蔣勳 推薦序  一隻鵜鶘送來的 / 王偉忠 推薦序  女兒的天真活出父親的純真 / 韓良露 自序 女兒經 / 陳浩 序篇 老爸 / 陳翔 序篇 你爸好可愛喔! / 陳昀 【父親的女兒】 長大的事 春天不是讀書天 那些花兒 色老頭 向後進行曲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鳥咧? 娘的男人 台妹萬歲 純真情挑 宇宙無敵成績單 古狗找地球 不宜兒童不宜 磺腦總局 福氣啦 溫柔時光 鬼故事 西瓜你個芭樂 琴之斬首 她看到

的事 老爸的驚險生活 冰糖肘子果醬夢 哺甘蔗的日子 需要一點點重量 SAVVY!朱諾的喜劇 偷看十六歲的信 右外野自由席 一種足跡 棒球教她的事 黑毛豬的省籍 第一天醒來 哈啾一百歲 向晚無風的時刻 讀後感 女兒是小孬孬 今天不回家 拔牙記 自體修復 青蛙的一生 非去不可的地方 貓之細道 今年此時 預知消失記事 【女兒的父親】 媽媽妖怪 她死後多日我才重讀張愛玲 2026絮語 秋日無盡 鄉音四重唱 回頭故鄉有阿盛 跟胖子交換的靈魂 胖子電視台 風塵 最好時光的一代 騎腳踏車的時代 時代記憶的修復者 微物之神的筆力 八十

憶往 沒人可說的八卦 紅紅青春敲呀敲 勾魂 青春掉了渣 老先生的衣櫥 非線時代的線性記憶 信不過喬治歐威爾 那一堂選舉課 政客總說清白 外省人 北京晴朗台北大雨 吳佩慈太嗲 鐵桿的鐵成分 運匠的柵欄 兩岸的猜想 九十年代的一頁電視 推薦文1 老爸   高二下學期我們成立了女籃隊,某天放學練完球在學校附近的小飯館邊吃邊討論戰術,沒記錯應該是八點半左右,接到我爸的咆哮電話:   「喂?」   「妳TMD什麼時候要回家?」   「靠!我們在討論戰術耶!」   「靠腰!有什麼好討論的?」   好不容易把我爸打發掉,鬆了一口氣繼續加入未完的戰術研討

。   一臉錯愕的隊長問我:「妳剛剛到底是在和誰講電話?」「我爸。」「哇賽,翔翔的爸爸好酷。」我一點都不覺得這咖到底哪裡酷了,每次這種對話都會讓我滿口髒話想戒都戒不掉,有損我的氣質形象。真的讓我很困擾。   父母年輕時都是籃球隊,我這個女兒卻是從小很愛到處跑跳但卻沒什麼體育細胞,想當初興奮的告訴我老爸:「我是校隊了耶!」他卻回:「憑妳這樣也校隊?」唉,我好歹也是個最佳第六人(?)。殊不知有一次說要跟我PK,結果才二十分鐘就自動倒地的人是誰?   即使高中我選了理組,至今我所有文科的良好基礎都拜我老爸從小培養,除了大量的閱讀,我們小時候還常常拿著地球儀玩講國家的名字要對出首都的遊戲。

現在念國中的妹妹遇到社會科問題卻絕對不會問爸爸而是來問我。我爸常費盡唇舌和妹妹講解了十幾分鐘,小朋友卻聽不懂跑來找我求救。我用一兩句話解決她的疑問,然後雙手一攤向我爸露出勝利的表情。我爸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會說:「哇,妳姊真是天才。」而這個「天才」這學期的歷史則差一點被當掉。   我們兩人常常一邊看「篤姬」的DVD一邊吃飯(我們的進度真是有夠慢的,聽說緯來日本台都已經無血開城了我們這邊德川家定還沒死)。我爸一開始只會注意演篤姬的生母的?口可南子和演侍女幾島的松?慶子上一個世紀是脫星,而演小松帶刀的妻子的友?理惠「怎麼是個歪臉?」我的注意力也轉移到好像每個日本男性都很適合剃那種中間禿禿的武士頭,

氣質陰柔的松田翔太梳起武士頭卻也不得不承認是位英氣逼人的年輕將軍。   我爸說那個瀧山(服侍將軍的某老女)怎麼看怎麼覺得長得很奇怪。過了十分鐘我突然發現:「啊!瀧山沒有下巴啦!」我爸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從那集以後的每一集他都要研究瀧山的下巴:「欸,妳怎麼知道她沒下巴呀?」「以前我們班就有人沒下巴啊。食指伸直靠在嘴唇上,一般人的鼻頭、嘴唇和下巴都會碰到食指,沒下巴的人就碰不到。或者是嘴巴那邊的骨頭特別突出的黑人也碰不到。」我搬出在書上看到的那一套說法。看個大河劇除了學習日本幕末歷史之外還附帶人類學,父女倆的休閒活動還真寓教於樂。老爸才細細講過德川三家最色的是水戶的齊昭,「跟你們班上高中男生的

飢渴狀態差不多。」   「欸,你在書店看美女雜誌拉不走的行為和齊昭有什麼不一樣?」   「靠!再說我把妳吊起來打!」 陳翔 你爸好可愛喔!   「你爸好可愛喔!」這是我訴說生活點滴時,同學們對我爸的評價。我爸就回答:「可愛你個西瓜啦!」而我呢?我想我眼中的老爸就是「幽默、固執、愛讀書、幼稚和肥胖」吧!   我爸的幽默,就是「不管好不好笑他都要說」,不管「哏」老不老他都希望我們笑,或者他只是想娛樂自己。他總是學我們國中高中青少年的口頭禪,好像覺得他說了就像我們一樣年輕,但不可否認的,這樣的爸爸的確跟女兒沒有什麼距離。他的幽默有時候很冷很文學,有時候又很童稚,有時候應該給他老人

家面子笑一笑,有時候又真是難笑得讓人不得不給他一瞥冷眼,不過我還挺喜歡我爸的幽默。   我爸的固執,就是他摩羯座和O型的特色吧!每當週末出去吃飯,說好了要去「微風廣場」,他偏偏要在路上說想改去一百個其他的餐廳,有時想想這樣的善變哪稱得上固執?但是他說了那一百家之後,還是去了原來決定的那一家。而我爸真正的固執,就是他說了他一定要做什麼或者他一定要買什麼的那種時候吧!但這時又分兩種,一種是死都要做到,一種是說說做不到,然而通常是後者比較多。就像他去挑衣服挑鞋子時,我都會跟去,我儘可能的說一堆他心儀的衣物壞話,有時候是真的,有時候是替他省錢,我想這也常常讓那些專櫃小姐討厭我吧!但是有些衣服他聽我

說了之後就真的不買,而有些他決定了真的喜歡了不管我怎麼說他都要買,即使那真的不適合他或者不好看,但這就是他的堅持和他的固執,越老越明顯了。   我爸的愛讀書,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只用在星期天晚上?因為那是他要交稿最難熬的夜晚。但他把看書當吃飯一般,每天都要做,吃飯上廁所洗泡澡都要看書,所以他有一點學問是很自然的吧!有時候我寫週記寫心得或是念歷史只要一問他,他就可以說一大堆扯得天南地北,而這些還比不上姊姊只回答的一句話那樣明白。愛讀書也許讓他寫出好文章,也讓他肚子裡有點墨水,卻不曉得為什麼會讓他活生生的被少看他三十幾年書的大女兒比下去。   我爸的幼稚,說實在稱得上是我們家的冠軍吧!有一天晚

上睡覺時,他要我在寫給他的文章裡解釋一下,他到底哪裡幼稚了?不知道這是不是與生俱來的?或者又要怪在我們頭上?他不像一般的爸爸當個嚴父,大部分都是女兒在教訓爸爸,平常的小鬥嘴最後接不上話的也一定是他,而在家裡撒嬌、耍任性的也好像都是他這個做爸爸的!說好聽點是童心未泯,難聽點就是幼稚罷了。   我爸的肥胖,從我有記憶開始就是這樣,他瘦的帥帥的都在以前的相片裡。他胖起來以後也比較親切可愛吧!那顆大肚子對我十分重要,想睡覺那是枕頭,想吃水果那是桌子,想探測我爸吃飽了沒只要敲敲它聽聲音就知道,餓的時候是鼓聲,好聽,吃飽了聲音悶悶的,不好聽。每早上學時,爸爸都要頂著他那十幾年都懷胎九個月大的肚子跟我道

別,讓我抱抱它跟它說再見,聽起來是挺親切的,我很喜歡我爸的大肚子。   我想這就是我眼中的老爸吧!我跟他長得說像不像,小時候大家總說我像媽媽,長大之後跟爸爸出去又說我像爸爸,我總說那些人都是說給他開心的,而他總是心裡甜甜的說那是事實。我沒有我爸的好文筆和愛看書的個性,但我有比他大的眼睛和遺傳到他的鼻子。 陳昀 推薦文2 女兒的天真活出父親的純真   陳浩囑我寫序,以我識他超過三十載的年資來說自當義不容辭外,也是件挺樂乎的事。陳浩的文章,我大概都在專欄中讀過,但重讀依舊開心。   我常幻想這個我們暱稱「浩子」的比常人大個子又特大的肚子裡,是不是藏了好幾個會說腹語術的小人,否則

他下筆為文的語言為何特別生動,看倌仔細拉長耳朵你會聽著好幾個人的聲音在他的文字中交錯,這回是他獅子座的小女兒的童言童語:「你講道理騙小孩啊,幼稚!」「你們大人幹嘛吃得那麼討厭啦?」「你說的是奶奶,對不對?奶奶怎麼會是鬼呢?我覺得你好陰險,什麼認識的鬼,這不是我要你講的。」   浩子想必特別會聆聽身邊的人講話的調,早慧的雙魚座大丫頭的語氣:「為了你好,咱們就各看各的吧,孩子。」「你們去,可別找我。」「哎呀完全不可能去讀建築的啦,房子會被我蓋垮。」還有浩子母親的京片子:「噴你一臉花露水」、「去你一邊兒去」、「缺德帶冒煙」......這些瑣瑣細細的家人的語言記憶,建構出浩子文字的多變魅力。

  當然,最迷人的腔調來自浩子本人詩人加說書人的口氣。猶記三十多年前我初識浩子時,他是個熱衷寫詩的慘綠少年,瘦得像電線桿,因氣喘宿疾說話常哈著氣(變成胖子後,反而中氣十足了),有一陣子不知為啥休學在西門町當酒廊的門神,當時也沒覺得他現代詩寫得有什麼特別好,沒想到後來這些詩意跑到了雜文中就越寫越精采。從《一二三,到台灣》起,浩子的專欄文章就每每令我讚嘆不已,佳句處處,想像天馬行空,真情微妙細膩。除了他,誰能以〈媽媽妖怪〉寫出母親的去世,難道是要逼母親還魂來找浩子算帳?還有誰能想到寫老爸的驚險生活寫女兒的成長:「小女兒們並沒有長大,他們只是離你遠去。」「你若有女七八九十十一二三,必要讀一遍《城南舊

事》給她,不只是為她讀,也是為你自己讀,慢慢的讀,細細的讀,像你預知世上所有的好時光都要消失那般的惆悵,巷口轉角的記憶,你再也追不上她們時間的影子了。」   居住在台北南區的一家三口「咱們仨」,陳浩寫的亦是在台北現代城市過小日子的城南舊事,文章是生活當下寫的,但一寫就過去了,當下也讀,但更是準備給未來讀的。誰家兒女的童年天真與青春浪漫會被如此記憶,天底下較常見子女追述父母的人生,如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或齊邦媛的《巨流河》,這些為大時代犧牲奉獻的父親,能夠天天陪著小女兒殷勤照料相伴成長嗎?   誰要活在國破家亡的大時代啊?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晚年淚匣子開了說他早年半生沒陪著一家子;齊邦

媛也說她只有來到了台灣後,才覺得撿回了個父親。   但過安居樂業小日子的父母們,有多少人懂得珍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相對的安定近三十年(必須扣掉白色恐怖的三十年),是歷史上多難得可以過小日子的小時代。早年讀政治後從事新聞工作的陳浩,以他對時代的敏感,他所記述的「咱們仨」,除了對自己的家人與人生的深情外,也有時代的深意。   陳浩何其有幸,懂得在女兒們的天真中活出了他中年的片刻純真,在本書中寫父親的女兒寫得如此輕盈剔透,靈光閃爍;我們也何其幸運,可以隔文參與這仨人的小世界為他們歡喜而不必像為錢鍾書一家仨口不忍。但我們也知道時代和人生的脆弱,該把握生命的溫柔時光就快把握吧!有陳浩寫得這樣

讀來感動開心的好書,就該快快讀吧! 韓良露(南村落總監、作家) 推薦文3 一隻鵜鶘送來的   我媽常以「一條船來的」形容投緣好友,雖然三十多歲才認識陳浩,熟了之後,一、兩天就要通個電話,不然全身不舒服。我想我們確實是一起來的,只是承載的「載具」,應該不是我媽口中的那艘船。   浩子與我,外型上,以前他瘦我胖,現在他胖我瘦;態度上,他有謀,我有勇;待人處事他溫良恭儉讓,我則常常像太保,但微細處常發現彼此異中有同,同中又有一滴滴差異。   我們同年出生,都屬雞,我十月,他十二月;我出生在嘉義,他出生在台南新營,實際相隔不到四十公里。我是軍人子弟,他是公教子弟;我住眷村,他住教員

宿舍;我讀省立嘉中,他讀私立不知哪個中學;我打籃球,他也打籃球,而且都是校隊。我一直懷疑我倆早就相識,很可能在高中打校際籃球賽時交過手,但遲遲不敢問他還記不記得當年跟嘉中打球是否曾起衝突,我極有可能在籃下給了他不少拐子。   大學之後,他進《中國時報》、《中時晚報》,我做電視,多年後在「台北之音」的徐璐介紹之下認識了,便常相約打球。他後來進入中天電視,我們開始合作電視節目,在中天做出了「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光陰的故事」等等節目。   很多人能做朋友卻不能合作,我跟浩子例外,他曾說我跟他像棒球中的投捕關係---我投球,他穩穩的接球。我覺得他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很懂我講的概念,而且

可以進一步琢磨,一點子未熄、另一點子又起,從各種角度延續、修正,好迎合電視觀眾的需索無度。   我們生命中還有一點巧合,都生了兩個女兒,很喜歡看他寫文章談生活談女兒,切入的角度總有新意。另一個共通點就是我們都請女兒幫自己的新書寫序,只是這回,我的點子快了些。   結識這麼多年,浩子愛聽我婚前的浪漫史,這些風花雪月竟還能讓中年的他身體起變化。但有一次居然讓他大怒,因為他發現我在高中那年居然把到了他情竇初開時暗戀已久的夢中情人。   浩子的夢中情人是鄰居媽媽的乾女兒,他從小就喜歡這女孩,後來女孩搬到嘉義,少有機會見面,成了他心中永遠的遺憾。但四十公里遠的嘉義男生都聽說某女中來了個絕世校

花,像林鳳嬌、但又比林鳳嬌秀氣,像胡因夢、又比胡因夢肉一點,每個男生都想追。   我的幸運在於有個眷村姊姊是校花最要好的學姊,每次她來訪,我就放著自家廁所不上,刻意經過姊姊家幾個巷外的公廁,經過女孩身邊就大聲吹口哨歌,「頻尿」到十多分鐘跑一次廁所。同學們常聽我吹牛跟校花多常見面,硬要我邀她郊遊以資證明。不知哪來的勇氣,再次遇到她時,真開口問她願不願意跟我出去玩,校花居然答應了!至今不明白她怎麼可能答應。   那天我揹著水壺、騎著單車去接校花,水壺裡裝滿我媽特製的酸梅湯,心中洋溢著喜悅,她坐在單車後座,路人看我居然載著校花,紛紛對我投以驚訝、欽羨、嫉妒的眼神,到了白杞瀑布,同學們更是..

....真沒想到幾十年後陳浩聽到這段往事居然怒急攻心,血壓高到必須把車停在路邊,問我說:「你有沒有對她怎麼樣?」   我說浩子,你也甭氣了,我們兩個上輩子肯定是一起戰死沙場的袍澤,一同投胎。我想像中的載具是大嘴鳥,送子鵜鶘本想乾脆把我們送到同村當「哥兒們」,但我們在小包袱裡還說個不停,嘰嘰喳喳,鵜鶘煩了高喊一聲「閉嘴!」沒啣穩,讓兩包小孩都掉了,我先掉在嘉義,你隔了一下掉在台南,在人世間繞了半天,總算又湊在一起說個沒完,糾纏至今。   都同一隻鵜鶘送來的,你就別氣我把走你夢中情人了吧!   「我對她......?!」 王偉忠(電視製作人) 推薦序4 女兒人家   陳浩這

本《女兒父親》,不知替多少擠不出兒子的父母親爭回了多少面子。因為曾經只會生兒子而沾沾自喜的父母親,在這個兩代同堂的新家庭結構裡,已經看到只有女兒人家實質的嚐到女兒的窩心,好生羨慕。   然而羨慕歸羨慕,如果真正陳浩這兩個女兒依序,由註生娘娘送到羨慕人的家裡,你有時間給女兒嗎?你敢不敢顛覆過去的一些已成為生活中的觀念和行為嗎?做為一個父親肯讓女兒爬到頭上嗎?其實,陳浩成為今天與女兒共享與一般人不同層次的幸福,其實不只是父親授給的,而是開始時,大人有期待,同時又有付出,到後來大人也從小孩子身上學習到不曾想過的東西,最後共同營造出美好幸福的關係。   謝謝陳浩為我們提供是這麼寶貴的經驗。

黃春明(作家) 「殺很大」的父愛   我在讀陳浩以「女兒」為名寫的一系列文章,總是想起一個畫面。我有一位摯友,年輕時風流倜儻,是個大帥哥。一直混到四十幾歲才結婚,幾年後有了一個女兒。女兒周歲,我去看他。一進門,看到他把女兒抱在懷中,用奶瓶餵奶,看著女兒,一臉滿足喜悅。他抬起頭跟我說:「以後哪個男人追她,我就把那小子殺了!」   陳浩的〈女兒經〉使我懂了那個「父親」當時用的「殺」這個奇特的字---是「殺很大」的「殺」。父親在女兒面前大概注定了「殺很大」的命運,「殺很大」,而且心甘情願。   我本來想說:陳翔、陳昀應該慶幸有陳浩這樣的父親---不!不!什麼念頭嘛!---當然是,陳浩

應該慶幸有陳翔、陳昀這樣的女兒! 蔣勳(作家) 作者序 女兒經   有幾年的週末,陪小女兒到館前路上雲門舞蹈教室,通常她上課的時候我就下樓去逛書店,快下課時再去接她。有一次在家長等待區看了報紙,自然地陷入一旁聊天等兒女下課的媽媽堆裡,乖乖隆地東,韭菜炒大蔥,我竟然出不來啦,聊起女兒經,比誰都來勁,沒完沒了。   我想,這不得了,我咋有這DNA?群聚滔滔,莫非得議論國是,談藝論文,怎會入這等婆媽之道,講起女兒家常瑣事,其樂無窮,欲罷不能?   此生休矣!   之一   觀眾席上   突然   沒有聲音   一顆小小白球   飛過高山   越過大河   讓

  中華隊   贏了   這是不是她的第一首詩?可能不是。卻是我抄在記事本裡的第一首。那年大女兒九歲,第一次對棒球好奇,是因為看到老爸看電視大吼大叫,形似癲狂,一問究竟,原來電視正轉播一支致勝的全壘打。她問,全壘打是什麼?棒球怎麼玩?對老爸的解釋似懂非懂,寫了一首小詩當作業交。老爸讀了,更是癡了。   此後,棒球成了父女之間、她們的童年與我最重要的一種遊戲和記憶。無數個週末,我們三人在台灣大學運動場邊的空地上渡過,她們的母親也加入過幾次。棒球選手是她們最早喜歡的男生,對大女兒來說,因為棒球,她的世界又開了許多扇門,職棒、日本、日文......而老爸總是想問:   我們的世界,是

先有詩,還是先有棒球?   之二   十四歲時,她坐在電腦桌前,啪趿啪趿,就寫了一篇兩萬字的小說,我竟是十分驚異,怎麼一點都不費力氣?「當飛機飛過瀨戶內海」,她寫一個二十八歲的男生,背一把吉他,一部老相機,和一個西班牙鋼琴手到廣島流浪的故事。小說裡有許多音樂和棒球的故事鋪陳在廣島這個有些兒說不清的淡淡悲傷情緒的城市,有些情景是我們初訪廣島所遇,情節的編織是她的虛構,語言純淨,像她用色簡單的鉛筆水彩畫。「當然是小說,不然是什麼?」校刊的老師當年給了比較像是散文的評語,她很不以為然。   我壓根不在乎它的文體像什麼,簡直狂喜,郵寄給像是韓良露、楊澤和遠在德州的林澤民等老友看,在芝加哥開

學術研討會的林澤民還熬夜寫了一篇小說評論給她,鄭重其事,她覺得有點暈,有點深。   但是後來她就不寫了,也許是因為部落格更好玩,也許是因為太忙,忙著考高中,上高中,忙新的朋友新的吉他,籃球隊棒球隊,更多更多好玩的事。我當然若有所失,把這感覺藏在心裡,只是有一次忍不住說給黃春明聽。春明說:「不要逼她寫喔!以後她想寫自然就會寫了。」   我失落的不是她寫或不寫小說。她今年十七歲生日的時候,我又重讀那篇小說,我新發現我可能就是那個一起去廣島流浪的西班牙鋼琴手,它其實不是二十八歲小說主角的流浪行腳,而是十四歲少女如詩的夢境,老爸曾是她無數旅行的真實同伴,化身進入她虛構的世界囉。噓!這是不能說的

秘密。   之三   倆女兒在小Baby時睡覺都像一首詩,變成女生時睡覺則像打油詩,小女兒的尤其熱鬧。她的睡姿是一艘無舵的海盜船,任意橫行,有時三百六十度打旋,半夜常被她打醒,連生氣都不行;有幾年她睡覺時磨牙聲令人害怕,彷彿電影「魔戒」的音效。台東紅葉村有一位導遊青年教我找一條豬尾巴,煮熟,半夜在她嘴邊揮舞,可癒。這招比磨牙更令人困擾,不信,我也忘記多久以後突然也就不磨了。她睡覺時講話,大小聲,有時還可與她對話,有問有答,卻完全無意識,醒來都不記得;有時會嘻嘻笑,甚至大笑,非常玄妙。她如果哪一天睡覺時唱起歌來,我會更想鑽進她的睡眠,探個究竟。   之四   前一陣子挺忙,好不容

易約到大女兒時間一起續看大河劇「篤姬」,為的是邊看邊小聲討論日本明治維新。(聲音稍稍大了些,客廳那頭小女兒的飛鏢就射來了:「我還準不準備考試呀!」)。篤姬是女主角(於一)被薩摩藩主齊彬收為養女、成為公主之後的名字,宮崎葵演來特招人喜歡。有一場女兒跟親生父母拜別的戲,篤姬那老爸百感交集,含淚向女兒說:「此生和你父女一場,十分愉快。」我一向容易入戲,又迷上宮崎葵,看著眼眶也紅了,攬臂拍拍大丫頭的肩膀,小聲說:「我也是十分愉快。」她差點從沙發上彈跳了起來,馬上又恢復鎮定,兩手一抱拳也小聲說:「彼此彼此。」「故意小聲講話最吵了你們。」小女兒又發話了。這部日劇有五十集,我們總算在鐵蹄下小心翼翼修完了五十

個小時的幕末風雲夜間部課程。   之五   M嫁到美國多年,前些時一個小手術沒開好,糾纏數月,電話裡病厭厭沒氣力,就寫簡訊給我說:「我就覺得全世界只有我爸最愛我,他一個半月飛來美國兩趟,這次天天煮飯打雜溜狗.....」;「今天要跟你講的是,不要太溺愛女兒,這樣她們以後會對男人標準太高,很難幸福。」   我回訊給她說:蘋果不能比雞腿,老爸的愛不是一種男人的愛,是超人的愛;女兒不是女人,愛女兒也不能跟愛女人比;愛女人會欲仙欲死,愛女兒不會。不然問問你媽。   「唉,老媽有時也會抱怨老爸,但女兒不明白啊!以為男人都該像老爸一樣聰明睿智,而且每天打罵不還的把自己捧在心窩上。」   

「甭替我女兒擔心啦,好好享受你的奴隸老爸吧!」我說。   之六   「健康美麗是阿思巴拉、厄斯!」我一邊哼著三十年沒忘的廣告歌,一邊把在超市歡喜重逢的鐵罐頭蘆筍汁半打冰進冰箱,她們姊妹瞪著我彷彿看到史前怪物。   「怎麼有人要喝那種東西?噁!綠色蘆筍的汁噯!」姊姊咕噥著。   她妹妹老氣橫秋的說:「別說他了。他喝那種汁是為了想起他的童年。」   我的氣不打一處來。不騙你們,真的是好喝。有主題曲,還可以學英文,asparagus,健康美麗是阿斯巴拉、厄斯。   你愛喝的「青蛙包二奶」,姊姊愛喝的「冬瓜奶茶」,不怪嗎?要我喝我也喝過了你們如果老了也會懷念的「少年時代飲料」,

姊姊還寫到她剛發表的歌裡去,歌名就叫〈冬瓜奶茶〉:   風吹過山腳下的魚市場   藍天下的魚腥味  我想起了海洋   問自己真的不會猶豫嗎   是不是追夢的都該飛翔   也許我只是一個水手  站在船頭   刷著Chord哼著沒人知道的歌   航路上  誰又在乎過方向   但總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太陽   別羨慕最閃亮的那顆星   因為你有你自己  最耀眼的光芒   冬瓜奶茶和傍晚的木吉他   一首歌送給青春  也夠了吧   我喝著我的蘆筍汁,假裝是她的冬瓜奶茶,假裝那首她送給她自己的青春的歌也是送給我的。   一首歌送給青春也夠了吧。   健康美麗是阿斯巴拉、

厄斯。   之七   我們愈來愈像室友了。看一本書上寫孩子讓父母「賞味」期限到十五歲,小女兒剛過十四歲生日,我倒是不信這十五大限,但是我們真的愈來愈像室友了。   她們是我認識最忙的國中生和高中生。怎麼會這麼忙呢?現在連週末要找到三人一齊吃頓飯都得先詢問再預約,TMD比大官大老闆還難;小的這暑假還願意跟我去旅行,大的則明講沒門;哈利波特第六集電影,連小的都先「聘」(台語)如果要看第二次才考慮我,TMD我可是從第一集就跟她們霍格華茲同學的啊,怎說甩就甩?而且第六集預告說是演妙麗他們幾個初戀加初吻啊,老爸一起看會死喔?她老媽隔一兩個月從上海回來一次還跟她們親親密密逛百貨公司一整天買女生

用品,擺明不許我跟。上週末姊妹倆出門前討論穿什麼裙子,我剛想說那條連身牛仔裙不挺好嗎?話才吐出幾個字還沒成句,小的就說「沒你的事」,弄了半天還沒解決,我才想幫忙,小的又射來一箭「別吵」,老爸差點噎死在門口。惟純早就警告我要作Sugar Daddy的準備,我不信多年,但沒事就換一堆零錢堆在桌角讓她們自己拿,就是不喜歡看她們找我要零用錢時笑得甜甜的迷死人,但天老爺知道有個念頭在我腦裡轉了千百遍,等我老了她們走遠了,我會傾我所有就想再換一次她們呵呵的笑聲,就是昨天晚上我已就寢在床上聽到的她們姊妹看「康熙來了」發出的笑聲。   靠!這是什麼老爸的心聲。   之八   昨夜睡前讀王朔《致女兒

書》,很多感觸,那是他寫給女兒的悔過書,我比他幸福多了,從倆女兒呱呱落地也就覺得這輩子為她們付出什麼代價都值,從出生到這會兒有自己的翅膀一根羽毛一根羽毛長出來想飛,老爸沒錯過什麼,也是心懷感激她們來做我的女兒。雖然她們偶而抗議我寫的內容,我總還留下一點生命感動的她們與我的紀錄,她們老媽這幾年生活得較遠距離些,但對她們的成長也沒缺席。   上一本生命紀錄的小書《一二三,到台灣》,寫了她們的童年,我自己的童年,和她們爺爺奶奶我的父親母親的生命遷徙,在她們奶奶生前最後幾年成為老人家枕邊的讀物和慰藉,送走母親之後有無數個夜晚是小女兒睡前說書裡奶奶的故事陪我流淚渡過。這一本書有點像是《一二三,到台灣

》的續集,前半部寫「父親的女兒」,記一點兒她們的成長;後半部寫「女兒的父親」,記一點兒老爸的長成,都是送給女兒們的紀念──讓她們記得些老爸的長相和她們在老爸心中的念想。等書出了,到爺爺奶奶墓前燒一本,讓老人家不管在哪兒,也開心一回。 宇宙無敵成績單放寒暑假,幹我們這一行都得「預為之謀」,準備好年輕化的寒暑假檔的節目,因為收視戶家裡的電視遙控器都在孩子們手上。但是只要一放假,老爸我的生理時鐘和生活秩序必然大亂,丫頭們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佔領電視電腦和所有可用的活動空間,她們一年比一年大隻,一年比一年有自主性,匪類(這兩字一定得閩南語發音)佔山為王,完全出乎意料,無法預為之謀。暑假的時間長,身心還

調適得過來,寒假加上過年,短期震盪,有一種無以名狀的生存狀態。清早起床,預備做早餐,卻突然明白沒人要吃,晚上時間到了想睡,臥室之外卻正熱鬧,吉他彈奏聲、電視聲、嘻笑吵架聲、講電話聲,此起彼落,吆喝去洗澡沒人理會。我不禁懷念放假前兩週,她們各自準備期末考的寧靜,緊張與自我規律下釋放的空氣裡,女兒們似乎縮小了,空間似乎變大了,我似乎是比較自由的。奇怪奇怪真奇怪,生活的節奏感。空間擁擠的感覺是老爸的心理狀態嗎?還是我已經感覺出她們已在要求更大的成長空間,所以房間顯得小?我們曾約定一種在車上三人同時互相通話的規則,原因是握著方向盤的我有時和姊姊說話,妹妹想插嘴講別的話題,或講某一種她只要跟我講的話題;

姊姊亦然,後來老爸亦然。話題不是三人共同的,而是各自的單向,感覺被冷落的人會生悶氣,空氣會瞬間凝結,於是我們發明出誰都可以和另一人單獨發話、答話,聽不懂活該,不准生氣。這有點像線上遊戲或多方即時通,天下太平。但放假的混沌狀態很不一樣,一年比一年不同,還找不到什麼令人平靜的秩序。最大的不同是今年寒假我開始夢到當年我們兄弟離家後,家裡空蕩蕩的房間,還有我們放假回家過年時,進房間打開自己行李的那一瞬間;這個夢境連續幾天出現,醒時去看看熟睡的女兒們,遂有寂寞的感覺。我想這個假期我們還是該去旅行的,暫且不說這是倒數第幾次的旅行,反正某種置身異地的空間感和時間感應該可以治療老爸的不安全感。(這文章寫著寫著

忽然發現自己怎麼被大女兒傳染以第三人稱說起自己來了,而明明起筆定題時是要寫她們這學期的成績單的事,怎麼又寫著寫著彎不回來了?)放寒假的不知第幾天,她們突然以一種突擊的三人通話的方式,把明明寫著我的名字卻已經拆開的成績單塞到我的手上,然後七嘴八舌的東一科成績西一科成績亂彈似的轟炸老爸的耳朵。我知其中必有詐,假裝煞有介事的跟她們討論能不能把誰的哪一科不及格的慘事寫進文章裡,然後一言不發把兩份成績單塞進包包裡,說我來好好研究吧。曾經有一刻鐘我以為老爸控制了所有的失序的生活節奏,天下終歸一統,那當然是短暫的幻覺,她們誰都知道老爸從不曾真正在意那些紅的或藍的數字,這些數字是她們各自面對的「家」之外的體制

,老爸在意的只有那一艘可以航行無限大宇宙的太空船裡,什麼時候吃早餐,什麼時候洗澡睡覺。

韓國穿越劇文類的形成脈絡和建構歷程

為了解決我們這 一家 主題曲 日文的問題,作者黃俐娟 這樣論述:

本論文在東亞流行文化圈的概念上,探討在第三階段韓國流行文化脈絡(K-Culture),韓國運用文化作為商品的發展政策,目的是為創造經濟效益和打造國家品牌。自2012年起,韓國抓緊東亞各國穿越劇的發展熱潮,透過工業化和制度化的電視劇產業,不僅將穿越劇建立為一種新電視劇文類,同時打造第三波韓國流行文化潮流。首先,象徵現代化發展的時空穿越文化概念,隨著美國勢力的擴張,穿越概念被帶入東亞各國,產生跨地域和跨領域應用的發展現象。歷經東亞各國先後產製穿越劇,東亞流行文化圈逐漸形成區域內穿越劇流行文化現象,同時韓國電視劇領域也出現穿越劇文類化發展。其次,韓國電視劇產業的工業化和組織化的生產制度、穿越劇蘊含

的龐大經濟效益,再加上電視編劇和PD的有意識生產,促使韓國在短時間內量產穿越劇。以及,韓國穿越劇運用「科學為骨、文化為肉」的文化策略,藉由時空穿越的科學概念、儒教和宗教的文化思想,傳遞韓國歷史和文化思維,以達到向跨國閱聽眾宣揚韓國文化的目的。最後,透過訪談跨國的台灣閱聽眾,歸結台灣閱聽眾對韓國穿越劇文類的接受和詮釋,也分析台灣閱聽眾對韓國穿越劇文化策略的感知。總結以上,經由爬梳韓國穿越劇文類的生成脈絡、產製、內容和接受四大層面,彰顯韓國穿越劇文化潮流再現的文化和經濟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