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書健寫的 投資房託全手冊 和CarlE.Walter、FraserJ.T.Howie的 中國金融大揭密:異常崛起的大銀行真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摩根亞洲也說明:本網站及當中所載之廣告由摩根基金(亞洲)有限公司刊發。 ... 我們的摩根亞洲股息(美元)(每月派息) 投資組合資訊包括所持股份、全年營業額、十大持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金融系 楊德源所指導 李香蓉的 高股息成份股大戶指標績效探討 (2021),提出摩根亞洲股息基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法人籌碼、回溯測試、績效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沃牆所指導 張濬杰的 共同基金績效實證之研究-運用技術分析輔助交易決策 (2017),提出因為有 共同基金、技術分析、移動平均線、四四三三法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解答。

最後網站星展基金優惠合資格基金列表 - DBS則補充:社會及管治基金1. MSCI ESG. 評級2. 9543. 大成海外中國概念基金A-HKD-CASH. AA. 9544. 大成海外中國概念基金A-USD-CASH. AA. 2552. 摩根亞洲股息(美元)(每月派息).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摩根亞洲股息基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投資房託全手冊

為了解決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問題,作者楊書健 這樣論述:

  港股告別大時代、樓市下行風險遞增,想在亂局中做到可攻可守,不宜錯過有派息保證的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      房託投資專家—安泓投資總監楊書健,總結自己十多年投資房託經驗,希望一改市場對房託只屬保守之選的誤解,向大家剖析投資房託的好處。例如亞太區房託收益,比買樓收租更勝一籌,總回報高達12%;加息無損房託表現,反而有利派息;除了從股息率判斷房託表現,更可從股價和估值價差中尋找更大回報等。      書中亦揭示香港及亞太區樓市的未來趨勢,讓你捕捉日本樓市上升周期、告訴你投資澳洲房託較當地買樓收租,回報高出兩厘。書中更附上亞太區主要房託的市值及股息率,結合作者對房

託詳細分析,讓你掌握市場走勢關鍵,捕捉高回報的投資機會。    本書特點      1.一本書網羅REITs分析及買賣操作、拆解香港及亞太區房託市場最新形勢。   2.這本書是坊間少有的房託完全手冊,作者深入淺出地分析房託如何比買樓更簡單方便,回報超越收租股!   3.作者剖析亞太區房託及樓市,由香港、澳洲、新加坡以至日本皆一一盡錄;同時亦詳述各類商業房地產,如商場、寫字樓、酒店及物流物業的發展趨勢。 名人推薦      「《投資房託全手冊》是一本了解房託市場及產品很好的入門……也是一本了解亞太區商業房地產市場及證券化模式的好書。」—吳淑燕星展維高達證券研究部主管及執行董事      「這本

書言簡意賅地提供了有關房地產信託所需要的知識,對於投資者而言,此書亦能引導入門,同時兼具專業廣度。」—梁維仁第一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      「楊書健鑽研出一套獨有的投資心得,成功捕捉投資機遇之餘,亦能避開風險。」—張建泰永聯物流開發董事總經理 

摩根亞洲股息基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段昌文博士
主題:從境外基金前10強觀察未來投資方向?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7.07

#財務金融 #段昌文 #基金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高股息成份股大戶指標績效探討

為了解決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問題,作者李香蓉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籌碼面中的法人交易與成交量佔比做為統計交易訊號結果,探討籌碼指標是否和股價真的具有影響性,研究標的以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 (0056)之成份檢視三大法人的買賣(持股)資訊,經由回溯測試三大法人買賣超對應成交量不同佔比在元大高股息 (0056)成分股股價報酬率之影響,並分別探討交易績效指標所呈現之意涵。實證結果顯示,元大高股息 (0056)之成份股在本研究期間過去三個交易日中,三大法人累積買進張數佔該標的成交張數達一定百分比,即隔日立即跟進買入,最終比較法人佔比從10%至100%,當三大法人買入佔比越低,投資人執行跟單的交易次數越高時,所得出累積報酬最高。

中國金融大揭密:異常崛起的大銀行真相

為了解決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問題,作者CarlE.Walter、FraserJ.T.Howie 這樣論述:

《經濟學人》二○一一年年度最佳選書彭博社(Bloomberg)年度最佳商業類書籍《商業周刊》1312期特別報導中國究竟是下一個金融新霸主,還是接替歐債的未爆彈?全球搶進的中國金融市場到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一九七四年,鄧小平一行人初次訪美,好不容易才向北京各銀行籌得38000美元的旅費;三十多年後,中國申辦北京奧運就花費了500億美元。   中國如何只花一代人的時間就從破敗的廢墟中竄起,一躍而成世界大國?  中國各級政府大肆舉債打造而成繁榮景況,究竟是堅不可摧還是不堪一擊?   這一個受政治力量緊緊牽制的金融體系,充滿機會也充滿危機,  美好景象的背後是什麼模樣,牽連著每個人的未

來命運,我們不得不徹底理解它。   三十年金融路一次說清楚   毛澤東逝世後,中國金融頭也不回地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從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徹底地商業化、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大幅調整資本結構、外國投資者和投資銀行(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紛紛進駐、加入WTO……直至雷曼兄弟破產後,中國當局才開始質疑,循歐美國家的舊路是否為最佳途徑?   中國的金融改革儘管「看起來」和其他國家如出一轍,然而其政治力量的強力干預、特定部門和團體的利益往來,都讓中國式的資本主義獨樹一格。眼下看來,世人多認為其改革是成功的,可真是如此嗎?其背後又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內幕?

  至關重要的金融真相,你知道多少?   ◎一九九○年代,在中國政府大力推動下,銀行業快速自由化。金融活動蓬勃的同時,也因為浮濫放貸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因此間接促成驚天動地的六四事件。   ◎中國地方政府與國營企業向國有銀行「借錢不還」(或還不起)已不是新鮮事,經濟飛速成長的主因是地方政府與國營企業大肆投資,但這些單位背後的「金主」,竟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存款!   ◎中國官方公布的政府債務若以國際標準來看偏低(GDP的17%),但據作者估計其實質債務已高達GDP的76%(國際公認的公共部門負債率警戒線為GDP的60%)。更令人驚恐的是,地方政府與企業的負債透過融資平台蓋上了黑布,真正的負債

數字,連中央政府也不知道。   ◎中國雖然如其他國家一樣有債券市場,但其價格、利率都由國家所掌控,非但無法作為銀行分擔風險的方式,反而增加銀行風險。中國的債市既不健全也不透明,形同虛設。   ◎儘管大家對中國開放市場都望眼欲穿,但在層層疊疊的組織結構和複雜的利益掛勾下,高舉「穩定全局」大纛的政府,在可見的未來,絕不可能開放金融市場。   中國大銀行背後體質脆弱的財務結構、形同虛設的債券市場、肉包子打狗般的人民儲蓄、深不見底的地方負債、巧立名目讓負債憑空消失的融資平台、無法真實反映股票價值的股市……   就在台灣企業前仆後繼地前進中國時,為何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會語出驚人地說「中國每一個省分都是希

臘」?   在兩岸合作漸趨緊密的此刻,請靜心聆聽專家的深入解讀。 得獎記錄   《經濟學人》二○一一年度最佳選書  彭博社(Bloomberg)年度最佳商業類書籍 作者簡介 卡爾.沃特Carl E. Walter    沃特住在中國超過二十個年頭,並且熱衷於參與各種的金融改革。一九九二年中國破天荒地第一次在海外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時,以及一九九四年中國國營企業首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沃特都扮演重要角色。他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ICC,簡稱「中金」,是中國第一家同時也是最成功的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的管理委員,為許多中國境內的大公司提供金融服務。他後來還協助摩根大通打造最成功也最賺錢

的國內證券與貨幣交易操作。沃特會說流利的中文,擁有史丹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和北京大學的畢業證書。他現在是獨立顧問,定居紐約。 法瑟.侯偉Fraser J. T. Howie    侯偉在劍橋大學時專研物理,後來在北京語言大學學中文。近二十年來,他投身亞洲股票市場的研究分析、交易,也進行相關主題的寫作。他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於信孚銀行(BT)與摩根大通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一九九八年搬到中國,在中金的銷售交易部工作。他曾為《南華早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季刊》和《中經評論》寫過文章,並在CNBC、BBC、半島新聞台和彭博社擔任中國評論員。他現在擔任里昂證券亞太市場(CLSA Asia Pa

cific Markets)駐新加坡的常務董事,協助國際上的投資人投資印度和中國市場。 譯者簡介 陳儀   目前為投顧公司的投資部主管,投入金融理財領域長達十年以上,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及專業投顧研究主管,實務經驗豐富。譯有《一口氣搞懂外匯市場》、《管理會計與決策績效》、《透析財務數字》、《財務管理立即上手》、《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標準普爾教你做好選股策略》等。(翻譯第二至六章及統整) 林詠心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於泰北清萊一所華語高中任教。對於人類社會運作的一切「眉角」都充滿了好奇心,也期望透過翻譯和教學,與更多人一起認識這個世界。(翻

譯序言及第一、七、八章)

共同基金績效實證之研究-運用技術分析輔助交易決策

為了解決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問題,作者張濬杰 這樣論述:

共同基金是投資人在考量提高資產收益又不負擔太大市場波動的金融商品。其可選擇的投資區域及產業眾多,又可藉由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基本面的研究及投資組合配置,來降低市場的投資風險。所以選擇運用共同基金投資也變成台灣投資人的資產配置選項之一。  本文研究樣本資料來自台灣經濟新報的資料庫及彭博Bloomberg所納入之國內及國外標的基金每日淨值表現,研究期間以2013年01月至2017年12月共60月內的每日淨值資料,作為本文實證研究標的。資料庫的設計範圍除了運用四四三三法則於各區域做一挑選外,也挑選出摩根投信在台上架之同區域基金。研究方法上以技術分析指標中的移動平均線(MA)法則來做模擬實證研究,試著

找出能創造超額報酬的交易模式,以提升基金投資人的操作績效。而在使用移動平均線交互測量分析後發現1.在進出共同基金的交易決策上,移動平均線的使用能給予投資人進出之依據2.長期指標績效皆顯著優於短期指標3.單一移動平均線策略及長短期移動平均線策略在績效呈現上,沒有顯著差異4.四四三三基金報酬無明顯優於單一公司系列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