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建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文心建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鍾情寫的 與環境共生存:讓建築空間給人的生活帶來無限美好及幸福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文心建設股份有限公司(96項情報)也說明:文心建設 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編號:30821861,電話:02-26588886,傳真:02-26588896,公司所在地: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1段388號3樓之1,代表人姓名:葉明進,司法案件(30), ...

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林建元所指導 周曉柔的 建築工地圍籬垂直綠化之景觀效益評估 (2012),提出文心建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暫時性景觀、建築工地圍籬、垂直綠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周宣光所指導 葉曉甄的 資訊科技在建築業應用之探討─以住宅維護管理為例 (2011),提出因為有 建築業、資訊科技、生產履歷的重點而找出了 文心建設的解答。

最後網站文心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靠北上班族則補充:2013 文心建設文心AIT 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施工品質類卓越獎2013 文心建設企業簡介– 竹子篇榮獲The One Show 金鉛筆國際廣告獎Merit Award 佳作2012 文心建設文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心建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與環境共生存:讓建築空間給人的生活帶來無限美好及幸福

為了解決文心建設的問題,作者鍾情 這樣論述:

  懷念首部曲,感恩我的家人   現在回首過往的一切歷程,細想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真是非常的很重大。在1970年代台灣還是充滿重男輕女觀念,所以很多女生因為當時傳統世俗價值觀,女兒長大出嫁後是別人家的人了,所以要求學很困難,尤其私立大專院校五年下來所費不貲。      我的人格是這樣養成的   承襲父親的熱心公益,對於公眾事務有著莫名的熱情與參與。所以,曾經有朋友的朋友生了唐氏症的小孩,為了鼓勵她捐款到唐氏症基金會,讓她感覺社會中對於唐寶寶是有正向的態度,而不是負面的嫌惡。還有對意㚈災害的發生,例如:燒燙傷基金會、921震災、日本311、博幼基金會、台東老人院、台南0206強震……等,我

也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積極的參與。      打造居住舒適的美好社區   從對歷史演進過程中認識到,也理解臺灣社區發展在各階段的有什麼變化,並展望未來的社區。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起始於1993年12月,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目標。目的是整合「人、文、地、景、產」社區五大發展。藉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推動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讓自己的社區更具特色。這裡有「由基層到政府」、「民眾參與」、「社區自主」、「永續發展」等運作原則與方式。      環境工程與綠能、生活環境新態度   二十世紀中期開始成,人們為了搶救已遭到污

染的水源和環境污染,開始將這些議題成立一門獨立的學科來研究。科學家不停探討研究出一套健全的工程理論,並實際運用方法解決環境衛生的問題。這門被稱為「環境工程」的學科是運用現代科學,來改善人類居住及其他生物體周邊環境的方法,這些周邊環境包含空氣、水及土地資源。      創造安全健康的居家環境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公室幾年前曾發表「環境疾病負擔與不良居家環境的關係」報告。研究指出,居家環境污染的話,的確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地區的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0萬人因環境污染,引發疾病或意外致死,然而這些疾病或意外傷害都是可以防範的。      建築物的消防安全事項   一棟建築物

的外觀,就像一位美女的容貌一樣,而建築物的結構就如同人體的骨骼。那機電、消防、監視系統、綠能……等,就像人的神經和血管是維護一棟建築物生命的重要元素。就消防安全設備而言,其理念為安全、有效、合法、經濟、實用、美觀為原則。    作者簡介 鍾情   學歷   1970年7月—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科畢業   2014年6月—景文科技大學電資研究所環境及物業管理系碩士   經 歷   1986~1987年,太子仲介公司專任代書   1987~1988年,文心建設業務部行政人員   1989~1991年,長昇建設業務部行銷主管   1991~2011年,昇捷建設業務部主管(創始股東)    

      登瑞集團建設事業體專案主管經理   2012~迄今,大由物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現職   大由物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任各大專院校通識教育客座講師   各公會、企業、公司講師   各社區、社團敎育講師   自序 第一章:懷念首部曲,感恩我的家人 懷念我的母親 童年的歲時記憶 上學的點點滴滴 母親真的很偉大 婚姻是我人生真正學習的開始 我跟不動產產業的緣分 建築機緣再加溫,建築行銷之旅 接觸社區,打下物業管理基礎 第二章:我的人格是這樣養成的 家庭對我的人格塑造 面對職場,技能與知識決定自己的高度 我是這樣面對職場上的困境的 當好職業婦女的

四個關鍵 讓自己經濟自由的財務觀 保持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做一個美麗而自信的女人 做好情緒管理讓自己贏得好人緣 終身學習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 第三章:打造居住舒適的美好社區 一、社區的沿革 二、社區居民的參與 三、社區人文的培養 四、社區經營與管理 五、社區綠建築實際案例 六、打造e化智慧照護社區 第四章:環境工程與綠能、生活環境新態度 創造友善、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一)優化社區環境 (二)維護道路電纜的整齊 (三)美化、清潔社區景觀 (四)提升安寧、舒適、健康的居家生活 (五)推動健康無毒化的環境 (六)病媒蚊孳生源要清除防治 (七)民生飲用水的安全事項 環繞在我們四周的毒性物質 人

類需要一個乾淨的地球 被污染的海洋,沒魚蝦吃了! 被污染的陸地快讓我們找不到地方住了! 看不見的空氣污染讓我們失去健康! 環境污染對人類及生物的不利影響 第五章:創造安全健康的居家環境 「家」是每個人的堡壘 居家防疫的重要 改善居家空氣的品質 居家害蟲要防治以免影響生活品質 第六章:建築物的消防安全事項 消防是建築物非常必要的設施 消防安全設備:滅火系統 室內(外)消防栓設備 自動撒水設備 泡沫滅火設備 警報設備 緊急廣播設備 瓦斯漏氣火警自動警報設備 避難逃生系統 緊急照明設備 消防搶救上的必要設施 消緊急電源插作設備 排煙設備 消防專用蓄水池設備 消防無線電通訊輔助設備 前言   

對建築、環保、以及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      人生的歷程好像有劇本,但我們往往隨著時間流逝、環境改變、工作轉換、年齡增長而扮演不同角色。從小雖不是生活在城堡裡當公主,卻也是被父母寵愛與呵䕶下長大,猶如父親是我的天,頂著讓我不受烈日的照射與狂風暴雨吹襲;母親是我的地,讓我在平穏中並昂首闊步向前行。      所以,父母一直是我內心很大的安定力量,父親曾經説很可惜你不是男孩,如果是那該有多好,家裡的事業就會更不同。或許是我承襲著父親的血型、性格,在很多想法與做法上我們往往不謀而合。      例如:在熱心公益事務上就能明顯看出,父親曾為基隆市中正公園的大佛禪寺用地,經多方覓尋選擇在中正公園山

頂興建寺院,而開山的普觀法師就是我父親的同學,基於公益及私人情誼,父親就向當時的基隆市長林番王爭取中正公園山頂的用地,提供大衆生活休憩及心靈修行的好去處。      凡事都有其因緣際會,但是當下的起心動念非常的重要,所以凡事以利益他人為出發點,讓多數人受惠為優先考量,將國家社會資源均分給所有人,這様社會才能安和樂利。      造福社會是我從小的心願!所以我為人處事上,能分享的就不藏私,能付出的就不吝嗇。每個人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歳月裡,最重要的不在掙得多少,而是擁有多少,誠如古代先人所說施比受更有福。      在建築上我的理念是:「建築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功能場所,更不再是生冷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

是與共同生活一起的人、建立生命共同體的基礎上息息相關,跟情感有所連結的地方。」      在這個充滿快速連結的網絡的年代,任何可能性都是秒速的在改變中,因此建築不止是我們生活的背景,更是塑造了群我的生活模式,決定我們所見所聞及看待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多建築缺乏自然採光,天花板過於低矮,完全忽略了個人、社會、環境的需求。      建築上我會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維,並從中不斷由個別到社區、由社區擴及周邊環境整合及溶入、借鏡大自然、創意與顛覆、到社群共榮,與自然和平共處。      本書從我對家人及長輩的感恩出發,社區發展的思考、物業管理的願景、e化智慧照護社區的期望,綠建築的建案分享,環境保護的

思考等……傳達我對建築、環保、以及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       打造居住舒適的美好社區 從對歷史的認識,理解臺灣社區發展在各階段的有什麼變化,並展望未來的社區。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起始於1993年12月,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目標。目的是整合「人、文、地、景、產」社區五大發展。藉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推動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讓自己的社區更具特色。這裡有「由基層到政府」、「民眾參與」、「社區自主」、「永續發展」等運作原則與方式。 想要建構優質的生活環境,應該先尋求人與自然環境的共生,這樣子的社區環境與自然

生態,才能達到自然平衡,讓人類與萬物可以「共用自然資源」達到社區的永續發展。建築最主要的是要有與環境共生的概念,以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為主,這樣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才能共存共榮達成和諧。 一、社區的沿革 台灣社區的發展由來已久,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區的概念不斷的改變。「社區」的意義是,「社」就是居住地的和諧人際關係,「區」就是環境與文化,社區的發展跟習俗和文化密切相關。 自民國84年6月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自八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公佈施行後,歷經在八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及九十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與九十五年一月十八日等三次修正,讓公寓大廈管理制度漸臻完備。 因為

各界對本條例部分條文還有許多建議,為減少複合公寓大廈使用的干擾,以及共用部分移交及管理費收支糾紛,共用部分二次施工,管理組織空窗等問題,就分區規劃與管理方面強化起造人移交機制,改善管理費的收取與運用,加強起造人管理責任,健全管理組織運作體制及提升規約草約品質等內容,作以下的調整。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其修正要點如下(資料來源為內政部營建署): 1、為避免公寓大廈因不同用途混合使用、大小坪數差異過大或與獨棟透天建築物同屬一宗建築基地,導致日後相互干擾,衍生管理紛爭,增訂起造人得分區規劃管理組織。(修正條文第四條) 2、為減低起造人與管理委員會因移交檢測內容、方式及費用之認知差距,衍生拒

絕移交僵局,分別規定移交及檢測項目,檢測方式由雙方協議,檢測費用由起造人負擔。(修正條文第六條)

文心建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_光‧合作用_藝術家訪談_莊志維
Interview record (en) 中英文字幕

展覽資訊: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5%85%89%E2%80%A7%E5%90%88%E4%BD%9C%E7%94%A8%EF%BC%8D%E4%BA%9E%E6%B4%B2%E7%95%B6%E4%BB%A3%E8%97%9D%E8%A1%93%E5%90%8C%E5%BF%97%E8%AD%B0%E9%A1%8C%E5%B1%95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Spectrosynthesis - 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
展覽時間│2017/09/09-2017/11/05
策展人│胡朝聖 Sean C. S. Hu
參展藝術家群│王文清 Jimmy Ong、王亮尹 Wang Liang-Yin、王俊傑 Jun-Jieh Wang、王海洋 Wang Haiyang、西亞蝶 Xi Ya Die、侯俊明 Hou Chun-Ming、陳建北 Chen Chien-Pei、席時斌 Hsi Shih-Pin、陶輝 Tao Hui、席德進 Shiy De-Jinn、莊志維 Chuang Chih-Wei、曾吳 Wu Tsang、曾怡馨 Tzeng Yi-Hsin、黃馬鼎 Martin Wong、黃漢明 Ming Wong、曾廣智 Tseng Kwong Chi、楊嘉輝 Samson Young、鄢醒 Yan Xing、溫馨 Wen Hsin、譚浩 Ho Tam、蘇匯宇 Su Hui-Yu、顧福生 Fu-sheng Ku

年度教育贊助│文心建設

參展作品│黑暗中的彩虹 Rainbow In the Darkness
參展藝術家│莊志維 Chuang, Chih-Wei

莊志維,1986年生於臺灣臺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與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雙主修的養成對莊志維各有重要的影響。他說:「創作時新媒體藝術比較是像往內挖掘;但是建築必須向外考量空間關係…」。擅於運用光與空間創造互動裝置,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創作的命題從自身對於生命細微體驗的微觀一一向外延伸出與歷史文化的關係。如:2010年因友人離世的巨大傷痛,創作了《靈魂的重量》與《宇宙》。2014年用生命所遇的片段,如一粒粒細沙堆積成個展「浮島」的概念。2014年探討人類環境、科技與疾病關係的《感染系列》。2015年指涉宇宙秩序中之不可抗力,受制於文明與社會秩序的《轉生樹》,與揭示華麗姿態背後共生關係的「陰翳」個展等。至今於創作歷程中仍不斷追尋跨領域間的揉合,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

《黑暗中的彩虹》以陣列形式結合廣場空間,成為一因地制宜的互動裝置作品,以此開啟一場與大眾的互動對話,觀者可以穿行其間,進入被忽視抑或不被看見的間隙中;亦可藉由尖銳物在覆上黑色塗布的作品表面,刻畫、刮繪或留下任何訊息或圖案;到了夜晚,這些被刻畫的「作品」猶如一道道的傷痕,經由內置的多彩LED燈照射下透出美麗的彩虹光線,彷彿敘事了最殘忍的亦是最美麗的影射,以此象徵同志在面臨主流社會體制壓迫時,仍團結凝聚以勇敢的姿態正視傷痕。因此藝術家所寓意的裝置作品、空間義涵及觀眾參與構成三位一體,其互動的、共構的、動態的,促使了獨特意義的產生,同時在隱含權力定向的公共場域中綻放出有意義的形式,期盼觀者省思LGBTQ所面臨的困境與傷痛,並經由象徵包容與愛的彩虹光照耀,共同朝往平權道路,為具有歷史象徵性的意義創作。


作品網站介紹
http://www.chuangchihwei.com/work-rainbow-in-the-darkness-2017.html

建築工地圍籬垂直綠化之景觀效益評估

為了解決文心建設的問題,作者周曉柔 這樣論述:

美化都市景觀乃是所有城市的共同努力方向。建築工地雖為暫時性工作物,卻是都市經常性的街頭景觀。以臺北市為例,每年約有250件的新建工程,假設每個工地的停均施工時間為四年,則每日同時存在於都市中之營建工地即約高達1,000處。由此觀之,建築工地圍籬之設置對個別基地而言,乃屬暫時性之景觀,對整體都市而言,則是長期存在之經常性景觀。臺北市政府配合2010年國際花卉博覽會之舉辦,於2009年開始以行政規定強制建築工地圍籬必須施作綠美化之方式,改善都市內之都市景觀,使暫時性利用之景觀能對於都市地區產生效益。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垂直綠化手段運用在建築工地圍籬綠美化的可能性及潛在效益。以臺北市工

程圍籬綠美化為個案,以附近居民與過路行人為問卷調查對象,分析受訪者對於各不同圍籬綠美化之感受程度;並透過受訪者對於建築工地圍籬綠美化效益種類之偏好與其對於效益價值之認知,估計建築工地圍籬綠美化之總效益。 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包括:1. 受訪者對於建築工地圍籬綠美化之景觀效益面向滿意度最高,且建築工地圍籬綠美化顯著改變民眾對於營建工地之負面觀感;2. 民眾偏好建築工地圍籬以垂直植栽方式施作綠美化;3.建築工地圍籬綠美化之暫時性景觀,無論對於建築基地之附近居民、過路行人、建設公司與營造商,甚至整個都市整體,相較於過去傳統工地圍籬,顯著產生經常性之都市景觀改善效果;4. 不論何種身份別,受訪者對於任

何圍籬綠美化形式均有高度滿意度;5. 透過建築工地圍籬綠美化相對效益價值之推估,可發現精緻型綠化圍籬之效益最受肯定,估計最高為新臺幣54,029,520元,其次為綠化圍籬之效益價值新臺幣32,275,310元,第三為美化圍籬之效益價值認同為新臺幣21,516,505元。 整體而言,調查顯示包括附近居民、過路行人、觀光客、建設公司與營造商對於建築工地圍籬施作綠美化,皆反應出高度之認同與滿意程度。後續研究建議則針對針對目前綠化植栽之再次利用、相關罰則與圍籬施作方式之規定做更細部之檢討與改善,將環境景觀改善之效益最大化。

資訊科技在建築業應用之探討─以住宅維護管理為例

為了解決文心建設的問題,作者葉曉甄 這樣論述:

綜觀近年來台灣建築業的發展,住宅房價不斷攀升,消費者對於居住的代價愈來越高,但相對於其所獲得的品質,卻不見有任何法令制度給予適當保障。不但如此,在資訊科技相對發達的今日,本研究也發現住宅產品的資訊亦不甚透明。有鑒於此,本研究透過目前法令制度及建築業現階段資訊化的檢討,彙整了住宅的常見問題,透過類似「生產履歷」的模式,將建築業一般的生產流程予以展開,並建立一資訊平台,把施工期間的所有資訊完整透明化,企圖透過資訊透明化的手段,作到全民督工,以提升建築品質。 本研究以住宅最常見的漏水問題為例,就防水工程導入該資訊平台,研究結果發現,應該可以使建築行為相關的所有人更了解其建築的相關資訊,在發生

問題時,亦可取得正確完整的資訊。最後,本研究提出法令制度的發展建議,希望可以透過強制化的方式保障住宅消費資訊的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