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學電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旅行文學電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利歐‧亞馬薩雷斯寫的 黃雨(西班牙文學大師經典作、書商金書獎得獎作品長銷回歸) 和胡立歐.拉馬薩雷斯的 黃雨(25週年影音限量珍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鍾文音 - 文學好臺誌也說明:曾任電影評論、電影劇照師、場記、《聯合報》藝文組美術記者、《自由時報》旅遊版記者。現專事寫作。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長榮旅行文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馬可孛羅 和馬可孛羅所出版 。

靜宜大學 西班牙語文學系 曾麗蓉所指導 江玲的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作品《馬德里的天空》中之孤寂與空間論述 (2021),提出旅行文學電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胡利歐‧亞馬薩雷斯、孤寂、空間、主題、馬德里的天空。

最後網站「旅行&旅行文學圓桌會」紀實則補充:邀請到有五位與談人來分享有關「旅行」及「旅行文學」這個主題,我分別從我. 的右手邊和大家介紹。 ... 目前已經同步翻拍為電影《Queen of the Desert》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旅行文學電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黃雨(西班牙文學大師經典作、書商金書獎得獎作品長銷回歸)

為了解決旅行文學電影的問題,作者胡利歐‧亞馬薩雷斯 這樣論述:

時間是一場綿綿不斷的黃雨,慢慢地淋熄了最炙熱的火焰 「歐洲二十世紀文學的顛峰之作。」 「一場之於死亡與時間洪流的精采獨白。」   ★歐洲文壇一顆持續閃耀的裸鑽,歷經25年,寧靜而蒼涼的經典 ★翻譯超過18個國家出版,西班牙列為學校指定教材,長銷不墜 ★西班牙出版年度書商金書獎(Libro de Oro) ★義大利 Nonino文學獎年度最佳翻譯小說  專文導讀 張淑英 (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專文推薦 吳志寧 (929樂團主唱)    一九八八年,當胡利歐‧亞馬薩雷斯寫下《黃雨》那一刻,就注定了永恆。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被譽為西班牙十大作家之一。最經典的作品

《黃雨》翻譯超過十八種語言,在近代歐洲文學界占有重量級地位,二十五年熱銷不墜。書中以冬日蝕人的黃雨,深入存在的孤寂,醞釀對已逝的懷念。宛如一首沉鬱憂傷的夜曲,讀後低迴不已,永遠難忘。  ********** 在庇里牛斯山區一座荒廢的小村──艾涅爾,一九七○年代,那裡完全廢村。但屋舍仍矗立原地,在靜謐中、遺忘中,在冬雪中緩慢腐朽。  老人安德烈斯,是廢村僅存的最後一位居民。在寂靜和冬雪的包圍下,在悲涼和屋舍的廢墟之間。嚴冬漫長的十二月夜裡,只剩他孤零零一個人在艾涅爾度過黑夜。他喃喃念起逝者的眼眸、盤根錯節的回憶,那些死寂佔據破落凋殞裡的清醒與夢囈……  這座村莊是真實存在的。瀰漫全書的孤獨、絕望

、夢境與回憶,難以抵抗的時間年輪,深入存在的虛無,內心的孤絕、無力,理智和瘋狂。訴說時代如何遺棄鄉村,留予靜謐大地深沉的平靜。黃雨洗去一切,沒有人被銘記。   【國際高度評價】  傾聽安德烈斯的聲音,我們切身感受到身為一條長鏈最後一枚鏈環的苦澀……《黃雨》,對我而言,是西班牙二十世紀文學的峰頂之一。 ──西班牙紀錄片製作人海門‧帕西歐斯‧拉米雷茲(Jaime Pacios Ramírez),藝術文化網站Travelarte.com  一場之於死亡與時間洪流的精采獨白。一篇細細品嘗孤寂的苦澀的故事。 ──西班牙作家瑪莉亞‧萊茲‧德爾戈多(Marta Laiz Delgado),綜合資訊網站Su

ite101.net。  讀胡利歐‧亞馬薩雷斯,令人如痴如迷。一切的一切,都在記憶目眩的漩渦裡溶解,在詩意的黎明幻化成形……現實,臣服於他的目光,轉化為文學的玉液。 ──西班牙奧雷利歐‧洛雷羅(Aurelio Loureiro),《閱讀》文學雜誌(Leer)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是已逝時光、回憶和遺忘的記憶;他的作品重建並保存了一個已不復存在的世界。 ──日本玉川大學外國語文系教授瑪莉亞‧馬爾‧赫黑(María del Mar Jorge),《現代西班牙文學》(Narrativa española actual)。  黃雨……汲取民間故事的精華:一樣簡單通俗。 ──西班牙《國家報》。  生態文

學之最。 ──西班牙文學評論家、記者和作家拉法葉‧貢德(Rafael Conte),西班牙《國家報》。

旅行文學電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阿滴一行人下飛機後來到拉斯維加斯,去賭場隨便all in是會吃吐司的!
(拍攝日期 2020/12/18)

【加入頻道會員】http://bit.ly/3qIZjfT

每週一晚上九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上一部影片 【廉價旅行團】10分鐘到美國! 過海關看你多會掰 (上集) https://youtu.be/Wm3ZhoMlMG0
下一部影片 開補習班沒賺錢! 有人信嗎? https://youtu.be/L0EjGKXqRUU

阿滴英文的人氣影片:

■ 英式英文挑戰! 你聽得懂電影中的英國用語嗎? https://youtu.be/x9qlyy86LxE

■ 去外商公司工作英文要多好? 阿滴突襲Google台灣辦公室! https://youtu.be/ES73LXd4LGg

■ 三點就放學! 回家都在玩? 芬蘭學生怎麼看台灣的教育制度? https://youtu.be/VHnyCM6iG7o

■ 連阿滴都唸錯的常見英文!? 學會用『回音法』練習發音! https://youtu.be/16kkr2eGSdE

■ 阿滴跟大謙的公開! ...英文自我介紹教學 😂 https://youtu.be/WIMq3aIExyU

■ 阿滴英文砸招牌! 同步翻譯議會質詢超崩潰!? https://youtu.be/jpmu6u24MNo

■ 超失控成語翻譯! 重量級來賓嚇到滴妹『花容失色』 https://youtu.be/BRniFD91j6E

其他連結:
http://facebook.com/rayduenglish
http://instagram.com/rayduenglish
http://pressplay.cc/rayduenglish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作品《馬德里的天空》中之孤寂與空間論述

為了解決旅行文學電影的問題,作者江玲 這樣論述: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Julio Llamazares)被譽為現代西班牙偉大作家之一,創作種類極為豐富,涵蓋詩集、新聞、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旅行文學、電影劇本等,並曾獲得多項文學獎。除了非凡、紮實和連貫的寫作技巧,他的創作特色亦包含樸實淺顯,卻不失精準的語言,刻畫出細膩的劇情、時空與人物。亞馬薩雷斯於2005年出版《馬德里的天空》這部小說,睽違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作者再次以小說的創作形式重返文壇。《馬德里的天空》背景起源於1975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逝世後的西班牙民主轉型時期,故事情節描述主角卡洛斯的青年時期,選擇離開故鄉,抵達大城市馬德里追夢。作者藉由但丁《

神曲》的結構,結合本書主角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帶領人們一窺他的人生階段,包含:「地獄邊界」、「地獄」、「煉獄」以及「天堂」。卡洛斯個人經歷實際上也反映了當代的西班牙社會所面臨的處境。《馬德里的天空》一書欲傳遞中心思想包括四項:「孤寂」、「時間」、「記憶」與「懷舊」。「孤獨」與「時間」皆是文學一再探討的主題,同時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心路歷程;「記憶」除了呈現卡洛斯的對於過去青春歲月的個人記憶,也揭示了西班牙內戰戰後的集體記憶;「懷舊」一方面是對於過去美好時光的緬懷,另一方面則是一種心靈上的寄託與支撐。筆者藉由「空間」分析探究亞馬薩雷斯於這部作品中的敘事技巧,更進一步了解作者精心設計的空間的鋪排,以

及作者試圖傳遞的訊息與作品背後的意義。

黃雨(25週年影音限量珍藏版)

為了解決旅行文學電影的問題,作者胡立歐.拉馬薩雷斯 這樣論述:

時間是一場綿綿不斷的黃雨,慢慢地淋熄了最炙熱的火焰   「歐洲二十世紀文學的峰頂之一。」   「一場之於死亡與時間洪流的精采獨白。」   ★歐洲文壇一顆持續閃耀的裸鑽,歷經25年,寧靜而蒼涼的經典   ★翻譯超過18個國家出版,政府列為學校指定教材,再版三十餘次   ★西班牙出版年度書商金書獎(Libro de Oro)   ★義大利 Nonino文學獎年度最佳翻譯小說   一九八八年,當胡利歐‧亞馬薩雷斯寫下《黃雨》那一刻,就注定了永恆。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被譽為西班牙十大作家之一。最經典的作品《黃雨》翻譯超過十八種語言,在近代歐洲文學界占有重量級地位,二十五年熱銷不墜。書中以

冬日蝕人的黃雨,深入存在的孤寂,醞釀對已逝的懷念。宛如一首沉鬱憂傷的夜曲,讀後低迴不已,永遠難忘。   在庇里牛斯山區一座荒廢的小村──艾涅爾,一九七○年代,那裡完全廢村。但屋舍仍矗立原地,在靜謐中、遺忘中,在冬雪中緩慢腐朽。   老人安德烈斯,是廢村僅存的最後一位居民。在寂靜和冬雪的包圍下,在悲涼和屋舍的廢墟之間。嚴冬漫長的十二月夜裡,只剩他孤零零一個人在艾涅爾度過黑夜。他喃喃念起逝者的眼眸、盤根錯節的回憶,那些死寂佔據破落凋殞裡的清醒與夢囈……   這座村莊是真實存在的。瀰漫全書的孤獨、絕望、夢境與回憶,難以抵抗的時間年輪,深入存在的虛無,內心的孤絕、無力,理智和瘋狂。訴說時代如何遺

棄鄉村,留予靜謐大地深沉的平靜。黃雨洗去一切,沒有人被銘記。   本書為《黃雨》二十五週年影音珍藏版。此精裝版本特別收錄作者序言,以及片長四十分鐘的紀錄片DVD──「艾涅爾」。片中空拍並走訪村莊今日凋敗的實景,對比當年熱鬧攝人心魄的舊照、以及改編的舞台劇場景。作者與演員也重述小說的字裡行間,抒懷《黃雨》的創作緣起與庇里牛斯山區蒼涼無情的美景。 專文導讀   張淑英【台大外文系教授、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學博士】 專文推薦   吳志寧【929樂團主唱】 深度推薦   林達陽【作家、詩人】   鴻鴻【詩人、劇場導演】   陳玉慧 【作家】   許悔之 【作家、詩人】   傾聽安德烈斯的

聲音,我們切身感受到身為一條長鏈最後一枚鏈環的苦澀……《黃雨》,對我而言,是西班牙二十世紀文學的峰頂之一。──西班牙紀錄片製作人海門‧帕西歐斯‧拉米雷茲(Jaime Pacios Ramírez),藝術文化網站Travelarte.com   一場之於死亡與時間洪流的精采獨白。一篇細細品嘗孤寂的苦澀的故事。──西班牙作家瑪莉亞‧萊茲‧德爾戈多(Marta Laiz Delgado),綜合資訊網站Suite101.net。   讀胡利歐‧亞馬薩雷斯,令人如痴如迷。一切的一切,都在記憶目眩的漩渦裡溶解,在詩意的黎明幻化成形……現實,臣服於他的目光,轉化為文學的玉液。──西班牙奧雷利歐‧洛雷羅(

Aurelio Loureiro),《閱讀》文學雜誌(Leer)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是已逝時光、回憶和遺忘的記憶;他的作品重建並保存了一個已不復存在的世界。──日本玉川大學外國語文系教授瑪莉亞‧馬爾‧赫黑(María del Mar Jorge),《現代西班牙文學》(Narrativa española actual)。   黃雨……汲取民間故事的精華:一樣簡單通俗。──西班牙《國家報》。   生態文學之最。──西班牙文學評論家、記者和作家拉法葉‧貢德(Rafael Conte),西班牙《國家報》。 作者簡介 胡利歐‧亞馬薩雷斯Julio Llamazares   西班牙著名作

家,一九五五年出生於西班牙西北方雷翁省已消失的村莊維加迷岸。大學專攻法律,但早早離開律師行業,轉而投身新聞業。一九八三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狼月》(Luna de lobos),一九八八年出版《黃雨》(La lluvia amarilla)。兩本小說都進入國家文學獎(Premio Nacional de Literatura)決選,《黃雨》更奪得西班牙出版年度書商金書獎(Libro de Oro)。他的作品主要分成三類:旅行文學(如《遺忘的河流》(El río del olvido)、短文,以及新聞體文學,讓大眾看到新聞也是文學的一面。他多年來創作不輟,作品遍及小說、詩詞、小品、旅行文學、電影劇本

,並得過許多獎項。亞馬薩雷斯的用字遣詞鮮活、精準,他的藝術家特質、擅於營造詩意氛圍的天分,以及獨樹一格的特色,讓他成為當今西班牙最具分量的作家之一。 譯者簡介 葉淑吟   大學西語系畢業,喜愛拉美文學。譯有《謎樣的雙眼》、《命運晚餐》、《風中的瑪麗娜》、《小小的愛》、《消失的綠色鋼珠筆》等書。 專文導讀 「我思我不在」──全知的缺席再現記憶的廢墟   一九五五年出生在雷翁省(León)一個悄然消失的村莊——維加迷岸(Vegamián)的胡利歐‧亞馬薩雷斯(Julio Llamazares),一九八八年完成的第二部小說《黃雨》(La lluvia amarilla)將西班牙這個西北部

消失的村莊記憶挪移到虛構的東北部——庇里牛斯山的艾涅爾(Ainielle)。今年進入花甲之年的他,在二○一三年出版社以影音及舞台劇紀念版慶祝《黃雨》長銷二十五週年的喜悅之後,二○一五年二月在我撰寫此文時,與他談論中文版的面世,他說彷彿 「安德烈斯的獨白有了對話、艾涅爾消失的足跡越過山林,相遇在他鄉國度;欣喜之外,另有一番好奇與期待」。   《黃雨》的構圖以西班牙內戰的氛圍為浮水印,透過艾涅爾小村最後一位居民安德烈斯(猶如背著十字架的聖安德烈斯)的記憶,在蕭瑟的秋日望著窗外的落葉,幻想烏維斯卡區(Huesca)白雪皚皚的景致,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回顧記憶點滴、片片段段/斷斷又跳躍式地訴說這個被遺

棄的村莊、無助的居民、苦守故鄉的寂寞;他的一家五口到最後僅剩他一人獨處的淒涼。主角/敘述者在想像和記憶中描繪艾涅爾這個孤寂、荒涼、傾圮的村莊和逝去的居民:「但是我,索沙斯家的安德烈斯,艾涅爾的最後一個居民,並沒有發瘋,也不覺得自己遭到判刑,除了我一直到臨終前,都瘋狂地忠於我的回憶和屋子」(十七章)。從小說述及四個較明確的時間判斷(家人的動態、蘋果樹的年齡),安德烈斯生於一九○一年,一九七○年逝世。   《黃雨》有許多耐人尋味的隱喻,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情境,又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色。時而被歸列在一九六八學運文青世代的亞馬薩雷斯,創作濡染著「實驗性」的技巧,但處於一九七○年代西班牙小說創作的青黃不接

時期,亞馬薩雷斯又有著別出心裁,強調個人化風格的企圖心,尤其在語境和文字結構;加上名列西班牙文壇所謂「卡斯提亞—雷翁」自治區域作家群,隱隱約約讓人讀到院士作家戴利貝斯 (Miguel Delibes) 的《純真聖人》(Los santos inocentes)或是路易斯‧馬特歐 (Luis Mateo Díez) 的「塞拉瑪三部曲」(El reino de Celama),甚或墨西哥的魯佛 (Juan Rulfo)的〈路比那村〉(”Luvina”)的互文,這些作品均著重在描寫人口外流,村莊儼然成為荒野廢墟的景象。   從負面書寫的技巧面向而言,《黃雨》的意境抒情,鋪陳細緻,亞馬薩雷斯以一種「

透明、意識流、自主方式」的獨白,「頹廢的美學文字」形構安德烈斯這樣一個山區牧羊人的身分。艾涅爾的消長對應安德烈斯的心境變化,景色與人在時光流逝中共時性老化凋零。全書二十篇章,沒有標題,安德烈斯的回憶像跳房子遊戲,但是沒有太多大事紀或明確的情節,讀者需從小說結構去拼貼組合安德烈斯的回憶,每個段落間的空白是小說另一個耙梳結構,故事從段落間的留白銜接或斷裂,這樣的布局可說與魯佛的《佩德羅‧巴拉莫》(Pedro Páramo)如出一轍。小說全書的鋪陳可整合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和第二十章,以及第二章啟始,第十九章末節;以線性倒敘主角身後的未來情境,這個部分是安德烈斯記憶體的框架。第二部分則是第三

到十九章,以及第二章結束;以內心獨白、跳躍式追憶過去(穿插若干現在式),呈現安德烈斯最後四年處於恐懼痛苦、瘋癲幻想的日子,當中並提供一些線索,例如莎賓娜的死,作為散灑記憶的軸心。文字篇幅從第十二章開始縮短,不超過五頁,隱喻安德烈斯日薄西山、侷促不安的身心狀態。   《黃雨》寓意豐富、意象繁複又諸多指涉,引人入勝在它的書名。從第一章的遺忘、瘋狂、死亡、孤獨等徵狀可以意會黃色的負面譬喻。「黃雨」的象徵可從五個介面觀察:一、大自然的元素,例如小說諸多月亮的意象描寫;試想梵谷畫作呈現死寂的大自然,就是用黃色點描。二、可從日常生活觀看,例如發黃的老照片;可從外表的特徵觀察,在歐洲,黃色是戲劇表演的禁忌

色彩,例如莫里哀死時是套進一件黃色的衣飾;中世紀時瘋子身穿黃衣,和常人有所區別;小說裡則是提到莎賓娜泛黃的眼睛(第三章)。三、也可以從物品、建築、空間的變化,例如小說提到村莊的土坯、牆壁、屋頂、門、都是黃色。四、可從心理狀態分析:「那晚瘋狂第一次將黃色的幼蟲種在我的靈魂裡」(第五章)。五、或是抽象的喻意:玻璃、街道、水、天空……「惡夢裡閃電的黃色光芒」(十五章裡黃色象徵展現至極致)。《黃雨》有十處(第二、四、六、八、九、十、十二、十四、十五、十九章)直接以「黃雨」影射物質和心靈、生理與心理的情緒揪擾,一種憂鬱的哀愁逐漸邁向老化、頹廢和死亡:「黃雨就要洗去對親愛的人的回憶和她那雙眼眸的光芒」(第

二章);「我的人生,恍若一條淤塞的河流,驀地停止了流動,此刻,在我眼前的,只有死亡綿延而去的無際悲涼景色,以及無止盡的冬季,那兒有著死氣沉沉的居民和樹木,還有遺忘的黃雨。」(第四章)從這些主角的獨白絮語就可以感受亞馬薩雷斯刻意鑲嵌雕琢的黃色象徵。   一如西班牙另一位作家米雅斯(Juan José Millás,一九四六),亞馬薩雷斯也善用「假體」(prótesis / prosthesis)的意象和替身象徵:鏡子、狗、老照片、肖像、繩子、蘋果樹、石頭,從身邊的景物到古老的傳說,以物、空間替代身體 (人與環境、地理的因緣),睹物思人……等等。從凝視的眼神透視記憶的深度與尺度,將物擬人化,且讓

有生命的人體透過無生命的物體延伸想像與記憶。亞馬薩雷斯透過安德烈斯,細膩省思生命、時光、情感、身分的意義,平穩冷靜中隱含痛楚、無奈和堅執。例如,牽引安德烈斯記憶的亡妻和兒女的鬼魂;和三戶僅存的鄰居的道別;日日陪伴身邊的狗最後親手槍殺了牠。安德烈斯和母狗相依偎的敘述令我們聯想《杜瓦特家族》裡杜瓦特和母狗起司霸的關係。《黃雨》帶出許多發人深省的細微和西班牙文學的脈絡、傳統與現代圖像。諸多元素需細嚼慢嚥,始能領會安德烈斯全知卻已缺席的漫長獨白,造就亞馬薩雷斯和《黃雨》成為普羅和學院的閱讀經典。 文‧台大外文系教授張淑英 二○一五年二月九日於馬德里 專文推薦 一個小村莊的腐爛與萌芽   

一樣的日出日落,一樣的狩獵與農作,但整個村落卻只有「自己」一個人,主角用第一人稱方式,從那棟位於韋斯卡省上隘口的老房子開始,講述自己在艾涅爾所經歷的最後一段時光,藉由妻子與母狗的故事,以及離去的兒子與過世女兒的回憶,將自己孤獨的心境與理由,攤開在世人眼前,彷彿作者親身經歷過這樣死寂寒冷的冬夜一般。   胡利歐的文字雖然冷冽,但就像黑洞一樣,一旦你靠近,便會深深被吸引,我完全無法停止閱讀,渴望知悉主人翁最後的境遇,即使自書中迎面而來的感受是恐懼黑暗,卻因為胡利歐的文字,變得充滿詩意,魔幻而美麗;雖然書中的畫面如此迷濛灰暗,但主角對於這個小屋,這個村莊,以及對妻子莎賓娜與兒女的思念之情,卻是如此

動人。   自主角的兒子安德烈斯在一九四九年離去,整個艾涅爾的沒落急遽加速,在主角獨自度過的一九六一年跨年開始,他才真正意識到妻子的離去與自己百分百完全的孤寂,也因為對妻子的思念與矛盾的恐懼,逼迫他將與妻子有關的回憶,全部銷毀,讓自己真正完全地孤獨,連回憶也無法陪伴他。   當然故事裡是充滿矛盾的,我也曾想過為何書中的主人翁不願離開艾涅爾,一開始以為他是因寒冬與大雪無法離開,但春天來臨時,他卻只是下山到畢斯卡斯城鎮採買,然後又回到艾涅爾繼續在梯田與果園工作,即使他已經是艾涅爾在漫長寒冬後,僅存的一位村民,也不願離開他一生熟悉的住所。這樣陰暗的矛盾,卻又彷彿透露對家園不捨的情感,讓我在深夜裡

,因為這樣糾結的文字而震撼不已。   胡利歐筆下有許多驚人的意象,有時會覺得難以承受,但又有著無法言喻的魅力與深刻的感受:最後一戶鄰居的告別,上吊自殺用的繩索,被毒蛇咬到後,獨自在床上與死神的搏鬥過程,後段駭人的幻覺與槍殺的清晨,而最可怕的莫過是曾經在艾涅爾一起生活的朋友、家人、愛人所擁有的回憶,反覆吞噬與撕裂僅有的生存意志。而這些黑暗,如此魔幻而寫實,讓人永難忘懷。   我從小生長的村莊「圳寮」,是一個很幸福的農村,但也曾經或甚至正在經歷一樣的人口外流與老化現象。記得小的時候只要爸媽帶我到附近的城鎮遊玩,我都會以為是要去台北,因為台北對我而言才是一個有趣的地方,上大學選填志願,也一定是以

離家越遠越好為目標。直到在台北生活的這幾年,才切身感受到城市雖有繁華與便利,但擁擠與速食消費,卻讓心非常不踏實。而農村生活雖然看似平淡無趣,卻讓心靈有更多沉澱與思考的空間與時間。   胡利歐筆下的艾涅爾,也許境遇不像溪洲鄉一樣幸運,但也正因為艾涅爾這樣典型的廢村景象,讓我們更發覺一個村莊的生長與萌芽,是需要更多年輕的生命注入,一如艾涅爾曾經的村莊風光,也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一般。   《黃雨》講述的是一個人孤獨度過漫長寒冬與節日,一個城鎮衰老凋零的過程,但我認為在這樣極端死寂的故事裡,其實也反映著春天的第一道曙光,寒冰融化後匯集的河流,以及生為人最不該放棄的傳承與希望。   「在經過那麼多

的煩悶和冬雪過後,黎明終於以不同的樣貌到來。」 文‧929樂團主唱吳志寧 (本文作者吳志寧為台灣著名鄉土詩人吳晟之子,從小生長在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 作者序   《黃雨》自一九八八年出版以來,已經過了二十五個年頭,這是我的第二本創作,也是到目前為止最廣為閱讀並翻成眾多語言的一本。這本小說並非比其他本精采,不過我們作家下筆,確實是以希望其他人能閱讀為目標,《黃雨》是我的創作中,最接近目標的一本。   除了前述外,這本小說並沒有在書店刮起什麼超文學旋風,在我看來,除了驚訝外(當我下筆時,怎能想像會對特定的人造成某種影響呢?),我覺得相當滿意。我是指這種影響還延燒到今日,變成大家願意

讀的主要原因,彷彿這本書不僅僅只是小說而已。   事實上,一直有人到我小說裡的舞台艾涅爾朝聖,儘管那兒已化為一片廢墟,卻依然存在真實的世界中(位於韋斯卡省的上隘口,是一片美麗但是荒涼而險峻的地形),有人替女兒受洗時,因此給她取了這個地名,每年十月的第一個禮拜六,會有上百人照著小說主角行走的路線,從那個遙遠的小村莊下山到山谷,總而言之,有讀者相信《黃雨》是某種異教的聖經──把鄉野化為失落的樂園,但從來不是這樣,即便追溯到更久之前也不是這樣,這意謂,許多人把這本小說想像成另一種樣貌,起碼這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黃雨》是一本沒比其他小說好或者差的小說,但不論如何,也不比其他小說易讀。相反地,出

版當時,我以為這本書只限於不被重視的小眾市場,我是如此告訴我當時的編輯,已故的馬里歐‧拉庫魯斯(Mario Lacruz)先生,他在我第一本小說《狼月》(Luna de Lobos)意外獲得成功之後(這算第一本),一直期待著第二本,他相信新的一本至少會獲得第一本的結果。   結果不但不同,還遠遠超乎了預期。我不敢置信(馬里歐‧拉庫魯斯一樣目瞪口呆,後來他告訴我他對成功與否,也沒抱著多大的信心,畢竟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個遠在只剩他一個居民的小村莊瀕臨垂死邊緣男子內心的獨白戲),小說在短短幾個月內加印了好幾版,躍上暢銷書排行榜,獲得讚不絕口的評語(當然也招致負面聲浪),以及某個沒有刻意追求的獎項,譬

如西班牙出版年度書商金書獎(Libro de Oro),然後開始在其他國家上市,到現在為止還持續在進行。但除了暢銷和書評外,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小說從一開始就帶給大眾衝擊,而這種衝擊並沒有因此削弱這本書的特性(或蓋過小說本身;至少身為作者的我可以這麼說),也就是這部作品它不單只是純文學,還涉及社會題材;而這本涉及社會題材的著作恰巧遇上了一種現象:當時西班牙鄉村人口正在流失,《黃雨》是以這個題材作為主軸,但這種現象並非第一次藉由文學發聲。我在創作《黃雨》和先前的《狼月》時,都不經意地碰觸到一種題材,除了自己感興趣外,也引起成千上萬人的共鳴,他們或許正在經歷同樣的經驗,或者已親身經歷過,而在此之前,

他們不曾在其他地方找到共鳴。   因此,我要承認《黃雨》出版的成功部分應該歸於時機,儘管我當時連想都沒想過,出版《狼月》時也一樣,這是第一本在西班牙發行談論佛朗哥時期持續兩三年之久的內戰的小說(當然是以當時的角度敘述);在那個現代主義風行的八O年代,我思考過一本談死亡和鄉村人口凋零的小說實在不合時宜,如同我的寫作方式也不符合潮流。可是我並沒有因而不以這本小說為傲,除了成千的西班牙和國外的讀者,我更結交了許多朋友,他們在大街小巷與我攀談,告訴我小說如何讓他們感到震撼(許多人甚至誇口他們買了幾十甚至幾百本贈送給親朋好友),尤其是來自阿拉貢自治區北部的胡利歐‧葛文(Julio Gavín)或安立奎

‧沙圖耶(Enrique Satué),他們愛上了庇里牛斯山和上隘口(第一位朋友窮盡畢生之力解救他們家鄉的遺產,因為他們的家鄉在鄉親毅然決然地棄村之後化為廢墟,第二位朋友跟艾涅爾有淵源,他母系的家族來自那裡,不過也因為他對這個小村莊的調查和研究,最後一份調查的專題文章就叫做黃色的記憶),非常具有意義,他們把我當作一份子,儘管我除了小說外,跟那裡一點關係也沒有。一如哥倫比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所言,作家創作是要交朋友,據我了解,《黃雨》也遠遠地達成這個目標。   巴拉爾出版社(Seix Barral)在小說問世第二十五週年,發行了一個新的版本,這一次附贈一張光碟,是由艾德多‧魯伊斯(

Eduardo Ruiz de la Cruz)製作的緣起紀錄片,讓讀者一覽小說裡描繪的景色。影片還收錄之前戲劇製作公司(Inconstantes Teatro)把小說改編的舞台劇的片段(在此之前還有其他兩部,只是以舞蹈呈現,一部在荷蘭,另一部在西班牙演出),以及艾涅爾還有居民時以及荒廢不久後的照片,當作是故事外的補充題材以吸引讀者,讓他們也能認識故事的舞台。   我要感謝巴拉爾出版社製作這個版本,此外也要謝謝讀者總是對我展現親切(對我以及我的小說),還有所有沒讓小說被打入冷宮的人,雖然我本著自己一貫的風格,從不因妥協而寫作,這本著作卻能在問世二十五年,一段如電光石火的時間過後,依然為人所傳

頌及閱讀。 二、 沒錯,他們找到我的時候,我一定是這副模樣,我還穿著衣服,臉望向他們,幾乎是當初我在磨坊廢棄的機器間找到莎賓娜時她的模樣。那一天,除了母狗,和霧氣拂過河邊樹木發出的斷腸嘶吼外,沒有其他人見證我的發現。 (真是怪異,此時此刻,當時間已經耗盡,當恐懼穿透我的雙眼,黃雨就要洗去對親愛的人的回憶和她那雙眼眸的光芒,竟想起了那一幕。黃雨洗去一切,除了莎賓娜那雙眼眸。我怎麼忘得了當我試著解開繩結的當下,那雙盯著我的冰冷雙眼?我怎麼忘得了那個十二月的漫長黑夜,只剩我孤零零一個人在艾涅爾度過的第一個黑夜,我一生中最漫長最悲痛的黑夜?) 胡利歐一家已經離開兩個月。他們等到黑麥成熟,跟羊隻和一些

老家具一起運到畢斯卡斯賣掉後,就在十月的某一天清晨,天色還沒亮之前,把能帶走的東西都讓母馬載著,沿著山區,往公路方向離開。那天晚上,我也跑到磨坊躲起來。只要有人離開,我都這麼做,以免害怕道別,以免有人看到當我遇到又有一個家永遠關上門,那種被悲傷淹沒的模樣。而我就在那兒,坐在一片漆黑中,變成磨坊已經不再使用的其中一個機器,聆聽他們順著往平地而去的小徑,逐漸遠離。然而,那已是最後一次。胡利歐一家走了以後,除了我們家,已經沒有其他還會再關上門的屋子,艾涅爾也失去了有人煙的盼望。因此,那晚我一整夜躲在磨坊。因此,那晚當胡利歐一家一大清早敲了敲我家大門,莎賓娜是唯一聽見他們聲音的人。不過她也沒下樓給他們

開門。她也沒走到窗邊,以最後的揮手或最後的目光,送走他們。哀痛撕碎了她的記憶和她的心,她將枕頭壓住頭部,不想再聽到敲門的聲音,或者遠去的馬蹄鐵的聲音。 那個秋天比以往還要短。十月還沒過完,地平線就跟山巒糊在一起,幾天過後,風從法國那邊吹來了。我跟莎賓娜,從窗戶看著風吹過孤寂的荒野,穿過果園的籬笆和柵欄,猛力地颳走楊樹還沒轉黃的樹葉。接連好幾晚,我們坐在爐火旁,聆聽狂風像暴怒的狗兒在屋頂嗥叫。這個不速之客似乎永遠都不打算離開我們。彷彿它乍現的唯一理由,是陪伴我跟莎賓娜得孤單在艾涅爾度過的第一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