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衝浪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問題] 想請問高雄旗津學衝浪 - Mo PTT 鄉公所也說明:之前有在別的縣市體驗過一次衝浪(練習板,能站上浪板衝回岸邊,不會追浪是教練幫忙推板的) 家住高雄想要就近學習衝浪(衝一次就愛上了) 之前有去旗津 ...

國立體育大學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 莫季雍所指導 徐敏家的 台灣衝浪次文化建構歷程 (2008),提出旗津衝浪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衝浪、文化、次文化、建構歷程。

最後網站In surfing 阿英的YAHOO拍賣特賣中喔… - 衝浪運動討論則補充:PS:台大學弟們與PTT版友們都會有額外優惠的~ ... 就是愛衝浪~ ... 旗津玩衝浪的~ : 想當初我是先去看他們衝~覺得有興趣才學衝浪的: 因為我認識阿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旗津衝浪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衝浪次文化建構歷程

為了解決旗津衝浪ptt的問題,作者徐敏家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衝浪次文化建構歷程,選取衝浪資歷以4年~45年不等共計九位衝浪者,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法來探討衝浪次文化的內涵以及其建構歷程,經資料整理、歸納與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一、在衝浪次文化的內涵方面,可分為規範、價值、物質符號、語言等方面來探討。(一)規範:在衝浪世界裡,因衝浪人口增加,會有 Local 文化的產生。且在俱樂部方面,也會因經營者的理念不同而對衝浪者有著不同的管理態度。普遍衝浪規則的共識為:不搶浪、不擋浪、尊重 Local、愛護海洋。(二)價值:對衝浪者來說,衝浪幾乎都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但對於非衝浪者而言,部分會認為衝浪是很酷炫的運動,但部分的人會覺得衝浪者是異

類。(三)物質符號:以往一般認為穿著衝浪品牌服飾及擁有衝浪板便是 Surfer 的象徵,但現在還需要加上古銅色肌膚、健壯身材、衝浪配件以及腳繩印等。真正衝浪者認為 Surfer 是一種氣息,並非任何物質配件能證明。(四)語言:目前台灣自我發展出獨特衝浪語言並不多,大多還是沿用英文術語。二、在外來因素方面,可分為大眾傳播媒介、傳統觀念、及政府的影響。(一)大眾傳播媒介:衝浪會流行始因是媒體的渲染,而網際網路的發達加速了衝浪運動的資訊擴散;(二)傳統觀念:華人傳統觀念認為農曆七月半不要下水,且因早期戒嚴政策導致民眾親水觀念及游泳能力不佳,但因現在社會開放,傳統觀念會漸漸地不那麼具有影響力;(三)政

府:對於衝浪運動沒有實質上的推廣。雪隧通車後宜蘭烏石港衝浪人口大幅增加,但高雄市政府卻取消2009世運的衝浪項目以及禁止旗津海域從事水上活動,對於衝浪次文化推廣是一大阻礙。  台灣衝浪次文化建構歷程可分為三個時期。萌芽期(1960~1980年代):衝浪運動由駐台美軍傳入,此時衝浪人數極少,1980年第一家衝浪俱樂部出現。成長期(1980~2000年代):衝浪人數緩慢成長,開始有業者進口國外衝浪板,此一時期衝浪週邊商品價格昂貴。爆炸期(2000年至今):媒體的炒作使衝浪運動開始流行,衝浪品牌大為盛行,選擇更多元化。衝浪次文化豐富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