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美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日本建築美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tudioWork寫的 日本建築美學:特色建築大剖析,從古民家、寺社、城堡、庭院到近現代建築,相關知識一本解決! 和(日)齋藤英俊(日)穂積和夫的 桂離宮:日本建築美學的秘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日本建築美學| 優惠推薦2023年7月也說明:推薦您在樂天市場挑選日本建築美學,享樂天市場限定優惠,再享天天1%回饋無上限,付款可使用樂天點數、ATM、信用卡、LINE PAY、先享後付、貨到付款等多元支付,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上海人民所出版 。

東海大學 建築學系 曾令理、林昌修所指導 吳如雅的 霧林量測_翠峰湖畔的研究生活 (2019),提出日本建築美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棲居、場所精神、翠峰湖、霧林、觀測、樣區。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趙家麟所指導 許寧珍的 台灣戶外公共藝術與環境相融性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戶外公共藝術、相融性、創作媒材、生態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建築美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出自建築大師之手!日本全國8間「結合現代建築美學」圖書 ...則補充:近年來更有一些新建或翻新的圖書館邀請了日本當代知名的建築師如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豊雄來規畫,並設計出極具美學與特色的建築。有些拿下了日本建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建築美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建築美學:特色建築大剖析,從古民家、寺社、城堡、庭院到近現代建築,相關知識一本解決!

為了解決日本建築美學的問題,作者StudioWork 這樣論述:

  為什麼日本建築能夠征服世界?     ◆◆不具備理科知識也不要緊,本書帶你用散步的心情解開各式各樣的建築之謎!◆◆   ◆◆只要讀過,身邊的建築一下子就能變得有趣起來!◆◆     從古民家到寺廟、神社、城堡、庭院,再到具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建築,一書涵蓋日本建築剖析、工法、地理變遷、歷史傳統等雜學小知識。     以建築師的特有視角,搭配只有建築師才畫得出來的細膩手繪插圖,領著你一同——   在白川鄉合掌造,感受傳統住居屋頂的設計巧思;   在法隆寺五重塔,欣賞日本黃金大和比的絕妙平衡;   在東京車站,觀賞乘載明治維新政府威信的建築樣式;   在住吉的長屋,體會安藤忠雄將民家與自然融為

一體的新價值;   在代代木競技場,仰望丹下健三融合現代主義及日本傳統之美的建築風格;   在中銀膠囊塔,驚豔於黑川紀章提倡建築也能新陳代謝之構想;   在銀閣寺,馳騁於枯山水庭園的抽象宇宙;   在古民家,品味因持續居住而隨時間細熬出來的「侘寂美」;   在日常街道,享受俯拾即是的建築風景!!   輕鬆了解如何欣賞經典建築、如何感受建築的獨特魅力,   還有日本狹小居住空間文化的厲害和有趣之處,讓你在60個小主題中享受滿滿的建築樂趣!     無論你是愛好日本文化、還是熱愛欣賞建築,抑或是建築入門/從業者,這會是一本令你愛不釋手的實用工具書,輕鬆閱讀建築,感受日本建築師和工匠們精雕細琢的用心

,展開一趟不受時空限制,於建築內、外部之間來回穿梭優游的建築漫步!   本書特色     ★由日本專業建築團隊執筆+手繪精緻插圖,深入淺出地解說,更好讀、更好理解!   ★嚴選60個在建築發展的漫長歲月裏,能讓專業者和一般大眾都甚感驚奇及欽佩的主題!   ★不只是大人,中學生也能讀得很開心,更能幫助零建築知識的讀者建構相關知識、培育文化素養,一本完全滿足!   ★輕薄短小好攜帶,幫助你旅行、參訪建築時不再只能說:「好美!」而能與人侃侃而談建築。   ★從在意的主題開始隨翻隨看,有趣到停不下來!

日本建築美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橋:跨越空間與距離的日本建築美學與文化」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日本三大古橋與三大奇橋,你知道各是哪三座嗎?
當石造拱橋已經普遍流傳於世,日本的石造拱橋卻只有四百年歷史?
比起橋的堅固耐用,日本人更擔心橋阻礙自然水流造成災害!
站在橋上聽人說話,竟然可以用作占卜?
死者前往冥界的路上,也必先經過一座橋?
  
橋,讓人往來原本不相連的兩處空間,因而產生說不盡的故事
  
  從古到今,橋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人類為了生存所需,或者為了滿足好奇,而想要拓展生活的範圍,遇到天然的阻礙如山谷、河川、大海,就想方設法,於是造出了橋,連接兩個端點,成為溝通兩地的重要建築物,承擔運輸、各式物資交換、社交聚會等等功能,有時,也成為征戰的主要戰場。
  
  土木學者五十畑弘,以橋為中心,談論以橋而生的事,從古至今的發展,東西雙方交會的影響,技術、需求改變而使橋的型態更多樣化,此外還有發生在橋上的種種,記錄在文學、藝術、傳說裡的故事,夏目漱石《三四郎》中登場的橋、《源氏物語》最終話的舞台……此外,也談及橋的設計、技術發展與思考,例如橋不求堅固,但求無礙於自然的河川流向,以非石造-木造為基礎的建築哲學。
  
若是橋從世界上消失了,這個世界肯定蒼白許多。
    
作者簡介:五十畑弘
  一九四七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土木工學科。博士(工學)、技術士(建設部門)、土木學會特別上及技術者。於日本鋼管(株)從事鋼構造物的設計、開發與營業。企業統合後的JEF工程顧問(株)歷任機場連結的PM、技術主席等職。現在為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鋼構造、土木史、土木遺產的保存。並擔任文化廳文化審議會專門委員、國交省總和評價委員、東京都、富山縣、琦玉縣等文化財保護審議會委員、土木遺產修復、保存委員會委員或委員長等職。主要著書有《圖解入門 簡單易解的「橋」的基本與組成》、《歷史土木構造物的保存》、《一百年橋梁》、監修《橋的大解剖》等。

霧林量測_翠峰湖畔的研究生活

為了解決日本建築美學的問題,作者吳如雅 這樣論述: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運用科技對環境進行利用與控制,在這樣的關係之下,自然中的事物成為一種儲存物,人則成為這些儲存物的處置者。當這樣的互動模式不斷擴張,人本身也有可能成為受到宰制的「人力資源」,進而對人完整的存在價值產生危害。對此,海德格提出「詩意的棲居」,思考人和環境之間和諧相處的方式。在人在滿足生存的低限條件之下,以築造的方法和空間,提升人對環境的感受性,使場所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以此彰顯築造的意義。此畢業設計題目從棲居的角度出發,思考建築如何為詩意的棲居生活提供相符合的構造物。人在地方累積了一定的感官經驗之後,形成了深刻的記憶,進而產生情感與認同感,使一個空間成為場所。在工業革命

之後,科技創造的「第二自然」已經在大多數都市居民的生活中取代了「原始的自然」,場所精神也逐漸在全球都市的同步化之中,被稀釋到極為淡薄的程度,我認為只有回到原始自然環境中深度體驗,才可能找回人對自然環境的認同。綜觀台灣原始的自然環境中,主要的互動經驗透過遊憩、林業和和科學研究三種方式進行。其中的研究活動最需要長時間待在自然環境中,也因為觀測的需要,對環境的干擾須減到最低,我認為這是當代的棲居生活。在這個題目中,選擇具代表性的翠峰湖為範例,試圖回答建築如何成為輔助人理解與體驗自然的工具。

桂離宮:日本建築美學的秘密

為了解決日本建築美學的問題,作者(日)齋藤英俊(日)穂積和夫 這樣論述:

桂離宮——這裡是《源氏物語》故事發生的舞臺,是王公貴族魂牽夢繞的桃花源,更是傳統日本建築與庭院文化的象徵。它將江戶時代簡素樸拙的審美趣味發揮得淋漓極致,不僅對日本後世庭院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得到了勒·柯布西耶、弗蘭克·賴特等西方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來桂離宮高貴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個秘密。   在本書中,曾參與桂離宮“昭和大修理”工程的建築學家齋藤英俊,以其珍貴的一手資料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日本建築插畫泰斗穗積和夫的妙筆轉化,更使得錯綜繁複的建築結構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學奧秘躍然紙上。 穗積和夫,1930年出生于東京。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築系畢業。曾就職于松田平田

設計事務所,現為自由插畫家。活躍於汽車、男性時尚等領域,後積極投入帶有歷史風味的日本建築和城町為 主題的插畫創作,並以本系列作品為代表。   齋藤英俊,1946年出生於鹿兒島,畢業于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工學博士,一級建築師。曾參與被稱為“昭和大修理”的桂離宮禦殿建築群的整修工程。曾任文化廳主任文化財調查官、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教授、築波大學研究所世界文化遺產學教授。   通往桂離宮的道路 6  桂川與桂離宮的關係 8 桂離宮的庭園與建築 10 八條宮智仁親王的成長背景 12 賞月的名勝——桂之地14 尋訪光源氏的桂殿 16 著手興建書院 17  建築平面圖底定 18 尺寸計畫的

概略過程 20 木材的調度、製作與加工  22 為組件標示番付 24  上色過程 25  安置礎石以便立柱 26 地板、屋簷、屋架結構的架設工程 28 組構山牆面、鋪設屋頂 30  製作牆壁的骨架、抹上底層壁土 34  智仁親王決定天花板的高度 35 定制唐紙和門窗設備 37 進行牆壁表層粉刷 41  首座建築書院落成 42 暢遊“瓜田裡輕巧的茶屋” 44  荒廢的桂別業 47 智忠親王 48 決定增建御座之間 50  拆除書院部分結構,組裝御座之間的樑柱框架 52 仰仗智忠親王的指示施作 54  由狩野三兄弟負責障壁畫 56  第二期工程順利完工 57  整頓庭園 61  後水尾上皇與修學院

的山莊 62 上皇游訪桂之地的約定 63  禦幸禦殿的營造計畫 64  圓木材、面皮材的設計巧思與技法 66 銘木的誕生 69  奉命變更禦湯殿的設計 71  改造玄關和御座之間的部分設施 74 禦幸禦殿精彩落成 76  智忠親王辭世 82  後水尾上皇的出遊計畫 84 桂離宮的演變 87 桂離宮的評價 88 桂離宮庭園導覽 89 解說:桂離宮禦殿的構思與施工技法 114 後記之一 124  後記之二 125

台灣戶外公共藝術與環境相融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日本建築美學的問題,作者許寧珍 這樣論述:

如果一件公共藝術無法比一棵樹那樣受人喜愛,那麼公共藝術的設置與否就有待評估。目前台灣公共藝術數量持續增加,部分作品長年來因地區環境的改變,和作品本身的質變,對環境產生的美化的影響須積極正視。藝術家選擇媒材的適地性、設置環境的適當性、以及對作品後續維護,這些都是影響日後城市整體環境之相融的因素。本研究方法以史料文獻調查、分析台灣戶外公共藝術與環境的關係,戶外公共藝術創作媒材的選擇,使用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比較。並由文獻回顧方式,分析理論並彙整戶外公共藝術的社會責任、以公共藝術美化的宗旨定義公共藝術四層次,具體提出四層次中的16項細則,以台灣獲獎作品分析評量和國際獲獎作品為比較,提出結果為台灣

的作品大部分以單項作品的設置,以策展單位、設置單位、藝術家為主角,環境和民眾僅於配角。比對國際公共藝術獎的獲獎戶外作品,對於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生活性、社會性、教育議題以及重視精神議題的創作內容,這是值得台灣對未來戶外公共藝術的設置學習的方向。提出台灣公共藝術與環境相融之核心原則,有三個要項:一、積極的減少「人造公共藝術」的設施。二、戶外公共藝術重視與環境相融合的時代趨勢。三、破除戶外公共藝術的設置僅是一件作品座落於土地上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