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電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日本戰後電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大島渚寫的 被我封殺的感傷:大島渚的電影告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東華大學 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李崗所指導 林怡菁的 黑澤明電影美學及其美育啟示 (2019),提出日本戰後電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黑澤明、電影美學、美感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陳儒修所指導 劉安綺的 日本當代電影中家庭崩潰的寓言(2000-2009):以《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紀子,出租中》、《東京奏鳴曲》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日本電影、日本家庭、家庭崩潰、《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紀子,出租中》、《東京奏鳴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戰後電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戰後電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被我封殺的感傷:大島渚的電影告白

為了解決日本戰後電影的問題,作者大島渚 這樣論述:

導演與大製作人、影評人、音樂家、演員相愛相殺的電影故事 一代名導的創作姿態、美學選擇、表演理論盡在其中   「他總是選擇面對時代,選擇實驗新的電影形式並向前邁進。」──黑澤清   「活在深海裡的魚若不燃燒自己,哪裡都沒有光。」──大島渚   影史上,大島渚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齊名。   有些導演以鏡頭語言構築自己的世界,有些導演獨鍾世上的某塊風景,   大島渚,永遠是用電影去撞擊這個世界的導演。   「談到電影,他就是一團火球;但對於電影人、演員、工作夥伴,他會奉獻無限的愛情。」   在《被我封殺的感傷》,我們可以發現火種,   那是創作路上的迷惘,對體制的抵抗,創作者最深層的恐

懼,為何不求完美的吶喊……   我們還看到足以包覆火的似水柔情,   演員的諄告一語點醒了渾小子,大明星的嫣然一笑為他鬆開枷鎖,坎城艷陽下洗淨一身風塵的熱淚,師徒在片場上舉重若輕的對話……   大島渚的文字一如他的鏡頭,永遠就戰鬥位置,大膽而直接地刻畫生死、愛欲、自由、犯罪等命題,對導演、電影、演員、表演作出真切思考,成就了最撼動人心的電影示範。   「導演需要的不是具衝擊力的素材或華麗技巧,不過是一雙明亮的眼睛和掌控力而已。」   「人類真實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即是電影語言的基本。」   「不承擔重擔,又怎麼會誕生偉大的藝術家?」   「電影演員不可能扮演超越自己的角色。」   「所謂的

表演,即是工夫。」   大島渚還說:「拍電影就是一種犯罪行為」   這本書即是他對自己犯的罪最深情的告白。 名人推薦   ■ 大島渚的博大精深,讓這本書兼備電影史的趣味(與珍貴訊息),有評論家別具慧眼的犀利,還奉上了時時洋溢的文學情懷。通常,導演「看」演員演出,導演的電影「被(觀眾與影評人)看」。大島渚這本書竟然「看」並「批評」別人的電影,甚至批評一些影評人……如果大島渚只當影評人,像我這種三腳貓就沒得混了──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   ■「嬌弱的我們,必須繼承他的戰鬥魂!」──導演、政治評論家/田原總一郎   ■「偉大的導演,偉大的人類。他總是嚴厲質問這個社會,少了他日本或許會變成無

聊的國家。」──坂本龍一   ■「他是我的英雄,我有今日要歸功於他。」──坂本龍一   ■「他總是選擇面對時代,選擇實驗新的風格並向前邁進。他的電影部部精采,不斷帶給我刺激。」──黑澤清   ■「我等著再次在現場被您怒斥的日子。」──北野武

日本戰後電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吳鳳(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字元輝,清朝福建省平和縣人,任臺灣清治時期之嘉義通事。

因日治時期與臺灣戰後時期,皆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描述其「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嘉義現存有吳鳳廟,奉吳鳳公為神祇。

關於吳鳳「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習俗」的故事,最早可查到清朝有文獻記載類似故事,之後由日本政府開始做為安撫原住民、教化漢人百姓的工具,由官方高調歌功頌德,拍攝歌舞劇、電影,宣傳原住民文化屬於「野蠻落後」,應該被「教化」與「開化」;而吳鳳則被描繪為「寬大」、「仁慈」,以自我犧牲弭平紛爭的「義士」,為其治理政績背書而廣為老一輩人所知。

到了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時代,不僅直接翻譯並延用日本人的著作,繼續發揮其政治宣傳效益,吳鳳的故事更加被渲染炒作,在嘉義縣中埔鄉有了吳鳳廟、吳鳳紀念園,甚至阿里山鄉的前身也叫做吳鳳鄉,今日也有以吳鳳為名的技術學院等等。透過教育宣傳,文學渲染,電影戲劇等等的影響,這些「感念吳鳳」的舉動使漢人角度的吳鳳故事漸漸成為了一個「史實」。
不過比對鄒族口傳歷史、傳統文化則有許多疑點,偏離事實、歧視原住民,並造成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備受批判。在原住民團體的一再抗議下,1989年教育部正式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3%E9%B3%B3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QhuleHvqtuN_LDwq99EnA/join

感謝各位衣食父母的支持與努力


Licenc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Song: DayFox - Riding The Wave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g4_XaC8IJsg

黑澤明電影美學及其美育啟示

為了解決日本戰後電影的問題,作者林怡菁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究黑澤明的電影美學思想,研究目的有三:一是分析黑澤明創作的時代背景與思想淵源;二是詮釋黑澤明的電影美學內涵;三是探究其電影美學的美育啟示,表達黑澤明對研究者產生的影響與啟發。本研究將運用「詮釋學」方法,針對黑澤明電影中的美學表現進行分析與詮釋,並提出美育啟示。黑澤明的思想淵源來自東西文化的結晶,受到日本武士道的精神、西方電影的表現及西方文藝的人性思維影響甚深;基於美學思想與理念,黑澤明電影美學的內涵是「社會批判」及「英雄主義」,前者是要直視環境之惡與宿命來源,並對社會亂象表現出抗議與破壞,尋得解決方法;後者的價值來自與環境的互動,直指個人在直視現實之惡後做出善的選擇,唯有堅定意志方

能展現自我,成為自我的英雄。最後,將黑澤明的美學內涵與美育理念互為關照後,得出美育啟示:美育的目的是要直視現實的醜惡、覺察人性的二元並存及堅持個人的意志,成為自己的英雄;美育的方法則是「打破僵化的習慣」、「創造想像的可能」及「覺知審美的態度」,使個人擁有審美的覺醒與自由的意志,獨立地作出選擇。

日本當代電影中家庭崩潰的寓言(2000-2009):以《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紀子,出租中》、《東京奏鳴曲》為例

為了解決日本戰後電影的問題,作者劉安綺 這樣論述:

日本自泡沫經濟後歷經「失落的二十年」(2000年至2009年),使得社會在經濟起伏後整體仍呈現低迷的狀態,而日本電影對於家庭遭受社會變動後而崩潰的關懷,隨著獨立製片制度的盛行而有增無減。本研究挑選出「失落的二十年」間較具代表性的三部電影,作為觀察日本家庭的崩潰作為研究個案,分別為:《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2004)、《紀子,出租中》(2006)、《東京奏鳴曲》(2008),透過電影文本與影像分析,作為檢視此三部電影如何呈現當代日本家庭結構的變化,亦由此了解日本電影如何透過敘事與影像,再現/呈現出日本家庭崩潰的寓言故事。藉由針對三部電影文本的影像內容,本研究發現,此三部電影文本以截然不同的角度

與創作風格,對日本家庭的崩潰進行關切外,其描繪家庭的主題,亦由單一新聞事件走向家庭社會普遍呈現的狀態與窘境。不僅緊扣住日本社會的變遷,使得日本電影描繪其家庭的崩潰有其寓言性,亦反映出日本社會對於家庭崩潰的集體焦慮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