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定暫訂公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黃士娟所指導 郭立偉的 暫定古蹟相關問題之研究-從法規及制度反省出發 (2019),提出暫定暫訂公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管制、治理、暫定古蹟、文化資產保存法。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陳�痗v所指導 江慧萍的 樂生事件發展歷程之探討:路徑依賴觀點 (2008),提出因為有 歷史制度論、路徑依賴、斷續均衡、樂生事件、結構方程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暫定暫訂公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暫定暫訂公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暫定古蹟相關問題之研究-從法規及制度反省出發

為了解決暫定暫訂公文的問題,作者郭立偉 這樣論述:

「暫定古蹟」是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法於(民國)94年為了搶救文資而特別制訂的制度,然而,本來是為了保護文資價值的程序,在台灣卻往往造成「搶拆、破壞、燒毀」等特有的現象。本研究不僅對法令沿革及規定本身作檢討,也檢索各種資料及司法實務見解,針對各種問題癥結加以釐清,重新反省制度目的及配套;以及審查機制如何設計較為客觀公正;政策應如何能產生誘因;多元利益如何折衝和協調等問題,均加以梳理。研究發現:以往政府運作此制度時都側重於「管制」,卻產生諸多流弊,若能跳脫而不限「管制」之性質,而從整體國家制度設計的角度觀察,嘗試發揮「治理」的功能,則較不會受到法律概念及既有框架之侷限,也許能夠解決許多單純用法律解釋

與適用難以處理之問題,並真正找出能夠協助國家做好「治理」的關鍵。本研究也適度參考國外立法、制度及各種專家學者等外部意見,透過上述資料,整體性探究「暫定古蹟」之制度運作,嘗試提出較具體之建議,以玆政府未來施政之參考,並供學術研究參考。

樂生事件發展歷程之探討:路徑依賴觀點

為了解決暫定暫訂公文的問題,作者江慧萍 這樣論述:

本研究欲從宏觀的歷史制度論途徑中之路徑依賴理論觀點,探討樂生事件的發展脈絡。樂生事件源自於1994年,整個事件發展過程中引起諸多疑慮與爭議,惟本研究將聚焦於樂生院在何種情況下被選為捷運機廠預定地、影響事件發展的因素又有哪些?以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對於事件行為改變程度為何?經由文獻整理描繪出樂生事件的輪廓,以歷史制度論中「路徑依賴」觀點,探討形成樂生事件的基本要素,以及事件的發展脈絡,並了解事件發展歷程中,利害關係人行為改變的情況。進而建構本文的「樂生事件發展路徑之因果關係圖」,並闡釋樂生事件之路徑因果關係;以及檢視新莊里民對樂生事件發展路徑之影響因素的認知看法以及此些影響因素對於樂生事件行為改變

程度的影響為何?對樂生事件的軌跡發展做一完整分析。本文採量化與質化訪談來驗證理論,以了解利害關係人對樂生事件之認知看法,以釐清事件之問題所在。而據以本研究結果顯示:(一)影響事件發展的因素為:1.關鍵時刻之選擇;2.制度的強化;3.反應序列。(二)新莊里民對事件發展路徑行為改變程度:1.男性比女性認同反應序列;2.教育背景為研究所以上比高中(職)、大學或專科認同反應序列;3.年齡41∼50歲比21∼30歲及31∼40歲之新莊里民,對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較正向認同。(三)樂生事件發展因果關係:1.關鍵時刻與制度重製之間的關係,獲得驗證;2.制度重製與反應序列之間的關係,未獲得驗證;3.關鍵時刻、

反應序列與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之間的關係,獲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