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市集報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有趣市集報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俞安寫的 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勇闖以色列 和陳柔安的 我沒錢,所以邊畫畫邊旅行:帶著一支畫筆,一顆開闊的心,勇闖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明潮M'INT》348期 - 第 110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報名 詳情請見Curél Taiwan Facebook 粉絲專頁。 ... Lab「新的學習方式」讓孩子沉浸在每個好玩又有趣的環境,運用全方位感官來體驗世界,並增加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 和四塊玉文創所出版 。

佛光大學 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 高宜淓所指導 李澄暉的 木集者夾板紋藝復新創作與展演規劃 (2018),提出有趣市集報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夾板、紋飾、手作品、創意市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 彭立沛所指導 唐韻甯的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食農教育之制度能力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食農教育、小田園計畫、協同規劃理論、制度能力、雙溪國小的重點而找出了 有趣市集報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IKEA內湖店| 2021歡樂過聖誕則補充:2021歡樂過聖誕| 有趣市集‧永續聖誕‧親子手作‧溫馨公益. ... 報名費用:$199 (含薑餅屋及配飾,當日收費) 活動地點:1F顧客服務櫃台前(手扶梯下方) 報名方式:點此搶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有趣市集報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勇闖以色列

為了解決有趣市集報名的問題,作者陳俞安 這樣論述: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12:1     ★厚臉皮、勇敢、不會不好意思,這就是以色列的虎刺巴精神!   ★老師叫我作業不要做完,甚至還要求我作弊?以色列跳脫框架的思考模式!   ★沒有固定的吃飯時間,還常常齋戒,以色列又隨興又嚴格的飲食習慣!   ★贖罪日、住棚節、安息日、光明節、逾越節、普珥節,在以色列體驗猶太傳統節日!   ★哭牆、聖殿山、錫安之友博物館、巴勒斯坦,真切體會以色列的多重宗教與文化!   ★希伯來文、阿拉伯文、意第緒語、英法俄德語,離散與回歸的歷史打造一民族多語言的以色列!   ★「他們有槍我們有花!」

戰亂下的樂觀、豁達,懂猶太人之前要先懂戰爭!     22歲的台灣女孩Ann以國際交換學生的身分,隻身前往陌生又神祕的國度以色列。一年的停留,她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像觀光客一樣發現。     最初,她根本不了解這個國家、手邊有的資訊也很少,只是一心堅定「要去以色列」。   而今,她走進了以色列的曠野,走進了猶太民族的生活;透過這本書,她要把自己對以色列的愛,原原本本地分享給你。   本書特色     ★台灣女孩的以色列觀察記,用台灣人的視角,說以色列的故事給你聽!   ★以色列傳統與現代、戰爭與和平的交融生活全體驗!   ★如果說這是一本旅遊指南,它指向

的不是地理上的以色列,而是心之所往!   專序推薦     以色列駐台代表 柯思畢 Omer Caspi   逐夢有限公司創辦人 林雨夢   雄獅集團前總經理 裴信祐   真情好評     全球熱門語言交流app HelloTalk   百萬部落客 以色列美角   以色列旅人/創業家 波阿斯   知名美食攝影旅遊記者 姚舜   知名旅遊節目主持人 郭彥均   金馬影后/北藝大副教授 陳湘琪 作者簡介   陳俞安Ann     Ani Ann品牌創辦人/設計師/部落客/演講者/藝術策展人   2019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

術大學劇場設計系,主修舞台設計。   2017-2018年至以色列耶路撒冷貝札雷藝術設計學院(Bezalel 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 Jerusalem)影像動畫學系,交換學生一年。     背著相機,一個人去以色列各個角落旅行/感受/記錄/學習。   用心體會,以真誠交流,我視這裡為「家」,他們待我如「家人」。   致力成為以色列與東亞的橋樑,透過藝術的方式。 【前言】   推薦序 推薦短語 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勇闖以色列 地名╱特殊名詞介紹 但是妳現在在以色列啊,妳必須有虎刺巴精神!   【Part1.荊棘叢中開出花】

Chapter 1 8323公里外的溫暖 一位暖老師,一個暖故事 紙條女孩Nadia Neta老師屋頂上的工作室 遇到天使不然我應該會乾死在沙漠 她一個人在這個國家 三日導遊 為了幫母親代購,遊了半圈以色列 猶太朋友親手織 Kippah送我 在貝札雷藝術學院的最後一天 以色列租房坎坷談(上) 以色列租房坎坷談(下)   Chapter 2 教育‧思維 妳怎麼這麼有禮貌?! 用陪伴與以色列小孩相處 "IT'S ABOUT MOVEMENT!" 雕塑老師:「我要求每個同學都作弊!」 第一學期的期末素描作業 100分? 猶太人的生意頭腦──非關金錢的交易 妳是我們的家人啊! 文化差異──我們真的沒有

禮貌   Chapter 3 砂礫‧滿足 你們有固定的吃飯時間嗎? 令人欣慰的街頭塗鴉──一切都好 我不想成為這些東西的奴隸 你享受生命嗎? 他們有槍,但我們有花 妳知道的,每個人都會死 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處變不驚的以色列人 複雜環境下的簡單生活 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只是我們當下不了解而已 火箭之前,你才知道什麼是當下   【Part2.曠野裡聽見話語】 Chapter 4 堅韌‧傳承 贖罪日 和當地人一起澈底體驗贖罪日 住棚節 安息日 光明節 光明節陀螺、錢幣 光明節甜甜圈 光明節的第八天,一起點滿最後一根蠟燭 我的朋友又不吃不喝了?! 耶路撒冷的聖誕節一定很盛大吧? 連嚴肅猶太人都

瘋狂的普珥節 逾越節──我去別人家一起團圓? 陣亡將士紀念日──哭牆 陣亡將士紀念日──赫茨爾山 以色列獨立紀念日 耶路撒冷日 十二月的海法 2019 十二月再度拜訪海法   Chapter 5 邂逅‧擁抱 首先,我們一樣都是人 聖誕教堂 哭牆,令人哭泣的地方 聖殿山 目睹清理哭牆紙條 耶路撒冷瞪羚谷 阿卡小趣事 錫安之友博物館 臨時起意,沒帶護照就去拉馬拉!? 以色列講英文通嗎? 第一次在以色列剪髮 在以色列看的第一齣戲──無言的馬克白 當我在公車上醒來,竟然……!! 千萬不要去這間餐廳 從此以後我殺起價來毫不客氣 以色列到底安不安全? 身上唯一的金融卡不見了 當一個外國人在齋戒月碰上安息日

路人動不動就對我比這個手勢,是在罵我嗎? 我曾經在這裡,跑完那段路 在以色列哭笑不得的觀影經驗 每次互動都讓我更加確定──沒有愛錯,以色列 這一幕,我想幫她留下來   【Part3.明年耶路撒冷見】 Chapter 6 反思‧想念 我之所以愛以色列 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像觀光客一樣發現 我想念他們,即使我們不認識 「我們必須繼續做猶太人,我們也願意繼續做猶太人」 當你有了一位以色列朋友,心就會像被懸在空中 求你們平安 安息日街頭走秀 一切都是預備好的吧──台南妥拉藝術展策展人 不被當作是客人的那刻起,就感受到家了 我們都知道有些事正在發生! 對耶路撒冷的感覺   【Part4.攝影作品】

推薦序1   眼見為憑 Seeing is Believing 柯思畢(以色列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我很榮幸也很高興被邀請為Ann的新書《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勇闖以色列》寫推薦序。     我與Ann的第一次見面是在2019年8月的藝術展覽開幕式,當時我才剛抵達台灣不久,而眼前這位年輕女孩對以色列及以色列人的愛與熱情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信「眼見為憑」這句話!唯有親自拜訪、並在當地生活一段時間,才能深入理解該地人文,貼近當地思維。     而Ann正是如此!     她在以色列待了很長的時間,並不只是像個觀光客走馬看花,而是

將她在這裡所體驗的每一天成為豐富的閱歷、結交以色列朋友,並順利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Ann充分地體驗了以色列,並在她的書中生動地描述了她的奇妙旅程。她曾經也和許多其他台灣人一樣,對以色列並不了解,所見所聞多來自媒體報導。但如今Ann將一篇篇親歷的生活小故事分享給讀者,透過一位台灣女孩的視角,讀者能更容易理解以色列真實的面貌(包括人們的生活、思維、相處模式、文化習俗等等)。     Ann踏上了亞洲大陸的另一端,記錄下自己與這個「陌生」國家的文化、人民、食物、風景的邂逅;沒有刻意的目標,她只是讓自己盡可能地吸收,而擺在您面前的書便是一切經歷的美好果實。我

認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出現的攝影作品。Ann是位有天賦的攝影師,她透過鏡頭捕捉了以色列各種獨特的面貌,而這些照片更是昇華了閱讀體驗,能讓讀者在閱讀Ann的故事時彷彿也與她一起經歷了一趟以色列之旅。     以色列和台灣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卻也有很多獨特之處。在Ann豐富有趣的寫作風格下,以色列的本質將被更加真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我將Ann的新書《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勇闖以色列》視為一份公開邀請,邀請所有人親自體驗以色列。我希望它將鼓勵許多台灣人迫不及待收拾行囊,來到以色列拜訪我們。     我邀請您們來享受令人驚嘆的以色列-揉合熱情好客的人民、歷史、文化和自然

美景的地方-親自體驗Ann在書中紀錄的美好。   推薦序2   愛上迷樣的以色列 裴信祐(雄獅集團前總經理)     這是一本很生活的故事書,非常好看,看了會著迷,值得一讀再讀。   這是一本豐富的以色列人物誌,有深度哲理的猶太人生活雜記、猶太節慶總攬與紀實、猶太家庭與課堂裡學校教育的剪影、與傳統市集與沙漠冒險的趣事。     這也是一本攝影集與素描冊,有震懾人心的鏡頭,有用簡單線條勾勒出的臉龐,親切動人。   如果你想認識以色列的人物,書中活生生地寫了拍了,看了就很愛很想跟他們成為朋友。   如果你想知道以色列的節慶,書中完整地為你呈現了,且有節慶活

動的鮮活照片與現場實景。   如果你想了解以色列老師的教學理念與技巧,以色列教育的哲理,你會驚喜。   如果你想體會以色列家庭為何維繫得如此緊密長久,你就不能不看好幾篇精彩的猶太家庭接待Ann的零距離側影。   如果你想欣賞以色列人物與生活場景的照片,那,你更不能錯過本書的攝影集。   又或,如果你只是想看一本書,那麼,這是一本讓你著迷的故事書。     作者Ann是主修舞台設計的北藝大學生,2016年跟著牧師的團去以色列,就愛上了以色列,開始學希伯來文,也因此,在老師推薦下,2017年10月參加了交換學生計劃到以色列貝札雷Bezalel藝術學院一年,2018年7月回台

後,因思念以色列,2018年11月又去了以色列一個月,2019年11月再度踏上以色列國度兩個月,以一個年紀輕輕的交換學生身份,勇闖以色列。     雖然時間短暫,但是,Ann用親身經歷,用珍惜的心,以筆以相機以素描抓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場景與人物,記錄了珍貴的霎那永恆;然而,更可貴的是,作者年紀輕輕,卻能以超乎想像的成熟思維,藝術人的敏銳細緻觀察,勇闖以色列大街小巷的冒險精神,取得第一手資訊,作為舞台劇與歷史書的原創素材,再以舞台劇編撰的素養與技巧,巧妙地結構出成這本書。想像中,似乎是,Ann在闖蕩以色列時,心中早已有了藍圖,依著藍圖尋尋覓覓了寶貴的素材;然而,書中許多故事卻又充滿了「即

興」與「驚喜」,所以,看起來卻又不是完全依著藍圖去闖的。那麼,到底是先有劇本再蒐集素材,還是有了素材,因而構思了劇本呢?真是個謎;或許,就是作者Ann說的「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吧。     又或許,作者心中有定見,又能用khutzpah精神,勇闖以色列,反覆辯證累積互補,這就將不可知未知的世界,精煉了成了如此深入淺出的劇作。     是哪一種?很想知道各位看官的讀後心得。     這本書的好看,在於它是一幕幕生活舞台劇,看了第一幕之後,就迫不及待要看下一幕,看完了一幕之後,好奇地想看同主題的下一幕,殊不知,作者已經戲劇性地轉到新的場幕,留下略有悵然卻充滿好奇的觀眾一絲絲

自由想像的空白;此時,新場幕的精彩故事即刻抓住了心思意念,隨即展開一齣齣新戲,讓人迷入了作者鋪陳的猶太人物、歷史、市井生活、學校生活、節慶生活,並且,自然地帶出了獨特而美好的猶太民族的信仰與生活哲理。     這齣劇本共有3場,6幕,83個故事。場景遍及以色列聖城歷史大街小巷著名景點、學校、猶太家庭、市集;人物極其豐富,角色超俗獨特,由教師、宗教人、同學、路人、作者Ann聯合演出。     第一場主題是:「荊棘叢中開出花」。用〈8323公里外的溫暖〉、〈教育與思維〉、〈砂礫與滿足〉,三幕劇帶出以色列的人物、教育、思想輪廓。     第二場主題是:「曠野裡聽見話語」。用〈

堅韌與傳承〉來彙編傳統的節慶,尋找猶太文化根源,用〈邂逅與擁抱〉來記錄節慶中有血有肉的人味,以及「根」之所在。     第三場主題是:「明年耶路撒冷見」。用〈反思與想念〉,道出了作者愛上以色列後的文化衝擊、反省、對照,以及迷戀那為之生為之死的價值「根」的錯綜複雜,為持續探索啟動了新的旅程。     其中,第一幕〈8323公里外的溫暖〉,一口氣帶出了好幾位令人愛不釋手的人物,就已深深啟發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完全劇。     在這幕序曲裡,有充滿智慧熱愛學生有教學熱誠的暖老師Neta,看見新同學Ann走進教室來上第一堂課,就用溫暖又實在的言語問候:「welcome! 我猜你應

該需要翻譯!」立即有五位學生舉手要幫忙,這些自然的舉動,釋放了Ann不安的心,展開一學期的學習,課堂上精彩的師生對話,是藝術學的圭臬。在學期結束後,Neta老師親邀Ann到特拉維夫她珍愛的居家studio,在她的畫室單獨給Ann上了一堂生命交流課程。離別時,那句 "of course I'll miss you too! You are part of my life now!" 更是刻骨銘心,讓我激盪不已,相信也在Ann的心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典範,在人生的歲月裡,有一天為人師,也當如此款待學生,成為學生的終身朋友,教導學生,給予學生持續的啟發與幫助。     還有初次上課就幫Ann

記筆記的暖同學Nadia,書中精彩的描述:下課時,我正整理包包準備走出教室,迎面走來一位濃眉大眼的女同學,她遞給我兩張紙,說道:「這是我幫妳記的英文筆記,希望對妳有幫助!」輔以Ann素描的Nadia濃眉大眼臉龐,讓我看見在第一堂課,為一位陌生的同學默默地將希伯來問翻譯成英文筆記的Nadia,是如此真實地存在。     還有猶太年輕媽媽Saray用她所有的來款待素昧平生的外國女孩,有路旁的市井小民,外表獨特內情的宗教人,有沙漠困境中即時主動幫助的天使……。每一位人物都是Ann在以色列的貴人,栩栩如生,讀著文字看著照片,彷如我也身歷其境,感受了他們那發自真情的待人處事風範,那麼自然地把An

n當作真朋友,毫無顧忌毫無保留,任性揮灑在一位他鄉的孤獨小女孩身上,無疑,這是令人著迷令人感動的。     其他的場次與幕劇,有猶太家庭的生活,有猶太節慶的全覽與寫真,有藝術教室課堂上的經典對話,有旅遊冒險奇遇,有平常市井生活的點滴,我若一一介紹,將會是一本厚厚的新書了,不再敘述,就留待閱眾自己觀賞體會了。     我跟Ann只有一面之緣,是在2019年台以商會的以色列文化推廣會上認識的,印象中,Ann是瘦弱女子,炯炯深邃的眼神卻令人印象深刻。她跟我提過曾參與交換學生計畫去以色列,卻沒想到在2020年的此刻,全世界都陷入COVID-19的驚慌時,Ann突然給我一個簡短的line

,請我這素昧平生的長者寫序,讓我受寵若驚。算算,我們足足相差了45歲,我只去了一次以色列,我又何德能為她寫序呢?仔細思量Ann找我的原因,或許是,雖然只有一次的見面,但她觀察到我會希伯來文,還在商會裡唱了兩首希伯來歌,她那好奇與敏銳的觀察特質被觸碰了,留下了我這個人物的印象,並且,很大膽地勇闖我的line,冒險地邀請我。因著這份心思,我在兩個禮拜的拾穗日子裡,反覆讀了每一篇文章,遨遊在Ann所創造的劇裡,非常享受,並將我的感受用line跟Ann分享,Ann也感到欣慰,並一直說,等到編輯把她的照片整理後給我,我看了會更有體會,很顯然,她非常珍惜照片與文字結合的魅力。果不其然,在看了照片之後,文字

劇中的場景與人物,跳出來了,角色鮮明了,故事更精彩地呈現了。     這段因緣際會,也勾起我的一小段以色列記憶。個人在2011年造訪以色列短短幾天,回台後,就不顧一切邀我的老伴一起去學希伯來文,並寫了一篇〈迷 • 以色列〉的文字,作為愛上以色列的典藏。讀了Ann這本書,竟然發現我們雖是不同年齡,在不同時空,觸碰了以色列,卻都充滿了「迷」心緒的演變。初期是「迷惑」,不解在很不平安的環境中,以色列人為何口口聲聲說Shalom,互道平安?為何猶太民族在數千年的離散歲月裡,傳承延續了猶太民族的文化,有深而堅韌的根?但是隨著更多接觸以色列的語言,人,與各層生活的點滴,那迷惑,很自然地轉成「著迷」

了。     很感恩有如此福氣寫序,此時,COVID-19仍肆虐全球,影響生活,不知明日將如何。也讓人類深沈地檢視與反省,赫然驚覺沒有善盡上帝把創造的美好世界交給我們管理的神聖責任,反倒因為我們的無限貪婪,無盡地搶奪了世界的美好,破壞了永續生態,造成大自然的反撲,用病毒用各種災害來示警。面對未知的未來,讀了Ann的這劇本式的故事書,看著張張震懾人心的攝影作品,不禁要說:是的,未知,是最好的安排。讓我們謙卑地回到上帝起初創造的美好,回到那美好的「根」源,一起用勇闖以色列的精神,勇闖世界。讓美好的事情發生,讓something is happening的美好,不只發生在耶路撒冷,也成就在有

你有我走過的腳蹤上,在台灣,在這世界的每一角落,在每一個珍貴的生命裡。   推薦序3   8323公里外的家鄉 林雨夢(逐夢有限公司 創辦人兼執行長)     第一次和Ann見面是在一家名叫Toasteria的以色列餐廳,由於我們對以色列的情感,早已是臉書上的好友,對於身為台灣媳婦的我,Ann的照片一直是我一解思鄉之情的良方。她在以色列拍的照片與影片,場景不一定是熱門景點,沒有觀光客的絢爛浮誇,但就是我認識的以色列,那個我從小到大成長的地方。我們在以色列餐廳的地中海音樂中,像老友般,聊了一下午的以色列。除了第一眼看到她那份似曾相識的親切外,這個靦腆台灣女孩對以色列的了解,

也讓我大開了眼界。     這些年來一直在台灣與以色列這個領域努力的我們,Ann也一直沒有缺席,她透過影音、攝影與設計,將她認識的以色列用最生動與寫實的方式呈現,其實Ann的故事是一個勇於走出舒適圈的台灣女孩的冒險故事,聖經中神告訴亞伯拉罕,你要離開你的本地本家,往我應許你的方向前去。就在這樣的熱忱下,三年前,Ann到了以色列,開始了她在以色列的求學與文化體驗。     Ann這本書寫成的此時,正是全球疫情肆虐的時代,在世界交流一切看似靜止的此時,也是一個人最適合去感受自己內心的同時。我們是否因為每天的日常工作,忘卻了自己愛探索與冒險的本心,我們是否因為每天重複的生活,以為這個

世界就是我們看到的那麼大。我們刻版印象的以為本應如此的決定,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在8323公里外的以色列,Ann的書給了我們一個可以一窺神秘國度的眼界,書中帶領你踏上探險旅行。     在我們相識的最初,Ann告訴我她要寫一本書,寫一本以色列的書。她的自信讓我相信,有朝一日,她一定會夢想成真。而她的夢想成真也會鼓勵更多人的夢想成真,現在你也可以和我一樣,跟著Ann的腳步,隨著Ann的鏡頭,走過這個台灣女孩的冒險之旅,也希望當你隨著這本書走到Ann冒險的終點,也是你自己那本書冒險的起點。更希望你能透過這本書,了解我那深愛的故鄉──以色列。     Shalom。   作者序

  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勇闖以色列     2016年9月,是我第一次跟團去以色列旅遊。拿到報名表的那一刻,還完全不清楚以色列是怎麼一回事。如同大部分台灣人一樣,腦中浮現的是盡是中東、戰亂、聖地、沙漠⋯⋯一定很危險吧!然而基於好奇心我還是想去看看,硬著頭皮博得媽媽好不容易的首肯。短短12天的旅程,使我對這個國家深深著迷,第一次踏上遙遠的中東國家,心裡卻不感到緊張害怕;聽不懂語言、看不懂路標,竟絲毫不曾著急徬徨。踩在這想都沒想過的土地上,取而代之的是說不上來的踏實與安心,彷彿被深深地環抱著,一個陌生的國度,讓我有了「家」的歸屬感。     回到台灣後,似乎已有某部分與以色

列連結,好像有一部份的自己仍留在以色列,總感覺與以色列的關係並非僅此而已;她並不只是我所旅遊的國家之一,我很想念以色列,我想更認識這個國家,我想深入了解她的文化,甚至,我想「回去」以色列──這是其他造訪過的國家不曾給過我的感受。當時已經大四的我,壓根兒沒想過要出國當交換學生,卻在系上老師陳湘琪老師的介紹下,得知北藝大在以色列有姐妹校,因此於2017年便二話不說去申請交換。我很清楚知道自己並非為了當交換學生,才選以色列;而是因為「以色列」,才去交換。     《未知,是最好的安排:勇闖以色列》這個書名的概念取自於創世記12:1「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出發去

以色列交換前,神對亞伯拉罕說的這句話反覆出現在我耳邊(當時神要亞伯拉罕離開他原本所住的地方,往神要指示他的地方去;亞伯拉罕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卻還是憑著信心勇敢地去了,最後神帶領他到迦南地──以色列,並成為歷史歷代以色列人的始祖)。這與我當時出發前的心境不謀而合,不到一年的時間,從完全不認識以色列,到即將獨自在那裡留學生活,一切發生得很快,我其實還沒弄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去、根本不算了解這個國家、有的資訊也不多,從來不曾離開家到他鄉獨自生活,然而我心裡唯一很確定的是「去以色列」。     書中的篇章集結了我在旅途中發生的故事,透過與當地人相處而學習到的文化與思維;甚至也有許多故事在發生的當

下不曉得為什麼,卻在事後回頭看才明白。我想像來自東方的我走入一片曠野,看到漂泊的猶太民族(不論是亞伯拉罕從示劍走到迦南、以色列人從埃及走回耶路撒冷或是二戰後顛沛流離的猶太人),我加入他們的行列,參與他們的生活,記錄下所見所聞。 〈雕塑老師:「我要求每個人都作弊!」CHEATING IS GOOD!!〉 2018.02.01 — 我在Bezalel選了一堂和大一同學一起上的雕塑課,這堂課的老師Lance很酷,是位約莫60歲,從俄國回歸的老先生,拄著拐杖,剃個光頭,留著達利的俏鬍子,大部分時候像喜劇演員般地誇張逗趣,以誇大的動作與忽高忽低的音量教課,有時候卻突然嚴厲令人摸不著頭緒,但下課時又和同

學一起喝酒抽菸。 整學期四個月,從第一堂課開始我們的任務就是專注於雕塑出一個1:1的骷髏頭,老師要求每個人的作品要和桌上的骷顱頭模型一模一樣。前三個月非常按部就班地調整比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老師甚至不允許多做,他幾乎每堂課都強調“ Cheating is good!”,要求大家從旁邊同學的作品中學習,看別人怎麼做,哪裡比你好就趕快跟進,甚至也應該去幫別人、教別人,要達到大家的雕塑都看起來一樣! 不過我們忙自己的作品就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管別人的,更不用說去做別人的作品了,對於Lance的話我們都是聽一聽微笑帶過。大約過了一個月,Lance感覺到我們根本沒把他耳提面命的“Cheating is

good!”當一回事,於是上課時他說:「大家停下動作,現在每個同學都去做右邊同學的作品!對,不要懷疑,去做右邊同學的作品,把它當成是你自己的!」大家傻眼之餘,只好遵照老師的口令,往右跨一步,開始在同學的作品上動工,而自己的作品也全權交付給左邊那位同學了……就這樣,接下來的每一個禮拜,老師都要求我們去做別人的作品,不一定是右邊的同學,有時候是左邊第二位的,有時候是對面的。你無法預測今天你骷髏頭的命運會交付到哪位同學的手上,你能做的,就是把眼前同學的作品當成是自己的,盡你所能地做到最好。 — 終於來到學期的最後一堂課,Lance說這堂課是同樂會+期末作品評分,同學們可以帶零食、帶酒來課堂上喝,甚

至打趣地說沒喝醉不可以走出教室。老師請大家把作品排成一列,Lance一個一個講評和打分數,他說:「等等,打分數前我們應該要把作品帶去頂樓,從樓上往樓下丟!丟到地上根據殘骸看起來還像個頭顱的話再給分!」

有趣市集報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別再想見我》短版 Cover Song

原唱:許光漢 @kuanghanhsu
作詞:戴佩妮
作曲:戴佩妮

下意識的你就別再擁抱我,別以為只不過是個自然動作,如果可以微笑點頭地輕描帶過,漠視我,都好過假裝熱絡。

下一次的你就別再提起我,別以為只不過是個貼心問候,如果可以還是朋友,我會無話不說,無視你,就可以輕鬆地隱瞞著現在,我有多麽地難過。



我是一個沈迷於各種尖銳工具的人,還記得我人生第一次看到美工刀,為了挑戰它的穿透性,我便用它在手臂上寫詩;第一次看到釘書機,為了試驗它能釘多厚的物品,我便拿來釘自己的大拇指;第一次看到剪刀,為了測試它的銳利度,我便趁午休的時候,把坐我隔壁的女同學的辮子剪斷(當日聯絡簿被老師寫滿)

上週末收到Pinkoi的邀請,到臺中國家歌劇院參與「質感體驗|品品學堂」的手作活動,聽到手作二字我整個精神都來了,因為又可以玩剪刀了(哼歌)

我參加的活動是「黑潮原創・數位印刷短袖T-Shirt」,只要把喜歡的文字或是圖案,加上你的美感排在衣服上,全世界就只有你有這件,立刻成為市集的焦點。而且那天活動有個小插曲,就是工作人員長得超像艾怡良,我整場都用追星的眼神在看她,想跟她一起唱Forever Young(離題)

這週末11月22日還有幾個有趣的場次可以報名,我個人是非常喜歡參加這種可以做出屬於自己東西的活動,也給大家參考:
植物吊籃|織途 Macrame(11:30-13:00)
印度耳環|Maomaomao(14:00-15:30)
織本布書給2021|來本冊子(16:00-17:30)

*詳細活動資訊就請大家關注 @pinkoiexp 囉

如果你這週沒事又剛好在臺中,可以考慮把活動加入行事曆喔!不然就別再想見我(不可能結尾斷在情緒勒索吧)

#別再想見我 #許光漢 #kuanghanhsu
#yesterdaynomore #戴佩妮 #penny
#pinkoi #ilovepinkoi #pinkoiexp #pinkoiexperience
#質感體驗 #品品學堂 #臺中國家歌劇院
#coversong #布朗先生 #unplugged

木集者夾板紋藝復新創作與展演規劃

為了解決有趣市集報名的問題,作者李澄暉 這樣論述:

本技術報告為創作品到銷售到展演的過程紀錄。人生再轉換跑道之初,在眾多親友建議下選擇尋找自己創作品的市場定位為開始,歷經以創意市集為主要銷售管道,到寄賣時碰到的市場運作方式,以及三年市集經驗完整記錄。本創作以夾板和其紋路為創作探討,童玩和生活家飾用品的創作為主題。面對市集銷售方式,成本計算跟售價與市場價格接受度的種種考量,找到平衡方式,讓創作品有經濟效益。跟展覽時接受的回饋,過程中問卷調查,比對跟擺攤時的價格跟接受度,從問卷調查中發現了未來調整方式。在三年市集經驗中,有實質面跟心態面紀錄,有參加各種展覽,對銷售的影響,嘗試各種方式結果紀錄。提到如何改善創作銷售不佳,轉換金錢效應。主要以下幾點:

1.認識市場方式。2.選擇創作品定位。3.商品轉換改善經濟效應。 利用就讀研究所期間,師長的創作指導新知識衝擊,跟市集活動經驗,能不斷的改進對創作方向的修正,達到市場需求。 不同場所的銷售作品項差異,假日非假日的客群差別,在無經驗狀況下的評估差異都在這三年銷售經驗釐清並加以記錄。 透過市集跟客人的互動,瞭解購買人的心態,修正創作方向,減少不需要的成本。同時獲得更多新的資訊來源,讓創作動力跟資金源源不絕!

我沒錢,所以邊畫畫邊旅行:帶著一支畫筆,一顆開闊的心,勇闖世界

為了解決有趣市集報名的問題,作者陳柔安 這樣論述:

不用是多厲害的人, 但要是個有故事的人。   帶著一支畫筆、一顆開闊的心,   勇闖伊索比亞、蘇丹、新疆、北韓等多個國家,   每一趟旅程中,遇見的人、經歷的事……   讓作者深信,世上的好人比壞人多,一個人其實也能很勇敢!   她曾經:   在蘇丹拯救一隻大烏龜,於內蒙古高原當牧羊人   她遇上了:   阿爾巴尼亞為了維生走私毒品的年輕人   將僅剩的小房間讓給陌生人過夜的大陸農民   為了淘金夢只帶著探測器浪跡天涯25年的丹麥大叔   她挑戰了:   徒步橫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隻身前往北韓一窺神祕面紗……   希望這些豐富生命的故事,也同樣能滋養每一位讀者的心   她相信了解自

己、喜歡自己,並努力追求自己理想的樣子,   就是——旅行的意義。   作者將那些與壞人好人相遇的絕望與溫暖,讓人不斷反思的文化衝擊,以及再也見不到面的遺憾,通通寫進了書裡。翻開這趟充滿智慧與勇氣的旅程故事,一起唱著屬於自己的流浪者之歌吧! 本書特色   ◆一趟奇幻又真實的旅途,讓你發現旅行的真諦   作者將親身經歷一筆一畫描述出來,她曾走入非洲馬賽人的生活,參加傳統部落婚禮,一飲羊血烹煮的濃郁湯頭;也曾深入神祕北韓,體驗隨時被監控竊聽的北韓人民日常;她還在印度達蘭薩拉,遇見了眾多流亡藏人,在一旁聽著他們離散的悲傷故事……種種常人難以體驗的精采奇幻旅程,都一一收錄在本書裡。   ◆不斷

扭轉既定印象,以更寬廣的角度看世界   在旅程中,作者將所見所聞如實書寫出來,並拋出問題來反問自己,販毒的人真的是壞人嗎?非洲Hammer族的婦女被鞭打,看似暴力,卻是他們認為能承受痛苦的勇敢展現……種種疑問與寬闊的眼界,讓我們可以回過頭來反思,很多事情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去評斷。   ◆結合豐富的照片、肖像畫,使文字更有溫度   除了具有畫面感的動人文字,更結合了旅行途中所拍攝的真實照片,以及為每一位朋友,畫下了一幅幅的肖像畫,搭配感動的故事,更能使你我觸及其中的溫度。 好評推薦   Hank/在柬式符號 擔任流浪狗   Ronald Hsu/迷路MIILOOK旅遊媒體 共同創辦人   S

un/鹿耳晚晚早餐   王芮緹/柳人不悔   安柏/絕地求生背包客   吳建衡/人文、紀實攝影師   李霈瑜/全方位女明星   馬繼康/深度旅行家   黃大胖/非洲魔術醫生   黃于洋/文字工作者、《路過,這個世界教我的事》作者   黃銘正/導演   楊宗翰/空屋筆記   路嘉怡/主持人、暢銷作家   (按字母順序、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陳柔安   大學時當海外志工,開始對大千世界著迷,畢業後用九千塊到越柬泰三國,畫肖像賺旅費,最後還剩四千,從此立志靠畫畫環遊世界。   街頭賣藝不只是場交易,更是生命的交流。   走過數十個國家,畫了上千個不同國籍的人,每個人對我都是改變。   在蒙

古騎馬奔馳、在北韓理解自由的可貴、在柬埔寨看不到下一餐在哪……感謝旅途中所有遭遇,讓我成為自己更喜歡的人。   粉絲專頁:「我沒錢 所以邊畫畫邊旅行」(www.facebook.com/traveler.painter/)   IG帳號: roann_chen   推薦序 作者序 旅行的意義 前言 關於我為什麼去旅行 第一章    關於溫暖,心中掛念的人 街頭賣藝的起點 最想再見一面的人     像月光的你們 蒙族大哥的祝福 有故事的人Mr.Shee 我們沒有錢,但我們有善良 凝視著畫最久的人 最溫暖的巴西青年 好人總比壞人多太多了 第二章    關於衝擊,親自體驗才能懂的事 你覺

得他是壞人嗎? 黑夜中的柬埔寨男孩 只想要自由的蘇丹青年 我看見的非洲 咬下蘋果後 在心裡開出一朵「理解」的花 世界上有種的人很少 自由的代價 拯救蘇丹大烏龜計劃 自由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第三章    關於收穫,找到最舒服的Life Style 孤單雜記     Life is so easy 耍廢也是一道課題 天使就在我身邊 Cosplay不同的生活方式 走到死路,總還有其他的路 突然好想變成有錢人 寫一首詩送你  流浪者之歌 後記 旅行的收穫 Q&A時間  疑難雜症大解析:教你如何邊畫畫邊旅行   推薦序 Hank/在柬式符號 擔任流浪狗   旅行不是萬靈丹,很多人都吃錯藥了。

  柔安這些年就嗑了很多,副作用是這本書。   初見柔安在柬埔寨,當時她所提出的問題與眼神,展現出對我們身處的世界、對於自己、對於未來,存在著多如天上繁星的疑問與不解。我忘了當年是如何回答的,總之她畢業之後,帶著裝了畫筆的行囊開始流浪,我知道,她想自己去找答案。   本想拒絕寫序的邀請,因為我似乎是當初給她藥的推手之一,身為藥頭,應該低調。但是,現在她也成為給藥的人了,這樣的轉變讓我覺得,這些年柔安不管嗑了什麼,你都應該也要來一點。 Ronald Hsu/迷路MIILOOK旅遊媒體 共同創辦人   旅遊是追求知識的道路,所謂行路多者見識多正是如此。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女生,憑藉著插畫的才

能和無與倫比的勇氣踏上探索世界這條路,寫下她人生最精采動人的故事。看著書中每一篇的人生際遇,總是讓人感動萬分也自省人生。強力推薦大家這本真誠又有溫度的書籍!       Sun/鹿耳晚晚早餐   翻開這本書不是巧合   是你靈魂出生前的規劃   這本書是宇宙安排給你的禮物   透過柔安的文字,給你現在需要的勇氣與力量。   陳柔安,畫畫旅行家,外星寶寶、光之工作者,看她在地球媽媽流浪的故事。 安柏/絕地求生背包客   第一次認識柔安是因為旅行,這個女孩天生就適合當個背包客,有時候很佩服她的勇氣,畢竟她是個熱衷在路邊跟人搭訕、願意開啟話匣傾聽的女孩,可能偶爾是為了找人幫忙或是看人家長得帥,

總之是個勇氣多到讓人有點困擾的女孩。她藉由畫畫進入一個又一個陌生人的故事之中,用自己的方式行走世界,希望她的故事也能給你一點點勇氣。 黃大胖/非洲魔術醫生   一直認為,旅行最有趣的地方不是景點,而是人跟人之前的互動,一個無聊的地方會因一些有趣的人而變得難忘。   柔安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總是在旅程中經歷別人的故事,同時也讓別人進入他的故事中。   翻著書,隨著一頁頁的照片、手繪及隨筆,我彷彿走進柔安與主角們的人生,陪伴、感受、體會著,相信你們也會很喜歡這本書的! 黃于洋/文字工作者、《路過,這個世界教我的事》作者   幾年前和柔安第一次碰面時,他便說著要透過幫人畫肖像賺旅費的方

式旅行。當時的我其實有些羨慕,我一直以來都用文字記錄人與故事,她還能揮灑線條與色彩。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她已經走了這麼遠,將這些和她名字一樣──溫柔又堅定的故事和繪畫帶回來。 黃銘正/導演   遇見柔安是在花蓮鹽寮的手作市集裡,烈日下她靠畫畫遊遍世界,感覺很有故事,於是我硬著頭皮說能否不畫畫而是交換一個動人的故事,柔安答應了。在夏日午後的海邊樹下的大石頭上,她分享動人的親身故事,那是超越了自憐好強不想說英文的自己,逐漸潰堤後發現:身上那層厚殼,最終只能靠自己突破。   好棒的故事!我望著二十出頭歲的她,覺得不可思議,這麼年輕就有這麼精采的故事可說……。幾年後,當初交換的那筆錢,可以買這本書

,而我等不及想繼續看下去。 作者序 旅行的意義        陳柔安   旅行對我的意義,絕對不像陳綺貞那樣,我不是要寄明信片給遠方的男友(事實上我的男友通常都在旅途中認識的),也不是因為愛旅行而夢想成為一個旅行達人。我的旅行是極為刻苦的,但是就算再苦我還是想要走下去,為什麼呢?   種下一顆敢做夢的種子   剛開始寫粉絲專頁時,其實是為了要好好記錄旅行,散播更多世界的美好給大家,後來開始漸漸多了一些人關注,有人開始傳訊息和我說:「我也喜歡畫畫和旅行,謝謝你讓我知道這一切是有可能的!」、「因為聽了你的演講,我報名了去市集擺攤,謝謝你讓我有勇氣踏出第一步!」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受寵若驚

,還有無限的感動。   「要改變世界,就要先改變你自己。」以前看到這句話會覺得只是心靈雞湯,現在才知道這雞湯這麼有效啊!原來要改變世界,你不需要是個多有錢的人、也不用多有名、甚至不用多張揚,默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默默地有人看見了,然後這世界的一點點也就這麼默默地被改變了。   每個人都能在別人心中種下一顆敢做夢的種子,只要你自己先開始做夢,再努力實現這個夢,那麼周圍的人遲早會看見,而骨牌效應就會這麼開始啟動,還有能比這更簡單、更一舉兩得的改變世界的方法嗎?   謝謝一直拿著畫筆走在路上自己;也謝謝因為看了我的故事而願意為自己努力一次的你,我們都在默默地讓這世界變得更好啊!   Feel

comfortable for everything   「我想透過旅行達到對任何事都感到舒服的境界」,旅行的第二個意義,I wanna feel comfortable for everything.當我在國外時,我是這麼回答的。        每天到處玩,和朋友聊天狂歡,回到家後躺在沙發上吃著洋芋片和爆米花,享受最新一季的影集,隔天再睡到自然醒,你以為我說的是這種舒服嗎?很抱歉,即使我挺想的,但我知道我媽不可能允許我達到這個廢的境界。   我指的舒服是,我希望透過旅行,體驗各種極端的感受,再扎實感受所有發生的事,去找出內心平穩的狀態。   看起來的確是一段白話文中的文言文,容我解釋一

下。   在旅行中,我常常會有一些極端的感受,例如在蘇丹時,那一個禮拜我都碰不上會講英文的人,那陣子裡我體驗了最極端的孤單,當我感受到這股巨大的孤單後,我學著好好「感受」這份孤單,不帶批判的,就只是感受,再慢慢讓內心回到平穩的狀態。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練習。   當我在內觀時,學著不去執著,因為萬事都是變化無常的。想起我在阿爾巴尼亞的二手市場裡,我看到一條造型平凡的長項鍊,項鍊正面畫的是一朵紅色楓葉,而背面寫著:「Learn to Let Go.」學會放下,楓葉紅了就代表是時候要凋謝了,為了這句話我立刻決定買下這條項鍊,在後來好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戴著它,練習在旅行中時的不斷分離中,Learn

to Let Go,因為萬事無常,我只能感受它,然後放下它,讓心慢慢回歸平穩。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裡那個因病而即將死去的教授他說:「對一個女人的愛,或失去所愛的人的悲傷,或是我現在所遭受的,因病因死而帶來的恐懼。如果你壓抑情緒,不讓自己完全體驗它,那你就無法不執著,因為你忙著在害怕。你害怕痛苦,你害怕悲傷,你害怕愛會帶來易受傷的心。」   但你若全心投入這些情緒,讓你自己整個人沒入其中,你就完完全全體驗到它。你就知道什麼是痛苦,你就知道什麼是愛,你就知道什麼是悲傷。唯有如此你才能說:「很好,我體驗到這個情緒了,我認出了這個情緒,現在我需要從中脫身。」   要能達到對任何事都感到

舒服的境界,我想那真的很難,但是旅行能夠讓我遇到許多極端的感受,諸如初到陌生國家的害怕、沒人說話的孤單、和摯友的分離,抑或是再相聚的狂喜。我相信快樂的源頭是內心的平靜,我盼望能透過旅行中一次次對於極端感受的練習,讓回到日常生活的我,在面臨各項挑戰下,都能始終擁有一顆平靜的心。   一開始旅行是想脫離舒適圈,旅行久了,發現全世界都成了我的舒適圈,而最後,我希望有顆平靜而強壯的心,打造一個在心中的舒適圈——Feel comfortable for everything。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食農教育之制度能力研究

為了解決有趣市集報名的問題,作者唐韻甯 這樣論述:

鑒於糧食危機、食安風暴、糧食自給率低等問題,2015年柯文哲市長推動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實施計畫(以下簡稱小田園計畫)作為其治理臺北市新政之一。原定一行政區一校試辦推動,卻引來193所學校響應,2016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進一步規定所有小學皆需實施小田園計畫,可見食農教育的推動受到各方的關注與重視。本研究從各校提報於田園銀行網站的成果報告書中,選取臺北市士林區雙溪國小做為個案,進行參與觀察、訪談與文獻分析,並以Healey(1998)的協同規劃理論為架構分析雙溪國小執行食農教育的歷程,觀察其推動食農教育後的制度能力變化。最終將雙溪國小的食農教育歷程分為四期,並建立學童、教職員工、校方或行政團隊及

社區或家長於知識資源、關係資源與動員能力變化的觀察項目,以及學校制度能力的前後差異。此外,統整雙溪國小執行食農教育特色供其它小田園計畫校及相關單位未來規劃政策之參考,並提供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