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林溪牡丹花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 李宗鴻所指導 鄒代萱的 森林遊樂區遊憩行為模式之研究-以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為例 (2007),提出杉林溪牡丹花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遊後行為、遊憩涉入、滿意度、遊憩體驗、森林遊樂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造形藝術研究所 羅振賢所指導 吳雅瑞的 寄情寓意-牡丹畫創作新境 (2006),提出因為有 寄情寓意、牡丹、牡丹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杉林溪牡丹花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杉林溪牡丹花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森林遊樂區遊憩行為模式之研究-以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為例

為了解決杉林溪牡丹花況的問題,作者鄒代萱 這樣論述:

台灣特殊的山岳、地理環境及豐富的森林資源,形成多樣性的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景觀,可提供遊客對休閒遊憩之需求。近年來,以自然旅遊型態為主要訴求的森林遊樂區,日益受到遊客之青睞。本研究以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為例,探討森林遊樂區遊客之人口統計變數的分布情形、旅遊特性、並建構與驗證遊客行為模式。採自編問卷進行研究,內容包括遊客之遊憩體驗、遊憩涉入、滿意度、遊後行為、遊客基本資料、及旅遊特性等六項。利用杉林溪森林遊樂區之牡丹花季、昆蟲季、繡球花季、及鬱金香花季期間進行研究,於2007年4月15至22日、7月18至31日、及10月10日至19日、及2008年2月9日至12日,計26個調查日,調查當日(自上

午9點至下午5點),以等距抽樣方式,從每二十位遊客抽取一位為隨機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893份問卷,其中拒答111份,廢卷17份,共得有效問卷795份,抽樣誤差為3.4% (95 %信賴水準)。將所有資料以SPSS 12.0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與檢定,利用敘述性統計來探討人口統計變數與旅遊特性等的分布情形,利用LISREL 8.70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的實證研究,以最大概似估計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對本研究模式中各組變項間之因果關係進行估計。敘述性結果顯示,受訪遊客以男性居多(54.5%),已婚者居多(51.3%),年齡以21至30歲者居多

(34.3%),教育程度以大學居多(61.4%),職業以學生居多(18.6%),居住地以中彰投居多(36.7%),每月薪資所得以2至4萬元居多(36.3%)。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遊客之遊憩體驗直接影響滿意度,間接影響遊後行為;遊憩體驗直接影響遊後行為;遊憩涉入直接影響滿意度,間接影響遊後行為;滿意度直接影響遊後行為。

寄情寓意-牡丹畫創作新境

為了解決杉林溪牡丹花況的問題,作者吳雅瑞 這樣論述:

牡丹形色之美,寄情寓意,造就牡丹的情境,結合生活體驗,以手運心,為美感經驗營造牡丹畫創作新境。發揚固有傳統精神,以承續繪畫藝術生命,開拓時代新面貌,當溶入時代情感和民族情性,以表露自我的風貌,以臻牡丹畫新境。 本論文“寄情寓意-牡丹畫創作新境”,研究架構概述如下:第一章 緒論分三節探討,包括研究動機、目的、重點、範圍、限制、釋名、方法、資料來源分析。第二章 牡丹發展源流演變,因牡丹花大、姿美、形佳、色麗、香濃、格高、韻勝,為詩人墨客吟誦描摹的對象,往往被擬為天仙美女的化身,且視為祥瑞的象徵,所以,牡丹悠久文化精神和意涵,深入民心並賦予極高評價。獨特的民族情感,形成牡丹文化特色,牡丹詩畫

,反映著時代精神與內涵。第三章 惲南田說:「凡觀名迹,先論神氣,以神氣辨時代,審源流,考先匠,始能畫一而無失。」以此名言,探討牡丹畫源流和特色風貌,並尋求前賢理法依據的菁華。第四章 牡丹畫創作觀,源自生活體驗,觀照情感與想像力的活動,以正知明見的理法,提煉美感經驗,建構寄情寓意的思路,以臻心靈意識細膩的情思,著重於情與景的構成,意與境的交融。第五章 牡丹畫創意思維,誠以富貴風采、生滅之境、情思化境、清香韻味、戲墨游心之創作景境。第六章 本文結論,為回顧與創作之體悟,及創作省思,並規劃未來之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