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FamilyL’Homme寫的 台中樂多多 Taichung Wimmelbook 和王俊雄徐明松的 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台中東海大學校園風光之路思義教堂(12/共18頁)也說明:路思義教堂 介紹:建築大師貝聿銘、陳其寬先生共同設計之路思義教堂(Luce Chapel)是整個大學乃至台中的地標性建築。教堂位於校園的中心,於1962年9月至1963年11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飛行船文化教育事業有限公司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林芳儀所指導 游京蓉的 以修正式德爾菲法探討大學校園中之觀光吸引力要素 (2016),提出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修正式德爾菲法、大學校園觀光、觀光吸引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李力昌所指導 林炯妤的 文明的朝聖-以特色建築與觀光之間 (2013),提出因為有 建築觀光、文化觀光、觀光吸引力、部落格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的解答。

最後網站東海大學主動提報「路思義教堂及鐘樓」成市定古蹟則補充:東海大學 今年3月主動向台中市政府提報,將路思義教堂、鐘樓、原藝術中心及衛理 ... 東海大學1955年創校,校內多棟建築別具意義及特色,為保護這些珍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中樂多多 Taichung Wimmelbook

為了解決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的問題,作者FamilyL’Homme 這樣論述:

  什麼是Wimmelbook探索多多書?   在德文裡wimmeln是「玲瑯滿目,目不暇給」的意思,德語Wimmelbuch這個詞指的就是這種沒有文字卻充滿豐富情節的圖畫書,我們稱之為「探索多多書」,簡稱「多多書」。   大家都愛Wimmelbook探索多多書   探索多多書這類書籍發源於德國,風靡到世界各地,英文也直接援用德文字Wimmelbook來代表這類無字圖畫書。   激發5大原力——思考力‧語言力‧解讀力‧想像力‧創造力   在圖畫世界裡,沒有文字的羈絆,也不受教條的約束,孩子可以自由地在圖像間發展自己的閱讀習慣。多多裡隱藏了各種千奇百怪的事物,為孩子開啟無限的潛力,孩子自

然能夠看圖觀察並提問,建立思考力與語言力,面對未來的世界有解讀力,也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台灣的探索多多書誕生了!   哇!終於我們也擁有自己的多多書了!台灣第一套探索多多書是有關台灣大大小小的城市--以台灣城市為主體,加上台灣實際的生活場景,以及想像的世界。穿梭在城市裡的人物和動物、現代生活多元的活動、幻想的奇妙世界,交錯融合。快一起來挖掘在地生活的點滴,享受觀察所帶來的無限驚喜!   探索多多書——城市系列:台中   一講到台中,你會想到什麼?充滿好吃小吃的逢甲夜市、造型特殊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還是藝文新據點台中國家歌劇院?還是谷關和高美濕地等自然景觀?咦!沿路都有小黑狗跟著我

們?還有牙醫爺爺守護我們的健康啊!   台灣保育動物也常在這兒出沒,一起來找他們的行蹤!奇異的大鳥、大猩猩、還有特殊飛行器,也都圍繞在四周!   處處皆驚喜的多多書,大朋友小朋友都愛不釋手,台中值得大家好好走走逛逛——和我們一起來探索有趣的事物吧!   The Wimmelbook encourages children and adults to explore the world!   It brings out fun, engagement and surprises!   Speaking of Taichung, what comes to your mind? Is it

the night market that sells different kinds of local street food? Is it the splendid architecture, the Luce Chapel in Tunghai University? Or the art center,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here are more to see in Guguan and Gaomei Westland, too. Oh, see who comes along with us? A cute black doggie and

the Grandpa Dentist, who protect us all the way through.   Can you spot any Taiwanese protected species? Let’s find their tracks! Also, a great bird, a giant gorilla, and some special aircrafts are surrounding us!   Everywhere countless, lovingly drawn details ensure a smile of young and old. Ther

e is so much to see! Come and explore!   感謝本書贊助單位: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本書特色   歐洲經典兒童啟蒙書—探索多多書:培養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家家戶戶必備的圖畫大書,帶來無限啟發、樂趣和驚奇   台灣本土多多書首創出版,獨步東亞,引領童書旋風,給你在地的無限想像   從「觀察」試圖「尋找」到「發現」,就會有滿滿的「創意」!   經過了「思考」與「推理」,就能從「探索」中發現無限的樂趣! 名人推薦   英語繪本推廣作家、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吳敏蘭   台語文化推廣作家、電台主持人——鄭順聰   漫畫作家、廣

告導演——小莊(莊永新)   台灣圖畫書研究推廣老師——李公元   故事鍋創意繪本教學講師、英語繪本講師——高凡媖   英語繪本講師、大必佳教育機構執行長——毛振平   夢的N次方創意教學講師、新竹中正國小教師——肥蝙蝠(林鈺城)

以修正式德爾菲法探討大學校園中之觀光吸引力要素

為了解決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的問題,作者游京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找出存在大學校園中之觀光吸引力構成要素,研究結果可作為有意發展大學校園觀光之大專校院檢核之依據。因國、內外尚未出現明確的大學校園觀光論述,故本研究將已出版之期刊文獻資料彙整出初步的觀光吸引力構面與要素,並與專家歷經五回合討論及反覆檢視後,請 15 位產、學界專家以修正式德爾菲法進行:適切度、重要程度之檢核,得出最後結果。修正式德爾菲法萃取出四個構面及其項目內容分述如下:(1)人文(資源)構面:表駐場域、歷史文化資產、特色建築。(2)人文(以資源特性延伸的活動):學校特色形象、因媒體拍攝而被關注之區位、藝術表演、慶典、運動、休閒參與、運動競技類活動、展覽、特殊事件。(3)設施:育教相

關設施、往返校園之交通工具、販售產品相關設施、健身設施。(4)資訊與服務:整理環境清潔度、專業人員、網頁、便利性、管理措施。人文資源與以資源特性延伸的活動,同屬人文資源範疇,因此人文資源會是推動大學校園觀光最重要的吸引力來源。

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為了解決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的問題,作者王俊雄徐明松 這樣論述:

  要瞭解台灣今日建築樣貌的成形,首先當認識台灣過去建築發展的脈絡,要瞭解台灣建築發展的脈絡,就應當自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作品開始認識。   台灣現代建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了相當明顯的轉變,一方面由於脫離日本殖民,日籍建築師紛紛撤離台灣,另一方面隨著國民政府來台,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的形式成為主流,加上台灣50年代接受美援之後所面對的20世紀現代主義風潮,1950-1970戰後的這20年成為20世紀台灣建築發展最特殊的一個階段。   本書所介紹的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作品,主要來自三類建築師:一、在中國大陸出生,在大陸或海外受教育後來台的建築師;二、外國建築師;三、在台灣出生,在日本受教育的建築師。這

些建築師的建築養成教育皆不在台灣本地,但他們的作品深深影響了下一代在台灣接受建築養成教育的建築師,進而逐步形塑出現今台灣建築的風貌。 本書特色   本書按年代收錄30件作品,其中有像王大閎一樣大陸來台的建築師作品,像台北國立科學教育館、台北教師會館、圓山大飯店、南港中研院美國所等,也有完全接受日治教育的台籍建築師,像台南神學院與高雄三信高商;還有就是藉由西方宗教的傳播所引進的外國建築師作品,後者為數眾多,力量不能輕忽,因為是更直接的現身說法,例如1957年美國建築師Anthony Stoner的台北聖多福天主教堂、1960年瑞士工程師 Dr. Justus Dahinden 的公東高工、1

960年德國建築師Gottfried Bohm 的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堂及1968年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的聖心女中。 作者簡介 王俊雄   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現任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主授設計,並探險於台灣建築的現代性呈現。   著有〈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之研究〉、〈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浮游的片段─台灣博物館空間解讀〉、〈把現代建築洗出來─洗石子與台灣建築現代性〉、〈憂鬱的現代─王大閎與台灣建築現代性1950-70〉等;其它多篇建築評論,散見於建築專業雜誌。且曾參與多項公共空間的規劃與顧問工作,希望從中尋求身為公民的意義以及從僵化制度中

產出自由與美感的可能。其他身外之物包括:一堆內容彼此不相干的書籍,一溫室蝴蝶蘭與兩隻狗。 徐明松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建築史學者。著有《柯比意  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古典‧違逆與嘲諷  從布魯涅列斯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師》、《王大閎  永恆的建築詩人》、《粗獷與詩意  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建築師王大閎  1942-1995》、《蔡柏鋒  不帶偏見的形式實驗者》、《走向現代  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年份 建築物名稱 建築師 1953 建國南路自宅 王大閎 1918~ 1972 國父紀念館競圖計畫案 王大閎1918~ 1961 後壁菁寮天主堂

波姆(Gottfried Bohm) 1920~ 1960 台東公東高工 達興登(Dr. Justus Dahinden) 1925 1957  台北市聖多福天主教堂 史托勒(Anthony Stoner) 1968 台北八里聖心女中 丹下健三 1913~2005  1958 台南市民族路林宅 金長銘 1917~1985 1957 台南市大同巴哈伊教中心 賀陳詞 1918~1994 1962  成大第三餐廳 賀陳詞 1918~1994 1959 台北國立科學教育館 盧毓駿 1904~ 1961-1971 台北圓山飯店 楊卓成1914~2006 1962 高雄三信高(家)商學生活動中心 陳仁和

1922~1989 1963 高雄三信高(家)商波浪大樓 陳仁和1922~1989 1962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現為音樂系館) 陳其寬 1921~2007 1963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貝聿銘 1917~、陳其寬 1921~2007 1959 東海大學校長會館 陳其寬 1921~2007 1957 東海大學舊圖書館 張肇康 1922~1992 1963 台大農業陳列館 張肇康 1922~1992 1968 台北嘉新大樓 張肇康1922~1992、沈祖海1926~2005 1963  台大醫院外科講堂 沈祖海 1926~2005 1973 台北海關大樓 沈祖海1926~2005 1967 台中

衛道中學教堂 修澤蘭1925~ 1963  台南神學院頌音堂 林慶豐  1965 基隆六堵鹽野義製藥廠 板倉準三 1904~1969 1970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 貝聿銘、李祖原、彭蔭宣 1972  南港中央研究院美國研究所 王秋華 1973 台北大陸大樓 吳文熹 ?~ca.1965  1969 清華大學體育館 張昌華1908~ 1972 台北教師會館 張昌華1908~ 1972 中原大學建築系館 黃寶瑜

文明的朝聖-以特色建築與觀光之間

為了解決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色的問題,作者林炯妤 這樣論述:

建築是一個城市或地區重要的建設,更是許多風光景點的主角之一。現代建築跳脫了傳統的『形式』,不斷隨著時間成長進化,藉由建築師運用大膽的色調、奇異夢幻的造型,巧思又具創意的設計下,富有深度的文化故事內涵,等待著人們從不同角度去發掘。建築觀光屬於文化觀光的一部份,現代人在有限的時間及金錢限制下,深度、定點、慢活的主題旅遊形式逐漸受到大家的喜愛,其中以建築為主體的觀光旅遊也掀起一股風潮,每個地方都有這麼一個獨特的『焦點』,甚至成為大家願意花費時間及金錢前往朝聖的目的地。本研究針對國內外十座知名的現代特色建築作詳細地探討,研究目的是藉由觀賞現代特色建築的部落客,他們在建築觀光旅遊後之文字及圖像的心得分

享,探討究竟是那些因素吸引遊客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由於吸引力在觀光活動中,扮演著吸引遊客前往旅遊目的地之催化的力量,因此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主題與內容分析,透過蒐集、分析建築觀光體驗後遊客們抒發心情的部落格文章,進而發現特色建築吸引遊客們的因素為何。研究發現遊客所反應出的建築吸引力項目分為:「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資源」、「建築的外觀」、「室內設計」、「知名度」、「建築師的藝術創作風格」、「建築體驗」與遊客「對美的感受」等十一項因素。研究結果將建築觀光吸引遊客的吸引力歸納為建築的「內涵」、「情感」、「文化呈現」及「觀光體驗」等四大項。研究顯示除了維持建築本身的吸引力因素外,若能加強與周邊景

點的連結及結合城市意象的行銷推廣等策略,使這些建築在吸引人潮外亦能帶動起一座城市的觀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