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機場公車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王晉元所指導 呂璇的 高雄市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對於民眾搭乘年期影響之研究 (2011),提出松山機場公車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先進大眾運輸系統、存活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應用設計研究所 洪明宏所指導 黃英振的 運輸場站標識系統中視覺符號之識認性研究 (2004),提出因為有 運輸場站、標識系統、視覺符號、識認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松山機場公車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松山機場公車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市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對於民眾搭乘年期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松山機場公車站的問題,作者呂璇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為提升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率,許多地區都投入不少資源建置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對於這些系統的績效評估,過去大多利用問卷調查民眾的滿意度或是等候時間的減少,缺少具體且具有說服力的數據來顯示系統帶來的好處。本研究以存活理論為基礎,計算高雄市在導入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後,民眾以公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使用年期的影響,並藉此推估該系統所帶來的好處。本研究發現,導入公車動態資訊系統之後,可以延長高雄市民的公車搭乘年期將近三個月,每年可以增加業者收入約四千一百萬元,節省約425萬公升的油耗,與約9,5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運輸場站標識系統中視覺符號之識認性研究

為了解決松山機場公車站的問題,作者黃英振 這樣論述:

近年來政府不斷地努力推動觀光及舉辦世界性活動,而在這邁入國際化的過程中,國內交通的便利性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其必需要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服務最多的旅客。所以其中不僅只是硬體的建設,還要一套有效、便利的標識系統,能指引國內外旅客順利、迅速、安全地抵達目的地。然而,目前國內各運輸場站內的標識系統之視覺符號的設計卻未能標準化,甚至有同一場站中同一設施卻同時具有數種視覺符號的情形,這些符號令旅客難以理解,甚至造成誤導〔黃英振,洪明宏,2004〕;再加上目前尚未有研究針對國內運輸場站標識系統中的視覺符號做一全面性的調查分析,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運輸場站標識系統的視覺符號調查及分析,能瞭解其使用概況及被識認

的程度,再對識認率低於國際標準組織(ISO)所建議的67%的符號提出修改設計,做為未來標識系統視覺符號更新或設計之參考。本研究將運輸場站分類為:航空站、火車站、公車站、捷運站及港埠等五類,又以各類運輸場站一年間旅客運輸量的前三名做為研究範圍,各類評選出的研究對象如下所述:1.航空站:中正國際機場、台北松山機場及高雄國際機場。2.火車站:台北火車站、高雄火車站及台南火車站。3.公車站:台北市公車站、高雄市公車站及台南市公車站。4.捷運站:台北捷運站。5.港埠:基隆港及高雄港客運碼頭及旅客服務所。從標識系統的使用現況調查中,共彙整出70種標識使用視覺符號,其中有33種標識擁有兩個以上的視覺符號,所

以,先運用認知心理的評估問卷,將同一種設施具有兩種以上視覺符號的標識,予以評估,以評選出較具視覺傳達機能的視覺符號;再合併單一設施標識的37個視覺符號,編製成識認性評估問卷。透過識認性評估問卷發現設計專業人士與非設計專業人士的問卷結果相同,識認率低於國際標準組織(ISO)所建議的67%的視覺符號計有18個設施標識。最後再運用文獻探討中建構出的設計步驟及方法,對於識認率較低的18個視覺符號進行重新設計及識認性評估,藉此驗証出設計方法確實具有可行性,因此,可做為未來標識系統視覺符號更新或設計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