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垃圾車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查垃圾車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GeorgeProchnik寫的 追尋寧靜:一場顛覆聽覺經驗的田野踏查,探索聲音的未知領域 和王曉晴陳建豪的 掌火的勇士:臺灣NGO為民主點燃自由之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南垃圾車動態手機隨時可查 - Yahoo奇摩也說明:民眾倒垃圾不用再擔心錯過垃圾車到達時間了,市府環保局表示,可以提供垃圾車位置的「台南垃圾車」行動APP已正式上線,民眾只要在手機安裝「台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黃基森所指導 劉芸萍的 利用繪本教學進行垃圾減量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2021),提出查垃圾車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教育、繪本、垃圾減量。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周天穎所指導 王仲堅的 探討垃圾車APP服務使用因素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層級分析法、GPS衛星定位、垃圾車APP的重點而找出了 查垃圾車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道路名稱搜尋清運時間搜尋清運路線搜尋重要地標搜尋 - 新竹市 ...則補充:新竹市 (請填寫路名) · 巷 弄 號之 範圍: 公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查垃圾車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追尋寧靜:一場顛覆聽覺經驗的田野踏查,探索聲音的未知領域

為了解決查垃圾車時間的問題,作者GeorgeProchnik 這樣論述:

  這個世界越來越喧鬧,但我們真的不需要聲音嗎?   從塵囂喧鬧到萬籟俱寂,一段關於深度聆聽的冒險旅程     ★在廣袤無垠的外太空漫步,能獲得無與倫比的寧靜體驗?   ★被高達160分貝的音浪擊中,身體會產生什麼反應?   ★通勤或慢跑我們習慣戴上耳機,用聲音將自己包圍起來,原因何在?   ★用高科技減噪建材打造全世界最安靜的房子,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     追求身心靜定的大疫情時代 VS. 聲音經濟大行其道的今日   以跨領域觀點,對寧靜議題最深度的剖析與反省!     作者普羅契尼克酷愛寧靜,厭惡噪音,為了尋求精神和感官的雙重平靜,他毅然走訪全國各地,找尋他所能想像最安靜與最喧

鬧的地方。從生物實驗室到禪園、大賣場及隔音材料大會,從隱修院、噪音測量公司、勁爆汽車音響大賽乃至聽障空間,訪談生物學家、聽覺科學家、聲學工程師、僧侶、建築師、聲音行銷人員和聾啞學校校長等專業人士,所獲得的觀點顛覆了我們對聲音的想像!     本書透過多元聲音場景、精彩訪談及研究文獻,並融入充滿哲思的個人感悟,從生物、科學、哲學、商業和藝術文化等面向,看待寧靜和噪音所構成的反差與多重辯證關係:     ●演化機制:保持安靜是自然萬物的求生之道。自然界中絕少發出巨響,因為唯有保持安靜,才能隱蔽自身所處的巢穴,也才能聽見遠處危險的動靜。     ●聲學領域:聲音力量的關鍵是頻率和訊噪比。因此,白噪音

讓人專注,聖歌帶來宇宙和諧感,而世界上最成功的錄音室,都是從結構比例嚴謹的教堂改建而成。     ●宗教意義:語源學上「silence」有中斷停止的意涵,通往反省與個人成長之路。貴格教派相信,上帝存在每個人心中,置身寧靜就可以聽見上帝的聲音。     ●無人外太空:NASA研發最先進的減噪技術,火箭升空的巨響聽起來比搭飛機在機艙內聽見的噪音相去無幾;太空人在廣大無垠的外太空漫步時,也並沒有想像中安靜,因為地面指揮中心時時刻刻保持通話。唯一的例外是「黑暗通過」時段……       ●商業行銷:潮流服飾店的聲響策略是以音樂打造享樂狂歡的氣氛,為消費的顧客補充源源不絕的活力和振奮感,並加快購物時的移

動速度,以達刺激消費的正向連結。     ●哲學辯證:聲音唯有與寧靜形成對比、襯托出寧靜時,我們的聽覺神經才接收得到。聲音和寧靜是互補的概念,作用是雙向的。某些聲音能突顯環繞著我們的寧靜,同時,全然的寧靜也會激發出聲音。     ●聽覺專家:一段聲波往往是靠內嵌在其中許多片段的安靜,才能發揮出溝通訊號的作用,而不至於被視為無間斷連續的噪音。     ●神經科學:習慣安靜冥想的人,大腦運作效率高出許多。當我們在聽音樂時,是樂音之間的片刻靜默,激發出最激烈正向的大腦活動。     ●勁爆音響車大賽:坐在足以震碎擋風玻璃的改裝車內體驗音爆的威力,會發現瞬間根本聽不到任何聲音,就像被噴射座椅發射到雷雲

和火焰中,五臟六腑嚴重擠壓,幾乎迸出身體之外……     有趣的是,在追尋了無數種聲音之後,普羅契尼克赫然發現,寧靜並不代表全然的靜默無聲。寧靜和噪音,是一組矛盾而互補、相應而相生的概念。一如我們唯有處在噪音中,才會意識到寧靜的價值,也有唯有深處寧靜之中,才能經見更多的聲音。     這個世界越來越喧鬧,人類對寧靜的追尋也比以往來得更迫切。本書從環境意識的反省出發,探索寧靜和噪音的未知領域,以及兩者間日益激烈的戰爭。除了帶來顛覆刻板印象的聽覺體驗,更令人重新思考聲音的價值。誠如作者所言,「寧靜是聲音和安靜構成了恰到好處的平衡,催化感知能力,讓我們得以區別自身的存在與周遭事物,以看見更多未知。」

這是對寧靜最高度的嚮往,也是這場追尋最啟發人心的意義。   聆聽推薦     范欽慧(國際寧靜公園亞洲區顧問及董事   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李志銘(作家)   焦元溥(作家、樂評人)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媒體讚譽     踏遍各地角落追尋那些依然堅守寧靜的人們。——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National Public Radio)      有時是令人震驚的警示,有時是迷人的陶冶,這本書歌頌寧靜,同時道出了抵制噪音的戰鬥是如此曲折無常。——《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 )     引人入勝。——圖書論壇(

Bookforum)      非常聰明的書寫……寧靜有益於我們安然入睡,但普羅契尼克所專注的噪音問題令我們保持警醒。——《出版人週刊》(Publisher Week)      優雅而低調,著眼於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被注意的細緻之處,也揭示我們為了過上現代生活,所付出不為人知的代價。——《書單》(Booklist)      賦予「寧靜」一種莊嚴的美感,對寧靜生活發出清晰易懂、客觀理性的誦歌。——《柯克斯書評》      對現代喧囂的生活展開親切而翔實的研究——《紐約時報》

查垃圾車時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環保局)
臺南從今年10月1日起,禁用不透明垃圾袋來裝一般垃圾的政策實施,但垃圾袋是否透明,一般民眾對於標準感到疑惑,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此項政策。旺詮表示,絕對支持垃圾分類與垃圾減量,但他認為半年的宣導期可能不夠,所謂透明塑膠袋的標準容易讓民眾混淆,引起民怨,並在現場拿出大量賣場、超商的塑膠袋與環保局長做實際確認,是否能使用。旺詮也建議是否從源頭下手管控,與超商、賣場等各大業者協商塑膠袋的設計,不然民眾消費時購買的塑膠袋都無法使用,造成困擾。環保局長謝世傑回應,透明塑膠袋之推行是為方便清潔人員檢查垃圾內容物,嚴格執行垃圾分類。目前台南市的掩埋場與焚化爐已臻極限,再過幾年可能就無法負荷龐大的垃圾量,落實垃圾分類,可以大大延緩這些掩埋場與焚化爐的壽命。謝世傑也提到,目前已經有與業者協商,但業者的塑膠袋還有大量庫存,必須消化完才能使用新款塑膠袋,也允諾積極協調業者配合政策。
如果民眾在商店第一手拿到的塑膠袋就是透明的,那就不用煩惱是否符合政策標準,可以減少民眾的困擾。
而PM2.5微型感應器的設置,也是蔡旺詮長期爭取的議題,已歷時三、四位環保局長。早期安裝感應器對空汙來源進行監管一事,給地方帶來壓力,推行上困難重重,在旺詮的長期關注下,終於獲得中央首肯,臺南也裝設大量的PM2.5微型感應器,並在本次質詢中追蹤安裝進度。謝世傑回應,目前已經安裝1,400顆感應器,僅次於台中的1,411顆,將視實際需求再增加。而與感應器連動的市民查詢APP,旺詮也關心推行進度。空噪科科長楊朝全則回應,現已公開招標中,六月中決標,預計年底可以上架,除查詢空汙外,也結合查詢垃圾車路線等功能,是多功能的APP。蔡旺詮表示,市民APP他已追蹤多年,對於環保局的成果表示期待與肯定,也希望能在局長任內完全落實。
此外,旺詮也關心上週台南北門錦湖國小師生與環保志工,前往澎湖東吉島進行淨灘的活動,在垃圾中發現來自台南沿海大量的保麗龍蚵架。對此現象,旺詮提出質疑,臺南的廢棄物漂流到其他縣市,實在有損臺南顏面,難道環保局沒有具體作為嗎? 之前也有高中生在街上的撿菸蒂的義舉,連學生都比我們還要有環保意識,難道台南的環保工作全都「外包」給學生了嗎?
旺詮也指出,目前環保局推行使用的EPP材質也容易損壞,建議更換成較堅固的環保材質,雖然成本比較高,但能有效減少破損所帶來的廢棄物汙染,希望環保局與農業局合作協商,在蚵架的使用與推廣上提出具體作法,從源頭管理廢棄物,才不會讓臺南蒙羞。

(衛生局)
台北諾富特飯店的疫情延燒,爆發嚴重的群聚感染問題,成為疫情破口。日前更傳出業者有向衛福部詢問,諾富特飯店是否屬於防疫旅館的信件往來公開。
旺詮在質詢時向衛生局長提問,諾富特飯店是否屬於防疫旅館,而臺南又是否有這種與其性質相近的旅館。衛生局長許以霖回應,諾富特飯店屬於防疫旅館,只是一般客人與防疫客人共用清潔人員,故引發感染,並保證臺南絕無如此性質的飯店。旺詮進一步指出,近來許多旅館為節省營業成本,清潔部份工作外包給清潔公司,是否有出入防疫旅館的清潔人員又進入非防疫旅館打掃而產生破口,此點必須嚴加管控。
這次諾富特飯店的事件中顯示,旅客隔離本身並無問題,問題是其他接觸人員並未分流,這也讓他發現到實名制的漏洞。旺詮表示,平日行程繁忙,時常前往飯店餐廳參加活動,這些飯店的附設餐廳並未執行實名制,僅有住宿部才須登記,所以像是飯店附設的餐廳、健身房、游泳池與下午茶等附設設施,都必須推行實名制,畢竟這些客人也有與住宿客接觸的可能,如果僅有住宿部實名制會失去防堵的意義。
也呼籲當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防疫旅館上時,那些非防疫旅館、飯店、民宿,舊式旅社等,是相當容易被忽視的,一般旅館眾多稽查不易,基本上還是只能以宣導為主,實名制、戴口罩、噴酒精、量體溫等肯定是必須加強宣導的,附設設施的實名制推行也是勢在必行的。旺詮了解市府在疫情時間的付出與防疫的努力,也非常肯定這些作為,當然也知道防疫人員與公務機關人員在此艱難時刻,更是加倍辛勞。但防疫不只是臺南的問題,是整個國家安全的問題,台北的「前車之鑑」在前,為了人民安全,請市府一定要同時重視非防疫旅館與防疫旅館的稽查撿,以免憾事發生。

利用繪本教學進行垃圾減量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為了解決查垃圾車時間的問題,作者劉芸萍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設計垃圾減量繪本教學,探討其經教學實施後,對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垃圾減量知識與態度之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小二年級學童,兩個班級共56名學童,一班為實驗組29名,另一班為對照組為27名,實驗組採繪本教學,對照組則使用傳統教學法,以四週的時間進行實驗教學。利用自編之「垃圾減量知識與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在教學活動前、後進行評測,並將前、後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採成對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以及積差相關來分析結果。本研究的結論如下:一、學童垃圾減量知識與態度,經過教學後,兩組均有進步,但實驗組與對照組並無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變項的學童在知識與態度有

顯著差異,女生垃圾減量知識明顯高於男生,女生垃圾減量態度明顯比男生更積極;「會和家人先討論購物需求」變項在垃圾減量之態度,會先和家人討論購物需求之學童垃圾減量態度明顯比不會先和家人討論購物需求之學童更正向、積極。三、國小二年級學童「垃圾減量知識延宕測驗」與「垃圾減量態度延宕測驗」間有顯著正相關。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給政府及教育相關單位、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掌火的勇士:臺灣NGO為民主點燃自由之火

為了解決查垃圾車時間的問題,作者王曉晴陳建豪 這樣論述:

  言論自由、女性就業、人權維護、暴力防制、城鄉平權、移工權益……   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詞彙,或認為是與生俱來的擁有   一開始並非如此理所當然   而是得力於一群人在體制外的奉獻     以堅定的理念,和固執的天真   舉起火炬、照亮前路   從以前,到現在,向未來     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受到非政府組織的倡議、營救與實質幫助,才能促成現代民主化的碩果。      本書採訪台灣21個非營利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並劃分為四個主題,深入介紹這些NGO創立時的初心理念、組織故事、理念倡議:在〈價值的存在〉看見對於天賦人權的維護,以〈自由

的賦予〉覺察台灣走向開放社會的腳步,而〈明日的追求〉讓我們知道平等的實踐存在於體制的改革,最終〈理念的爭鳴〉代表對於民主與人權永不止息的思辨。     這些體制外的NGO,用熱情與理想衝撞現有社會,為人類權益無私奉獻自己的生命歲月,如同燃起一把把火炬,照亮了台灣民主人權的前路,引領著眾人前行。 作者簡介   王曉晴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曾任電視台專題報導記者、《天下》雜誌集團《Cheers》雜誌資深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主編過十餘本企業、公益基金會、研究或教育機構刊物,並為各大新聞媒體集團特約記者。   陳建豪     記者/編劇/撰稿人。採訪撰文作品有《醫路向西非》、《醫願:永

齡明日醫療首部曲 臺大癌醫》、《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國瑞祥的人生管理學》、《教育應該不一樣》、《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挑戰的力量》等;劇本創作作品有《蘭陵王》、《千金女賊》、《狼殿下》等。 價值的存在 民主價值|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胸懷歷史 才能做對的抉擇 女權落實|婦女新知基金會‧喚醒意識到制度改革 女權力量終見光明 生之權益|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殺人償命 天經地義? 海外援助|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以愛回報愛 人權維護|台灣人權促進會‧為人民 搏巨人 環境生存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我是媽媽 也是公民 自由的賦予 言論自由|鄭南榕基金會‧犧牲

生命 為人民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 新聞教育|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耐得住寂寞、耐得住罵的媒體天秤 回歸事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新時代的和平守護者 婦幼保護|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從心與從新 開放源碼|開放文化基金會‧因開放而共享協作 成就改變世界契機 明日的追求 兒少性剝削防制|台灣展翅協會‧帶『她』展翅飛翔 性別暴力防制|台灣防暴聯盟‧看見婦幼的處境 用立法對抗性別暴力 移工支持體系|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無限擴張的四十分之一力量 愛滋防治|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許台灣一個沒有愛滋的未來 多元性別教育|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橋樑與救命索 理念的爭鳴 人權無價|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

金會‧為自由人權而舞 轉型正義推動|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撫平歷史傷痕 倡議轉型正義 城鄉平權|秋野芒文創協會‧帶給偏鄉孩子人生第一場戲 公義的追尋|台灣共生青年協會‧搭建多元平台 讓人們好好認識二二八 青年公共參與|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提升青年參政意願 勇敢表達出聲音 推薦序   聆聽 ‧ 改變一切的開始 黃玉霖/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     台灣於二○○○年,才經歷第一次政黨輪替,在民主世界陣營裡,還算十分年輕。但僅僅二十年後,我們在《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所公布的世界民主指數排名中,竟能高居全球第十一名,甚至是東亞之

首,還領先日本與南韓。     而在臺灣民主基金會的民調―― 「臺灣民主價值與治理」中,我們在二○二○年的報告也顯示出,國人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發展,持樂觀看待的民眾終於突破半數、來到了63%。在上述兩份調查足以顯見,台灣民主不論從世界客觀角度或人民主觀感受,都已大幅邁進。     這當然是國人共同的民主光榮。而我更必須說,倘若沒有台灣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NGO)的倡議、帶領、推動,以及面對挫折,仍努力不懈的話,我們真無法在此時此刻,就豐收共享這一民主奇蹟。     如此結論,除來自學術研究、國際研討會等共識外,更來自於我在街頭運動

中所見。我在台灣街頭上,為實現理念、為體驗民意,已步行遊行超過一千多公里,當然這步伐比起其他人,很可能只是小巫見大巫,但正是在這一步一步累積之中,我逐步認識了諸多NGO。     十分有幸的是,在我關心、投入的議題中,諸如核四公投、國會改革(單一選區兩票制)、人民作主(促修公投法)等,一路上我都跟NGO結伴同行、合力推動。在這長路上,我看見了NGO的挫折無力,也目睹當他們終於實現倡議後,那種無上的喜悅感動。回憶在街頭運動時,我很喜歡與每一位民眾、每一位夥伴那面對面、眼神對眼神的交流。大概也是那樣的互動,讓我深深明白,若沒有NGO的推動、倡議,就真沒有今日的公民社會,而更重要的是,NGO不只在過

去重要,我深深相信,NGO在未來與現在的角色,有無可取代的關鍵地位。     因NGO代表的,往往是進步的觀念、多元的聲音。而這兩者都是成熟民主國家,所不能或缺的重要基石。因所有的改變,其實都從聆聽開始。當NGO持續倡議進步觀念,考驗的更是人民的成熟度,以及政府能否適時反應。     以我自己為例,其實我與每一個NGO相處時,真都是樂在其中。因為我明白一個人的力量十分有限,所以必須打開心胸,才能看見先進觀念,好讓自己進步,而每一個NGO,幾乎都是倡議單一訴求,且十分深入地研究,自然有非常重要的洞見在其中。     台灣民主社會能否繼續茁壯,很大一部分關鍵正在於,我們是否能更理性討論,並接納不同

的聲音。特別目前國人對於許多重大政治、社會議題,尚未凝聚共識,這對於我們民主前行,還充滿挑戰。所以我期盼,當NGO為我們帶來進步、不同觀念時,我們未必要舉雙手贊成,但要學會「聆聽」。在聆聽之後,才能理性思考,進而理性討論,自然能尊重不同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立場。     深深明白NGO的重要性,因此我也期盼國人與政府,特別是政府,能給予NGO更好的發展空間與資源,這絕對是對民主未來、台灣公民社會,最好的社會投資。     所有緣由,正如上述,但若要更深入細細瞭解,NGO曾為我們帶來什麼改變、他們突破了哪些時代困局、引入哪些新的進步觀念等等,本書或許可以是聆聽的第一步。     聆聽,就像是踏出

第一步,是改變一切的開始。且讓我們,一起前行、共同邁向更美好的民主之路。 環境生存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我是媽媽 也是公民 一九八○年代末,台灣經濟飛升、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人人都關心「拚經濟」求滿盈之際,誰料想得到,有一群主婦每日傍晚照顧好一家大小的晚餐,出門追垃圾車兼閒話家常時, 談的不是家裡小孩成績、妯娌糾葛, 卻開始關心起:「垃圾去哪裡?」、「垃圾清運與處理過程會不會造成污染?」這些環保問題。 以「婦」之名 行環保之實 那是一九八七年一月,離台灣解嚴還有約半年時間,這群有意識的媽媽們決定組成「主婦聯盟」,在定期討論各項環境議題過程中,決定進一步針對垃圾展開大調查,她們不僅站在自

家門口或三兩定點觀察垃圾車收垃圾的情況,還會騎單車,一路記錄所有垃圾去處、掩埋處理方法。 談起創始原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鄭秀娟笑說:「大家都笑稱我們是一群追著垃圾車跑的女人。」當年,鄭秀娟只是一個國中生,來不及參與這段過往,但她說起這段故事的語氣充滿著敬佩。 有了真實的第一手記錄,主婦聯盟志工才發現:垃圾不分類是環境一大公害,一來會造成垃圾爆量,政府花再多錢,蓋再多掩埋場、焚化爐也難以消化;另一方面,若垃圾中含有大量廚餘、廢水,垃圾車經過之處,都會留下一道道又臭又髒的污水痕。 即使當時基金會尚未正式成立,主婦聯盟志工便現身在各種公聽會,就衛生署環保局(目前環保署前身)權責挑起各項議

題,更拿起一包包垃圾進行拆解,試圖從中擬出最佳垃圾處理辦法,後來主婦聯盟還找到垃圾分類示範社區,倡議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性,隨後環保署也進一步推出分別彩上紅、黃、藍、綠色的四個外星寶寶資源回收桶,也開始遍布在校園與其它公共空間裡。 相信三十歲以上的台灣人都還記得,當年環保署為了推廣垃圾分類概念,展開大規模回收桶命名活動,包括愛吃塑膠的紅辣椒、愛吃金屬的黃金鼠、專門吃紙類的藍博士,以及專收玻瑙的翡翠蛙,這四個外星人不僅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也是台灣垃圾分類回收的一大進步。 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疑問,點燃了許多主婦投身環境保護工作的熱火,一九八九年,主婦聯盟正式成立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鼓勵愈來愈

多的婆媽走出家門關注公害問題,包括河川、農地污染,再到現今大眾最為關注的空氣污染,從不同議題面向展開一次次環境保護行動。

探討垃圾車APP服務使用因素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查垃圾車時間的問題,作者王仲堅 這樣論述:

台中市收運垃圾,常因丟垃圾民眾多、路上塞車等,垃圾車抵達時間不固定等問題造成民眾困擾,台中市政府為提升垃圾車清運服務之整體使用效益及提供民眾參考資訊,特建置「台中垃圾清運大車隊」APP以達便民及宣導之效,可即時顯示垃圾車位置動態,打開App就能知道垃圾車在哪裡。目前App下載已超過5萬人次以上,可查詢垃圾車清運時間、地圖、即時位置,也能設定清運到點推播,當手機播放音樂時,再把垃圾拿到清運點,就不必在路邊苦等。App一開始的使用者以年輕族群佔多數,爾後將App升級改版,提供懶人包與常見問題等資訊,吸引更多人加入使用,讓市民倒垃圾更有效率;觀察近年來各縣市垃圾車APP都以委託專業管理維護,並以垃

圾車為優先安裝GPS衛星定位設備,臺中縣市自合併以來,轄區遼闊,共包含27區清潔隊,近1300台清潔車、300多條清運路線、二萬九千多個清運點,據了解台中市環保局逐年編列預算,希望也能為回收車加裝定位設備與上線服務,滿足台中市民需求。本研究以台中市環保局APP「台中垃圾清運大車隊」做為研究對象,透過蒐集相關文獻探討,歸納出可能影響垃圾車APP服務使用因素,並參考公部門、學者專家之意見修正研擬出此份有關《探討垃圾車APP使用因素之研究》的評估準則及基礎構面,建立最適合之決策模式。並依循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23份問卷,經一

致性檢定結果,扣除4份回答不一致之問卷,有效問卷一共19份,有效問卷率為82.6%。本研究利用資料分析之應用軟體(Expert Choice),進行問卷回收後統計分析各因素間權重及相對重要性,綜合評選結果顯示以「準確性」影響垃圾車APP使用因素最大,其次依序分別為「易用性」、「即時性」、「可學習性」,俾將所蒐集分析的研究結果、建議及意見可提供有關單位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