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尹章義,林滿紅,林翠鳳,武之璋,孟祥瀚,洪健榮,張崑振,張勝彥,戚嘉林,許世融,連心豪,葉乃齊,趙祐志,賴志彰,闞正宗寫的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共十五冊) 和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的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桃園市2021年六都唯一人口數正成長 - MyGoNews也說明:民政局長陳靜航表示,人口移動統計資料來自各區戶政事務所戶籍登記的數據,且各項統計資料可提供政府政策制定及規劃參考,其中桃園市人口在2014年底為205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蘭臺網路 和金塊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 詹惠珍所指導 鄧碩敦的 客語母語者使用國音/ɕ/的狀況:社會語言學分析 (2013),提出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語音變異、詞彙擴散、場合正式性、客家話、社會語言變異、族群認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李素馨所指導 黃琦如的 從環境識覺觀點探討都市居民的犯罪被害恐懼感─以桃園市龍岡社區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社區環境安全認知、警政信心、夜晚情境、受害經驗、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空間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桃園人口紅利爆棚30~50歲最愛買這三區 - 地產天下則補充:此外,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桃園市的工業指標為全台三冠王,產業活動相當熱絡。永慶房產集團加盟事業處總經理莊志成表示,桃園是人口移入最多的縣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共十五冊)

為了解決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的問題,作者尹章義,林滿紅,林翠鳳,武之璋,孟祥瀚,洪健榮,張崑振,張勝彥,戚嘉林,許世融,連心豪,葉乃齊,趙祐志,賴志彰,闞正宗 這樣論述:

  本叢書收錄當代兩岸三地一流臺灣史權威歷史學家:尹章義、林滿紅、林翠鳳、武之璋、孟祥瀚、洪健榮、張崑振、張勝彥、戚嘉林、許世融、連心豪、葉乃齊、趙祐志、賴志彰、闞正宗共十五位名家著作精華出版,由卓克華教授任本叢書的總編輯。     蘭臺出版社以服務學術為出版宗旨,2016年推出《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初編)》、2018年推出《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二編)》,兩套書自上市以來,深獲兩岸的學術界好評,因而再度懇請十五位兩岸名家,貢獻出版其在臺灣史研究上最經典的論文。這三次編著叢書的出書作者,都是臺灣史各領域的研究權威,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目標,教授們窮其一身學術研究之力,落

實在臺灣史方面的研究。期望本叢書的出版能夠開啟兩岸學子研究臺灣史更上一層樓,並為臺灣史研究創新的研究思潮。     1.《尹章義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2.《林滿紅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3.《林翠鳳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4.《武之璋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5.《孟祥瀚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6.《洪健榮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7.《張崑振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8.《張勝彥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9.《戚嘉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0.《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1.《連心豪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2.《葉乃齊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3.《趙祐志臺灣史研

究名家論集》   14.《賴志彰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5.《闞正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智翔的議會質詢-警察局(4/9)】

#有效降低交通事故警察局還可以更好

過去兩年桃園市肇事件數呈上升趨勢,且2019年的肇事件數 42722件為六都第一,而另一項關於 A1類交通事故的統計,從 2017至 2019年,肇事件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皆逐年成長,因此今天智翔首先請教警察局,在降低交通事故的積極作為上,除傳統宣導外,有沒有其他有效的方式,或是需要其他局處配合來進行?

雖然智翔也相信如局長所言,交通事故的件數增加,背後可能含有諸多因素,包括人口增加、經濟活動成長等原因,也肯定警察同仁在執法上的努力,但也認為,既然內部檢討時,也有大數據能歸納出成長快速的屬性,例如:老人、行人等,在宣導上也能更快進行對症下藥,期許警察局能夠提出其他方式,如果有跟其他局處協調的需求,也請不吝嗇與議員們分享,我們該協助就來協助。

#都是人行道一個罰一個不罰差別在哪裡

根據陳情民眾反映,前陣子有接到基層警察的說法,稱標線型人行道若還沒上綠色塗料的話,為不罰的狀況,但根據交通局的說法,只要劃上紅線即為違規停車,所以今天向警察局確認這樣的狀況,只要標線型人行道劃設完成,不管有無綠色停車都屬違規,在執法的細節上,請再加強內部的教育宣導。

#疫情期間局處分工要確實

最後一樣是武漢肺炎延伸的問題,根據近日一則警察匿名粉專上的貼文稱,由於疫情嚴峻,基層員警為協助管理隔離民眾壓力大,也指稱各主管機關將人力的壓力轉嫁在基層員警身上,當然防疫的措施應該所有局處各司其職,對於局處間分工的議題,若我們桃園市警察局有遇到,也希望警察局能提出應變方法,或是橫向與民政局、衛生局、里幹事等做溝通,期望減低基層員警壓力。

客語母語者使用國音/ɕ/的狀況:社會語言學分析

為了解決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的問題,作者鄧碩敦 這樣論述:

大部分在台灣的客家人都會說中文,但是其中有些客家人說國語時會留下客語的遺跡。本篇論文已語言上,場合正式性上,地理區域,以及社會因素等方面探討部分客家人把國語的/ɕ/唸成[s]的原因。 本篇論文包含量化分析以及質化分析,在量化分析上透過面對面的交談,念文章,以及唸單字等方法來收集資料。量化分析上總共有32位受試者,且受試者依照性別,教育程度,年齡以及地理區域以二分法的方式。而在質化分析上的受試者和量化分析的受試者為同一批人,但只有29位再次參與調查。 本篇主要的發現為: (1)在語言內部因素中,字頻,鄰近音,以及音節結構對於語音變異皆有影響。(2)語音變異的確有擴散的現象。(3)在

語言外部的因素中,年齡以及地理區域的影響比場合正式性及性別來得大,但教育程度的影響則很微弱。整體而言:(1)本篇調查的語音透過語言內部,場合正式性,社會以及地理空間擴散 (2)語言內部以及語言外部皆對與音變異有影響,但語言外部的因素的影響比內部因素來得大。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為了解決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的問題,作者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 這樣論述: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寶寶一生健康,改變人類未來!     「都哈」理論強調從受孕到新生兒2歲之間的1000天,是身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做好這段黃金期的營養照護,就能讓孩子長得好、智商高,且能減少成年後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說,女性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都哈」理論近年得到愈來愈多的醫學佐證,證明生命的前1000天是多麼重要,它幾乎可以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這在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具有關鍵且正面的意義;更宏觀地說,「都哈」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聰明的媽咪,只要觀念轉換,你就能決定寶寶

一生的健康,趕快跟上世界潮流,加入「都哈」的行列吧!今天,你「都哈」了嗎?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一生的健康!     你給我1000天,我給你一輩子!全球生育新觀念「都哈理論」,講的是從受孕到新生兒出生懷孕期的270天+嬰兒出生後第1年的365天+出生後第2年的365天,合計1000天,也就是人類「生命初始的1000天」,這段時間是人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影響著新生兒對宮內環境的記憶和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科學家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建立生命全程慢性疾病風險控管模型,從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懷孕早期營養保健、孕期疾病篩查和積

極治療、以飲食干預預防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等的防治,改善生命最初的狀態,並通過把握2歲之內嬰幼兒成長黃金期的餵養及照護,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   A.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   •懷孕早期營養保健   •孕期疾病篩查和治療   B.飲食干預/產前預防   •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生產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命最初狀態)   •產後加強:0〜2歲嬰幼兒成長的餵養及照顧(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改變人類的未來   在這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都哈理論」具有關鍵性的正面意義;更宏觀地說

,這個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都哈理論的主要論述包括:   1.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2.環境和營養會改變基因表現,影響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第一責任守護人(孕媽咪)的責任   所以,受孕期及(0〜2歲)兒童期,也就是生命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非常重要!在這關鍵的1000天,孕婦成為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守護寶寶一生的健康要從孕婦做起,你必須有完整的孕前準備,並在這段黃金照養期提供自己及寶寶適當且足夠的營養,才能夠為寶寶奠定健康成長及良好學習的體質基礎,而這也正是先進國家以優生優養來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策略。     孕婦在孕期若有營養不均衡

或營養不良的情形,對於胎兒未來的成長與發育具有長遠且不利的影響。因為,當子宮內的胎兒無法獲得足夠且適當的營養,不只會直接影響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況,且非常有可能造成寶寶未來智力及身體上的缺陷;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若發生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結果會特別嚴重,除了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生長及認知發展遲緩,影響智力潛能發揮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年後肥胖的風險,而肥胖已被證實與許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息息相關。因此,藉由適當且充分的營養提供,在這關鍵的1000天給寶寶最適宜的成長發育條件,就是幫助寶寶擁有更健康茁壯的未來。     孕期營養與免疫力   被稱為「西醫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食品就是

醫藥(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他相信經由食物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缺乏足夠的營養素或營養不均衡,都會影響人體維生系統的發展及分化,長期的營養不良及感染也會進一步弱化人體的免疫反應。     營養及基因表現的關聯   母親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都哈理論」指出,胎兒的營養狀況會對未來的生長、發育及代謝產生影響,許多動物研究結果也支持該假說的論點,也就是母親妊娠期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可能對寶寶未來的健康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研究團隊在一項對於生活在非洲的農村婦女的

研究發現,孕婦的飲食習慣會因當地季節氣候(雨季或旱季)而改變,研究結果證實,飲食習慣不同及孕婦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寶寶DNA的變化有關,且孕期中母親的飲食確實會影響胎兒的基因表現,對寶寶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     孕婦飲食內容如果不均衡,或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較少,免疫力就會降低,使得流產的風險提高,胎兒發育不正常的機率也會提高;所以,孕媽咪在孕期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吃對了,就能提升孕媽咪的免疫力,只有免疫達到平衡,才能維持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強化寶寶一生的免疫力!     營養門診――孕婦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懷孕0〜3個月   1.葉酸:懷孕期間多吃綠葉蔬菜,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

活化。孕婦在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可能引起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以1993〜2002年國內通報神經管缺陷之出生人口統計發現,十年間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0.4‰〜1‰,平均發生率約為0.7 ‰ ,也就是說,大約每1萬個新生兒有7個出現神經管缺陷的情況。   依據美國實證研究顯示,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減少50%〜70%胎兒的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情況發生;孕婦飲食中葉酸攝取不足,孕婦也容易發生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   從懷孕初期開始,孕婦每天應增加攝取200微克(約0.2毫克)的葉酸,可多吃全穀類食品、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瘦肉、黃豆製品等。   2.DHA:它是一種多元不

飽和脂肪酸,孕婦每天攝取的DHA如果低於150毫克,即每天吃不到15公克的魚類,就會有較高的風險生下早產兒。而孕婦攝取足夠的 DHA除可降低早產的風險,對孩子長期的發展也很有好處,研究發現,如果懷孕婦女每週吃足夠的海鮮,那麼生下來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手眼協調分數都會比較高。   但不是任何海鮮都適合孕婦,因為海洋污染的關係,魚類不免受到各式化學物質的影響,其中對胎兒腦部傷害最大的物質之一就是「甲基汞」,它會傷害發展中的腦部,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甲基汞濃度高的海產,如鯊魚、旗魚及鯖魚等,如果懷孕婦女不吃海鮮,那麼可考慮吃含DHA的營養補充品,WHO建議每天至少補充200毫克。     懷孕4〜6個月

  隨著寶寶成長及母體變化,孕婦的體重在懷孕中期會明顯上升。為避免孕婦過度補充營養,使得體重過重導致孕期風險增加,從懷孕4個月起,建議體重每周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約增加10〜14公斤,以所需熱量來說,每天需要比懷孕前多吃300大卡。     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建議孕婦可以這樣吃:   1.多吃全榖雜糧類、蔬菜及水果,這樣可均衡得到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2.一天喝1.5杯牛奶,或喝原味、無糖優酪乳;多吃高鈣豆製品,如傳統豆腐、五香豆乾等可獲取身體所需的鈣質。     這時期是寶寶的骨骼發育期,如果孕婦飲食中缺乏鈣質,便會由母體的骨骼、牙齒中游離出鈣質,供給寶寶成長所需,所以

坊間流傳「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懷孕期間因血液量增加,易使孕婦血壓上升,而鈣質與血壓的恆定有關,因此孕期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等,以維持媽媽的健康及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懷孕7〜10個月   鐵質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所需,這時期加強鐵質攝取是一定要的,因此建議所有懷孕及哺乳期的女性需要補充鐵質!在懷孕階段,母體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體積,分娩時也會因大量失血而使鐵質的耗損增加;在寶寶部分,因為在懷孕後期胎兒要預先儲存出生後至4個月大前體內所需的鐵質,所以孕媽咪這時期補充鐵質真的很重要。     一般人每日膳食中每1000大卡熱量約僅含6毫克鐵,而

孕產期每天需要的鐵含量為45毫克,所以要由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需要費心攝取含鐵量高的食物。如果孕婦由飲食中攝取的鐵質嚴重不足,可在醫師的指示下適當補充鐵劑。懷孕初期補充鐵劑可能會出現噁心反應,加重害喜的不適感,因此除非孕婦貧血,否則一般建議懷孕7個月以後及哺乳期才使用鐵劑。     嬰兒期:養出健康寶寶,我該怎麼做?   人類大腦的重量和結構70%是在胎兒期和嬰兒期發育完成。在出生後12個月,腦部發育比起出生時增長175%。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素   1.脂肪酸:ω-3脂肪酸EPA和DHA是嬰幼兒腦細胞成長、神經髓鞘發展的關鍵營養成分。   2.蛋白質:讓大腦從事複雜智力

活動的基本物質。   3.維生素A:可促進腦部發育,維持免疫力及促進視覺發展。   4.鈣:可使大腦持續工作,協助骨骼肌正常收縮。   5.醣類:大腦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具有刺激大腦活動能力的作用。   6.維生素B群:可預防精神障礙,維持營養素順利吸收及代謝。   7.維生素E:具有保護細胞膜的作用,避免自由基攻擊細胞,減少氧化壓力帶來的傷害。   8.維生素C:充足的維生素C可使腦功能敏銳。      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   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來源,它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全面的營養供給。母乳的優點包括安全、低致敏,還含有益生菌等保護因子,能幫助寶寶腸道黏膜發育成熟,且母乳含有微量來自

母親飲食中的食物抗原,可幫助以溫和的方式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     母乳的營養成分   1.蛋白質成分以乳清蛋白為主,寶寶容易消化,也比較不會過敏。   2.豐富的維生素E是寶寶腦神經、視網膜發育必需的物質。   3.母乳中的鐵,寶寶很容易吸收,長大後比較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4.鈉與鈣含量較低,不易造成寶寶腎臟負擔。   5.含有許多免疫球蛋白及一些特殊白血球,可避免寶寶遭到細菌病毒侵害。   6.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對新生兒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及視力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還能幫助新生兒腸道及呼吸道的成熟與發育。     哺餵母乳對寶寶的好處:   1.減少中耳炎發生的機率。   

2.減少罹患I型及II型糖尿病的機率。   3.降低腸胃道感染及其帶來的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   4.降低呼吸道感染及罹患流行性感冒的機率。   5.減少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6.降低過敏性疾病,如濕疹、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的罹患率。   7.減少早產兒罹患壞死性腸炎的機率。   8.減少某些兒童期癌症的罹患機率,如淋巴癌、白血病等。   9.新生兒長大後血壓及血膽固醇含量較低。   10.減少寶寶猝死的機率。     給寶寶添加副食品   當寶寶逐漸長大,給他添加副食品一方面能提供奶類不足的營養,另一方面也能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嚥的能力,為日後攝取更多的營養作準備。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   理想添加副食品的時機是寶寶出生後4〜6個月,並且持續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開始添加:   1.媽媽奶水量明顯降低,無法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   2.寶寶出現厭奶,但沒有生病或其他原因。   3.寶寶有主動要求其他食物的表現,例如看大人吃其他食物時很有興趣,伸手來抓、抓了放進嘴巴。   4.寶寶的頭可以自主抬起來穩住,可將食物從湯匙移動到自己的嘴巴,或是有吞嚥取代吐出的動作。     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學童過敏的人數呈倍數成長,要減緩兒童過敏,食物是一個可以很好自我控制的過敏原,因此原本就有過敏家族史的媽咪,最好從懷孕時就避免接觸過敏原,孕媽咪在孕期營養好

、人健康,寶寶長大後就比較不會過敏。     另外,0〜2歲的寶寶攝取能抗過敏的食物,並加強環境減敏,都可幫助過敏體質不敢來。這也就是「都哈」理論強調的,「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醫學界近年已經證實過敏基本上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如果父母親一人有過敏基因,小孩有1/3的機率會過敏;如果父母兩人都有過敏基因,小孩過敏的機率更高達2/3。     預防寶寶過敏從胎兒期開始   要預防寶寶有過敏體質,以下為孕期的應注意事項:   1.若寶寶的一等親(如父、母或兄弟姊妹等)已有過敏症狀,建議孕婦於懷孕第4個月開始,要避免食用已證實會令其他家族成員過敏的食物。  

 2.避免暴露於塵蟎、貓狗等有毛寵物、灰塵、空氣汙染物等過敏原環境中,可使用除濕機、防蟎套及定期消毒洗衣機等方式來協助減少生活周遭的過敏原。   3.避免在產前及產後吸菸或吸二手菸,對於他人在室內吸菸後遺留的三手菸也應迴避。   4.避免飲酒,酒精會加劇過敏現象,引發母體不適。   5.食用益生菌及乳酸菌。研究顯示,產前4個月服用乳酸菌,可同時降低母親的過敏機率(由50%降到23%)及嬰兒罹患濕疹的機率(由30%降到13%)。   6.補充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的深色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7.補充富含DHA、Omega-3的魚油及食用小型的深海魚類,可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的產生,有助改善及預

防過敏及氣喘病。   8.避免外食,但即使在家自行烹煮食物也要避免過度調味,還要少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   9.飲食要均衡,確保胎兒能健康正常發育。      孕婦的飲食會經由胎盤傳遞給胎兒,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攝取會引發過敏的食品,如花生、松子等核果類,蝦、蟹等海鮮類,這兩類食物最常引發過敏。沒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懷孕時飲食禁忌較少,但也必須避免過多食用這些食物。     另外,孕婦如果能於懷孕期間多食用低過敏奶粉、益生菌與魚油,可進一步降低新生寶寶一出生就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居家環境過敏原與空氣污染物濃度也會促發寶寶過敏的機率,若家裡養貓,那麼嬰兒體內產生貓過敏抗體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

另外,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暴露於充滿塵蟎的環境中,寶寶出生後體質也會有致敏化傾向。   本書特色     超專業──本書作者為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長期耕耘產科醫療專業,更時時跟進全球最新母嬰營養照護資訊,近期以導入都哈觀念又帶領國內產科醫療向前邁進一步。     超實用──本書內容涵蓋懷孕期到寶寶2歲之間母嬰醫療照護的全面資訊,如孕期營養如何改變胎兒基因、孕媽咪的營養門診、營養好過敏體質不會來、2歲的營養決定終生身高、妊娠糖尿病飲食計畫等,幫助孕媽咪培養寶寶最強DNA。     易理解──本書採圖文搭配,簡明的文字加上清晰活潑的插圖,讓專業的醫學說明變得淺顯易懂,孕媽咪一看就懂,一試就上手。

從環境識覺觀點探討都市居民的犯罪被害恐懼感─以桃園市龍岡社區為例

為了解決桃園市各里人口統計的問題,作者黃琦如 這樣論述:

犯罪被害恐懼感是人們在環境中面對犯罪侵害可能性時所產生的畏懼或焦慮的知覺反應,過去的研究大多認為犯罪被害恐懼感除了可能導致心理緊張及對生理產生影響之外,甚至會削弱人們的生活品質,所以對犯罪被害恐懼感形成原因的了解有其重要性。本研究以地理學環境識覺的觀點,藉由質性、量化並配合空間分析來了解都市社區居民的犯罪被害恐懼感,研究主要目的包含:(1)探討社區居民個人變數、受害經驗、社區環境安全認知與犯罪被害恐懼感間的關係;(2)探討社區居民所認知的犯罪被害恐懼感地點與暴力及竊盜犯罪地點的相關性;(3)了解社區居民所認知的犯罪被害恐懼感地點之環境特徵;(4)提出社區實質規劃及改善建議。 本

研究以桃園市龍岡社區為例,該社區具有城鄉發展邊界之都市社區環境特質,公共環境空間種類多樣,建築型態包含大樓、公寓以及透天厝三種型態,人口異質性高且有許多平日在社區活動的居民。研究方法採用量化為主配合質性結合空間的研究方式,先與社區十六位居民先進行深入訪談萃取符合龍岡社區居民之社區環境安全認知問項,再進行問卷設計並抽樣取得有效問卷392份,而後進行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T-test、ANOVA、相關、階層迴歸分析,最後以空間分析軟體ArcGIS對社區犯罪地點及民眾犯罪被害恐懼地點進行最近鄰分析以及相關性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1)女性在情感、認知及行為層面上,其犯罪被害恐懼感都顯著高於男性

;(2)家長對於孩子的「非自身性害怕」高於自身的犯罪被害恐懼;(3)居民採取避免受害的行為能降低情感層面的犯罪被害恐懼;(4)經由因素分析,萃取出龍岡社區居民社區環境安全認知八構念,包含:「社區凝聚力」、「社區治安顧慮」、「警政信心」、「實質環境規劃」、「失序活動」、「夜晚情境」、「可視性」、「環境老舊髒亂」;(5)環境熟悉度、年齡、職業、子女年齡、居住時間對社區環境安全認知中的警政信心及夜晚情境有所影響,而社區治安顧慮、環境老舊髒亂、可視性、警政信心及夜晚情境與犯罪被害恐懼感呈現相關的關係;(6)由訪談所得之造成每個人犯罪被害恐懼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由迴歸分析結果可看出:性別、環境老舊髒亂、

社區治安顧慮及直接受害經驗會影響犯罪被害恐懼感;(7)性別及直接受害經驗對犯罪被害恐懼感產生直接影響,而間接受害經驗則透過社區治安顧慮產生完全中介效果對犯罪被害恐懼感產生間接影響; (8)社區的犯罪地點大多位於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商業區、高架橋下空間。而居民所認知的犯罪被害恐懼地點則與個人所感受的夜晚情境、環境現況較有關係,多位於社區邊區、公園或是夜晚陰暗人少的道路,因此居民的犯罪被害恐懼地點與實際犯罪地點有差異。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龍岡社區的環境改善建議,包含:加強夜間照明、減少隱蔽空間、加強維護管理、增設監視系統、增加警民互動等建議,期能減少社區居民夜間於社區活動之犯罪被害恐懼感及

社區犯罪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