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分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業務分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伯翰寫的 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四版) 和高朝樑的 初階授信人員資格測驗經典講義與試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東展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吳孟紋所指導 程企鎔的 台灣銀行業資產品質之總體壓力測試:總體經濟因子之影響 (2021),提出業務分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總體經濟因子、逾放比率、壓力測試、羅吉斯迴歸、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科技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吳春光所指導 胡麗春的 台灣銀行業經營績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經營績效、資料包絡分析法、金融控股公司、效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業務分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業務分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四版)

為了解決業務分行的問題,作者周伯翰 這樣論述:

  為配合金融法規之修訂,本次改版對本書所引用的多種金融法規之內容進行大幅修改,例如:為因應涉及電子支付機構之多種法規大幅修訂與「純網路銀行」之設立,而修改第一篇第一章第十二節第九項;為因應「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與「銀行業及其他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之金融機構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實施辦法」大幅修訂,而修改第一篇第二章第三節;為使讀者瞭解「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而修改第二篇第三章第三節;為配合金融法規之更名或整併,而改寫「附錄:金融法之法源及金融相關機構之介紹」,以便讀者可以掌握金融法規之最新現況。

業務分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訴求:

為利農業金庫跨足新南向業務,農委會已將農業金庫設立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稅式支出評估報告送財政部,請財政部於兼顧存戶權益、對政府稅收影響下,積極協助審閱事宜。

台灣銀行業資產品質之總體壓力測試:總體經濟因子之影響

為了解決業務分行的問題,作者程企鎔 這樣論述:

全球金融危機讓政府重視金融業的壓力測試,即在負面經濟衝擊下,銀行是否能承受外來壓力,其關鍵除了銀行資本準備是否充足,也考慮其對銀行資產品質的影響,例如逾期放款。然而過去與現在影響銀行資產品質的總體經濟因子可能不同,本文依照過去文獻與目前實務,研究時間從 2010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以臺灣38家銀行為樣本,視為一大型銀行業,首先探討影響逾放比的總體經濟因子,再進行臺灣銀行業的壓力測試,即模擬經濟衝擊對逾放比的影響。本文實證有兩部分。首先,本文從11個總體經濟因子,以計量方法篩選出4個因子,檢視其對逾放比的影響。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與逾放比率成負相關,意即當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下降

時,逾放比率會上升,而失業率與逾放比率成正相關,意即當失業率增加時,逾放比率會上升,此二因子皆與過往研究相符;而國泰房價指數年增率及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與逾放比率成正相關,意即當此二種總經因子數值上升時,將使逾放比率上升,代表銀行資產品質將會降低。第二部分是進行壓力情境模擬,即分析在溫和、嚴重與極端三種壓力情境下,台灣整體銀行業、金控與非金控子銀行的資產品質變化。本文參考過往臺灣「二五八金融改革方案」與學術界認定之逾放比率 5% 與 3% 做為是否通過壓力測試的標準,發現分析結果皆符合此水平;另外,再根據近期金管會對逾放比率高於 1% 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進行關注與約談的標準,做為極端壓力情境的

標準,然而,本文發現整體、金控與非金控子銀行皆未能滿足低於 1% 的水準。

初階授信人員資格測驗經典講義與試題

為了解決業務分行的問題,作者高朝樑 這樣論述:

台灣銀行業經營績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業務分行的問題,作者胡麗春 這樣論述:

我國金融市場迄2020年止,全體資產總額為新台幣70.41兆元,當中以本國銀行之資產總額達新台幣55.54兆元最高,約占全體比重之8成。因此,商業銀行面對金融環境自由化,藉由擴張資產規模是其擴大營利與提升競爭力重要途徑,故本國銀行全體資產總額從2011年的新台幣33.85兆元一路增長到2020年的新台幣55.54兆元,成長幅度高達64%。鑒於本國銀行業隨著時間的演進,市場的資產規模日益擴大,本研究利用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測量國內銀行業迄2020年止,HHI綜合指數,其10年平均值在500以上,顯示國內銀行產業市場處於相當競爭狀態,因此各銀行如何於金融市場創造優異的經營績效,著實考驗

其運用資產規模差異的能力。本研究選取股本、利息費用及非利息費用作為投入變數,以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作為產出變數,利用Pearson相關係數分析各投入及產出變數之間相關性,相關係數均呈現正值,符合研究變數須具備同向性之規定。以2011年至2020年為期,選取30家本國銀行為樣本DMU,並以DEA模型分析該等銀行之效率,藉以衡量其經營績效,實證結果顯示銀行經營效率好壞與資產規模大小無絕對因果關係,其中花旗、凱基及京城三家銀行雖然資產規模較小,卻同為相對有效率(總效率值1)銀行之一。10家銀行為相對有效率,其餘20家銀行為相對無效率(效率值介於0.72~0.985),其無效率原因多為規模無效率或純技

術無效率,惟30家本國銀行之總效率平均值為0.902,顯示本國銀行整體經營效率頗高,競爭激烈。在CCR模型之差額變數分析中顯示有效率的銀行,因資源利用與配置處於規模報酬固定,差額變數值為0,無須變動其投入產出規模。其餘20家銀行在差額變數分析,顯示現階段不管處於規模報酬遞增或遞減,對銀行而言,均需依照整體市場規模因應調降利息費用及非利息費用之成本投入,並縮減自有資金(股本)之投入;而少數銀行如王道銀行及滙豐銀行須減少投入並增加利息收入,始能有效改善經營績效;另台中、陽信、高雄及台灣中小企銀等4家銀行,除減少費用與縮減股本投入外,應在手續費收入、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其他收

益等非利息類之收入方面努力增加產出,以改善經營績效。DEA模型中之參考群體分析,顯示京城銀行被無效率單位作為參考標竿,主要反應在該銀行對利息費用此變數投入的運用上,被參考次數高達18次居首,其餘依序為臺灣銀行,上海銀行、土地銀行、凱基銀行、台北富邦、中國信託、花旗台灣、國泰世華銀行及兆豐銀行,足見上述銀行在經營上有其獨到一面。從敏感度分析上,對於整體銀行來說,利息收入敏感度最高,大部分銀行在去除利息收入後,其效率值都較原先顯著下降,可見其影響程度最為顯著,顯見融資授信業務方面的收入,在目前的金融環境中仍是本國銀行經營績效的主要挹注來源。敏感度次之者為來自於手續費收入及其他收益等非利息收入方面之

產出,故本國銀行需各依其經營策略決定其對利息收入或非利息收入業務方面的經營比重,難以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