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共和國國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民主共和國國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社長寫的 如果我們一起做總統:關於未來,讓你一無所懼的七堂課 和陳慶德的 韓國人入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称为何无“民主”二字 - 凤凰网也說明:董必武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谈及国家名称时曾提到:过去许多人撰文或演讲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黄炎培、张志让主张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張志銘所指導 曾文鐘的 脫胎換骨的轉型正義 (2012),提出民主共和國國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轉型正義、文化的、現象學、系譜學、歷史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電訊傳播研究所 汪琪所指導 呂雅文的 探討通訊隱私範圍之變遷-以美國、德國和台灣法規為例 (1999),提出因為有 隱私、隱私法規、通訊隱私、竊聽、監聽、科技、公眾、私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民主共和國國家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則補充:201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 ... ﹝1﹞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護人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民主共和國國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如果我們一起做總統:關於未來,讓你一無所懼的七堂課

為了解決民主共和國國家的問題,作者蔡社長 這樣論述:

聰明生存必修,精采實用的「大人的社會課」! ★年度暢銷冠軍作家,引發全韓國重視「公民素養」的話題之作!   想像有一天,一枚「加稅按鈕」來到總統面前……   這是個關鍵的選擇,整個社會將因此走向不同的結果。   如果由你來決定,怎麼做才對?   你,會開始什麼樣的思辨?   不要把現實想得太複雜,不願去了解。   不要放棄任何由「你」做主的機會。   當你做對了選擇,就可以迎向無所畏懼的未來!   如果你相信,國家社會的未來是由你決定,   那麼,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如果你希望,身邊的人都能因為你而變得更好,   那麼,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這本書讓你了解一些最重要的事,   但沒

有給你答案,只要求你根據事實去選擇。   想像今天是你在當總統,是我們一起在當總統,   看完這本書,你會更清楚未來的樣貌,   知道怎樣做出你喜歡的選擇,不再因為不可知而恐懼!   除了少數極端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合理、善良的。   雖然我們從現實與媒體中看到,社會中似乎充斥著對立與衝突,   但儘管不斷重複錯誤與重蹈覆轍,世界還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邁進。   而帶領世界前進的主人翁,就是公民。   所謂的公民,並不是指什麼理想國,也不是某種已完成的特定狀態。   公民指的就是存在於你我身邊的一般人,   有欲望、有競爭,或聰明、或愚笨,會努力也會懶惰……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這本書不

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合理的公民,   只是想讓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知道今後會面臨什麼樣的選擇罷了。   希望這本書,在身為公民的你試圖做出合理選擇與決定時,能小有助益。   ──蔡社長   到了該決定的時候了。   你,選擇什麼樣的明天?   繞了好遠好遠的路,現在終於站在按鈕前。   身為公民的我,睜大雙眼,說起自己心裡得到的結論:   我們要像現在一樣,繼續向前走。   我們該做的事情有兩件: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首先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做起,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與他人競爭、照顧自己所愛的人,腳踏實地活下去。   其次才是改變世界,選擇某個經濟體制、支持能反映這個體制的政黨──一個能為

自己代言的政黨。   收起報紙、關掉電視、不被他人的言論所迷惑、正視自己所身處的現實。   再聰明地判斷,怎樣的世界才是對自己有利的世界。   不要把世界想得太複雜,更不要放棄去了解。   將注意力集中在對世界的單純分析:   明天的世界該走向市場自由,還是政府干預?   每個人做對自己有利的選擇,這個選擇就會創造出值得全民生活的社會。   我們必須這麼做,也必然會這麼做。   因為公民是世界的主人,也是歷史的終點,   我們代表的,就是自由。 名人推薦   林祖儀(沃草發言人)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蔡坤龍(嘉義市培元里里長)   蔡增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

中心研究員)   誠摯推薦!   臺灣的民主鞏固只完成了一半。   我們看人的第一步,仍是用藍/綠、統/獨的二分法來標籤,沒辦法理性溝通,更別談思辨是非。   如果我們期待民主可以深化,就必須正視公民素養與公民責任,不僅學校裡的孩子需要,出社會的大人更是需要。   唯有理性,才能找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小小的臺灣,實在禁不起一再的撕裂啊。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從十幾年的記者生涯退下來參選擔任基層的里長,人生二、三十年的黃金歲月,親身體驗到臺灣民主政治的演變,發現在血緣、激情、意識形態之外,有一股影響選舉結果的力量正以不可逆的姿態逐漸壯大,那就是「公民意識」。  

 這本《如果我們一起做總統》有系統地從人與政府及社會的各個層面,探討公民必須具備的知識,道理深入淺出,文字簡明易懂。閱讀此書,有助於讀者了解自身在社會群體中應該扮演的角色,若將這些知識投射在選舉中,更強大的公民意識將使臺灣的政治越發清明而穩定。   ──蔡坤龍(嘉義市培元里里長)   在名嘴充斥、政治對立嚴重的臺灣,公民的聲音彷彿是遙不可及,這讓公義是非更加模糊,也讓我們無法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而蔡社長這本書,從「稅金」「國家」「自由」「教育」「職業」「正義」及「未來」等七個面向,深入剖析我們所面臨的國家制度與社會選擇,相信看過本書之後,您將可以勇敢說出:我不但可以做總統,也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蔡增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讀者好評   以前聽到電視新聞報導「中央銀行決定調降利率」,心裡只是哀嘆一聲,存在銀行的存款利息又變少了。聽到新上任的政府說要「加稅」,也只想著拜託不要加到我身上就好。   然而,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才明白原來僅僅是央行決定調降利率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後面所牽扯到的,是政府可能採取的通貨膨脹政策、匯率的提升、出口的增加、物價的上漲、實質薪資的縮水……生活會受到最大影響的,還是小老百姓!甚至當我們在求學、求職過程中,一路過關斬將、擠進名校、進入大企業工作,卻從來沒想過,如此的競爭其實是不合理的,是國家在社會政策上的不夠完備,職業上階級化造成的所

得差距,才迫使學生不得不參與競爭。   過去一直覺得複雜難懂、距離遙遠的「國家形態」「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正義」等等問題,通過這本書的簡單剖析,終於有了具體的基本概念,也多少有了一點自信!下次選舉時,至少能分辨政黨或候選人端出來的政見大餅,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實現的可能,也不至於被少數政客、政治名嘴的言論給誤導。這是一本值得大家關注的好書!   ──simheum   作者將社會以「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兩種相反的概念為中心,剖析世界的結構。同時也說明了我們在現實中會遇到的各種領域,彼此在世界的結構中具有何種連帶關係。該不該調漲稅金,發展為福利國家?政府的干預應該極小化,還是極

大化?該保障自由經濟,還是計畫經濟?該直接勞動,還是間接勞動?該追求外在真理,還是內在真理?未來該走向什麼樣的世界?結果最後又回歸到該選擇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而這個選擇,就握在公民手上。──山風   簡單易讀,舉例說明的小故事也讓人看得不忍釋卷。──B&C   內容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而且一點也不難,毫不枯燥。非常值得一讀!──鷸 作者簡介 蔡社長(채사장)   韓國成均館大學畢業。對各種知識領域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學期間更是每日一書、博覽群籍。從文學、哲學、宗教,到西洋美術、現代物理學、歷史、社會、經濟,無不涉獵。   透過寫作與演講,傳播與現實相關的人文學常識。同時也擔任

「知性對話所需要的廣博淺顯知識」(簡稱「知對廣淺」)廣播節目的主持人,該節目獲選為韓國2015年iTunes線上廣播節目第一名。   著有《知性對話所需要的廣博淺顯知識  現實篇》《知性對話所需要的廣博淺顯知識  超越現實篇》(以上暫名,皆將由究竟出版),合計熱銷百萬冊以上,作者本人也獲選為2015年韓國暢銷書作家排行榜冠軍。   個人臉書 facebook.com/chesajang 譯者簡介 游芯歆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歷史學碩士。從事韓國文學著作翻譯多年,譯有《情感的48種面貌》《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如果我們一起做總統》等大量文學、

非文學作品。 臺灣版序    讓埋首生活的人能洞悉現實的七堂公民課 前言    為生者所寫的指南 第1章    稅金 社會最根本的問題 (有一天,一枚按鈕來到總統面前) 目前的現況 (專家們,你們怎麼說) 該加誰的稅? (又多出一枚按鈕) 直接稅與間接稅,到底誰比較好? (再次聽聽專家們的看法) 第2章    國家 夜警國家與福利國家 (總統表示:無法按下按鈕) 誰來決定國家的方向 (歷史中的一國之主全部齊聚一堂) 四種國家體制 (眾所皆知,大韓民國是民主共和國) 國家體制與政黨名稱 (名稱中所隱含的基本立場) 第3章    自由 公民的誕生 (人類抵達了終點站) 自

由有兩種 (可以給你自由,但有條件) 購買的自由 (我們擁有購買生產工具的自由) 第4章    職業 職業的種類 (職業只有四種) 職業群的關係 (階級衝突的形態已經改變) 該選擇哪種職業 (工作哪有什麼喜歡或擅長) 第5章    教育 學校在教什麼 (形式,而非內容) 我們所學到的之一:對真理的理念 (永恆不變的真理是否存在) 我們所學到的之二:對競爭合理性的信賴 (競爭到底合不合理) 教育問題的根本在經濟體制 (該增加就業機會,還是縮小所得差距) 第6章    正義 對正義的兩種觀點 (差別對待與一視同仁) 倫理的正義 (垂直正義觀與水平正義觀) 經濟的正義 (差別分配與平均分配)

政治的正義 (保守的選擇與進步的選擇) 第7章    未來 判斷未來社會的標準 (你的選擇,將改變歷史) 國際社會:貨幣 (了解世界的未來) 國內社會:人口 (了解未來) 後記    公民歸來 臺灣版序 讓埋首生活的人能洞悉現實的七堂公民課     很高興能透過文字與臺灣的讀者們見面,《如果我們一起做總統》是我的第三本書,繼前作《知性對話的廣淺知識 現實篇》《知性對話的廣淺知識 超越現實篇》(注:書名暫譯,臺灣版皆將由究竟出版社出版)之後,至今一直在韓國暢銷書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韓國因為「蔡社長」這名作者的出現,在社會上引發了對人文學的熱議,相關爭論延續多時。這股風潮吹散了

人文學長久以來僅由少數人所把持的學術氣氛,讓身為生產、消費主體的公民得以站起來。基於這點,我的三本著作獲得了廣大讀者好評。不過,也有負面的評價認為,需要深思自省的人文學領域,不應該帶有普及性。   對於所有正面、負面的評價,我都虛心接受。因為我認為,透過這樣的爭論,才能在社會上形成風潮,促使大家共同探討人文素養的意義,了解實際在其中獲利的主體究竟是誰。   本書在韓國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原因也與此脈絡有關。書中把我們所立足的複雜世界,以簡明的結構呈現出來,讓忙於個人生活,無暇顧及政治、經濟、社會的一般公民們,能經由簡單的整理,再度參與到社會議題中。   必須把一切歸還給公民,讓公民想起,

自己是國家社會的主人。「公民做主」並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訴求,它指的不過就是公民對社會議題的參與罷了。要讓公民都能參與到社會議題裡,就得降低門檻、畫一張好懂的大圖,讓埋首賺錢的個人,也能在忙碌中洞悉現實的問題所在。   希望這小小的一本書,能對臺灣和韓國公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之主,有所幫助。   衷心期待有一天,我們不只藉由文字,更能面對面一同暢談!   蔡社長,二○一六年八月於韓國首爾   前言 為生者所寫的指南     西藏有一本為亡者寫的指導書,對人死後所要經歷的過程一一加以解說,名為《西藏生死書》。書中還穿插如何解脫、如何重新投胎轉世的小訣竅,是一本十分體貼的書。   既然有為亡者

所寫的指南,那麼也應該要有為生者而寫的吧?不知道你相不相信,我是基於這個想法,才開始動筆寫這本書的。   人生在世有兩種活法,第一種是讓自己去適應世界,尊重世界的秩序、接受現有的環境,並在這個環境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生存下去。另一種則是讓世界來適應自己,抗拒世上的秩序與制度,努力改變現有的環境。   你呢?你的生活更接近哪種模式?不如換個方式來問吧!你希望其他人如何生活?你會如何告訴你所愛的人,你的父母、子女、情人、你的朋友們,該如何生活?   改變自己或改變世界,兩者從根本上就是對立的。世界與我、社會與個人的區分,基本上屬於矛盾的關係。社會引誘個人,要個人在社會寬廣的懷抱裡休憩;個人卻

想克服這個誘惑,踩著社會站起來。   不過現實中也存在著一個令人驚訝的名詞,圓融地涵蓋了社會與個人從根本上的對立,那就是「公民」。公民這個詞包含了以上兩種概念,一是身為群體的整體性,另一則是身為個人的個體性。簡單地說,公民不僅是構成整個社會的成員,同時也是獨立自主的個人。   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公民無可避免地會面臨許多選擇,不管是在整體性與個體性之間,還是在成員與個人之間,我們都必須面對現實。然而生活在龐雜的社會中,一般人很容易迷失自我。這不是因為我們缺乏足夠的判斷力,而是因為氾濫的情報讓我們不知該如何抉擇。走在步履維艱的現實中,我們連思考對錯的多餘時間都沒有,這才是問題所在。   於是

我想,如果這時能有一本指導書,一本簡單、體貼又易懂的指南,可以給受生活所苦的父母、埋頭考試的孩子們、在就業和工作中喘不過氣來的人,那該有多好!為了讓身為世界之主的公民在面對社會懸案時,能做出合理、主觀的選擇,一個簡單、虛擬的世界結構,應該會有所幫助。   因此,我在本書中將社會簡化為以「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兩大相反概念為中心所形成的結構。同時,針對我們在現實中會接觸到的各領域,也就是稅金、國家、自由、職業、教育、正義等,來說明各領域在這結構中的關連性。   這種對世界結構的理解能力,我們稱為「素養」,因此我將本書的韓文書名訂為《公民素養》,目的就是要以具體結構來說明世界,好協助公民做出

合理的選擇。     本書包括以下內容,各位可以先跳過去,等讀完後再回過頭來看也無妨。   故事的展開從「稅金」開始。社會中各種複雜現象的本質,都起自賦稅爭議。因此我將賦稅與福利之間的關係簡單整理後,當成理解複雜社會的出發點,探討「是否應該加稅」與「該加誰的稅」兩大爭議焦點問題。   「國家」這一章以前一章所整理出來的社會為基礎,對「國家」這個概念提出質疑。什麼是國家?我們想要什麼樣的國家?我們可以從這個答案來區分小國與大國的差別。接下來也可以明白,決定國家形態的主體究竟是誰。   我們做為歷史的主人,在「自由」這個章節中了解公民的誕生過程,同時藉此明白公民的本質乃是自由,再探討現代社會

中自由的意義。什麼是自由?從答案中了解什麼是消極自由,什麼是積極自由,並比較以此為基礎的經濟體系。   擁有「職業」是公民的義務,也是權利。問題是,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職業之間帶有尊卑關係。本章內容便是以資本主義的特性為標準來區分職業群,並探討其間的關係。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理解在這個時代,職業的選擇對個人和社會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教育」的話題則是對我們「到底學了些什麼」提出質疑。我們可以將焦點集中在教育的形式上,透過學校這個結構,來明白我們所學事物的真理和競爭的概念。同時也進一步確認,引發教育各類問題的最基礎架構,正是在於經濟體制。   「正義」是所有公民都迫切要求的,問題在於每

個人對於正義的看法都不同。所謂的「正義」究竟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將正義區分為倫理、經濟、政治等層面來探討,由此歸納出組成社會的兩種世界觀。   最後探討的「未來」,並不是什麼創新果敢的預測,而是以眾所周知的貨幣和人口為基礎,衡量世界的走向。這個過程是為了讓公民在面對不得不做的選擇時,能有個參考依據。以未來社會的必然趨勢為根本,檢討今日攤開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是否合理,以及其重量。     除了少數極端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合理、善良的。雖然我們從現實與媒體中看到,社會中似乎充斥著對立與衝突,但儘管不斷重複錯誤與重蹈覆轍,世界還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邁進。而帶領世界前進的主人翁,就是公民。

  然而千萬不能誤會的一點是,所謂的公民,並不是指什麼理想國,也不是某種已完成的特定狀態。公民指的就是存在於你我身邊的一般人,有欲望、有競爭,或聰明、或愚笨,會努力也會懶惰⋯⋯就是這樣的一群人。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合理的公民,只是想讓一個普普通通、毫無矯飾的公民,知道今後會面臨什麼樣的選擇罷了。   希望這本書,在身為公民的你試圖做出合理選擇與決定時,能小有助益。 第1章    稅金 社會最根本的問題(有一天,一枚按鈕來到總統面前) 清醒過來一看,這裡是辦公室,「我」,是一國元首。原來是夢啊!我趴在辦公桌上,想著自己成為普通老百姓的南柯一夢。為了還卡債,幾個月來不停地挖東牆補西

牆,再加上明明都快下班了,王經理還丟了一堆工作過來,害我心情低落。原來這一切都是夢!這下我終於放心了。 放心的同時,一股從未有過的強大意志如波濤般洶湧而來。我必須解決韓國國內的所有問題!但該從何做起呢? 第一個念頭就是想把夢裡那位王經理叫來總統府。但我是個公私分明的總統,所以必須從目前最急迫、最根本的問題下手。韓國最根本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貧富差距是目前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但另一個人舉出長期經濟蕭條和失業問題,說這才是當務之急;還有人主張蔓延在整個社會的貪腐舞弊問題,是最嚴重的;甚至有人認為,統一與國防、國家教育的正常化、清算歷史爭議、治安、性別歧視、環保、壟斷等等課題,才是最亟待解決

的。 各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必須針對個別特殊性考慮後,才能進一步制定,因此要從政府各部門、公民社會和專家們的意見中,凝聚出現實可行的方案。但在做法上,不能光是偏重這一點,為了解決所有不同性質的問題,首先必須先決定社會整體的一貫方向。那麼,社會整體的一貫方向是什麼?又該如何決定? 總而言之,我們只能從「自由市場」或「政府干預」擇一做為社會的方向。而造成我們必須從以上兩個方向選擇其一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賦稅。賦稅可說是理解社會問題的根源,大致上,社會所有的問題都是始於稅金。因此我們的討論就從賦稅開始說起吧。 身為總統,我能選擇的社會方向,同樣取決於賦稅。稅金該調漲或調降,將成為前面所說各項社會問題的解

決之鑰,同時也將決定國家的未來。 突然,辦公室大門打開,害我嚇了一跳。我正在審慎思考如何解決社會的根本問題時,祕書長走了進來,不由分說地遞給我一枚紅色按鈕。 「這按鈕是什麼?」 「稅金按鈕。」 「⋯⋯嗯?」 「以目前為準,你如果按下按鈕,稅金就會調漲;不按的話,就是調降。」

民主共和國國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完整版 ▶️▶️▶️ https://youtu.be/hQQ8ncKZ6NQ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email protected]

郵局匯款(代碼:700) 戶名:李易修
帳號:00410012376557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CALLIN專用Discord群】https://discord.gg/J5Vnfdxnrb
☆【SoundOn】@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歷史哥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備份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
☆FB第三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s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代表權 #兩岸關係 #主權未定論

脫胎換骨的轉型正義

為了解決民主共和國國家的問題,作者曾文鐘 這樣論述:

摘 要轉型正義涉及了人類歷史意識、文化意義與實踐,並與法益牽連,此涉及了多面向思考。轉型正義的歷史脈絡與人類歷史發展同步展開。Teitel在轉型正義的原型中,可以被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從國家責任跨足到了個人刑事責任上;轉型正義系譜學的第一期,則是在1945年後之戰後階段,由聯合國紐倫堡大審判開始,體現為包含特殊性和國際化的責任追究重視;轉型正義系譜學的第二時期,又稱為後冷戰時期,關聯到1989年後所產生民主化與現代化的浪潮的轉型,一直到二十世紀結束,全球化政治的特徵,是由衝突解決的加速和堅持正義的論述所組成,處罰和大赦,正義與和平的緊張關係存在於變遷中;轉型正義系譜學的第三個時期,關聯到

衝突持續的當代情況,那鋪設給予暴力干預的正當化法律基礎。近代的發展,並進而轉變成為當代的反恐戰爭依據。轉型正義國際中心所標示的的具體內涵,藉由具體的工作程序界定為:真相調查、起訴加審查、賠償受害者,追思與紀念,和解措施,制度改革,人事調查等,各項工作重在實踐。尤以真相說明最為重要,它總在致力於「事件實際上是如何的發生的。」此為轉型正義之核心,透過責任追究、真相說明委員會或相類組織可查明雖不滿意但總能接受的真相。而道歉、賠償則為人類和平相處之修復的工程,不可或缺。轉型正義真實描繪「轉型」與「正義(法)」的變動,法治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正義與和平的平衡,必定出自於現象學還原後事物本質的思考。而轉型

正義的系譜學所提供的主流論述,暗藏著權力的角力,不容忽視建立自身技術的必要。同時轉型正義的辯證性格,隨者社會的變遷互相牽引,涉及了集體意識的形成與作用,在實用主義的指引下,透過協調維護和平的最終目的。而文化的適應,意義的共享,與追求人類發展,始終伴隨著轉型正義的追求而呈現。在全球在地化的概念下,追求本國特有的轉型正義特質與內涵,以外國為師而不媚外,轉型正義本國具體實現不是在外國介入指導下進行,將更具有本土特色,也將更有國際化、全球化的特徵。就個別的轉型正義而言,具有短期的過渡性質;轉型正義作為一種理念,就其落實層面,永遠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永恆任務。「以正義來面對過去的不正義」,永遠是人類的生

活方式。

韓國人入門

為了解決民主共和國國家的問題,作者陳慶德 這樣論述:

  你知道韓國的雞哪一天最倒楣、被宰殺最多?   韓國人家裡必備的家庭用品居然是一罐罐的清香劑?   韓國的筷子被製成扁平狀的,到底是為什麼啊?   你知道每個月的十四號都可以被韓國視為「情人節」嗎?   在韓國用餐,每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解決一餐?   以一曲江南Style創下全球10億的點閱率,K-Pop風潮不斷發燒。不可思議嗎?但這就是韓國,一個離我們如此近的國家。   韓國的大眾文化行銷有方,政府大力推銷韓國觀光產業,近幾年來外國旅客越來越多,首爾市中心的旅館房間數供不應求。但是韓國仍有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行為,例如許多不友善的阿珠媽搶位、推擠,以及隨地吐痰的可怕習慣,不論老少,奇怪的

馬路現象。   升學在韓國也是競爭激烈,平均每戶人家的所得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三是花在孩子的補習費上。每週補八科,簡直是家常便飯。出社會後壓力持續攀升,於是乎,「介紹團」和「相親」成為盛行社會現象,參加完相親後,不出一兩年就結婚的人可不少呢。   韓國到底有什麼魅力?這個深受中國和日本影響的國家,兩千多年的歷史到底造就出什麼民族特性和文化社會?這是一本充滿韓流的書,一本讓你愛不釋手的書。 作者簡介 陳慶德   台灣嘉義市人。東海大學中文、哲學系雙學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目前就讀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西洋哲學組博士班,榮獲

大韓民國BK(Brain Korea 21),GSI全額獎學金支援。   著有《一看就會的韓語拼音》(書泉)、《《簡單快樂韓國語1、2》、《韓語超短句》(統一)等韓語學習書十餘本。 【自序】論述他國文化的「客觀的貧乏」與「主觀的膨脹」——以「韓國」為例                                                     壹、大韓民國介紹 一、國名由來以及現狀介紹 二、地理和氣候 三、韓國簡史 四、韓國憲政與政體 五、歷代總統名錄 貳、韓國食、衣文化 一、辣、調味醬,以及泡菜飲食文化 二、餐桌禮儀以及外送發達的國家 三、特色食物介紹 四、

設計感、流行撞色與暴露的韓國流行服裝 五、亞洲批貨新聖地—─東大門一瞥 参、韓國住、行文化 一、租屋介紹、孤單的公寓,以及韓國住屋種種現象 二、富益富貧益貧——首爾火車站之流浪漢居住地 三、四通八達的韓國地鐵以及傲人的仁川機場 四、韓國交通素描:韓國力量最大的阿珠媽、醉漢,誰在韓國騎摩托車啊? 肆、韓國育、樂文化 一、韓國文字的起源—─訓民正音 二、韓語中漢字的愛恨情仇 三、補習狂熱教育風,只為了比登天還難考上的韓國三大名校S.K.Y. 四、盛行的介紹團、相親 五、外貌至上主義的韓國社會 六、比正餐價格還貴的咖啡—─韓國咖啡廳文化 伍、素描韓國社會 一、韓國人無藥可醫的三大絕症:公主病、

王子病以及火病 二、不會喝酒就不用混的韓國酒席文化 三、飲酒、歌、跳舞──韓國人的夜生活 四、韓國人四大傳統節日以及民俗遊戲 陸、韓國文化財:無形文化財以及有形文化財 一、阿里郎介紹 二、四物農樂 三、亂打秀 四、假面以及假面舞 五、韓國建國神話——壇君開國以及《春香傳》介紹 六、韓國貨幣上的人像、圖案 柒、韓國十大世界遺跡介紹 一、昌德宮 二、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 三、慶州歷史區 四、海印寺 五、韓國歷史村落——河回村和良洞村 六、水原華城 七、濟州火山島和熔岩洞 八、宗廟 九、朝鮮王陵 十、石窟庵和佛國寺 附錄 一、韓國全國性假日一覽圖介紹 二、韓國每個月的情人節 三、韓國與世

界大事年表 註釋 參考書目 序   「韓國」,就此小書處理的範圍,是針對「大韓民國」(대한민국, Republic of Korea),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韓」,來進行寫作;有著跟我們一樣的黃皮膚、黑頭髮,身高距離相近,且離臺灣相距不遠,搭上飛機只要兩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的東北亞國家南韓,為什麼,卻讓筆者難以下筆呢?   「韓國,看似近在鄰邊,但卻是離我們最遠的國家」。   難以下筆的原因,首先,就一本近十萬字的「小」書,要寫出韓國整體國家的現象、社會風俗或是民族性等特色,著實是難事,其中困難點首先是在語言上。臺灣精通韓語的專業人士,比起英語、日語等等大宗語言領域的專業人士相較之,的

確偏少了許多,但由於最近全世界颳起了一陣陣的「韓流」,在世界各地學習韓國語的人士有漸漸成長的趨勢,但是質跟量還是無法跟上面筆者提到的大宗語言相比較。當然,這需要時間的,因為要培養國內韓語專業人士不是件易事,但又是不可不為之事。除此之外,更需要的是學有所成的前輩們,提攜後進後學人士之努力。   因此,先就語言上而言,由於國內精通韓語的人不多,所以在國內也好,或是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有關韓國報導,或是在筆者寫作此書籍匯集資料時,經常看到一些極度扭曲的韓國形象的新聞、數據,甚至不知所云的內容出現,而且為數不少,而透過這樣的宣傳內容、大眾傳播,或是刻意的操作,往往會讓人「認為」韓國就是「這

樣」、韓國就是「那樣」,如:「韓國人都認為孔子是他們的」、「韓國人運動都會作弊」,以及「韓國人都會整容」等等這些刻板「印象」(impressions)、「偏見」(prejudice)的出現。   但,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人總是依照著「偏見」而生活著,如我喜歡韓國,我討厭韓國,我愛吃漢堡,我不喜歡吃米飯等等,這種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興趣、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偏見」、「愛好」,不論是誰,難免都會有。   但是,筆者試圖在書中要揭示、也努力的是,有沒有可能從另一個層面,來跟這些我們對於韓國長年累積、慣以為常的「印象」,做出一個對話的可能性?   所以,寫作韓國文化現象的題材,我們面臨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上面提到的「解讀韓文文本的能力」。這一點筆者自赧在韓語教學、認知以及翻譯有些小成就,因此在處理一些我在國內發現到,自覺對於韓國荒謬的報導文字或是數據時,只要稍稍對照一下韓國當地的網頁以及搜尋韓國當地網站資訊,就可以輕易解決其中的荒謬點,而這些不宜之處,筆者在書中多少都有提到,請讀者參考之。   但,千萬不要認為我是幫韓國講話,我只是與我自己長久以來的「韓國」對話。   舉一個親身的例子來說吧,多年前筆者也覺得韓國人總愛說什麼東西都是他們的;但一日,與韓國首爾當地成均館大學(성균관대학교)的學者見面時,我也問起「他們韓國人」真的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的嗎?」在韓國當地,成均館

大學被公認為儒學研究最具公信力、最有成就的學校,若是要推源他們學校的起源,可以推到1398年,即為當時朝鲜王朝,為了王室子弟學習而設立的國立教育機構,而「成均館」的校名出處來自《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由此可知,此校以根深的儒學底子建校。那麼,歷史如此悠久的學校,總應該可以給我一個答案吧?結果,只聽見韓國學者冷冷地回答我說:「我在成均館學習十幾年了,從來沒有在我們自己學校聽到有人講說,孔子是我們韓國人。」   我們眼中的韓國人,是否真的是他們韓國人呢?   當然,讀者們也可反駁說:我就有看過這樣的報導,你怎麼能憑你個人經驗,就肯定韓國人在說孔子是他們自己人這件事上無

罪呢?   我只想點醒、給出另一條看待韓國的可能性。我們從哪裡獲知他們「認為孔子是韓國人」的這個來源?我們真有透過最接近韓國的韓文去認知到這個「新聞」或是「偏見」呢?而這樣的「新聞」在韓國當地,一般的「輿論」又是怎麼說明的呢?   不要認為我是幫韓國講話,我只是和「我們」自己長久以來的「韓國」對話。   而熟悉韓國文字、文獻這一點,讓我不需要再隔一層語言(如英文、中文等等翻譯)來認識韓國;也較能確保文章的可讀性、可性度。以本書的附錄來說,筆者乃就韓國當地書籍文獻,翻譯出韓國歷代史大事,可以全貌地了解,韓國人他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舉一個筆者在文中提到例子來說明,在1952年發生的戰爭,韓

國人稱為:「壬辰倭亂」;在日本人眼中,則稱為:「朝鮮征伐」、「文祿之役」;在中國歷史上,則是稱為:「萬曆援朝之役」。你說哪個才是這個戰爭的真正「面貌」呢?端看所持的立場不同而異之。   因此,為求資料之客觀,筆者在文章內提到的關鍵字,都有列出韓文原文,也方便讀者日後進修,或者是韓文前輩依此挖掘更多精彩的內容、補充來指教之。   繼之,就是此書的選材、選擇寫作主題的內容,也形成一難題,而這可以從書的結構來言說起。   先就書內的「客觀性」(objectivity)而言,此書前面的部分,先是介紹大韓民國的簡史、建國年代、國號由來以及經濟發展現況、數據、憲政與政體現況,還有歷代總統人士,這些確

確實實發生在「歷史」上等等事件作開頭。   但是這樣的數據、人名,也只能說「客觀的貧乏」(unhealthy of objective),因為若是我們陳列出一大堆、一大頁的韓國GDP發展數據、外貿金額等等資料,但沒有進行詮釋的話,這些數字又有何重要性呢?所以,我們在第一部分「客觀」的「大韓民國介紹」,融合韓國當地或是世界各國怎麼看待韓國的事件為例,加以詮釋。   就成書的「主觀性」(subjectivity)而言,在「客觀性」數據之後,「主觀性」的寫作題材、內容的選材也是一件難事,畢竟這本小書,不像是在韓語領域已有成就的諸多前輩們寫作出來的專業書籍,如「韓國近代史」、「韓國歷史」或是「韓國

儒學史」等等分門別類的書籍,所以在選材上,也讓筆者頭疼,因為每個題材、內容,真有心作,一個小題目,三、四十萬字都是免不了的。   但是,秉持著易讀、通俗以及知識普及化為宗旨,此書作為介紹韓國當地現況、民俗的普羅書籍,筆者也只能就自己的「留學生活」為主,以自己的親身「體驗」(experience),甚至參考自己在平日寫作有關於韓國點點滴滴的日記、稿件【1】,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幾大範疇,隨手拈來,以自己在韓國生活中所看所聽所言所思的種種心得加以寫作,如介紹韓國調味料的應用、地鐵上的阿珠媽、韓國當地咖啡文化、公主病以及文學作品《春香傳》等等,看似任意的取材,或者我們對應上方「客觀的貧乏」一語,筆者似

乎以「主觀的膨脹」(expansion of subjective)來著書,甚至可以用此語來評論此書。   但這樣的取材並非沒有經過設計,作為大眾讀物的:《韓國人入門》這本書中,我們介紹韓國當地,是以現今所存的一般(in general)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如:身為韓國人都知道「阿里郎」這首歌曲,其中的歌曲內容是在表達什麼呢?在韓國當地,韓國學生與長輩、老師對談時,為什麼是使用「敬語」(높임말)來對談呢?而這之間又有怎麼樣的文化背景存在呢?……本書介紹這些一般的文化現象給大家認識,當然,其中也包括筆者自己的觀察、所得。   但請讀者們千萬不要以為韓國就如同筆者筆下所形容的「就是這般」,因為,

這些文化都可能改變,我們沒有試圖在這裡對「韓國」這一個國家「他者化」,即是把韓國社會、國家當作一個「靜止化」(static)以及「不會變遷」(undeveloped)的文化實體來看待。簡單的說,就是以一種「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角度來看待他們。   所以,筆者在寫作此書時,時常提醒著自己,迴避著「客觀的貧乏」以及「主觀的膨脹」這兩個原則加以進行寫作。   而此本小書,也希望能為國內對於韓國文化、社會以及思想領域的研究,作出一個拋磚引玉的動作,也希望眾多前輩、或者是後進們,能寫作出更多有關於韓國文化、思想的介紹書籍,以饕讀者。   我常常認為:「下一個世代是亞洲的時代」,在

經過超過兩百多年的西方資本主義影響,或者是更長時間的西方思潮統治的亞洲,在進入21世紀,沉睡中的猛獅——亞洲,漸漸甦醒,今日,身為亞洲的一份子,我也希望讀者能更加了解一下,這個離我們最近,但同時又是最遙遠的東北亞國家——「韓國」。因為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強盛、發展,有很大的因素都是見到他國的優點加以學習之,而不是用一種鎖國、內鬥或者是嘲笑他人的方式存在,而這一點,另外一個鄰國——日本的「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已經給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即使日本在透過改革,給了自己國內、世界一場戰爭,但是,悲劇的戰爭是可以避免的,而國家成長是必須的,那麼,臺灣呢?   最後,僅以《詩經》中〈小雅‧鶴鳴〉一

詩來作為此序之結尾,也希望讀者藉由這樣的一本小書,可以欣賞到他國的優點,「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見之習之仿之,最終融為自己所用,這才是促進我們自己成長、面對真善美世界的最真實存在。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陳慶德 謹敬    2014.10 甲午年秋 於 國立首爾大學冠岳山 壹、    大韓民國介紹一、國名由來以及現狀

介紹在第一章節,我們首先要來介紹韓國的國名由來,以及論述進入21世紀的韓國現況。首先,「韓民族」在朝鮮半島上的歷史上建立了許多國家,所以在1919年「大韓民國」此國名出現前,位居在朝鮮半島的國名也是多樣化。中國史書《尚書大傳》,最早記載商周時代的箕子移民到朝鮮方國,同時也是最早提及朝鮮的文獻。據推斷大約在公元前 900年左右,出現在朝鮮半島的第一個國家為「朝鮮」,而這時代也常被稱為古朝鮮時代(고조선시대)。之後,古朝鮮滅亡,朝鮮半島南部成立了許多小國,這些小國中,有勢力的國家是:「馬韓」(마한)、「辰韓」(진한)和「弁辰」(변한),合稱「三韓」(삼한)。之後的高麗(고려)、朝鮮(조선)時代的名

字,基本上是繼承了高句麗(고구려)和朝鮮,而朝鮮末期的大韓帝國(대한제국)的名字,則是來自於三韓。大韓民國臨時政府(대한민국 임시정부),繼承大韓帝國的名字,把國號定為「大韓民國」(대한민국),英文翻譯為:「Republic of Korea」,也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韓國」、「南韓」。而之後我們也會詳細地介紹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朝代歷史以及事件。而大韓民國的「大韓」一詞解釋,是來自我們之前提到的三韓國名。而且是在1897年高宗皇帝時,首次言及「大韓帝國」這詞;之後,在1919年上海臨時政府,則是第一次使用「大韓民國」這個國名;最後在1948年7月韓國的制憲國會確立此一國號。而現今大韓民國憲法則明示

,大韓民國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國家。我們就「大韓」字面上解,首先,「韓」有表示「大」或是「偉大」的意思,而寓含這樣意思的「韓」字,出現在韓國歷史上,新羅時期國王稱號為「馬力乾」(마립간)或者是「漢罷」(한밭, 現今大田以前的舊稱呼)等單詞中,而也有一部分的學者認為,同屬於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和土耳其語中表示「王」的多與韓國語單詞「瞰」(칸)有關。而用漢語標示的話,分別有「韓」(한)、「幹」(간)、「刊」(간)、「干」(간)以及「漢」(한)等字。且,「韓」的本意又有是「井的欄杆」(우물의 난간)的意思,如同「王」一般,圈出自己的領土、勢力範圍的意思。

探討通訊隱私範圍之變遷-以美國、德國和台灣法規為例

為了解決民主共和國國家的問題,作者呂雅文 這樣論述:

通訊科技進展的速度銳不可當,人們為了追求方便和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擴大了應用科技的範圍,依賴科技的情形也逐漸增加。然而,通訊科技越來越精良的同時,卻引發了一些矛盾與衝突,就是一方面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資訊,另一方面個人不欲為人所知的隱私也輕易地外洩。這兩種利益經常發生衝突,主因是人們在使用通訊科技時,各自處於不同立場且抱著不同目的,這種歧異也突顯出通訊隱私範圍亟待釐清。 不管是公眾人物還是市井小民,在科技進步的今日,人人都暴露在遭竊聽或監聽的危險之中。從美國的「水門案」和柯林頓性醜聞案、兩德統一前東德的國安部無孔不入監視,到台灣的駱志豪洩密案和民國八十九年總統大選前夕政治人物

疑遭竊聽等事件,都可看出落實執法利益和維護通訊隱私的兩難。 加上全球近年來都受到恐怖主義和犯罪猖獗的威脅,立法者採行通訊監察科技所面臨的難題是,如何保障個人通訊隱私免受不當侵害,又能讓執法工作順利進行。為了解決通訊隱私引發的許多問題,有必要透過法規的規範和探討,確保人民通訊隱私能獲得充分保障,並兼顧資訊公開的需求以及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的維護。 本文以比較的觀點,選擇美國、德國和台灣為研究對象相互參照,從隱私相關文獻著手了解通訊隱私內涵。學說上對隱私的爭議雖無定論,文獻上也找不到通訊隱私本身的理論,探究通訊隱私問題時只好從隱私相關理論著手,分別以資訊類型、

主張保障通訊隱私者(被監聽人)、主張限制通訊隱私者(監聽人)的角度著手,援引「領域理論」、「資訊自決理論」和「監控理論」解釋,希望能回答以下問題: 一、 美國、德國和台灣的隱私概念為何? 二、 美國、德國和台灣如何規範通訊隱私的範圍? 全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當前通訊科技進步引發通訊隱私的爭議-即隱私需求與社會秩序的兩難,兼論國家立法考量通訊隱私範圍的必要性。第二章探討通訊隱私利益與其他利益衝突,以隱私重要價值、監控理論和領域理論闡釋。第三章說明隱私概念如何形成以及隱私法規的建立與發展,從美國、德國和台灣的隱私概念與相關法規著

手,論述隱私法規的範圍。第四章是歸納上述國家在法規中界定通訊隱私範圍的情形並探討實證案例。第五章是結論與未來展望,論述界定通訊隱私法規範圍彰顯出的價值,可能遭到何種新的挑戰以及未來走向。 透過文獻探討的目的,是希望了解歷史與通訊科技演進,使得法律對隱私權的保障範圍如何產生變化,這些變化在不同法學與文化社會背景的國家又是如何因應。而在比較之後發現,各國依據本身需求造成法規上有不同的通訊隱私範圍,但各國在制訂法規時皆配合領域理論劃分資訊類型、考慮被監聽人方面的「資訊自決理論」和監聽人方面的「監控理論」兩種觀察角度,且試圖透過法規協助解決通訊隱私爭議的目的並無二致。

通訊隱私在三國都受到承認與相當的重視,直接或間接在憲法中規範通訊隱私,但受到通訊科技影響,通訊隱私範圍不斷調整,各國也從不同方向努力因應,反映在法規上的共通點則是越來越清楚界定通訊隱私的範圍,某方面擴張了通訊隱私範圍,某方面限制了通訊隱私範圍。套用領域理論的觀點分析,公、私領域是相對的概念,可能因外在科技和社會環境而有所改變,重新挑戰過去對於領域劃分的界定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