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氣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水蒸氣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原大學化學系寫的 普通化學實驗(十三版) 和黃翔的 空調工程(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問一個化學 - 考試板 | Dcard也說明:問題來了,我仔細想覺得有點疑惑1. 題目沒說是1atm,我怎麼知道100度的水飽和蒸氣壓是1atm?所以我之前算的氧壓力大於1atm該怎麼處理? 2. 為什麼我可以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立圖書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張世杰所指導 徐曼薰的 以Arduino熱消散探針系統探討大農大富平地森林樹液流 (2020),提出水蒸氣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蒸散作用、樹液流、平地人造林、熱消散法、遲滯現象、Arduino。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冷凍空調與能源系 吳友烈所指導 李哲銓的 外氣對於氯化鋰溶液除濕與再生影響之研究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液態除濕、氯化鋰、外氣含濕量、除濕風量、除濕溫度、再生溫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蒸氣壓的解答。

最後網站沸點,外壓和飽和蒸氣壓的關係 - 人人焦點則補充:蒸氣壓 的單位:Pa、kPa2.純液體的蒸氣壓以水爲例說明:一定溫度下,蒸發與凝結速率相等,氣相和液相達到動態平衡時,密閉空間蒸汽的含量和壓力保持一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蒸氣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普通化學實驗(十三版)

為了解決水蒸氣壓的問題,作者中原大學化學系 這樣論述:

水蒸氣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阿魚很常收到粉絲的私訊,尤其是以下這些族群
剛開始接觸料理的媽媽、人妻、新手
而他們最常問我的就是
✔想做菜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有沒有一看就會的食譜
✔最好不用備料一大堆,簡單炒也好吃的

有的,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嘛~
我個人就覺得這道 #培根炒高麗菜 相當符合需求
全部也只需要三樣材料
✔培根 ✔高麗菜 ✔蒜末
而且不用五分鐘就可以端上桌,一家大小都能吃
湯汁還很下飯!!
這道菜可說是相當的安逸~新手必學啊~

⋯⋯⋯⋯⋯⋯⋯⋯⋯⋯⋯⋯⋯
✏️【材料如下】
培根 ...4-6條
高麗菜 ...適量
其他 ...鹽巴、蒜末、黑胡椒

🍳【培根炒高麗菜的做法如下】
❶ 培根切成小塊,鍋內不放油,培根下鍋煎至恰恰。
❷ 加入蒜末炒出香氣後,加入高麗菜翻炒,加入大約兩湯匙的開水,蓋上鍋蓋,等到水蒸氣上來後再開蓋,加入適量的鹽巴及黑胡椒拌炒後即可上桌。
/
⋯⋯⋯⋯⋯⋯⋯⋯⋯⋯⋯⋯⋯

▼頻道訂閱/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
https://reurl.cc/MZEaEL​

▼阿魚出沒地
» Instagram:https://reurl.cc/jq0N0D​
» Facebook:https://reurl.cc/Dv5R5j​
» Blog:https://reurl.cc/jq0Nnp​
» 阿魚師和酒窩姊の生活社:https://pse.is/SQSS7​

▼歡迎合作 (食譜,體驗,分享) 請洽窗口Sunny
» Line ID:sunny.inline
» E-mail:[email protected]

/
⋯⋯⋯⋯⋯⋯⋯⋯⋯⋯⋯⋯⋯
我是阿魚,不要叫我阿魚師,壓力太大
從不進廚房到天天下廚,完全靠自學一路走到現在
就是一種「做中學,學中做」的概念
如果你也一度覺得料理很難
那就看看我的影片吧

料理影片中的內容全都是自學
做法不一定正統,是屬於自己的一套料理方式
不喜勿戰,做出來好吃&有人愛吃就好❤️

以Arduino熱消散探針系統探討大農大富平地森林樹液流

為了解決水蒸氣壓的問題,作者徐曼薰 這樣論述:

政府2002年起造林政策的推行,使許多廢棄的耕地與農田轉變為造林地。其中,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周圍有許多以務農為主的聚落,是一個與人類社會為鄰的森林。平地森林造林後,對原有以農業為主的區域水文收支有何影響,是一個在學術與實務上的重要問題。本研究於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17日,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3種常見的闊葉樹—樟樹、光臘樹及台灣櫸共15棵樣樹為對象,測量樣樹的樹液流,以初步探討樹木的蒸散作用及其控制因子。樹液流的研究是使用Granier所提出的熱消散法,以本研究自製的樹液流熱消散系統,包括探針感應器與Arduino資料紀錄器,進行六個月的連續量測。研究結果顯示,

樟樹、光臘樹與台灣櫸的樹液流速分別介於0-216、0-344和0-139 cm3 m-2 s-1,且樹液流速與樹種及胸高直徑不具相關性。樹液流速與環境因子的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樹液流速與大氣溫度、淨輻射量、飽和水蒸氣壓差與風速呈正相關;樹液流速與相對溼度則呈負相關。進一步的冗餘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結果則顯示,樹液流速的主要環境控制因子依序為飽和水蒸氣壓差、淨輻射量和相對溼度。本研究以Penman-Monteith 估算潛勢蒸發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並與實際量測的樹液流速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樟樹與光臘樹的樹液流速隨著PET

上升而線性上升,台灣櫸的樹液流速則在達到一個PET閥值後趨緩上升。此結果暗示著,樟樹及光臘樹較台灣櫸能承受更高的水分散失逆境。樹液流速的晝夜變化具遲滯現象,亦即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上午的樹液流速與下午的樹液流速具有差異。樹液流速與VPD及大氣溫度為順時鐘遲滯軌跡,即上午的樹液流速高於下午的樹液流速;樹液流速與淨輻射量為逆時鐘遲滯軌跡,即下午的樹液流速高於上午的樹液流速。而以能綜合代表環境蒸發需求的PET與樹液流速進行遲滯分析,結果則為逆時鐘遲滯軌跡,說明樹液流速的遲滯現象不僅受環境因子,也受非環境因子影響。藉由計算遲滯軌跡內的面積,量化每日遲滯現象的程度,結果顯示6月至12月的遲滯現象程度減緩

,且樹木的每日最大樹液流速與遲滯現象程度皆具正相關,其中以光臘樹的相關係數最高。本研究量測的樹液流速範圍,是介於先前文獻所量測的數值範圍內。然而,本研究的樹液流速計算公式,皆是使用Granier提出的經驗公式,尚未進行樹種間的樹液流速公式校正。近年許多研究指出,Granier公式並不適用於某些樹種,因此此部分為本研究的量測不確定性,若可以進一步的進行公式校正,是有助於本研究獲得更準確的樹液流速資料。依據本研究的PET分析結果,顯示3個樹種的樹液流速反應具有差異,然而本研究無法驗證,樹液流速與非環境因子之間的關係。若能再進一步的量測樹種間的氣孔導度、木質部的導水率、水勢及樹幹的儲存水能力,將有助

於釐清此差異。

空調工程(第3版)

為了解決水蒸氣壓的問題,作者黃翔 這樣論述:

本書以空調的基本原理、空調設備、空調系統及空調應用為主線,緊密圍繞空調“工程”的知識內涵,系統介紹了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空氣處理及設備,空調系統,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系統,空調水系統,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空調系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黃翔,男,1962年7月生,研究生學歷。西安工程大學(原西北紡織工學院)副校長,二級教授,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帶頭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三五人才”。我國蒸發冷卻空調技術領域學科技術帶頭人。 1982年7月畢業於黑龍江商學院(現哈

爾濱商業大學)製冷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3年3月獲西北紡織工學院(現西安工程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紡織空調除塵學科方向)工學碩士學位。 1982年8月1986年6月在商業部設計院(現國內貿易工程設計研究院)從事製冷空調設計。 1986年6月至今在西安工程入學任教,為該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監(原供熱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講授“空氣調節”課程30餘年。 序 序二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學習要點 1.1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概況 1.1.1空氣調節技術簡史 1.1.2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趨勢 1.2空氣調節的

定義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2.1空氣調節的定義 1.2.2空氣調節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3空調系統的類型及組成 1.3.1空調系統的類型 1.3.2空氣調節系統的組成 1.4空氣調節的應用 1.4.1空氣調節技術在工藝性空調方面的應用 1.4.2空氣調節技術在舒適性空調方面的應用 1.4.3空氣調節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 學習要點 2.1濕空氣的組成和狀態參數 2.1.1濕空氣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2.1.2濕空氣的狀態參數 2.2濕空氣的焓濕圖 2.2.1焓濕圖的構

成及繪製原理 2.2.2露點溫度和濕球溫度 2.2.3焓濕圖的應用 2.3濕空氣狀態參數的計算方法 2.4其他類型的焓濕圖 2.4.1SI單位制(hx)焓濕圖 2.4.2動態焓濕圖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 學習要點 3.1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 3.1.1室內空氣計算參數 3.1.2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3.2得熱量與冷負荷的關係 3.3圍護結構負荷計算方法 3.3.1穩態計算法 3.3.2採用積分變換求解圍護結構負荷的不穩定計算方法 3.3.3採用模擬分析軟件計算法 3.4空調區

冷負荷的計算 3.4.1冷負荷係數法計算冷負荷 3.4.2諧波反應法計算冷負荷 3.4.3空調總冷負荷的確定 3.5空調區熱負荷的計算 3.6冷(熱)負荷的簡化算法 3.6.1簡約計算法 3.6.2估算法 3.7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1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變化過程 3.7.2夏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3冬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8新風量的確定和風量平衡 3.8.1單個房間空調系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2多房間空調系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3全年新風量變化時空調系統風量平衡關係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空氣處理及設備 學習要點 4.1空氣熱濕處理原理 4.1.1直接接觸式熱濕處理原理 4.1.2間接接觸式(表面式)熱濕處理原理 4.2空氣淨化處理原理 4.2.1除塵式淨化處理原理 4.2.2除氣式淨化處理原理 4.3空氣的熱濕處理過程 4.3.1噴水室的處理過程 4.3.2表面式換熱器的處理過程 4.3.3空氣加濕器的處理過程 4.3.4吸濕劑的處理過程 4.3.5空氣蒸發冷卻器的處理過程 4.3.6空氣處理的各種途徑 4.4空氣熱濕處理設備 4.4.1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類型

4.4.2噴水室 4.4.3表面式換熱器 4.4.4空氣加濕器 4.4.5除濕機 4.4.6空氣蒸發冷卻器 4.4.7空調排風熱回收裝置 4.5空氣的淨化處理設備 4.5.1空氣淨化處理設備的類型 4.5.2除塵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4.5.3除氣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空調系統(1) 學習要點 5.1空調系統的分類 5.2全空氣系統 5.2.1一次回風式系統 5.2.2二次回風式系統 5.2.3直流式系統 5.2.4全空氣系統的劃分原則和分區處理 5.2.5全空氣系統設計中的

幾個問題 5.2.6全空氣系統的空氣處理機組 5.3水—空氣系統(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 5.4分散式系統 5.4.1分散式系統的分類 5.4.2常用的局部空調機組 5.4.3單元式空調機 5.4.4空調機組的性能和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空調系統(2) 學習要點 6.1變風量(VAV)空調系統 6.1.1VAV系統的分類 6.1.2VAV末端裝置(變風量箱) 6.1.3VAV系統的組成與形式 6.1.4VAV系統的特點 6.1.5VAV系統設計 6.1.6VAV系統與其他常用集中冷熱源舒適性空調系

統比較 6.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 6.2.1輻射板的分類 6.2.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組成與形式 6.2.3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特點 6.24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設計 6.2.5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與常規變風量系統的能耗和運行費比較 6.3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系統 6.3.1多聯機系統的分類 6.3.2多聯機系統的特點 6.3.3多聯機系統的設計 6.3.4多聯機系統與常規系統比較 6.4戶式集中空調系統 6.4.1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類型和特點 6.4.2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常見的形式 6.4.3戶式集中空調系統

的設計 6.4.4幾種常用戶式集中空調機組的比較 6.5熱泵空調系統 6.5.1空氣源熱泵(ASHP)空調系統 6.5.2水源熱泵(WSHP)空調系統 6.6蓄冷(熱)空調系統 6.6.1蓄冷系統的分類 6.6.2水蓄冷空調系統 6.6.3冰蓄冷空調系統 6.6.4蓄熱空調系統 6.7低溫送風空調系統 6.7.1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分類 6.7.2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構成 6.7.3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特點及適用條件 6.7.4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設計 6.8淨化空調系統 6.8.1淨化空調系統與一般空調系統的區別 6.8.2淨化空調

系統的分類比較 6.9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 6.10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6.10.2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系統 學習要點 7.1空調區的氣流分佈方式 7.1.1頂(上)部送風系統 7.1.2置換通風系統 7.1.3工位與環境相結合的調節系統 7.1.4地板下送風系統 7.2空調送風口、回風口的類型及應用場合 7.2.1百葉風口 7.2.2散流器 7.2.3噴射式送風口 7.2.4旋流送風口 7.2.5射流消聲風口

7.2.6置換通風器 7.2.7TAC送風口 7.2.8UFAD送風口 7.2.9回風口 7.3空調區氣流組織的計算及氣流性能評價 7.3.1側面送風的計算 7.3.2散流器送風的計算 7.3.3噴口送風的計算 7.3.4空調區氣流性能的評價 7.4空調風管系統的設計 7.4.1風管的分類 7.4.2通風管道配件 7.4.3風量調節閥和定風量調節器 7.4.4風機與風管的連接 7.4.5風管測定孔和檢查孔 7.4.6空調系統風管內的壓力分佈 7.4.7空調系統風管內的空氣流速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空調水系統 學習要點 8.1空調冷熱水系統的形式 8.1.1開式循環系統和閉式循環系統 8.1.2兩管制、四管制及分區兩管制水系統 8.1.3同程式與異程式系統 8.1.4定流量與變流量系統 8.1.5一級泵系統與二級泵系統 8.2空調水系統的分區及定壓 8.2.1空調水系統的分區 8.2.2空調水系統的定壓 8.3空調冷熱水系統的設計 8.3.1冷熱水循環泵的配置 8.3.2循環泵的流量、揚程及水泵的選型 8.3.3冷水機組與冷水泵之間的連接 8.3.4空調水系統的補水、排氣、洩水及除污 8.3.5空調水管的坡度和伸縮 8

.3.6空調水系統的附屬設備 8.4空調冷卻水系統 8.4.1冷卻塔的設置 8.4.2冷卻水系統的形式 8.4.3冷卻水系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8.5空調水系統的水力計算 8.6空調冷凝水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 學習要點 9.1室內熱濕負荷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1.1室內餘熱量變化、餘濕量不變時的運行調節 9.1.2室內餘熱量、餘濕量均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室外空氣狀態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1一次回風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2.2二次回風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3

風機盤管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 9.3.1風機盤管機組的調節 9.3.2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4空調系統的測試與調整 9.4.1空調系統的調試程序 9.4.2風量的測量與調整 9.4.3空氣處理設備的測試 9.4.4房間內空氣參數的測量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空調系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 學習要點 10.1空調系統的節能 10.1.1空調能耗的評價標準 10.1.2空調系統全年(或季節)能耗的確定 10.1.3空調設備及系統的節能 10.2空調檢測與監控 10.2.1空調檢測與監控的內容、應用原則

及分類 10.2.2空調系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3冷熱源及空調水系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4集中空調的集散控制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學習要點 11.1高層建築的空調工程 11.1.1高層旅館建築空調 11.1.2高層辦公樓空調 11.2大空間民用建築空調工程 11.2.1影劇院空調 11.2.2體育館空調 11.3商業建築和娛樂設施的空調工程 11.3.1商場空調 11.3.2餐飲設施空調 11.3.3健身、娛樂設施空調 11.4工業建築的空調工程 11.4.1恆溫恆濕

室空調 11.4.2計算機房空調 11.5淨化空調工程 11.5.1工業潔淨室 11.5.2醫院潔淨手術室 11.5.3淨化空調工程實例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濕空氣的密度、水蒸氣壓力、含濕量和比焓 附錄2 濕空氣焓濕圖 附錄3 歐美式焓濕圖 附錄4 設計用室外計算參數 附錄5 外牆的構造類型 附錄6 屋頂的構造類型 附錄7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外牆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8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屋頂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9 Ⅰ—Ⅳ型構造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0 單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

1 雙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2 玻璃窗的傳熱係數修正值Cw 附錄13 玻璃窗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14 不同結構玻璃窗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5 玻璃窗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6 夏季各緯度帶的日射得熱因數最大值DJ,max 附錄17 窗玻璃的遮陽係數值Cs 附錄18 窗內遮陽設施的遮陽係數值ci 附錄19 窗的有效面積係數值ca 附錄20 北區(北緯27°30’以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1 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2 南區(北緯27°30’以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3 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

荷係數 附錄24 有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5 無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6 照明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7 人體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2012年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新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 專業和“城市燃氣供應”專業進行調整、拓寬而組建的新專業。專業的調整不是簡單的名稱的變化,而是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以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賦予了這個專業新的內涵和新的元素,創造健康、舒適、安全、方便的人居環境是21世紀本專業的重要任務。同時,節約能源、保

護環境是這個專業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因而它們和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總是密切相關,不可忽視。   作為一個新專業的組建及其內涵的定位,它首先是由社會需求所決定,也是和社會經濟狀況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關的。中國大陸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大規模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本專業人才,專業的發展和重新定位必然導致培養目標的調整和整個課程體系的改革。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富有創新能力”,符合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要求,並能與國際接軌的多規格的專業人才,是本專業教學改革的目的。   機械工業出版社本著為教學服務,為國家建設事業培養專業

技術人才,特別是為培養工程應用型和技術管理型人才做貢獻的思想,積極探索本專業調整和過渡期的教材建設,組織有關院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副教授主編了這套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 這套系列教材的編寫以“概念準確、基礎紮實、突出應用、淡化過程” 為基本原則,突出特點是既照顧學科體系的完整,保證學生有堅實的數理科學基礎,又重視工程教育,加強工程實踐的訓練環節,培養學生正確判斷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以滿足21世紀中國大陸建設事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   我深信,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將對中國大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

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產生積極的作用,會為中國大陸建設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陳在康“空氣調節”是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目前設有該專業的院校多達百餘所,所培養的學生數量也急劇增加。但可供選擇的專業教材為數甚少,故本教材的出版可為本專業課程教材提供多一種選擇。   空氣調節技術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人們為滿足生產(工藝) 和生活需求(舒適和健康),綜合了多種學科理論(如傳熱學、工程熱力學、衛生學、機械和控制技術等)和實踐所建立起來的一門應用科學。為此,本教材在解釋學科基本原理時緊密地與這些學科相聯繫,從而有助於學生對專

業基礎理論課程的靈活運用。   隨著21世紀地球環境時代的到來,人們因對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社會的追求而對地球環境問題空前關注,因而空氣調節的職責不能僅停留在對室內空間環境的關注上,必須充分注意空調技術的用能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例如,溫室氣體CO2 的排放、臭氧層的破壞、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而要求我們對能源的有效利用、對資源的節約等意識在學科中應予以重視。本教材在氣象參數和圍護結構的選用依據、空調負荷的正確計算、末端設備容量的合理確定、系統方式的優化選擇、冷熱源設備的恰當配置等有關章節中盡量體現了這種觀念。尤其是在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內容上,著重關注了這些相關手段(如熱回收設備、蒸發冷

卻設備等)。   本教材結合中國大陸大量工程實踐,對集中式空調裝置的水系統設計做了全面介紹,這對降低空調裝置的輸送能耗、提高整體能效有良好的指導作用。   自中國大陸20世紀80年代執行開放政策以來,國外大量的新產品、新系統、新技術湧入中國大陸,通過中國大陸技術人員的大量實踐和消化吸收,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大陸技術的進步。本教材在空調系統的有關章節中對變風量系統、變冷劑流量系統、輻射供冷(熱)、低溫送風等技術均做了必要的闡述,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教材的時代特徵。   空氣調節是一門動態科學,其設計、安裝、調節和運行都應隨著室外氣候、室內負荷、人的生活行為而變動。此外,中國大陸幅

員廣闊,氣候和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狀況均有相當的差別,空調技術的應用應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本教材在傳授空調基本技術時,始終體現了這一思路,編者的用心是值得稱道的。   本教材從實踐出發,加強了對空調系統的測試調整、運行管理以及節能控制與檢測的內容,這在其他教材中尚不多見。此外,還編寫了各種類型空調工程的應用實例,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強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本教材的出版對本專業教材建設是一大貢獻,編者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本人對編者取得的成果表示衷心的祝賀。

外氣對於氯化鋰溶液除濕與再生影響之研究探討

為了解決水蒸氣壓的問題,作者李哲銓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吸收能力佳的氯化鋰除濕乾燥劑,作為液態除濕之溶液,並在除濕溶液溫度、除濕風量、外氣含濕量等幾個可變因子下,探討除濕能力理想參數組合,並在理想參數組合下,搭配EES模擬方式,計算出再生能力最佳組合,最後以實驗方式驗證模擬結果。根據第一組至第十四組實驗數據,分析出當外氣含濕量較高時,在相同除濕風量情況下,除濕溶液可吸收較多的水份,其除濕能力會高於其他含濕量少的組別,且降低除濕溫度後,會增加溶液與空氣的水蒸氣表面壓差,使得除濕能力增加;此外將除濕風量提高後,其單位時間處理的水份較多,除濕能力因而高於其他低風量組別;而再生部份,當外氣含濕量高時,則不利於再生,因本身外氣的水蒸氣表面壓力較高

的情況下,導至空氣與再生溶液之間的水蒸氣表面壓差小,因此需提高再生溶液溫度,進而提高水蒸氣表面壓差;另外實驗結果發現當相同外氣含濕量時,再生溫度在50℃時,溶液與空氣的水蒸氣壓差較小,因此再生能力也較差,故需將溶液加熱到60℃,才會有較大再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