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工業革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法國工業革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中靖浩寫的 名畫與經濟的雙重奏:從義大利文藝復興到20世紀的墨西哥 和李明清,施柱甫,徐能振,楊書瑩,盧榮錦,顏文俊的 圖解小麥製粉與麵食加工實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 - Carousell也說明:後半則立論於法治,談宗教如何西方發展出法治獨立的運作模式;以及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可問責政府在歐洲的發展。 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和五南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洪藤月所指導 謝喻如的 由《娜娜》敘事手法看左拉的象徵寓意 (2017),提出法國工業革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埃米爾·左拉、《盧貢家族》、《娜娜》、象徵寓意、敘事手法。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黃雪霞所指導 傅思台的 金錢與莫泊桑中短篇小說 (2014),提出因為有 中產階級、意符、意旨、社會階級、結構主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國工業革命的解答。

最後網站34 題3 分(A)顯示法國感謝美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援助- 一 ...則補充:應,其中遭受社會主義學者嚴厲批判的是? (A)環境汙染問題(B)貧富懸殊問題. (C)民主改革問題(D)民族融合問題. 4、工業革命的浪潮輾轉來到亞洲地區,請問中國最早展開西. 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國工業革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名畫與經濟的雙重奏:從義大利文藝復興到20世紀的墨西哥

為了解決法國工業革命的問題,作者田中靖浩 這樣論述:

  ★長踞日本Amazon美術類書籍排行榜超過700天的暢銷好書   ★日本Amazon榮獲4.3顆星高評價   ★在日本已熱賣超過10萬冊     ◇宗教畫是中世紀的PPT?   ◇文藝復興是義大利從黑死病和經濟危機中的重生!?   ◇「布面油畫」是如何變成繪畫界的標準?   ◇雷諾瓦是freelance界的生存高手!?     從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到荷蘭、法國、英國、美國,   達文西、林布蘭特、魯本斯、莫內、雷諾瓦、泰納……   陸續登場!   看人氣會計師如何解讀世界名畫,   透過名畫講述歷史,   還有隱藏在名畫背後的經濟重生故事。     這本書是一趟激發勇氣的名畫之旅!

作者田中靖浩化身導覽員,規劃了一個虛擬的紙上美術館之旅,向讀者介紹以歐洲為首的世界名畫,以及這些繪畫背後的經濟史。這個行程包含了7個展間,講述義大利、法蘭德斯、荷蘭、法國、英國、和美國、墨西哥的繪畫故事。本書的特色是結合繪畫與經濟一併解說,在學習繪畫歷史的同時,也能輕鬆愉快地學習經濟的歷史。     這也是一部激勵人心的療癒之作!作者在2020年撰寫本書,當時世界各國正因為新冠病毒的疫情而焦頭爛額,經濟停滯,人民恐慌。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歷經過無數次的疫病、貧困、飢荒和災難,但是人們並沒有被打敗,反而是運用智慧和才能帶動經濟發展,克服了種種困難。作者希望透過這些名畫背後的故事,以及畫家的生命態

度,鼓舞人們。     這本書引領我們從不同角度觀看名畫,流暢的文字讓人享受輕鬆愉悅的閱讀,是透過名畫學習世界史的入門好書。   田中靖浩是一位廣受各界歡迎的人氣會計師,經常到處演講。他用愛與熱情,在本書中盡情地解說繪畫與經濟的關係。   讀者們千萬不要錯過隱藏在名畫之中有關經濟重生的啟示!

法國工業革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由《娜娜》敘事手法看左拉的象徵寓意

為了解決法國工業革命的問題,作者謝喻如 這樣論述:

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的提倡者,受到孔德實證主義、遺傳學以及克洛德.貝爾納的實驗醫學研究導論影響,提倡平時必須細緻觀察生活,大量蒐集資料,以科學及遺傳學的角度寫作,使作品更加貼近真實。《娜娜》是一篇典型的自然主義文學,文中對於人物之病態心理及文化與道德淪喪環境的描寫十分詳盡,讓第二帝國時期腐敗中的上流社會與底層小人物的生活情況躍然紙上。法國由君主專制邁向民主政體,自法國大革命開始,到第五共和建立(1789-1958) ,整整花了169年,過程中君主制度曾經多次死灰復燃,最終隨著第二帝國的崩潰而煙消雲散。君主制度即使帶來最後的輝煌,終究無法阻止民主改革前進的腳步。第二帝國(1852

-1870)存在時間十分短暫,這段時期,法國工業革命終於完成,在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貴族與資產階級不知節制的揮霍,與平民每天掙扎求生存的情況,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時期的貴族歷經大革命的洗禮,已不如傳統貴族手握重權,大部分沉湎於舊時代的光榮,生活依然揮霍無度、講究排場,最後陷進入不敷出的窘境而逐漸式微。 由於各種社會問題在欣欣向榮的表象下不減反增,自然主義文學家左拉為此寫了一部長篇巨著:《盧貢家族》(Les Rougon-Macquart),乃是繼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 《人間喜劇》(La Comédie humaine)後,所發表的一系列長篇小

說,時間跨度幾乎包含整個第二帝國時期,細緻呈現各種社會面相,研究遺傳與環境對人物性格所造成的影響。「左拉描述荒淫無度的第二帝國,他深信:治療惡性潰爛的最好辦法,是用燒紅的烙鐵來烙燒患處 。」 《盧貢家族》中的《娜娜》則是透過一名妓女,將淫糜之風吹遍整個巴黎,揭露浮華外表下黑暗腐爛的事實,並藉由娜娜影射第二帝國終將覆滅的命運,點出腐敗的上層社會與第二帝國衰落之間緊密的關係。「左拉用冷酷的方式論述輕歌劇式隱藏的輕浮風俗,沒有小丑,也沒有說教者,若用合乎左拉時代的描述,就是只有從社會學家與「解剖學家」的角度來處理 。」由於題材敏感,《娜娜》一出版,便受到來自各方的批評,其中也有讚賞之聲,于斯曼( H

uysmans )在給左拉的信中提到:「這絕對是一本時至今日最卓越、最新穎的小說 。」,福樓拜 ( Flaubert ) 說:「我昨天直到晚上11點半才看完《娜娜》,整夜無法入眠,依然處於驚愕之中。如果一定要標出我在書中所找到的大量罕見事物,那麼每一頁都會有註釋!每個人物性格都具有令人驚奇的真實,每個字都豐富自然;最後娜娜的死,帶著米開朗基羅般的藝術!是一本異乎尋常的書,好書 !」「《娜娜》變成傳說,不停的呈現真實 。」然而,左拉如何將娜娜的人生與第二帝國終將覆滅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如何點出腐敗的上層社會與第二帝國衰落之間緊密的關係? 為了深究小說情節並探討其背後隱藏的涵義,我們將藉由傑哈.熱

奈特 ( Gérard Genette )主張的敘事理論,依照敘事理論所提出的六種敘事者功能,來重點分析《娜娜》中的敘事者。同時,符號學家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在《S/Z》中提出的五種符碼,將幫助我們建立論文的架構,並且有條理地進行象徵手法的分析。 首先根據傑哈‧熱奈特的敘事理論,我們可知敘事者有六種功能,分別是敘事功能( la fonction narrative )、組織功能( la fonction de régie )、溝通功能( la fonction de communication )、見證功能( la fonction testimoniale )、意

識形態功能( la fonction idéologique )、教導訓誨功能( la fonction pédagogique )等。《娜娜》是一本第三人稱小說,依照左拉的敘述方式,讀者可以輕易判斷出文本裡有一個全知的敘事者( le narrateur omniscient ),依照上述理論,我們初步發現《娜娜》中全知的敘事者「敘事功能」極為明顯。經由分析小說敘事資料後,筆者發現文本中隱藏著另一位敘事者:福什里( Fauchery ),他在小說中的行為明顯且強烈的與四種敘事者功能吻合:第一,組織功能:他將娜娜的經歷濃縮,寫成一篇名為《金色蒼蠅》( La mouche d’or )的文章,刊登

在費加洛報( Le Figaro )上,形成故事中的故事。第二,溝通功能:他透過報紙上所發表的評論以及替遊藝院寫劇本,與讀者和觀眾進行溝通。第三,見證功能:他出席繆法伯爵家定期於星期二舉行的沙龍聚會,在其中,他觀察客廳裡分別被繆法伯爵、繆法伯爵夫人、德.舒阿侯爵以及老繆法伯爵夫人所召聚的各式各樣座上嘉賓,覺得巴黎上流社會是一個奇怪的世界,最古板的客廳也會高朋滿座,於是,他想將這方面的題材寫成一篇文章,連題目都已經想好了,叫做「薩比娜伯爵夫人的客廳」。第四,意識形態功能:他在費加洛報上發表文章,以金色蒼蠅形容娜娜,一方面讚揚她迷倒眾生的豐滿肉體,一方面指出娜娜如同蒼蠅一般,攜帶病菌並帶來腐敗。如

此一來,我們認為,除了主角娜娜與繆法伯爵外,擁有四種敘事者功能的福什里角色在文本中愈顯重要,值得進一步加以分析。 再者,經過多次閱讀《娜娜》文本之後,筆者既已發現作者在《娜娜》文本裡大量使用象徵手法,因此,我們將藉由符號學角度切入解析。我們從參考資料中發現,許多國內學者、譯者,對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在《S/Z》中提出的五種符碼,闡釋符碼( le code herméneutique )、佈局符碼( le code proaïrétique )、意涵符碼( le code sémantique )、象徵符碼( le code symbolique )及文化符碼( le code cultur

el ),不僅各有其專屬的翻譯與解釋,也已經進行過深入且廣泛的研究,並且運用在各人論文著作裡,由此可見,符號學對於現代學者、譯者有很大的影響力,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已經形成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派。我們將捨去其中的闡釋符碼與文化符碼,原因是根據我們的了解,闡釋符碼在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專書《S/Z》中,他針對巴爾札克( Balzac )所著的短篇小說《薩拉辛》( Sarrasine )進行了一系列的懸疑與謎語主題分析。既然如此,闡釋符碼應偏重於懸疑與謎語的一系列分析。然而我們發現《娜娜》小說中懸疑與謎語的元素,幾乎可以被我們忽略,因為妓女娜娜的人物意義絕對大於懸疑與謎語,而且娜娜的象徵意義從未改

變,隨著時間逐漸加強,其他配角的懸疑與謎語部分則被第二敘事者福什里揭露,再者《娜娜》並不是一本懸疑小說。 另外,據資料顯示,大部分與《娜娜》相關的期刊,都著重探討當時的社會背景或文化,例如:、及等,為了避免重複此一議題,我們決定在本篇論文中捨去文化符碼的探討。我們所著重的意涵符碼、象徵符碼以及佈局符碼,將在論文中的第一、第二與第三章中,做更深入的分析探討。第一章人物性格分析,偏重意涵符碼的運用,第二章環境的對比及增補關係分析,偏重象徵符碼的運用,第三章社交活動分析則偏向佈局符碼的運用。由於《娜娜》的敘事,如我們先前所言,象徵意義非常強烈,因此不論是第一章、第二章或第三章,都會導向象徵意義的闡

釋,成為我們各章論述的總結。我們在進行第一章人物的意涵符碼分析時,由於發現福什里的敘事者功能在眾多角色中擁有特殊地位,因此我們首先要探討他在文本中扮演的敘事者角色,以及他的人物形象;接著,我們要闡述主角名妓娜娜對眾多情人的態度,及其豐富的人格特質;之後,在娜娜眾多情人中,繆法伯爵所佔篇幅最多,他的背景以及他在轉變的心路歷程所呈現的矛盾、糾結、複雜性格也最鮮明突出。除此之外,由於左拉塑造了許多次要卻鮮明的人物,這些人物皆以娜娜和繆法伯爵為中心,延伸出他們自己的故事;因此我們將配角人物分析分成兩大類:一者與娜娜相關,一者與繆法伯爵有關;藉由他們特殊的外表,達到配角人物形象的建立,也根據他們被左拉所

譬喻的形象,將他們細分成與外表有關的象徵以及與行為有關的象徵,以利我們探討人物意涵符碼的象徵意義。在第二章中,我們將藉由環境的對照及中間分界性,建構象徵符碼。首先提出三組案例,分別為前後期之遊藝院、備受尊崇的妓女和迷戀的情人,再各自從中間分界性與增補元素出發,闡明各組不同的環境地點,如何上演相同的主題,並進行對照以建構象徵符碼,最後分析出左拉透過象徵符碼影射第二帝國社會的問題。第三章我們將以社交活動為主軸進行分析,一部分以繆法伯爵為主,另一部分以娜娜為主。在《娜娜》敘事中,以繆法伯爵為主的社交活動有:在公館定期於每週二晚間舉辦的沙龍,以及繆法伯爵女兒愛絲泰的訂婚宴。以娜娜為主的社交活動有:成名

後的慶功慶功宵夜、由猶太籍銀行家斯泰內招待的鄉間郊遊、與馮丹同居後的喬遷聚餐、每週四例行在娜娜公館裡舉辦的仿沙龍聚會,以及敘事終局於布洛涅森林舉辦的巴黎賽馬大會。其中,關於娜娜方面,猶太籍銀行家斯泰內招待的鄉間郊遊,以及娜娜與馮丹同居後的喬遷聚餐,這兩大重要社交活動,我們已經在第二章中,以環境對比原則,列出「備受尊崇的妓女」及「迷戀的情人」兩個主軸,分析了其中之象徵符碼。因此,在第三章中,我們將聚焦在娜娜成名後的慶功慶功宵夜,娜娜每週四在豪華公館裡舉辦的仿沙龍聚會,以及敘事終局高潮迭起的大型戶外社交活動─布洛涅森林的巴黎賽馬大會─為分析範圍,將以上活動參與人員、話題、活動過程一一深究,期待導引

出這些活動中隱藏的佈局符碼及其象徵意義。最後統整出左拉在詳細描繪十九世紀一名妓女生活型態之餘,大量地運用象徵手法,左拉不僅塑造社會各個階層人物的負面個性,更賦予人物負面的動物形像,來暗示十九世紀的巴黎,上從貴族下至平民都品行不佳。接著提出三組案例,將各組案例兩兩對照後,發現左拉一方面揭露夫妻之間彼此忠誠的倫理概念與情人之間專情的倫理概念已逐漸崩解,一方面讚揚希罕存在的內在美,必有其重要性。再者從所有社交活動的角度,看出左拉不斷影射參與者都是社會渣滓,而這些代表社會各個階層的品行不端之士,象徵著第二帝國的巴黎社會,的確從上到下都已經腐敗墮落了。隨著《娜娜》劇情發展,圍繞在娜娜四周的社會腐敗現象越

來越多,越來越嚴重,最終左拉利用娜娜之死,預言與娜娜命運相連的第二帝國也即將迎接末日,也讓《娜娜》敘事終結於象徵意義的最強、最高點。

圖解小麥製粉與麵食加工實務

為了解決法國工業革命的問題,作者李明清,施柱甫,徐能振,楊書瑩,盧榮錦,顏文俊 這樣論述:

  本書是由食品業界資深專業人士,依據食品加工理論與豐富實務經驗為基礎共同執筆,將多年麵食產品加工技術簡明扼要地介紹與讀者分享,期望讀者藉由此書了解麵食加工的技術,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參考書。

金錢與莫泊桑中短篇小說

為了解決法國工業革命的問題,作者傅思台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第一章 十九世紀末的法國 金錢掛帥的時代普法戰爭與第三共和著眼於了解莫泊桑小說世界的社會背景, 尤其是金錢與社會的關係, 我們將時間的焦點集中在1870-1890。 事實上1870的普法戰爭是許多當代作家的創作源泉,因為它引起人們對政治及社會改革的懷疑。莫泊桑成名之作就是以普法戰爭作為故事背景。若不是普魯士首相卑斯麥的將計就計及拿破崙三世的倨傲不羈,普法戰爭(1870-1871)無論對德國或法國而言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事。在此之前,從1856到 1866的十年間法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在第二帝國的君主集權下法國銀行業及商業發展蓬勃,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導致了拿破崙三世不斷進行

軍事的領土擴張。但是在遠征墨西哥(1861-1868)失利後法國的國力轉弱。值此同時普魯士在成功合併了北日耳曼諸國後國力日強,正雄心勃勃虎視眈眈的企圖擴大版圖及對歐洲的影響力。昧於形勢的皇帝及一群大臣貴族們還無知的活在歷史光榮裡,準備給普魯士一個教訓,卻沒想到戰爭開始不過六週拿破侖三世就投降了。普法戰爭的迅速落幕結束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也開啟了長達七十年的法蘭西第三共和(1870-1940)。事實上法蘭西在大革命之後保皇黨貴族們的舊勢力雖然數度瓦解但並沒有根本剷除,所以第三共和直到1879年以後才真正掌握了國會及總統的職位,並建立了共和的憲法及符合共和的基本精神。至此雖然危險已過去但也是許多困難

的開始。但無論如何,第三共和象徵著一個真正屬於民主政治國家的誕生。工業革命與自由經濟想要進入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必須認識工業革命因為這是人類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史無前例的一項變革,它使人類超越了手工的限制,解放了人類製造的能力並且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正因如此,它也顛覆了社會長久以來的基礎,諸如生活方式 、傳統價值以及賴以謀生的行業。人們從鄉村走進城市,從手工業進入工廠。技術工人 、工程師開始出現。資產階級取代了貴族階級開始領導生活的方式 、思想及文化。這一改革與蛻變如萬花筒般地在人類文明夜空中的展開。由於地緣關係,法國是繼英國之後第一個在歐洲大陸展開工業革命的國家。在1830年英國有15000台蒸

汽機,法國有3000台,德國只有1000。在莫泊桑小說的貴族之一就是擁有三家紡織廠的企業主。除了紡織業蓬勃之外,鐵路建設除了促進商業的繁榮也帶動冶金及鋼鐵工業。這是十九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的風貌。然而在工業革命的背後,扮演一切改變的關鍵因素是自由的思潮。亞當史密斯(1723-1790)古典自由經濟裡的那隻“看不見的手”揭示了自由市場俱有自我調節的機制並且在集體及個人利益中取得協調。1789的法國大革命吸取了自由經濟的養料把法國現代資本主義推向舞台,一些代表自由經濟的措施陸續展開如廢除特權、租稅以及發展私有企業等。自由風潮帶動了工商業也繁榮了貴族及資產階級。這隻“看不見的手”即使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

士的佔領下的法國仍然伺機而動。在《脂肪球》中的貴族及資產階級者在佔領區中仍然不忘自己的生意即是一例。當代作家的貢獻在這樣的充滿變化動盪的年代自然也是當代作家創作的材料。此時法國文壇出現一群對社會關切替普羅大眾發聲的現實主義及自然主義的作家,其中擁有盛名的作家包括雨果、巴爾札克、福樓拜、拉馬丁、左拉、莫泊桑等,紛紛投入了對自由、平等、民主、經濟問題、社會道德等社會批判的行列,如雨果的《悲慘世界》、巴爾札克的《高老頭》、左拉的《金錢》、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等等,不一而足。他們的文章散佈在報章雜誌的專欄及小說中。毫無疑問,自1880到1890年間擔任高盧報專欄作家的莫泊桑更是不遺餘力的批判當代社會

的各個層面,其中特別是金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更是他作品中的焦點。金錢 : 禁忌話題當我們發現在莫泊桑的小說裡幾乎處處離不了錢,不禁感到訝異,因為法國社會長久以來都視金錢為一個禁忌的話題,尤其在二十世紀之前。事實上,法國此時正處於兩個新舊勢力之中,一方面法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都還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另一方面法國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下已經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當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1858-1917)發現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在英國及美國等天主教國家的蓬勃發展有緊密的關係,我們也意識到天主教倫理中對金錢物質世界的卑視態度延緩了法國工業革命發展的腳步。但為何在這個視金錢為禁忌話題的法國社會卻在小說中不斷被人

們歌頌呢?這也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啟蒙時代與自由主義 :金錢是進步的表徵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象與經濟活動,首先要回到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與自由主義因為這兩個思潮帶動了工業革命,自此之後,金錢變成衡量進步的表徵。在政治上,自由主義主張限制政府的權利以保護私有的權力至此,社會出現一種新的經濟階級:資產階級。起初,它們來自於保守主義者保皇黨以及皇室的貴族,我們可以在莫泊桑小說中看到這些人物,他們挾著繼承的財產投入到工業生產的行列。至於影響政治及經濟改革極深的啟蒙運動,法國的哲學家們如狄德羅及伏爾泰等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總而言之,十九世紀對法國作家而言是一個黃金時代因為工業革命、自由主義以及啓蒙運動為歷史

開啟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在這新的年代,金錢成了社會上成功的象徵。一方面人們追求成功的欲望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另一方面無止境的追逐金錢與物質,無形中也造成了社會的悲劇,提供了作家們無數的創作源泉。管理金錢的行業 公證人作為一種單一的職業,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出現最頻繁的莫過於公證人。這點引起本文的關注。因為公證人在台灣及英美等採用大陸法系的國家,公證人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在於文件的真偽認證,並沒有任何律師的角色。可是法國沿用了中世紀拜占廷帝國的法律以及後來的拿破崙法典,公證人不僅在當時是世襲的行業而且扮演了類似律師的角色特別在遺囑的執行及遺產的分配上。在中短篇小說中公證人不僅以資產階級的角色扮演主角,更在

死者與生者之間扮演了重要的橋樑。這一個認識,對於第三章的社會分析提供了一項論證依據。第二章 金錢,社會階級的基礎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人物研究仰賴遺產,沒落的貴族階級貴族是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經常出現的人物,例如在小說Le Signe中的男爵,在Le Marquis de Fumerol中的子爵,在Le loup中的公爵,在Yvette中的伯爵。其中包括了大、中、小貴族以及鄉村及城市的貴族。直至大革命的前夕,法國還有三千多個具有真正貴族血統的家族。這是貴族活躍在莫泊桑筆下的原因之一。其二可能與莫泊桑的祖先具有小貴族血統,比一般人更了解貴族的心理層面及生活方式有關。不過自第三共和起,貴族就不再合法地擁

有任何實質上的特權,但仍可以保留使用頭銜的權力。其實,在大革命之前甚至在十九世紀上半葉保皇勢力尚未完全被剷除之前,貴族仍可以像中的伯爵,抓住最後的機會搭上工業革命的列車,因為他們都是知識份子,通曉人情世故,熟稔社交禮儀,加上他們有一定程度的人際關係,(在普法戰爭之前國會仍被貴族把持)只要他們願意,他們比一般的小資產階級更容易進入工商業。可惜,由於歷史造成的士大夫心理以及養尊處優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不願意降尊紆貴委屈自己投入與小資產階級競爭的行列。他們的優勢無形中變成他們進入新社會的障礙使得他們既無法融入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又不願讓世人看不起。莫泊桑以他獨到的觀察力深刻地描寫了這些沒落貴族的身影。白

手起家,新興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在工業革命以後變成一個普遍的階級。平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自由平等的權利後,透過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改變了命運,從平民變成小資產階級、中資產階級及大資產階級。在短篇小說L’Ami Patience中,老同學多年不見,握手寒暄,話說不到兩句,白手起家的同學就毫不掩飾驕傲地說 :“我很富有”。的確,如今貴族沒落了,原有的位置被新興的資產階級取代。他們把握到時代的契機,搖身一變成為新富,也開始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休閒旅行、沙龍、文化活動乃至情婦也成為一種時尚。這些都成為莫泊桑筆下的題材!但是資產階級對勞工階級的剝削也成了他撻伐的題材,無論在小說或專欄裡。寫實主義作家莫泊桑

對工人的生活工作情況的描寫是極為寫實的。他對工人的薪資以及當時的生活水平都有鉅細靡遺的敘述。即使在溫飽都難以維持的薪資下,懼於企業主家長式的管理,工人不敢抱怨。尤有甚者,在企業主賺錢的時候不加薪,遇到不景氣或競爭激烈的時候,企業的利潤降低,老闆最先考慮的就是要求工人分攤所減少的利潤。換句話說,資產階級的老闆們將他們的財富建築在工人的悲慘上,他們為了堅定地維護利潤無情地剝奪一無所有的工人。過去,資產階級者以自由民主之名推翻了貴族的特權。如今,他們自己卻無視工人的自由與民主,以剝削來創造財富。這些現象也成了莫泊桑中短篇小說裡主要的題材之一。一無所有,貧困的勞工階級自十九世紀起,鐵路建設取代了水路運

輸,加速了工業化的腳步,擴大了市場規模,將區域性的商業活動轉換成全國性,促成了第二次的工業革命。在原料及產品需求殷切的情況下,勞動市場相對擴大,因此,社會上出現了另一個新興階級,工人階級。逐漸地工人變成支撐資產階級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除了提供永無休止的工作外還要提供廉價的勞力。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勞動集體化成為勞工的標識。工人們離鄉背井來到工廠,為了生活必須忍受像機器般集體式的管理,其中以紡織廠冶金廠的情形更為惡劣。工人已經失去作為人的生存本質,變成了企業主的工具。作為人,他們不能支配自然反而被自然支配。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淪為奴隸。貧困無疑是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及高盧日報專欄中的重要題材,也是

他作為知識份子及文人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發聲的戰鬥。工人的薪水如此微薄,以至於一旦失業就立刻淪為乞丐。這種由制度而非懶惰造成的乞丐散見于小說之中。透過他寫實的筆調,呈現了一個不公不義的悲慘世界。第三章 文學的社會參與小說是時代的鏡子、歷史的解讀首先,本文選擇透過結構主義的理論,來了解莫泊桑中短篇小說中的社會,是根據李維史陀(1908-2008)使用結構主義所進行人類學研究的方法。他顛覆傳統人類學以傳統的小家庭單位(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分析部落社會,選擇經由婚姻關係這個基本元素所產生的旁系血親來尋找巴西部落中的根本親屬結構。譬如他注意到,叔叔與侄兒之間的關係,與兄弟與姐妹之間的關係之間存在

著一種類比關係,如同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關係,對應於丈夫與妻子之間的關係;換言之,就是如果找到了A之於B與C之於D具有相同的類比關係,透過了這種類比關係我們便可以在找到了A、B、C之後,即可以預測D。同理,若我們知道A、D,就可預測B與C。更具體的說李維史陀相信任何的社會都有一種基本結構,一旦找到了這個基本結構就可以庖丁解牛般地解釋這個社會。本文透過對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進行分析後,發現金錢這個元素正是小說社會中所呈現的一個普遍構成了人與人、死者與活者、結婚與離婚之間關係的基本結構。莫泊桑在中短篇小說L’Héritage及 Un million中以戲謔諷刺的筆調,入木三分地描寫死者如何透過遺產控制活人

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金錢取代了愛成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樑。一旦沒有了錢,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彷彿失去了應有的意義。這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社會!其次,本文討論天主教道德觀與共和主義道德觀之間的辯證關係。在十九世紀以前,天主教道德是普羅大眾行為的準繩。在聖經裡,金錢是萬惡的根源,物質的世界被摒棄在宗教的門外。這正是把金錢視為禁忌話題的原因。可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自由、平等、博愛成為共和主義的道德。政治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威脅到傳統的價值觀。社會上呈現了一個多元的現象:宗教與世俗道德的並立,傳統與當代價值的並立。隨著經濟的蓬勃所造成的一個金錢無所不在的世界使得資產階級更貪婪更冷漠。對此莫泊桑對

資產階級的態度是批判、諷刺的,對勞工階級是同情、捍衛的。在小說Les Dimanches d’un bourgeois de Paris及Yvette中我們看到了毋寧是捍衛宗教道德的莫泊桑,因為在自由平等的口號下一切都合法了。最後,本文提出一個反思,當法國十九世紀逐步走向世俗化的道路,天主教的影響力日微,舊道德已難以獲得認同,莫泊桑又如何前進?面對這樣一個沒有上帝的新世界,寫實主義的他採取人道主義的立場,站到了一個新的觀察點。由於啟蒙運動的影響,人類發現了一個並不需要以神作為道德呼籲的價值,人道主義。它是人類的一種自發能力,是一種關懷他人的團結,完全不假於宗教道德的說服。因此,我們在莫泊桑中短

篇小說又看到了人道主義的影子,在小說Yvette, Yveline Samoris, L’armoire及Boule de suif中,他對人類作為人而存在的事實及情況提出了關切。他為妓女為乞丐辯護。在這裡我們無疑地看到人道主義的莫泊桑關切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自由,揭發金錢如何扼殺窮人,扭曲人類價值的事實。從結構主義解讀文學本文採用結構主義大師羅蘭巴特的符號學與神話學的理論,以中篇小說為例,分析語言轉變成為神話的過程。語言的符號可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意符(signifiant)一是意旨(signifié)。前者是聲音、影像或物體,後者是內心生成的概念。譬如玫瑰是意符,熱情則是意旨。從玫瑰到熱情的

產生過程是相當武斷,不需任何理由的。十九世紀的馬車與二十世紀的轎車本只是代步的工具,但他的豪華昂貴而轉變為身份地位的表徵。原本只是一種真實的呈現,當它一旦被大眾賦於了意旨,一種符號就形成了。金錢無疑是墮落與悲慘命運的根源,但金錢是如何與神話攜手合作造成了小說La Parure中女主角一家的不幸?一串項鍊又如何被賦於財富的意義,如何代表一種符號體系?羅蘭巴在神話學中說神話的形成,反映了一種集體的意識,正如意符過渡到意旨形成了符號一樣。如同神話的幻覺效果,名牌與奢華也具有超自然的效果,在這種力量的催眠下人們會無意識地失去判斷能力,在豪華財富的表象下變得愚昧。中篇小說La Parure的情結並不複雜

,可是莫泊桑以他細膩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女主角對首飾的熱愛乃至於迷信,從期待、榮耀、絕望、驕傲、屈辱的心路歷程,如何從一個擁有僕從的小資產階級到一貧如洗的婦人,到最後才發現了她所堅信不疑的不過只是神話。從莫泊桑到當代作家 論社會公平與正義法國大革命終結了舊社會但並沒有真正地終結社會的不公不義。過去的不平等只是政治的不平等所造成。革命後的不平等卻是由政治、經濟、社會階級及價值混亂所造成的。莫泊桑在他的中短篇小說裡承繼了盧梭的自由平等的概念,用他的筆致力于對社會貧窮、歧視與不公不義的揭發,因為他說 :在大革命之後,這世界是愈來愈難懂了。 當然,他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一位作家以及知識分子致力于對抗社會的

不公不義,因為隨著時間的演進,社會的轉型,公平與正義的本質並未改變。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沒有移民自然沒有歧視的問題。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沒有社會階級的問題。但是無論在哪個社會,不公不義都會以不同形態出現。 2008年諾貝爾得主法國作家勒克列吉歐(Le Clézio)也是一位寫實主義作家,他懷著與莫泊桑相同的批判精神在小說中探討遺產、貧窮、社會價值、人道主義以及種族歧視。如今法國在社會福利制度的保護下,在莫泊桑筆下的悲慘世界雖已不存在,但社會仍然存在幽暗的角落有待關懷,這永遠都會是作家的責任。對社會階級的批判的質疑與省思在論文之末我們不禁要提出兩個問題:資產階級是否真如莫泊桑所描寫的一個只會剝削的階級

?這種階級之間的鬥爭如今是否依然存在?雖然莫泊桑在中短篇小說中向來只說故事點到為止,與他在專欄中激烈的言辭大相逕庭,可是小說中人物在他的細膩手法或誇張或暗喻或不經意的筆觸下,早已在讀者的腦海裡定了型。資產階級幾乎就是集貪婪、自私、自大、冷漠、虛榮于一身的代表。然而這樣的形象與實際相符嗎?當我們客觀地省察,從史料中也不難發現社會上仍然有以創造雙贏為職志,視勞工為家庭一分子的中小型的企業主。在法國作家夏法休(Christian Chavassieux , 1960 - )的小說L’affaire des vivants中,作者就給于由貧而富資產階級企業家一個正面的圖像。他們務實、精明、積極,充滿了

雄心壯志。最後,從寫實的文學角度而言,我們仍然認同莫泊桑在其中短篇小說的批判精神,因為寫實主義的精神正是要帶著批判的精神觀察這個社會,舉出社會中各種矛盾的現象,以便執政者引以為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作品的完整性與協調性極為重要,如何在寫實與文學中取得平衡是其價值所在,而這也是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所努力呈現給讀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