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化協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法國文化協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GuillaumeLamarre寫的 引爆故事力:頂尖創意大師開講,打造高效行銷和說故事技巧的21堂課 和亨利‧胡梭的 維琪政府症候群:法國難以面對的二戰記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萬物皆漲抗通膨法國消費者連女性衛生用品也少買也說明:「臍帶之地」台灣文博會展出一窺部落文化 · 亞運25公尺手槍女團拚獎牌曾俊欣爭 ... 歐盟零售批發協會(Eurocommerce)零售貿易首席經濟學家戴巴瑞(Anton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奇光出版 和貓頭鷹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楊光貞、COLOGNESI, STEPHANE、LUCCHINI, SYLVIA所指導 董桂月的 平板電腦在兒童法語教學上的應用 - 台灣四到六歲幼兒班之個案研究 (2017),提出法國文化協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兒童法語教育、第二外語、幼兒法語、平板電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法語教學。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黃孟蘭、HAMBYE, PHILIPPE所指導 黃可的 文化全球化中的語言與文化推廣:法國文化協會、孔子學院與臺灣書院對比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文化全球化、軟實力、語言、法國文化協會、孔子學院、台灣書院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國文化協會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法國文化協會Alliance française de Taïwan - KKTIX則補充:高雄法國文化協會成立於1986年,原址位於中山大學校區,現位於大榮中學。 2009年起,兩協會合併為台灣法國文化協會,另分為台北中心及高雄中心。 2014年,台灣法國文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國文化協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引爆故事力:頂尖創意大師開講,打造高效行銷和說故事技巧的21堂課

為了解決法國文化協會的問題,作者GuillaumeLamarre 這樣論述:

賈伯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是會說故事的人。」 掌握故事力=吸引注意力=高效行銷, 從廣告、電影、文學、品牌策略到流行文化,經典案例解析+60道實作練習, 本書有如工具箱,幫助你發揮創意,說好故事,打動人心,影響世界。   頂尖廣告大師、創意總監、得獎編劇不藏私親授, 融合說故事技巧和設計思考,打造最有說服力溝通術的完全指南!     ◆本書寫給:從事設計、行銷傳播、廣告創意,以及自行創業人士,如何管理創意點子,吸引更多客戶上門。     ◆本書剖析:故事的力量、說故事的技巧、好故事的5個特點、增進寫作技巧,在演講簡報、品牌行銷、產品企畫、創意管理上都無往不利。     ◆經典案例解析

:Apple、Nike、Uber、GoPro、樂高、紅牛、皮克斯、特斯拉、《紙牌屋》、《絕命毒師》、《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等經典品牌,掌握與世界同步的絕讚故事力。     ◆創意大師心法傳授:廣告大師比爾‧伯恩巴克、大衛‧奧格威、喬治‧路易斯、李‧克勞、大衛‧卓加、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劇作家大衛‧馬密、導演希區考克、史蒂芬‧史匹柏等,汲取說故事大師的成功之道。     ◆專業人士現身說法&60道實作練習:精采訪談業界擅長說故事的作家、電影編劇、廣告創意總監、傳播總監、紀錄片導演、漫畫作者,分享創作心法。作者分析理論也具體示範,並設計60道實作練習,增進創造力。     「說故事行

動的起源來自啟發,而不是有意操弄。商業和娛樂之間的界限漸漸模糊,迪士尼、亞馬遜、Netflix,或許還有蘋果公司,這些品牌之間的較量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樂高企業成功的行銷傳播策略,主要基於電影和套裝系列產品,而且顯然引起了他人仿效。請注意,說故事不是新的點金石。它不會每次都把你的企畫案變成黃金。然而,它可以成為奠基石,固有的根本原則,就像姆指姑娘扔的石子一樣,讓你總是能夠找到原來的路。」──本書作者 紀雍‧拉瑪     法國資深藝術指導和創意顧問紀雍‧拉瑪(Guillaume Lamarre),從品牌、廣告、影集、電影、文學、流行文化等汲取實例,以精湛的手法探索說故事的技巧、它對大眾的影響以及

廣告運用,帶我們檢視這高效行銷傳播手法的所有寶藏。     本書解析故事的力量和說故事的技巧,它到底是什麼?怎麼開始的?說故事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在當前數位時代。本書探討故事如何深植在記憶之中:吸引注意力是一回事,保持注意力是另一回事,並研究故事是由什麼材料組成,以期看出有多少效果取決於寫作手法的品質。書中也會穿插專業人士的現身說法和精采訪談,他們從事的領域分屬小說、繪畫、電影、廣告與新聞。此外,貫穿本書的諸多實例能讓我們理解「說故事」這個詞,如今已超越了單純的敘述概念,它是內容傳播和行銷策略的核心,成功的「用戶體驗」正是以它為主體。   本書訴求的對象是所有希望傳達訊息的人。也許是廣

告人、創意人或設計師,他們嘗試為作品增添額外的心靈感受;同時也能滿足想用不同方式發展活動的任何人。本書還為行銷和傳播部門提供支援,將說故事化為實踐,並了解它對策略和業務能產生什麼作用。最後,企業負責人也可以從中獲益,因為從企畫項目的構思到啟動,「說故事」都不失為有效的方法。

法國文化協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當「荷里活巨製」已經不夠吸引的時候,或許別具深度的作品已成 21 世紀電影新潮流。這集 「星 CUP 人物」,陶傑邀來法國文化協會總監 Jean-Sébastien Attié 跟大家談談今屆「法國電影節」,一起體驗荷里活、甚至是英語世界以外的視聽藝術。

「第四十九屆香港法國電影節」
網上平台串流放映:11 月 29 日至 12 月 13 日
詳情請瀏覽香港法國電影節網站:https://www.hkfrenchfilmfestival.com



延伸專題:
【獨立電影伯樂 漫談如何對抗主流】
https://bit.ly/3fXTExD

【法國五月 行家精選推薦】
https://bit.ly/3fZPxRD

【陶傑:90 年前大西洋的真假論爭】
https://bit.ly/39vK7wI

【新國際線?白色恐怖下的恐怖片】
https://bit.ly/3lvaNQ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平板電腦在兒童法語教學上的應用 - 台灣四到六歲幼兒班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法國文化協會的問題,作者董桂月 這樣論述:

長久以來台灣的外語教學都是以英語為主,英語一直是最重要的外國語言。台灣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上英語課,有些小朋友甚至從幼稚園就開始學英語。教育部在高中推動第二外語的課程至今已經十多年,因此除了大學的法語系或外文系之外,一些青少年也開始有機會選修第二外語,學習法語。可是除了高中生之外,每當有人聽到也有小朋友學法語的時候,總是十分驚訝,好奇為什麼會有小朋友想學法語呢?事實上在台灣,尤其在台北巿,十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學法語。 在今日社會,資訊科技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可或缺。例如電腦、手機、平板電腦或是電動玩具等等。小朋友常常會被這些資訊產品深深地吸引,那麼是不是可能將這些產

品運用在外語教學上呢?如何使用這些資訊科技提高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並且幫助他們學習外語更有效率呢?2015年開始,法國文化協會增添了硬體設備:每間教室都有電視螢幕,每位老師都有平板電腦,以便教學上使用。因此兩年來我們也在兒童班使用了平板電腦。在這兩年當中,我們發現將平板電腦運用在教學上有許多優點,因此我們想到也許可以研究這方面的主題,例如:平板電腦應用在兒童法語教學上,具備哪些優勢?同時我們也很想了解促使小朋友學習法語的動機有哪些。我們從2007年起即投入於兒童法語教學工作,這項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用一個客觀、科學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兒童法語教學現況,尤其是資訊科技融入法語教學的狀況。 幼兒

法語班的課程只是一個法語啟蒙課程,讓小朋友接觸這一個新的語言,而且產生興趣。兒童法語教學在台灣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預期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法語感興趣。如何更有效地將資訊科技融入幼兒法語教學呢?這是一個值得繼續深入研究的主題。目前手機或平板電腦有越來越多的學習應用程式可供使用。相信在未來,我們可以針對數目更多的學生,研究平板電腦對法語學習口說或是書寫方面的影響。 台灣由於資訊工業高度發展,資訊產品在每個家庭都隨處可見。因此資訊科技融入法語教學不只適用於兒童,也適用於成年人。在今日社會,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我們也可以研究數位閱讀,或是有關虛擬實境(VR)或是擴增實境(AR)技術運用在學

習上的可能性。在數位時代,新科技可以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尤其在創新方面。不論教師或是學生,數位科技都能夠為我們打開創新教學或創意學習的大門。衷心希望我們的這份研究能為台灣以及全世界的兒童法語教學領域帶來一點點貢獻。

維琪政府症候群:法國難以面對的二戰記憶

為了解決法國文化協會的問題,作者亨利‧胡梭 這樣論述:

集體的遺忘,真的有助於國家的復原嗎?   自願放棄民主的代價又是什麼? * 法國是二戰期間唯一放棄共和體制,向納粹投誠的國家, 1940年法國維琪政府成立, 有人說這是民主的倒退,有人說這是務實的抉擇。 不論如何,這都成為法國人難以直面的過去, 卻又長期糾纏著法國人的歷史記憶。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郭容吟副教授專文導讀   擁抱納粹的維琪政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以一戰英雄貝當元帥為主的新政府「維琪政權」成立,他們聽命於納粹,替他們捕捉、引渡猶太人,這段經歷在戰後成為法國人不想面對卻擺脫不了的難題。   當時法國境內也有不少反抗勢力與納粹及維琪政權對抗,因此對法國

人而言,二戰既是與其他國家的戰爭,也是一場發生於法國境內的「內戰」。相較於一戰時全體國民共同對抗敵國,這段屈服於德國的歷史,成為法國人的恥辱與傷痛。就連曾經與維琪政府對抗的戴高樂將軍,戰後也以民族的和平為由,刻意忽略維琪政權的問題,甚至引用一戰的歷史來模糊二戰的記憶。   遭肅清的附敵份子   二戰後期,維琪政權隨納粹敗退而轉往德國,此後法國國內開始一連串的審判與清算,期間有十三萬五千人遭到判刑、七萬人成為受到關押的嫌疑犯、三萬五千名公務員被撤職。審判並未讓這段歷史就此定案。與維琪歷史相關的議題在此後三四十年依舊不斷提起。在政治名嘴、在學者、在民間,成了一道無法突破的心魔。   不斷翻轉的記憶

  維琪政府的歷史不是非黑即白,有許多灰色地帶,因此也是一段不停被翻轉的記憶。當右派掌權時,曾以團結全國為藉口,大赦維琪政權中的附敵份子,圍剿抵抗維琪政府的成員。七〇年代之後,有群學生以知識份子的姿態質疑受難者被屠殺和迫害。為了掩飾當年維琪政權協助運送七萬名猶太人到集中營送命,他們只承認有奴工營的存在,不承認猶太人是如何被大量屠殺。甚至有前維琪政府的官員表示,傳說中的奧爾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只是用來消毒,以此來為當年將猶太人引渡至集中營的過往解套。   1944年起的維琪政府徵候群   因為無法直視過去,所以用政治真相來掩蓋歷史真相,用扭曲歷史記憶來撫平傷口。對於法國自1944年開始的這場漫長

旅程,作者稱之為「維琪症候群」。為此,他用田野調查的方式,從電影放映、歷史著作,以及紀念日等面向,深入分析法國人如何塑造這段集體記憶,以及維琪歷史如何影響法國人的群眾心理。   百年來,許多國家都面臨處理歷史記憶的問題,不論是戰爭傷痛或殖民壓迫、極權統治,這些回憶的重述、與過去的和解,總是受到各類因素的操弄。無法面對歷史的心情,非法國獨有,今日世界各地都有需要正視的歷史課題。 ◎各方讚譽 作者運用豐富多元的素材,以淵博精湛的學識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具體且靈巧地呈現出法國社會對維琪時代的共同記憶。這是一本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維琪法國歷史,或是對集體記憶研究有興趣的讀者,都絕不能錯過的經典之作。─

─郭容吟/輔仁大學歷史學教授 本書的出版使法國社會產生某種「病識感」,從而有了直面自身黑暗過去的途徑。有愈來愈多的法國人開始理解到,維琪政權的黑暗歷史是一個惱人但無法迴避的切身問題。認識到這一點,至少更甚於活在美好但虛假的集體記憶裡。──洪仕翰/書籍助產士、《關鍵年代》共同作者 這是一本原創性十足且激發思考的作品,將是每個對戰後法國政治與文化心理有興趣的讀者必讀。──猶太評論季刊 對於研究一個民族如何與過去和解,這是一本解說扎實且特殊生動的範例。做為一本時代的紀錄其成就斐然。──經濟學人  

文化全球化中的語言與文化推廣:法國文化協會、孔子學院與臺灣書院對比研究

為了解決法國文化協會的問題,作者黃可 這樣論述:

前言法國於1883年創建法國文化協會,用於對外傳播法語及法國文化,是為國家於海外設立機構推廣自身語言文化之濫觴。經百餘年發展,法國文化協會如今已成為享譽全球的法國語言文化推廣品牌,同時在法國的文化外交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實力的大幅提高,全球範圍內的漢學研究熱情高漲。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陸為提高自身軟實力,開始大力推行文化外交,并於2004年11月在韓國首爾設立第一所孔子學院,隨後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而廣泛地設立孔子學院,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已在全球146個國家(地區)設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如今,「孔子學院」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的一個重要

文化品牌。在第一所孔子學院設立七年之後,臺灣於2011年10月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及休斯頓三座城市同時設立「臺灣書院」,此外亦設立近兩百個聯絡點,目的在於推廣「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展示臺灣民主與自由、經濟穩定發展之成果,同時也有與中國大陸爭奪「中華文化」論述權之目的。法國文化協會經百餘年發展,已經是一個成熟、備受讚譽的文化品牌,而孔子學院及臺灣書院成立時間相對較短,作為海峽兩岸各自設立之漢語及中華文化推廣機構,近年來在海外運作的過程中均遇到為數不少的問題和挑戰。本文將三個語言文化推廣機構進行比較研究,首先分析三個機構各自設立之背景、動機、目的,以及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隨後探討這一形式之語言

文化推廣對不同國家而言扮演了何種角色,嘗試分析這三個機構分別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和困難,同時藉助法國文化協會百餘年積累之豐富經驗,為孔子學院和臺灣書院的發展與運作提供參考;再者,通過這一比較研究,希望能為全球化背景下的語言文化海外推廣尋找新的切入點。此外,臺灣書院與孔子學院均為漢語及中華文化推廣機構,兩岸關係的複雜性使得這兩個機構之間的比較研究富有意義。如何對「中華文化」進行論述,是兩個機構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如何在海外深入地推廣漢學,也是二者共同面臨的挑戰。目前中國大陸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孔子學院毫無意外地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環節,而臺灣政府在民進黨於2016年重新執政之後,拒絕承

認「九二共識」,也自然缺席了「一帶一路」高峰會。在兩岸複雜局勢之下,作為臺灣軟實力展示之重要手段的「臺灣書院」遭受重大挑戰,臺灣書院如何自我定位,是其當前需要考慮之核心問題;如何在「一帶一路」項目高速建設過程中在海外漢語及中華文化推廣中佔據一席之地,亦是不可迴避之問題。論文大綱本論文共分為三章。論文第一章首先是通過回答以下若干問題:軟實力是否是國家賦予的任務?文化外交究竟是文化交往還是意識形態鬥爭?文化全球化真的是一種挑戰嗎?進而解釋幾個本論文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包括「軟實力」、「文化外交」及「文化全球化」等;其次是介紹了將要進行研究的三個機構,包括它們最初成立的背景、宗旨、目標、目前機構分佈的

地區和數量、管理和運作的模式、語言課程及文化活動的安排情況等;最後是簡要介紹本論文所採用的研究方法,首先是文獻分析,其次則是通過訪談的方式,採訪曾經或正在這三個機構工作或學習的相關人士,獲取更為具體直觀的資料及信息。論文第二章重點探究三個機構在各自國家的文化外交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主要探討對各自國家而言,這三個語言文化推廣機構在對外政策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換言之,在這一章中,我們試圖回答如下問題:這三個機構能在外交層面發揮什麼作用?能夠在國際的層面給各自國家帶來什麼?亦即在國家外部,國家藉由這些機構能得到什麼?對法國而言,我們認為法國文化協會的首要作用是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傳播法語和法國文化;在國際

層面上,它已經成為法國軟實力的一種體現,換言之,法國文化協會參與構建了法國作為文化大國的形象;此外,我們認為,通過法國文化協會和其他的文化機構,法國也能夠繼續維持與其他法語國家之間的緊密關係。對中國大陸而言,我們認為,孔子學院通過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其目的是在國際上為中國樹立一個新的形象,而孔子學院則是這一過程的重要角色,換言之,它是中國在國際上提升軟實力的一個重要工具,我們認為孔子學院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在輸出自己的發展模式,即「中國模式」,或者說這也是「北京共識」的一種體現;再者,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上大力推行「一帶一路」計劃,孔子學院在該計劃中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再來是台灣政府設

立的台灣書院,自成立之初,它就有在國際上與中國大陸爭奪「中華文化論述權」、為台灣塑造了「自由中國」形象的意圖;其次則是以文化交流為橋樑,展示台灣多元文化,藉由台灣自由民主的政治價值觀念,推動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實質外交;此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台灣書院成立之初,便是國民黨政府想要用來論述中華文化不同面向的一個工具,換言之,國民黨政府希望藉由台灣書院,區分中國大陸和台灣兩種不同的「中華文化」,但民進黨政府則更希望打造一種「台灣文化」論述,因此台灣書院對民進黨政府而言,並非不可或缺的對外機構。在第三章,我們從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來考察這三個機構所扮演的角色,換言之,是要探討面對文化全球化,這三個機構在文化層

面能夠給國家和國際社會帶來什麼?首先,法國文化協會成立之初,除了在殖民地及國外推廣法語的目的之外,也有對內將法語樹立為法國「國家語言」地位的意圖,經過百餘年發展,法國文化協會已經成了維護法語及法國文化的重要角色之一,能夠保持法語及法國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同時,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法國把自己的文化產品賣到了全世界,在這一過程中,法國文化協會發揮了巨大作用,法國文化因此在面對英語文化在全球的霸權時,仍然能與之相抗衡、捍衛文化多樣性的一股重要力量;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脫歐之後,法國將成為歐盟使用範圍最廣的官方語言,藉由法國文化協會的推廣,法語在歐盟乃至歐洲將要扮演何種角色,值得關注。至於

孔子學院,它首先是中國對抗西方文化霸權、捍衛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工具,對中國大陸而言,孔子學院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對「中華文化」下定義的角色,並且能進一步塑造統一的中華民族與文化認同;其次,通過孔子學院,中國政府在面對文化全球化時,能在海外文化市場推出自己的文化產品,參與文化全球化的競爭;再來,如今中國大陸正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孔子學院在其中扮演了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角色,對參與此項目的國家可以提供文化服務,但同時也有一些觀點質疑,孔子學院如此迅速的發展,是否將形成另一個霸權文化,這是我們將要探討的一個問題。台灣書院在全球化中扮演了什麼的角色?首先,它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

內涵的認識,具體而言,台灣書院有兩個作用,它提出了有別于中國大陸的的另一種「中華文化」定義,這種「中華文化」是民主的、自由的;其次,在上述定義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中華文化台灣化」,進而形成台灣自己的民族、文化認同;再次,我們認為設立台灣書院這樣的文化機構不失為小國策略的一個好的範例,通過文化促進國家之間的接觸,是一種智慧的策略,而台灣書院作為台灣文化在世界上發聲的平台,展示和維護台灣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也讓世界看見豐富多元的台灣文化,進而使台灣文化得以成為全球化時代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研究價值通過文獻的蒐集、閱讀和分析,可以發現,目前將這些機構進行比較的論文,大多是從機構的行政管理運作、語言課程設

置、文化活動組織等方面進行比較,傾向于事實情況的描述與比較;涉及到這些機構與軟實力、文化外交之間關機的論文,大多傾向于描述其在文化外交中發揮的作用,更像是一種總結,或者是提出目前面臨之問題和解決方案,較少探究它們將會發揮的作用,更是少有論文從政治層面理解和比較這些語言文化推廣機構。關於本研究的價值,本文第一次將這三個機構放在一起比較研究,并試圖探究他們在文化外交以及文化全球化中對各自國家或政府而言所扮演的角色和面臨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將討論這些機構對於各自國家或政府而言,所承載的深層次的政治意義。通過本論文,我們將探討此類語言文化推廣機構背後所代表的政治意圖,進而可以分析在國際社會中,地緣政治

層面上的大國、新興大國和「小國」,在文化全球化時代的交流與交往過程中,可能採取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將要面臨的問題和困難。